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5篇)

时间:2019-05-13 20: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

第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

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管理,确保微生物检测的科学合理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范围:

技术部微生物实验室 内容:

为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实验室必须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1.0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规范:

1.1实验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本室相关安全制度、仪器管理、药品管理、玻璃器皿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

1.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手套,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3实验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染。

1.4实验室应井然有序,物品摆放整齐、合理,并有固定位置。禁止在实验室吸烟、进餐、会客、喧哗或作为学习娱乐场所,不得存放实验室外个人用品、仪器等。严禁在冰箱、温箱、烘箱、微波炉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1.5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箱桶内,并及时处理,对实验结束后长菌的培养基应作高压灭菌后方可丢弃。

1.6试剂应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填写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等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或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

1.7进行高压、高温灭菌、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压力等。

1.8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时,如发生菌液等溅出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

1.8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于有毒、有害、易燃、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应按有关要求执行,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1.9离开实验室前,尤其节假日应认真检查水、电、气、汽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1.10部门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予奖惩,出现问题应立即处理、上报。2.0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2.1 实验前,将所有已灭菌的检验用具和玻璃器皿放在传递窗内,并打开传递窗内紫外线灯,灭菌30min以上;同时确定一更区和二更区的鞋子、工作服、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准备好。2.2 从传递窗内拿出所有已灭菌的检测用具和玻璃器皿,置于洁净工作台内,打开洁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间、缓冲间、一更区和二更区的紫外灭菌灯,灭菌时间保证30min以上,并且打开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和排风按钮,使其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直至整个检测工作结束。2.3 进入无菌操作间前,要在一更区穿上洁净鞋,然后进入二更区,洗手并吹干,换上洁净服,戴上洁净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确保头发和自身衣物不得外漏,进入无菌操作间后应关闭好二更区的门。

2.4 操作前,打开洁净工作台的送风和光照功能按钮,确保洁净工作台上送风、光照、紫外均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检验工作,并用75%的酒精对手部、移液枪及洁净工作台台面进行消毒。

2.5 整个检测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5cm-8cm范围内完成,对于检测过程中待检样品不慎掉落洁净工作台台面或无菌间地面,应及时用75%酒精溶液清理,并且每次检测完后检测用过的移液墙头,玻璃器皿等应及时拿出无菌间,防止污染环境。

2.6 每次检测结束后,应用5%84消毒液或10%的新洁尔灭溶液对无菌间内各台面进行擦拭消毒,并用专用拖把对无菌间、缓冲间进行拖试,顺序由里及外。清扫完之后打开洁净工作台、无菌间、缓冲间的紫外灯,消毒时间确保30min以上。每周对无菌间、缓冲间进行大扫一次,除以上清理外还需对其门窗、墙壁进行擦拭消毒。3.0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3.1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由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及使用登记本。

3.2 各仪器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不得私自拆动,应及时报告通知相关人员,经部门主管同意后送仪器维修部门。

3.3 易被潮湿空气、酸液或碱液等侵蚀而生锈的仪器,用后应及时擦洗干净,放通风干燥处保存。

3.4易老化变粘的橡胶制品应防止受热、光照或与有机溶剂接触,用后应洗净置于带盖容器或塑料袋中存放。

3.5各种仪器设备(冰箱、生化培养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开。

3.6 一切仪器设备未经部门主管同意,不得外借,使用的按登记本内容进行登记。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

3.7 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因保管不善致使仪器、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人责任。4.0药品管理制度

4.1 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等。

4.2各药品应建立账目,专人管理,定期盘点。

4.3药品试剂应分类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评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易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4.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程进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每次使用后应予以登记,包括药品名称、使用时间、用途、用量、剩余量及使用者姓名等,另外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

4.5购买试剂由使用人和部门负责人签字,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公司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部门负责人签字。5.0玻璃器皿管理制度

5.1 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器皿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数量、要求等,采购数量不宜过多,开箱时动作要轻,以免破损,细心验收。5.2 一般低值易耗器皿损坏后应随时填写损耗登记清单。

5.3 玻璃仪器存放应分门别类,放置有序,经常使用的用毕要及时洗净,晾干后存放。5.4 滴定管用后应放出管内溶液,洗净后注满纯水倒置夹在滴定管夹上。

5.5 长期保存的磨口仪器要在磨口处垫上纸条,配套仪器应成套放在一起,并附件数清单于专门纸盒中存放。

5.6器皿使用后随时清洗,对于使用过程中标记过器皿应用沾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净后再进行清洗。6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6.1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6.2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

6.3 浓酸、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5%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最后用水冲洗。

6.4 使用氯仿、乙醚、苯、丙酮等有机溶液时,一定要远离火焰和热源,使用完毕将试剂瓶塞严,放在冷暗处保存。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不能直接在火焰上或电炉上加热,而应在水浴上加热。

6.5 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

6.6 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6.7 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开启,严禁用锤砸、打,以防破裂。

6.8 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6.9 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拔出胶塞、胶布时应垫有棉布,两手都要靠近塞子或用甘油、甚至水,都可以将玻璃导管很容易插入或拔出塞孔中,切不可强行插入或拔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6.10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

6.11 使用高压灭菌锅时,要待压力指示为零时方可开启;使用恒温干燥箱灭菌完成后,需等干燥箱温度降至70℃以下才可开启。

6.12在配置药品或试剂过程中,对能放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6.13严禁用湿手去开启电闸和电器开关,凡漏电仪器不要使用,以免触电。6.14消防器材要放在明显位置,严禁将消防器材移作别用。

6.15发生事故,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重大事故要立即抢救,保护好现场。

6.16保持实验环境整洁,走道畅通,设备器材摆放整齐。实验室用的所有仪器,都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仪器使用完毕后拔出插头,将仪器各部旋钮恢复到原位。

6.17下班时,整理好器材、工具和各种资料,切断电源,关好门窗和水龙头。7.0 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书写规范

7.1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7.2检验报告是对样品质量作出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份检验报告只针对一个待检样品。7.3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①记录的及时性要求:检验员必须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填写检验记录,不得提前或延后填写。禁止随意记录,然后再将数据转移到原始记录中。

②记录的真实性要求:内容应真实,不得随意撕毁或涂改。当记录填写中出现错误时,不应描改、涂改,不得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而应画“—”杠改(使原字迹可辨认), 在旁边标上正确值,同时说明错误的原因,如笔误、计算错误、容器破损等,并在旁边签名,标明日期。③记录的清晰性要求:字迹应清晰,不得用铅笔、圆珠笔、红色笔填写,应使用蓝色(黑色)碳素笔或签字笔填写。

④记录的完整性要求:记录中不应有空项,如无内容可填时,应用“—”填充,以证明不是填写者疏忽遗漏。不能省略填写或简写。签名时不得只写姓或名;品名应按标准名称写全称;当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或“同上”表示。⑤记录的签名必须亲笔签字,不得代笔或盖印章。

第二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 的:规范微生物室管理规范,以保证微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范 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

依 据:GB/T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执行部门:化验室微生物检验室

职 责:1.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2.实验室主管负责对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内 容:

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微生物室出入管理 制度、微生物室环境管理制度、微生物室的使用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药品管理制度。

1.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1.1 微生物实验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及使用,其他人员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进入和使 用。

1.2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需经过相关的培训。2.微生物实验室出入管理 2.1 人员出入管理:

2.1.1 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前,需要洗手消毒;在一级缓冲室换实验服、戴帽子、换鞋后,进入风淋室,风淋后,进入二级缓冲室准备实验。2.1.2 实验操作前须带上无菌手套和口罩。2.2 物料出入管理:

2.2.1 物料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以前,脱去外包装或者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放置于传递窗中。2.2.2 物料放置于传递窗后,开启紫外0.5小时,同时将微生物实验室内的净化系统、紫外 灯打开。

2.2.3 紫外开启0.5小时以后,关闭紫外,并将物品转移于实验操作台上。

2.2.4 实验完毕后,微生物实验室物品经传递窗传出后,经高温灭菌后废液、废物倒入废液桶处理。

3.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3.1 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分为一般清洁及彻底清洁,其具体的清洁部位、方式方法、频率见下表所示:

3.2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消毒剂及其配制

4.微生物实验室的使用管理

4.1 微生物实验室使用之前,应先开启微生物实验室自净系统30分钟。每次使用前应用消毒 液擦拭超净工作台及其他一切可能引起污染的死角,然后开紫外灯灭菌30分钟,同时开启超净工作台。操作完毕后,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做好卫生,开紫外灯30分钟,并记录紫外灯照射时间。注:当紫外灯使用1000小时应更换。

4.2 微生物实验室使用时,应同时进行沉降菌监测,将含有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在各监测点正向放置,打开盖子,暴露30分钟,然后盖上,将营养琼脂培养基放入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每皿菌落数应≤1个,否则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必要时验证生物安全柜的性能。5.微生物实验室药品及培养基管理制度

药品及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5.1 药品及培养基的采购及接收

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及培养基必须是符合国家相关资质的公司所出产的。实验室根据检验需要申购所需的培养基并做好相应的接收记录。5.1培养基的接收

微生物检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培养基的管理,在接收培养基时,应核对培养基的品名、来源、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脱水培养基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并做好接收记录。5.2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可按处方配制,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在制备培养基时,应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脱水培养基或单独配方组分进行配制。脱水 培养基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配制时应按使用说明上的要求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不得使用结块或颜色发生改变的脱水培养基。脱水培养基或单独配方组分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贮藏,如低温、干燥和避光,所有的容器应密封,尤其是盛放脱水培养基的容器。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除了应附有处方和使用说明外,还应注明有效期、贮藏条件、适用性检查试验的质控菌和用途。

为保证培养基质量的稳定可靠,各脱水培养基或各配方组分应准确称量,并要求有一定的精确度。配制培养基最常用的溶剂是纯化水,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用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应记录各称量物的重量和水的使用量。配制培养基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可用纯化水冲洗玻璃器皿以消除清洁剂和外来物质的残留,对热敏感的培养基如糖发酵培养基其分装容器一般应预先进行灭菌,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脱水培养基应完全溶解于水中,再行分装与灭菌。配制时若需要加热助溶,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避免培养基颜色变深。如需要添加其他组分时,加入后应充分混匀。应按照生产商提供或使用者验证的参数进行培养基的灭菌。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必须附有所用灭菌方法的资料。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技术,特殊培养基可采用薄膜过滤除菌。

培养基若采用不适当的加热和灭菌条件,有可能引起颜色变化、透明度降低、琼脂凝固力或pH 的改变。因此,培养基应采用验证的灭菌程序灭菌,培养基灭菌方法和条件,应通过无菌性试验和促生长试验进行验证。此外,对高压灭菌器的蒸汽循环系统也要加以验证,以保证在一定装载方式下的正常热分布。温度缓慢上升的高压灭菌器可能导致培养基的过热,过度灭菌可能会破坏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促生长的质量。灭菌器中培养基的容积和装载方式也将影响加热的速度。因此,应根据灭菌培养基的特性,进行全面的灭菌程序验证。应确定每批培养基灭菌后的pH值(冷却至室温25 ℃ 测定)。若培养基处方中未列出pH 值的范围,除非经验证表明培养基的pH 值允许的变化范围很宽,否则,pH值的范围不能超过规定值士0.2。

制成平板或分装于试管的培养基应进行下列检查:容器和盖子不得破裂,装量应相同,尽量避免形成气泡,固体培养基表面不得产生裂缝或涟漪,在冷藏温度下不得形成结晶,不得污染微生物等。应检查和记录批数量、有效期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5.3 培养基的贮藏

自配的培养基应标记名称、批号、配制日期等信息,并在已验证的条件下贮藏。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标签上应标有名称、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及培养基的有关特性,生产商和使用者应根据培养基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贮藏,所采用的贮藏和运输条件应使成品培养基最低限度的失去水分并提供机械保护。

培养基灭菌后若贮藏在高压灭菌器中,质量可能会受影响,一般不提倡这种存放法。琼脂培养基不得在O ℃ 或O ℃ 以下存放,因为冷冻可能破坏凝胶特性。

培养基应避光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水分流失。琼脂平板最好现配现用,如置冰箱保存,一般不超过1周,且应密闭包装,若延长保存期限,保存期需经验证确定。固体培养基灭菌后的再融化只允许1 次,以避免因过度受热造成培养基质量下降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的再融化一般采用水浴或流通蒸汽加热。若使用微波炉,应避免培养基过度受热及水分的蒸发,更要注意安全。融化的培养基应置于45 ~50 ℃ 的水浴中,不得超过8 小时。倾注培养基时,应擦干培养基容器外表面的水分,避免容器外壁的水滴进人培养基中造成污染。使用过的培养基(包括失效的培养基)应按照国家污染废物处理相关规定进行。5.4 质量控制试验

实验室应对试验用培养基建立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所用培养基质量符合相关检测的需要。实验室配制或商品化的成品培养基的质量依赖于其制备过程,采用不适宜方法制备的培养基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复苏,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所有配制好的培养基均应进行质量控制试验。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的常规监控项目是pH、适用性检查试验,定期的稳定性检查以确定有效期。

培养基在有效期内应依据适用性检查试验确定培养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有效期的长短将取决于在一定存放条件下(包括容器特性及密封性)的培养基其组成成分的稳定性。

除药典附录另有规定外,在实验室中,若采用已验证的配制和灭菌程序制备培养基且过程受控,那么同一批脱水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试验可只进行1 次。

如果培养基的制备过程未经验证,那么每一批培养基均要进行适用性检查试验,试验的菌种可根据培养基的用途从相关附录中进行选择,也可增加从生产环境及产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株。培养基的质屋控制试验若不符合规定,应寻找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问题重复出现。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均不能使用。

用于环境监控的培养基须特别防护,最好要双层包装和终端灭菌,如果不能采用终端灭菌的培养基,那么在使用前应进行100 %的预培养以防止外来的污染物带到环境中及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第三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负责人严格执行本制度,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工作台、恒温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pH计。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

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6.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账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3.药品试剂,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单位科、室间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科室负责人签字。

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

四、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

1.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产地、数量、要求。

2.大型器皿建立账目,每年清查一次,一般低值易耗器皿损坏后随时填写损耗登记清单。

3.玻璃器皿使用前应除去污垢,并用清洁液或2%稀盐酸溶液浸泡2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器皿使用后随时清洗,染菌后应严格高压灭菌,不得乱弃乱扔。

五、安全制度

1.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

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蒸馏易挥发、易燃液体时,不准直接加热,应置水浴锅上进行,试验过程中如产生毒气时应在避毒柜内操作。

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

4.工作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5.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6.每日下班,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六、环境条件要求

1.实验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

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染。

2.实验室应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实验室外及个人物品、仪器等,实验室用品要摆放合理,并有固定位置。

3.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内,并及时处理。

4.实验室应具有优良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

5.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

6.实验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实验室应有准备间和无菌室,无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安装空调设备及过滤设备,无菌室内空气测试应基本达到无菌。

7.严禁利用实验室作会议室及其他文娱活动和学习场所。

烟用物资厂

二零一二年八月

第四篇: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

(一)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的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二)操作规范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 行。

4、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安全主管报告。

5、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三)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6、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8、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四)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预防技术 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1、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标本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2、标本接收

设有接收大量标本的专门的房间或空间。

3、打开包装

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1、为了避免被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 并完全封闭,柄的长度应小于6cm 以减小抖动。

2、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弃标本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 漏的容器内(如实验室废弃物袋)。

3、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1、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2、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3、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钢笔、铅笔、口香糖。

4、不应在实验室化妆。

5、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锐器。

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5、应当用巴斯德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三、实验室设备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

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1、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都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发给工作人员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不再能保护操作者。

2、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3、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4、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5、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6、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 板看到。

7、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8、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9、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10、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使用消毒液对生物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

11、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min。

12、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离心机的使用

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

2、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小个子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

4、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旋盖)。

5、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6、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7、空离心桶用蒸馏水或乙醇(异丙醇,70%)来平衡。盐溶液或次氯酸盐溶液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8、当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必须小心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满,否 则会导致漏液。

9、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

10、每天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是否有腐蚀或细微裂痕。

11、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12、使用后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6、刻度对应(Mark-to-mark)移液管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

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在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9、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10、在打开隔膜封口的瓶子时,应使用可以使用移液管的工具,而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11、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 物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紧密相关。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1、锐器:皮下注射针头用后不可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应将其完整地置于专用一次性锐器盒中按医院内医疗废物处置规程进行处置。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生活垃圾中。

2、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3、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均需消毒。消毒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其次为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五、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一)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 适当的医疗记录。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科室安全主管。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1 h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24h内严禁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主管的指导下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三)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然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在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四)火灾和自然灾害

事先告知消防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要安排这些人员参观实验室,让他们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发生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建筑物的潜在危险向当地或国家紧急救助人员提出警告。只有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陪 同下,他们才能进入这些地区。感染性物质应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内或结实的一次性袋子中。由生物安全人员依据当地的规定决定继续利用或是最终丢弃。

第五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ren1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认真执行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并根据本实验室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2.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4.实验室各种仪器、耗材使用应做好相关记录,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仪器的相关作业指导书执行。

5.贵重仪器的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带离实验室。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负责人严格执行本制度,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衣、帽、鞋,不得穿短裤、凉鞋进入实验室。

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等控制条件。

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

4.工作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5.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每日下班,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7.严禁利用实验室作会议室及其他文娱活动和学习场所。

三、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

1.实验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尤其是无菌工作室,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染。

2.实验室应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实验室外及个人物品、仪器等,实验室用品要摆放合理,并有固定位置。

3.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废物/液筒内,并及时处理。

4.实验室布局要合理,实验室应具有优良的采光条件、温湿度控制

条件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无菌室应包括准备室,缓冲室和无菌室,无菌室内空气测试应基本达到无菌。

5.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

下载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gl(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1.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制度。2.医院和科内实行对实验室的实验活动进......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2.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外来参观、学习、进修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得到......

    微生物实验室守则

    微生物實驗室守則 1. 須著長及膝蓋之實驗衣,並穿著長褲,若有長髮應予以適當束結,嚴禁穿著拖鞋或涼鞋。 實驗室內嚴禁喧嘩嬉鬧、追逐、抽煙及吃食等行為。 2. 非必要物品勿置於......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 1、 进实验室应穿工作服,离室时脱去放在指定处所,工作服应定期消毒洗涤。 2、 非必要物品勿带入实验室。 3、 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得高声谈笑;不准吸烟和进......

    微生物实验室设备

    无菌室(接种室)或接种箱要培养微生物,首先就需要接种,而接种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建造无菌室或接种箱,为接种创造必要的条件。 无菌室可以建在实验室内,作为实验室的一......

    微生物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等级划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指: 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侵......

    微生物实验室布局

    刚毕业的人,什么都不懂,前面叫我去去参加微生物培训,在他们那边要了两份新标准复印件,看着实验室空空的。就按照标准上面写的开始采购仪器设备试剂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

    微生物实验室简介

    微生物实验室简介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拥有检测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4人,承接中心传染病科、虫媒科、消毒科、性艾科、食品科、免疫科、环境科及慢病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