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原九社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稳定和谐建设
。。。。。。。。。。
荆门石化
中原九社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稳定和谐建设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韩学忠)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管理中心现有员工2561人,其中:合同制职工966人、劳务用工355人、公益性再就业人员1240人。主要负责油田基地20个居民区的管理、服务、稳定、文化、环境、治安、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工作。近几年来,该中心管理层进一步认识到,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油田“创业创新创效,建设和谐油田”企业理念的根本所在。为此,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根本指导方针,积极探索建立维护中心和员工双方权益的新机制,全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社区稳定和谐发展。
建立保障点,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的基础。为此,我们中心严格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抓好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和履行。自2005年成立以来,中心依据《劳动法》及油田《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劳动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758名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续签了劳动合同,依法与5名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员工解除了劳动合同,与91名到退休年龄或不能履行上岗协 1。。。。。。。。。。
荆门石化
议的再就业人员解除了上岗协议。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禁令》,我们中心与所属单位员工均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将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合并管理。4年来,中心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保持在100%的水平上。加强劳动合同续签、解除、终止的管理,做到了制度健全,帐册清晰,基础夯实,运作规范。加强劳动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做到了监督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减少了合同期内因员工个人考核情况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争议和隐患。加强对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行能力。
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及时签订和认真履行集体合同,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的前提。在每年一次的中心员工代表大会上,由中心工会代表全体员工,就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解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险与福利、教育与培训、合作与联系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中心签订集体合同,并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使集体合同履约率达到了100%,员工满意率达到了95%。合同实施以来,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中心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好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的关键。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增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依法规范管理,依法维权、办事。几年来,我们中心一直坚持《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油田劳动合同管理、员工行为规范等方面政策的宣传、学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 2。。。。。。。。。。
荆门石化
法》等新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我们及时订购并配发到机关科室、基层单位、班组小队,组织员工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中心举办了《劳动合同法》、《中原油田劳动合同管理实施细则》专题讲座,深化管理人员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把专题讲座刻录成光盘发放到基层,以班组为单位组织观看。同时,我们根据社区的实际依法制定、修改、完善了《劳动用工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劳动纪律的暂行规定》等22个规章制度,逐项组织员工学习。为做到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全覆盖,每次员工学习都签到、记学习记录,请假人员由党支部书记负责补课,使员工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为劳动关系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按时发放劳动报酬,积极落实各项福利待遇,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的根本。严格执行集体合同约定的工作标准和分配形式,员工收入稳步提高,没有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员工工资的现象;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在法定休假日、婚假、丧假、探亲假期间,中心均按规定支付了员工工资;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及时、准确地提取福利费和“送温暖”资金、保健费、保健津贴等各项费用,畅通支出渠道,保证了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享受到足额的福利待遇。
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社区的需求。中心重视支持工会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开展工作,健全 3。。。。。。。。。。
荆门石化
了工会委员会,员工入会率、会费上缴率均达100%。员工之家普遍做到了制度规范,资料标准,场所完善,设施齐备,为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基层工会活力明显增强,全中心20个基层单位都建立了员工之家,其中10个被评为中心模范员工之家,中心连续4年被评为油田模范职工之家。
找准切入点,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可靠保证
加强维权工作,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几年来,我们中心按照“党委强化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认真运作”的基本原则,千方百计提高维权效能,开创了维权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源头参与,狠抓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根据《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员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每年召开一次员工代表大会,认真落实各项职权,将关系员工切身利益和《中心三年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思路等重大事项全部上会研究,集思广益,发动员工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共商稳定和谐发展大计,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全心全意依靠员工群众办企业的根本方针落到了实处。坚持开展民主管理“双优秀”评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批优秀代表提案、优秀履职员工代表,确保了内容、措施、标准、考核、验收“五落实”,促进了员工代表大会效果的提升。几年来,共对22条优秀代表提案、9名优秀员工代表进行了表彰。同时,努力探索新途径,将民主管理向中心的各个层次和角落渗透,围绕环卫绿化、治安稳定、节能降。。。。。。。。。。
荆门石化
耗、管理创新等领域,深入开展“我为社区发展献一计”活动,引导员工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为社区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献计献策,贡献聪明才智,为员工参与中心民主管理提供了广阔平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巩固,形成了人人关心中心发展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员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62条,采纳146条,创效368万元;完成技术改进、技术攻关、针对性素质培训等项目21项,为促进社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是结合基层实际,不断深化厂务公开。认真落实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把深化厂(区站队)务公开作为贯彻“依靠”方针的“重点工程”、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工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正气工程”,抓好抓实,切实提高了厂务公开工作的实效和水平。调整充实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成立监督小组,制定下发了厂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厂情发布会和厂务公开经验交流会,中心、区(站队)、班组普遍建立了公开栏。重视加强基层队务公开,完善41个公开栏,做到了内容全面,公开及时,档案齐全。将厂务公开工作向经营管理的难点延伸,使难点变易;向干部选任聘任的热点延伸,使热点降温;向规范领导干部经营管理权力行为的焦点领域延伸,使焦点散焦,达到了“增强管理透明度,凝聚人心促和谐”的目的。如:在去年“双促”活动征求的员工建议中,我们发现,随着物业区经营形势的好转,绩效工资、夜班补贴成为员工非常关心的焦点问题。中心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了物业区绩效工资的公开,明确了门岗保安夜班补贴标准。在发放前,要求基层。。。。。。。。。。
荆门石化
单位召开班子会,依据绩效考核分数共同研究资金发放问题。在发放中,月月公开,做到了奖金发得公正,员工看得清楚,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在发放后,加强监督,由纪检、工会、企管等部门人员和员工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突出“三个监督”,即:对厂务公开的及时性、可靠性和规范性定期进行监督;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对员工意见整改回访情况进行监督。发放绩效工资情况严格做到三日内上墙,五日内一查。由于公开及时,监督到位,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领导和员工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连心桥”。
三是注重关口前移,依法加强维权监督。几年来,为了逐步完善劳动保护监督,中心成立了由书记挂帅的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健全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在完善机构、落实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维权监督力度,使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效能得到充分体现,劳动争议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发生率为零。尤其是在维护员工安全环保合法权益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每年夏季,我们都为员工配发防晒霜、太阳帽、绿豆、白糖,在门岗安放遮阳伞;冬季,为环卫工、保安人员发放防滑鞋、棉大衣,有效的改善了员工劳动条件。员工们说:这是夏送清凉冬送暖,雨天送上一把伞,真是关怀到家了!
6。。。。。。。。。。
荆门石化
加大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力度,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环保责任意识,无伤亡事故、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了安全文明生产。中心连续4年被评为油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同时,每年组织员工代表对安全环保工作进行巡查,有针对性地查找安全环保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涉及员工合法权益维护的问题,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
四是尊重和维护员工学习权益。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我们采取内培外培、专题讲座、以会代训、以练代训、以比代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员工学习、培训,加快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育才、用才机制,使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中心内部举办培训64期,参加外部培训班195期,开办专题讲座41期,开展素质培训、技术比武13期,共培训管理人员1754人次、操作服务人员4561人次。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年春、秋季节都组织员工进行拓展培训。共培养出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操作岗位明星146人,有3人被评为油田知识型先进职工。既满足了员工提素需求,又为社区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在组织员工学习中,我们还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如在《员工守则》学习宣惯时,我们采取的“五进四查六个一”举措在局简报上刊发后,沙启军书记在批语中给以高度评价,指示在全局推广。
7。。。。。。。。。。
荆门石化
抓住关键点,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情感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送去亲情化、人性化关爱,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加速器”。几年来,我们中心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有员工共享,建立了“送温暖”长效机制,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稳定和谐社区注入了情感动力。
一是建立“送温暖”长效机制。几年来,按照油田“三不”温暖工程的要求,不断加大“送温暖”工作力度。为使困难员工早日脱贫解困,中心成立了困难员工帮扶基金会,制定出台了《“送温暖”基金管理办法》、《困难员工动态帮扶办法》,逐年增加慰问金投入,并由中心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党政工团共同参与,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了困难员工帮扶体系。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包保制度,每名中心领导与4户、每名科级干部与1户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并签订了帮扶协议,经常登门看望,关键时刻送去帮扶金,协调解决家庭难题,努力做到政策宣传到户、信息服务到户、先进文化传播到户、送温暖办实事到户,先后捐款76.07万元。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走访慰问活动,努力做深做细做实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共走访困难户320户次,发放慰问金、救助金151.65万元,帮助16户困难家庭摆摊设点,为社区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中心多次获得油田“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
荆门石化
二是改善一线员工工作、学习条件。共投入565万元,重点对门岗房、办公室、活动室、生产、办公机具逐步进行了改善,建立了小图书室、小餐厅、小药箱,补充了报刊图书,并投资解决了基层员工通讯、饮水、工后洗澡洗衣等难题,岗位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是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在坚持每年一次体检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疗养指标向基层一线员工和生产骨干倾斜的力度。4年来,共组织1672人次进行了疗养。进一步提高了苦、累、赃环卫员工的绩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每月增加200--300元,被评为优秀环卫工再奖励100元并通报表扬。员工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人均收入比2007年增长了12%。
四是提高员工业余文化生活质量。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大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本着维护员工精神文化权益的原则,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坚持开展灯展、大秧歌汇演、书画摄影展、广场晚会、各类球赛、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受到了员工的欢迎。为提升中心自身知名度和提高文体活动竞技水平,先后组队参加了省、市、油田等各层次的文体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中心组队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唱响红色经典歌曲”比赛,获得一等奖;中心每年都获得油田“全民健身先进组织单位”、“文体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9。。。。。。。。。。
荆门石化
4年来,第九社区管理中心通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配套政策履职管理,民主管理和维权机制建设得到加强,员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实现了员工、中心的“共赢”与和谐,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社会效益、经营业绩不断提升,整个中心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中心4年连续8次获得油田社会化服务考核第一名,“双促”主题活动荣获石化总公司“先进集体”。
第二篇:稳定促和谐
稳定促和谐
在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发展是目的,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改革是动力,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前提,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一、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受益,在发展中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
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践行我们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之策。
三、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深化改革不仅是推动发展的强 1
大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日常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化解,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累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有其必然性。对大量社会矛盾,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强化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矛盾累积和激化。让老百姓可以直接便捷地反映他们的诉求;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实行了“三调联动”,尽可能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五、着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扩大,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各类社会群体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成为紧迫任务。坚持管理重心下移,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街道和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
六、弘扬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在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
第三篇: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查情况汇报
全国工商联
(2007年12月)
提要:
民营经济已占非农就业的80%左右,其劳动关系状况对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在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民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当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仍有不少问题。大多数企业建立时间短、生产规模小、经营条件差、员工流动性大,许多问题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这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分类推进劳动关系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全国工商联将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了解情况,工商联开展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重点调研。黄孟复主席带队到北京、苏州、无锡、沈阳、大连等地调查,我们还在几个城市的区县向企业
发放调查问卷,并联合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空前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今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
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人大、政府和工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提高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较强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执行情况改善。
据全国总工会2007年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抽样调查(简称总工会调查),2006年全国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8.8%;私营个体企业为47.3%,比2003年提高近17个百分点。据统战部、工商联第7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简称工商联调查),2005年样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1.4%,比2003年提高
8.8个百分点。据工商联今年部分城市私营企业调查(简称工商联今年调查),2005和2006年样本企业员
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3.1%和74.6%。
二是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4年3月以前10年,各地平均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8次;之后至2006年底,调整了1.9次;2006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比上年平均提高30%左右。据总工会调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67元,比2002年实际增长37.8%,其中私营企业为1204元,为全国水平的88%。据工商联调查,2005年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13480元,比2003年增长67.8%,为当年国有单位平均工资的83%。据工商联今
年调查,80%的员工认为劳动合同确定的工资标准能够执行,95.7%认为工资能够按月支付。
三是工会组建率上升,作用日益扩大。
总工会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企业工会88.4万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71.5万个,占80.9%,入会员工8161万人,员工入会率58.6%。据总工会调查,61.5%的员工所在单位建立了工会,其中认为工会发挥了作用的员工占63%。据工商联今年调查,2006年企业建立工会比例为31.8%,员工参加工会比例为39.8%,其中67.8%员工认为工会有作用。
四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关系进一步稳定。
劳动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上年新增610万人,其中农民工1417万人。民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约1/4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为62%,基本医疗保险为51%,基本养老保险为48%,失业保险为41%,生育保险为34.5%。
五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广泛建立,劳动争议矛盾日益缓和。
目前绝大多数省市县都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不少地方已向街道和乡镇延伸,形成了全国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不少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动了劳动争议解决。据工商联今年调查,11%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5%的企业准备建立;认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很好和可以的员工占7.43%和78.26%。据总工会调查,劳动争议最终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的占68.8%;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国有企业为27.5%,私营企业为13.7%;私营企业员工对与企业管理者关系融洽程度的评价值为
3.64,高于国有、集体企业。
三、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仍很多,有的还比较严重
劳动合同方面: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较少,许多合同不规范,不少是流于形式,合同期限较短,合同执行情况不太好。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劳动执法检查反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个体经济更低。据总工会调查,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员工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价值为4.07,低于其它类型
企业。
工资收入方面:
部分企业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欠薪问题仍然困扰一些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大,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尚未形成普通员工工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只有14.2%。据工商联今年调查,工资由经营者决
定的占1/3,由人力管理部门决定的占27.5%,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只有2/5。
工会建设方面:
多半私营企业尚未建立工会,不少工会存在行政化倾向,许多工会有名无实,工作形式化较突出,实际作用发挥不够。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建立职工大会制度的只有1/4,实行了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制度的只有13.7%。有的城市近年采取行政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在民营企业广泛建立工会,工会领导多由地方工会或企业安排。据工商联今年调查,成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只有31.8%,职工参会比例38.9%;近40%的职
工认为工会很少活动或没有活动。
社会保障方面:
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社会保险水平低,小企业普遍认为缴费负担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很多农民工不愿参保。据总工会调查,全国各类用人单位没有给职工上保险的超过35%,农民工比例更高;除工伤保险外,民营企业保险缴费比例不到国有企业的一半。据工商联今年调查,仍有一半的企业职工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近60%未参加失业保险,38%未参加工伤保险。据重庆市工商联调查,民营企业员工五项保险缴费负担大约是工资的50%,企业支付4/5多,员工支付近1/5;许多小企业感觉负担重,不少农
民工不愿缴费。
劳动争议方面: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上升,集体劳动争议比重扩大,部分案件处理难度增大。据劳动保障部统计,2000--2003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年增长36%和30%,其中私营企业为55%和11.6%,个体户为156%和43%,股份制企业为552.7%和122.6%。2005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31.4万件,比2004年增加20.5%。2004年劳动集体争议案件占7%,涉案人数占62.5%。私营企业劳动争议以裁决方式解决的高于调解方式,其中
劳动者胜诉约占50%,企业胜诉占10%以上,双方部分胜诉占30%以上。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有几多:小企业问题多,新建企业问题多,乡镇企业问题多,农民工问题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多,欠发达地区企业问题多。之所以如此,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状况,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成熟程度决定的。我国私营经济迅速兴起于上世纪
9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总体发展尚不成熟。
一是大半为新建企业。
全国私营企业1990年9.8万家,1995年65万家,2000年176万家,2007年9月538万家。近7年
每年新增50多万家,2/3以上企业产生于新世纪。
二是大多数为小企业。
我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0.6人,投资者2.5人,销售收入70多万元。538万家私营企业中,大中型
企业只有几万家,其余均属小型微型企业。
三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95%以上的企业从事加工生产、建筑劳务、一般流通与社会服务,以提供普通劳动服务为主。
四是企业素质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低,经营环境差,本小利薄言微,主要维持生存。经营者知识水平、法律意识
和管理能力普遍不高,雇员文化程度、工作技能、敬业精神普遍不高。
五是经营波动性和员工流动性大。
受市场波动影响,多数企业经营变化频繁。雇员中农民工比重大,工作稳定性差,员工流动性大。企
业生也快、亡也速,平均寿命不足5年。2006年全国注销和吊销私营企业32万户。
上述特点决定了多数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大好,管理不太规范,劳动关系难稳定、问题多。面对这种状况,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必须看到这种状况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长期性。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健全,民营企业日益成熟,大量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
化解。
五、推进民营企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若干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要兼顾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和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两个方面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手段,采取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宽严相济的办法解决,决
不能轻视与迁就,也不可过急与超前。
一是将劳动关系管理的重点转向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已经占企业的大多数,占非农就业的大多数,占劳动争议案件的大多数。国家在劳动关系宏观管理上应当从以公有经济、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后者劳动关系具有市场性强、变动性大、规范性弱、行政执行难、监管不易等特点,与传统公有制经济和大中型企业有重大区别。要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充分认识、及时适应和正确把握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关系
特点,积极引导其尽快实现劳动关系的规范、有序、协调、和谐、稳定。
二是完善政策、改进监管要立足于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推动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民营企业的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具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在制定劳动政策、加强劳动监管时突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保护企业的灵活用工机制,考虑几百万小企业、几千万个体户的人力成本压力,考虑如何鼓励他们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就业是劳动者的第一
劳动权益,也是劳动者其它劳动权益的前提。必须同时兼顾保护劳动权益与扩大劳动就业。
三是按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执行力是完全必要的。但民营大中型企业少,小型企业多,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特点分类、有序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工作比较稳定的员工,重在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扩大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合同内容、严格监督合同执行。对小企业、特别只有十几人的微型企业及个体户,对季节性、临时性雇工,可按地区、行业的不同,分类推行比较灵活、简明的合同制度,既提供规范依据,又方便双方履行,有利于提高合同签订率和监督合同执行。四是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民营企业工资监管,对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重在保障最低工资和防止工资拖欠。要根据地方与全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情况和地区与行业的不同,逐年稳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重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地方工资与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推动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薪酬激励制度,逐步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相适应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工资按合同要
求按时足额支付。
五是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性参保政策。
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员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参保门槛,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要制定专门针对个体户的保险政策,提供相关保险服务。要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尽快提高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快实现省级和全国统筹。
六是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性,推进行业、社区、街道与乡镇工会建设。
在民营企业中推行工会制度,既要提高企业建会率,更要注重工会实际作用力。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健全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工会的民主性、自主性和谈判能力,减少外部干预,避免企业变相控制。在一些行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相应建立行业类工会组织,以维护同行业职工的共同利益。对无法单独建立工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相应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工会建设,将分散劳动者
组织起来,代表和维护其共同利益。
七是坚持预防、协调和规范处理三者有机结合解决劳动争议问题的原则。
预防,重在提高劳资双方法律意识,严格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等。协调,企业内部重在建立劳资双方协商制度,建立专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加强工会与企业的经常性协商工作,发挥工会在集体谈判和问题处理中的作用;企业外部重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重要作用,协调解决地区、行业共同性劳动争议问题。规范处理,重在严格执行劳动争议处理法规,严肃争议处理程序,完善争议调解制度,增强调解处理约束力,建立健
全集体争议和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八是将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
三方机制中的工会代表劳方、劳动部门代表政府,代表性、规范性和执行力都比较强,但单以中企联作为企业方代表就很不完整。目前多数县域没有中企联组织,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在地市县,因此,不少地区是以工商联和个体私营协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在省一级,有的地方实行了三方四家(或五、六家)协调机制,把中企联、工商联、外企协会和个私协会共同作为企业方代表,效果普遍较好。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中发200615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目前已有200多万会员,其中企业会员80多万,组织网络已经覆盖至全国每个县和相当大部分乡镇和街道。建议将全国工商联正式纳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之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发挥行业工会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行业商会协会在协调同行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其
有序参与。
九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社会氛围。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明年开始实施,应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宣传三法,一要全面、正确阐释条款内容,减少社会各方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消除某些误解;二要在强调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宣传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平等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加强正面引导,多宣传先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典型经验,多树立正面形象;四要提倡各个地区各类行业规范有序执法,既要积极作为,又不
能操之过急,避免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第四篇:和谐劳动关系
权台矿创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纪实
权台矿是徐州矿务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现有职工3881人,原煤生产连续六年突破180万吨,2006年创企业利税历史之最,名列集团公司首位。矿先后被评为全煤系统“高产高效矿井”、“双十佳矿井”、全国煤炭先进集体;被江苏省评为“花园式矿井”、“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被徐州市委和集团公司党政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文明建设先进企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星级文明矿”、“先进党委”;矿工会被评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2004年、2005年受到徐州市总工会的表彰,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徐州市评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2007年又被江苏省授予“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称号。
一、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2001年,权台矿针对企业改革发展所遇实际情况和问题,成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矿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党政办、组织科、工资科、工会、安全科、信访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矿工会组织民管部和生产部为劳动关系预警办的活动办公室。并且规定基层单位党政领导、工会主席是劳动关系预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的班组长,党团小组长,女工委员是劳动关系信息反馈的信息员,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参与、工会主抓的组织体系。2003年3月,徐州矿务集团在权台矿进行主辅业分离试点,将权台矿分为煤业、实业、物业三个经营单位。面对新的格局,权台矿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迅速与权台物业公司、权宇实业公司联合打造劳动关系预警平台,形成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工会牵头,党政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制定预案,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实践证明,权台矿、权台物业公司、权宇实业公司联合打造劳动关系预警平台,共享信息资源的做法,有效地遏制了不稳定因素,使“三家”分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工作的规范性。
为了使各种信息尽快地得到处理,在日常工作中,权台矿始终坚持四项制度。一是整合舆论资源制度。六年来,权台矿坚持利用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介绍开展“劳动关系预警”活动的意义及成效,通过《权台宣传》、《工会简报》、矿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形成各有关方面支持开展劳动关系预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氛围。二是坚持每月一次劳动关系现状分析制度。一般情况下,每月5日下发职工思想信息反馈表,每月25日车间工会主席报送,月底劳动关系预警有关人员根据汇报情况,进行分析,组织有关方面进行协调,且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定期向行政通报制度。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一次,对于个别单位的“土”政策违反〈劳动法〉及其有关法规的做法,坚持及时向矿行政通报。工会主席利用矿长办公会督促其整改。四是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正常情况下每月底汇报一次,针对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书面报告党委,对一些突发性情况,坚持随时分析,随时报告。为了畅通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权台矿明确规定了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和程序。对于劳动关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反馈的主要方法分为口头反映,书面反映,其程序一般为职工遇到实际问题后,先向车间工会反映,向所在单位党支部,最后向矿工会劳动关系预警办反映,特殊情况也可以直接向矿工会反映。
三、健全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理顺劳动关系解决职企矛盾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只能是越抓越乱。为此,权台矿规范反映内容,严把“四关”。
(一)规范反映内容
一是阶段性内职工思想反映的热点;二是企业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实施后,对职工切身利益的影响;三是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的难点;四是矿在下岗分流中涉及职工就业社会保障方面出现的矛盾;五是单位在经济分配中再现的问题;六是单位干群关系状况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七是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与职工发生的侵权行为;八是职工权益受到侵犯的人和事。
(二)严把“四关”
一是“预测关”即通过各种例会,分析测定职工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可能性。超前提出协调劳动关系的办法;二是“预审关”。即通过职代会和工会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提前介入企业重大改革举措的制定;三是“预报关”。对基层单位出现的劳动关系紧张或可能诱发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党委汇报,向行政通报,掌握维权和预防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四是“预防关”。对刚刚露头引起轰动的矛盾激化事件,进行引导和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拓展劳动关系预警对象,实现了职工群体多元需求。
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断适应和满足职工群体的多元需求纳入到劳动关系预警,是权台矿检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成效的标尺。六年来,他们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引导”、“两个实现”。
(一)“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两级职代会制度。权台矿每年坚持召开两次职代会,基层区队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都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二是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矿党委每年都要通过职代会民主评议两级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干部,内容涉及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人员年薪收入、兼职补贴、住房、用车、通讯工具使用情况,以及出国出境费用支出情况等。三是坚持企务公开制度。权台矿是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最早开展企务公开的单位,多年来,注重企务公开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先后出台了《权台矿加强企务公开管理的规定》、《权台矿基层单位民管会(民管小组)工作细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制度、职工代表巡视企务公开制度。2006年3月,创建和推行了“点题公开——五步法”,研究、编制实施了《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集团公司工会主席李剑对《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个手册有很多创意,很多创新,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个高度,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度上具有可执行性,在全集团公司区队民主管理、区务公开上有一个很好的范本和借鉴性”。《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实施后,权台矿企务公开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效果非常突出。变化一:《权台矿企务公开实用操作手册》实施后,基层单位区务公开由安排型向超前型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由解说型向主动解决问题型转变,区务公开与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共振合拍同步,融为一体。变化二:企务公开辐射面更广,延伸的深度更深。目前,权台矿企务公开辐射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利益等方方面面,区务公开在向班组延伸的过程中已出现先行岗位,贯穿于岗中,延伸到岗后的良性发展态势。掘进一区根据该矿加强企务公开管理规定和《权台矿基层单位民管会(民管小组)工作细则》,进一步完善班务会议制度,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务会,班长必须向职工公布当月日记分总数,当月工资、奖金数、考勤考核情况、材料消耗盈亏情况、月度安全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下月生产任务分配、职工工作分工情况,提交职工进行广泛讨论,让每个职工都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机会,对好的建议,班长积极采纳,对提出的意见,班长必须当面在会上作出答复,或提交下一次班务会上讨论决定。变化三:领导干部与职工零距离接触多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洗运科在机修车间、化验室门前、茶炉房设立了三个职工信箱,每周开启一次,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接受广大职工监督,从而理顺了职工情绪,化解了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变化四:职工参与企务公开的积极性提高了。过去,职工参与企务公开主要是听领导评说,而实行“点题公开 ——五步法”后,职工感受到矿、区两级领导机构民主氛围浓厚了,反映的渠道拓宽了,自己关爱企业的责任增加了,参与企务公开的热情提高了。2006年三月份,掘进二区五位职工向工区反映问题,要求公开职工加班等情况,车间工会主席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单位党政领导作了汇报,并在区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得到职工的一致好评。变化五:激发了基层单位工作创新。供应科为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片面性,不断拓展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在研究重大事项上,充分发扬民主,主动听取大家的意见,做到职工关心的问题全过程公开,职工议论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职工想知道的问题彻底公开。在透明操作的基础上,在各班组建立公开栏,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任务公开大家干、出勤公开大家看、岗位系数公开大家算、文明评比公开大家评”的机制。由于权台矿不断完善企务公开工作制度,拓展公开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企务公开“手册”,权台矿职工队伍稳定,干群关系融洽、人心思进,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三个引导”
即:引导职工增强自觉维护稳定的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引导职工正确维护自己的利益,按政策办事;引导职工按程序反映和表达自己利益要求,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六年来,通过引导教育,职工对“工人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干部在什么岗,拿什么报酬”等分配政策走向认同,对职工住宿洗澡、喝水等福利货币化表示了理解。
(三)“两个实现”
即:实现工资增长比例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职工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据有关资料表明,六年来,权台矿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8年的7784元,增长到2006年的41266元,人均增长33482元,增长比例为430.14%,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在这六年中解决了职工看病药费报销难的问题。解决了780户职工购房款1444.86万元,义务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35397人次。安排各类人员外出旅游、疗养2819人次。两千多名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得到了生活补助,职工休息、休假权得到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环境、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事故、职业病防治等切身利益问题,都得到较好的处理。六年来,权台矿坚持夏送清凉,冬送姜茶,节日走访慰问,矿领导和与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使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保障。
第五篇: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与员工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 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要将这四方面深入体现在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讲和谐劳动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企业和员工应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共享成果。
一、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内部和谐。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二、完善合同管理,企业与员工共建和谐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三、企业与员工共同恪守法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
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员工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2010年10月28日,我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四、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企业与员工共谋发展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五、结论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着力于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创建的辩证关系。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
动,着力推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职工与企业所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合同管理,恪守法制,强化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书成;谷建东;坚持人本理念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现代企业》 2007 第6期
[2]刘秋艳;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0期
[3]杜静;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