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附件
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第一条
为确保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的顺利运行,规范海关、中国电子口岸、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平台)的操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参与电子支付(含电子担保,下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支付平台应向海关总署提出书面申请,经海关总署业务审核和技术评估,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第三条
直属海关关税部门负责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完成对商业银行的备案工作,并与商业银行商定有关联系配合办法。
直属海关财务部门负责在海关业务系统中维护海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账户、当地国库代理行及账户等信息,确保海关业务系统中的电子信息与实际账号信息保持一致。
第四条
参与电子支付业务的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经直属海关关税部门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备案后,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申请参与电子担保业务的企业,还应向直属海关关税部门进行担保业务备案。在同一个直属海关关区内,一家企业同时只能通过一家商业银行参与电子担保业务。
第五条
进出口报关单通过电子审结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
— 1 — 向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发送税(费)信息。企业可登录中国电子口岸或支付平台查询税(费)信息,并通过支付平台向商业银行发送税(费)预扣指令。其中,保证金不能采用电子担保的方式进行支付。
第六条
现场海关收到支付平台转发的银行税(费)预扣成功回执后,现场海关即为企业办理税单打印手续,打印有“电子支付”或“电子担保”标记的税(费)单,同时海关业务系统通过支付平台自动向商业银行转发税(费)实扣通知(保证金除外)。
对电子支付的保证金,现场海关收到预扣成功回执后再打印保证金收据;对电子支付的滞报金,现场海关在打印环节予以减收的,待收到预扣成功回执后再打印滞报金收据;海关在打印环节予以免除的,不需再打印滞报金收据。
第七条
税(费)单打印成功后,银行接收支付平台转发的实扣通知并作实扣操作。现场海关收到实扣成功回执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核注税(费),核注日期为税(费)实扣成功日期。对于电子支付的保证金,在预扣成功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进行核注,并发送实扣通知,银行进行实扣操作。保证金的核注(入账)日期为预扣成功日期。
第八条
在现场海关放行环节,若电子支付的税(费)已预扣成功,且税(费)单已打印,现场海关即可办理放行手续。在无纸化通关模式下,电子支付税(费)已预扣成功,现场海关即可办理放行手续
— 2 — 第九条
在电子支付税(费)单打印前,需复审重新计征税费的,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向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发送新的税费信息。
第十条
海关业务系统提供三种税单打印模式,各直属海关根据自身业务状况进行选择:
非集中打印模式:现场海关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税单的2-5联,由现场海关按约定手续交与银行取单人员。
集中打印模式:现场海关先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直属海关指定部门每日按关区和缴款银行集中打印前一日已打印并已完成实扣税单的第2-5联,由银行按时到直属海关财务部门办理取单手续。
无纸化入库模式:现场海关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直属海关使用电子“入库传票清单”实行“无纸化入库”操作,不再打印税单的第2-5联。
第十一条
直属海关应与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协商制定关区内纸质税单的交接管理办法。海关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已向银行发送过实扣指令并将已打印的纸质税单凭证备妥。银行应指派专门人员并按约定手续与海关交接税单。
电子支付的费单仍按现有流程进行流转。付款银行应凭费收清单将有关款项划转海关费收帐户。
第十二条
海关应确保纸质税(费)单与电子底帐数据的准
— 3 — 确性和一致性。在税(费)单与电子底帐数据出现差异时,现场海关应受理银行的查询,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必要时,重新开具税(费)单,由银行重新办理取单手续,并将原税(费)单予以作废。
第十三条
电子支付以税(费)单为单位。对同一份报关单所发生的税(费),企业可全部选择电子支付,也可部分选择电子支付。
第十四条
电子支付的报关单进行修改时,应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税(费)单未打印的,可以修改报关单。若修改后税(费)产生变化的,应重新计算税(费),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发送新的税(费)信息及预扣撤销指令。
(二)税(费)单已打印未核注的,不能修改报关单。
(三)税(费)单已打印已核注的,可以修改报关单: 1.报关单修改后税费产生变化的,海关业务系统自动生成退补税(费)信息。其中,补税(费)单可以按电子支付的流程进行操作。退税(费)单按柜台支付方式处理。
2.报关单修改为保证金的,海关业务系统生成保证金电子信息和退税信息。其中,保证金可以按电子支付的流程进行操作。退税单按柜台支付方式处理。
第十五条
电子支付的报关单撤销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税(费)单未打印的,可以撤销报关单,海关业务系
— 4 — 统自动发送预扣撤销指令。
(二)税(费)单已打印的,原则上不能撤销报关单。确需撤销报关单的,直属海关应在税(费)单核注后次日,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对电子支付的税(费)信息进行异常数据处理,再进行报关单撤销操作。
第十六条
企业对同一份税(费)单采用了电子支付和柜台支付,造成重复支付的,在税(费)单核注后,现场海关按退税(费)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由于海关原因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情况下,海关技术部门应及时补发相关报文,包括电子税(费)信息、预扣成功信息、预扣撤销信息、实扣指令等。
第十八条
直属海关应设立相应的岗位,对电子支付业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第十九条
银行应及时处理电子支付平台各项电子指令。正常情况下,银行对每个工作日约定的日终对帐时间以前接收到的电子指令,应于当日日终对帐时间前处理完毕并反馈;于每个工作日日终对帐时间以后接收到的电子指令,视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业务,并于下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反馈。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情况下,银行应及时补发相关报文。
第二十条
企业必须在申报当日向海关确定税款的支付方式,并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遵守海关总署的相关
— 5 — 规定。
第二十一条
海关、商业银行、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应向企业和有关各方提供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如遇异常情况,企业可直接通过网络或热线电话向海关、银行、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提出协查要求,接到协查要求的部门应在保证企业正常通关的原则下及时解决。
第二十二条
海关发现商业银行、企业和支付平台在参与电子支付业务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规定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规范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篇: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海关总署
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海关总署公告2011年第17号
为规范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以下简称“电子支付业务”),保证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以下简称“电子支付系统”)的顺利运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电子支付系统是由海关业务系统、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和第三方支付系统等四部分组成的进出口环节税费缴纳的信息化系统。
进出口企业通过电子支付系统可以缴纳进出口关税、反倾销税、反补贴税、进口环节代征税、缓税利息、滞纳金、保证金和滞报金。
二、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自愿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从事电子支付业务的银行、进出口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应遵守《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详见附件)及其他有关规定。
三、已经参与海关总署网上支付或上海EDI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通过海关总署技术联调测试和业务功能测试后,即可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尚未参与网上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一)经银监会批准成立,并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的规定,没有出现挪用、滞压海关税款等情事;
(三)同意使用电子签名技术,并承认税费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
(四)与中国电子口岸、第三方支付公司签订电子支付三方合作协议;
(五)符合海关网络连接、数据传输、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有关系统安全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六)通过海关总署组织的技术联调测试和业务功能测试;
(七)符合海关总署其他相关规定。
四、符合以下条件的进出口企业,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一)中国电子口岸的入网用户,取得企业法人卡及操作员卡,具备联网办理业务条件;
(二)符合海关总署其他相关规定。
五、参与电子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应向直属海关进行备案。
六、参与电子支付业务的各方应保守进出口企业的商业秘密。
七、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海关有权终止其开展电子支付业务。
特此公告。
附件: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附件
海关税费电子支付业务操作规范
第一条 为确保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的顺利运行,规范海关、中国电子口岸、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下简称支付平台)的操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参与电子支付(含电子担保,下同)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支付平台应向海关总署提出书面申请,经海关总署业务审核和技术评估,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第三条 直属海关关税部门负责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完成对商业银行的备案工作,并与商业银行商定有关联系配合办法。
直属海关财务部门负责在海关业务系统中维护海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账户、当地国库代理行及账户等信息,确保海关业务系统中的电子信息与实际账号信息保持一致。
第四条 参与电子支付业务的进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经直属海关关税部门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备案后,可以参与电子支付业务。
申请参与电子担保业务的企业,还应向直属海关关税部门进行担保业务备案。在同一个直属海关关区内,一家企业同时只能通过一家商业银行参与电子担保业务。
第五条 进出口报关单通过电子审结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向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发送税(费)信息。企业可登录中国电子口岸或支付平台查询税(费)信息,并通过支付平台向商业银行发送税(费)预扣指令。其中,保证金不能采用电子担保的方式进行支付。
第六条 现场海关收到支付平台转发的银行税(费)预扣成功回执后,现场海关即为企业办理税单打印手续,打印有“电子支付”或“电子担保”标记的税(费)单,同时海关业务系统通过支付平台自动向商业银行转发税(费)实扣通知(保证金除外)。
对电子支付的保证金,现场海关收到预扣成功回执后再打印保证金收据;对电子支付的滞报金,现场海关在打印环节予以减收的,待收到预扣成功回执后再打印滞报金收据;海关在打印环节予以免除的,不需再打印滞报金收据。
第七条 税(费)单打印成功后,银行接收支付平台转发的实扣通知并作实扣操作。现场海关收到实扣成功回执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核注税(费),核注日期为税(费)实扣成功日期。对于电子支付的保证金,在预扣成功后,海关业务系统自动进行核注,并发送实扣通知,银行进行实扣操作。保证金的核注(入账)日期为预扣成功日期。
第八条 在现场海关放行环节,若电子支付的税(费)已预扣成功,且税(费)单已打印,现场海关即可办理放行手续。在无纸化通关模式下,电子支付税(费)已预扣成功,现场海关即可办理放行手续
第九条 在电子支付税(费)单打印前,需复审重新计征税费的,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向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发送新的税费信息。
第十条 海关业务系统提供三种税单打印模式,各直属海关根据自身业务状况进行选择:
非集中打印模式:现场海关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税单的2-5联,由现场海关按约定手续交与银行取单人员。
集中打印模式:现场海关先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直属海关指定部门每日按关区和缴款银行集中打印前一日已打印并已完成实扣税单的第2-5联,由银行按时到直属海关财务部门办理取单手续。
无纸化入库模式:现场海关打印税单第1、6联,第1联盖章后交企业,第6联留存。直属海关使用电子“入库传票清单”实行“无纸化入库”操作,不再打印税单的第2-5联。
第十一条 直属海关应与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协商制定关区内纸质税单的交接管理办法。海关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已向银行发送过实扣指令并将已打印的纸质税单凭证备妥。银行应指派专门人员并按约定手续与海关交接税单。
电子支付的费单仍按现有流程进行流转。付款银行应凭费收清单将有关款项划转海关费收帐户。
第十二条 海关应确保纸质税(费)单与电子底帐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税(费)单与电子底帐数据出现差异时,现场海关应受理银行的查询,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必要时,重新开具税(费)单,由银行重新办理取单手续,并将原税(费)单予以作废。
第十三条 电子支付以税(费)单为单位。对同一份报关单所发生的税(费),企业可全部选择电子支付,也可部分选择电子支付。
第十四条 电子支付的报关单进行修改时,应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税(费)单未打印的,可以修改报关单。若修改后税(费)产生变化的,应重新计算税(费),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发送新的税(费)信息及预扣撤销指令。
(二)税(费)单已打印未核注的,不能修改报关单。
(三)税(费)单已打印已核注的,可以修改报关单:
1.报关单修改后税费产生变化的,海关业务系统自动生成退补税(费)信息。其中,补税(费)单可以按电子支付的流程进行操作。退税(费)单按柜台支付方式处理。
2.报关单修改为保证金的,海关业务系统生成保证金电子信息和退税信息。其中,保证金可以按电子支付的流程进行操作。退税单按柜台支付方式处理。第十五条 电子支付的报关单撤销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税(费)单未打印的,可以撤销报关单,海关业务系统自动发送预扣撤销指令。
(二)税(费)单已打印的,原则上不能撤销报关单。确需撤销报关单的,直属海关应在税(费)单核注后次日,在海关业务系统中对电子支付的税(费)信息进行异常数据处理,再进行报关单撤销操作。
第十六条 企业对同一份税(费)单采用了电子支付和柜台支付,造成重复支付的,在税(费)单核注后,现场海关按退税(费)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由于海关原因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情况下,海关技术部门应及时补发相关报文,包括电子税(费)信息、预扣成功信息、预扣撤销信息、实扣指令等。
第十八条 直属海关应设立相应的岗位,对电子支付业务的参与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第十九条 银行应及时处理电子支付平台各项电子指令。正常情况下,银行对每个工作日约定的日终对帐时间以前接收到的电子指令,应于当日日终对帐时间前处理完毕并反馈;于每个工作日日终对帐时间以后接收到的电子指令,视为下一个工作日的业务,并于下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反馈。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情况下,银行应及时补发相关报文。
第二十条 企业必须在申报当日向海关确定税款的支付方式,并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遵守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海关、商业银行、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应向企业和有关各方提供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如遇异常情况,企业可直接通过网络或热线电话向海关、银行、中国电子口岸和支付平台提出协查要求,接到协查要求的部门应在保证企业正常通关的原则下及时解决。
第二十二条 海关发现商业银行、企业和支付平台在参与电子支付业务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规定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规范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三篇:业务规范操作
业务规范操作
一、合同签定规范
客户(包括卖方和买方)以交付一定佣金为条件,要求我司提供各项服务(咨询、代理、经纪、办理手续等)时,业务人员要与其签订合同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签订的合同分为格式合同和非格式合同。
格式合同:
1、买卖单只允许签订以下四种合同,即:《买卖意向书》、《房屋转让合约》、《委托购(售)楼合同》、《业务委托书》。具体规定如下:
1)《买卖意向书》——客户交小定时(存在价格上的差异或客户过几日补大定的情况下签署)。
2)《房屋转让合约》(即居间合同)——只有双佣或不足双佣时,强制签订本合约。
3)《业务委托书》(样板附后)即买卖双方自行协商,委托我司办手续的单,不允许签订公司印制的格式合同,而须签订《业务委托书》,该业务委托书由区域经理签字确认后客服部方可给予办理。
2、合同中的条款不允许随意修改,如有修改要由合同当事人签字确认,我司盖印校对章后方为有效。如果在确保房款和其他交易条件不变,出现买方姓名变更,在办理国土局过户手续前,须签署《姓名变更声明》,但如果客户为投资客,要求我司在过户到其名下前转卖该物业并赚取利润时,应严词拒绝。
3、格式合同补充条款:
1)如成交物业仍在抵押、按揭、查封、绿本、等非完全所有权状态中,买卖双方愿意成交的情形:
买卖双方在签署本合约时皆清楚该物业仍处在于状态中,均同意在此状态之下签署本合约并自愿遵守本合约规定的所有条款。
2)如买方同意为卖方赎楼的情形:
①买卖双方协商,买方愿意用购买该物业的首期款(部分金额)人民币替卖方赎出该物业抵押在银行的房地产证,如首期款不够还清银行欠款的则不足之金额由卖方负责支付。
②卖方在签署本合约后年月日或之前须与经纪方指定人员到公证处办理全权公证委托书,委托经纪方办理有关该物业赎房地产证、转名(委托内容详见委托书)一切手续。该委托公证费由卖方支付。届时卖方须将买方首期款不够赎楼之差额打入经纪方指定帐户。
③买方须在卖方与经纪方办出全权公证委托书年月日或之前将首期款打入经纪方指定帐户,并在卖方房地产证赎出日内(以有关部门注销抵押登记日期为准)与经纪方到有关部门办理该物业转名手续,该物业成功转到买方名下后日内(以有关部门答复日期为准)买方本人持身份证原件配合经纪方到有关部门领取新房地产证并送交银行做抵押贷款登记。
3)业主自己赎楼补充条款
甲方同意自行赎楼并承诺在日前赎回房产证,并将房证原件留存在经纪方处以便过户之用;乙方在该日前需将首期款人民币元交予XX地产代为托管,作为乙方购买该物业的保证。甲方如果未经乙方同意逾期赎楼,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乙方如逾期交付首期款,甲方得以解除合同,不返还定金。
4、买方先交担保金再补交定金的情形:
买方签署本合约时已交部分定金人民币予经纪方,待卖方签署本合约后日内(以合同最后签署日期为准)买须补齐合约规定之定金人民币元整给予卖方,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5、与客房先签合同,后换居间合同时:
举例:如果客户支付担保金人民币5万元,同我司签署单方合同,现三方签署居间合同时,业主收取1万元,我司托管4万元时: 因签单方合同时,我司已经为客户方出具了担保金收据,现改为居间合同,卖方在合同下方收据处签署了收据,卖方在合同下方签收:“收到定金人民币5万元。”我司为卖方开具托管定金4万元收据。
如买方收据丢失,则卖方无须在居间合同下方签署收据,而需要另外给我司开具:“收到XX地产转付的XX物业定金人民币5万元。”我司再为卖方开具收到托管定金4万元的收据。
6、提前交楼时间及交楼设施的情形:
①买卖双方同意,在付首期款(签署《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合同、年月日或之前)时,将该物业交付买方使用,交楼时内附家私(详见家私清单),买方验收该物业确认收楼后,该物业设施问题与卖方、经纪方无关。
②卖方同意于X年X月X日提前交房给买方,买方承诺及时领取新房产证并在2日内办理抵押登记,如有延迟将承担卖方放款金额每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
7、如卖方要求写净收价的情形:
卖方售出该物业净收楼价为人民币元(含还清该物业之银行欠款、含担保公司之借款及利息)。
8、如售价要写回原房地产价格的情形:
买卖双方经协商在签署《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现售)》合同时售价按房地产证价格填写,买方同意本合约与原房地产价差额部分作为补给卖方该物业附属设施之费用。
9、如卖方是A+B两个人名,但B又不能来签合约的情形:
①A代表B参阅并同意签署本合约,如合约条款中有发生争议的,A负连带责任。
②B全权授权委托A办理共有之物业出售一切事宜,包括签订合同、收取房款、开具收据,并同意对A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10、如买方要求在签署《(现售)》合同时加一个人名或改另一个名的情形:
买卖双方同意在签署《房地产买卖合同(现售)》合同时买方另加入XXX(或以XXX的名义签署)之名,此人也同意并遵守该合约规定之所有条款。
11、水电过户、附属设施补充条款的情形:
该房地产内的附属设施、设备及室内装修的价格以及煤气等初装费均已包含在房价款内,并随给物业交付时一并转让买方。
12、买方按揭方式购买补充条款的情形
①乙方的贷款申请未经贷款银行审核通过或者审核通过的额度不足申请额度,则乙方应在日交将其补足并支付给甲方。
②乙方应在签订买卖合同后日内向该贷款银行申请贷款,签订借款合同等一切相关协议,办理一切相关手续,并支付一切相关费用并申请办理借款合同公证手续(若需),待乙方贷款申请经贷款银行审核通过后日内,甲乙双方应赴办理产权过户及抵押登记手续(送件)并由经纪方收执收件回执。
③买方贷款金额超过银行标准贷款需要更改合同的,现售合同价须按更改合同填写,多出税费部分由买方支付。
④业主一般应在收取除银行承诺贷款外的首期款后交房。另有约定除外。并须在合同上填写:预留业主迟交房押金1万元(含水电费押金),本押金于交房当日退还。
13、房屋租赁合约死期补充约定: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本租赁合约中的租赁期限为死期,即:如果双方任何一方因故无法在本期限内履行合同约定,则保证金权利由守约方享有。
三、签订非格式合同注意以下问题:非格式合同必须由律师起草、审核,并经总经理审批后,相关人员方可予以盖章。
四、业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与客户洽谈后签约,否则将自行承担分店内相应的经济责任。
五、严禁业务人员以公司、个人名义在未经公司法律部签字审核的情况下,私自对外签订、承诺涉及公司利益的一切文件,如有违反:未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处以罚款1000元;造成损失的,公司将给予罚款、辞退、追究法律责任等。
六、相关声明的格式:(版本全有)
收费:A、佣金收取制度
一、佣金收费标准
1、租单的佣金合计为该房壹个月的租金;
2、买卖单的佣金合计为购房总价(或售房总价)的3%(不足壹万元按壹万元收取)最高为购房总价的3.9%。
二、佣金折扣
1、分行经理折扣权限最低为9折。
2、区域经理折扣权限最低为7.5折。
3、如遇特殊情况,副总经理折扣权限为7折以下。
4、以上折扣须分行经理、区域经理级以上经理人在成交报告上书写“同意按该单佣金X折收取”,并签字确认后回传至客服部,客服部及财务部可凭其传真件办文及按其确认的标准收取佣金。
如未按规定标准收取或超过权限打折,由责任人承担公司佣金损失。
5、严禁写全包价,将佣金写在房款中,在签定合同时未体现款项,从佣金中支付的,由责任人负责补齐。
三、盘客确认制度
各区域可自行制定报总监和副总经理处备案。
四、量化管理制度
各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区域量化指标,报总监秘书处备案。如有修改,也应及时报送备案。
五、钥匙管理(见钥匙管理)
六、业绩结算制度
租、售单结算方式及结算标准:(每月1号召开会议)
1、结算方式:每月一小结,月底为截止日期,即每月1号至当月最后一日的24时止,此月25日发放。
2、售单结算标准:
一次性付款——买方领到房产证的日期为结算日。
接揭付款——按揭付款的以买方抵押合同送到国土局的登记日期为结算日。
3、租单结算标准:以佣金全部收回之日期为结算日。
4、吃定单的结算标准:按合同规定确认可吃定之日起3个月后予以结算。
5、相关人员就合同各项款项的理解和结算有分歧的单,暂不结算。待纠纷处理完毕时再按照处理结果进行结算。
6、未按照公司制度规定签订和审核合同,造成公司在此后两年内存在可能的法律风险的单,待该单签订之日起满两年方予以结算业绩。
七、业绩分配制度
1、每单业务的完成需要持盘、客方业务人员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对持盘和持客方业务人员的业绩分配明确如下:
1)开盘——百分之十五
凡于公司以内或以外所接的楼盘,业务人员应以第一时间开盘,开盘之业务人员可将该楼盘成交后公司应收佣金的15%作为业绩。
2)钥匙——百分之五
业主放盘时,业务人员能成功向业主争取得到钥匙者,得公司应收佣金的5%作为业绩。
3)独家代理——百分之二十
当业主放盘时,业务人员能同业主签署《独家代理委托书》,得公司应收佣金的5%作为业绩。
独家委托的确认:
①物业权利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②物业的产权证明资料复印件
③与我司签《独家代理委托书》。
以上三项必须同时具备,则认定为独家代理。
4)转介楼盘——百分之二十
人员接到客人委托外区或其他部门负责之楼盘,必须尽快将该楼盘资料转介到负责该盘之分行或分公司(填写《员工业务转接申请表》),若该楼盘成功为本公司售出或租出,则首们接到该楼盘之同事可得公司应收佣金之15%作业绩。
5)转介客人——百分之二十
如业务人员接到商业部或外区负责之楼盘的客人时,可将客人转介到负责该楼盘之部门,成功交易时,可得公司应收佣金之20%作业绩。(业务人员不需陪同客人一起看楼,只需填写《员工业务转接申请表》)
6)带客合作——百分之五十
如业务人员接到其它区域或部门负责之楼盘的客户时,且与客人沟通良好,在征得自己所在部门和盘方所在部门经理同意的情况下,可采取合作的方式,而盘方的业务人员不能以该楼盘已有同事跟进而拒绝合作,至成功交易时,可得公司应收佣金的50%作业绩。
2、尾盘业绩分配制度(针对开发商):
鉴于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对针对三级市场的尾盘及批量盘在承接与销售中的业绩分配制度作以下规定:
1)凡公司指派业务人员进驻尾盘现场之情形,其业绩分配制度如下:
①盘方业绩:盘方业务人员分取总业绩的20%作业绩。
客方业绩:现场业务人员自己接待客户,分取总业绩的80%作业绩。
②A:凡由其他同事转介的客户,转介方分取总业绩的20%作业绩。
B:现场人员分取总业绩的60%作业绩。
C:凡由其它同事自己带客看房,一旦成效,属合作行为,双方业务人员分取总业绩的40%作业绩。
2)不需派驻现场:盘方佣有40%业绩,客方拥有60%业绩。
八、离职人员业绩提成制度
1、业务人员离职时,仍有单未结清,需要其他业务人员协助完成,离职之业务人员需在该单提成中抽出不高于30%给予负责跟进行业务人员。该离职转介单需交至财务部一份。
2、负责跟进业务人员,所收提成不予计算在其本人业绩内。提成于该单结算后次月提成发放日发放。
3、凡业务人员转岗、调换分行、离职,则失去取得开盘、钥匙、独家代理、转介楼盘业绩的权利;盘源作为开盘分行的公盘。(同部门同区域调换分行仍享受之前之全部权利)
九、水电过户指南(见附表)
十、合作和转介制度
1、转介楼盘——百分之二十
1)业务人员接到客人委托外区或其他部门负责之楼盘,必须将该楼盘资料转介到负责该盘之分行或分公司(填写《员工业务转接申请表》),若该楼盘成功为本公司售出或租出,则首位接到该楼盘之同事可得公司应收佣金之15%作业绩。
2)人员填写“转介表”经分行经理签字确认,传真至接受分行,经接受转介分行经理确认(确认件传真给转介分行留存),由接受分行开盘,或直接在公司信息平台上直接录入相应区域楼盘资料中(开盘页面上的跟进记录第一条注明盘源人)。
2、转介客人——百分之二十
如业务人员接到商业部或外区负责之楼盘的客人时,可将客人转介到负责该楼盘之部门,成功交易时,可得公司应收佣金之20%作业绩。业务人员不需陪同客人一起看楼,只需填写《员工业务转接申请表》,《员工业务转接申请表》需经分行经理签方可转介。
3、带客合作——百分之五十
如业务人员接到其它区域或部门负责之楼盘的客户时,且与客人沟通良好,在征得自己所在部门和盘方所在部门经理同意的情况下,可采取合作的方式,而盘方的业务人员不能以该楼盘已有同事跟时而拒绝合作,至成功交易时,可得公司应收佣金的50%作业绩。
六、分行企业形象行为规范评比执行标准
检查形式:行政事务部配合分行经理为单位每月不定期突检。
一、整洁卫生,物品摆放(20分)
1、地面日拖洗,办公桌必须随时保持清洁,办公桌面不准摆放任何与办公无关的物品,办公桌支架上方挂放衣物、挎包、雨伞、围巾等生活用品和其他杂物。
2、必须随时保持办公场地、墙面物件没有涂污和划痕,不准挂放和张贴其他杂乱物品。
3、户外广告牌须整洁大方无杂物挂放,内容必须符合统一制作要求,色彩调配符X地产统一要求,明显损坏的户外广告牌须及时更换。
4、门窗玻璃明净、无污痕;无乱贴、乱挂现象。
5、电话机须统一摆放在桌面左上方。传真机、传真纸、收发传真件、复印机、电脑、日常办公用品须保持清洁,整洁分类摆放。
6、饮水机须摆放在方便使用位置,机身须经常清洗,饮水纸杯须统一收放在饮水存物箱内定量插放在饮水机侧面,用过的水杯要及时清理,不得随意乱扔乱放。
7、书报夹须整齐放置在客户洽谈接待处,客户(或员工)阅读过的书报须及时收齐在书报夹上放好,不得乱丢乱扔;签字笔、直尺、订书机、订书针、大头钉等日常办公用品,须统一收放,用过之后要注意收好和处理,不得随处乱扔。
8、文件柜须收放文件专用,柜箱和抽屉内须物件摆放整齐、整洁有序,不得乱放其他杂物,文件夹须分类收放文件资料,应表明收放文件类型、日期和编号,取用文件后须随手将文件夹放回取用收存处。
9、垃圾篓须摆放在办公桌下,不应放在显眼处。(新世界)
10、员工生活用品:雨伞、西装、大衣、便包、行囊等物,须统一放置地点,不得随意乱放。
评分标准:违反以上每条扣2分。
第四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
条码支付业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下简称条码支付)业务经营行为,保护会员单位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条码支付业务健康发展,根据《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所称条码支付业务是指会员单位应用条码技术,向客户提供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收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条码支付业务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移动终端读取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读取付款人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第三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遵循本规范。
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遵循依法合规、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安全效率、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取得相应的业务资质,并按照监管部门相关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开展业务,加强风险防范,保障支付安全。
第五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遵守客户实名制管理规定。第六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第七条会员单位应依法维护客户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第八条会员单位应自觉遵守商业道德,不得以任何形式诋毁其他会员单位的商业信誉,不得利用任何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会员单位利益、干预或影响正常市场秩序。
第九条会员单位应遵守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JR/T 0068-2012)、《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JR/T 0088-0098 2012)系列标准、《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要求》(JR/T 0122-2014)等,以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的《条码支付技术安全指引》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指引》相关要求,保障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第二章条码生成和受理
第十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将客户用于生成条码的银行账户号码或支付账户账号、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码进行关联管理。第十一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符合监管部门的移动支付技术安全标准,可以组合选用下列三种要素,对客户条码支付交易进行验证:
(一)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等;
(二)仅客户本人持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等;
(三)客户本人生理特征要素,如指纹等。
会员单位应当确保采用的要素相互独立,部分要素的损坏或者泄露不应导致其他要素损坏或者泄露。
第十二条会员单位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作为验证要素的,数字证书及生成电子签名的过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金融电子认证规范》(JR/T 0118-2015)等有关规定,确保数字证书的唯一性、完整性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会员单位采用一次性密码作为验证要素的,应当切实防范一次性密码获取端与支付指令发起端为相同物理设备而带来的风险,并将一次性密码有效期严格限制在最短的必要时间内。
会员单位采用客户本人生理特征作为验证要素的,应当符合国家、金融行业标准和相关信息安全管理要求,防止被非法存储、复制或重放。第十三条会员单位应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安全级别及《条码支付技术安全指引》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条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
(一)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由会员单位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 0 0 0元;
(三)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 000元,且会员单位应当承诺无条件金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第十四条会员单位应通过设置条码使用效期、使用次数等方式,确保条码有效性和真实性,防止条码被重复使用、重复扣款。
第十五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所涉及的业务系统、客户端软件、受理终端/机具等,应当持续符合监管部门及行业标准要求,确保条码生成和识读过程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支付机构还应通过协会组织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
第十六条条码信息不应包含任何与客户及其账户相关的敏感信息,仅限包含当次支付相关信息。
特约商户相关系统生成的条码中,仅限包含与当次支付有关的特约商户、商品(服务)或商品(服务)订单等信息。
移动终端展示的、由相关系统生成的条码中,不应直接包含本人账户信息;账户信息应加密处理。
会员单位应指定专人操作、维护特约商户用于生成条码的相关系统,保障特约商户条码生成的安全和可靠。
第十七条会员单位应为自身发行的条码提供受理服务。支付机构基于支付账户开展条码支付的,应按照自行发展用户、自行拓展商户的封闭模式在限定场景内开展业务。
支付机构基于银行卡开展条码支付业务的,应遵守《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等相关规定。第十八条会员单位应确保付款和收款扫码交易经客户确认或授权后发起,支付信息应真实、完整、有效。移动终端完成条码扫描后,应正确、完整显示扫码内容,供客户确认。对于移动终端间的小额转账业务,付款方完成扫码后,移动终端应回显隐去姓氏的收款方姓名,供付款方确认。
特约商户受理终端完成条码扫描后,应仅显示扫码成功并提示下一步操作,不得向特约商户展示条码中客户相关敏感信息。
第十九条会员单位应根据付款和收款扫码的真实场景,按照监管规定和相关业务规则与管理制度要求,正确选用交易类型,准确标识交易信息并完整发送,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交易信息至少应包括:直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特约商户名称、类别和代码,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类型和代码,交易时间和地点(网络特约商户的网络地址),交易金额,交易类型和渠道。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信息还应当包括商品订单号和网络交易平台名称。
第二十条支付交易报文中应通过特定域标识该交易为条码支付交易,以供商业银行或支付机构正确识别并进行授权处理。
第二十一条会员单位应采取技术措施,以保证交易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
第二十二条支付交易完成后,特约商户受理终端和移动终端应展示支付结果;支付失败的,特约商户受理终端和移动终端还应展示失败原因。
第二十三条会员单位应要求特约商户在支付交易成功后,按照特约商户与客户的约定及时提供相应商品或服务。
第二十四条会员单位应向特约商户和客户提供条码支付交易明细,便于其办理查询、退货、差错处理等业务。
第二十五条会员单位应根据交易发生时的原交易信息发起交易差错处理、退货交易,需划回资金的,相应款项应当划回原扣款账户。第三章条码支付特约商户管理
第二十六条会员单位拓展条码支付特约商户,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确保所拓展的是依法设立、合法经营的特约商户。
第二十七条特约商户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不良信息的,会员单位应谨慎或拒绝为该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人民银行或行业协会有关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卡清算机构建设运营的风险信息共享系统。
第二十八条会员单位拓展特约商户应落实实名制规定,严格审核特约商户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并留存特约商户有效证件影印件或复印件。对于申请材料虚假、缺失、要素不全或不合规的,不得审批通过。
第二十九条会员单位应制定特约商户审批制度和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指定专人负责特约商户审批工作。特约商户审批岗位不得与特约商户拓展等相关岗位兼岗。
第三十条会员单位应与特约商户就银行账户的设置和变更、资金结算周期、结算手续费标准、差错和争议处理等条码支付服务相关事项进行约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第三十一条会员单位应要求特约商户提供真实的商品或服务;按规定使用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不得利用其从事或协助他人从事非法活动;妥善处理交易数据信息、保存交易凭证,保障交易信息安全;不得向客户收取或变相收取附加费用,或降低服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会员单位应建立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特约商户名称和经营地址、特约商户身份资料信息、特约商户类别、结算手续费标准、银行结算账户信息、开通的交易类型和开通时间、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类型和安装地址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更新。
第三十三条会员单位应通过建立特约商户及链接地址的黑、白名单等方式,控制支付风险。
第三十四条会员单位应建立特约商户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频率、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等管理要求,落实检查责任。对特约商户受理终端,不得开通条码支付转账业务功能;对移动终端,不得开通特约商户交易资金结算功能。
第三十五条会员单位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条码受理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通过在特约商户及其分支机构所在省(区、市)域内的受理机构提供受理服务,不得跨省(区、市)域开展条码受理业务。第三十六条会员单位基于银行卡(账户)开展条码支付业务的,应按照相关监管制度要求审慎选择外包服务机构,严格规范与外包机构的业务合作,并强化外包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三十七条会员单位应按照相关监管制度要求强化支付敏感信息内控管理和安全防护,强化交易密码保护机制;通过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等手段,从源头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诈交易风险。
第三十八条会员单位应对特约商户进行条码支付业务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第三十九条对特约商户申请材料、资质审核材料、受理协议、培训和检查记录、信息变更、终止合作等档案资料,会员单位应至少保存至服务终止后5年。
第四十条会员单位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应向特约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不得变相向客户转嫁手续费,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十一条会员单位与特约商户终止条码支付相关服务协议的,应及时关闭支付服务或支付接口(功能),收回布放机具,进行账务清理,妥善处理后续事项。
第四十二条会员单位应尊重特约商户的自由选择权,不得干涉或变相干涉特约商户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第四章风险管理
第四十三条会员单位应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及时发现、处理可疑交易信息及风险事件。
第四十四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当评估业务相关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采取与风险水平相适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四十五条会员单位应建立特约商户风险评级制度,综合考虑特约商户的区域和行业特征、经营规模、财务和资信状况等因素,对特约商户进行风险评级。
第四十六条会员单位应结合特约商户风险评级及交易类型等因素,设置或与其约定单笔及日累计交易限额。
第四十七条对风险等级较高的特约商户,会员单位应通过强化交易监测、建立特约商户风险准备金、延迟清算等风险管理措施,防范交易风险。
第四十八条会员单位应建立特约商户检查、评估制度,根据特约商户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检查、评估频率和方式,并保留相关记录。第四十九条会员单位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灾难备份系统,确保条码支付业务的连续性和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第五十条会员单位应能够有效识别本单位发行的客户端程序和特约商户受理终端,能够确保条码生成和识读过程的安全性。
第五十一条会员单位应确保相关客户身份或账户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并根据收付款不同业务场景设置条码有效性和使用次数。
第五十二条会员单位应建立条码支付交易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可疑交易,并采取阻断交易、联系客户核实交易等方式防范交易风险。第五十三条会员单位发现特约商户发生疑似套现、洗钱、恐怖融资、欺诈、留存或泄漏账户信息等风险事件的,应对特约商户采取延迟资金结算、暂停交易、冻结账户等措施,并承担因未采取措施导致的风险损失责任;发现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第五十四条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在条码支付业务中发生关系或开展合作的,应当约定或在合作协议中明确交易验证、信息保护、差错处理、风险赔付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五十五条会员单位应持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受理和解决条码支付业务中的客户咨询、查询和投诉等问题,自觉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六条会员单位应充分披露条码支付业务产品类型、办理流程、操作规程、收费标准等信息,明确业务风险点及相关责任承担机制、风险损失赔付方式及操作方式。
第五十七条会员单位应开展对客户的条码支付安全教育,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五十八条会员单位应按照要求及时向协会报送条码支付业务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料,数据和信息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第五十九条会员单位或其外包服务机构、条码支付特约商户发生涉嫌重大银行卡违法犯罪案件或重大风险事件的,会员单位应当于2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第五章纪律与责任
第六十条会员单位开办条码支付业务,应当提前30天向协会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开展条码支付业务的业务方案;(二)产品详细介绍;(三)业务管理办法;(四)风险防范措施;(五)机构合作情况;(六)服务费标准及分配机制;(七)客户权益保护措施;
(八)服务外包范围及外包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还应提供条码支付业务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第六十一条会员单位终止条码支付业务,应当提前30天向协会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书面申请,载明公司名称、条码支付业务开展情况、终止原因、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支付业务信息处理方案等。
第六十二条会员单位新增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扩大或变更条码支付业务场景、渠道、地域,或对条码支付业务管理制度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当按规定至少提前30天向协会报告。
第六十三条会员单位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参照本规范要求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落实风险管理措施,积极防范支付业务风险。协会应根据本规范要求会员单位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并将条码支付业务纳入自律管理评价和现场检查工作。
第六十四条因会员单位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未有效落实本规范而导致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的,协会将依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自律公约》等有关自律规范对其进行处理。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本规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章不一致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章执行。
第六十六条会员单位采取自定义符号、图形、图像等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交易信息用于支付服务的,参照本规范相关条款进行自律管理。第六十七条本规范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负责修订和解释。第六十八条本规范相关用语含义如下: 会员单位,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会员单位。监管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移动终端,指消费者使用的、用于展示或读取条码,完成支付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
特约商户受理终端,指参与条码支付的特约商户端受理机具,具有条码展示或识读等功能,包括专用的条码支付受理设备,以及在原有POS等设备上进行扩展后能够处理条码展示或识读的设备等。第六十九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业务操作规范8.8
税源管理新模式税收业务操作规范(草稿)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税源管理新思路,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流程操作,强化内控机制,根据《河北省地方税收业务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税源管理实际,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二条落实总局、省局关于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以税源管理专业化分工为核心,全面整合各类征管要素,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征管流程,最大限度地增强管理能力,依托省局征管系统,实现税源集约化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创建符合“重点税源精细化,一般税源专业化,小税源规范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第三条纳税服务分局主要负责全县的税务登记、首次纳税辅导、财税库银联网、纳税申报、税(费)款征收、发票发售、代开发票、咨询服务等事项。在已经实现全县集中征收的基础上,除代开运输发票岗和契税征收岗外,必须按照“一窗式”服务标准开展工作,实现“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重点突出咨询专家服务岗的效果,引导纳税人快捷、简便的办理涉税事宜,对于征管软件不能支持的工作事项,由县局分配虚拟人员权限(管理分局长和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操作: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即时进入虚拟分局长征管系统分配给虚拟管理人员,用虚拟管理人员征管系统权限立即办理纳税辅导,办理登记的同时录入纳税人银行账号(法人、财务人员等个人结算账户)和车房土登记表,对非定额户(个体登记)即时-1-
办理网上报税申请审批表,除报验登记纳税人外,及时打印电子缴税协议书交纳税人,告知纳税人在10天内办理完毕。办理完首次纳税辅导后,不属于本分局纳税人要在2天内上报征管股,由征管股分配所属的管理分局。
岗位职责:
1、对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进行审核;
2、对审核通过的各类涉税信息进行录入;
3、及时通过公告、电话、网络等形式将最新政策告知纳税人。
4、《工作规程》中办税服务部分的职责。
第四条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划分为综合业务岗和税源管理岗。综合业务岗负责县局的各项任务的接收、上报,收入分析及预测,档案管理,协助分局长做好各项工作;税源管理岗负责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指导纳税人做好账务处理,及时掌控税源变化,随时向分局长汇报,做好与综合业务岗的配合工作。
税源管理岗要加强纳税人有关信息的收集,全面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及时监控其生产情况、销售情况、资金状况、效益状况、税源变化情况,按月对其收入情况、发展趋势、总体税负水平及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税收收入的发展趋势。
岗位职责:
1、对新办、变更税务登记(建安房地产行业)、外来经营报验登记及项目登记进行核查,并对纳税人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
2、对货物运输业、建筑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变更、注销及货运自开年审申请的实地核实,对纳税人自开票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确认;
3、对纳税人报送的税收优惠申请资料、税前扣除事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出具调
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提交上级机关审批;
4、对纳税人土地增值税清算申报资料的核查工作并作出多退少补税款的审核结论;
5、《工作规程》中税源管理部分的职责。
第五条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划分为综合业务岗、税源管理岗和分析监控岗三个岗位。综合业务岗负责县局各项任务的接收、上报,档案资料管理,后勤管理服务;税源管理岗负责户籍信息核查,涉税信息采集,定额核定,发票管理、催报催缴,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帐务管理与财务报表的分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事项,加强对小税源的监管和巡查,使纳税人的财税库银联网率达到100%,及时提醒纳税人预储税款,争取批扣成功率达100%,对于偏远乡镇的小税源可采取简并征期的征收方式,加强与国税局的沟通,使定额合理、公正、透明;分析监控岗负责接收税源监控分局传递来的疑点应对处理,对纳税人进行分析监控,实施纳税评估,针对风险点,及时作出应对措施,监督日常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等。
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1、对纳税人一般性遵从风险进行分析,对未申报的纳税人及时进行催报,对形成欠税的纳税人进行催缴;
2、对新办、变更税务登记进行核查,并对纳税人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
3、4、对于纳税人申请亏损认定、亏损弥补、财产损失认定、减税免税、缓交税款等核实事项,税源管理岗应将相关资料转交纳税评估岗进行核查后按规定程序处理。
5、《工作规程》中税源管理部分的其他职责。
分析监控岗位职责:
1、认定、核定类事项、报批、备案类税
收优惠事项以及复核类调查等实地核实调查工作;
2、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在征管系统中的信息不准确,要及时传递到税源管理岗进行修改;
3、在日常税源监控中,分析监控岗要根据纳税人申报情况和财务数据等涉税信息,对纳税人进行分析和应对,逐户分析疑点,提出应对措施。
4、接收税源分析监控分局疑点信息,进行分析和调查核实并实施纳税评估。
通过岗位互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监督,使税源管理更趋合理。
第六条税源分析监控分局以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并重,着力做好重点税源的监控评估工作,分设分析监控岗和纳税评估岗,分析监控岗按月进行涉税信息的分析应对,月初3日内向县局征管股提交分析结果,尤其是对长期零申报、异常申报纳税人作为风险点进行初步分析,将一般税源的分析结果3日内交由管理分局自行评估,将重点税源的风险点报县局征管股审批备案后,转交由纳税评估岗进行评估;纳税评估岗除对市、县局指定的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外,重点做好分析监控岗发布风险点的评估工作,及时制作评估案例和模型,为行业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月末3日内将评估报告上报县局征管股。监控或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涉嫌逃避缴纳税款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3日内制作《稽查建议书》移交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对纳税人的评估工作原则上每年只进行一次,如本已经稽查或评估过的纳税人确需进行评估的,报县局批准后再实施。
注意:纳税评估岗要以企业所得税评估为重点,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征收的纳税人,可由管理分局自行催缴税款。分析监控岗要每月做好与国税局的沟通,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随时发布比对结果。
第七条本规范未明确的其他业务,由各部门、各岗位对照岗位职责分工,按照《规程》的要求履行各项工作职能。
第八条各分局应严格按照《规程》及本规范关于业务流程的权限与时限要求,加强征管资料在内部流转、部门间传递的管理,尽量缩短资料传递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各单位要根据内部机构设置及其总体职能,对征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内容,细化岗位分工,强化协调配合,保证衔接畅通,杜绝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现象发生。
第十条各单位在工作中如遇本规范未明确的问题亟待处理的,应及时上报县局研究解决。
第十一条本规范由县局征管股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规范自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