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20: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第一篇: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东丰县二龙山乡中心校 赵杰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所以,社会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学校的需要

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的后几名。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到学校的考试成绩,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质量考核,影响到学校在社会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制约了学校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3、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我校青年教师人数较多,上进心强,乐于学习,不怕吃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往往一筹莫展,处理突发事件时也经常方法单

一、粗暴。这既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班风、校风,降低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后进生转化心理行为的个案研究,可以寻找到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引导大家破除问题学生不可转化的思想,树立信心,积极工作,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小学后进生”是班级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这些孩子的情感、心智和行为往往与常态的青少年形成明显的差异,甚至成为另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漠视和歧视。对于“小学后进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这就是对症下药的事了,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二)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后进生在整个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尤其让父母头疼,让老师头疼的大事。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事,面对生活。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研究内容:“后进生”心里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实践;预防、矫治与赞赏、激励;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互动。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与途径: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预防措施。

2、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结合家庭和社区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行为研究。从中分析研究造成“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规律,培养“后进生”的健康心理。即在课题研究中,由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3、个案法:由学生心理咨询室负责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通过对个案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监护、预防措施。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6、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概括课题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使之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题实验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新的教育手段及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课题研究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师分阶段的进行经验总结。

(二)创新点:

1、通过研究,达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使教师学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2、课题旨在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创造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与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4、探索出“后进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矫治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

五、理论支撑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分广狭两义。广义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者被概括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功用。

后进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后进生的转化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参与下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讲后进生的转化仅注重开发智力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

六、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第一阶段:广泛宣传、对学生摸底调查,确定后进生名单,名单确定后,对这些后进生进行观察访问,分析归纳后进生心理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后进生心理偏差的表现。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研究工作,研究在校的中高年级后进生形成的心理原因和转化方法,针对个案拿出具体转化的措施,进行转化,并将心理素质教育贯穿各个学科、各种活动之中,大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氛围。

七、后进生成因

关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较重要的是:

1、学生自身因素

(1)智力因素: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

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4)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5)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农村常见的留守学生。

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而生活上又完全依赖于家长,他们自身的自制力很不稳定,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街头巷尾的游戏机室对他们又有了太多的诱惑,只要有不良分子怂恿,他们想不学坏都难!

3、学校因素:

(1)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

(2)有些数学老师上课方式单调乏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3)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掌握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帮助树立信心,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

(2)建立适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的认知结构,并不断使之强化。(3)强化记忆训练,条理有序,训练到位,及时复习巩固。

(4)熟悉和运用所有记忆方法,并筛选适合学生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5)掌握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并尝试应用。

(6)教师讲课要幽默生动,讲概念要创设情境;抽象推力要有过程,概括要准确、适度,思考问题要教会分析、表述结果要教会综合,要做综合性的记忆训练。

九、研究成果

1、后进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文化文化课成绩或多或少有提高。

2、教师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能够做到对“后进生”投入同样的爱心,甚至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师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3、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十、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两年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转困经验。但是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艰难的研究课题,由于实验人员水平有限,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现象。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另外,因为研究周期较短,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是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研究论证。

我们坚信,在以后的实践中定能不断完善,切实做好后进生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英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J].科学教育,2006.1

2、李少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07.4(下)

3、刘万玲.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二篇:对后进生学生心理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马艳

《对后进生学生心理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

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中心小学

马艳

(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后进生就是 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的学生,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如果处理不当,总会在这些学校闹出爆炸性的社会新闻;而有的学校则发生学生和学校闹纠纷,最后发生学生家长刺死校长的可悲事情的;更多的则是学生未走出校门就走进了牢门的这样惨痛的事。这些让人揪心的事不禁会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怎样才能化解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沃皮小学作为普通小学,学校也有部分后进学生,这些学生在发展上总的来说是处于暂时落后状态的。这些后进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重,学习成绩提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后进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师生和谐、校园和谐,才能找回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小学生中,经常会有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骂人的孩子,他们在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老师、家长通常称这样的孩子为后进生,而后进生非常需要社会和老师的关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跟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大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所以关注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已经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品德均出现偏差,可称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达到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门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课题研究特色

本课题要就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建立一个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网络。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帮助后进生查找后进原因,使他们摆脱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的困扰。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四)课题研究成效、突破和创新

通过研究后进生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争取对每一个孩子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材施教。对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利,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和教育,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2)学校因素。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久了,后进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等生呵护有加,对后进生置之不理,致使后进生在后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3)社会因素。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我们立足于学校教育, 以学校及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着重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注重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系统,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大教育环境,在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确定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的培养由单一的学校行为变为整体的社会行为。

(二)本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问题和研究对策。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坚持以“为师生和谐全面发展负责”为宗旨不断探究德育新方法,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提升科研与管理质量,努力建设和谐人文学习型校园,为课题开展奠定了良好氛围。

2、设有研究专项资金,设置了专项家校联系热线,出台教师买书报销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与参加研讨。

3、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尝试开展了“以品格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教育月为主线,人本系统化为原则”的主题系列活动,建有特色的文化长廊。

4、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锤炼出了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积累了丰富的从事德育科研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5年 12月1日——2016年3月1日

1、确定参与实验人员,成立生命教育课题组,建立领导机构。

2、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讨论、制定和研讨学校生命教育推动方案,请专家论证实验方案。

3、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以及方法步骤。

(二)实施阶段:2016年 3月2日——2016年9月30日

根据实施方案实施实验,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策略和措施。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开展生命教育,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召开阶段总结交流会。撰写特色教案,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深入研究形成实验教学模式。

(三)总结阶段:2016年 10月1日——2016年12月30日

1、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全面总结实验情况,交流经验。

2、接受课题组验收,请专家测评验收、鉴定实验成果,出生命教育实验论文集。

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专题研究论文;

3、典型案例;

4、各种电子、影像等资料(学生活动的记录、图片、反映该课题研究的录像资料等等)。

5、结合社会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开展社区性活动,并与家长会、社区机构、人力资源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篇:中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研究

中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从“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出发,提出了研究本课题的目标和方法,着重探讨了“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并提出“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后进生”、心理问题

1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1.1概念的界定

后进生亦称为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智力差或思想品德差,或兼而有之的后进学生;其中,85%以上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心理问题是各种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统称。一般而言,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指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适应状况,这种不良适应状况在后进生身上尤为突出。

1.2研究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评价学生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这样的三六九等,评价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是按考试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所以不少学生一直都是作为失败者在学校生活的,这就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并制约着他们的正常发展。目前,后进生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这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3相关研究现状

“后进生”是一个任何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做着理论或实践的探索。与“后进生”研究相关的理论、经验或实验等文章也是十分丰富,也有与此相关的专门课题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必然体现新的特征,本文站在时代的前沿,从“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为切入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进行转化教育的行动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2.1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科学的方法,通过扎实、细致的研究,进行“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的规律性探索。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践性的研究,对目前已成型的国内外成功的“后进生”转化教育反是进行再检验和运用方法方面的科学性的研究;也根据具体情况,在与时俱进原则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探索新的转化教育方式。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模式。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重点对于公开发表于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为全面。

3“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后进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同,加之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其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后进生有如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3.1自卑心理。

这是由于后进生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得到尊重并多次受挫伤后产生一种带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据有关的心理研究,后进生也有自强、自重的愿望,也有上进,摘掉后进帽子的自信心。然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纪律或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破罐破摔,形成一种“定势”——“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3.2恐惧心理。

后进生由于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挖苦和旁人的冷眼,产生一种焦虑、紧张的“恐学”、“恐考”、“恐校”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批评;考试怯场,怕考不好受家长、老师责罚等方面。这种心理尤以性格内向的后进生更为明显。

3.3焦虑心理。

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是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总是胡思乱想。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可能长时间里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心烦意乱,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3.4逆反心理。

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常常对周围的人持一种怀疑态度,尤其对有关自己的一些褒贬议论非常敏感,往往错误地认为老师的批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整他,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嫌弃他,同学的帮助是瞧不起他„„,因此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3.5抑郁心理

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足,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3.6闭锁心理。

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也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所以,他们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他们很少与父母交谈,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3.7多疑心理

由于“后进生”受到的批评多,可能在师生中叶收到不公正的对待。所以她们常常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也是出于“后进”的自卑感,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相看,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

3.8厌学心理

“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暗淡。再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9心理障碍

由于以上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时间久了,在“后进生”的身上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是总感觉不痛快;有敌对倾向的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大嚷;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偏执倾向的学生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据有关调查显示,患有上述心理障碍疾病的,初中生占13.76%,高中生占18.79%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障碍的存在,既影响了他们自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后进生产生上述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

4.1社会因素。

社会是中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一切向钱看”,所触发的“读书无用”的影响和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如黄色书刊,录像等淫秽物品的影响,加上社会上其它的一些不正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校的教育效果,使得那些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的中学生误入歧途,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心理障碍。

4.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中学生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处于依赖性与独立性,被动性和自觉性相互交替的时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惯,使孩子从小未养成良好习惯,缺乏自制力和自立能力;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和不尊重,造成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对立情绪,使他们产生寂寞、自卑感,加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一些学生的厌学恐学情绪;家庭出现的重大事故(父母离异、失去亲人、天灾人祸等)都会使学生意志消沉、产生挫折感,压抑和焦虑等不同的心理障碍。因此,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4.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已为人们公认,但并非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对学生起积极作用。如教育方法的失误,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师爱的偏向等都人为地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据研究在后进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中,师生关系冷淡和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构成了学校因素的核心。一个在师生关系和集体中经常受到冷落、否定和排斥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和对立情绪。一个生活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学习环境中的后进生,心理必然会产生较多的认识障碍、情感障碍甚至问题行为。

4.4个人因素。

在后进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中,个人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这里面既有学生的心理因素也有性格因素。就生理因素而言,一部分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缘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大部分则是因特定的年龄阶段而出现的异常心理特征。现在在校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正由第二次快速生长期(11—17岁)向生长稳定期(18—25岁)发展。从生理发育上看,这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平衡,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处理问题不计后果。从心理上看,这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问题的年龄”,心理上诸多矛盾突出。而后进生难以对自身这种变化和现实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情绪和理智等方面的心理矛盾,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就性格而言,后进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内向,内向的人则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内部世界,富于想象,行为孤僻,易产生较严重的狭隘、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正因为上述因素,使得后进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挫折,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总之,他们这种生理、身体上的成熟高峰,决定了他们心理上的发展水平处于迅速向成熟而又未完成成熟发展的状态。当他们面对升学、就业、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等种种压力时,往

往感到苦闷、彷徨、困惑和失落,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障碍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因素四维立体结构的动力系统。

5“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怎样消除后进生这些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调适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对策。

5.1.施以爱心,坚持主体原则。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从教育的过程看,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是启发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师对学生奉献的核心。任何学生都需要教师施以爱心,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指导和鼓励。

在施以爱心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己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启动学生内在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尽可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消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完善。

教师如何对学生施以爱心呢?我认为,一要了解他们。对班里后进生的心理活动,行为特点和心理障碍要心中有数,这是进行爱的教育的前提。二是要亲近他们,消除其“戒心”。一般来说,后进生对教师有一种“戒心”,因此,对后进生要以诚相待、心心相印,使学生感到教师爱的真谛。这样做使学生心理上纯真地趋向教师,并产生一种信赖感,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和心理上的距离,疏通心灵通道,引起情感“共鸣”。三要信任他们,长善救失。一般来讲,每一个后进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种“闪光点”表现在有自强、自信、自重的期望,有自身的优点,有内在的潜力„„这里的进关键是教师如何寻找挖掘和捕捉以教师爱的真谛换来学生的回报。努力挖掘每一个后进生的潜能,随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充分发挥其长处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从沮丧、颓废、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形成教育过程中良性循环的螺旋式上升效果。

5.2.期以耐心,坚持因人施教原则。

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要耐心,要因势利导,实行“期待教育。”要搞好“期待教育”,必须做到两点:首先要有耐心。教师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关键是自己能否争取和抓住。还要认识到,任何点滴的进步都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都需要一个过程,后进生的转化和进步过程更长,教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夜梨花开遍”,对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学业的人生道路上取得韧性的成功。同时还要因人施教。根据后进生自身的特点,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有时可通过心理测验,心理咨询达到目的;有的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或通过心理教育达到目的;有的只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即可;有的则需要医生和药物的配合。

5.3.持之以恒,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我们知道,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应当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和风细雨地解决它。这里的一个关键是必须要有恒心和信心,不要怕反复,要满腔热情。如一个差生,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不及格,学习上不去。我们经过调查,该生主要是由于长期心理紧张、神经衰弱所致。如果想一下子解决紧张状态,只会适得其反,使他心理更紧张,心理压力更大。因此,消除心理障碍,进行合理心理调适,不能急于求成,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5.4.形成合力,坚持协同原则。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后进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不仅和心理因素有关,还与其它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心理教育,而要把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共同促进;课内课外紧密配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尽可能使多方形成合力,综合管理,创造最优化的群体心理环

境,形成强有力的教育“磁场”,使后进生学会自我磁化,自我完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用奋斗的汗水铸写自己成功的人生。

第四篇:后进生的心理矫正研究-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矫正研究

后进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虽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具有同等意义,特别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意义变得尤其突出。

后进生大部分都有心理障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通常指在后进生头脑中存在着阻碍接受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不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需要的心理因素。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消极作用的走势,它经常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教育采取漠视的或抗拒的态度。要想防治与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一些产生和类别。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究,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认识障碍型。主要指后进生的认识系统方面存在着不利学习不利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中突出表现为智力障碍。

2、情绪情感障碍型。指后进生同老师的对立情绪和情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教育时,缺乏义务感、责任感、理智感,容易感情用事,以及不适当的激情(过度焦虑感、冲动)等。

3、行为障碍型。指后进生一些不正当的坏习惯,如懒散、怕苦怕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勤于思考、放荡不羁等。这些坏习惯一旦形成以后,常常会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

要防治和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必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来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不良影响下,通过后进生内部心理活动而出现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是复杂的,存在着种种不良现象,此时的后进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还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往往善恶不分,美丑难辨,很容易受其毒害和侵蚀。

二、家庭的不良环境及教育失误的影响

家庭的不良环境及教育失误的影响是造成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具体类型有:

家庭结构受到破坏,家境突变,如父母离异,再婚等,无暇教育子女,放任不管,有的后进生甚至受到继父、继母的虐待,缺少母爱或父爱,都会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打击,易受坏人勾引,造成恶果。

家风不正。有些家庭成员存在某些恶习,生活不检点,行为不轨,如偷窃、赌博、酗酒、生活腐化等,这些问题都会把子女引入歧途。

家庭教育方法失误。有些父母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只重视子女的吃、穿、用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却忽视对子女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有些父母借口工作忙,文化水平低,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或把教

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些父母宽严失度,方法不当,对子女教育要求不一致。或对子女要求不高,督促不严,甚至溺爱、袒护,对其不良行为给予默许、纵容。也有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且方法不当,发现子女的缺点,动辄就训斥、打骂、关押、饿饭、驱赶出门等粗暴教育方法,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

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松了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进行思想教育时走形式,没有针对性,只停留在一般说教上;或者进行思想教育时,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态度粗暴,对后进生挖苦、讽刺、体罚等,使后进生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直接决定后进生一定会有心理障碍;相反,心理障碍必须通过后进生的主观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才最后形成。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主观原因有:

一、是非观念薄弱,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后进生辨别是非能力差,难分是非、真假、美丑、善恶,往往容易接受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一些湖涂的认识,如有的后进生认为“勇敢”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在班上逞强闹事,违反课堂纪律。

二、异常的情感表现,由于不良环境和错误观念的长期影响,造成后进生情感上的异常状态。他们爱憎不明,有时会对关心他们的父母、教师产生对立情感,存有戒心,受到挫折时,不是吸取教训,而是把怨恨发泄到别人身上,表现为感情暴躁,喜怒无常。这些异常情感,也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

三、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如有的后进生明知打架斗殴等行为是错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确认识不能付诸于行动,所以常常“明知故犯”,接受教育时表示“决心改正”,过后又经不起伙伴煽动和物质的引诱又重犯错误。

了解后进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后,才能使教育后进生具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通过我的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心理障碍是可以得到矫正或改善的,关键在于要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的心理辅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了如下几种情况:

一、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后进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后进生心理障碍往往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跟后进生个别谈话时,要讲究谈话艺术,坚持三条原则:

1、心理接触原则。谈话前,要摸准“病根”,找到他们欲求自解而又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谈话要严肃平和,语言要有启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要威胁指责,要允许对方讲话,创造讨论的气氛。

2、心理相容原则。老师采取的教育措施要适合后进生的认识水平、个性特点及其接受程度。如果信息量过大,后进生“受不了”,“容不下”,就会激发“自我保护反射”,出现心理反抗,欲速不达、劳而无功。要做到心理相容,必须做到:第一、教育时机一定要选择后进生处于平静,欢乐状态时为宜;第二、要注意后进生情绪的变化,在他们有悔改诚意的时刻进行有效的点拔,指出方向;第三、要尊重后进生的思想,顺情成理,不要鄙视他,且分析问题要留有余地,只有做到心理相容,老师才能把教育信息输入后进生的大脑,展开积极的思想斗争,促进转化。

3、心理反馈原则。后进生心灵深处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和改变现实处境的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肯定。因此要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竞赛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用表扬、赞许的方法激发正反馈,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树立改正不良行为的决心。

二、与后进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消除疑惧心理

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经常受到成人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或歧视,一般都有疑惧心理,存有戒心和敌意。因此老师要以高度责任感,对后进生做到真挚的热爱与关心,与后进生的感情融为一体,去关心他、爱护他、同情他,而不是厌弃他,使后进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爱的真诚,从而解除疑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

三、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后进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有心理障碍的后进生多半缺乏集体荣誉感,而其中屡受批评或惩戒的后进生还可能有自卑感,自卑感是自尊心受到摧残后的心理状态。因此老师矫正后进生心理障碍时,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这种自我认识会加强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爱、自重、自强不息。在尊重后进生同时教育后进生要学会尊重自己,这是培养后进生自尊心的一个重要原则。多支持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后进生为集体多做好事,培养后进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感到有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鞭策他们。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后进生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和确证自已的价值和能力,有效地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对学习成绩差但有较好足球技术的后进生,教师可举办足球赛,让他们有表演才能机会,扬其所长,教师抓住此“闪光点”进行有效点拔:你在足球有如此高的水平,说明你并不比别人差,假如你在学习上刻苦学习,你同样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好吗?把你对足球的挑战精神用在学习上,……   现在我们先来做个详细计划吧!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入一条正确轨道。

四、锻炼后进生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心理障碍的矫正是一个除破旧型,建立新联系、新动型的过程,在矫正初期,可以用加强管理,暂时避开旧环境和某些诱因的办法,但是成功的改造教育最终是使后进生在难以避免的旧环境和诱因条件下具有抗拒诱惑,坚持正确的方向的行动能力,为此,要通过考验

使他们得到锻炼。考验是一种信任的表示,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尊严感。考验应当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要有适当监督,不然的话,其结果可能反而更糟。考验过程中,允许出现反复,老师要在反复中坚持教育,循循善诱地帮助后进生总结教训,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的性质、程度不同,年龄、性别、个性也不同,因此,要想成功地进行矫正,还必须考虑这些差异,采取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措施,有的放矢进行心理辅导,而不能“一锅煮”,“一刀切”。

矫正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教师只有持之以恒,用爱心去教育后进生,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必然对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矫正后进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以发展性为主,矫治性为辅,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方面,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就可以大大降低。

第五篇: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学习

后进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与对班级中几个后进生的教育上。他们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敦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俗话说“通情达理”,情理不达,情若通,理则达;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体会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体方法有:

一、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首夫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抚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或某些行为习性差,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或由于家长长期的溺爱而形成骄横傲慢,唯我独尊、谁也惹不得的过度自尊心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反感。长此以往,他们便渐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惴惴不安回避现实。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形成明显的怀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对自己周围的人们的态度和言行极为敏感,抱有敌意,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待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善意批评、教育和帮助,甚至以恶作剧戏弄师长,欺侮同学,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损坏集体荣誉。在刚调入城郊中心小学时,我接到的五乙班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听老师们讲,该男生平时不上课,脾气特坏,谁也惹不得。据说,校长批评了几句,他竟与校长大吵大闹?还不让校长回家呢。当然,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身上也有一些好的心理因素,如处事机灵、反应敏捷、好动大胆、重感情、爱劳动等。但由于不良心理成分较多,未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又会使这些好的心理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产生相反的效应,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据了解该男生也有以上所提到的好的心理因素。再者,对他来说,来个?位新的班主任他肯定会尽量表现的好一点,以便给新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我在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下,开学第一天,就有意组织了一次大扫除,并特意让他负责包干区的打扫。在劳动中,看到他工作非常起劲表现特好。就有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我的表扬对他来说肯定是难得的爱和信任;同时,我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地,他喜欢和我拉家常了,我也能以好朋友的身份来与他交往,并经常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比如:可洗头了,衣服该换了。信任他,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他去完成,每次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后进生转化大感情基础。在我的努力下,该生逐渐恢复了理智和自尊,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同学更加努力,上进。

二、宽厚仁爱,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后进生因其心理过程和经历过程的某些持殊性,往往比其他同学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应冷静地对持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切忌讽刺、挖苦、惩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记得,还是在我担任五乙班班主任的第一个月里,虽然该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时不时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可每次我总是通过家访与该生谈心、讲道理来帮助他回心转意。一次体育课上,因为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冲出教室,跑到我办公室告诉我:“大家都看不起我,我要到大海里死了算了。”并坐在门口地上。我当时看到他落魄的样子,只有用力把他拉进办公室,给他讲道理。那时的他根本听不进我的话。苦口婆心地说了两节课,他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后来终于承认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在这一年多时间中,他也经常反复出现情绪的波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本就辛苦,转化后进生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只要我们班主任对后进生做到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反复现象就及时引导,做到正确对待、以情激情。用教师的爱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124.229.129.* 2006-12-21 19:57 回复此发言后进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三、捕捉亮点,培养自信

皮格马力翁效应是教育史上颇令人惊奇的效应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为什么能获得很大的效果呢?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积极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种积极情绪会很快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更深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努力。

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他们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后进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既逝,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能像淘金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作为班主任要时时细心观察,如努力发现他们在思想品德、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高尚之处;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技之长。哪伯仅仅是一些苗头,虽不稳定,但也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如;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一年级留过一级,成绩一直不理想,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看到他上课目瞪口呆的样子,我也为他着急,因为基础太差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几个闪光点,而就这几个闪光点改变了他。首先是认他为班级出队报中我发现虽然有家长帮忙的地方,但对他来讲已是很不错了,就这个我在班上表扬丁他,记得当时有几个同学提出我比他出的好,而且他是爸爸帮助出的,可为什么不表扬我,而表扬他。当我讲道理给他们听时,他们都点头肯定了。当时,我发现那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后来一连几天都笑眯眯的,数学课上也认真多了。还有一次是在期末复习中,一次,我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做练习,其中有一道较难的应用题,我。见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想了好久,当时我真担心这次肯定难倒他了,可是当看到他最后终于列出正确式子时,我感动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没想到这一次表扬对他的影响竞有那么大。从那以后每次考试都十分认真,总是最后一个交卷,而且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有几次竟超过班上的几个好同学。家长也曾多次告诉我,儿子有这样的进步,真是太意想不到了。因此,我们班主任要舍得用真诚的表扬来激励和鼓舞同学,使他们体验到受到爱护和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自信、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切不可一味迁就姑息。但是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注意批评的语气、声调、分寸和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随便扣帽子等不尊重学生的态度。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感情,还要求教师讲究法和艺术。我们要坚信,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后进生转化措施

教育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后进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或者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后进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生问题必须重视以解决后进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调查和分析。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第二、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影响和感染的结果。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第三、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

后进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学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肯定的姿态,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第四、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量的优秀人才,只有那些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尚品德和勇往直前奋斗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创造出更加卓越的价值。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必然来自竞争。学校教育中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自身争先创优、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但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竞争毕竟不能等同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没有必要那么激烈和残酷,重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因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及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的以培养少数尖子为最终目的淘汰绝大多数的“精英教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之间竞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发展与学生整体协同进步的有序化合理竞争。

第五、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

优秀学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历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相对的融洽与和谐。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参与必须顾及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们可以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某同学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而且能够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但是当他参与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以后,由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上课时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新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我们深刻的警示,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作好他们学习计划的周密安排,避免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滑坡,让优秀学生的适度参与产生最大的积极效果。

第六、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但决不意味着对后进生的缺点和陋习姑息和纵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对部分学生提出特殊要求和鼓励措施是绝大多数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都会提出各种促进后进生发展的主体计划方案,但往往忽视对后进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这也是后进生改造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后进生,其本身一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这是毋庸质疑的,这些缺点和不良习惯的改正正是我们改造后进学生的重要内容。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确实是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促进其跳跃式进步和潜移默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手段,这在转化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励后进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身融入班集体的希望和前景,形成自觉主动的上进需求和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后进学生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发展与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外在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形成过程中,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落伍后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单方面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同时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从行动上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防止出现那种老师成为后进生为所欲为的“保护伞”,导致后进生转化的彻底失败。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

后进生转化措施之我见

后进生转化措施之我见

展秀娟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我校而言,目前在校学生四百多人,共十个班级,各班都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低下。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后进生还是能得到有效转化的。

一、转变观念,发现长处,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

后进生的综合表现是基础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作业错误多,纪律性不强,自信心不足。但每一个后进生也都有长处。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偏见,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有的是学校教育因素造成的。其实在他们的身上也有很多的优点。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当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或者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从而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培养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研究教法,教有所获,调动积极性。后进生往往坐不住,听不进去,写不好,说不明白,又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自学能力低。面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变法子带他们去学。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寻找正确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家长,完善教育,内外结合,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从我带过的班级中,后进生大部分都是因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并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到学校,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网络,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极为有利的。因此,教育学生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学校家庭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中的“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也是把以身作则和言教相比较理解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而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讲课、辅导、批改作业,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一丝不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化学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如何转化后进生,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做。教师只要认真研究后进生,寻找恰当的的转化方法,那么后进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低谷,重塑自我。

下载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育叙事——对“后进生”的激励

    体育教育叙事 ——对“后进生”激励 六郎中学 王生国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

    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激励手段研究(合集)

    基于心理契约的公务员激励手段研究 李永昌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本文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对公务员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

    激励学生学习的句子-后进生转化

    激励学生学习的句子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2、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

    老师对后进生的激励评语(小编整理)

    老师对后进生的激励评语 篇一:教师评语大全 教师评语大全: 后进生评语 1.你活泼乐观,自信心强,尊敬老师,是你的最大优点,作业能按时完成,有强烈的好奇心,可惜的是你上课管不住自己,不......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圩丰中心小学:程洪奎 摘 要: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心理......

    农村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及其转化对策研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先分析了后进生......

    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心理

    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学生心理教育这个领域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关注,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或多或......

    学习后进生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实录

    学习后进生团体心理辅导案例实录 我把上学期学习成绩3门以上不及格的15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团体,这是一个非自愿,封闭式的团体,希望通过每周一次的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学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