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措施
新时期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大,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据统计,在全国667 个城市中,15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在其中 32 个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 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每年受缺水影响的工业生产总值达数千亿元。同时,水污染也已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
要确保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乃至其它自然资源短缺问题,必须把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基础,以创新城市水资源管理为突破口,把建设节水型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推动城市资源节约工作的深人开展,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效益型城市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并采取先进的工艺流程,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降低工业用水定额,是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用水20世纪60%到70%是冷却用水,对水质影响不大,完全具备重复利用的条件。近年来中国不少开采地下水的城市采取空调冷却用水回灌再利用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2)废水净化再利用,实行废水资源化 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净化处理能力。如果60%的废污水能够得到处理转化为再生水,用来弥补全国的缺水量还绰绰有余。所以,废水净化再利用,实行废水资源化,既能缓解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又可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3)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实行排供结合 目前已知沿太行山麓就有不少煤田,由于大水矿床疏干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未能开发。如果矿山排水能与当地城市供水结合起来,就能一举两得。现在有些城市,如河南的平顶山市和焦作市,在实行矿山排供结合方面都已取得较好效果。由此可见,如果处理得当,采取超前疏干等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或工业供水水源,也有利于解决矿坑水患。所以,大水矿床实行排供结合是解决某些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4)开发利用雨洪水、咸水与海水
开发利用雨水已成为当今世界水资源开发的潮流之一。城市大面积建筑群形成的不透水面使雨水收集具备最有利的条件。城市面积越大,降水越多,可望收集的雨水也越多。城市雨水收集不仅使城市供水得到大量补充,同时还可缓解城市下游的雨洪威胁。
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地下咸水(包括微咸水)分布较广,如华北平原。如果采取淡化措施,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国外许多
滨海城市,还利用海水作为工业用水。例如日本利用海水量占整个工业用水的25%,其中电力工业冷却用水全部用海水,化学工业用水海水占1/3。由此可见,海水的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缓解滨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
(5)开展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根据国外经验,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利用多余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措施,是扩大水资源和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在城市取水过程中,20%到40%的地下水依靠人工调蓄补给。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滨海沙丘人工补给措施解决了枯水季节的供水不足,成为该市主要供水水源之一。
人工补给不能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而且还有改良水质、排水回收利用、废水处理、阻止海水入侵、防止地面沉降、控制地震等重大技术用途。开发地下水库具有占用土地少、蒸发消耗小、调蓄能力强、引灌工程简便、工程周期短、耗资小、效益高等优点。根据华北降水年际变化的特点,拦蓄降水和地表弃水,建立地下水库,实行以丰补歉,能最大限度地对水资源进行多年调节,增大当地径流利用系数,提高城市供水的保证率。
二、新时期城市水资源管理措施
(1)节水优先,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区域水环境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城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方案,调整与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供应不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与水资源配置相协调,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城市总体及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对非工业行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也开展定额用水管理。
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城市水资源问题,首先认为水资源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认为水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能取用无偿。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供需矛盾加剧,人类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必须计价。长期以来水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水价过低,不能以水养水,不利于资源节约,水利工程被当作成福利性事业,投资难以回收,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利投资机制。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工业文明的增长方式转向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规范的水务市场、制订合理的水价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激励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和规则,按照我国水法规则和结合国际上城市水务管理经验,目前我国城市迫切需要建设以水权、排污权分配与交易为主导的水务市场,实现城市水务市场化。激活城市水务市场需要政府的角色从水务的提供者转向水务法规的制定者、水务市场监管者,引入市场机制,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和市场交易经济管理模式日同时,允许水务资产结构、投资结构多样化、多元化,才能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和激励动力,才能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目标。
技术性措施具体用于工业节水和市政节水领域。工业节水包括应用冷却系统节水、热力系统节水、工艺系统节水等各种节水工艺与设备等多方面。其中,工序间水的重复使用和套用以及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技术对策'“。企业与工厂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推广清洁工艺、节水技术、节水设备以大幅消减水耗改进废水处理工艺,使经过处理的废水再用于生产,逐步达到零排放,形成闭路系统。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关键是冷却塔的效率、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减少补给水用量,以及冷却塔中填料的形式和种类。同时采用低水耗和零水耗工艺,进一步提高节水效率。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管网漏损率较高,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改进测漏技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漏,减少网管漏失量是城市节水的重要方面。为此,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努力减少自来水在管网输送过程中的漏失和浪费。同时提高居民节水器具安装率,推广公共建筑节水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等,公园、大型绿地等用水采用节水型灌溉设施市政道路冲洗采用高压低流量设备等对节约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场所用水起到很大的作用。
(2)控制污染,维护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威胁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效率,采取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污水集中处理工艺,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污水处理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应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程度的河流或河段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手段。轻度污染河流的治理对策主要有沿河污染源控制面源控制、人工湿地等河流水质改善对策河水增氧、生态砾石床、富营养化防治等;河流生态修复对策生态堤岸、生物多样性建设等河道防洪对策文化景观与景观保护对策水文化、文化古迹、生态景观。城市黑臭水体或重度污染河流的治理手段则包括河滨污水净化系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网状生物膜生态修复与净化。其中生态修复是城市污染河流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包括恢复河流水体生态系统和河流沿岸上生态系统。城市河流的主要生态修复技术有增氧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生态复合填料技术等等。
按照“科学回灌,高效回灌、清洁回灌”的原则,合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调控手段,提高回灌能力,确保地下水水体不受污染。同时制定计划分阶段逐步停止取用地下水,实现采灌平衡。
(3)完善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速“人水和谐”信息化建设
面临城市水危机,实现人水和谐相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城市水的供、用、耗、排全过程全要素监控系统。如城市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城市供排水监控系统,城市用水与耗水监控系统,废污水排放监测系统,以及相关的预警预报系统等,实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系统实时监控,确保供给不能超过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量,水质不应随时间下降,有效保护、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城市人类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水危机管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水危机管理包括洪水危机管理、枯水危机管理、水环境危机管理和水生态危机管理。在水危机管理中首先要防止人为造成的水危机,从维护河流健康、水资源安全、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出发建立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应变机制。水危机管理不仅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活动,城市整体居民都需要有水危机预防的意识,避免城市遭受水危机、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破坏等影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5)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
水资源管理必须通过政策法规这一措施来实施,一要认真执行现有的水利、环保等法规政策,如《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二要针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三要依法行政,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城市水事活动,在可持续水管理健康诊断、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等方面做出尝试,形成完善的生态型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系统。
(6)信息公开,多方参与管理
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必须达到社会共识后才能顺利展开,管理部门和社会团体的通力合作是城市实现人水和谐的保障。逐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阐述城市蔓延及其它污染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建立方便的公众参与及公众环境教育体系,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可使项目本身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团体的广泛支持和配合,取得自身需求的信息,同时置身于一个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之中,能够及时纠错。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化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系统研究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对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
缪子梅.2005.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河海大学
陈思源.水资源利用伦理与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优化.(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2.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南宁,530003)陈梦熊.2003.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地质通报,22(8)赵然杭.2008.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 鞠秋立.2003.我国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大学 李孔燕.2007.生态型城市可持续水管理的理论_方法和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篇: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探
目 录
摘要 1 概述
1.1 我国城市水资源的概念 1.2 我国城市水资源分布 2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用水浪费
3.2 盲目开采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 3.3 污水处理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3.4 缺乏有效管理 ,用水效率低
3.5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缺水严重 ,配臵难度大 4 解决城市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措施 4.1 多渠道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4.1.1 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4.1.2 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 4.1.3 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4.2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4.3 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4.4 清洁生产模式
4.5 重视和加强水资源调配的研究、规划与实施 5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初探
摘要
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不曾停息。而如今天然的水系统已经不堪负重,水资源也供不应求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为的破坏。当然第一个因素我们无法驾驭的,但第二个因素才是水系统最主要的威胁,是我们人类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在不断地浪费、破坏水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颐。
关健词 利用 城市水资源 持续发展
1概述
1.1城市水资鞭的概念
一般说来,城市水资源可定义为“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海水和可再生利用水。按水的类型,可分为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海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资源等6类。按水的地域特征,可分为当地水资源和外来引水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流经城市区域的水资源、储存在城市区域或能在该区域内被直接提取的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的废(污)水资源。外来引水资源是指通过引水工程从城市区域以外调入的地表水资源。因此,可以说城市水资源的量是动态的。
1.2我国城市水资源分布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世界上公认的13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面临着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 2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对水资源价值和功能的发现和发掘过程,同时也造成了对水资源状态的干扰和破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也会迅速增长,致使水危机状况将长期存在,而且可能有迅速加剧的危险。
城市水资源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人类利用水资源时如果忽视这些特征或违背其运动规律,必将产生严重后果,以至影响到城市水资源的持续利用。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城市的水资源量满足不了用水需求。尤其是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北方城市和个别沿海城市,缺水量较大。为维持日常供水,多数城市都被迫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全国已出现56个区域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总面积达87000km2,仅唐山市的漏斗面积就高达3470.5 km2,水位最大下降速率达到5.06m/a;国内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降落漏斗,迫使大批机电井报废或换泵,结果造成井越打越深,采水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其中,青岛、烟台、大连和北海等沿海城市还由此导致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此外.由于地下水位的太幅度下降,使多孔介质释水压密,许多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如上海、天津、北京、唐山、西安、太原、湛江和海口等城市均较为严重,其中天津市的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690mm,最大沉降面积9O8O km2。位于覆盖型岩溶区的部分城市,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还造成了严重的地表塌陷,其中桂林市的塌陷面积高达362km2 二是城市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脆弱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全国80%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水域,一些分散处理的工业废水虽然达到了排放标准,但其中太部分却又排人了没有集中处理的城市排水系统中,降低了达标排放的意义。由于废(污)水的排放,约90%的城市水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严重污染。地表水的污染必然殃及地下水,先是污染浅层地下水,进而通过自然的和人为的“天窗污染深层地下水。污水通过砂性土壤的直接下渗,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南方因水质污染导致的城市缺水量约占总缺水量的60—70%。
3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用水浪费
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工程配套差和工艺技术落后,城市管网和卫生设施的漏水很普遍,是城市生活用水中浪费最大的一项。据统计,美国城市管网漏水量平均达每人每天60L,占全部用水量的10~15%。北京漏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40%,甚至可达70%。工业上从水源取用的水量远远超过其实际耗水量。如美国1970年统计表明,占全国工业用水量78%的热电站用水,其实际耗水量仅为其取用水量的1%。农村大水漫灌,利用率很低,而且渠道渗漏很大,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降低土壤质量。
3.2盲目开采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
部分城市忽视水文规律,肆意开采本地地下水,造成本地地下水超采,补源困难;不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引用邻域水源,造成邻域水源缺乏,同时影响本域补源。沿海城市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咸水扩散;内陆地下水超采,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地面沉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3污水处理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0%,二级处理率为15%,许多城市至今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使我国城市水环境质量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50%以上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水源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98个。另外,沿海城市的海岸带污染也十分严重,局部地区城市水环境还受到酸雨的威胁。[2]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也使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出现了污染型水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净化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城市治污需要,大量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许多城市尚无中水利用措施,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优质水源。工矿企业用水,循环水和冷却水等如不能重复利用,是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3.4缺乏有效管理,用水效率低
城市的污水给城市的环境带来的污染,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兴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因为污水处理费用较大,一些受眼前利益所至的企业或城市,一放了之,所以很多城市都污染严重。污水处理事业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兴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扩大事业规模。城市内的工业污水要由企业自己处理,企业在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中水资源利用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地区要加大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的科技含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第二资源。
3.5城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缺水严重,配臵难度大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平衡,西北内陆、长江以北、长江以南3个区域水资源量的比例大致为5∶15∶80,长江以南地区大中型以上的城市较少,长江以北地区却较多。这种水资源分布格局与城市分布不相适应,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4解决城市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措施 4.1多渠道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3] 4.1.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4.1.2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
(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用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工业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做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4.1.3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提高节水技术,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4.2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由水的循环特征决定的水的可恢复性表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弹性,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巨大的地下库容将为我们提供充分的调节余地,因此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合理开采和增加补给是促进地下水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必经之路。合理开采地下水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理规划或谰整开采井的布局,保持不同含水层和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的均衡开采,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防止局部含水层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二是优化调度开采方案,控制开采强度和开采节奏。对于超采区域和超采层位,要压缩开采量,增加人工补给,保持水位稳定,防止水质恶化;对于非超采区和非超采层位,可适度增加开采量,降低地下水位,加速水循环,扩大天然水补给量。在有地表水资源的城市,丰水期可增加地表水的供给,减少地下水开采,涵养地下水,留待枯水期采用。
合理开采和增加补给不仅对于超采城市或超采区域非常必要,对其它城市和地区也很重要,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未雨绸缨,才能使城市地下水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更新和自净之中。
4.3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污水再生与利用是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巨大进步。我们要加强开发新设备的投资力度,来自主创新。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开发的各种各样节能省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也非常适合于我国。引进、消化和吸收它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能大大加快我国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的进度。总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树立城乡水环境健康化的整体治理观,引入市场机制和引进国外适用技术与经验,调动全社会的治污积极性,切实从源头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修复和恢复城镇水生态,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4清洁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清洁生产是要引起全社会对工业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m3/a,实际回用率很低。
清洁生产具有巨大的节水潜力。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5%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90%-95%)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用水量增加约倍。因此,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4.5重视和加强水资源调配的研究、规划与实施
科学管理加强对城市水资源质与量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水质的动态监测,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质恶化,对生活饮用水卫生防护带的分级、划分和设立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二要加强对水循环系统的保护,促进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四水”转化。
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应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其内涵应包括统筹规划、民主决策、优化调度和行政执法等许多方面,涉及自然环境的许多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许多部门,情况很复杂,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最优化。[4] 面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城市水资源危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城市水资源的可恢复性和可再生性特征,最太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因水资源固有的脆弱性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有限的城市水资源得到持续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城市社会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用水要求.并产生最大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做到开源、节流与治污并举,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我们要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解决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水危机。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化配臵,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城市水循环需要新的水资源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使人类对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城市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 考 文 献
[1]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研究.刑福俊.2001年3月.[2]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霍雅勤,姚华军,王瑛.资源〃产业,2003年.[3]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刘昌明.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2003年.[4]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钱易.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第三篇:---县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县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境内有两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51亿m3, 人均占有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是我县的基本水情。如何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我县主要是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规划先行。对全县各个水体流域都进行有效规划,编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规划》,完成晋江西溪流域综合规划及等19条小流域综合规划,指引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推动规划执行落地,配套建立了几个工作制度:一是成立了县长为主任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出台系列文件,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形成县人大“一号决议”,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议》,常态化推动工作的深化。四是纳入县委、县政府年终工作考评,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落实到位。
二是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好、建设好县域生态,就是对水资源最好的保护。我县一直都在推动“两退、两进、一保”的实施。“两退”,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科学发展要求的石 材、机砖等行业,坚决退出;对生态脆弱区、山坡地等不适宜种茶的区域逐步退出,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耕则耕。“两进”,即一方面,建好县域大生态。每年确保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万亩以上。“十一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76万亩;2011年以来,加大投入,每年在生态建设、造林绿化等方面建设超过了3000万元;2011-2013三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07万亩,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一方面,建好茶园小生态。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和“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梯岸留草、茶园前埂后沟”的要求,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26万亩,让山、水、林、木、草与茶树和谐共生。“一保”,即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Ⅰ类县,“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面积60万亩。2012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万亩,2013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变崩岗治理为工业园区、经济作物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五种崩岗治理模式得到国家水利部、中科院等的高度肯定,并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广泛推广。此外,我县大力推进矿山迹地“青山挂白”治理,以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文明的开展。
三是注重开发利用。主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和城镇发展相结合。比如,中心县城,2004年建设城东水闸桥,形成约2平方公里(长6.8公里、宽220米)的湖面,给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轴。因为水在城中,城在山中,--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县、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全国百强等等,城市的聚集能力加强,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区从10年前的6.8平方公里、1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5平方公里、30万人。前些年,一年商品房销售量在50万平方米左右,今年估计可达到100万平方,至9月份已是81万平米。去年又建设城西拦河坝,可形成1.2平方公里的水面。龙门、官桥、湖头等乡镇,也都在做。二是和民生改善相结合。我县群众居住分散,依山而居,农业以茶为主,缺水问题突出。2011-2015规划期内,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48万人,我县规划用4年时间(至2014年)完成。目前,全县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06个,解决不安全人口41万人。三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节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农村发展。如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广农业灌溉新技术。2009年以来,共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180多公里的渠道改造、清淤、防渗,灌溉面积超过12万亩。现有千亩以上灌溉区19处。四和产业建设相结合。建设电站258座,总装机容量25.76万kw,占可开发量的99%(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万kw,可供开发利用装机26万kw)。全县年供电、发电行业税收1亿多元。
四是注重资源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水电开发。因容量保护,多年来,不新批建电站。一方面,重拳治理流域水环境污染。严厉打击各类水环境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县政府 成立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与流域水环境主管部门的人员并入县行政执法局,组成联合整治巡查组,分组分片区进行巡查、监督处理,确保溪流干净,湖面清洁,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简单补充汇报几点,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开发利用水资源论文
1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内涵及原则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首先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不过分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同时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以此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和难以承受的负面影响。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并秉承社会公平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要求,进而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有序进行。最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要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但同时也是为了经济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努力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要利用最有限的水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利益和经济收益,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
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以最合理和最优的方式满足社会各层面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我国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思路主要是:以流域和含水系统为主要的基本单位,同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统一的调配,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可开发的水资源,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水利工程,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所能起到的作用,统筹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元素,优化目前的供水体系,在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农业、工业以及生产、生活用水等。基于此目的,首先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城乡供水的现状,还有在供水过程中以及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供需平衡分析的结果和水资源评价体系,提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配置方案,评价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并分析工农业与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方向,制定出改善供水结构的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资源的规划和分区,其中涉及到开采方案的调整和开采数量的增减,划分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调减开采区和禁采区,并针对一些专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同时,要根据水资源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城乡供水现状设计方案,其中应该包括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并且要对开采量有初步的预定和评估。同时,在查明水文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内的水资源系统的概念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识别,所以,模型要尽量简化,以便日后的工作,之后,要将之前的设计方案输入模型,通过不同程度的计算和调节,观察并总结模型的输出,进而分析水资源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长期反应。最后,在大量的方案之间进行选择,并按照特定的决策目标进行理性选择,选择好相对满意的方案之后,按行政区划分资源的目的就实现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开采数量,还有具体的开采布局作为指导,将现有的方案与选定的方案相比较,就可以分析出现有方案合理性与否,以及该如何进行调整和修订,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的做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重大问题的论证。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以流域或含水系统为基本单位进行计算,同时,也必须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孤立的规划会降低其规划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准确评估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现状,以确保降低开采水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结语
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规划的必要性,通过合理的规划,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规划可以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致性,同时满足生态效益,使自然与环境都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和发展。
第五篇: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问题,人们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来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
水资源开发不当可能造成三种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
从水,土壤,生物的角度出发又能分为:水盐失调 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
水盐失调: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盐的迁移途径变化,土壤沙化。拦蓄径流,入海水量减少,陆地盐分积累,海水入侵。水库周边地下水升,地表积盐。
南水北调,调来水的同时,也带来了盐分。岩土体变形失稳
生态退化:在系统干扰超载下逆向演替,沙化。植物消失物种消失
地质环境问题:
地面沉降:就是土壤孔隙变小,压缩 地面塌陷、裂缝 诱发地震与边岸再造
边岸再造:水库边岸在库水冲积及风浪冲击下,发生坍塌破坏,堆积新滩,形成稳定新岸的过程,又叫水库塌岸 库岸浸没与沼泽化等
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减少 水质恶化
海水入侵:滨海地区人为采水,降低陆地地下水位,引起海水(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潜移的现象称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指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的现象。
生态问题: 植被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中堆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