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稽查
审计式税务检查具体方法
一、确定审计式检查对象
由选案科运用重点税源企业选择法、行业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循环选择法等或根据专项检查要求确定审计检查对象。
确定稽查对象:根据专项检查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及重点内容来选择好重点稽查对象,从众多纳税人中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在以往的检查过程发现问题较多的单位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稽查单位。重点稽查对象的筛选确定,事关专项检查的成败,对开展审计式稽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分行业生产经营指标平均增长值分析。主要是对工业、商业行业的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产品销售成本、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2、分行业财务比率分析。对财务比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如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销售税金负担率、销售利润等,找出平均值作为选案参数。
3、企业常用财务指标分析。主要是纳税人的常用财务指标,如销售利润率、销售税金负担率、应收帐款率、应付帐款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作为选案指标,将这些财务指标与标准参数相对比,找出疑点。
4、流转税类选案分析。流转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体税种,对企业缴纳流转税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疑点,为选案提供依据。流转税类选案分析的指标较多,比如销售税金负担率、申报与发票对比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分析、销售收入增长率与销售税金增长率分析等等。增值税中又有进、销项税额差异、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增减幅度分析等等。
5、企业所得税税前限制列支项目指标分析。这一类指标分析的项目有工资、各种费用、各种准备金等。因为对于这些项目国家政策一般都规定了相应的列支幅度,如果高于这个比例,则说明有偷逃所得税的可能。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列支项目的分析,是税务机关案头稽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选案的重要指标体系之一。
6、进出口税收指标分析。这一类指标包括企业退税资料审查、出口增长变化幅度分析、出口口岸情况分析、进口货物价格分析等。
二、审计式税务检查案头分析
借鉴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比较法、分析法;按资料的顺序分为逆查法和顺查法;按资料的范围,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核对法
核对法是将会计记录及其相关资料中两处以上的同一数值或相关数据相互对照,用以验明内容是否一致,计算是否正确的审计方法,其目的是查明证、账、表之间是否相符,证实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真实、正确、合法。一般要在下列资料间核对:
(1)一是原始凭证与有关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与汇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与汇总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核对内容是所附或有关的原始凭证数量是否齐全,日期、业务、内容、金额同记帐凭证上的会计科目及金额是否相符,原始凭证之间、记帐凭证同汇总记帐凭证之间内容上是否一致。
(2)二是凭证与帐簿。核对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明细科目、金额同帐簿记录内容是否一致;汇总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与记入总帐的帐户、金额、方向是否相符。
(3)三是明细帐同总分类帐。主要核对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4)四是帐簿与报表。以总帐或明细帐的期末余额或本期发生额为依据,核对帐户记录同有关报表项目是否相符。
(5)五是报表与报表。核对报表是否按制度规定要求编制,报表之间的相应关系是否正确。
核对中如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及时查明原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采用核对法作为证据的资料必须真实正确,否则核对是毫无意义的。当缺乏依据时,相互核对的数据应至少有两个不同来源,并使其核对相符。
2.审阅法
审阅法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经营决策、计划、预算、合同等文件和资料的内容详细阅读和审查,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规,经济资料是否真实正确,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审阅法主要是查证证、帐、表等会计资料。
(1)一是审阅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既要从形式和技术上审查,也要从内容上审查。前者主要是审查凭证是否完整正确,如日期、摘要、金额、大小写、签章等应填写是否齐全,有无涂改;后者主要是审查经营业务是否符合有关手续,有无违税法规定,甚至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事实等。
(2)二是审阅经营记录是否符合有关原理和原则。如会计帐簿中科目使用是否正确、帐户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合理;会计报表是否按制度的规定编制,报表应有的关系是否正确等。
(3)三是审阅经济资料的记录有无异常情况。如帐簿中是否有涂改、伪造以及不符合规定的书写和更动;报表各项目有无异常的增减变化现象。
3.复算法
复算法就是对凭证、帐簿和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重新复核、验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包含在核对法之中的。复核验算的主要方面有:一是原始凭证中单价乘数量的积数,小计、合计等,二是记帐凭证中的明细金额合计,三是帐簿中每页各栏金额的小计、合计、余额,四是报表中有关项目的小计、合计、总计及其它计算,五是预算、计划、分析中的有关数据。
4.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同类被检查项目的实际与计划、本期与前期、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数额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和可疑问题,以便跟踪追查提供线索,取得证据。如以本期的有关项目相比(如利润未同产品销售收入同步增长),以被查项目同其它单位的相同项目相比(如把流动资金周转水平同先进企业比),都可以说明情况,发现问题。
比较法又可分为绝对数比较法和相对数比较法,两者目的只存一个,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检查和核对。
5.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通过分解被检查内容,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它包括:
(1)比率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相关科目之间的比率关系,如资金周转率、资金利润率、销售成本率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情况,或判断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合理。
(2)帐户分析法。就是根据帐户对应关系的原理,对某些帐户借贷方发生额及其对应帐户进行对照分析,从中找出异常情况。例如将“产品销售”、“银行存款”和“应收帐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审核有无差错,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产品销售情况和应收帐款的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则应进一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3)趋势分析法。即分析某项经济指标在若干时期的发展趋势的方法。运用此法,分三个步骤: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如捐赠、应收帐款、应付帐款、产成品等),其次,确定基期数,最后将该指标各年度的数额除以基期数,求出年度对基期的趋势比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某项指标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如发现变动过大或过小等异常情况,则需进一步深入检查。
6.逆查法
就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从终点查到起点的检查方法。在稽查检查中,就是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相反次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从大处着手,检查面较宽,检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主要问题,检查功效较高;不足之处是着重分析报表,并据以重点逆查帐目,可能遗漏或疏忽某些更重要的问题,难以揭露错弊。而且逆查法难度较大,因此,对检查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顺查法
就是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从起点查到终点的审计方法。对会计资料的检查就按照会计核算程序的先后顺序,依次审核和分析凭证、帐簿和报表。
具体作法是:首先检查原始凭证及记帐凭证,然后进一步结合凭证查帐簿,最后根据帐簿查阅会计报表。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由于它按记帐程序逐一地、仔细地核对,检查内容详细,一般说来帐务上的错误和弊端可以毫无遗漏,检查结果较为可靠。缺点是事无大小都同等对待,往往把握不住重点和主次方向,且着重对证帐表的机械核对,费时费力,可能因小失大,因此一般适用于对规模较小,业务不多的单位稽查检查时采用。
逆查法和顺查法各有侧重,各有利弊,为发挥审计较实用,实际中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即采用逆查法时,对于需要了解的部分,不防局部兼用顺查法详细查核;采用顺查法时,对于重要事项也可兼用逆查法,以免遗漏。
8.详查法
就是对被查企业被查期内的全部证帐表或某一重要(或可疑)科目所包括的全部帐项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
9.抽查法
指从被查企业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借以推断检查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其基本特点是:根据检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目的,经过判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对重要的企业作为样本,或者从被检查资料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然后根据样本的检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正确性,或推断其余未抽部分有无错弊。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抽取样本,故又称为抽样检查法。
抽查法可分为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和统计抽样法三种。
(1)任意抽样法。这种方法是检查人员在总体中任意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抽查的出发点纯粹是为了减少检查人员的工作量。选取哪些内容,什么经济资料和经济活动,选取多少内容、多少样本等都无一定规律和依据,检查人员心中无数。因此,它所取得的证据,风险较大,有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任意性。
(2)判断抽查法。又称重点抽查法,它是根据检查目的、被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完备程度和所需要的证据,由检查人员根据经验,有选择有重点地选择一部分企业进行审计,据以作出推断。这种方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所得的抽查结果是否有效,不好判定。此项抽查法和检查人员的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3)统计抽样法。又称数数理抽查法,它是指检查人员运用概率论的原理,按随机原则在检查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内容作为样本进行检查,再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统计抽样法有三个主要特点:①依靠概率论的原理进行抽查,不依赖检查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样本规模由检查总体的数量因素决定;②样本不是人为的重点选择,而是根据随机原则,保证了被检查项目总体各部分被选择抽样的机会均等;③根据随机抽取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较为科学合理。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有两种,一是用符合性测试,用来估计总体特征的发生率,二是用于实质性测试,用来估计总体数额的差异值,前者称属性抽样,后者称变量抽样。
抽查法审查重点明确,如果选对目标,省时省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目标和对象选择不当或缺乏代表性,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前功尽弃。实际中常将其与其他方法配合运用。
三、审计式税务检查疑点确定
在确定检查对象后,税务稽查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该企业的税务登记情况、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发票领购及以前税务稽查检查等相关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资料对比开展查前案头分析,提出问题和思路,再采用电脑分析与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疑点和问题。然后带着发现的问题到企业实地调查、检查,明确了自己到企业应做什么和怎样做,使调查、检查的随机性大大减少,调查、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规范了税务执法行为。
四、审计式税务检查实施
一般由3人(一名项目主查,两名协查人员)组成一个检查小组,根据检查计划和规定的程序对确定的重点检查对象和提示的检查方向开展格式化检查。按既定程序开展稽查工作。
在检查过程中,创新稽查检查方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到检查细致全面。
1、外围拓展检查。从外围入手,到相关单位或企业取得关键证据,使稽查由平面变成立体,较好地解决账外账、两套账 等稽查难题。
2、资金仔细核对。加强对纳税人银行存款账户、现金日记账的检查,将纳税人资金往来情况,与其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了解每一笔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合法,从中查找企业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等问题。
3、库存盘查。通过核对企业库存商品帐与货物盘点表,从中发现商品成本结转是否真实,销售收入实现是否隐匿。
4、仔细查阅账目。检查人员在查阅会计资料、账簿时,特别注意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单位、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等,查找异常现象,并从中发现涉税线索。
五、审计式税务检查手段
1.审查会计账簿
主要审查“应交税费”账簿,核实账簿上的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是否相符,有无采取不如实进行纳税申报的手段偷逃税款的情况;核实应交税费的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是否相符,有无采取记账时张冠李戴,有增加销项税会计凭证不记或少记账,无增加进项税会计凭证记增加进项税账或不按会计凭证上增加进项税的金额多记账的手段偷逃税费的情况。
2.审查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包括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它记录了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内容,是留下偷逃税铁证的主要凭据。因此,段审查会计凭证是清查偷值税行为的主要方法。对原始凭证,主要审查原始凭证是否合格;所列经济活动是否真实等。对记账凭证,主要审查应附附件是否齐全,与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和数字是否相符,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与账簿记录是否吻合等。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审查,核实有无采取某一或某些偷逃税的手段进行偷逃税的情况。
3.审查收款票据
主要审查已使用发票、收据的存根联是否齐全,有无缺号情况;所有开具了未作废的发票、收据的记账联是否都做了账,存根联与记账联上的数量、金额是否一致;未使用的发票、收据有无缺号的情况,每份未使用的发票、收据其发票、收据联是否存在;核实有无采取把销售产品等含税收入票据压下来不做账或放入“小金库”中等手段偷逃税的情况。
4.盘点库存现金
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检查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和总账余额是否相符,并要注意审查出纳手中保管未入账的收支单据,核实有无采取把销售产品等含税收入票据压下来不做账或放入“小金库”中等手段偷逃税的情况。
5.审查银行存款
对银行存款进行审查,检查单位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单位银行存款实有金额是否相符,未达账款是否由于正常原因所致,特别要注意一收一付金额相等的银行已入账的单位未达账款,核实有无采取把销售产品等含税收入票据压下来不做账或放入“小金库”中等手段偷逃增值税的情况。
6.核实往来账款
采取上户、函证等方法,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实有数进行核实,检查其账面金额与实际数额是否相符,看有无把销售产品等含税收入不做收入和应交税金账,而做在这些账上,不申报纳税而偷逃税的情况。
7.审查实物资产
对产成品、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审查相应的总账、明细账、仓库保管账和备查账,看账实、账账是否相符,核实有无采取把销售产品等含税收入票据压下来不做账或放入“小金库”中等手段偷逃税的情况。
第二篇:水利工程、检查、稽查及审计中常见的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包括前期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等。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检查的类别涉及自查、专项检查,稽察、巡查、督查及审计等几种,检查的部门涉及国家审计署、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及各级相关部门,检查出现的问题,有的不规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部分涉及违法。
一、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大坝安全鉴定、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安全鉴定核查、初步设计初审、初步设计复核、初步设计审批等环节。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投入太少、周期太短、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地方把上项目、争取资金作为首要目标,对前期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有的地方、有的项目急于争取中央投资,抢时间、赶进度,前期工作周期太短,致使承担单位简化必要的环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上级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由于经费短缺,前期工作投入不到保证,让承担单位先垫支,致使许多应做的勘探等技术工作无法开展,有的项目设计方案不能充分优化,有的项目设计方案针对性不强。造成一是部分水库经过除险加固,病险问题仍没能彻底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解决;二是仓促开工,再变更设计,造成浪费。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漏项
如某水库安全鉴定和水利部大坝管理中心场核查发现主坝左坝肩存在绕坝渗流,桩号0+100处下游坝脚有坝基渗漏出逸点,渗水成流。设计院仅对坝基已有防渗设计,但在设计文件中对左坝肩绕坝渗流未作明确处理交代。还有某水库安全鉴定中指出溢洪道弧形工作门主梁强度、刚度、支臂在弯知作用平面内稳定行计算不满足要求。但设计单位在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中未作详细设计,报上级原审批单位审批。致使工程仍存在不安全隐患。
2、勘察设计深度不够
如某水库土石方开挖、回填数量相差悬殊。土石方开挖初步设计仅列21866m3,施工合同中为122558 m3,实际完成182577.14 m3是初步设计量的835%。土石方回填:初步设计仅列17018 m3,施工合同中为124747 m3,实际完成143484.63 m3,是初步设计量的843%。
3、设计缺陷
如某水库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中,未提出旋喷桩混凝土质量标准。不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号)D第1.0.2条规定。
4、重大设计变更未审批
如某水库原初步设计仅列入二副坝永久征占地3.7亩,实际发生占地67亩。原初步设计三副坝防浪墙高1.0米,坝上游坡为干砌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块石护坡,现改为草皮护坡。原初步设计防汛抢险公路位于水库西侧,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宽7米,施工图设计线路改为水库东侧,建9座小桥函,局部路段路面宽改为6米。原初步设计溢洪道堰前修建长25米浆砌石侧墙,其余段不衬砌。施工图设计取消浆砌石侧墙。
某水库主坝防渗墙设计方案变更未报送原审批部门审批,变更后能否达到除险加固要求未经相关部门论证。批复初步设计中主坝坝基和坝体防渗采用防渗墙方式,防渗墙长度720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为586.4米,比批复初步设计少133.6米。防渗墙厚度由0.6米调整为0.4米。溢洪道施工图设计比批复初步设计的长度缩短59.50米,初步设计中二副坝坝体防渗采用防渗墙方式,防渗墙长度335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为270.50米,变更后施工图防渗墙长度比批复初步设计少64.50米。
上述与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20号)“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预算调整等,须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的规定不符。
二、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水库由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处;二是项目法人组建不完善。法定代表人不是专职人员,法定代表人已更换但未正式行文;三是未明确技术负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责人,技术负责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四是项目法人未制定规章制度;五是人员配备不满足要求。
不符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01]74号)规定。
2、招标投标制(1)设计未招标;
(2)监理未招标。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处在未进行招标的情况下,与监理有限公司签订直接监理合同书;
(3)个别项目未招标。如某水库防汛车库及围墙工程等零星工程未进行招标;
(4)招标公告发布媒体不合规。招标公告在中国城市建设信息网发布,不符合《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4号)第三条和《关于指定发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的媒体的通知》(国家计委计政策[2000]868号)的规定;
(5)招标文件编写不规范。招标文件缺少具体的技术条款,不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7部委令第30号)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6)邀请招标。如某水库未经批准,管理处自行对防汛调度中心楼工程进行邀请招标,邀请招标需经主管部门审批;
(7)违规招标。某土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资质为三级,不具备承揽中型水库项目的资格,但该公司以其他公司名义,投标水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标503.96万元的工程;某综合经营公司无工程资质,以其他景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名义,投标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标段,中标113.81万元。
(8)未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如某水库监理、施工各标确定中标人后,建设单位均未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14号)第五十三条的规定。
3、建设监理制
(1)现场监理机构、监理人员与投标文件不符。如某水库监理单位编制的投标书承诺,工程监理人员为8人,实际进场为3人,进场人员除总监理工程师外,其他人员均不是投标书中承诺人员,现场监理人员更换情况未经建设单位批准。
(2)专业配备不满足规定。如某水库监理单位配备监理人员的监理专业分别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地质,实际负责除险加固工程溢流面、化学灌浆和坝上门槽等项目的施工监理。
(3)监理人员无证上岗。专项规划内稽察的5个水库有3个水库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4)未制定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规章制度等;(5)监理日志和月报编写不规范
监理部在编写监理月报时,未记录当月工程进度,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等内容也未能详细反映。监理日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志内容基本为工作日记内容,未按规范要求的监理日志内容填写,未能全面反映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源到位、施工质量检验和工程进度情况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等内容。部分监理日志的填写人栏内,没有填写人员签名。
(6)监理单位现场检测、抽检、平行检测不足。某水库迎水面护坡滤层无纺布应由该公司监理报验21万平方米,实际仅有2万平方米报验;某水库碎石应报验1.41万立方米,实际报验0.25万立方米,钢筋应报验770吨,实际报验仅92吨;
(7)监理工作不到位。如某施工单位将三副坝迎水坡碎石垫层改为卵石垫层,监理未履行职责予以确认。
以上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SL288—2003)6.7.5.1的有关规定。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第二十三条:“监理单位根据所承担的监理任务向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派出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必须满足项目要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8号)第十五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等方式实施监理,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报告”的规定不符。
4、转包、分包及施工单位存在问题(1)设计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单位;
(2)违规分包。主体工程分包,某水库坝体及上下游工程合同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金额2631万元,该施工单位将溢洪道闸墩及堰体裂缝处理等17项主体工程和1项附属工程分包其他公司和个人,合同总金额为1072.6万元。分包金额占合同金额的40.77%;
某施工单位将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土建工程分包给没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包金额为1128万元;将卷扬机启闭机设备制造、旧设备改造分包给三门峡新华水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分包金额为296万元;其中主体建筑工程占总包合同的65%;
上述做法,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第三十二条“施工单位不得将其承接的水利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转包。对工程的分包,分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等级„„”、《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禁止将承包的工程进行转包”的规定不符。
(3)建设单位下属企业承揽工程
2008年底,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有2座水库管理单位下属无资质企业,承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1座水库结算工程款507.86万元;1座结算化学灌浆、右岸护岸工程365.86万元。
(4)实际到位人员与合同承诺不符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及到位设备与投标承诺不一致,部分人员无证上岗,上述人员变更未经建设单位或监理书面批准。
(5)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检测不满足规定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如某施工单位未对主要原材料用于帷幕灌浆的700吨水泥进行自检。
三、计划下达与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配套投资计划未分解落实
有关部门在下达投资计划时,未分解落实各级地方配套资金的具体数额,地方配套资金计划不落实。不符合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国债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计投资[2000]858号)第三条的有关规定。
2、未制订实施计划
项目法人未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达的工程投资计划和初步设计批复的内容,编制实施计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基础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3、项目法人未建立基建计划管理制度,未统计上报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不符合《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
四、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户银行不合规
某水库建管处未将工程建设资金在国有商业银行开户存储,而在“兴华城市信用社”开户存储,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拨款管理的通知》(财基字 [1999]457号)第三条的有关规定。
2、资金管理核算不规范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某工程地方配套资金由县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未建立专账,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暂存款科目中进行核算,也未设立银行存款专户。不符合《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3、国债资金存款利息未按规定进行核算
某水库建管处对国债资金存款利息4万元,未冲减工程成本,作为其他收入入账。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的规定。
4、滞留下达资金
某水库下达地方配套资金计划700万元,该市财政局仅将353.7万元拨付项目法人,滞留346.3万元,占下达资金的49.5%。以上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监督的通知》(财基字[1999]50号)第二、三条的有关规定。
5、部分单项工程合同价和价款结算超概算
某水库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概算42.5万元,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78.84万元,超概算36.34万元;临时工程概算47.62万元,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133.75万元,超概算86.13万元。
以上概算调整均未报主管部门审批,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第三十条、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
6、用工程建设资金支付概算外项目
某水库支付概算外消力塘工程10.2万元;某水库用除险加固资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金实施凉亭返修、停车场、坝坡美术字等概算外项目43.75万元;某水库列支广场等概算外景观工程70万元。
不符合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财基字 [1998]619号)第五条的有关规定。
7、国债资金用于非主体工程
建设单位违规将中央补助资金用于非主体工程。某水库将中央补助资金86.71万元,用于现场办公、生活设施等非主体工程支出;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处,将中央补助资金225.98万元用于设计费、监理费、水土保持工程款、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补偿款等非主体工程支出;某水库建设管理处将中央补助资金69.97万元,用于管理用房、景观工程、建设单位管理费等非主体工程;某水库在中央拨付的国债资金中用于支付非主体工程的资金为154.6万元,其中:发电厂房建筑工程97.8万元,原发电厂房电器拆除57.8万元,另外电气设备安装44万元,高压线路改造43万元,累计87万元。
上述做法与原国家计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计投资〔2002〕683号)第十条:“中央补助投资全部用于大坝稳定、基础防渗、泄洪安全等主体工程建设,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规定不符。
8、预付工程款欠规范
某水库在施工单位未提供预付款保函的情况下,支付该单位预付工程款110.15万元。某水库与某有限公司未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情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况下支付预付款60万元。不符合财政部、水利部《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9、使用大额现金
某水库20次使用大额现金(单笔大于1万元)支付购复印机、借款相关费用累计达61.7万元,占当时完成投资的17%。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2号)第五条的规定。
10、超标准建设房屋建筑等附属工程
2008年底,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3个项目超标准建设房屋建筑等附属工程。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批复办公用房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实际建设房屋2374平方米,超面积1174平方米。某水库调度控制中心楼、集中控制楼批复建筑面积合计2000平方米,投资168万元,实际建筑面积3031.71平方米,投资578.79万元。超面积1031.71平方米,超概算410.79万元。某水库原有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初步设计批复新建管理用房2100平方米,造价342万元,超标2500平方米。
1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设单位未制定财务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制度及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不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六条的规定。
五、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项目法人虽然制定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但内容可操作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性差,安全管理制度与工程本身结合不够,只是转抄《强制性条文》中的“安全”部分。不符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第十七条
(二)的有关规定。
2、未制定质量监督计划
质量监督机构没有制定质量监督计划。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1997]339号)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
3、质量监督无文字资料
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未留存正规记录、工作进展及工作成果等资料。不符合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1997]339号)第二十三条的有关规定。
4、施工单位未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未制定工程质量规章制度,不符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第三十三条有关规定。
5、质量缺陷
(1)部分块石护坡存在质量缺陷。某水库块石护坡工程部分块石咬扣不紧,缝宽较大,存在空洞、垫塞不密现象。不符合《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七)SL38—92第4.3-4条的规定。
(2)砼浇筑局部存在质量缺陷。某水库砼浇筑层和梁柱边角部位,存在砂浆铺设不充分和漏振现象,造成砼表石有麻石。不符合《水工砼施工规范》SDJ207-82第 4.5.5 条的规定。
(3)某水库梁柱结合部位浇筑分缝不合理,施工时间歇时间较
第十章
检查、稽察及审计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长,致使梁砼在柱附近形成分缝痕迹,该部位是梁剪力最大处,对梁受力状况不利。不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第4.5.8条的规定。
(4)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坝顶宽度由2.5米加宽到6米,审计组现场踏勘,发现坝顶实际宽度5.4米,未达到设计宽度。
(5)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坝顶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均匀裂缝。
(6)某水库除险加固前副坝渗流量4.70~9.34L/s,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渗流量5.12~9.14L/s,加固后渗流量未见明显减少,防渗处理工程未达到除险加固预期效果。
(7)某水库主坝坝体路面出现长25~30米、宽15~25毫米的裂缝;坝上防浪墙有7处竖向通缝并向库内微倾。
(8)某水库使用不合格石材4980.80立方米,护坡砌筑不合格工程量9898.30立方米,工程造价达74.27万元。
6、未编制在建工程度汛方案
部分水库管理处未编制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已编制的度汛方案可操作性不强,不能结合工程实际,度汛方案未得到主管部门审批。不符合《关于切实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通知》(水建管[2004]68号)第七条的规定。
第三篇:税法笔记(上海海关学院审计专业海关稽查方向)
税法
第一章 税法概论
一、税法地位与意义:
1、税法地位:
(1)我国法律位阶——法律优先: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
1法律:全国人大——宪法(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法律
○2国务院——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部门规章
○4地方省市级权力机关——地方性法规
○5地方省市级政府——政府规章 ○(2)我国法律体系与税法:税法的法律位阶——重要的一门部门法学 1边缘法学:犯罪学、刑侦学、刑技学、法医学等
○2纯粹法学:基础法学(法理学、刑法)
部门法学(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税法)
○
2、税法与其他法律关系:
1宪法为根本大法,为所有法律法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1)宪法:○2税法要服从宪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税法为国家法律组成部分
○(2)民法:均为调整经济关系
1民法:调整横向经济关系(平等主体之间)○,以平等、自愿、等价有偿为原则,救济措施为民事诉讼
2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不平等主体之间)○,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救济措施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3联系:○1当税法某些规范同民法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 ○2税法借用民法的概念、原则与规则
○3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问题时,一般应以税法规范为准则
○(3)行政法:行政法规范全部行政主体,税法规范特定行政主体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性质
1区别——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总和,税法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4)刑法:○2联系——税法与刑法对于违反税法均规定处罚条款
○
3、意义:监督行政机关
(1)外部:人大(流于形式)、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纪检(非国家权力机关——中共)(2)内部:上下级(行政复议)、专门监督(审计、监察)
4、税收种类:中国税制体系
1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1)课税内容:○3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财产税类: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
○5行为税类: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契税
○6农业税类:烟叶税、耕地占用税
○7特定目的税类: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
○(2)计税依据:从价税、从量税
(3)计税价格与税收关系:价内税、价外税(4)税收管理与分配权: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二、税收法律关系:
1、实体法、普通法与程序法:
(1)实体法: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确定税种立法)
(2)程序法: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律行为与执法程序,税务管理方面法律)
(3)普通法:次于宪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对全国一致适用的法律(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进行实施的法律)
2、税收法律关系构成:
(1)权利主体: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1征税主体:代表国家行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2纳税主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独立承担责任,氛围机关、企业、事业与团体)○、与其 他组织,在华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无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 业或组织 3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不一样
○(2)权利客体:主体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征税对象
表现为税收征纳活动,包括物(仅指与税收有关应税货物与乙方交纳的货物)、货币(具有普遍性)、行为(制定
税法
后者一般按照经济区划或行政区划设置)
(2)地方税务局系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国家税务局,县、县级市 旗国家税务局,征收分局、税务所
4、税收征管范围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别由财政、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
1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1)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2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3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中央与地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4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5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 ○6部分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税(开征之前为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中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中央税的滞纳金、补税与罚款
1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包括上述由国家税务系统辅助征收(2)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管理的部分)
2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对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的部分)3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及其 ○地方附加,地方税的滞纳金、补税与罚款
(3)在大部分地区,地方附加、契税、耕地占用税,仍由地方财政部门征收和管理
(4)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项目:关税、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代征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5、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划分: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等(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筵席税(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第二章 增值税法
一、增值税基本原理:
1、概念: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与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与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对货物流转各环节征税)
2、特点:
1定义:允许将购置物质资料的价值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1)消费型增值税:○当期全部一次扣除(我国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2积极效应:
○ 经济——有利于鼓励投资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财政——短期内将导致税基减少,对财政造成一定影响,但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
长远看将刺激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将起到重要拉动作用,财政收入总量将随之增长
管理——将使非抵扣项目大为减少,征收和缴纳将变得相对简便易行,有助于减少偷逃税行为发生 3其他增值税类型: ○、生产型——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收入型——购入的固定资产科按照磨损程度相应给予扣除(2)以票扣税为主:增值税专用发票(3)划分两类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4)价外计税(5)全部流转额为计税销售额
二、征税范围:
1、一般规定:(1)销售或进口货物:货物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不动产即移动后破坏其使用价值,土地、房屋及地上附着物,对其进行登记管理,但机动车属于动产按不动产管理并征收增值税)
销售货物指有偿转让货物所有权(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1加工——受托加工货物,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
○2修理修配——受托方对损伤和丧志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与功能的业务
○3排除范围——单位或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
2、特殊项目:
税法
第二在合同中分别注明货物纳增值税,提供建安劳务纳3%的营业税
若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税法规定一律均纳增值税,不纳营业税
三、纳税义务人: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以其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
1、小规模纳税人认定:
(1)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纳税人年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
(2)对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4)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一般纳税人:
(1)特殊的一般纳税人:
1新开业的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应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2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商贸企业除外)○,起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次年1月底以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3纳税人总分支结构实行统一核算,其总机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但分支机构是商业以外的其○他企业,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其分支机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在办理认定手续时,须提供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
4从2002年1月1日起,对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一律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税 ○(2)一般纳税人认定程序:
1属地管辖,认定机关为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2申报人义务:40日内填写并报送申请表,提供相关材料 ○3税务机关的义务:○20日内完成、制作并送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对未按期申报对象的催告、审核材料并制作《文书受理回执单》、实地查验并制作查验报告(3)一般纳税人的管理:
1一般纳税人(含临时转正)已使用防伪税控系统但年销售额未达标,如会计核算健全,且未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
虚开增值税发票或有偷、骗、抗税行为
连续3个月未申报或连续6个月申报纳税异常且无正当理由
不按规定保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装置,造成严重后果
2纳税人已经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 辅导期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一般纳税义务人辅导期管理办法:
1新办小型商贸企业(注册资本在80万以下、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批发企业)要看其一年的经营(1)范围:○实际销售额如果达到80万元,经过税务辅导,评估后方可申请认定进入辅导期(一般不应少于3个月,其他一般纳税人辅导期为6个月),然后进入一般纳税人管理
2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提出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案头审核、法定代表人约谈和实地查验,确认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实行辅导期的一般纳税人管理
1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辅导期为3个月,其他一般纳税人辅导期为6个月(2)管理:○2小型商贸企业:根据约谈和实地核查的情况对其限量(10万元)限额发售专用发票
○3商贸零售企业和大中型商贸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其限量限额(每次25份)发售专用发票
○4企业按次领购数量不能满足当月经营需要的,可再次领购,但每次增购前必须依据上次已领购并开具的专用发 ○票销售额的3%向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未预缴增专用发票值税税款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不得向其增售 5每月第一次领购的专用发票在月末尚未使用的:在次月发售专用发票时,应按照上月未使用专用发票份数相应 ○核减其次月专用发票供应数量
6每月最后一次领购的专用发票在月末尚未使用的:在次月首次发售专用发票时,应按照每次核定的数量与上月 ○末使用专用发票份数相减后发售差额部分
税法
(2)折扣方式:
1折扣销售(销售折扣)○:可从销售折扣中扣减(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之前)
目的——促销
实物折扣——按视同销售中“无偿赠送”处理,实物款额不能从原销售额中扣除
售后优惠或补偿——纳税人销售货物并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由于购买方在一定时期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或者由于市场价格下降等原因,销货方给予购货方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偿等折扣、折让行为,销货方可按现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有关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
2销售折扣(现金折扣)○: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目的——发生在销货之后,属于一种融资行为
3销售折让:折让额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
目的——确保商业信誉,对已售产品出现品种、质量问题而给予购买 ○方的补偿(部分货款的退还)(3)以旧换新方式:
1按新货物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2金银首饰以旧换新业务:可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全部价款征收增值税 ○(4)还本销售方式:销售额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5)以物易物方式:双方均作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核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受到的货物按规定核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6)包装物押金:押金返还,要区分不同情况,租金不返还,需要计算销项税额
1销售货物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如果单独记账核算,时间在1年以内,又未过期的,不计入销售额
○2因逾期(1年为限)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征税
○3啤酒、黄酒按是否逾期处理,啤酒、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产品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逾期,也无论是否 ○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一律换算成不含税收入并计入销售额征税
4注意点:逾期包装物押金为含税收入,需换成不含税价再并入销售额
○
征税税率为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13%或17%
包装物押金与包装物租金、包装费在税务处理上的区别,后两者均作为价外费用处理(7)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1一般纳税人: ○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未抵扣进项税额):
税务处理: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计税公式:增值税=售价÷(1+4%)×4%÷2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后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
税务处理:按正常销售货物使用税率征收增值税(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购进当期已抵扣)
计税公式:增值税=售价÷(1+17%)×17% 2小规模纳税人: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增收增值税
计税公式:增值税=售价÷(1+3%)×2%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物品:按3%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计税公式:增值税=售价÷(1+3%)×3%(8)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无销售额的按下列顺序确定其销售额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消费税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使用范围:没有价款,有无同类货物销售额
取得销售额,但销售额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
(9)海关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1增值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到岸价格:成交价格为基础,包括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劳务费)、关税、消费税(应税项目)
2进口非应税消费品,涉及关税、增值税:
○
计算顺序为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
关税完税价格进口业务以到岸价为基础
关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增值税税率
含税价格/收入的判断:(1)通过看发票来判断(普通发票要换算)
(2)分析行业(零售业要换算)
税法
一般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当月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营业额合计÷当 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在增值税中
○不得扣除(需做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中,可将转出的进项税额计入企业损失(营业外支出),在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5税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其抵扣应伴随货物
○
六、出口货物退/免税:适用范围
进项税额退还给出口企业等纳税义务人:出口退税并非退还“销项税额”,而是退还进项税额,若一个企业完全是 出口企业,商品没有内销,则完全采用“免”和“退”的方式,就不存在“抵”税的问题
1、免税并退税: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
2、免税但不退税:无抵扣凭证
(1)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2)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
(3)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包括农产品)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
3、免税但不退税:无可退还的税额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
(3)出口卷烟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免税
(5)国家规定的其他免税货物
4、不免税也不退税:
(1)国家计划外出口的原油
(2)援外出口货物
(3)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
第三章 营业税
一、营业税概述:
1、概念: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商品与 劳务税
“境内”包含7个方面的含义
(1)提供的劳务发生在境内
(2)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货物出境
(3)在境内组织游客出境旅游
(4)所转让的无形资产在境内使用
(5)销售的不动产在境内
(6)境内保险机构为境内标的物提供保险业务(7)境外保险机构以境内的物品为标的物提供的保险业务
营业税应税行为——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取得货币、货币、其他经济利益)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
2、特点:我国的重要税种,由地税部门负责征管
(1)一般以营业额全额作为计税依据,多环节总额课征
(2)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具有很强的行业调节能力(3)计算简便,便于征管(4)征税范围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互为并行补充
(5)纳税义务发生地的流动性较大
3、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区别:均为流转税
(1)营业税与增值税:
1区别:增值税是对大多数应税商品和少部分应税劳务(加工修理修配)征收的○
营业税是对大多数应税劳务和少部分应税商品(不动产、无形资产)征收的
营业税的应税劳务是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增值税)以外的所有劳务
营业税的应税资产是有形资产(征增值税)以外的资产,即为有形不动产和无形资产 2联系:营业税规定的征税范围与增值税有互补性
○
某一种货物或劳务,要么征收增值税,要么征收营业税,两种税不能并存,但在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活动中两税种常有交叉(兼营)(2)营业税与消费税:
税法
有权的行为,包括股票转让、债券转让、外汇转让、其他金融商品转让(3)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国税发﹝2002﹞9号)的规定
1银行:包括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2信用合作社
○3证券公司 ○4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
○5 保险公司 ○6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等 ○
7、娱乐业:(1)概念:各种文化娱乐业以及市场上为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和服务的业务
(2)包括: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场、游艺场所等娱乐场所,以及娱乐场所所为顾客进行娱乐活动提供服务的业务。现在一些综艺节目也可以列为娱乐业
8、服务业:
1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等为社会提供劳务、服务的业务(1)概念:○2范畴:宾馆、餐饮、航空、银行、旅游、教育、医疗、咨询、运输、法律服务、零售业等
○(2)我国的服务业:按照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是指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包括饮食、住宿、旅游、仓储、寄存、租赁、广告、各种代理服务、理发、照相、浴池以及各类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业务
(3)营业税中的“服务业”税目:比社会上的服务行业范围大一些,包括归口管理的服务行业,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举办的服务企业
三、营业税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
(1)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1应税劳务:纳税人提供的交通运输、建筑、金融服务、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共七大类劳务
○2保险劳务:保险标的物为境内物品的保险
○(2)企业租赁或承包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3)中央铁路运营业务的纳税人为铁道部,合资铁路运营业务为合资铁路公司,地方铁路运营业务为地方铁路管理机构,基建临管线运营业务为基建临管线管理机构
2、扣缴义务人:
(1)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其应纳税款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人
(2)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的,其应纳税款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3)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而在境内未设有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无代理人的,以受让者或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4)单位或个人举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及演出经纪人为个人的,其应纳税款以售票者为扣缴义务人(5)分保险业务,其应纳税款以初保人为扣缴义务人
(6)个人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的,其应纳税款以受让者为扣缴义务人
四、税目与税率、减免:
1、税目:(1)按行业、类别共设置9个,税率也实行行业比例税率,共分三档,3%、5%、5%-20%(娱乐业)(2)具体适用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
2、税率:(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
(2)5%: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3)5%-20%:娱乐业
3、减免:营业税条例中规定的免征项目
(1)育、养、婚、葬服务
(2)残疾人员个人劳务
(3)医疗服务
(4)学校教育、勤工俭学劳务(5)农业服务
(6)文化展馆服务
(7)政府行政、法律机关服务
五、计税依据:
1、一般情况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认:
(1)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所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
(2)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2、交通运输业:
(1)运输企业自境内运送旅客或货物出境,在境外改由其他运输企业承运旅客或货物的:
营业额=全程运费—付给其他承运企业的运费
(2)运输企业从事境内联运业务,以实际取得的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即以全程联运收入扣除付给对方联运单位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营业额=全程联运收入—付给对方联运单位的运费
税法
(5)零售应税消费品(金银首饰含镶嵌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
(6)批发环节(卷烟)
2、特点:(1)征税对象的选择性
(2)征收环节的单一性
(3)适用税率的差别性
(4)征收方法的多样性
3、与增值税的关系:(1)区别:
1消费税是价内税(计税依据中含消费税税额)○,增值税是价外税(计税依据中不含有增值税税额)
2消费税绝大多数应税消费品只在货物出厂销售(或委托加工、进口)环节一次性征收,以后的批发零售环节不 ○再征收;增值税是在货物生产、流通各环节道道征收
3征收消费税的目的: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联系:对从价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计征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相同的,均为含消费税而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1增值税:生产、销售、进口环节均征收,受托方缴纳(加工费×17%)(3)交叉:○2消费税:一般应税消费品生产、进口环节征收,金银首饰零售环节征收,委托方消费税扣缴,卷烟生产环节复 ○合征收、批发环节从价征收
4、注意:(1)明确消费税只是对部分货物,共14种消费品
(2)消费品在缴纳消费税同时还交增值税(3)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征收(1995年1月1日起,金银首饰改为零售环节征税,2002年1月1日起,钻石级钻石饰品改为零售环节征税)
二、要素:
1、纳税义务人: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1)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2)个人: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
2、税率:(1)比例税率:实行比例税率的分为10个档次,最高为45%,最低为3%(2)定额税率:共有4个档次,黄酒每吨240元,啤酒每吨250或220元
3、纳税环节:(1)特殊规定:金银首饰、钻石及钻石饰品零售环节征收
1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销售时纳税
○2进口的,于报关进口时纳税(2)一般规定:○3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与移送使用时纳税 ○4委托加工的,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若直接出售的,则不再征收消费税
三、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1、自产自销: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1概念: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与增值税销售额确定相同(1)销售额:○2包装物押金:不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
○
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和已收取1年以上押金应并入销售额,按应税消费品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对酒类产品生产企业销售酒类产品(黄酒、啤酒除外)而收取的包装物押金,物理押金是否返还与会计上如何核算,均需并入酒类产品销售额中,依酒类产品的适用税率征收消费税
(2)纳税人外购以下已税消费品生产应税消费品,仍应以纳税人的销售额为依据计税,但可扣除当期生产领用的外购已税消费品的已纳税额
1外购已税烟丝生产的卷烟
○2外购已税化妆品生产的化妆品 ○3外购已税珠宝玉石生产的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4外购已税鞭炮焰火生产的鞭炮焰火
○5外购已税汽车轮胎(内胎和外胎)生产的汽车轮胎
○6外购已税摩托车生产的摩托车(如用外购两轮摩托车改装三轮摩托车)
○(3)当期准予扣除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的计算公式: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应税消费品买价×外购应税消费品适用税率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应税消费品买价=期初库存的外购应税消费品的买价+当期购进应税消费品的买价—期末库存的外购应税消费品的买价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缴纳消费税
(2)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馈赠、赞助、集资、广告、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于移送时缴纳消费税,按照同类消费品售价计税,无同类消费品售价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税((成本+
税法
一、概述:
1、企业:(1)概念: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2)分类:
1出资和责任形式: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2投资主体的涉外:内资企业、外商企业、港澳企业 ○3企业所有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
○4经营规模大小:大型、中型、小型 ○5主要经营性质:工业、商业、交通、金融
○6企业法律地位: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 ○
2、企业所得税法历程:(1)1983年前,国营企业利润上缴
(2)1984年利改税,国有大中型企业55%上交企业所得税
(3)1994年,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成为企业所得税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
3、企业所得税概念: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企业所得税)
二、纳税义务人:
1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
1、居民企业:(1)概念:○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2)注册类型: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等各类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判断标准:登记注册地标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4)征收范围:境内、境外所得,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权益性投资、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接受捐赠和其他所得等
1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
2、非居民企业:(1)概念:○立机构、场所的企业
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机构、场所: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提供劳务的场所,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作业场所,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1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立的(3)征收范围:○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2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又无实际联系,以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为依据
○
三、征税对象:
1、概念: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2、内容: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其他所得等
3、清算所得也属于企业所得税征税对象:
(1)概念: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2)投资方从被清算企业分的的剩余财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所占股份比例应当分得的的部分,应当确定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
4、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1)销售货物所得:交易活动发生地
(2)提供劳务所得:劳务发生地
1不动产转让所得:不动产所在地
○2动产转让所得: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3)转让财产所得:○3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被投资企业所在地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
○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或负 ○
税法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
○5利息收入: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 ○息、贷款利息、债权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6租金收入: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7特许权使用费: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8接受捐赠收入: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
○9其他收入:除上面八项收入外的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 ○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3、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其他不征税收入
4、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1非营利组织:履行登记手续、从事公益性活动、收入及财产不分配、注销后财产用公益
○2收入:接受捐赠收入、财政拨款外政府补助、收取的会费、上述免税收入法定孳息
○
5、扣除:
(1)扣除项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 1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和2.5% ○3劳动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4劳动保护支出 ○5利息支出 ○6借款费用 ○7汇兑损失
○8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9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 ○扣除
10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11财产保险支出 ○12固定资产租赁费
○13公益性捐赠支出、14有关资产的费用 ○15总机构分摊的费用 ○在利润总额12%以内部分 ○(非居民企业而言)16资产损失 ○17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税费规定准予扣除的其他项目
○(2)不得扣除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超过标准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部非独立法人的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 ○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9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批准以外的企业为投资者或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10在中国境内工作的职工的境外社会保险费
○11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
6、亏损弥补:
(1)企业纳税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结转,用以后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2)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六、资产的税务处理:
1、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2、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3、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4、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5、企业发生的支出,按照规定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6、企业使用或销售存货,按照规定就散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7、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七、税收优惠:
税法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装态(1)加速折旧固定资产:○(2)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 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6、减计收入:(1)减记收入优惠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收入(2)综合利用资源: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7、抵免税额:
(1)定义: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2)5年内不得转让、出租:
1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 ○2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企业所得税税款 ○3转让的受让方可按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8、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决定减征或免征
9、非居民企业优惠:非居民企业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0、其他有关行业的优惠
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1、定义:以自然人(根据自然规律出生的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
2、发展:(1)最早诞生于英国:1799年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
(2)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3)2000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作用:(1)筹集国家财政收入(2)调节个人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化
(3)熨平经济的波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4)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就业水平
4、税制模式:
(1)分项制:分别不同项目计算征税
1优点:计算征收简便,通过源泉扣缴的办法一次性征收,减少征纳成本 ○ 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区别对待”,可按不同性质所得分别课征,实行区别对待,贯彻特定的政策意图 2缺点:不能按纳税人真正的纳税能力课征,无法有效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
○难以判断负税能力,难于公平税负
所得分解后难于适用累进税率,削弱了调节收入的能力
(2)综合制:综合各项所得合并征税 可很好地体现所得税“量能负担”的征税原则(3)分项综合制:兼有分项制与综合制之长
5、源泉扣税法:
(1)定义: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由支付人在支付时东该款项中预先扣除该款项所应承担的所得税税款的制度
(2)目的:有效保护税源,降低纳税成本,简化纳税手续
1纳税人分散、支付人相对集中 ○2纳税人在境内短暂存在停留或无物理存在(3)原因:○3净所得难以认定 ○4境外纳税人申报困难
○
二、纳税人:根据税收管辖权
1、居民纳税人:无限纳税义务
(1)判定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税法
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纳税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
(1)定义: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2)内容:法律、会计、讲学、翻译、审稿等(3)自2004年1月20日起,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其营销业绩突出的非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事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的全额作为该营销人员当期的劳务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题干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
(4)与工资、薪金的区别: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5、稿酬所得: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特许权的使用地)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所在地
8、财产租赁所得: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
1不动产转让所得:不动产坐落地 ○2动产转让所得:实现转让的地点
9、财产转让所得:(1)所得来源确定:○(2)内容:
1量化资产股份转让: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转让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出售自有住房: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
10、偶然所得:全额征收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
1、每次收入的确定:
(1)劳务报酬所得:根据不同劳务项目的特点
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1次 ○(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1次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权利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1次(4)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1次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1次(6)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1次(7)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1次
2、费用减除标准:
(1)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余额
(2)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每月2000元)后余额(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1)范围:○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
○4财政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2)标准: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3500基础上,再减除2800元
4、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1)个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在申报应纳岁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扣除(2)个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第四篇:对税务审计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比较思考
税务审计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但是,理论上一直未对这一课题开展系统性的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加之全国各地税务部门对税务审计的认识和观念上的不同,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客观现象,因而,到目前为止可以值得借鉴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税务审计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简单比较,以求达到对税务审计有较为系统了解的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的针对性。
一、税务审计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在内涵上的比较
内容
税务审计
纳税评估
税务稽查
定
义的比
较
通过采用现代审计技术获取纳税人涉税信息并进行分析审核的管理性手段,其规范的工作底稿、充分的涉税信息、先进的审计技术和中性的审计结论,既有利于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税收管理效率,也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密切征纳双方关系。(国税发【2004】38号)
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国税发【2005】第043号)
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国税发【1995】226号)
主
体的比
较
经授权或政府委托的税务机关。从我国几年来各地开展的税务审计实践来看,税务审计主体可分为单一主体税务审计与非单一主体税务审计。其中单一主体仅指各级国税或地税的税务审计部门所开展的税务审计。
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主体必须是税务机关的专业检查机构,除此之外,税务机关的治理部门和征收部门所从事的检查活动都不应属于税务稽查的范畴。目前主要有总局及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市)各级税务局设立的执行税务检查职能的稽查局。
客
体
与
对
象
或
内
容的比
较
税务审计的客体一般仅限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本课程税务审计客体应选择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议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企业及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界定的企业。
纳税评估客体涵盖了原来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实施的审核评税,是审核评税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属于日常性的一般税收管理行为。即纳税评估的客体包括所有企业。
税务稽查的客体必须是有税收违法嫌疑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涉税情况。
税务审计客体的选择与确定可以通过循环选择法、纳税大户选择法、行业选择法、纳税状况总体评价选择法、其他选择法来进行。
纳税评估客体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纳税评估根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
税务稽查对象一般应当通过以下方法产生:
1、采用计算机选案分析系统进行筛选;
2、根据稽查计划按征管户数的一定比例筛选或随机抽样选择;
3、根据公民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交换的资料确定。
税务审计的对象是凡客观存在于被审单位的各种涉税经济活动,包括客观存在于被审单位内部与外部,有载体的与无载体的经济活动都是税务审计对象。
纳税评估的对象(或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税务稽查的对象应该是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等税收违法嫌疑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没有税收违法嫌疑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则不是税务稽查的对象。
二、在具体税收执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通过上述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税务审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在各自的执法范围内,只要能够按照各自内在的客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观要求去执法,不仅可以增强税收执法的针对性,提高税收执法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体制。然而,三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进行互补。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税务审计,此外,笔者认为,在具体税收执法中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各自执法的原则
税务审计执法的原则着重体现在合法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税务审计合法性原则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是指主体的合法、审计方法的合法、审计程序的合法、审计证据的合法、审计处理结论的合法等。税务审计成本效益原则主要体现在税务审计程序的启动、取证、对象的确定等方面。纵观世界各国税务审计情况以及我国这些年来税务审计实践,一方面由于税务审计程序的复杂性、技术性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税务机关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因而,税务审计必须讲究成本效益原则。
纳税评估的原则应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税务稽查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司法机关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具体表现为:
1、以法治税原则;
2、依法独立原则;
3、专业分工和监督制约原则;
4、规范、合理、高效原则;
5、实事求是原则;
6、群众路线原则。
(二)各自执法的依据
税务审计的依据主要是《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条例、《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国税发[1999]74号)、《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暂行办法》(国税发[2004]38号)、《涉外企业联合税务审计工作规程》(国税发[2007]35号)等文件。
纳税评估的依据是《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第43号)
税务稽查的依据是《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国税发【1995】226号)
(三)各自执法的程序
税务审计程序分为项目审计程序与税种审计程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审计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2、案头准备阶段;
3、现场实施阶段;
4、审计终结阶段。
纳税评估程序一般包括:
1、制定评估计划;2评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疑点对象产生;
4、审核评析;
5、约谈举证;
6、认定处理;
7、评估案件复查
8、成果分析。
税务稽查程序应当按照确定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审理、执行等程序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即税务稽查具体工作流程包含选案、实施稽查、审理、执行等四个部分。
(四)各自执法的目的税务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被审单位纳税的合法性、正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从征纳双方两个方面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杜塞漏洞,防止和处理偷、避税,减少税款流失,强化税收管理,促进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促使被审单位依法纳税,促进公平竞争。
纳税评估的目的是促进纳税人准确核算应纳税额,提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能力,堵塞税收漏洞,完善征管制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稽查选案的准确性
税务稽查的目的是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查处偷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促进依法纳税,保障税法的实施,从而促进税收秩序的好转。
大争之世 网游之复活 炼宝专家 混在三国当军阀重生之官道
第五篇:2012全市稽查工作思路(定稿)
二〇一二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强化队伍管理为抓手,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积极轮查重点税源企业和打击假发票,全力查处大要案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系统管理,不断提高全系统稽查工作专业化水平,为确保全市国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积极贡献。
2012年,全市稽查工作的奋斗目标为:查补收入总额不低于全市国税收入的2.5%(不含车购税),人均稽查户数不少于3户,选案准确率不低于95%,案件查结率不低于95%,查补收入入库率保持100%,上级督办案件、协查案件按期回复率达到100%,协查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5%,继续保持全省国税稽查系统综合考评先进行列。
一、打击涉税违法,切实发挥稽查职能
1.扎实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2012年,总局确定的指令性检查项目为:房地产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农产品加工行业,以及服装行业、家俱行业和电子产品业领域的出口骗税行为;省局确定的指令性检查项目为:教育培训出版行业和钢贸企业;全市专项检查除完成总局和省局指令性检查项目外,结合我市税源实际,将商贸企业、营利性医疗机构、竹木行业、冶炼行
业等列为全市指令性检查项目。市县两级稽查部门积极落实牵头组织责任,认真做好组织、实施、总结和上报工作,力争检查一个行业就规范一个行业,确保全市税收专项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通过对税收征管档案、行业及地区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紧密结合举报案源、案件查处、网上协查和专项检查,着重对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发案率较高或案件线索指向较为集中、宏观税负偏低的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稽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稽查建议。归纳行业检查方法或标准,归集整理典型案例,达到促进行业、区域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行业、区域税收秩序的目标。
2.有序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方式方法,对近几年未检查过的重点税源企业分步骤开展轮查,将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工作作为税务稽查一项常规性工作有序开展,促进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
3.继续开展发票打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打击“卖方市场”,整治“买方市场”,认真做好全市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紧密结合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和大要案件查办,对全市的房地产企业、商贸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教
育培训机构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充分发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沟通,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处理开具和使用虚假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严打印制、贩卖假发票的犯罪团伙。继续开展对医疗卫生行业专项整治,深入查处涉嫌偷逃税款的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接受发票情况的专项检查。
4.全力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集中力量查处一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加大对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偷逃税款等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成品油、煤炭、运输等行业的虚开发票活动;重点查处电子、家具、服装类产品的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偷逃税案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大要案报告和督办制度,实行大要案件上报与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挂钩。全年市局稽查局至少查处2起大要案件,市局第一稽查局和各县局稽查局至少各查处1起大要案件,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作用。
二、推进规范执法,切实提高稽查质效
5.规范稽查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各级稽查部门都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常规检查计划,按照计划开展税务检查,严格控制检查频率,减少重复检查。要充分利用征管信
息、第三方信息等案源信息强化稽查案源分析,细化选案指标,实施科学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一是充分运用预警分析系统开展选案,将低于预警下限的纳税人列为重点案源筛选对象;二是积极深入开展案源调查,及时收集、分析纳税数据,加强税收调研,建立健全科学选案体系,避免盲目选案;三是将计算机选案与人工选案结合,广泛收集群众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交换等案源信息。
6.规范检查实施,优化稽查服务。下户检查过程中坚持依法稽查、文明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权限合法、程序无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原则,通过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和公正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听取纳税人陈述申辩意见,依法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对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纳税人负担。
7.规范案件审理,加大审理力度。强化证据意识,规范取证行为,坚持大要案上报审理制和“两权监督”等规定,严格审核证据和适用法律,确保每起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坚持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和优质案卷评选,加强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的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稽查案卷文书制作水平;落实案件复查制度,在全市范围开展案件复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查结案件,查找稽查执法薄弱环节,复查内容包括:程序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证
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定性处理是否适当、文书使用是否规范等,对复查不合格的案件进行责任追究,并将复查结果纳入系统考核。
8.规范案件执行,确保执行到位。强化事前调查,在执行文书送达之前,稽查执行人员及时与征管、税源管理等部门取得联系,充分了解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判断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使执行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严格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时办理案件移送工作。依法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保证税务处理与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案,实现稽查案件查补收入颗粒归仓。
三、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升稽查水平
9.试行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按照省局《2012年稽查工作要点》提出的“推广应用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要求,借鉴辽宁省国税局稽查局编印的《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结合永州地区实际,对全市范围内规模以上重点税源企业等会计核算较为健全的纳税人推广应用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强化检查环节痕迹管理,做到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实现对稽查过程和质量的控制、监督。
10.建立税务稽查案例库。按照省局统一部署,依托协查信息系统,逐步建立税务稽查案例库,加强重大案件、案
情复杂案件、有争议案件的案例分析,提高税务稽查案例分析和应用水平。各级稽查部门积极推荐优秀案例,注重发现和总结作案手段和违法新情况,形成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11.强化内外协作互动。继续建立健全稽查与征管、法规、税政等部门的互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稽查建议,促进稽查成果的应用。继续完善与公安联合办案机制和涉税案件移送办法,提高查办大要案的震慑效果;加强与检察部门的联系,建立税务稽查渎职犯罪预警机制,监督税务稽查执法行为,防止渎职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与法院联系,切实解决案件执行难的问题,确保每起案件执行到位;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案件信息,适时开展联合稽查。
四、深化机制建设,切实优化管理水平
12.落实稽查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细化稽查分类分级标准,合理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明确市、县两级稽查局组织检查和直接检查企业的分类标准,使稽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与重点税源的分布相对应。市局稽查局负责对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定期轮查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县级稽查局负责对一般税源企业实施常规检查和一般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
13.加强全市系统上下联动。以建机制、带队伍、严执法
为要求,不断增强全市稽查系统上下互动共进,确保政令通达、指挥有力、反应快捷、管理有序;建立税务稽查系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着重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办案数量和质量奖励办法,确保稽查立案率、结案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达到规定要求,加大稽查工作绩效考核力度,实现稽查工作考核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14.着力防范执法风险。通过规范稽查工作流程,依法稽查文明执法,避免因检查、执行等执法行为失误、不当引起纳税人不满和抱怨的问题,妥善化解矛盾冲突。完善稽查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接受外部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有效避免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执法随意性和办人情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15.严格稽查办案经费。继续严格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超权限审批、超范围使用、超标准支出办案专项经费;加大稽查办案设备、科技装备投入,提高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五、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振整体形象
16.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稽查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培训,重点提高稽查人员的税收政策水平、法律素质、查账技能等实用型培训,重视电子稽查和执法办案策略培训,建立专业化税务稽查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司法资格等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
人员实行重奖,全面提升稽查干部整体业务素质。
17.建立稽查人才库制度。借鉴市局行政执法(纳税评估)人才库评选方法,按照严格的选拔、聘用、管理程序,遵循德才兼备、注重工作能力的原则,再造全市稽查人才库。大力开展稽查能手培训和选拔活动,继续调整、充实、更新和完善市级稽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形成多行业、多门类、多元化的专家型格局,充分发挥稽查人才库在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励广大稽查人员精学稽查本领、学税收业务、广学相关知识,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稽查人员,不断提高全市系统稽查人员业务水平。
18.加强党风廉政及内控机制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和警示广大稽查干部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防线。认真落实“一岗两责”、“一案双查”等制度。推行廉政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开展明查暗访、廉政回访活动。切实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充分防范执法风险点。注重对稽查人员的廉政教育,将稽查执法行为置于纳税人监督之下,切实改进稽查工作作风和行风。
19.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及时归纳总结稽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力争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上推介国税稽查工作经验,扩大社会影响;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不
足,提出改进措施,当好参谋助手;各级稽查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教育、惩治和警示效应。
市局稽查局 二〇一二年元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