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
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
评审技术要求
1.引言
1.1为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根据《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技术要求。
1.2本要求供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对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简称“监测站”)进行资质审查考核时使用。
1.3本要求是四川省境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机构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2.基本要求
2.1评审内容包括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人员素质、实验条件、质量管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5个方面,共34项具体要求。
2.2初次审查和五年复查换证时,每个监测站均应参加2.1 内容的考核。
2.3通过2.1所述五个方面评审的监测站方可获得《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
2.4评审采用理论考试、现场考察、现场考核、查阅资料、座谈询问等方式。
2.5非环保系统的行业环境监测站和企业环境监测站分别按环保系统的市(州)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站要求评审。
3.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3.1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按《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执行。
3.2监测站人员上岗考核成绩以全站参考人员成绩的平均值计。4.人员素质 4.1人员结构
a.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级监测站≥75%,县级站≥70%;
b.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级站≥75%,县级站≥70%。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级站≥50%,县级站≥40%。
c.持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人数:省、市(州)级站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80%,县级站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75%,且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5人;
e.新增人员素质好、专业对口、学历水平与工作岗位相适应。4.2人员素质
a.监测站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应熟悉环境监测专业业务,具有5年以上环境监测专业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b.监测人员均应受过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具有相关工作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
c.所有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每人具备承担3个以上监测项目的能力;
d.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必须覆盖本机构监测业务范围,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
4.3学术水平
a.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人员:省级站≥20%,市(州)级站≥10%;
b.在市(州)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上交流人员:省级站≥20%,市(州)级站≥20%;
c.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及站内技术交流人员:省级站≥40%,市(州)级站≥30%,县级站≥30%。
(注:技术报告被行政管理部门采用的,视为在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4.4 科研水平
a.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目数:省级站1-3个,市(州)级站1-2个;
b.获市(州)、县级以上科技奖项目数:省级站2-5个,市(州)级站1-4个。
4.5接受考核和指导培训
a.接受上级站组织的考核且成绩合格; b.有适应工作需要的业务培训计划; c.能按计划实施业务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d.培训效果好。5.实验条件
5.1制定有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5.2实验室要求
a.业务用房面积:省、市(州)级站≥30m2/人,县级站≥25m2/人;
b.实验室清洁、整齐,采光、通风、湿度、温度、防振等条件能满足测试要求,实验室内无与检测无关的物品;
c.实验室分布、安排合理,同一实验室内各监测项目间不产生干扰;
d.实验室内上、下水管道及电、气线路的布置整齐合理、安全可靠,能满足测试工作需要;
e.要求高的实验室有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记录; f.消防安全设施齐备、有效。
5.3仪器设备配置能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a.有完成日常监测工作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有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有完成同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有申报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设备(参见附件二《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参考目录》);
b.仪器设备能按分析方法和监测技术要求不断更新。5.4有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内容包括:
a.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序号、制造商名称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b.接收日期、使用日期; c.目前放置地点、保管人; d.接收状态及验收记录;
e.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f.检定周期、最近一次检定或校准日期和结果; g.维护计划,维护、维修和使用记录。
5.5仪器设备放置合理,便于操作,有必要的防尘措施,配套设施完善。
5.6仪器的检定符合要求 a.强检仪器依法送检;
b.自检、自校的仪器设备有相应规程和记录,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或有能证明其相关性的满意证据。
5.7每一台仪器设备都有明显的标识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记录清楚明确、完整、齐全,易于使用。
5.8仪器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在用率达到90%以上。5.9各种玻璃器皿清洁、无玷污、放置合理,有适当的防尘、防污措施,按规定保管、使用;玻璃量器按规定依法送检或自校,并有相应记录。
5.10试剂的管理和使用
a.按规定分类放置和储存,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避光条件,有完善的消防、安全措施;
b.有严格的保管和领用制度,台帐清楚,记录准确; c.实验室内试剂的配制储存安全、合理、符合规范要求,试剂瓶标签书写规范、完整、清晰。
5.11安全措施
a.剧毒试剂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有关程序,专账管理、双人双锁、领用手续完善齐备;
b.易燃、易爆物品由专人、专账管理,领用手续完善齐备; c.有毒、有害废液、废气均经过处理达标排放;
d.易燃、易爆、易腐蚀、剧毒物品等,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
6.质量管理
6.1监测站有质量负责人,有必要的质量工作人员和实验条件,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6.2质量文件
a.建有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的质量体系并形成文件; b.环境监测工作严格按质量体系要求运行; c.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技术方案;
d.有切实可行的年度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备案;
e.有能证明质量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的记录(包括对原始记录和报告的质量审查处理意见、整改记录等);
f.有年度质量保证工作总结,并报上级技术部门备案。6.3 有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合格的记录。6.4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应现行有效。
6.5实验室内按规定采取质控措施,空白和检测限的测定、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等均符合质量控制技术方案,并有相
关记录。
6.6原始记录使用统一表格,真实可信,填写规范,修改符合规定,妥善保管。
6.7监测报告使用统一格式,信息量全,内容正确,经三级审核后按规定报出。
6.8质量负责人每年不少于1次对站内质量工作进行自查,并有自查报告。
7.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7.1管理水平
a.有精干高效,满足工作需要的组织机构; b.有保证正常监测工作开展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c.监测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d.监测点位经过优化并得到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e.行政和技术有管理制度和程序、实施有效;
f.技术档案:有部门、人员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文件、资料收集齐全、管理完善,资料归档及时、完整,分类管理、便于查找,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和借阅程序;
g.每年由站长主持对全站监测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等进行自查并有自查报告。
7.2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
按上级和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a.环境质量监测:完成下达任务,项目满足需要,数据量、数
据质量(含有无投诉)达到要求;
b.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下达任务,项目满足需要,数据量、数据质量(含有无投诉)达到要求;
c.具有对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统计信息进行规范收集、科学处理、安全储存和及时传输的能力,达到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
d.有对本区域环境质量、污染源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能力,在表征技术和评价方法上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简明、方便的评价方法;
e.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有效执行:环境质量公告、内部通报、报告书、监测报告、专题报告等按要求编制,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数据综合利用充分、有效(环境管理、公众服务)。
f.对下级监测站进行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有计划、记录,培训效果好(对县级站不作要求)。
7.3其它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a.有开展和参加省、市(州)级科研监测工作的成绩或记录; b.完成服务性监测(污染源常规性监测、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污染纠纷仲裁、企业污染限期治理达标验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效果好。
注:
1、行业站、企业站根据职责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考核;
2、以上评审内容均应有完整的执行情况文件和文字记录资料。
第二篇: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社会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优化环境监测队伍,提高环境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外的对外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自愿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取得《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后,方可对外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 申请社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属于依法设立或注册的具有固定场所、固定设施设备、固定人员的实体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具备10名以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合同制人员要有三年以上聘用合同),并通过上岗考核;(3)具有与所申请认定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施和设备;监测用房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不低于700平方米;(4)申请认定类别一般不少于三类: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申请认定参数一般不少于60项,重点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主要监控项目;申请认定的类别和参数必须通过计量认证;
(5)具有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和与监测业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能确保各项监测质量活动协调有效运行;(6)在我省开展工作的省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在我省境内具有固定场所、固定设施设备和相应的上述其他条件。
第五条 能力认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监测能力、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实验条件、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建立等。
第六条 能力认定的具体程序为:
1、申请认定的机构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并提供基本条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2、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书面申请、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3、对符合认定基本要求的机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认定,形成认定报告;
4、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认定报告提出审批意见,对合格者颁发认定证书。
第七条 从事社会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第八条 认定证书包括正本和副本。副本应详细注明单位名称、承担的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等具体事项。
第九条
持有认定证书的机构,应按照所持认定证书中批准的监测类别和项目实施监测,不得超范围监测;如需增加监测类别和监测项目,应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扩项认定。
第十条 持有认定证书的机构提供的监测报告等,应附认定证书影印件。
第十一条
取得认定证书的单位出具的环境监测数据可作为环保部门或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十二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间复查一次;复查中发现监测机构的实际监测能力比认定时有明显下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整改。监测机构完成整改后,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机构,应注销其认定证书。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持证机构应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注销其认定证书。
复审时需要新增监测类别及项目的机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申请复审、扩项认定。
第十四条 持证机构在认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如果监测机构名称、地址(工作场所)、关键岗位人员(机构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和技术负责人)、监测标准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活动中,应严格执行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监测的客观性、公正性:
(1)所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由计量部门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是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
(2)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监测分析依据,并确保为现行有效版本。
(3)对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评价和监测报告等全过程应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4)在监测服务完成时要出具符合计量认证要求的书面环境监测数据和结论报告。
第十六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积极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委托方秘密。对属于保密范围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八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开展监测服务工作时,应遵循“谁委托、谁付费”和“谁监测、谁负责”的原则,事先由双方签订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应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书的收费条款应根据监测服务内容和要求确定。不得强制服务并强制收费,也不得只收费不监测或多收费少监测。
第十九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接受委托后,应独立承担工作,不得转包监测业务。
第二十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二十一条 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推动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促进社会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二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注销其认定证书:
(1)监测机构的名称、工作场所、关键岗位人员、监测标准等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申请变更;
(2)不能按规定完成环境监测任务;(3)超范围、超期限开展监测业务;(4)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认定证书;(5)监测报告严重失实,造成不良社会影响;(6)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7)经复审发现监测能力较原认定时有较大下降,且超过整改限期仍未达到要求;
(8)不按规定接受检查、考核或在检查、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9)其他影响监测工作客观性、公正性的行为。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自行监测机构的业务能力认定及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和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第39号令)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为加强全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促进环境监测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是指在四川省境内、非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自愿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申请证明其具备相适应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以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认定的活动。
第三条
通过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即取得《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认定证书”)。取得认定证书的监测机构(以下简称“持证机构”)可在认定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
自愿申请业务能力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所有环境监测人员,应通过上岗考核,取得《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上岗合格证”),从事认定证书规定项目的分析测试工作。
第五条
《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颁发,有效期三年。
第二章
组 织 管 理
第六条
全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工作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提供技术支持,并各自负责相应的日常技术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可书面委托有关市(州)环境保护局承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 1 审批和发证。
第七条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有关管理职责
(一)部署和组织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工作;
(二)组织制定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审查文件;
(三)受理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申请,组织认定评审的实施;
(四)负责《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的审核、发证等工作和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资料的统计、汇总、存档等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制定评审员管理制度,组织评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建立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员库,审聘评审员,组建、审批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专家评审组;
(六)组织实施对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在持证期内的检查,对违规者按规定做出处理。
第八条
市(州)环境保护局的管理职责
(一)对辖区内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 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
(二)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时,对辖区内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机构进行预审,了解认定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三)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时,负责组织制定认定实施方案,报经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后,组织认定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并对现场认定、考核结果签署意见;
(四)负责辖区内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规者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处理。
第九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一)对下属机构自愿申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
(二)负责下属持证机构及其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规者报省环境保护局处理。
第十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职责:
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申请机构非辐射项目认定评审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申报监测项目的技术审查;
2、制定现场认定、考核实施方案及相关物品资料的准备;
3、持证机构及持证人员的日常技术管理;
4、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划,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后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5、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6、办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负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辐射项目认定评审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申报辐射监测项目的技术审查;
2、制定现场认定、考核实施方案及相关物品资料的准备;
3、持证机构及持证人员的日常技术管理;
4、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划,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批后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5、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6、办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员条件
(一)从事环境监测管理、监测分析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三年以上人员,以及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公平、公正,责任心强,实事求是;
(三)有履行评审工作所需的交流、协作、倾听和协调能力;
(四)在评审工作中能保持充分独立性和客观性。
第十二条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组的组成和职责
(一)组成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评审组由3~5名持证评审员和1~2名环境保护局督导管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业的技术专家。
委托市(州)环境保护局进行的现场评审,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派督导员全程参加。
(二)职责
按《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负责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认定审查、换证复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的现场考核、评审等工作,将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的环境保护局。
专家评审组上报材料主要包括:评审报告,被评审单位整改报告,有关评审的其他技术资料(附资料清单)。
第三章
认 定 程 序
第十三条 认定程序主要分为自愿申请、预审、现场评审、发证四个阶段。
(一)申请:自愿申请认定(或复审、扩项、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受理申请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如实填写《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和监测机构所在地市(州)环境保护局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预审: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委托,各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辖区内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预审,了解认定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申请复审或扩项的监测机构经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可不预审。
(三)现场评审:预审合格后,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建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现场评审,提前或同时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
委托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现场评审的程序
1、申请和预审同本条
(一)、(二)款;
2、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书面委托申请机构所在地市(州)环境保护局组织现场评审,所在市(州)环境保护局制订认定评审方案、组建专家评审组,报省环境保护局批准后,对申请机构实施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现场评审,提前或同时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派督导员全程参加。
(四)发证:专家评审组将监测机构及人员的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的环境保护局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审核、审批,并对审核合格的监测机构统一颁发《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对考核合格的监测人员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对达不到认定要求的监测机构和考核不合格监测人员,发给审查结果通知书,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四条 已取得认定证书的社会监测机构新增监测项目按本规定第十三条的程 序申请扩项评审。
持证监测人员新增监测项目和新增监测人员的考核,也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的程序申请上岗考核。
第四章
申
请
第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可自愿申请业务能力认定。
(一)组织机构
1、必须是在四川省境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若监测机构隶属于某组织,需出具该组织法人代表的书面授权书;
2、具备按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有对监测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编制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能力;
3、制定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4、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二)人员结构
1、有固定的编制和人员,在岗人员不少于10人;
2、有适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1、有申请认定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设备;
2、强检计量仪器依法送检,其它计量仪器应送校或自校,自校仪器有自校规程;
3、有必要的工作条件,有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实验用房。
(四)申请认定的项目满足拟开展的污染源自行监测工作的需求。
(五)按认定评审技术要求进行自查,自查报告完整。
第十六条
自愿申请认定审查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呈报下列文件和材料(一式二份)
(一)《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
(二)批准成立环境监测机构的文件(复印件)或能证明其合法地位的文件;
(三)机构基本情况简介(发展概况、人员情况、业务范围和监测工作业绩等);
(四)《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文件目录;
(五)自查报告;
(六)典型监测报告(至少两份)。第十七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申请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人员可申请上岗考核:
1、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半年以上的环保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监测人员;
2、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年以上,能独立完成申报考核项目的监测人员;
(二)每人申请考核项目不少于3项;
(三)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监测人员,应经过考前培训。
第五章
现 场 评 审 内 容
第十八条 能力认定现场评审内容主要根据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特点进行:
(一)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二)机构和人员审查;
(三)实验室条件审查;
(四)质量管理审查;
(五)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审查。
首次申请认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需通过
(一)、(二)、(三)三个方面全部内容评审以及
(四)、(五)两个方面中不加“*”内容的评审;复审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监测人员持证上岗、申请认定项目双人持证的前提下,需通过
(二)、(三)、(四)、(五)四个方面的评审;扩项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审查人员和实验室条件需满足所扩项目的要求。
(参见《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第十九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试;
(二)环境监测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三)样品的分析;
(四)实验报告的编写。
(参见《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
第六章
发
证
第二十条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获得认定证书的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二)通过第十八条规定内容的审查;
(三)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8人;
(四)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满足拟开展污染源监自我监测业务需求,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
(五)机构已通过计量认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第二十一条
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的基本条件
(一)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行为规范》;
(二)理论考试合格;
(三)申请项目分析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合格;
(四)上岗考核合格项目不少于3项。
第二十二条 证书依统一编号,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证书编号为:川环监[年号]社字第XX(序号)号;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编号为:社字年号——XX(序号)。
第七章
获证监测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三条
持证机构可对本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自行监测,也可受辖区内其它排污单位的委托,对委托方排污状况进行自行监测。
获证监测机构从事的监测活动,所需经费由委托方承担,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持证机构应承担以下义务:
(一)接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及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件)时,自觉接受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或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指挥,参加应急环境监测工作。
(三)严格遵守国家及四川省有关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定,并在认定证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污染源自行监测工作。
(四)确保持证机构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及四川省有关环境监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第八章 监 督 与 管 理
第二十五条
持证机构所出具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应按照环保部门统一的格式并须加盖认定证章。未取得认定证书的环境监测机构或超出认定证书范围所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不得加盖认定证章。
第二十六条
认定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
(一)在有效期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定期组织对持证单位进行检查(含比对考核)。有效期内的检查应在一次以上。
(二)检查中如发现持证机构的监测能力和管理比认定时有较大幅度下降,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下达整改通知,整改期内不得出具加盖认定证章的监测数据及报告。整改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检查中,如发现持证监测人员报出不合格数据,暂停其出具该项目环境监测数据的资格,限3个月内重考;重考仍不合格者,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该项目上岗资格。
第二十七条
认定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应按本办法第十五条的程序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自愿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其认定证书和上岗合格证自动作废。
第二十八条
监测人员考核项目与成绩载入本人技术档案。
第二十九条
持证机构在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装备及开展环境监测的能力和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3个月内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备案,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三十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认定证书:
(一)因管理混乱不能按规定开展环境监测任务,经主管部门或环境保护局指出后3个月内仍未改正;
(二)超出认定证书规定范围和本机构工作职责范围开展工作、出具监测报告;
(三)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四)经认证复审或检查表明环境监测能力比原考核水平有较大下降,超过整改限期仍达不到要求;
(五)违反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六)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持证监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上岗合格证:
(一)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监测任务,经指出后仍未改正;
(二)违反操作规程,酿成重大监测质量事故;
(三)违反质控规定,经指出后仍不改正;
(四)监测数据合格率低于80%;
(五)弄虚作假,篡改数据;
(六)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注销其认定证书:
(一)不按第二十七条规定申请复审的;
(二)持证机构在认定证书期有效期内因自身原因不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申请书、评审报告、评审表、认定证书、上岗合格证等,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制。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四川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评审技术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实现环境 监测工作的持续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九条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机构,必须通过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或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组织资质审查,取得国家环保总局资质证书或《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 书”),并在证书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第三条 所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上岗考核,获得《四 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上岗合格证”),方可从事考核合格项目的分析测试工作。
第四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颁发。
第二章 组 织 管 理
第五条 全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工作由四川省环保局统一组织、管理和实施。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日常技术工作。四川省环保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书面委托有关市、州环保局承担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审查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由四川省环保局统一审批和发证。第六条 四川省环保局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管理机构职责
(一)部署和组织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工作;
(二)组织制定环境监测资质审查文件;
(三)受理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组织审查评审的实施;
(四)负责《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合格证书》和《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 2 上岗合格证》的审批、发证和发证后的管理;
(五)组织评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建立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员库,审聘评审员,组建、审批环境监测资质审查专家评审组;
(六)组织持证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在持证期内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对不合格者按规定做出处理。
第七条 各市、州环保局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管理职责
(一)对辖区内申请环境监测资质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签署 意见;
(二)受四川省环保局委托时,组织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审 查现场评审和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工作,在持证评审员中聘任评审员,报省环 保局批准后组建专家评审组,并对现场考核评审结果签署意见后报省环保局;
(三)实施辖区内持证环境监测机构及监测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对不 合格者报发证机关处理。
第八条 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职责:
1、环境监测机构申报监测项目的审查;
2、制定现场考核实施方案;
3、“资质证书”和“上岗合格证”的填写;
4、全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资料的统计、汇总和存档;
5、提出中、长期及持证单位及监测人员的监督性检查和比对考核计 划,报省环保局审批后实施;
6、理论考试题库的建立、更新和日常管理。
(二)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职责:
负责辐射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环境监测机构辐射项目资质审查评审的技术工作。
第九条 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员条件
(一)从事环境监测管理、监测分析和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工程师 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和业务尖子;
(二)公平、公正,责任心强,实事求是;
(三)有履行评审工作所需的交往、协作、倾听和协调的能力;
(四)在评审工作中能保持充分独立性和客观性。第十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组的组成和职责
(一)组成: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组由3~7 名持证评审员组成。必要时可聘请有关 专业的技术专家。委托市、州环保局进行的现场评审,由省环保局派督导员。
(二)职责: 按《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和《四川省环境监测 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负责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换证复审和监测人员 上岗考核的现场考核、评审等工作,将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织现场评审 的环保局。
专家评审组上报材料:评审报告;有关评审的其他技术资料(附资料清 单);现场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建议等信息反馈。
第三章 审 查 程 序
第十一条 审查程序
分为:申请、预审、现场评审、发证四个阶段。
(一)申请:申请资质审查(或复审、扩项)的环境监测机构和上岗考 核的监测人员向四川省环保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四川省 环保局审查并受理申请后,监测机构填写《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书》(见附件3);《申请书》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四川省环保局。
(二)预审:四川省环保局指定评审员,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预审,了解审查工作准备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三)现场评审:预审合格后,四川省环保局组建专家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现场评审,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委托市、州环保局组织现场评审的程序:
1、申请和预审同本条
(一)、(二)款;
2、四川省环保局书面委托申请机构所在市、州环保局组织现场评审,市、州环保局报省环保局批准后组建专家评审组,对申请机构实施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现场评审,对监测人员实施上岗考核,省环保局派督导员。
(四)发证:专家评审组将监测机构及人员的评审结果及相关资料报组 织现场评审的环保局,受委托的环保局签署意见后报省环保局,由省环保局 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监测机构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资质审查合格证 书》,对考核合格人员统一颁发《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对不合格者,发给审查结果通知书。
第十二条 已取得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监测机构新增监测项目按本规定 第十一条的程序申请扩项评审。持证监测人员新增监测项目和新增监测人员的考核,也按本规定第十一 条的程序申请上岗考核。
第四章 申 请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监测机构,可申请资质审查。
(一)组织机构
1、须是在四川省境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若监测机构是某组织的一部分,应有该组织法人代表的书面授权 书;
2、有按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有对监测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能力,有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编制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能力;
3、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二)人员结构
1、有固定编制的技术人员和职工,技术人员数不少于5 人;
2、有适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75%,县级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70%。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总数的比例: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50%,县级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40%。
(三)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
1、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仪器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开展日常监测工作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上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同级管理部门下达任务所需监测仪器设备,申报监测项目所需监测仪器设备(见附件 2《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仪器设备配置参考目录》);
2、强检计量仪器依法送检,自校仪器设有自校规程,并按规程进行自校;
3、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有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实验用房。
(四)申报考核项目及项目分类符合《环境监测资质审查项目分类目录》规定(见附件1);
(五)按审查评审内容进行自查,自查报告完整。
第十四条 环境监测机构申请资质审查,应呈报下列文件和材料(一式二份)
(一)四川省环境监测站资质审查申请书;
(二)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环境监测机构的文件(复印件)或能证 明其合法地位的文件;
(三)机构基本情况简介(发展概况、人员情况、业务范围和监测工作业绩等);
(四)组织机构框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手册;
(五)自查报告。
第十五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申请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监测人员可申请上岗考核:
1、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半年以上的环保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监测人员;
2、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年以上,能独立完成申报考核项目的监测人员;
(二)每人申请考核项目不少于3 项;
(三)未经过专业培训的监测人员,必须经过考前培训。
第五章 现 场 评 审 内 容
第十六条 环境监测机构现场评审内容
根据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责、任务和特点,进行:
(一)监测人员上岗考核;
(二)人员素质审查;
(三)实验条件审查;
(四)质量管理审查;
(五)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审查。
(见《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第十七条 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试;
(二)环境监测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三)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考核;
(四)实验报告的编写。
(见《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
第六章 发 证
第十八条 环境监测机构获得资质证书的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二)通过《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五个方面考 核;
(三)持上岗合格证人数:省、市(州)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非环保系统行业环境监测机构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80%,县级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及企业环境监测机构不少于在岗职工总数的75%,且持上岗合格证人数不少于5人;
(四)监测人员所持上岗合格证项目必须覆盖本机构监测业务范围,申请取证的每个项目持合格证人数不少于2人。第十九条 监测人员获上岗合格证的基本条件
(一)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行为规范》;
(二)理论考试合格;
(三)申请项目分析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合格;
(四)上岗考核合格项目不少于3 项。第七章 监 督 与 管 理
第二十条 持有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环境监测机构所出具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必须加盖资质合格证章。未取得环境监测资质证书的机构所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不得对外公布。
第二十一条 环境监测资质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为5 年。
(一)在有效期内,四川省环保局定期对持证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含比 对考核)。有效期内的监督性检查不少于2 次。
(二)监督性检查中如发现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和管理较审查时有较大幅度下降时,由省环保局下达整改通知,整改期内不得出具监测数据及报告。整改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监督性检查中,持证监测人员如出现不合格项目,暂停其出具该项目环境监测数据的资格,限3个月内重考;重考仍不合格者,由省环保局注销其该项目上岗资格。
第二十二条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证书和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应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程序向四川省环保局申请复审。逾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届时四川省环保局注销其资质证书和上岗合格证。
第二十三条 监测人员考核项目与成绩载入本人技术档案,作为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四条 资质证书持有机构在机构组织、人员、技术装备及开展环境监测的能力和范围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3个月内向省环保局申报,并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五条 持证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环保局吊销其资质证书:
(一)因管理混乱不能按规定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经主管环保局或上级 环保局指出后3个月内仍未改正;
(二)超出证书规定范围和本机构工作职责范围出具监测报告;
(三)监测工作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四)经认证复审或检查较原考核水平有较大下降,超过整改限期仍达不到要求;
(五)违反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六)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第二十六条 持证监测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环保局吊销其上岗合 格证:
(一)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经单位指出后仍未改正;
(二)违反操作规程,酿成重大监测质量事故;
(三)违反质控规定,经单位指出后仍不改正;
(四)监测数据合格率低于80%;
(五)弄虚作假、任意篡改数据;
(六)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资质证书分甲、乙、丙三个类别。四川省境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发甲类证书;其他行业或特大型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发乙类证书;一般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发丙类证书。第二十八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申请书、评审表、考核评审报告、资质证书、上岗合格证等,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制。
第二十九条 环境监测资质审查评审及监督性检查评审费、证书工本费、交通费、住宿费由申请资质审查的机构承担。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四川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审查评审技术要求》、《四川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技术要求》)由四川省环保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 年7 月1 日起实施。
第五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资质审查指引
附件1: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资质审查指南
一、办理性质 行政许可类。
二、办理方式
经各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理。
三、法定时限 20个工作日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建设厅承诺时限:18个工作日
四、办理项目依据
(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第三条(建设部第134号令,2004年8月23日发布);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国务院第279号令,2000年1月30日发布)。
五、资格条件
(一)一类审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
2、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3、审查人员应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15年以上所需专业勘察、设计工作经历;主持过不少于5项一级以上建筑工程或者大型市政公用工程或者甲级工程勘察项目相应专业的勘察设计;已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专业,审查人员应当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未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审查人员应当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4、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的,结构专业审查人员不少于6人,建筑、电气、暖通、给排水、勘察等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2人;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的,所需专业的审查人员不少于6人,其他必须配套的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2人;专门从事勘察文件审查的,勘察专业审查人员不少于6人。
5、审查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65岁,60岁以上审查人员不超过该专业审查人员规定数的1/2。办理项目依据:结构专业设计的审查人员不少于3人。
(二)二类审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2、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3、审查人员应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10年以上所需专业勘察、设计工作经历;主持过不少于5项二级以上建筑工程或者中型以上市政公用工程或者乙级以上工程勘察项目相应专业的勘察设计;已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专业,审查人员应当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未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审查人员应当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4、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的,各专业审查人员不少于2人;从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的,所需专业的审查人员不少于4人,其他必须配套的专业审查人员各不少于2人;专门从事勘察文件审查的,勘察专业审查人员不少于4人。
5、审查人员原则上不得超过65岁,60岁以上审查人员不超过该专业审查人员规定数的1/2。
六、申请材料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申报表》一式三份(须采用计算机打印);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预先核名通知书复印件,需查验原件;
2、企业章程;
3、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复印件,需查验原件;
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申报表》中所列专兼职审查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及身份证复印件,需查验原件;
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申报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或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鲜章)、注册变更证明材料及身份证复印件,需查验原件;
6、《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申报表》中专职审查人员劳动合同及社保关系证明,兼职审查人员的聘用合同和原单位同意其兼职审查的函,需查验原件;
7、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晋升资质等级或者增项,需要提交上述第1至6项所列资料及企业原审查机构认定书正副本和企业近两年的资质年检证明材料复印件。
七、新设立单位办事指南
拟新设立的机构在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前,应进行资格预审。待申请单位获得工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发放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后,再提交正式的资质申请。进行资格预审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机构名称预审通知书;
(2)机构资产评估报告或验资报告;
(3)《新设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资质预审表》;(4)申请单位从事施工图审查人员的相关证件原件。
八、审查重点内容
1、申请单位的主体合法性资格,即申请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2、申请单位所有从事审查人员的资格和资历。从事审查的人员应当是在申请单位注册地长期工作的人员,从事过相关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具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具备与所从事勘察文件或设计文件审查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和工程师职称以上资格。
3、申请单位相关的审查工作人员责任制度、审查人员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工作机制等制度建设情况。
4、办公场所及相应的工作设备、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等。
联系方式: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建管处电话:0891—6812421、0891—683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