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勤工助学作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助困与育人的双项职能,是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有效平台。大学生勤工助学早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出于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等目的,越来越多的非贫困生也加入勤工助学的大军,使得勤工助学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各种侵权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兼职中介机构收费不合理、用工单位工资拖欠、兼职学生工资过低以及用工单位变相欺骗等。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当前依旧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勤工助学风险应对机制,学生维权困难重重。
一、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侵权问题
(一)用人单位利用协议漏洞克扣工资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及相关法律知识不足,故意设置协议漏洞,用工结束后,利用所签署协议中的陷阱,以种种借口克扣大学生工资,而大学生无法依据有效协议,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任其宰割。
(二)“试用期”工作劳而无获
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兼职学生之后,便提出学生要先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才能被正式聘用,有的还要求进行技能培训,以此向学生收取培训费。而长时间的试用期结束之后,用人单位却以种种借口辞退勤工助学学生,因为处于试用期,学生无法得到全额的工资,白白地被用人单位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而交纳的培训费等费用,也无法索回,付出了辛苦还得不偿失。
(三)推销组织设计推销骗局
此类型侵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事商品推销、代售的组织,他们要求前来求职的兼职学生购买数额不大的产品或直接交纳现金作为押金,再让学生去推销一些根本卖不动的产品,并规定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销售额才有提成工资。最后因无法完成任务,学生无法领取工资,而押金也被其克扣。
(四)“黑中介”骗取中介费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黑中介” 专门欺骗涉世未深的勤工助学大学生,利用一些学生假期求职心切的弱点,向其提供虚假信息,编造出一些待遇丰厚的岗位,诱使学生上钩,之后为其安排假“面试”,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见面后向学生收取相关费用,钱一到手就立刻消失,寻之不得。
(五)不法分子“家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设置家教骗局,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谎称使其担任家教教员,引诱其陷入桃色陷阱。这种家教骗局多以“成人考试”辅导为主,被教者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心理防线低、缺乏自我保护常识和能力,对勤工助学者进行不法侵害,然后逃之夭夭。
(六)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近两年,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被骗参加非法传销活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传销组织先以优厚条件招聘学生来上岗,然后给学生培训,向他们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并抛出高回扣的诱饵,让学生去发展“下线”。被传销组织洗脑的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再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结果害人害己。
二、建立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风险规避机制
(一)政府方面
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整治兼职市场,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惩处商家在大学生校外兼职过程中出现的侵权行为,加大违法行为成本。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制,规范兼职市场秩序,建立公平、透明的收费标准,统一设定职业中介与兼职者所签订的协议模式,并实行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对侵犯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中介机构和人员严肃查处,并予以必要的行政处罚。
(二)学校方面
学校进一步对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贯穿勤工助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对学生勤工助学行为进行系统、规范的统一管理。
(三)个人方面
1、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兼职之间的关系,不能因兼职耽误自身学业。在校外勤工助学中应注意自己的学生身份,保持自重,合理规范自身行为,敢于拒绝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工作要求,积极展现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风貌,维护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避免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滋扰。
2、要建立起自我防备的心理体系,提高自身心理防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和保密个人信息,警惕兼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和必备措施,减少针对大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
3、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掌握如何辨别招聘信息可信度、如何判断用人单位和工作性质的合法性、如何签订协议、面对侵权行为如何维权等常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并且敢于与侵权行为作斗争,在面对侵权时能坚决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学生:邹伟指导老师:纪希禹专业:电子商务
一、序论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电子商务中的风险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研究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控制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通过本篇文章的简单介绍能让读者浅层次的了解一下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使人们今后在学习、工作等环境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来正确、安全、合法 的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二、本论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念及工作模式
1.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1.2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1.3电子商务的工作模式
第二章电子商务风险分析
2.1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2.2电子商务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2.3电子商务风险的识别
2.4电子商务风险的评估
第三章电子商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技术防范
3.2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技术防范
3.3电子商务的纵深防范措施
3.4建立风险识别防御意识
致 谢
三、结论
本文对电子商务的风险与应对措施进行了一定的介绍。简要的提出如何防范电子商务的风险,并认为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正如股票市场上认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风险与收益并存。因此,了解风险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识别风险才能更好的防御风险。这样,今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向前迈进。
第三篇:技术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技术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1)强化施工图审核,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高风险工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优化和完善。
(2)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组建专业作业队和专业作业班组,机械设备,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对施工图纸审查、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
(4)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指派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确保监控量测项目齐全,数据采集及时、准确,监控频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信息反馈及时、到位。
(5)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表深孔钻探未按勘察大纲完成的隧道,通过洞内超前水平地质钻探及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及时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据之修正设计参数,对高风险隧道实行动态设计。(6)加强过程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保证工序质量;监理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工序质量不达标,不予转序;建设单位加强巡检及问题整改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保证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运动会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中学 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中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由于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以及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给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一定的运动伤害风险。据统计,体育运动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已占学生人身伤害的首位。因此,在本届运动会期间,防止和控制运动会风险的发生,并降低运动会风险事故所造成的相关损失成为当前应正视并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切实保障本届田径运动会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运动会安全顺利进行,现从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三个角度出发,对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进行风险评估,并给出相应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学生自身风险
1.运动前缺少充分的准备活动
由于本届运动会召开时间已是深冬,天气干燥严寒,在这种天气之下,所有参赛运动员赛前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冰冷的肌肉中,肌血流不佳,但经热身运动后,肌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滞性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肌腱、韧带和其它结缔组织的伸展性也随之提升,这对一些特别需要关节活动的项目至为重要。热身运动后,因体温升高,可改善身体的柔软性。班主任要安排相应学生组织参赛运动员比赛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运动。2.不适当的运动服装
运动服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在运动的时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扬运动员的潜能,而在户外活动时穿戴的舒服性以及是不是能够维护人体不受损伤。参赛运动员(学生)参赛时必须着相应的运动服或适合运动的衣裤、鞋子,身上不得携带尖锐、锋利等物品,如水果刀、削笔刀、钥匙串等,参赛时不得戴挂任何物品,如公交卡、校牌等。3.身体状况不佳或运动损伤未完全愈合
参赛运动员要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如实向班主任报告情况,不得带病、带伤参加运动会,班主任得知情况属实后,要做好相应学生的安排,并及时报告运动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身体状况欠佳、处于感冒发烧等疾病期,具有特异体质的学生特别是心脏疾病的学生应回避剧烈的体育运动。
4.运动时的心理状态(过于紧张或运动时太松懈)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体育运动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但是常会出现过于紧张或运动时太松懈的情况,这要求班主任积极引导参赛运动员正视比赛、正视对手、正视比赛结果,形成“重在参与”的意识。5.技术动作不成熟 参赛运动员中,大部分参赛学生是未经过专业、系统性训练的,故运动会之前,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讲解并示范部分比赛项目,如推铅球、掷实心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并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运动会前针对性的练习,以巩固技术动作,参赛时达到最好在效果。6.运动经验不足,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本届运动会一共6个组别,学生分跨6个年级,大部分学生缺乏运动经验,且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利用体育课和班会课认真做好运动习惯方面的理论教育动作,如运动前要充分进行准备热身、运动后要积极的充分放松;长跑运动的呼吸节奏等。
7.参赛学生是否购买意外保险
所有参赛学生运动员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将意外保险保单复印件交班主任处备案,并且必须保证保险在有效期内(未脱保)。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学校、家长、学生本人签订人身安全、运动风险合同,明确运动风险责任,由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共同承担运动风险责任。
二、场地环境风险
1.场地器械发生故障、缺乏正常维护和保养
从本届运动会来看,初中组、高中组竞赛项目包括100m、200m、400m、800m、1500m、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实心球、4*100m、50m迎面接力,竞赛项目直接需要用的器械和运动物品较多,需要相关器材负责人认真做好运动会前的检查和维护,杜绝运动会时不符合标准的器械在运动场上出现。同时各项目裁判要做好运动场地的检查工作,如跳远沙坑中是否有尖锐物品等。2.恶劣的自然环境(风雨、严寒等)
恶劣天气对本次运动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因为正值深冬时分、天气寒冷尤为突出,除运动员自身防寒保暖以外,学校后勤(如伙食团)等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预案工作,同时学校可根据运动会期间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工作。尽最大能力将风险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三、运动会组织管理风险
1.裁判员或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脱岗
运动会前要召开专门的裁判员、工作人员、各班班主任会议布置运动会事宜,特别是安全和纪律方面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2.裁判员不能及时发现运动中出现异常的学生
运动会期间,各裁判员、工作人员、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工作,要提高警惕,善于发现运动中出现异常的学生,并劝其退赛,并及送相应医疗部门及时处理,以及及时联系家长。3.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食品安全、保卫工作等)
运动会期间,后勤各部门,如保卫、宿管、伙食团等。班主任要强调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学生一律不得在校外无证摊点购买食品、同校生回家就餐,住校生在伙食团进餐;做好保卫工作,为本届运动会提供安全的环境,同时宿管要做好就寝管理工作,防止出现不归寝、留宿外人等情况。
4.运动会期间班级管理不严(考勤、晚自习等)
运动会期间,由于是东西校区同在本部举行运动会,西区学生到本部需要考虑学生乘车安全,学校可统一安排车辆接送西区本部学生,且西区班主任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运动会期间,班级管理工作更要加强,尤其是对参赛运动员的考勤和非运动员的考勤和安排,所有非运动员学生要按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班主任的具体安排行事,不得任意妄为,如观看比赛等。5.大型集会拥挤踩踏等事件风险
本届运动会,参与运动会师生达4500余人,涉及东西校区共78个班,规模宏大,组织工作尤为重要。学校通过前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使班主任加强意识,明确运动会流程(入场-齐步走-开幕式候场点-开幕式入场-开幕式-广播操-武术操-长跑-退场),要求宣传到位,组织到位,确保运动会顺利进行。后期进行运动会入退场、大课间、长跑活动训练,使学生熟悉流程,在学校、班主任以及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入退场。由于高中部要在田径场外的公路上候场入场,学校要对运动会开幕式期间的车辆进行相应的疏散,防止发生车撞人事件,可招贴公告、树立警示牌等。
四、学校危机管理
1.学校医务监督工作不力,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医务室要根据学生特异体质登记表认真清查参赛运动员是否适合参加运动,并给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同时班主任和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医务工作,学生要主动报告情况,班主任也要及时反映学生情况,切勿隐瞒实情蛮干。
2.缺少专业的专门处理运动伤害事故的医疗人员
运动会期间,学校要配备专业运动伤害事故医疗人员,并与医院做好联系,确保事故发生能够得到专业、及时、有效地处理,争取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3.缺少运动意外处理程序的宣传教育
运动会前和运动会期间、学校可利用晨会、班会或广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强化安全意识,明白意外事故处理要求和程序。4.学校运动会安全预案应急机制
学校在运动会报名阶段便制定了《****中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安全工作预案》(见附件),并且明确了班主任(领队)、运动员、裁判员职责,从准备工作上尽量规避风险。
五、中学运动会常见问题及对策
1.了解田径场跑道上的线,明确分道跑的概念
存在问题:学生不了解场地的设置和比赛规则。例如:老师第三道在哪里?老师400米起点在哪里?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接力比赛时与其他道次的学生撞在了一起,造成了伤害。作为体育常识,了解体育场地设置和比赛规则就尤为重要。
解决办法:教师理论介绍和实践指导练习双管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各个径赛项目的起、终点;以及分道跑的概念。由于接力跑比赛的特殊性,教师要利用专门的时间讲解接力跑的规则、接力区、交接棒区域等等。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加以练习,确保学生已经了解比赛场地的设置,特别是要懂得交接棒必须在自己的比赛道次完成,完成交棒的同学不能占用别的道次,在确保其他道次的学生完成了交接棒才可以越过跑道离开。
解决问题:有效避免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因为跑错道次,造成运动成绩的错误统计。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在接力比赛时碰撞所造成的伤害。提高学生观看田径比赛赏析能力。有效节省学生因为找不到比赛场地、道次所浪费的时间。2.正确佩戴运动员号码布
存在问题:学生不正确佩戴运动员比赛号码布。学生随意的把号码布别在大腿上、后背上、肩膀上等等,造成了终点计时裁判在判罚运动员名次、成绩时很不方便,甚至会出错;在运动会秩序册的使用上也会出现问题。例如:老师我的比赛在第几组?老师800米比赛是什么时间?
解决办法:学校的各位体育老师和各班班主任要强调如何正确佩戴比赛的号码布,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明确规定不按要求佩戴号码布的运动员不准参加比赛,比赛的起点裁判做好监督工作;各班下发运动会秩序册,并指导班主任正确合理运用秩序册。
解决问题:正确合理佩戴号码布,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有利于裁判员的判罚;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秩序册,及时参加比赛,后勤保障同学了解班级学生比赛情况,有助于班级学生团结一致,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3.加强安全教育,杜绝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在100米比赛场地,站在跑道两边学生探着身体观看比赛,干扰第一道次、第八道次运动员的比赛,同时也存在被比赛运动员挥臂打到的危险;在径赛项目比赛的终点站满了学生,特别是短距离跑时,没有给运动员留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参加比赛的学生与观看比赛的学生撞在一起,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在投掷比赛场地,学生站在有效投掷区的两侧,由于参加比赛的学生运动水平不高,很难把握正确的投掷方向,有可能把器械投掷到有效投掷区的外面,所以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在体育实践课教学时,明确短距离跑冲刺过终点线之后有效进行缓冲的方法。在田径裁判法教学时,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在观看比赛时严禁站在运动员终点冲刺跑的缓冲区;观看比赛的学生,有看台让学生到看台上观看,并不得攀爬栏杆;投掷项目:严禁学生在投掷区域附近观看比赛,学生在划定的安全区域观看比赛。同时在运动会比赛期间加强比赛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比赛安全、有序进行。
解决问题:运动员在短距离跑时有安全的缓冲区域,杜绝碰撞所造成的伤害;学生在规定的区域文明观看比赛,减少伤害,有利于比赛的顺利进行。
田径运动会是展现全校学生精神风貌的最佳时期;是学生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良好平台;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学校田径运动会能否顺利、安全进行,各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田径比赛的基本规则、注意事项,最大限度提升比赛的观赏性和保护学生的运动安全。
六、****中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安全工作预案(附件)
****中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安全工作预案
为切实保障田径运动会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运动会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预案,望有关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运动会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师生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及时报警,自助自救,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二、准备工作
1.会前对全体与会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本预案,每个人都要明确职责,熟悉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由班主任贯彻给每一个学生。
(1)学校召开一次运动会组织委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各班领队会议,布置运动会事宜(特别是安全方面的要求)。
(2)班主任利用班会向参加运动会的学生,讲明具体的安全措施及学校安全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2.学校及班主任就运动会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愿报名参加比赛项目,任何人不得强制学生参加比赛;对有心脏病、癫痫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许其参加比赛;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征询学生是否可以参加比赛,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学生可在课下找老师说明情况,老师有对学生病情保密的义务。
4.所有学生自备防寒保暖或其他运动会必备物品。5.裁判员应在赛前认真检查好比赛器械及场地,保证运动员比赛安全。
6.设置安全责任岗,在大会进行期间加强对场地内各重要部门的安全巡查工作,责任到人。
7.校医及场地救护人员在运动会期间坚守现场,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运动会伤害,并提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8.后勤部门为大会做好后勤准备,尤其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督检查,确保大会召开期间师生饮水用餐安全。
三、组织过程
1.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人员、裁判员、所有工作人员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各司其责,杜绝事故的发生,以确保运动会正常进行。
2.学生须在班主任带领下整队入场,按照指定位置就座,文明观看比赛,不允许私自离班或进入比赛场地围观。一旦查到,严肃处理。学生有事须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全程跟班,负责运动员参加比赛,组织班中学生有秩序地观看比赛,确保班中运动员与其他学生的安全(包括学生非比赛时间的安全)。大会结束方可退场,所有班级须服从大会指挥按秩序退场。3.运动员在检录处点名后由裁判员带领进入比赛场地,认真进行准备活动,以防止运动伤害;比赛完毕立即退场,不得在场内逗留围观。
4.裁判员负责本裁判区域内运动员、观众的安全,确保比赛的正常进行。赛前指导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向运动员讲清比赛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运动伤害;及时清理闲散围观人员(对拒不离开或与裁判员发生顶撞者上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处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进行比赛。运动员在比赛时如果对比赛成绩有疑义的,必须通过班主任向大会仲裁小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5.保卫科和学生工作人员应加强在运动场内的巡视。严禁非本校人员未经允许私自进入校内观看比赛或滋事;严禁学生无假离校。
6.所有老师在运动会期间始终要坚守岗位,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
7.学生视自身身体情况可终止自己的比赛,任何人不得阻拦;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运动员身体情况,发现学生身体出现异常,可强制其停止比赛。
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比赛期间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必须立即作出反映,及时了解和分析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态势,采取措施控制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1.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与会师生应按照预案要求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听从大会统一指挥,开展救护工作,将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严禁私自行动。
2.如遇天气原因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暴力侵害等),立即启动安全预案,要求广大师生应保持镇定,教师组织学生听从大会指挥,有序撤离并立即进行救灾。切勿惊慌乱跑,造成混乱,班主任做好本班稳定工作。安全领导小组应将情况在第一时间迅速上报相关上级部门,请就近医院、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协助救助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3、一旦运动员出现挫伤、扭伤、肌肉拉伤等一般性损伤或剧烈呕吐、眩晕、骨折、休克等较重症状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1)各组裁判长及裁判员要立即向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2)领导小组组长立即派保健医护人员到现场救护。(3)学生如果受伤严重,立即联系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并安排班主任护送伤者到医院救治。
(4)及时联系家长,通知家长到医院。(5)医务室室应提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4、门卫严禁校外人员进校观看比赛,经劝阻不离开运动场的,可由保卫组劝其离开;校外人员私自进场地滋事,与校内人员发生冲突且情节严重的,领导小组应及时予以制止,拒不配合的,视情况报公安机关打110。
第五篇:《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管理程序》
1.0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2.1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2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3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4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5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6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7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8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9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0职责
3.1
管理代表
3.1.1
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3.1.2
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1.3
负责按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3.1.4
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课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3
业务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0相关文件
4.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0定义
5.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5.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5.3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5.4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5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5.6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5.7
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5.8
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
险等。
5.9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5.10
风险发生频率: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5.11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程度x
风险发生频率。
.0程序内容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
6.1.1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
6.1.2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
f.过程失效的风险。
注: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
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6.2
建立风险和机遇管理团队
6.2.1
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6.2.1.1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管理代表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6.2.1.2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管理者代表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
6.2.2
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6.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
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6.3.1
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6.3.1.1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c.财产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6.3.1.2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
分为以下五类:
a.非常严重
b.严重
c.较严重
d.一般
e.轻微
6.3.1.3
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6.3.1.4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程度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中。
6.3.2
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6.3.2.1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
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6.3.2.2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6.3.2.3
发生频率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率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频率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发生频率后,将发生频率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中。
6.3.3
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6.3.3.1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6.3.3.2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6.3.3.3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6.3.3.4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6.3.3.5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机遇评价和控制措施记录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6.4
风险应对
6.4.1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6.4.1.1
风险接受。
6.4.1.2
风险降低。
6.4.1.3
风险规避。
6.4.2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6.4.3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6.4.3.1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6.4.3.2
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6.4.3.3
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6.4.3.4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6.4.4
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6.4.4.1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6.4.4.2
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6.4.4.3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
至15
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6.4.5
风险规避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6.4.6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6.4.6.1
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6.4.6.2
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6.4.6.3
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
有效的落实。
6.5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6.5.1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6.5.1.1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6.5.1.2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6.5.1.3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6.5.1.4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6.5.1.5
其他情况需要时。
6.5.2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6.5.2.1
实施前的准备: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6.5.2.2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实施: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管理者代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7.0
记录表单
7.1《风险/机遇评价和控制措施记录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