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时间:2019-05-12 19: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第一篇: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胜利合行黄河路支行穆丹257000)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下称农信社)的各项业务迅猛发展,伴随而至的财务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结算风险、出纳风险等问题,也成为合作金融业内人士乃至整个银行金融界需要冷静思索和认真对待的首要问题。本文现就农信社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如下:

一、农信社财务风险的成因

1、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由于管理体制错位,造成的政策传导,管理方式、方法的错位而造成的农信社经营的风险。农信社建立以来,一直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去经营和管理,但是经过5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信社并没有真正实现合作制这一最初目标和原则,而实际上行使的是相当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这种名义上的合作制而实际上的“准银行”,必然造成政策传导,管理方式、方法上的错位,从而导致风险的积聚。而且农信社的“准国家金融机构”的形式承递了旧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各金融机构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理体制的每一次变化均对农信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质上也就是现在农信社的体制风险的积聚过程。农信社与商业银行脱钩以来,不良贷款增加,财务状况恶化。表面看来是历年风险积累的暴露,而实际上是管理体制的错位所造成的,简而言之是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2、经营环境风险。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政策引导着农信社资金的投向,地方政府扶持某项农业项目的发展,农信社的资金也相应投向那个项目,这样遇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农信社的经营就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引发了财务风险。二方面是农信社为国分忧,开办了保值储蓄没能得到补偿,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逐年消化,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从微观上看,农信社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风险越来越突出。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对其贷款业务干预突出;二是农信社受体制、经营实力和人才的制约,在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务方面严重滞后,使其难以留住发展壮大起来的优良客户;三是少数农信社发生支付危机,使农信社信誉下降,业务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四农信社的经营环境决定了其资本金成本较高,各项存款中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到了60%以

上,其大量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利率严重倒挂,形成了亏损。

3、内控制度风险。一是农信社内控制约机制基础薄弱,系统固有的产权不明,机制不顺,基层网点业务开展、人员配置、费用核算、制度建设等不科学;二是内控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强,制度的制订和修改缺乏统盘考虑,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发挥。然而制度保管分散,制度执行中往往只保留最新的业务制度,习惯于师傅带徒弟的告知形式,缺乏制度超前性和创新意识,拓展新业务中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三是员工的内控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到位。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中,普遍存在贷前调查深入不够,贷后检查跟不上等问题。由于农信社多数管理人员存在缺乏计算机运用知识,使计算机安全管理成为内控管理上的盲点;四是内部稽核监督的力度和范围不到位。县级联社的稽监人员配置存在问题,业务素质较差,有的对基层机构的经营合规、资产风险、安全保卫、业务核算等方面的整体情况掌握不够,内部稽检查往往局限表面上,稽查范围未能涵盖农信社的整个业务,造成事实上的监督不力。

4、财务制度风险。一是观念滞后,未能建立以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机制。时至今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没有确立,勤俭办社的思想较为淡漠,铺张浪费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原本很困难的农信社财务状况带来进一步恶化。二是农信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财务制度亟待改进,职工教育经费计提和管理办法应创新,业务宣传费计提比例欠合理,粗放经营占用了大量不生息资产,并且这些不生息资产大部分是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信社盈利水平的提高。三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农信社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提供的信息)披露结构不完备,使得财务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账、管好账”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农信社为完成上级任务出政绩等,不惜采取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二、降低农信社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首先,应创造农信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规律将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主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越是成熟,企业越是注重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随着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不

断发展壮大。国家及省级政府就诚信与信用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使不守信用、欠债不还者再无市场。农信社在合规、守法经营的前提下,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建立良好而成熟的信贷、结算关系;通过优胜劣汰,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农信社的资产保全和财务收益有了可靠的保证,财务风险将会大幅度降低。其次,不断完善金融政策法规,使金融活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走依法治国、依法治社的道路。金融法制建设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或从与世贸经济组织接轨的角度看,还不能适应要求。特别是国家至今尚未出台一部“合作金融法”,之所以对农信社的经营没有规范和保障。因此,今后应重点对企业借资产重组、分立、停产,破产、划小核算单位之机,逃避银行、农信社债务,转移、侵吞国家或集体资财的行为,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对违反者坚决从重、从严惩处,切实保护农信社的资金安全,维护农信社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第三,切实加强农信社的监管力度,银监部门、各级管理者应针对农信社特点,建立一套金融预警机制,对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等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央行票据兑付时期,农信社应抓住改革的机遇,积极做好央行票据兑现前期工作。同时也应抓紧财政保值贴补,减少农信社的损失。第四,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提高结算有效能力,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为培养优良客户打好基础。

第二篇:浅谈如何应对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措施档

浅谈如何应对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措施

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行业,风险总是与生俱来并且与收益相伴相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和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各种隐性的风险隐患始终存在,不得不引起全体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高度正视。

现就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的应对措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想减少客户违约的机率,防控信用风险,首先要做到“擦亮眼睛、扎紧篱笆”。相关人员要做到忠诚履职,不辱使命。对客户事前调查、事后检查等都要详细、全面、客观、公正,不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被花言巧语攻心、不被小利小惠熏心,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是防控信用风险的必由之路。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自己有能力发现问题、化解隐患。目前有一小部分员工工作效率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疲于应对日常事务,或对新的业务规则不懂也不学,以经验习惯代替规章制度,或重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轻风险管理知识更新,对新要求新规范报怨不休,知识老化,无法适应新时期风险防控及管理的要求,无力发现隐患甚至在工作留下风险隐患,因此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是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执行力,防控操作风险不能只靠转发文件或者联社检查处罚,这些可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我个人认为真正起作用的一是操作者本人的职业操守,让主动合规、自觉合规的意识与习惯成为每个

员工的信仰;二要靠科技力量支撑,充分发挥日常监控的作用,让一切操作都在有效监督中进行;三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规成本,让有意违规者不敢轻易违规,这里所说的违规成本不仅包括经济处罚、通报批评、个人积分等常规手段,更应包括提拔、考评、工资绩效分配倾斜等方面的具体落实。

三、应对市场利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要做到知己知彼,适时调整,灵活应变。即要能够准确判断国家的政策走向,又要全面、及时了比如,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利率定价水平,确保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根据客户的经营项目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安排短期及中长期贷款的比例,避免客户短贷长用,长期占用信贷资金却又只能收取较低的利息水平,形成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的现象。

四、整合全省农信社系统资源,加强行业内部的资金横向调剂,用好用足资金,加大资金营运的灵活性,提高资本生息水平;协调好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用好农业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入社率等办法均可以有效防控流动性风险。

五、防控法律风险的措施,归根结底,一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二是按章办事,按规定流程操作,不偷懒、不越权、不打人情牌;更重要的是不能心存侥幸,不可自作聪明乱打“擦边球”。

六、防控科技风险关键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心和毅力。只有学会了,搞明白了,才能知道风险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防范。

总之,做好案件风险防控工作除了要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约束之外,更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规章制度才不至于成为摆设,才能做到依规操作、自觉合规、主动抵制违规行为,自觉贯彻“四眼原则”,营造合规守纪氛围,案件风险防控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姚王庄信用社

第三篇:担保代偿成因及应对措施

担保代偿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司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国有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一方面我们要根据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和扶持担保对象,另一方面需按照自负盈亏、自担风险、风险控制第一的原则开展业务。与民营、其他政策性的行业担保公司相比,我们所面临的担保风险更大,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业周期长、收益慢、农业主体先天不足、农业项目除受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外还受自然风险的影响等等。因此专门为涉农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所面临的担保风险也高于其他的行业担保公司或综合性的担保公司。为保持公司持续、稳健运行,对于项目风险识别、预警及处置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担保风险的分类及其成因

按照风险等级通常将风险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在实际操作中,风险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比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状况变化、被担保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波动、企业实际控制人决策失误、财务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借款人以多头贷款的方式盲目地以贷还贷、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资金循环基本中断,财务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法定代表人滥用企业资金甚至骗取贷款后携款潜逃等等,最终造成担保人代偿。

二、保后风险监管

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是贯穿担保业务始终,需要对其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的系统工程,保后跟踪检查、通过对担保对象以及影响担保对象按期偿还贷款的相关因素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管理过程,是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保后监管,不但有利于担保人员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提高风险预测能力,也有利于担保机构发现自身在经营审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采取措施,提高风险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一)保后监管的形式 保后监管可以采取首次检查、例行检查和重点检查三种形式:

首次检查是指担保贷款发放后对企业进行的第一次检查,一般在贷款发放的15天内进行,检查的重点是企业的实际借款用途是否与借款合同中约定的一致,是否存在挪用贷款的情况。

例行检查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贷款企业每回向担保机构报送财务报表,接受担保机构监督检查;二是担保机构定期(一般为三个月)深入企业对其经营状况及经营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例行检查的重点是动态跟踪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掌握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判断担保贷款风险程度的变化趋势。

重点检查是指在担保贷款企业出现可能影响其偿还贷款的重大情况时,立即进行的检查。检查重点是了解企业发生重大情况的原因;分析企业应对的措施是否积级有效,以及企业的还款意愿是否发生变化;预测企业到期还贷时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并与银行磋商,采取应对措施。

(二)保后监管的要点

一般情况下,保后跟踪检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企业的还款意愿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者的合作态度,企业提供资料的主动性、真实性,偿还银行贷款利息,支付担保费情况,以及对其它债务的履约情况。

企业的还款能力,主要通过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反映。以真核实、分析企业的财务资料,是准确掌握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企业的财务资料,应重点关注:现金流量指标、盈利指标、销售指标。

2、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经营策略的变化。

主要关注国内外政策、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否影响被担保企业的经营与未来发展。被担保企业的高管层有无变化;有无重大的投资策略或经营策略的变化;是否存在改制、资产重组情况;近期有无对外提供担保或涉及经济纠纷;担保贷款所支持的项目进展情况是否与预想的相符。

3、企业的(抵)质押物是否完好无损,市场价值变化以及抵押人是否存在侵害担保机构利益的违规或违法行为

三、风险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担保贷款出现问题的先兆,它以多种形式出现,一般可分为两种,即财务类预警信号和非财务类预警信号。

(一)财务类预警信号主要体现为:无法解释的应收账款、存货的增加;销售额增长而利润减少;企业债务迅速增加,负债率超过70%;转盈为亏,亏损额呈逐步增加趋势;关联企业间非正常大量转移资金;坏账损失增加;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或出现负值,不足以支持正常业务;支付出现危机;不能按时支付银行利息。

(二)非财务类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国家出台了不利于企业的法规政策、所属行业或与之相关的行业的经营策略出现重大调整、不按借款合同使用借款、企业主要领导人或核心人物发生变化或存在变更的潜在因素(患病、死亡或行为异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出现严重分歧、发生了重大损失的安全事故,或出台了重大人事调整、准备实施重大的投资策略或经营策略、投机心理重,盲目投资存在潜在风险、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送报表,经多次提醒仍不改正、拒绝接受检查或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意见持不理睬的态度、未经同意,擅自处理抵押物、企业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主经产品和主营业务已改变、对外提供大额担保,接近或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涉及重大法律诉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不能正常经营或还贷、因违法违纪受到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的追究处罚、因不良行为被新闻媒体披露、因违法乱纪、走私、商业侵权、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原因,被吊销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四、风险化解及追偿反思

对担保风险的化解预案,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式,重点是把握好担保贷款进入次级类、可疑类及已经形成代偿的三个关键节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和化解方法。

(一)次级类的担保贷款风险化解

按照《担保项目分级管理办法规定》,次级类担保贷款的定义为:“经营比较正常,无不良记录,保证措施足值但有瑕疵或有弱化趋势,履行合同的能力减弱,存在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的因素;存在保后管理、重大事项不通报、不配合等消极行为;存在需压缩的其他事项”。对这类担保贷款,要开始重点监控。

此阶段可组织项目人员、财务人员共同对该项目实施全面检查,掌握项目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如是存在保后管理、重大事项不通报、不配合等消极行为,可以函告企业配合担保后的监管。告知其“若不配合我司将告知放款银行提前解除担保责任”。

(二)可疑类的担保贷款风险化解

可疑类担保贷款表现为:“经营恶化,出现不良记录,保证措施严重弱化,不能履行合同,存在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的因素;存在极度的不配合等严重的消极行为;没有意愿偿还借款本息和其他债务;存在需退出的其他事项”。面对可疑类担保贷款,采取的化解预案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化解措施:

1、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临近还款期,被担保人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资金周转困难的原因是由于银行续贷期延长、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或还款期与被担保人生产周期相悖,可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第一协调放款银行续贷或放款银行以外的银行新增担保贷款,用于偿还原有借款。

第二发放委托贷款、临时拆借资金的方式为被担保人延长资金周转时间,避免因到贷款到期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2、经营状况恶化:产品滞销、价格波动、决策失误等造成被担保人经营状况恶化。

第一应该积极寻找其他还款来源,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调查被担保人是否有其他盈利产品、副业收入、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企业能偿还担保贷款;同时应积极协调放款银行展期,为寻找其他还款来源争取时间。

第二协调放款银行以外的银行续贷,放款银行通常会要求借款人“还旧借新” 因此此时只能协调放款银行以外的银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被担保人发放一笔贷款。在结合第一种措施在寻找其他还款来源的基础上,通过银行新放贷款共同偿还原有担保贷款,逐步缩小担保规模,逐步退出。

此外还应对此笔担保贷款的保证措施进行清查,做好代偿准备,确保第二还款来源不受损失。

(三)追偿反思

从有无抵押反担保物的角度,追偿案件类型主要分为信用类型、有反担保物类型。

对于信用类贷款担保,在代偿后,追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对此,建议严格此类客户的准入,尽可能要求债务人在贷款初始提供可靠资产线索并入卷,或者增加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主体作为连带责任人,尽量避免一旦该类户出现经营不善无法还款,即直接切断我司对债务人的有效追偿。

对于提供车辆、机器设备、浮动资产类反担保物的追偿项目,车辆抵押由于不转移占有,在代偿后又很难控制抵押车辆,因此,从追偿角度来看,车辆抵押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除非在代偿前后实际控制车辆;机器设备类抵押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变现处置,而且机器设备在使用后,其价值在追偿时已经大打折扣甚至已经毁损;对于商户浮动资产类项目,通常都是由于其经营状况不好才导致代偿,资产更难处置变现,如果加上债务人不配合处置,则收回代偿的难度更大。因此,对于以上抵押物,除借款主体本身评估外建议对其谨慎估值。

对于房产抵押类代偿项目,目前个人遇到的主要障碍包括:抵押房产遭遇轮候查封、商业办公类住房以及外地抵押房产变现困难、抵押房产拍卖时腾房障碍、债务人因违法犯罪导致资产为公安机关查封,归纳导致以上困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房屋市场交易状况不理想、有的有价格无市场;债务人负债过多,且各种原因导致在我司代偿前到期并查封抵押资产;债务人故意为我司设置租赁权等法律障碍。对于以上问题,在保后监管过程中应当对抵押资产的状况定期进行核查,过程中形成书面材料,固定相关事实,尽早提示风险,以利于公司及时作出决策,这样即便后续发生代偿也能一定程度上清除执行障碍。

综上所述,担保风险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只有结合不同的化解措施、并且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实时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会真正的“化险为夷”,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篇:商业银行的风险、成因、措施

商业银行的风险业务、成因、措施

现在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有十大风险:

1.信贷集中,也就是贷款投向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这“三大”集中。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加长。在流动资金贷款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2个月以内)是下降的,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3年)是增加的。2.循环贴现。循环贴现是指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贴现而形成的循环“怪圈”,呈现为信用放大的一个倒“金字塔”。3.虚增存款。存款是虚增的,贷款是实放的,一旦虚增存款的虚假部分被挤出来后,它的资金运用(贷款)就会倒逼银行,最终会倒逼中央银行填补这一部分已放贷款的资金来源。4.关联贷款,其核心就是通过各种相互关联的关系来套取银行的信用,套取银行的贷款。5.抵押高估,高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多贷款。高估多贷是第一种表现形式。第二种表现形式是高估多抵,就是贷后抵贷物价值的高估。贷款到期后无法归还,就将抵贷物以虚高估价冲抵其贷款。第三种是重复抵押,即同一物资多次抵押贷款。第四种是借产借证抵押,就是借他人资产或者产权证明来进行抵押贷款。6.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既有套牢风险,也有虚增经济总量的风险。7.农村资金向城市积聚。农村资金大量进入城市,既是一种信贷集中,又是一种支农削弱。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农村信用联社以二级准备金、合作基金、风险基金或者社团贷款的名义,把资金集中起来,贷给大企业、大城市,二是对外拆借,三是集中存入商业银行,四是通过邮政储蓄来吸收农村资金。8.中间业务的高投入、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商业银行根本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看待,而是把它作为传统业务竞争的一个附属手段,即一切为了争取存款。高投入、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时期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突出的经营风险。9.银行自有资产占用逐年增大,挤占了信贷资金,使信贷资金向自有实物资产转化,导致非生息资产增加,收息资产减少。其一是用信贷资金购置自有资产,其二是抵贷物收回自用。其三是递延资产占用增加,今天维修这个大楼,明天改造那个网点,今天微机更换,明天系统修改,不停地进行。其四是不切实际地搞新业务的设备购置和网络创建。10.过去转移的风险现在又有复发和恶化的迹象。风险的处置和化解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灭式,一种是转移式。所谓消灭式就是撤销了,市场退出了,转移式是指将即期风险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转移到一个新的载体。如城市信用社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由商业银行收购、城市信用社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等,都是一种风险的转移或者延缓。

二、风险苗头的成因解析

1.对改革的误解和法人的推动,导致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出现矛盾冲突。农村改革就是垒专业大户;企业改革就是兼并重组,组建大集团;高校改革就是合并大学;城市改革也是做大。结果是导致银行改革也搞贷款集中。再加上我们是一种多层管理体制,法人推动的力量很强。先是国企改革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集中。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做上市,都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支持。其二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战略推波助澜。如农行提出“双优”,建行就提出“双大”,工商银行提出“有进有退”,实际上是“退小”、“进大”,然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提出“双高”、“双上”。“双高”就是高利润,高回收率,“双上”就是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出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冲突。其三是信贷改革也促使资金集中。从体制上强调一级法人,一级经营,支行甚至是二级分行都没有贷款权。同时,上存资金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也促使资金向上流。2.内部考核机制出现偏差,高指标、大压力。一是存款的高指标,二是利润的高指标,三是资产质量的高指标。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说虚增存款也好,循环贴现也好,进入股市也好,都是因为过高的存款指标和过高的利润指标完不成,是被逼无奈,铤而走险的结果。3.“委托——代理”冲突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银行产生短期行为。银行的信贷风险具有很大的时滞效应,就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我们的银行经营者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正好可以利用这种“时滞效应”搞“内部人控制”,做出短期行为。无论是虚增存款,贷款贷“大”贷“长”,还是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代理业务免费让利等,都是短期行为。政策性银行的风险大,就是因为它的贷款期限更长。正因为银行风险具有潜伏期,那么银行经营者就用短期行为来规避个人风险。商业银行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今天在这个行,明天又到了那个行。每变动一家行,就可以运用该行的管理机制、收入机制和本人的资源完成一道个人收入,然后马上转投他行再如法炮制。现在银行有一个怪现象,即行长变更效应,这个效应是负效应。只要行长一变,不良贷款至少上升好几个百分点,而这个行长在任的时候不良贷款是下降的,这就是一个短期行为造成的。银行除了行政上的通病,即“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之外,还有一个叫做“费用出数字,数字出费用”。因为银行都是实行层级管理,下级业务量增加多少,或者存款、贷款增加多少,上级就核批多少费用,规模越大费用越多,所以下面就做假,有了费用,又可以推动这种虚假的做法。这样循环,既有名的引诱,又有利的推动,其实都是短期行为的体规。4.消极的责任回避,放纵道德风险。比如说在贷款的发放上,上面说贷多少,我就贷多少,能不能收回不是我的责任。只要自己不受到法律法规的追究,他也不会有良心上的谴责,更谈不上道德约束。抵押物高估也是这个问题,手续是合法的,中介机构评估了的,只是把它作为一般的形式看待,从内心上并没有去关心抵押物有没有变现的能力,只考虑到有个房子,有块土地在那里摆着就行了,这就是放纵了风险。银行贷款,不要只看到手续是正常的,更要看到有没有现金流量,有没有支柱产业。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冲击,而新的市场法则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两者都处于最薄弱的阶段,就出现了很多介于违规违纪和依法合规之间的问题。就是说,有些问题看似违法违纪,但真正处理起来,却找不出法律依据。这时候,就应该用道德约束来发挥作用了。5.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孪生的。比如说上面强调抓降,我就非常积极地抓降,但同时我也消极地放贷,甚至不贷。所以抓降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最后成了一个不贷款机制。上面要控制风险,我就上存资金,我上存给你由你来贷;上面要强调新业务开发,下面就大干快上,高投入,有没有收入我不管。现在中央银行基本上承诺了农村信用社的保支付问题,所以信用社对信贷资产就放松风险控制,反正有中央银行收拾残局,这些都是逆向选择。看起来好象是按规定办了,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逆反应。6.政策暖昧,规则不明。当前,有一些政策比较暖昧,操作起来很困难。如中间业务的收费问题,哪些中间业务要收费、收什么费、怎么收,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一些政策属“鱼罾”政策,就是把政策放在那个地方,我就不管了,等到要用的时候,突击搞一个检查,抓住一个算一个。政策就要明确,有刚性约束。再一种可叫“口袋”政策,事先不讲规则,让你进去玩,然后把口袋一扎,拎起来就处理。这样的政策使执行者很难掌握,使被约束者很难信服。

三、风险苗头的防化措施

1.明确国内银行的市场定位,培育稳定的客户群体。首先要明确城乡定位。农村信用社就是服务“三农”,就不能到城市里去,城市的商业银行就不要到农村去吸收资金,要严格市场定位。其次是政商定位,就是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要有一个合理定位。现在是政策性银行支持的工程,商业银行随后就上,所以政策性银行只有垫底的地位,其他的都踩着它的肩膀上去。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从哪里来,也是向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最终还是存款人的风险。第三是银证定位,哪些是银行业务,哪些是证券业务,两个的边界在什么地方,要明确界定。第四是要取消歧视政策。既然都是商业银行,都应该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之所以要在市场上乱拉客户,老是冲击国有商业银行,是因为他没有获得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除了贯名权上的问题之外,有的单位甚至要求党费、团费也只能存在工、农、中、建,不能存到其他银行。要取消这些歧视政策,真正使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能享受国民待遇。中国要对世界开放,首先要对自己开放,要对外国人开放,首先要对中国人开放。第五是要把客户资源作为银行考核的内容,检查是否拥有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各家银行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主动寻找、挖掘自己的客户来源,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体。2.建立风险控制的生成机制。生成机制是一种内在要求,也就是一种控制风险的内在冲动。现在的症结是,金融监管的供给远远大于金融监管的需求,二者是失衡的。中央银行是金融监管的供给方,商业银行是金融监管的需求方,央行总是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加大检查力度,但商业银行并不一定都欢迎这些监管,甚至是反感这些监管,就是说没有金融监管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从研究金融监管的需求出发(就象解决经济低迷也要从刺激需求着手一样),建立金融监管的生成机制,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接受央行监管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甚至是所追求的目标。要让商业银行意识到,人民银行的监管和检查并不是想找他们的茬子,而是及时发现问题,治病救人,帮其发展。商业银行的问题很多并不是产权模糊所带来的,而是管理问题,是一个风险的自控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关键是管理机制,特别是风险控制机制的改革,要通过管理架构的改革以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监控决策者,通过强化委托代理机制以控制层层的经营者。3.要强化守法经营的意识。商业银行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守法经营、合规经营造成的。经营者既要受有形的约束,即法律,又要有无形的约束,即道德。守法合规经营一是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本质要求来确定经营目标,即以利润为目标;二是管理上要确定以“三性”为目标(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是行为上要确定以守法为目标。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它的生命和基础就主要在于规则而不是其他。4.构建职业行长机制。要把行长这一职务和地位作为其生存发展的载体和基石。构建职业行长机制,首先要明确职业行长的标准,首要的是道德水准,其次才是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客户资源等。其次,要实行职业行长的认证制度。由监管部门来实行认证。其三,要对职业行长实行标价制度。职业行长也可以明码标价,实行有偿转让和流动。标价机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职业行长的行为。行长如果不好好工作,合规经营,干出成绩,就没有银行会愿意按标价聘请,行长就可能失去高收入和社会地位,就会名誉扫地,最终失业。其四,要建立惩诫机制,实行责任追究。行长因为违规经营损害银行的整体利益,必须追究责任,必须终生受到谴责,甚至让其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要建立惩诫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惩诫的重点是惩诫未来,而不是惩诫过去和现在。5.确立金融监管的一元目标。金融监管作为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其目标应该是一元的。而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是多元的。多元目标就易导致金融监管目标模糊、力量分散、效率低下。我认为,金融监管的一元目标就是法规,就是严格执法,以此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现在提倡管监分离也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金融监管面临着既要治病又要善后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查处违规行为(治病);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有风险了、挤兑了甚至破产了,监管者还得去处理后事,成为风险处置的最后承接者(善后)。当前的金融改革应该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分离,风险处置与金融监管相分离。监管者的职责就是一心一意地依法监管,严格执法。同时,在监管过程中,一定要严查重处,加大力度。一元监管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人民银行自身也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监管行为,否则,也会受到查处和责任追究。因此,对监管者实施再监管,防止一线监管者因放松道德约束而玩忽职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6.完善有关的政策法规。依法监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即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健全、完善,政策要明确,程序要规范。当前主要的是要解决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市场的政策边界问题,即勘疆定界。

第五篇:浅议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及其在农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危害性逐步增加,风险占比不断加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操作风险,依据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通知精神,中国银监会对操作风险有一个明确定义。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

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层的管理理念未得到根本转变,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风险教育不到位,员工防范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四是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缺位,形式监管重于效果监管。

农村信用社应针对当前内控管理薄弱,操作风险加大,风险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对加强内控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遏止案件的高发势头必须做到:一是要不断加强内控建设,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进一步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增强法制意识,坚决克服盲目和随意的违规操作行为。

具体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强化操作风险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防范操作

风险的关键在于人。因此,要加强员工对防范操作风险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案例材料,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剖析,以案释法。紧密联系员工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从中汲取教

训,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摆问题,订措施。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二)高度重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提高对操作风险的危害性认识,增强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从根本上端正经营思想,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辩证关系,坚决摒弃只重视业务经营而忽视内部管理的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制度管人、约束人,用制度规避操作风险,使其不能为、不敢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操作风险。坚决执行强制休假、岗位轮换及干部交流制度,有效防控案件风险。

(四)强化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能作用。一是切实发挥联社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认真分析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切实加强审计稽核部门的职责,严格按照审计稽核制度进行问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审计稽核部门要按规定开展合规合法性检查,及时纠正违规业务操作。三是加大专项业务的检查力度,堵塞漏洞,防控风险。四是坚决实行“问责制”,规范经营行为和业务操作行为。

(五)量化内控制度执行的考核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遵规守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载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民住宅火灾成因及应对措施

    居民住宅火灾成因及应对措施 昭苏县消防大队 王志荣 居民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是许多案例显示,住宅火灾却频频光顾。2003年11......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2007-02-10 16:46:51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高风险行业,自1951年诞生......

    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电子商务风险分析及其应对措施学生:邹伟指导老师:纪希禹专业:电子商务 一、序论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电子商务中的风险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促......

    技术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技术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1)强化施工图审核,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高风险工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优化和完善。 (2)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

    运动会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中学 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中学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由于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以及外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学......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管理程序》

    1.0目的: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状况及应对措施

    发表吧————专业论文发表组织,诚信可靠快速发表。长期有核心期刊论文转让!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状况及应对措施程余林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属于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村干部“辞职潮”成因及应对措施调研

    村干部“辞职潮”成因及应对措施调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历史性变革时期,没有一大批长年奋战在农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