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20: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

第一篇: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

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破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促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体现公益性,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品、保障制度改革,重新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新的体制机制,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确功能定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坚持公益性,以投入换机制,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运转和健康发展,充分体现公益性质。

——坚持综合改革,统筹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政补偿、药物制度、保障制度和管理体制等综合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

——坚持惠泽群众,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全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药品采购机制、新的补偿机制、新的用人机制、新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并从降低药品价格和改善服务中得到明显实惠;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健康受益水平明显提高。

四、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建立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1、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补助比例,建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现公益性的政府投入保障制度。

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

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2011年起,对县级公立医院运转经费的财政补助比例不低于60%。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及离退休人员经费由政府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和运转经费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按比例补助,产生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县(市、区)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实行先预拨后结算。2011年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在岗人员经费补助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经费以不低于总额87%、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不低于总额77%的比例由县(市、区)政府预算拨付,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全额预算拨款。政府对乡镇卫生院运转经费的补助比例达到80%,对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运转经费的补助比例不低于70%。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人才招聘经费根据相应规划和规定予以安排。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县(市、区)财政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

村卫生室基本建设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安排。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标准,从2011年起,将乡村医生补助由每年每村卫生室5000—6000元提高到每年每人12000元。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乡村医生补助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70%,州、县两级财政承担30%,同时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倾斜,鼓励自采自用中藏药材等措施增加乡村医生收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顺利实施,确保村医收入不降低。

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及标准。将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原执行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注射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定价为8元,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

2、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政府举办并实行全额预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核定业务量、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等工作,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补助。各地财政、人事、卫生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督,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

1、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品种),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县级医院要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配备比例不低于90%。

2、落实补偿政策。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经调整医疗服务价

格和医保支付补偿后的经费缺口部分由各级财政预算补齐,其中80%由省财政承担,20%由州(地、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承担。各地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级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3、规范基本药物采购供应机制。年内,省政府制定出台《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办法》,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机制,以省为单位集中批量采购、统一配送,量价挂钩、签定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药款结算国库支付制度,及时进行药款结算和支付,确保从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时间不超过30天。

4、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监测体系。2011年,由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建立覆盖省、州、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信息化监测系统,完善监测指标,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使用、价格、补偿等环节的监测和评价,开展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有效降低药品不合理费用,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无障碍实施。

(三)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

1、改革管理体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

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县办县管的农牧区卫生管理体制,实行县域卫生资源统筹管理。强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行业管理责任,取消县、乡卫生机构的行政级别,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区域卫生资源统一规划和配置,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对所属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按照规定程序公开竞聘后直接聘任,对县域内卫生人员、设备直接调配,实现区域内人才统筹使用和设备共享。积极开展以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核心内容的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形成密切合作、运转高效的农牧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

2、改革运行机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主任、院(站)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在核编定岗的基础上,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变单位人为行业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双向流动和退出机制。经考核,优秀乡村医生可以聘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3、强化绩效管理。建立省、州(地、市)、县(区、市)三级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机制和以服务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定期考核与日常督导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兑现专项补助和公共卫生补助相关经费的主要依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加强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绩效工资,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1、健全服务体系。以县域为单位,以提升“龙头”、强化“枢纽”、夯实“网底”为重点,着力打造“农牧区30分钟或4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以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为契机,把县级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装备、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抓紧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强化县级政府重点办好一所县级医院的职责,着力推进综合改革。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2011年底前要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2015年力争所有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把县医院建设成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实现“急危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不出县”的目标。

以强化乡镇卫生院枢纽功能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从今年起,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职工生活周转房及辅助设施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巡回医疗服务车等必需设备,力争实现每个县有1—3所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

以夯实村卫生室“网底”功能为载体,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

准化建设任务。2011年,一次性解决青南地区285个无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完成全省60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扩建,同步配备“小十件”常规诊疗设备、巡回医疗摩托车或小型救护车等基本设备,每村卫生室安排3000元的药品周转金,使全省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以城市(镇)为半径,继续巩固“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采取政府主导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等多元形式,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努力做到城市社区全覆盖。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内涵建设,以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群众认可度,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2、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县级医院重点加强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现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疗及远程医学教育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以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应用能力。年内,以实施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将计算机等信息化设施配备到农业区村卫生室,牧业区配备到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城市(镇)配备到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省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达到60%。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实现县域内居民健康信息的有效利用。到2015年,在全省所有的县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基本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健康档案、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与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层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3、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医院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执业或就业。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县医院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以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等级评审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动以十项适宜技术为重点的乡村卫生机构技术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家庭责任医生的作用,扩大基本卫生服务覆盖范围,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便捷、价廉、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与援助。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认真做好20所省州医院、辽宁省17所三甲医院和沈阳军区9所医院对口帮扶我省49所州(地、市)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城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提高

对口支援效能。坚持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生晋升中级以上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一年的制度。建立鼓励多点执业的医师到县以下工作的制度,帮助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增强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实行县、乡和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轮换制度,增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间的协作和优势互补,提高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五)建立卫生人才保障机制,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

1、做好基层卫生机构编制标准核定工作。年内,由省级编制部门负责,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低于1.5人的标准,分别核定县级各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由县级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动态调整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的人员编制。在编制范围内,卫生行政部门可自主调配全县的卫生人力资源,自主招聘技术人员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2012年底前,各地按照编制标准配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

2、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培养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的策略,健全基层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在职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开展县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乡镇

卫生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加强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才培养,每年培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00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400名、乡村医生4000名。由省财政设立乡村医生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安排400万元,对乡村医生进行适宜技术培训。继续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考取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力争到2015年,县、乡卫生机构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80%以上,村卫生室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以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相结合,大力培养全科医师。加快建设省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根据自愿原则,将青海大学医学院相关专业在校生转为全科医学方向,三年内完成基础课程,两年进行全科医师实习。从2011年9月起,招收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招生比例达到招生计划的50%,实行免费培养。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选拔770名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分程培训,到2012年力争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3、完善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根据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和村卫生室岗位设置需求,从2011年起,连续5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岗位招聘计划,择优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工作,服务期为3年,当地卫生机构自然减员招聘和省内医疗卫生单位录用人员时,优先聘用。对服务期满人员在考试成绩中加5分,服务

时间计入工龄。招聘人员工资补助由省财政承担。对自愿报考青南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特设岗位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一经录用,由省财政全额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并对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2.5万元。

4、稳定基层卫生队伍。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技术资格评审优惠制度,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医给予提前一年申报技术职称、免试外语、论文不作硬性要求、降低分数线等倾斜政策。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帮助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理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州(地、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医改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要建立包保责任制,县(市、区)政府按一人一院(中心)要求派出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确保改革统筹推进,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2、明确部门职责。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及

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层卫生的支持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要制定基层卫生人员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倾斜政策。编制部门要合理确定基层卫生人员编制标准。教育部门要根据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强适宜专业医学生培养。卫生部门要加强管理,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3、加强督查指导。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评估机制,加强对各地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各州(地、市)人民政府要将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及时报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意见

平府发„2010‟ 号

平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央及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为逐步建立完整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平昌实际,特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深化卫生机构改革,建立完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严格按照服务功能需要和区域卫生规划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县人民政府在县级只举办一所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即县人民医院;举办一所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即县中医医院;江口镇城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江口镇社区 1 卫生服务中心,街道或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点纳入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建制乡镇(中心)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每个村原则上设置一所村卫生室。

(二)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和充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站、妇幼保健院、卫生执法大队的业务力量,改善人员结构。成立平昌县采供血服务站,负责无偿献血业务经办和临床用血服务工作;成立平昌县精神病医院(挂平昌县精神卫生中心牌子)、平昌县应急治疗中心、平昌县120急救中心,人员编制和补助经费单独核定。精神病院、应急治疗中心设置为县人民医院病区,120急救中心挂靠县人民医院。

(三)优化城区卫生资源规划布局。整合城区卫生资源,不再设置县红十字会医院,其人员及编制整体并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想法:方案一,县红十字会医院资产调整给二人民医院<江口镇中心卫生院、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将二人民医院在西城新区的资产调整给县人民医院使用。方案二,考虑到二人民医院人员多,157人,老街和步行街都面临拆迁,业务场地和收入问题不好解决,则维持现状,红会医院人员只减不增,二人民医院西城新区作社区卫生总部,县人民医院西城病区收治精神病患者,互不干扰)。

完善平昌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平昌县红十字会办事机 2 构设置,配备工作人员。充实平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业务力量。各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服务功能定位发展,严禁超规模、低水平扩张。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竞争、有活力的用人机制(一)严格人事编制管理。县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核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卫生机构按农业户籍人口1.5‰名的标准核定编制总量,并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编制不少于8名,骨干中心卫生院不超过60人,严禁超编制聘用人员。改革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在职人员使用坚持“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超编分流 ”、“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对医德医风差、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团队协作差等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员应予解聘。新进人员坚持“空编补员”、“按岗选人”、“凡进必考”、“择优聘用”的制度;新进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原则上除护士外应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县级医疗机构侧重引进重点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具备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严格执业资格管理。卫生技术岗位,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的规定学历、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学校毕业生和无执业资格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执业资格。专业人员从事原专业以外的岗位必须通过 3 学习进修或考试,依法取得相应资格。

(三)严格岗位员额管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确保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不低于80%、乡镇卫生院不低于90%。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人员不再占用编制。各专业科室的专业人员不得突破所设置岗位数上限。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服务功能和设定的岗位数配备各科专业人员。中医药人员超过岗位设置数的实行自然减员;其他专业超过设置数的,应予分流。医疗机构因业务发展需要和特色科室建设需要突破岗位设置数时,应按程序报批。严禁超岗位设置数使用低水平人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分配为核心的分配机制

(一)严格收入分配管理。坚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财务人员,加强成本核算,严禁负债分配,严禁将收入全部用于个人分配、分光吃尽,严禁将共同占有卫生资源形成的收入作为极少数人的贡献进行分配,严禁平均分配。

(二)严格收入成本核算。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公共卫生服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它捐助收入等。收入中除去服务成本,按规定提取设备折旧、房屋折旧、公业务费用、人员进修培训、社会保障经费、医疗风险基金等费用后,余下部分按制度进行职工个人分配。

(三)严格绩效分配制度。职工个人分配以医疗卫生业务服务能力、服务规范、团队配合协作、医德医风、基本任务完成情 4 况为基础,形成有差别的绩效报酬。医疗服务岗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和业务贡献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公共卫生岗位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管理岗位人员建立与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发展水平、目标任务整体完成情况、职工队伍建设情况相挂钩的分配制度。科室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可实行一定的岗位津贴。

(四)落实特殊津贴制度。建立留住和引进优秀卫生专业人才机制,对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县财政按卫生事业经费的0.5--1%单独预算补助经费和学术活动经费,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选和补贴到人。

四、深化财政补助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约束和激励机制(一)预算原则。

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逐步改变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由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政府补助投入三块补偿为医疗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两块补偿的投入机制,着力体现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

(二)补助核算办法。

公共卫生预算:对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 5 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120急救中心、县应急治疗中心(传染病院)、精神病院所核定的编制内人员工资财政全额预算到县人民医院,用作所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项目的补偿。各医疗卫生机构所承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按专项补助标准进行预算;对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其服务成本核定经费;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按村内人员人均不少于3元的标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考核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江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补助收支差额。其“任务核定”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由卫生部门核定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标任务;“收支核定”以全县乡镇卫生院2009年人均收支差额为基数,结合核定编制人数和其它变化因素进行补助;“绩效考核”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兑现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核定的公共卫生、合作医疗经办服务岗位及财务管理岗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救护车按每车每年2万元人员补助、3万元燃修费用进行补助。

县级医疗机构预算:县级财政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实行专项预算,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 6 任务给予专项补助。

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日常运转、工作经费等纳入财政全额预算。

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减少的药品收入由财政在“核定收支”中一并补偿。

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按统一的政策规定执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前的退休人员待遇按政策规定予以保障。

(三)加强预算约束。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要充分体现购买公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性质。建立以服务质量、数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调整、便于操作、易于考核、与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职责履行情况相挂钩的预算约束机制。县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预算数与实际兑现额的系数为0.8-1.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分配监测,医疗机构分配总额原则上不得低于事业单位平均水平,根据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和风险因素,合理核定报酬水平,允许超常付出获得超常报酬。

五、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改革,建立以服务透明公开、内部民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一)公开服务信息。政府举办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要面向社会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需要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等级、服务范围、服务能力,医护人员从业基本信息、服务政策、服务价格、医疗保障报费、服 7 务程序、自主查询信息方式等内容,以方便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医疗机构、选择医生,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内部民主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民主管理的,对涉及人员聘用、工作调整、目标任务、发展规划、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人员考核、进修培训、年初预算、年终决算、收入分配、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情况,应按相关文件规定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进行内部公示、公开,重大事项应通过院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

(三)加强社会监督。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事关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全县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全体卫生职工的基本利益。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卫生

综合改革

意见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纪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 日 印

(共40 份)8

第三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为切实做好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办法》(新政办发〔2011〕107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

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医改的成果。

二、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与其功能定位相适 应。

1.乡镇卫生院要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通知》(新卫农卫发〔2008〕10号)的要求,设立完善急诊科、内儿科、中医科、外科、妇产科以及医技科室等,并在中心卫生院设置口腔科,负责向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保健管理等工作。主要负责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护理,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双向转诊、康复服务等,并通过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不断扩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

(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

将城乡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逐步提高参保(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看病就医。要在新农合“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的基础上,推行新农合病人就诊“一卡通”,提高参合农牧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 对乡镇卫生院在编工作人员给予每人每月平均200元生活补助,进一步稳定基层医疗队伍。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依托,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昌吉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在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遵循分类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公共卫生、临床一线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紧密结合。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外出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组织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职医务人员分期分批到乡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三、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一)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经费

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经费、培训经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支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人均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

凡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在新农合定点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就诊,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8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新农合基金承担7元。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按照“单次补偿、累计封顶、总额控制”补偿方式,内每人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累计补偿封顶不超过200元。

(四)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 落实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 政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按规定留用或上缴。按照《昌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一)卫生、财政等部门在执行乡村医生补助每人每月500元—800元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

(二)卫生部门负责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其承担,落实相应经费,并强化监管。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由新农合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并提高门诊报销比例。

(四)卫生部门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在岗培训,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工作指导,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五)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各单位要把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 作,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委、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承担相关职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

(二)强化督导检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相关单位要把推进综合改革、建立运行新机制作为宣传重点,深入挖掘推进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合理引导预期,客观宣传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医改持续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讨论稿)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

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按岗定酬、按劳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山西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0〕号)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意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基层医药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建立科学、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目标任务

在《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突出依托于岗位进行绩效考核,结合实际细化内部岗位设置,严格落实按照工作岗位实施绩效考核,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更大限度地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考核主体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聘用合同的工作人员进行考

核。按照工作性质将其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大类岗位进行考核,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可细分为临床、公共卫生、护理、医技(包括心电图、B超、检验、放射等)、药剂等岗位进行考核。

四、考核内容

1、服务数量:主要考核门(急)诊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收治病人数、病房出院病人次、实际占用床位、手术台次、医技检查与治疗人次、药剂调配处方数、九项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及行政后勤科室完成相关任务情况等;

2、服务质量:主要考核医疗文书(包括门诊病历、门诊登记、传染病报告、住院病历等)合格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病区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级别护理、各项报表数据的准确率、九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情况及各项制度制定实施情况等;

3、劳动纪律:主要考核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章制度的遵守、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出勤情况、医疗收费与药品价格政策的执行等;

4、医风医德:主要考核遵纪守法、因病施治、廉洁行医、医患和谐、团结协作、便民惠民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服务满意率等。

五、考核时间及方法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考核,主要与机构考核结果挂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考核,按照每年考核一次进行。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考核,要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主要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六、个人岗位系数的确定

在完成岗位设置的基础上,按照管理、专业技术(临床、公共卫生、护理、医技、药剂等)、后勤岗位,综合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情况,并结合职称、职务、学历等要素,确定个人岗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的岗位应确定相对较高的岗位系数,合理拉开岗位系数的档次。个人岗位系数需报上级人社、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确定。

七、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主要依据。同时对奖励性绩效分配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个人奖

励性绩=

效工资 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 单位人员岗位

系数和 × 本人岗位系数 本人考× 核得分比

八、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绩效考核工作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绩效考核领导组,分析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岗位绩效考核工作。

(二)设立机构、严格程序。各基层医疗卫生卫生机构要成立绩效考核组,由领导班子及群众代表共同组成,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内部岗位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组要严格按照考核执行程序实施内部岗位绩效考核工作,认真抓好资料查阅、现场检查等工作环节。考核结果要及时公示,自觉接受职工监督。

(三)明确任务,细化标准。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广泛调研,统筹考虑、认真分析,根据本指导意见的考核内容,本着因地制宜,活学活用的原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标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核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量,量化指标分值,制定绩效考核细则。绩效考核细则报上级卫生部门同意后实施。

(四)强化监督,确保实效。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加强监督,采取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对工作不负责任,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考核,造成绩效考核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确对待绩效考核,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

第五篇:在全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在全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省医改办副主任

隋殿军

(2011年8月10日)

同志们:

按照国家和我省深化医改工作的部署安排,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实施,并将于9月底前结束。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实施综合改革的主体,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实施步骤、明确操作规范、明确评价标准,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积极稳妥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在规定时限内达到预期效果。

一、尽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目前,省编办已经按照《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核准批复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量。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分步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由县(市、区)卫生局会同同级人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工作指导意见》,尽快确定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设岗位和人员配置。

二是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牵头制定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选拔聘用方案》,并遵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辖区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聘用工作。副职的选任方式,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各地自行确定。

三是由确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在岗人员清查核定工作,确定具有竞争上岗资格的人员名单。

四是按照已经确定的机构岗位设置类别和资格条件,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组织开展机构内人员竞争上岗工作。

五是辖区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争上岗工作结束后,如未能满岗,则由县(市、区)卫生局负责汇总辖区基层机构的空岗数量和岗位需求,并会同同级人社局共同制定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方案,统一进行公开招聘工作,补足机构专业技术人员。

六是在定岗竞聘中未被聘用的人员,由机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其开展宣传动员、稳定思想工作,同时,依据《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用人员分流安置办法》,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对未聘人员作出妥善安置。

以上各项工作各县(市、区)应在8月25日前基本完成。

二、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分配制度 在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各县(市、区)应按照我省《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由各县(市、区)卫生局会同同级人社局、财政局,以2011年1-6月份机构服务状况为依据,共同核定7—12月份辖区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任务量,作为今年6月30日起我省启动基层综合改革到年底的半年时间里,对基层机构的考核依据。

2011年末,各地按照要求,核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2年的全年任务量。

二是由各县(市、区)卫生局会同同级人社局、财政局,依据《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吉卫联发[2011]42号),细化制定本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起辖区卫生局对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是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尽快制定机构内部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四是各县(市、区)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局应按照我省《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人社发[2010]26号)要求,联合制定本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兑现绩效工资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方式方法。

以上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实施办法,要求9月底以前全部出台。

三、建立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按照计划,今年9月底以前,我省将完成包括203种省增补品种在内的共510种基本药物的集中招标工作。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依据通过集中招标确定的基本药物剂型规格、生产企业、采购价格等,通过省级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上交易、自主采购。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着重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在我省尚未组建市、县两级基本药物专业管理机构或专职队伍之前,各市(州)、县(市、区)卫生局要在局机关正式人员中,于8月15日前调配确定一至两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辖区基本药物管理工作。

二是各县(市、区)卫生局代表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尽快与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认真履行法定程序,以免影响本轮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正常启动。

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使用基本药物的医疗机构要确定2-3名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专兼职操作人员,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负责对全省网上采购操作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四是今年四季度,省卫生厅将按照计划,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体从业人员分批次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基层培训人员的组织工作由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

五是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规定,组织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阶段性基本药物用药计划,并按时上报给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省卫生厅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全省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形成采购计划,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将依此计划组织实施采购。

以上各项工作要在9月底以前完成或进入实施中期。

四、建立稳定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目前,我省已确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紧紧依靠当地财政部门,积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在当地财政部门的部署下,统一设立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汇缴户”和“基本支出户”,并与县(市、区)财政局主动做好对接工作。

二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准确掌握机构收支“基本支出户”项目的构成明细,以及各项收支项目的核定原则、标准和方法,按照要求,加快建立起与我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相适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新体制。

三是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辖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收入的统计核算工作,并于每月10日前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市、区)财政局核对一次资金和账务,同时,向县(市、区)财政局提交基本药物收入上缴计划。

四是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按照国家新出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切实加强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同时,按照财政部门编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收支计划》,加快推行收支预算管理。

五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本末,要按照要求编制完成机构下一预算建议草案,上报辖区县(市、区)卫生局审核汇总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建议草案,报请同级财政部门审定。以上各项工作,除编制预算建议草案外,其它各项工作均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或实现常态运行。

同时,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认真按照我省即将出台的《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方案》,积极配合当地发改、财政部门,牢牢把握国家规定的时限要求,在10月31日前,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完成债务清理核实、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和数据库工作;在12月31日前,完成债务认定和剥离给县(市、区)政府工作。

此外,我省还将于近期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行一系列旨在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建设的措施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要同步做好贯彻实施工作。

五、加强督导,抓好落实

一是各市、州卫生局要加强督导检查。各市州卫生局一把手要亲自负责,亲自组织,亲自抓好落实,保证按时完成改革任务。要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将每项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员直接负责。新拟聘院长要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订综合改革目标责任状。要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层层建立包保责任制,加强对基层综合改革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推进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省卫生厅决定成立基层综合改革工作推进组,下设农村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推进小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推进小组,以及3类9个专业指导组,切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各市、州卫生局要同时抓好全年医改任务的落实。目前,2011年时间已经过了大半,距离省卫生厅和各市州签订医改目标责任状的完成时限越来越近。签订的医改目标,是个硬任务,年底以前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市、州要按照省卫生厅和各市、州签订的医改目标责任状,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将每项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切实把每项工作都推进到位。

同志们,我省基层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希望全省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进,加快建立起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不断推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载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海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李厅定稿)(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节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交流材料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 加快构建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 ------毕节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报告 根据地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我市于2011年启动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基层......

    郑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郑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根据《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郑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指导意见[5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具体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七部门《关于印发......

    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 一是实行财政分类补助。结合区级财政承受能力和乡镇卫生院发展不......

    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医改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认真组织实施、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文件[5篇范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新政办发〔2011〕107号 关于印发《自治区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

    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5篇范文

    全面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基层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三项综合改革。 一、是在改革人事制度方面,按照《柘城县乡镇卫生院改革机构编制标准办法(试行)》全县乡镇卫......

    黔西县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总结1

    黔西县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在地区医改办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医改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深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