第一篇: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摘要]在确保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成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确保水资源能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实现地下水的有序开采,确保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使地下水资源不受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地满足各行各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利用地下水的需要。
[关键词]湛江市区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TV211.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4)-7-256-2
0引言
雷州半岛地区是我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我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困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湛江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市区濒临南海,地表淡水资源贫乏,但地下水资源丰富。目前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70%以上采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市区地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孔隙水具有多层结构,全市区地下水总的补给量为95867万m3/a,允许开采资源为60138万m3/a。已开采量为32143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27995万m3/a,开采潜力较大,可采取大量增采对策。
1地下水开采量的规划预测
湛江市区2009年地下水开采总量为32143.36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为6932.01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17871.06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7091.22万m3/a和超深层孔隙承压水249.07万m3/a。通过对市区2015年和2020年总需水量的预测,得知分别为117865.83万m3/a和168375.62万m3/a。而地下水总的允许开采量为60138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21673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25803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10324万m3/a和超深层孔隙承压水2338万m3/a)。为了对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环境加强管理和保护,做到有计划地持续开采。因此,在拟2015年和2020年的供水规划时,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供水为原则。规划2015年的地下水开采总量34934.77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8820.38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18737.82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6991.44万m3/a和超深层承压水385.12万m3/a;规划2020年的地下水的开采总量38992.58万m3/a,其中,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为11198.97万m3/a、中层孔隙承压水20188.73万m3/a、深层孔隙承压水7054.73万m3/a和超深层承压水550.15万m3/a。2020年后地下水的开采总量,建议维持在2020年水平,即38992.58万m3/a左右。需水量不足部份由地表水补充解决。
2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策的划分
规划对策是依据各区、镇地下水的开采潜力、地质环境、资源开发管理目标等划分的。据《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试行)的统一方案,共划分为五种,详见表1。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根据地下水可增允许开采量的多寡,按上述规划原则和方法,以对策类型为基础,分发展阶段即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进行地下水开采量的增采或调减。
(1)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
潜水和潜水~微承压水总体上属可中量增采的地下水层,允许开采量为21673万m3/a,已开采量6932.01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14740.99万m3/a,单位面积可增允许开采量10.6 6万m3/a /(km2?a)。本层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是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一直分散、小量开采,补给充足而迅速,至今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它不仅是承压水越流补给之源,还是保护承压水不受海水入侵的天然屏障。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水文地质环境,在海岸地带要控制本层水的开采。除继续实行分散、小量的开采方式用作农村人畜、小面积农灌和小型工矿生产用水外,要建立海岸的地下水保护带,即沿海岸宽约1km范围实行尽可能少采或停采,其它地段开采井动水位不宜低于海平面,总开采量控制在允许开采量的40%~51%。拟到2015年总开采量比2009年增采1888.37万m3/a,达8820.38万m3/a,到2020年总开采量比2015年增采2378.59万m3/a,达11198.97万m3/a。
(2)中层孔隙承压水
中层孔隙承压水是市区城市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之一,本层地下水的开采始于1941年,而大规模开采于五十年代。允许开采量为25803万m3/a,已开采量17871.06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7931.94万m3/a,单位面积可增允许开采量6.21万m3/(km2?a),属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由于城区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城市供水有逐渐增多的地表水加入,为城市的地下水采补不平衡的调整和对地下水的新需要创造了条件。规划到2015年本层水开采量为18737.82万m3/a,到2020年,开采量达到20188.73万m3/a。
(3)深层孔隙承压水
深层孔隙承压水也是市区集中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之一,可作中、大型供水水源地。据2009年资料计算和统计,深层孔隙承压水的允许开采量为10324万m3/a,已开采量为7091.22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3232.78万m3/a,总体上属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规划到2015年总开采量6991.44万m3/a,到2020年总开采量7054.73万m3/a。
(4)超深层孔隙承压水
超深层孔隙承压水是市区地下低温热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开发利用局限,多为旅游、宾馆、医院和学校等单位洗浴之用,且主要集中在赤坎区和霞山区。允许开采总量2338万m3/a,总的开采仅249.07万m3/a,可增开采量2088.93万m3/a。据开采潜力分析,划分的规划对策类型属可增强开采的地下水层。由于本层水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开采量旅游区最高,宾馆、旅业、学校次之,且年内用水不均匀,难于规划。预计2015年的开采量为385.12万m3/a,预计2020年的开采量为550.15万m3/a。
(5)孔隙承压水
中、深层孔隙承压水允许开采量为36127万m3/a,已开采量24962.28万m3/a,可增允许开采量11164.72万m3/a。依开采潜力而划分的开发利用规划对策类型,为可增强开采的且可小量增采的地下水层组合。但各区、镇的规划对策类型,由于双层水量的叠加累积,却引起一些变化,对各规划对策类型不在此一一阐述。
3结语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划,既要考虑开采现状、开采潜力,又要考虑形成条件、地质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调配、采补平衡、充分利用、开源节流,不夺采周边市(县)地下水资源,留有余地,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参考文献
[1]程娟,孙淑云,聂建平,周林蕻.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利水电技术.2003(05).[2]靳丰山,段秀铭,寿冀平,颜景生.济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保护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02).[3]郑王琼,揭江,罗树文.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和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雷州半岛地区)2011(12).[4]张国梅.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东地质,11(1),1996.
第二篇: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作者:李联合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问题的提出
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平原,只有小块山间盆地,属闽中火山岩地貌,海拔高低悬殊达1377米,地形坡度大。
从历史数据看,我县的雨水资源还较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3-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3-6月锋面而形成的降水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的年降变化和年内分配变化悬殊,据实测资料,全县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962年的2358.9毫米,最小的是1971年的1069.4毫米,相差一倍多,单站的变化则更大,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富竹站1975年的2644.0毫米,最小的是双溪站1971年的912.6毫米,相差近3倍多。境内水资源各分区差别较大,入境量相差悬殊,东部的人均量和亩均量分别比西部的少41%和28%,但东部入境水量占总入境量的99%,而西部仅占1%。
近年来,我县的洪涝、干旱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全县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3个月之久,受旱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县供水公司反映,从2000年以来县城每日缺水量达1.19万m3。另一方面,屏南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以中生代火山岩系为主,岩体岩组往往风化强烈,加上断裂发育,影响稳定;土体主要为粘土、砂砾土岩组和粘土、粘性土岩组,加上坡残积土,土体结构散,抗冲刷能力低,在风期雨季处于浸润饱和状态,在地表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1987年9月10日,受12号台风袭击,13小时降雨量达145.2毫米,水稻受害10.65万亩,民房倒塌1147座,水毁防洪堤2480米,水毁公路150公里,水毁桥梁56座,总计损失价值达1796万元。
屏南县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屏南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作者就必须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照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全面、系统地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提出解决我县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对策。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针对屏南县的水利现状,笔者认为,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清除水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制订科学、系统的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指导思想。先从统一管理、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等非工程措施入手,逐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同时,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调蓄河川径流,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物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编制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正确处理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之间的开发利用关系和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利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又尽可能能相互结合,统一调配;要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兼顾远景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和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使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非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立法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的开发与联合高度运用问题,使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研究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入河排污量和环境用水量提供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供求的关系、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依法管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适时、灵活、有效、合理、科学地调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遵循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003年洪涝灾害后,屏南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兴利除害建设高潮。
几年来,屏南县全面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地水利修复工程、打井工程、河道清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五大农建工程。“五水兴农”战略的实施,对夯实水利基础,稳定农业生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已完成10座除险加固任务(小一型3座、小二型7座),建成城区防洪堤9.53公里。其次,以乡镇供水、河道清淤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山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生活供水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收面积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节水工程灌溉面积2.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累计建成80个行政村供水工程,行政村通水率达80%。第三,开展水土整治,把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机地
结合起来,对不同地方分别明确水利建设重点,注重水利与水土保持项目的优化配置,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61公顷。第四,先后完成了初级水利化县建设编制规划、城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县水库建设规划以及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同时还完成了全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及白玉溪观山水库以上,西洋溪、柏源溪、溪里水库以上,际下流域综合规划,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科学保护。在今后一个时期,屏南县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做好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提高标准,确保工程安全,提高抗灾能力,建立一个能抗御常遭自然灾害的稳固的水利工程体系,同时,尽快上马县城第二期供水工程,增加供水量。进一步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微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开展“薄、域、湿、晒等非工程节水措施,促进农业高效用水迈出新步伐。还应加强城区和工业用水管理,搞好全社会的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城区和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要研究污水、废水资源化问题,逐步形成分质供水、一水循环多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的节水型供用水器具,降低供水损耗;要广泛深入地进行节水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普及教育、科技推广四大体系”。加强河段和地下水体的水质监测,通过水功能区划确定有关河段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通过适当方式公布有关企业向水体排污的情况以及重要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重视,加快治理污染源,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量。
第三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结课论文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大,世界上许多地方越来越多地利用地下水。在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开发与用与管理,已成为当代地下水科学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地下水资源开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陷与塌陷、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地下水环境问题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引起.其原因有:“过量开采”;无节制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水土流失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地下水环境恶化。关键词:关键词:地下水资源;水质;污染;过量开采;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methods of control in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HEN X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5,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 growing and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demands of water have been rising rapidly.Many places in the world are making more use of groundwater.Based on the right nderstand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how to develop and utilize groundwater rationally has become important topic of contemporary groundwater science.This artic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e result showe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as if the water table lowering constantly, surface subsidence and collapse, seawater intrusion, groundwater pollution.The occurrence of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 is mainly caused by mankind's activity.The reasons were: Unrestrained exploitation;effluence undressed with a free hand;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ut of keeping with environment protection;soil erosion, improper usage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interact with water pollution;making worse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Keywords: Groundwater resources;assessment method;water quality;pollution;unrestrained exploitation;methods of control 1 引 言
地下水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组成部分,又是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据调查,目前我国地下水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量的16%。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地下水具有直接的关系,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在改变甚至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
中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3·1011 m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日益加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地下水与其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其作用进程往往十分隐蔽和缓慢,因此,在开发地下水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问题,要处理时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当今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中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约为8000亿m3,与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的比例约为1:3.4,在北方地区,这一比例为1:1.58。地下水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等优点。据统计,我国约有70%人口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由此可见,地下水 的利用和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早、半干早地区,地下水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的全国地‘卜水资源分省评价报告表明,因开发利用不合理,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紧张、污染严重、地质灾害影响大等问题。
(1)地下水开采过渡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在上覆岩层及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特别是第四纪沉积物的压力作用,孔隙被压缩,储水空间变小,会造成地下水含量的减少,甚至会导致地下水枯竭。
(2)地下水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与塌陷。大量开采地下水流体是引起地层压密、地面沉降的原因.天然条件下,承压水与其上下隔水层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抽水使水头下降,引起向上的浮托力减小,承压水所受的应力一部分就转移到含水层颗粒的骨架上来,使颗粒间隙变小,孔隙度因而变小,地层遭受压缩,产生地面沉降.研究表明,沉降量和沉降速度除了与抽水量大小、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外,还与孔隙地层的颗粒大小有关.粗颗粒释水压密为弹性变形,当水位恢时土层不能回弹,复后,砂层可以还原,沉降消除;而细粒的粘性大,颗粒间具有较强的粘结力,形成结构孔隙,释水压密所引起的地面沉降也不能消除。由此可见,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和向含水层进行人工补给,是控制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3)地下水开采会造成海水入侵。在沿海地区,当含水层与海水直接接触时,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高于海平面,并向海里排泄。由于海水与淡水比重不同,淡水可浮托于咸水之上,咸水呈楔形插入淡水的底部。当含水层受到开采时,就会破坏咸淡水的平衡关系,引起海水入侵。
防止海水入侵的关键是保持淡水含水层的水位高度,其方法除了控制抽水量外,积极的办法是进行人工回灌,以控制海水入侵。回灌时可以引用河水,也可以在抽水井与生活海岸间打一排回灌井,形成一个水位高于海平面的压力脊;或者相反,在沿海岸布置一排抽水井,使其形成一条较深的水位低槽,以防止海水向内陆入侵,在有利的地质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帷幕灌浆,形成地下隔水层,以阻挡海水入侵。
(4)地下水污染。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指标超标,主要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和pH值等,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气态氨氮污染在全国均较为突出。同时在一些地方看到,很多河流、水沟都是污水,有的水甚至像墨一样黑。人多的地方,各种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流入河里、渗入地下,污染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在对晋江市地下水污染进行调查时,主要是对其中的矿化度、总硬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以及pH值等常用的化学指标进行测定,作为评价的依据。
3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问题原因及防治
3.1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1.1“过量开采”
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受到气候、岩性、地形、水文和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是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一旦开采就破坏了原先的平衡状态.晋江居民和工厂用水多为深水
井,不少乡镇打井泛滥,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在开采区附近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当开采量小于补给量时,这种水位降落漏斗随季节变化在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其交替升降幅度不大,但当开采量超过补给量时,会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甚至在丰水期水位也无法恢复,这就是“过量开采”所造成的后果。
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以下地区:一是深层水地区,在深层水地区由于补给条件的限制,如果一味追求打深井,就更易造成水源枯竭;二是井网分布过密地区,由于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抽取的水量增加,势必造成开采过量。
3.1.2无节制地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污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的持续增大,排入江河湖库的废污水不断增加,这些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成为主要的污染源。3.1.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改革开放后,个地方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晋江市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给生态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1.4水土流失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目前,晋江市大多数湖泊和河流因污染造成了氮、磷的富营养化。据专家估算:近50%的氮、磷来自于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除以上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土要原因外,对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对保护水资源宣传教育和依法管理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3.1.5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对地下水无节制的采用,致使地下水大量减少甚至枯竭。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和水污染加剧,一些地区对地下水进行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超采现象十分严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维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农业用水大水漫灌,使污染物渗入地下,因而加剧的地下水的污染。3.1.6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地下水环境恶化
由于水资源短缺,水体环境容量低,水环境更趋恶化,地下水污染也相应严重。部分地区河道基本上被污染,邻近城市的河道成为排污沟,水污染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3.2防治措施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水环境总体恶化,形势严峻,其发展态势令人忧虑。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保护的要求相符,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地下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2)优化管理模式
建立地下水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地
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
(3)依法治理地下水
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依法治理地下水,是改善我国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开采地下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开采地下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新申请开采地下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开采地下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开采地下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中请审批手续。总结
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问题。在许多地区和城市,局部超采现象较为普遍。而对严峻的地下水资源供需形势,充分发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各省、地级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对各省主要城市、重要盆地和平原农业区实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由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相关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区域性监测,在充分掌握我国地下水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采布局及调工作,控制减少污染源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而问题的重要措施。列举如下:
(1)把地下水的利用和地表水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2)有效地控制污染源;
(3)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政府门地地下水的管理;(4)划分出不同的开采区。
参考文献
[1] 刘润堂,许建中,冯绍元等.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影响的初步分析[J].中国水利,2002 ,(6):54-56.[2] 杨爱玲,朱颜明,等.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8,(5):60-67.[3] 陈清山.气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 2006:8-15.
第四篇:开发利用水资源论文
1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内涵及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首先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不过分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以此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和难以承受的负面影响。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并秉承社会公平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要求,进而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有序进行。最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但同时也是为了经济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努力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要利用最有限的水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利益和经济收益,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
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以最合理和最优的方式满足社会各层面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我国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思路主要是:以流域和含水系统为主要的基本单位,同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统一的调配,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可开发的水资源,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水利工程,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所能起到的作用,统筹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元素,优化目前的供水体系,在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农业、工业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等。基于此目的,首先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城乡供水的现状,还有在供水过程中以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供需平衡分析的结果和水资源评价体系,提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配置方案,评价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并分析工农业与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方向,制定出改善供水结构的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和分区,其中涉及到开采方案的调整和开采数量的增减,划分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调减开采区和禁采区,并针对一些专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同时,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城乡供水现状设计方案,其中应该包括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并且要对开采量有初步的预定和评估。同时,在查明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内的水资源系统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识别,所以,模型要尽量简化,以便日后的工作,之后,要将之前的设计方案输入模型,通过不同程度的计算和调节,观察并总结模型的输出,进而分析水资源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长期反应。最后,在大量的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并按照特定的决策目标进行理性选择,选择好相对满意的方案之后,按行政区划分资源的目的就实现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开采数量,还有具体的开采布局作为指导,将现有的方案与选定的方案相比较,就可以分析出现有方案合理性与否,以及该如何进行调整和修订,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的做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重大问题的论证。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以流域或含水系统为基本单位进行计算,同时,也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孤立的规划会降低其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准确评估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现状,以确保降低开采水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结语
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必要性,通过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可以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致性,同时满足生态效益,使自然与环境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和发展。
第五篇: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问题,人们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来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
水资源开发不当可能造成三种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
从水,土壤,生物的角度出发又能分为:水盐失调 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
水盐失调: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盐的迁移途径变化,土壤沙化。拦蓄径流,入海水量减少,陆地盐分积累,海水入侵。水库周边地下水升,地表积盐。
南水北调,调来水的同时,也带来了盐分。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在系统干扰超载下逆向演替,沙化。植物消失物种消失
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就是土壤孔隙变小,压缩 地面塌陷、裂缝 诱发地震与边岸再造
边岸再造:水库边岸在库水冲积及风浪冲击下,发生坍塌破坏,堆积新滩,形成稳定新岸的过程,又叫水库塌岸 库岸浸没与沼泽化等
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减少 水质恶化
海水入侵:滨海地区人为采水,降低陆地地下水位,引起海水(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潜移的现象称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的现象。
生态问题: 植被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中堆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