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20: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第一篇: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

[摘要]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在旧中国,洪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加大开发利用价值,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关键词]:沂河 洪水 开发利用

引言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从沂蒙山区纵贯临沂南部平原,河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茵,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葱郁,稻花飘香的旖旎风光。在旧中国,水深流急,帆船可达沂源南麻,但也时常给人民带来灾害,有“开了江风口,水漫兰山走,淹了临郯苍,捎带南邳州”的歌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沂河的治理,在其干支流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等十几座大中型水库,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闸,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时,兼收养鱼、发电、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临沂城东建起世界最长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形成了1.2万亩的水面,使沂河变得更为妩媚。

1.沂河水资源基本概况

沂河流域地理坐标东经117°25’至118°42’,北纬34°23’至36°20’,沂源、沂水、沂南、临沂、蒙阴、平邑、费县、郯城等县全部或大部皆属沂河流域,在郯城县吴道口村南出境入江苏省,至江苏省新沂市境内入骆马湖。全长574千米,流域面积1732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涑河等。年径流量为35.1亿立方米,河床最宽处1540米。流域最上游以鲁山背斜与潍、弥河分水,东以沂山背斜余脉与沭河分水,地形西北高,向东南部倾斜,自河源至东汶河口,大部为山区,山峦迭嶂,海拔高程300~800米,斜午、青驼、茶山西北多为低山丘陵及高地,地面高程在200~400米之间,蒙山前半程以南地势变缓向平原过渡,在临沂城北与其支流祊河汇流后进入中游临郯苍平原。平原坡缓1/3000~1/2000。沂河有四大源头,分别是:

1、发源于徐家庄乡龙子峪村西南小黑山北麓的徐家庄河;

2、发源于大张庄乡老松山北麓的大张庄河;

3、发源于大张庄乡张家旁峪南山的南岩河(又称仁里庄河);

4、发源于大张庄乡狼窝山北麓的高村河(又称田庄河)。

临沂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年均降水量824.8毫米,年水资源总量59.6亿立方米。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境内有10公里以上河流300多条,其中,沂河境内长287.5公里。全市有大小水库90座,库容量34亿立方米。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丰富,质量上乘,产地15处,矿泉水含锶、偏硅酸、锂、锌、钼等多种元素。但是由于近年来临沂市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以致临沂市现状供水能力偏低,未来供需缺口大,搞好沂河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增加有效供水量,为临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保障,加强市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意义重大。

2.沂河水资源特点

2.1 径流地区分布的特性

沂河河川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年径流在地区上的分布趋势同年降水一致,由于径流受下垫面的影响十分明显,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比年降水量更大。分布总趋势是:南大北小,东大西小,山丘大,丘陵平原小。

2.2 水资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2.1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特征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是:变化幅度大,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并且往往发生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情况。沂河1962~1965年为连续丰水年,这4年平均年径流量为782782万m3,等于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67倍;而1986~1989年4年为连续枯水年,这4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14569万m3,仅为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的45.8%。

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在0.5~0.78之间,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大,东南部的临沭、莒南两县一般在0.50~0.55之间,西北部的蒙阴、平邑两县一般在0.65~0.78之间。CV值在地区上的分布趋势是平原小。山区大,湿润地区小。

2.2.2 水资源的年内变化特征

沂河径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内变化十分剧烈,汛期洪水暴涨暴落,容易形成水灾,枯水期径流量很小,甚至河川断流,水源严重不足。沂河的河川年径流量80%以上集中在汛期的6~9四个月,最大径流量出现在7月份。3.沂河水量分析

3.1 沂河历年实际水量分析

沂河原是淮河重要支流,自黄河夺淮入海,淮河河道淤积后,沂河水失去入海通道。建国后修建新沂河、新沭河等人工河道后才改变这一状态。新沂河成为沂河的主要入海通道。

沂河历年实际出省水量统计分析以临沂水文站为控制站,统计实测历年(1961-2000年)逐日平均流量,分析计算历年逐月平均流量,断面全年及汛期(7-9月份)径流量,以此分析沂河历年实际出省水量。

经分析计算,沂河多年平均实际出省水量为28.09亿m3,其中沂河18.77亿m3,沭河9.32亿m3。汛期为21.42亿m3,占全年的76.3%,有的年份超过90%。由此可见,沂河多年平均实际出省水量较大,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8.2%,且年际变化剧烈,年内近80%集中在汛期。

3.2 沂河不同水平年径流量分析

以2000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年为规划水平年,采用长系列变动用水法沿河自上而下分单元区逐级进行径流调节计算。现状水平年沂河多年平均出省水量为22.80亿m3,其中汛期18.62亿m3,占全年的81.7%;相应频率50%、75%、95%时分别为17.57、8.85、2.26亿m3。规划水平年沂河多年平均出省水量为19.52亿m3,其中汛期16.12亿m3,占全年的82.6%;相应频率50%、75%、95%时分别为14.14、6.17、1.35亿 m3。由沂河出省径流量分析成果,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沂河出省水量较大,分别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47.2%和40.4%;沂河出省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汛期占全年出省水量的80%以上;出省水量年及变化剧烈,特枯水年出省水量很少,保证率95%时现状年为2.26亿m3,规划年为1.35亿m3。说明枯水年份洪水更为宝贵。

4.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沂河流域具有较丰富的地表、地下水资源。根据1956~2003年长系列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797mm,是全省平均值的1.18倍,折合水量138.1 亿m3。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45.16 亿m3,占全省平均值的2.1倍。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7.42亿m3,占全省的10.5%,可开采量14.18亿m3。流域内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51.68亿m3,占全省总量的17.4%。根据2000年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析,为全省平均值的1.7倍。因此,从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看,沂河水资源对全省来说相对丰沛。

根据流域内现状水利工程运用状况分析计算,地表水50%、75%、95%可供水量分别为18.3、13.5、7.2亿m3,地下水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7.8亿m3,则上述保证率下总可供水量分别为26.1、21.3、15亿m3,按保证率50%下的可供水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0.5%,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4.8%,流域内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为50.5%。按2000年流域内实际供水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29.5%,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62.9%,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7.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沂、沭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全省尚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是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这主要表现在汛期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得力,造成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5.沂河洪水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及利用

经全面分析沂河现状实际和开发利用可能,提出沂河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包括中下游梯级建设拦河工程,增加一次拦蓄利用量、加固已有大中型水库,提高现有工程蓄水能力、上游新建适宜的大型山区水库、下游建设适宜的平原蓄水水库。

5.1 沂河梯级开发拦河工程增加水资源拦蓄利用量

为开发利用沂河洪水资源,提出沂河梯级开发方案。规划在沂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适当位置建一批挡水高度在2.5-7m的拦河闸(坝),层层拦蓄上游来水,在满足河道内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拦蓄过境水量,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

根据省市规划,计划在沂河干支流共新建拦河闸(坝)32座。沂河干流包括新改建北社、斜午、沧浪沟、神墩、大庄、葛沟、新兴、车庄、茶山、亭子头、刘家道口、李庄、土山、洪佛寺、重兴15座及已建沂水城、桃园、小埠东、角沂、马头5座;沂河支流包括新改建石沟、姜庄湖、大探沂、小葛庄及蒙阴汶河上、丹山、青驼7座和已建花园、蒙阴汶河下、黄埠3座;沂河梯级开发方案完全实施后,一次拦蓄水量可达4.33亿m3,增加蓄水量3.23亿m3。平均每年复蓄3次计,则可拦蓄13亿m3,增加蓄水9.69亿m3。

沂河拦河工程蓄水增加的河道浅层渗漏量,主要是对河道有向外补给条件的河段的蓄水期间的浅层补给,依据规划拦河工程多年平均蓄水量对应的蓄水面积,参照沂河沂水拦河橡胶坝、小埠东拦河橡胶坝实际渗漏量,测算沂河拦河工程补充增加浅层水资源量为 0.866亿m3。

5.2 上游山区已建水库加固和新建水库增加水资源量

沂河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动态汛限水位控制可增加蓄水3.33亿

m3,其中,大型水库3座,加固后增加蓄水量万2.19亿m3;中型水库24座,2010年前全部加固完成后,增加蓄水量0.26亿m3;小型水库560座,除险加固后增加蓄水量0.33亿m3;新建小型水库、塘坝增加拦蓄水量0.39亿m3;大中型水库优化调度约增加20%,则通过优化调度动态汛限水位可增加利用洪水资源0.49亿m3。另外,在沂河一级支流蒙河上游建大型水库一座,位于沂南县双侯镇果庄,名为“双侯水库”,规划水库大坝长1800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2km2,总库容1.8亿m3,兴利库容1.05亿m3,为多年调节水库,多年平均调节供水量1.2亿m3。

5.3 沂河下游新建平原水库增加水资源量

第一座在汤头万亩湖区域,可利用沂河水通过葛沟干渠输入其中,充分利用沂河洪水资源,一次蓄水达4000万m3。

第二座在分沂入沭水道与沭河交汇口以北低洼地带,规划平原水库一座,名曰:“开发区平原水库”,总蓄水量3000万m3,一方面承纳经济开发区和河东区汛期涝水,另一方面利用刘道口枢纽的姜墩放水洞将沂河洪水资源输入该水库,既缓解开发区涝灾,又充分利用沂河洪水资源,为经济开发区防洪、排水治涝、供水、环境景观等提供保证。第三座在苍山南部,位于苍山县长城镇南部低洼地带,规划长城平原水库总蓄水量5000万m3,主要承纳农田涝水,同时拦蓄洪水资源,充分利用地表水。

综合以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共增加拦蓄洪水量达16.05亿m3。其中河道建闸拦蓄占60%,大中型水库加固后增加拦蓄占15%,新建水库增加拦蓄占15%。

5.4 沂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洪水资源风险管理和单纯洪水风险,都要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法律手段的强制实施,行政手段的推动落实,经济手段的补偿诱导,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

当前,沂河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包括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对应风险既有工程措施风险,又有非工程措施风险。工程措施风险主要包括工程规划设计风险、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风险。非工程风险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调度信息采集处理、以及大洪水利用时决策风险等。为此通过开展洪水资源利用工程前期工作,精心规划设计,避免设计失误,达到设计优化,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同时,通过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节省工程资金;通过工程监理,减少建设失误;通过加设水文站点,加强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建立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尽量加大对低频率洪水资源的利用;重点研究中等洪水、较大洪水的资源化,充分合理调蓄配置洪水资源;发生大洪水、特大洪水的地区首先确保洪水安全,洪水过境地区可考虑引用洪水资源,达到减少洪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的目的。

另外,洪水资源化的区域选择要优先考虑风险小的重点区域,逐步扩展全流域洪水资源化。目前首要的是开展沂河洪水资源化的战略研究,包括:洪水资源化工作目标、研究方向、库河重点区域、库河试点区域等。

再者,将沂河大、中型水库和沂、沭河干流列入洪水风险图编制计划,开展全流域洪水风险分析和洪水风险图编制,以达到洪水风险管理和更好实现洪水资源化。在防洪工程体系的规划指导思想上,从“蓄泄兼筹、以泄为主”调整为“蓄泄兼筹,以蓄为主”。除了发挥山区水库调蓄洪水以及上游山丘区水土保持工程增强截流、加大蓄滞、减少泥沙的作用之外,通过拦河建闸、平原水库、河网连通增强平原蓄滞洪涝水的能力,使得防洪工程体系既能够在不继续增大河道行洪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河道、水域拦蓄洪水的功能,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给涝水留出更多的回旋空间,协调人-水关系,减轻洪涝损失,为增强抗旱能力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创造条件。

第四,开展规划区内其他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研究,采用分区就近供水原则,减少工程造价,解决城市工业用水、水源不足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尽快建立城关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离排放。在控制城区水体污染的前提下,科学地规划设计城区调蓄水体(即滩内水库),把调蓄水体与城市游乐、休闲、景观、绿化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调蓄水体的经济效益。在开发区建设内滩工业水厂、引进科学技术,采用分层分质供水的办法,缓解开发区供水不足的矛盾。

第五,开源和节流并举,这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国外某些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仍能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他们采用了先进水资源管理模式和节水技术广泛应用。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对于解决城区水资源缺乏的沂河沿岸县区有较大现实意义。节约用水涉及到产业布局与结构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生活方式变化及人们节约水的观念、习惯更新等内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开源与节流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的关系。制定出台一些鼓励节水的政策与措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节约用水、涵养水源是目前需要开展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节水办法的实施,逐步改变农村水漫式农业的灌溉方式,逐步淘汰用水量大,经济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培植壮大经济效益高节水型的企业。使人们逐渐认识,保护十分有限水资源的重要性、可持续性,为沂河沿岸县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旨在引起人们重视沂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将我市十分有限的水资源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搞好分区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浪费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对水流域的生态平衡加以控制,努力营造优美的水体和绿化环境,有利于沂河旅沿岸县区的建设和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沂河水资源,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孙贻让主编.山东水利[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武瑞锁,齐春三,吕绍红.山东省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山东水利,2005,(4):21~22 3 张军,陈升玉,王华.浅析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山东水利,作者简介

朱逢春 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胡文静 临沂市兰山区水利勘测设计院 何 震 临沂市水利局,(2):~40 2005 38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彭秀起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彭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篇:节约用水 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节约用水

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一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几年来,各地发生洪涝灾害。前一段时期我国云南贵州的一个地区出现干旱,旱灾同时也不断地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虐横行,各省也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发生干旱,损失惨重。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国家是水资源缺乏,如何解决“水”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节约用水

保护环境

开放利用

进入21世界,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我国水资源环境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相对数量严重短缺。二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节约用水,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水资源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也是重要的能源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和开发利用的产品很多,决不止是水能的利用所产生的电能产品;防洪、饮水、灌溉、航运、养殖、生态、旅游、替代能源、减排等“产品”效益甚至可能远远大于电力产品效益;当然,电能是目前最直接可以准确计量和交易的基础性产品。

水电开发是一项典型具有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的事业,水电建设和运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水电是一项成熟技术,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工程风险都可控。

水电是兼有一次与二次能源双重功能的优质能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和最重要的替代能源;大水电、小水电都是自然的、清洁的,都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加速发展。国内外一些机构和人士坚持支持小水电,而坚持反对大水电,实际上这在科学道理上来讲是不通的。大水电也可能是低坝,小水电也坑内是高坝,都有因地制宜,多方面兼顾并综合利用。

二、建立和健全水资源保护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的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包括公约,尤其是关于水利和电力、能源和环境、水库和土地、移民等,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法规冲突,防止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

无论是规划、设计要求,还是建设、运行规定,无论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控或市场机制导向,还是投资开发组织或运营机构职责,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和考核指标,以便监督制约统筹兼顾。

把生态环保作为工程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统筹兼顾,包括坝址、坝型选择,饮水方式选择等。尽量减少淹没、减少地震、控制滑坡,保障生态流量和水体安全,并保证流域开发和运行统一、有序。

工程建设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与恢复,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尽量少明挖,并保证及时支护、恢复或改善。把环保工程与枢纽工程同等对待,概算要保证,使用要到位,效果考核。

三、科学利用和完善水资源的长效机制

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按照系统工程要求,全方位加大力度,继续实施休牧(或轮牧)还草、返耕还(山、坡)林,营造湿地、草甸、林地、植被等,提高水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继续实施退田还湖、筑坝蓄水、疏浚河流,综合治理、开发利用,以保护水体、控制调节水量,保障供水、防火减灾。

但是,各地在“退耕还林、还草”、“筑坝蓄水”中存在的问题、土地的承载能力问题和移民搬迁与安置的长期稳定问题、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的措施不足问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具体配套措施不足的问题、各责任主体和责任目标的趋向与实施保障不足的矛盾等等问题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了其系统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艰巨性。

健全移民补偿和安置长效机制。对于因实施休牧还草、退耕还林的草原和山地移民和因兴修水利、筑坝蓄水的移民,为保证其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除及时、足量到位(一次性)失地补偿和迁移安置补偿费用外,移民后扶植发展,更需要长周期、稳定、透明以及直接和间接的政策措施到位,而不应只是制定一些短期(十年、再延十年)或不明期限的保障“政策”。

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功能指标和公益功能指标考核。科学确定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共效益,不仅指导规划、建设可行性评价,也指导运行绩效考核。

制定流域生态、安全、经济调度统一机制。建立流域统一调度机制。统筹水情、电力、供水、水运、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公益”和“多产品”功能。既要防止洪水灾害和水质污染,又要防止断流、断航、安全、优质、高效利用水资源。

明确水资源产品利益和税费分配机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游区域与下游区域,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投资收益、税收和资源费分成),包括相关循环产业(结构)支持机制,平衡当地和关联区域的损失和受惠。

四、全民教育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他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增强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法制意识是摆在每一个公民面前的迫切课题。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增强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大搞节水型农业,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是对水利建设提出的新的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奋斗,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在国民经济中有一个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有一个有效的抗旱、防洪保安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楚亚民。试述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李晓辉 程永毅。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三篇: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中国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摘要: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节水农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具有紧迫性。尽管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系列标准不完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程度不高和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为此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等。

关键字: 农业经济 合理开发 循环利用 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的总储蓄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是可以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改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在这方面,以色列这样一个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国家,人口从65万增长到680万,人均GDP从300美元增长到15000美元,便是值得借鉴的成功例子。(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农业是一国之本,如何处理好民生问题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了解我国农业当前用水现状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1、中国农业用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整体上短缺。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6.188万亿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亩均算只有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

据预测,在2030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0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2)

2、中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3)

目前,我国的耕地灌溉率已经高达40%,农田灌溉用水总量3600~38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300~2600亿m3,其中农业缺水500~700亿m3。如果我们把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目前的0.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0.7,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950亿m3!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左右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裕出400~500亿m3的水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因此,我国农业节水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发展方向。

3、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和一些发达国家(达80%)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农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单位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kg/m3,和一些发达国家单位净耗水2-3kg/m3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2%,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20%。我国西部地区普遍缺水,其中西北干旱少雨,西南土层瘠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但现状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3.2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识节水,研究、推广得到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比较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主要表现在将节水农业等同于农业工程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节水农业技术应该包括农艺、工程和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利用各种农业节水措施的技术集成;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目前由于管理的原因,在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方面存在分工,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有不相往来的趋势,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3.3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3.4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3.5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6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节水农业资金不足,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全国在此方面已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家每年为此投入的资金,大约为2000万元左右。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约580亿元,对213个大型灌区和23个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开展了150个节水示范项目、50个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和99个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但这些资金同巨大的资金需求相比相差很大,投资不足,依然制约节水农业的发展。

4、我国节水农业发展方向

4.1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

无论是旱区还是灌区,节水重点应该放在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4.2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计量体系,是节约用水的基础性工作。国家对“配套的”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科学地评定起合理性,促进国家有限资金的高效利用。

4.3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4.4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

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其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

施。(4)

4.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我国的农业基本国情是地块零碎的一家一户土地承包制、农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域广阔、农民的掌握科技的整体素质不高等,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这个基本的国情之上,只有适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农业节水技术才能得以普遍推广,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

5、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5.1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的措施: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区)管理模式;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参与灌溉工程管理经验的总结推广和规范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供水单位可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赢利企业;三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广泛吸收用水产参与灌区经营管理,明晰产权,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改革运营机制,以充分调动与激发用水产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2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奖惩机制

认真执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对灌溉超定额用水要加价收费。对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要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5.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改革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体制,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合理方式,开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各种资金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改变过去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赖政府的局面。

5.4 扩大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面积

实施非充分灌溉或调亏灌溉,人为地控制水量供给,不仅能够减少作物的奢侈蒸腾,抑制作物茎叶生长,有利于改善作物品质,而且可以将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灌区作物总产最大。据试验,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50m3。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溉水量,正常年份每公顷可减少700m3。水稻可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

5.5 进一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

要根据各地区经济、水资源、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要根据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需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6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几年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丘陵薄地重点搞好雨水利用,加强雨养农业和小水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5.7 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建设

根据发展节水灌溉的总体规划,扶持和培育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形成规格化、系列化,做到配套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及时,为发展节水灌溉提供可靠的保证。

6、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6.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6.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6.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6.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节水灌溉的不断推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在不断的好转,在党和政府的方针指导下,相信我国在农业用水方面会取得可喜的进步,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欣,《经济布局不可忽略水资源条件》,长江日报(武汉);

(2)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4)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问题,人们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来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

水资源开发不当可能造成三种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

从水,土壤,生物的角度出发又能分为:水盐失调 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

水盐失调: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盐的迁移途径变化,土壤沙化。拦蓄径流,入海水量减少,陆地盐分积累,海水入侵。水库周边地下水升,地表积盐。

南水北调,调来水的同时,也带来了盐分。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在系统干扰超载下逆向演替,沙化。植物消失物种消失

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就是土壤孔隙变小,压缩 地面塌陷、裂缝 诱发地震与边岸再造

边岸再造:水库边岸在库水冲积及风浪冲击下,发生坍塌破坏,堆积新滩,形成稳定新岸的过程,又叫水库塌岸 库岸浸没与沼泽化等

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减少 水质恶化

海水入侵:滨海地区人为采水,降低陆地地下水位,引起海水(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潜移的现象称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的现象。

生态问题: 植被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中堆积的现象。

第五篇: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作者:薛国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

摘 要:本文就长春市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春市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长春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57-0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理位置为北半球中纬地带,东经124°18′~127°02′,北纬43°05′~45°15′。现辖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双阳区、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等4个县(市)6个区。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20571km2。

1.2 河流概况

长春市境内水系主要由第二松花江、拉林河两大水系的部分河流和西北部闭流区组成。第二松花江水系在本市流域面积为1479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1.9%,其主要支流有饮马河、伊通河、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凯河、小南河等;拉林河水系在本市流域面积为394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9.2%,主要支流有卡岔河等。

1.3 工程概况

截止到2007年,长春市共修建水库228座,其中:3座大型水库,总库容为20.7亿m3,兴利库容

7.12亿m3;16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4.75亿m3,兴利库容1.79亿m3;52座小(一)型水库,157座小

(二)型水库,总库容为2.017亿m3,保护下游耕地面积23.46万hm2;共有百千瓦以上机电排灌站156座,提水能力81691万m3/a。引松入长工程两期工程总设计供水能力3.08亿m3/a。

1.4 气候

长春市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多年平均气温4.8℃,最高气温39.5℃,最低零下39.5℃,多年平均日照2866h,无霜期为140~150d。长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65.0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9月降水量占

年降水量的78.1%。2007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14.2mm,折合降水总量85.2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65.0mm少150.8mm。水资源量

2.1 地表水资源

长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3.26亿m3。2007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仅为4.41亿m3,折合径流深为21.4mm。由于降水量明显减少,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13.26亿m3减少了66.7%,属枯水年份。

2.2 地下水资源

长春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36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01亿m3。2007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2.49亿m3,比多年平均值16.36亿m3减少了3.87亿m3。

2.3 水资源总量

长春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46亿m3,2007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79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了12.67亿m3。

2.4 出入境水量

长春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148.1亿m3,多年平均出境水量158.1亿m3。

2007年,长春市入境水量为109.5亿m3,出境水量为113.6亿m3,2007年长春市属于干旱年,当年出入境水量要远小于多年平均出入境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1 供水现状

2007年长春市总供水量22.90亿m3。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12.77亿m3;地下水供水量10.02亿m3;其它水源供水量0.11亿m3。

3.2 用水现状

根据长春市水资源公报用水统计数据,长春市多年平均总用水量为19.28亿m3,其中地表水用量10.89亿m3,地下水用量8.39亿m3。农田灌溉用水量14.30亿m3,占总用水量的74.2%;工业(含建筑业)用水量2.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10.5%;城镇生活(含第三产业)用水量为1.86亿m3,占总用水量的9.6%;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09亿m3,占总用水量的5.7%。用水量

4.1 生活用水现状

2007年,长春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29亿m3,占总用水量的5.6%;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0.99亿m3,占总用水量的4.3%。

4.2 生产用水现状

第一产业用水量16.69亿m3,占总用水量的72.9%(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5.13亿m3,林牧渔业用水1.56亿m3)。

第二产业总用水量2.67亿m3,占总用水量的11.7%(其中工业用水量2.59亿m3,建筑业用水量为0.08亿m3)。

第三产业总用水量1.07亿m3,占总用水量的4.7%。

4.3 生态用水现状

长春市绿化用水总量1127万m3,河湖景观补水总量300万m3,环境卫生用水总量576万m3,生态用水总量2004万m3,占总用水量的0.9%。

4.4 耗水量

总耗水量为12.37亿m3,综合耗水率为54.0%。

4.5 用水水平

4.5.1 综合用水指标

长春市万元GDP用水量110m3,人均综合用水量307m3,三次产业用水量比例为81.7:13.1:5.2,其他水源替代水资源利用比例为0.5%。

4.5.2 生活用水指标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07.4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65.0L/人·d,节水器具普及率为40%,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30%。

4.5.3 第一产业用水指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0,农田亩均综合灌溉用水量为489m3,其中水田灌溉用水定额为712m3/亩,水浇地灌溉用水定额为80m3/亩,菜田灌溉用水定额213m3/亩。林果地灌溉用水定额155m3/亩,鱼塘补水定额347m3/亩,大牲畜用水定额57L/头·d,小牲畜用水定额20L/头·d。

4.5.4.第二产业用水指标

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8.3m3,火电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94.7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3%;建筑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3.9m3。

4.5.5 第三产业用水指标

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13.0m3。长春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89m3,高于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是吉林省平均水平4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灌溉水利用率低于本省水平;节水器具普及率远低于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管网漏损率高达30%,远高于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也可发现长春市的工业、农业、生活的用水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状况,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农业可通过渠道衬砌、田间节水措施再结合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及灌溉水利用率。工业可以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措施来实现节水目的。生活用水可以通过管网节水改造、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污水回用等措施实现节水。参考文献

[1] 王振堂,朴正植,秦雪萍.白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吉林水利,1996,11:023.

下载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沂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探

    目 录 摘要 1 概述 1.1 我国城市水资源的概念 1.2 我国城市水资源分布 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 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用水浪费 3.2 盲目开采水源,......

    ---县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县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境内有两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51亿m3, 人均占有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

    第四章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中|考资源网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摘要]在确保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成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确保水资源能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地下水......

    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cn科学编制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作者:李联合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0期1 问题的提出屏南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山岭崎岖,山脉如树根状蜿蜒起伏,没有......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

    浅谈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一个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面临着水资源危机,这似乎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然而在地球上,这的确是事实。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公众关注......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5篇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期末作业 参考书目:《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田士豪等编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介绍水资源、水利事业和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概况以......

    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作者:陈志恺2014-08-31 04:39阅读: 60 次文章来源:未知 摘要: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