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时间:2019-05-15 13:5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第一篇: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一个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面临着水资源危机,这似乎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然而在地球上,这的确是事实。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而道远。

1.水资源的认识

1.1水资源的认识

水资源变化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气候、自然的变化,我们应采取适应性的对策,一个是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我们应采取人、水和谐的措施。总的原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所谓的人定胜天”。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1.2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是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88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依法治水的新时期。《水法》颁布实施14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水法》相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基本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我国水资源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水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和防治水旱灾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首先,我国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近1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多次遭受洪水的袭击,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打乱了国民经济的部署。其次,水资源短缺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在时空的分布上又极为不均。现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2000年和2001年,北方一些地区在遭受多次沙尘暴之后,又接着遭受大旱,我国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3846

万公顷,成灾2370万公顷,绝收642万公顷,因旱粮食损失548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38亿元。第三,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把水资源问题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持续增长,这也给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防洪能力偏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比较严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治水思路,积极探索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我们加快水利事业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对水的需要;另一方面,改进经济社会的用水方式,以适应水资源的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相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切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使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我国还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共有冰川43000余条,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总面积58700km2,占亚洲冰川总量的一半以上,总贮量约52000亿m3。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1889亿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合径流深284.1mm。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冰川补给的只有500亿m3左右。我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8287.6亿m3。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3]我国水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

2、河川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在年径流量时序变化方面,北方主要河流都曾出现过连续丰

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海河流域在八十年代也出现了连续枯水年。这种连续丰、枯水年现象,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

3、水资源地区分布与其它重要资源布局不相匹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

3.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制止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做法,自觉约束人类活动,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努力保护生态和环境,既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防洪工作中,加强综合治理,开展风险管理,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工程带来的生态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做到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让河流永远为人类造福。

我们还要认识节约用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重大意义,节水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护了水资源的量和质,一个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成本,所以节水有一箭双雕的功能。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我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水文特征,决定了防洪问题在我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大约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上百座大中城市、许多重要交通干线和工矿企业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几点,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的地区的工农业产值占全国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江大河一旦出事,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打乱整个国家经济的布置,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

4.水资源的保护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就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保护水资源也就成了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年平均供水增加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1%,同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速度为9.53%,供水对于GDP的弹性系数为0.133,明显低于国际上同发展阶段国家的0.2~0.3。低供水增长维持高速经济发展,为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经验。在此期间,我国工业节水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0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约600立方米,到1997年工业万元产值用水下降到103立方米,北京、天津、青岛等地低于100立方米。全国的用水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1.9%提高到1993年的24.6%。近十几年来主要通过节约用水和调整用水结构,维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对水的需求。

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水资源配置问题,水资源节约问题,水资源保护问题,还将是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

浅谈发展节水灌溉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水乃生命之本,生存之源泉,世界的万物都离不开水,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现象,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水危机就会产生,因此,提高土地灌溉技术、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已是当务之急。

一、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及意义

濮阳市是缺水的地区,部分市县属高亢区,用水需求量大,生产生活离不开黄河水,对黄河水依赖性强。由于黄河水沙年内分布不均,水、沙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特征明显。

因此,黄河下游水资源紧缺与沿黄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黄河防断流和引黄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加之目前灌溉设施建设标准低,更新维护不足,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所以说发展节水灌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展节水灌溉,一方面“计划用水”与“订单用水”相结合,以“计划”与“订单”用水来制约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使用,防止水环境的恶化,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和土壤水,发展集雨节灌,通过挖掘雨水资源和土壤水资源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节水灌溉的普及,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对农业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节水灌溉,选择正确的节水方法及措施

1、合理布局,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井渠结合既可重复利用灌溉水的渗漏量进行灌溉,达到开源作用,又可减少地表水的取水量,起到节流的作用,还可解决地表水供水与作物需水在季节上的矛盾。目前,在地表水灌溉量中,有1/3左右补给了地下水,在地下水没有开发利用的地区,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将引起地下水的无效蒸发,招致土壤盐渍化。特别是遇到干旱降雨偏少的时候,阳光直射,30多度的高温使地下潜水蒸发更加严重。在井渠结合的灌区,不仅灌溉对地下水的回补量可以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减少潜水蒸发,到了雨季还可腾出“地下水库”蓄存降雨。但也要防止过度打井,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地理特征,气候变化以及灌溉需求,防止“一刀切”而导致打井过多,类似“蜂窝煤”,井打的越多,抽水总量就会减少,既破坏了水环境,也提高了生产成本。要按照“采补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佳统一。濮阳市两大灌区主要以农田灌溉为主,采取了井渠结合的方式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也缓解了灌溉高峰期的供需冲突。

2、改变输水方式,逐步实现输水管道化

输水方式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实现管道化。灌溉水的输送方式有三种,即土渠、防渗渠道和管道。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近距离土渠输水的损失为10%-40%,而远距离土渠输水的损失甚至高达50%以上。防渗渠道可以减少或避免渗漏损失,但仍然存在蒸发损失,泄露损失也比管道输水严重。管道输水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5以上。加大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力度,实现井灌区管道化。采用免烧管代替农、毛渠道,节水效果好,成本也较低。因此,在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中,应重点发展管道输水,逐步实现输水管道化。

3、成立浇地专业队

浇地专业队是用水户协会招聘的灌溉用水专业队伍,是灌区农村抗旱的服务组织。用水户协会对浇地专业队可以实行目标管理,也可以实行单项承包。

灌溉用水期间,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由浇地专业队进行统一护渠和灌水。在灌溉站的指导下平衡各用水户的利益,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实行“小畦灌溉,二八改畦”的节水方法。解决因计量设施不健全、户与户之间“喝大锅水”而造成的大水漫灌问题。使用水户均衡负担、均衡受益,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的目的。

4、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节水管理,合理收缴水费

通过政府和市场宏观调控手段,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当扩大高效优质节水作物种植比例,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合理改土施肥,改进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的研究,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对缺水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提高水分生产率,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墑措施,科学灌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另外,应不断完善水费制度,使过去按亩计收水费的灌区逐步过度到按方计费。对水费较低的灌区,应逐步提高水价,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5、提高科技含量,完善灌溉制度。

灌区需要实施自动化测水量水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在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机处理的基础上实现灌区自动化监测控制;改进和完善灌溉制度,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制订和完善有利于节水型的政策、法规。建立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灌区管理组织和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把节水管理责任落实到每项工程,每个干部职工、每个农民要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举办不同层次的节水技术培训班,普及节水科技知识,加强节水宣传,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职工、每个群众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加强管理,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近年来,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灌区经营管理工作的再认识,灌区上下对实施节水灌溉形成了共识,认为节水灌溉关系到灌区农业持续发展,是水管单位实现良性循环的需要。建立适应灌区特点的节水灌溉模式,对改善灌区农业生产环境、减轻农业生产灾害、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有十分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业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这样水管单位才能长久地从用水户的收益中得到回报,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双赢关系。在目前形势下,水源紧缺已成定势,开源不通只有节流。而实现节流,除了解决认识问题,采取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外,更根本的是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其关键在于建立利益驱动激励机制,即在灌区节水过程中,国家、管理者、用水户三者之间要围绕水资源利用建立一定的联系,构成权利、责任、利益关系体系,协调、理顺灌区经济管理中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管水的积极性和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是系统工程,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地采取经济、技术、行政、法律、宣传等配套措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既缓解干旱缺水问题,又能取得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二篇: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关键字: 农业经济 合理开发 循环利用 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储蓄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改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这方面,以色列这样一个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国家,人口从65万增长到680万,人均GDP从3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便是值得借鉴的成功例子。(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农业是一国之本,如何处理好民生问题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了解我国农业当前用水现状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1、中国农业用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据预测,在2030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2)

2、中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3)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我国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00万元左右。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4.4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其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

施。(4)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5、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5.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5.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5.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5.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6、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6.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6.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6.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6.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的不断推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不断的好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导下,相信我国在农业用水方面会取得可喜的进步,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欣,《经济布局不可忽略水资源条件》,长江日报(武汉);

(2)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4)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探

目 录

摘要 1 概述

1.1 我国城市水资源的概念 1.2 我国城市水资源分布 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用水浪费

3.2 盲目开采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 3.3 污水处理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3.4 缺乏有效管理 ,用水效率低

3.5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缺水严重 ,配臵难度大 4 解决城市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措施 4.1 多渠道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4.1.1 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4.1.2 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 4.1.3 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4.2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4.3 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4.4 清洁生产模式

4.5 重视和加强水资源调配的研究、规划与实施 5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探

摘要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不曾停息。而如今天然的水系统已经不堪负重,水资源也供不应求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为的破坏。当然第一个因素我们无法驾驭的,但第二个因素才是水系统最主要的威胁,是我们人类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在不断地浪费、破坏水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颐。

关健词 利用 城市水资源 持续发展

1概述

1.1城市水资鞭的概念

一般说来,城市水资源可定义为“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海水和可再生利用水。按水的类型,可分为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海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资源等6类。按水的地域特征,可分为当地水资源和外来引水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流经城市区域的水资源、储存在城市区域或能在该区域内被直接提取的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的废(污)水资源。外来引水资源是指通过引水工程从城市区域以外调入的地表水资源。因此,可以说城市水资源的量是动态的。

1.2我国城市水资源分布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面临着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 2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对水资源价值和功能的发现和发掘过程,同时也造成了对水资源状态的干扰和破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也会迅速增长,致使水危机状况将长期存在,而且可能有迅速加剧的危险。

城市水资源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人类利用水资源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或违背其运动规律,必将产生严重后果,以至影响到城市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城市的水资源量满足不了用水需求。尤其是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北方城市和个别沿海城市,缺水量较大。为维持日常供水,多数城市都被迫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全国已出现56个区域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总面积达87000km2,仅唐山市的漏斗面积就高达3470.5 km2,水位最大下降速率达到5.06m/a;国内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降落漏斗,迫使大批机电井报废或换泵,结果造成井越打越深,采水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其中,青岛、烟台、大连和北海等沿海城市还由此导致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此外.由于地下水位的太幅度下降,使多孔介质释水压密,许多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如上海、天津、北京、唐山、西安、太原、湛江和海口等城市均较为严重,其中天津市的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690mm,最大沉降面积9O8O km2。位于覆盖型岩溶区的部分城市,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还造成了严重的地表塌陷,其中桂林市的塌陷面积高达362km2 二是城市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脆弱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全国80%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水域,一些分散处理的工业废水虽然达到了排放标准,但其中太部分却又排人了没有集中处理的城市排水系统中,降低了达标排放的意义。由于废(污)水的排放,约90%的城市水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严重污染。地表水的污染必然殃及地下水,先是污染浅层地下水,进而通过自然的和人为的“天窗污染深层地下水。污水通过砂性土壤的直接下渗,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南方因水质污染导致的城市缺水量约占总缺水量的60—70%。

3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用水浪费

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工程配套差和工艺技术落后,城市管网和卫生设施的漏水很普遍,是城市生活用水中浪费最大的一项。据统计,美国城市管网漏水量平均达每人每天60L,占全部用水量的10~15%。北京漏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40%,甚至可达70%。工业上从水源取用的水量远远超过其实际耗水量。如美国1970年统计表明,占全国工业用水量78%的热电站用水,其实际耗水量仅为其取用水量的1%。农村大水漫灌,利用率很低,而且渠道渗漏很大,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降低土壤质量。

3.2盲目开采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

部分城市忽视水文规律,肆意开采本地地下水,造成本地地下水超采,补源困难;不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引用邻域水源,造成邻域水源缺乏,同时影响本域补源。沿海城市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咸水扩散;内陆地下水超采,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地面沉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3污水处理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二级处理率为15%,许多城市至今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50%以上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水源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98个。另外,沿海城市的海岸带污染也十分严重,局部地区城市水环境还受到酸雨的威胁。[2]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也使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污染型水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净化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城市治污需要,大量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许多城市尚无中水利用措施,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优质水源。工矿企业用水,循环水和冷却水等如不能重复利用,是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3.4缺乏有效管理,用水效率低

城市的污水给城市的环境带来的污染,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兴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因为污水处理费用较大,一些受眼前利益所至的企业或城市,一放了之,所以很多城市都污染严重。污水处理事业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兴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扩大事业规模。城市内的工业污水要由企业自己处理,企业在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中水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地区要加大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的科技含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第二资源。

3.5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缺水严重,配臵难度大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4解决城市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措施 4.1多渠道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3] 4.1.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4.1.2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

(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4.1.3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提高节水技术,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4.2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由水的循环特征决定的水的可恢复性表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弹性,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巨大的地下库容将为我们提供充分的调节余地,因此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合理开采和增加补给是促进地下水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必经之路。合理开采地下水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理规划或谰整开采井的布局,保持不同含水层和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的均衡开采,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防止局部含水层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二是优化调度开采方案,控制开采强度和开采节奏。对于超采区域和超采层位,要压缩开采量,增加人工补给,保持水位稳定,防止水质恶化;对于非超采区和非超采层位,可适度增加开采量,降低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扩大天然水补给量。在有地表水资源的城市,丰水期可增加地表水的供给,减少地下水开采,涵养地下水,留待枯水期采用。

合理开采和增加补给不仅对于超采城市或超采区域非常必要,对其它城市和地区也很重要,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未雨绸缨,才能使城市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更新和自净之中。

4.3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污水再生与利用是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巨大进步。我们要加强开发新设备的投资力度,来自主创新。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发的各种各样节能省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也非常适合于我国。引进、消化和吸收它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能大大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的进度。总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树立城乡水环境健康化的整体治理观,引入市场机制和引进国外适用技术与经验,调动全社会的治污积极性,切实从源头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修复和恢复城镇水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4清洁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是要引起全社会对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m3/a,实际回用率很低。

清洁生产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5%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90%-95%)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用水量增加约倍。因此,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4.5重视和加强水资源调配的研究、规划与实施

科学管理加强对城市水资源质与量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水质的动态监测,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质恶化,对生活饮用水卫生防护带的分级、划分和设立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二要加强对水循环系统的保护,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化。

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应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其内涵应包括统筹规划、民主决策、优化调度和行政执法等许多方面,涉及自然环境的许多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许多部门,情况很复杂,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最优化。[4] 面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城市水资源危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可恢复性和可再生性特征,最太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因水资源固有的脆弱性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有限的城市水资源得到持续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城市社会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用水要求.并产生最大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做到开源、节流与治污并举,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我们要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解决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水危机。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化配臵,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城市水循环需要新的水资源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使人类对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城市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 考 文 献

[1]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研究.刑福俊.2001年3月.[2]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霍雅勤,姚华军,王瑛.资源〃产业,2003年.[3]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刘昌明.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2003年.[4]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钱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第四篇: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作者:李联合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问题的提出

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平原,只有小块山间盆地,属闽中火山岩地貌,海拔高低悬殊达1377米,地形坡度大。

从历史数据看,我县的雨水资源还较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3-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其中3-6月锋面而形成的降水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的年降变化和年内分配变化悬殊,据实测资料,全县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962年的2358.9毫米,最小的是1971年的1069.4毫米,相差一倍多,单站的变化则更大,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富竹站1975年的2644.0毫米,最小的是双溪站1971年的912.6毫米,相差近3倍多。境内水资源各分区差别较大,入境量相差悬殊,东部的人均量和亩均量分别比西部的少41%和28%,但东部入境水量占总入境量的99%,而西部仅占1%。

近年来,我县的洪涝、干旱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全县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3个月之久,受旱面积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县供水公司反映,从2000年以来县城每日缺水量达1.19万m3。另一方面,屏南县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岩体以中生代火山岩系为主,岩体岩组往往风化强烈,加上断裂发育,影响稳定;土体主要为粘土、砂砾土岩组和粘土、粘性土岩组,加上坡残积土,土体结构散,抗冲刷能力低,在风期雨季处于浸润饱和状态,在地表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仅1987年9月10日,受12号台风袭击,13小时降雨量达145.2毫米,水稻受害10.65万亩,民房倒塌1147座,水毁防洪堤2480米,水毁公路150公里,水毁桥梁56座,总计损失价值达1796万元。

屏南县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一方面洪涝灾害频繁。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兴利”与“除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屏南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作者就必须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遵照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途径,全面、系统地研究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地提出解决我县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对策。因地制宜,科学编制规划

针对屏南县的水利现状,笔者认为,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清除水害,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制订科学、系统的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治水方针,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指导思想。先从统一管理、综合规划和优化配置等非工程措施入手,逐步建立良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同时,按照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采取各种工程措施,调蓄河川径流,使部分洪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地下水,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多目标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物性和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要求,编制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规划,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

规划的编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正确处理地下水、地表水、过境水之间的开发利用关系和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开发利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又尽可能能相互结合,统一调配;要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兼顾远景的前提下,有重点地解决近期最迫切的问题;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和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使水利措施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非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立法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区分布特点,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当地水资源和过境水的开发与联合高度运用问题,使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研究水量和水质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入河排污量和环境用水量提供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供求的关系、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依法管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水资源状况适时、灵活、有效、合理、科学地调整水价,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调节作用。遵循水利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003年洪涝灾害后,屏南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兴利除害建设高潮。

几年来,屏南县全面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地水利修复工程、打井工程、河道清水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五大农建工程。“五水兴农”战略的实施,对夯实水利基础,稳定农业生产将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已完成10座除险加固任务(小一型3座、小二型7座),建成城区防洪堤9.53公里。其次,以乡镇供水、河道清淤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山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村防洪保安能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生活供水条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旱涝保收面积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节水工程灌溉面积2.6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累计建成80个行政村供水工程,行政村通水率达80%。第三,开展水土整治,把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机地

结合起来,对不同地方分别明确水利建设重点,注重水利与水土保持项目的优化配置,目前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61公顷。第四,先后完成了初级水利化县建设编制规划、城区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县水库建设规划以及全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同时还完成了全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及白玉溪观山水库以上,西洋溪、柏源溪、溪里水库以上,际下流域综合规划,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科学保护。在今后一个时期,屏南县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做好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提高标准,确保工程安全,提高抗灾能力,建立一个能抗御常遭自然灾害的稳固的水利工程体系,同时,尽快上马县城第二期供水工程,增加供水量。进一步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大力推广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微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开展“薄、域、湿、晒等非工程节水措施,促进农业高效用水迈出新步伐。还应加强城区和工业用水管理,搞好全社会的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城区和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要研究污水、废水资源化问题,逐步形成分质供水、一水循环多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的节水型供用水器具,降低供水损耗;要广泛深入地进行节水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普及教育、科技推广四大体系”。加强河段和地下水体的水质监测,通过水功能区划确定有关河段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通过适当方式公布有关企业向水体排污的情况以及重要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重视,加快治理污染源,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量。

第五篇:谈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案例分析

作者:宋立彬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4期

摘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切实做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水资源的短缺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问题之一,所以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本文以吉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做出阐述,并对吉林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工程做出分析,同时对当前吉林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出探讨。

关键词:吉林省 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案例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c)-0148-0

1水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在此背景下努力找寻克服水危机以及保障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策略,而在这个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也主要通过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来展开,可见对水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做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相关工作刻不容缓。所以必须提高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必要性的认识,并在肯定当前阶段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仍需面临的问题,并不断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1.1 水资源危机要求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危机已经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已经向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398.83亿m3,其中包括地表水资源量344.1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23.6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1500亿m3左右,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评价吉林省属于中度缺水地区。有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的水资源总量并不丰沛,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具有必要性。

1.2 社会发展速度与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矛盾

水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基础,人口的不断加大以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包括吉林省在内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缺水的现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了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吉林省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也造成了吉林省个别地区发展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突显,尤其表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受到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影响,多年平均蒸发量远远高于平均降水量,由于缺水造成的粮食产值降低30%,工业产

值损失高达200亿元以上,也使社会各方面的投入成本增加了15%以上,所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缓解社会高速发展与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1.3 水污染要求提高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了污染问题的加剧,许多水资源在污水、废弃物、垃圾的排放下使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吉林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水质问题,并造成了用水安全问题以及使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进一步减少。吉林省水污染中的工业废水占据废水排放量的90%,如辽源市境内的辽河流域受到水污染的影响明显,使吉林省不得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的双重难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的社会发展,所以在水污染趋向严重的背景下,不断探索与实践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的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其中包括老龙口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引松供水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其中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保证了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防洪、防水、灌溉和发电的功能,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是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骨干工程,雨季能够增产粮食30多亿斤,对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能够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能够推动吉林省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引松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在吉林省的经济中心即吉林省的中部地区,包括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以及所属的11个市、县、区,为这些地区创造更大的生产总值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其次吉林省通过“三条红线”的办法对水资源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为水资源的保护、调度以及利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吉林省污水处理工作也有很大进展,仅“十一五”期间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36座,是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水资源的再能利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仍旧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吉林省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做出了诸多的工作与努力,但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仍旧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第一水资源匮乏现状仍旧十分严峻,截止到2011年,吉林省全省45座县级以上城市中的35座存在严重缺水的现象,同时呈现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较低的特点,使应用水的安全系数受到威胁,以东、西辽河以及辽河干流为主的流域水质性缺水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第二水资源污染形势仍旧严峻,在吉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质的污染仍旧表现出不协调性,尤其是工业用水污染仍旧有待加大整治力度;三是部分地区水资源透支,由于每个地区在地下水的开采方式不同,造成一些地区的水资源透支,局部地区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位下降现象;四是水资源浪费,个人与企业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缺乏意识,并缺乏必要的水循环利用投入使水资源浪费问题仍旧有待进一步解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策略

在吉林省水资源仍旧面临较为严峻形式的背景下,需要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应当在加强现有水利设施利用与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与可行性,制定水资源工程修建方案与规划,促使水资源的蓄调能力得到提高;其次要重视节水设施的完善,尤其是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与农业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推动灌区节水设施的改造;再次重视水循环利用,在重视水资源自然再生的同时加大投入进行提高水资源社会再生能力,促进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通过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以及污水处理机构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也要重视推动节水知识与意识在公众中的普及,引导公众树立忧患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建立领导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同时推动税务管理一体化进程,并通过以水价改革为主要手段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从而促进水资源利用的节约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秦蓓蕾.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2).

下载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范文]

    青岛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郑青青学号:06061335206级给排一班摘 要:青岛市的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有一定的供水缺口,是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与......

    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精选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艾来提江·库尔班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5期摘 要:本文结合新疆水资源的概况和分布情况,对水资源......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王平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

    节约用水 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几年来,各地发生洪涝灾害。前一段时期我国云南贵州的一个地区出现干旱,旱灾同......

    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问题,人们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来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 水资源开发不当可能造成三种环境问题:......

    曾培炎强调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曾培炎强调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2月15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大 中 小】 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作者:薛国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 摘 要:本文就长春市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

    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摘要]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在旧中国,洪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