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

时间:2019-05-13 20:2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

第一篇: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14)庐行初字第00032号

原告:安徽省高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楼9号蜀山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综合楼七层,组织机构代码61030114-2。

法定代表人:王刃,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孙潮群,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陶扬,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合肥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住所地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2号,组织机构代码78652113-0。法定代表人:朱才群,该局局长。委托代理人:俞勇,该局案件审理科科长。委托代理人:孟超,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安徽省高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程公司)不服被告合肥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市国税稽查局)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一案,于2014年3月6日向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市国税稽查局提出管辖权异议,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将该案移送至本院审理。本院于2014年4月9日立案受理后,于同年4月14日向市国税稽查局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5月1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高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刃及委托代理人孙潮群、陶扬,被告市国税稽查局的法定代表人朱才群及委托代理人俞勇、孟超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市国税稽查局于2013年10月23日作出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认定高程公司于2011年2月至4月取得的上海天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极公司)开具的3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经证实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高程公司申报抵扣的税款11284.22元依法应于认证抵扣当期转出进项税金,故限定高

程公司于15日内到市国税稽查局将税款11284.22元及滞纳金缴纳入库,并进行

相关财务调整,同时将调账情况函告市国税稽查局,逾期未缴,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强制执行。市国税稽查局于2014年4月22日向本院提供了以下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证据以及法律依据:

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叶环建”虚开销项汇总及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证明本案所涉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虚开。

司法报告书、刑事判决书,进一步印证本案所涉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虚开。

询问通知书、税务检查通知书、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以及送达回证,证明市国税稽查局作出的行政行为程序合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

高程公司诉称:2011年,高程公司从网上联系到天极公司,于2011年2月和

3月与天极公司以网签形式分别签订了三份购货合同,货款由高程公司以转账方式全额汇给天极公司,货物和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天极公司通过快递方式邮寄给高程公司。同年3月和8月,高程公司将三份增值税发票向主管税务部门申报认证,在核验税票之后办理了抵扣。后上海市金山区国税稽查局认定该三份增值税发票为虚开,市国税稽查局据此向高程公司下达了税务处理决定书,认定高程公司取得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系违法,要求高程公司缴纳已经抵扣的税款11284.22元及滞纳金。高程公司与天极公司系正常的贸易往来,税票取得合理合法,市国税稽查局认定的违法事实不能成立,请求法院依法撤销市国税稽查局作出的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退还高程公司缴纳的税款11284.22元;本案诉讼费由市国税稽查局负担。高程公司在举证期限内提供了以下证据:

1.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书,证明市国税稽查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高程公司的合法权益。

2.安徽省合肥市国家税务局的行政复议决定书,证明高程公司就市国税稽查局的税务处理决定履行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符合起诉条件。3.产品采购合同三份、记账凭证、交通银行结算回单复印件、增值税发票三份、产品入库单五份,证明高程公司与天极公司关于元器件的采购系真实贸易往来,取得的三份增值税发票合法,不存在违法事实。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网上认证结果通知书、企业网上认证结果清单,证明高程公司就三份增值税发票向税务主管部门纳税申报,并通过认证准许抵扣,说明此三份增值税发票真实合法,高程公司不存在违法事实。市国税稽查局辩称:

一、高程公司取得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均为虚开发票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发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依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票管理工作。高程公司取得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均由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天极公司所开具,上海市金山区国家税务部门依法有权对本案所涉三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属虚开作出认定。根据上海市金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于2013年6月3日出具的《已证实虚开通知单》,高程公司取得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均为虚开发票。

二、市国税稽查局作出的税务处理决定适用法律准确,依法应予维持。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规定,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按有关法规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9条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综上,高程公司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请求法院驳回。经过庭审举证、质证,双方当事人的质证意见如下:

高程公司对市国税稽查局提供的证据质证意见为:对市国税稽查局提供的所有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无异议,但对其证明目的有异议,认为高程公司取得三份增值税发票系善意取得,不存在违法行为;另外,市国税稽查局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尚未生效的情况下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系程序违法。

市国税稽查局对高程公司提供的证据质证意见为:对证据

1、证据2和证据3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均无异议;对证据4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该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虚开的,不能抵扣,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应依法追缴。

因高程公司对市国税稽查局提供的证据均无异议,市国税稽查局对高程公司提供的证据真实性也无异议,本院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予以确认。

本院根据确认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的陈述,查明事实如下:

2011年,高程公司通过网上联系到天极公司,分别于2011年2月和3月与天极公司以网签形式签订了三份购货合同,货款由高程公司以转账方式汇给天极公司,并通过快递的方式收到了货物和三份上海增值税专用发票,该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均由天极公司开具,分别为:发票代码3100104140、发票号码20304860、价税合计46518元;发票代码3100111140、发票号码01869585、价税合计1180元;发票代码3100111140、发票号码01869586、价税合计19344元。同年3月和8月,高程公司将该三份增值税发票向主管税务局申报认证并当期抵扣。

2013年6月3日,上海市金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向安徽省合肥市国家税务局出具《已证实虚开通知单》,证实高程公司于2011年2月至4月取得的天极公司开具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系虚开。2013年6月18日,市国税稽查局向高程公司出具询问通知书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并于同年7月2日向该公司出具税务事项通知书,通知高程公司其取得虚开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013年10月23日,市国税稽查局对高程公司作出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决定对高程公司抵扣的税款11284.22元予以追缴。高程公司不服,向安徽省合肥市国家税务局提出复议申请,该局于2014年1月24日作出合国税复决字(2014)1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市国税稽查局的税务处理决定。高程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本院认为:市国税稽查局作为税务机构,依法具有作出税务行政处理的执法主体资格。经上海市金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查证,高程公司取得的由天极公司开具的三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系虚开增值税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该条款是对不符合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抵扣税款的规定,而不考虑受票方主观上有无过错。

高程公司作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其凭收受的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依法不能获得抵扣进项税款,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应依法追缴。高程公司认为其与天极公司之间系真实的贸易往来,其取得天极公司开具的三份增值税发票不存在违法事实,针对此种情况,市国税稽查局在没有证据证明高程公司知道所收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他人虚开的情况下,按高程公司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规定作出追缴抵扣税款的决定并无不当。

庭审时,高程公司对市国税稽查局提供的《已证实虚开通知单》表示无异议,而该通知单是市国税稽查局作出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的事实依据,叶环建案的刑事判决生效与否与市国税稽查局作出本案所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无必然联系,故高程公司关于市国税稽查局在叶环建案的刑事判决未生效的情况下即作出税务处理决定系程序违法的主张不能成立。综上,市国税稽查局作出的合国税稽处(2013)2010号税务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主要证据确凿,执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依据适当,高程公司诉请撤销税务处理决定的依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因市国税稽查局认定高程公司系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中使用“违法事实”一词欠妥,本院予以纠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安徽省高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安徽省高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 判 长

徐 燕 审 判 员

胡世中 人民陪审员

张长粹 二〇一四年六月六日 书 记 员

郭芳兵

第二篇:某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分析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分公司案

案例分析

按照市局工作要求,我们于2012年9月15日起对某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

一、基本情况

某公司地处xxxxxxx,法人代表:xxx,主办会计:xx,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x人,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

二、检查情况

2011签订建筑工程合同419800元,应缴印花税1259.40元,实际未缴。

三、处理意见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一、二、三条规定,应向该公司追缴印花税1259.40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该公司上述行为已构成偷税,对少缴印花税1259.40元的行为,处以少缴税款金额50%的罚款,即629.70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对该公司少缴的税款自税款滞纳之日起至实际解缴之日,按日加收万分支的滞纳金。

四、案例分析及建议

1、要切实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税源监控是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工作。税收管理员要切实负起税源管理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严格监控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情况,要按期开展巡查巡管工作,促使纳税人按期足额申报税款,实现税源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2、要有重点地开展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税源管理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行业要切实加强评估工作。一是要注意收集房地产行业的生产经营信息,科学设置评估预警值;二是要运用评估指标预警值,准确筛选评估对象;三是要通过纳税评估程序,及时发现纳税人存在的涉税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税收流失,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征纳环境。

3、要加强部门协作,坚持联合办案制度

要加强税务系统内部征、管、查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逐渐建立典型案件定期交流,情报交换制度,力求案件查深查透。

第三篇:房地产公司如何查----读税务稽查案例有感要点

房地产公司如何查----读税务稽查案例有感

以前在稽查岗位时,就没查过房地产企业,只是一次工作借用,参与了一个小小的房地产案子,那个案子非常简单,就是成本大于收入了,房地产公司的“亏损”核算没有按照会计和税法的规定来核算,大家都知道,房子的销售价肯定是大于成本价的,房价在几年内就翻了几番了,各地的房地产老板们也赚够了钱,那么帐上怎么会亏损呢?原来他们把所有的成本都摊到了已销了部分房屋上,如开发的100套房产花费的成本全部摊到了已销了20套房屋上,这样成本就远远的大于了收入,老板们的解释也合理,我支出了花费了100套的成本当然要计100套成本,我只卖出了20套当然也只记20套的收入,这样说来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不合法了,100套的成本是“开发成本”,而销售的20套结转的应该是“销售成本”,会计把两个成本故意混淆了,当然就出现了成本大于收入了。

其实房地产公司要想少缴纳常用的手段就是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如下的案例值得参考和学习。

某房地产公司隐匿收入偷税案

本案特点:本案房地产企业财务制度较为健全,税务检查人员注重房地产开发基础数据分析比对,运用“解剖式”方式检查,从而发现纳税人设置两套账隐匿收入的违法事实。本案对行业性税收检查具有参考价值。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7年1月20日,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收到一封群众举报信,反映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有销售收入不入账、做假账等严重偷税行为。针对举报信和举报材料反映的内容,稽查局领导按规定将该公司列入了检查计划。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是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成,股东全部为自然人,注册资本5000万元。具有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公司成立以来,在市内黄金地段,先后成功开发了“A花园”和“B新城”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高档住宅小区和两座正在施工中的豪华写字楼,其中两个住宅小区已经开发完毕,账面上体现全部销售完毕。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举报人举报该公司存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等严重偷税行为,但没有提供具体的线索和相关证据,举报人坚称,如果税务机关不查处,还要继续向上一级税务机关举报。稽查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细致研究和周密部署,并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长为组长,五名稽查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专案小组。根据会议部署,检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检查具体方法

检查人员经过初步查看征管资料和外部调查,了解到某房地产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较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健全,财务人员对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也比较熟悉,该单位2005年被市政府评为“纳税百强单位”。面对这些情况,检查人员有些犹豫:到底是举报人出于个人目的恶意报复,还是该单位偷税手段隐蔽。为稳妥起见,报经领导批准,决定以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的名义,正常调取该单位2004-2006年的账务资料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计划,检查人员打破“就账查账”的常规检查方法,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账面检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重点检查税种,以商品房开发面积、销售价格及售房收入为重点检查项目,对该单位进行“解剖式”检查。

1.核对账务资料 检查人员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检查人员,把“A花园”和“B新城”两个小区的征用土地费用、建筑安装成本、配套费、商品房开发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数量、销售收入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核查,并制成电子表格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全面掌握企业账面开发经营成本、收入和地方税收申报缴纳等情况。同时,第二组检查人员从公司的“工程资料账”方面入手,责令该单位提供以下经营管理资料:土地征用协议、土地使用证、规划设计平面图、建筑施工合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算书、房屋测绘报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销售台账、销售合同等。分小区、分楼盘,分年份,把公司成立以来所有的商品房开发面积、竣工验收面积、可销售面积、销售价格、预收款项、销售收入等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和统计。经过20多天紧张有序的工作,第一组检查人员初步的检查结果是:该单位除了账面一部分房款用自制内部收据代替发票入账和少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65400元外,没有发现举报人所说的收入不入账问题。该单位账务处理比较规范完整,账面上的销售面积、销售价格、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等都比较符合逻辑关系。该公司对查出的上述问题予以认可。

2.进一步检查工程资料

检查人员没有轻信对账面的检查结论,而是继续对该单位“工程资料账”进行检查。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工程决算书、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预售许可证等资料,逐一统计了每个小区、每个楼盘的建筑工程决算面积、可供销售的面积。根据企业提供的商品房销售合同,逐一统计出了全部的销售面积,包括主房、配房、阁楼和停车位等各部分面积。20多天后,第二检查小组的有关统计和检查数据资料终于出来了。经过对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取得的资料汇总对比分析,“A花园”整个小区决算面积(可销售面积)为157296平方米,财务账面上实际销售的面积为148796平方米,存在约7050平方米的差额。“B新城”整个小区决算面积(可销售面积)为125410平方米,财务账面上实际销售的面积为120430平方米,存在约4980平方米的差额。即截止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账面上应该还有约12030平方米的开发产品,但实际上,该公司账面上两个住宅小区的“开发产品”、“开发成本”期末均无余额,开发产品即商品房已经全部销售完毕。

3.实地调查核实

在与企业财务人员核实上述情况时,他们一口否认存在差额的事实,一会儿说是商品房销售合同上的面积不准确,一会儿又说是检查人员的统计错误造成的。为确保数据万无一失,一组检查人员又加班加点对有关资料重新核对了一遍,也没有发现统计错误。另一组检查人员又先后去了建设局、房产管理局、规划局等单位进行了外围调查取证,调出了与该公司工程开发施工有关的工程决算书、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合同等关键性外部证据资料。经比对,有关内容与企业提供的原始资料内容是一致的,此举进一步巩固了检查证据资料,尤其是房屋销售面积的证据。那两组统计面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额呢?问题是不是就出在这差额上呢?针对决算面积与实际销售面积存在差额的这一重大疑点,面对财务人员拒不承认差额事实和推诿的状况,检查人员积极做好财务人员的思想工作,先后五次到两个小区的现场查看。通过对每个小区,每个楼盘的逐一核对,最后终于发现了面积存在差额的原因,该公司故意隐匿开发产品和销售不入账等违法事实逐步浮出水面。原来,“A花园”小区的面积差额原因在于地下停车位。该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决算面积为16650平方米,以每个3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出了555个停车位用于销售,车位全部销售完毕。而该公司财务账“开发产品-停车位”实际入账只有366个计10980平方米,差额即实际少入账“开发产品-停车位”189个计5670平方米。“B新城”的面积差额源自沿街商用房,该小区的沿街商用房决算面积为25360平方米,而该公司财务“开发产品-沿街商用房”实际入账只有20380平方米,差额即实际少入账“开发产品-沿街商用房”4980平方米。其中,无偿拨付给下属单位-某物业公司1580平方米,用作办公场所,剩余3400平方米全部销售。

在铁的事实和证据面前,企业财务人员和负责人不得不承认了隐匿开发产品和售房收入的事实。原来,该公司财务人员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排,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对纳税事项进行了“筹划”:建立一套真实的所谓“管理会计账”,用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建一套“财务账”,用于报税等应付税务机关。财务人员根据以往税务机关“就账查账”的检查方式,打起“工程大、住户多、施工和销售时间长”的擦边球,利用小区沿街商用房和停车位在规划数量上不确定的漏洞,把财务账上的“成本、产品、收入”等各种勾稽关系处理协调的情况下,把开发产品—地下停车位和沿街商用房的其中一部分不反映在财务账上,以达到隐匿收入偷逃税的目的。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检查人员还通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走访住户、电话咨询等途径,对住房、地下停车位和沿街商用房的销售价格、销售面积和销售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取证,进一步固定了有关证据。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及相关证据的认定 1.纳税人不配合

该公司财务人员熟悉财务税收知识,法定代表人又是人大代表,因此,他们在检查初期能积极配合检查,提供有关涉税资料,在账面检查结果出来时,也认可检查结果。但随着检查人员对“工程资料账”深入检查时,财务人员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对检查人员不再配合,财务人员相互推诿甚至逃避、阻挠检查。法定代表人找市局领导“反映情况”,歪曲“检查人员在无事生非,故意找毛病”。面对种种压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检查人员边做纳税人的思想工作,边按计划继续检查下去。最后在铁的证据面前,纳税人终于承认了违法事实。

2.检查难度大

该单位偷税的手段隐蔽,正常的“就账查账”检查方式无法发现违法问题,这需要检查人员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解剖式”检查。这种检查方式,检查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纳税人的经营资料繁琐,复杂,量大,需要检查人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类和统计,有的还需要去外单位调查取证,容易引起纳税人的不满,这需要检查人员具备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关系的能力。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经检查核实,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采取设置真假两套账方式,隐匿部分开发产品从而隐匿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偷逃国家税款。具体作案手段是:该单位财务人员按照正常的企业内部财务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套全面真实反映企业开发成本、开发产品和售房收入的“管理会计账”,用于内部经营管理。同时又建立了一套成本、费用真实,但产品、收入不真实的“财务账”,用于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达到偷税目的。经检查认定,该单位主要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1.隐匿收入偷逃税

公司开发建设的“A花园”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决算面积为16650平方米,以每个30平方米的标准,划出了555个停车位用于销售,车位全部销售完毕。而该公司财务账实际入账只有366个计10980平方米,实际少入账停车位189个计5670平方米。该部分车位全部销售完毕,平均售价每平方米2150元,与市场价格基本相近,视同计税价格,共计在账簿上少列收入1219万元。该单位开发建设的“B新城”小区中的沿街商用房决算面积为25360平方米,而该公司财务账沿街商用房实际入账只有20380平方米,实际少入账沿街商用房4980平方米。其中,无偿拨付给下属法人单位1580平方米,剩余3400平方米全部销售。根据该单位提供的账外资料,该部分沿街商用房的平均售价每平方米4250元,与市场价格基本相近,视同计税价格,共计在账簿上少列收入2116.5万元。

同时发现,该单位采用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少缴纳土地增值税42.5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6.5万元。

2.未按规定开具发票

公司在预售和销售商品房时向客户开具自制的收款收据,并且没有全部入账,共使用收据12本,开具金额6523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十一)项的规定,属于未按规定开具发票行为。

(二)处理结果

经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税务机关依法作出如下处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款、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条、《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追缴该公司少缴营业税166.7万元、企业所得税82万元、土地增值税42.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1.7万元和教育费附加5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6.5万元,并同时对少缴纳税款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公司采取“伪造账簿、记账凭证”、“虚假纳税申报”、“在账簿上少列收入”等手段,少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定性为偷税,处少缴纳税款一倍罚款。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十一)项的规定,对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处以一万元的罚款。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注重房地产开发基础资料收集分析 与其它大量不规范的房地产企业相比,某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如果仅仅按常规的方法进行账面检查,根本无法发现该公司存在的隐匿开发产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检查人员侧重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并结合实地检查,从源头入手,先后多次深入现场查看,才发现并查清了隐匿地下车位和沿街商业用房等账外涉税违法问题。

2.注重实地调查

利用开发小区沿街商用房和停车位在规划数量上不确定的因素,隐匿收入进行偷逃税现象,在房地产行业有着一定代表性。由于车位和商用房具体面积、数量在规划上没有明确,所以很容易让开发商做钻空子,如T公司就只是把销售的部分车位和沿街房作了账务收入处理。如果不进行销售面积与决算面积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不进行实地调查和账物核实,无法掌握真实的开发产品的数量和销售情况,也就发现不了这一违法事实。

3.注重外围调查

本案的成功查处,得益于采取了全面细致的“解剖式”检查。在案件检查中,检查人员突破了地税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先后得到了房产管理局、规划局、建设局、土地局等部门的鼎力配合和支持,为提供和固定证据提供了有利保障。该案件的成功查处,在检查房地产行业税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2007年下半年,该市地方税务局在全系统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和稽查方面,全面推广了该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全市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4.注重行业特点检查

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规范和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提高,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偷税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这就需要检查人员在检查方式上需要创新,积极探索和寻找符合行业经营特点的检查方法和思路。

第四篇:上海中级法院判决书--经典案例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7)沪一中民一(民)终字第169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杜某1

上诉人(原审被告)杜某2

法定代理人杜某1,杜某之父

二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李洪华,上海九州丰泽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梅某

委托代理人李洁,那仁朝克图,上海诺迪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杜某1,杜彦文因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7)闵行(民)初字第58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7)闵民一(民)初字第58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7年5月8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认定,杜某1,杜某2系父女关系(杜某2尚未成年),本市闵行都市路3800弄**号别墅产权属杜某1,杜某2所有。2005年9月,上述别墅装潢,杜某1委托其开办的“上海市尤启彤设计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的手下徐某施工,张某采购建材和收货,朱某负责工程监理(其中张某系“上海师尤启彤设计装换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和材料采购员,朱某系公司的工程监理,徐某系工程队队长)。装潢工程开始后,上述三位代理人按他们在装潢公司中的工作习惯,由张某负责向供应商订购工程所需材料,并确认质量后签收,徐某不在现场时,由施工人员代签收。梅某系建材供应商,与“上海尤启彤设计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素有建材买卖业务关系,张某受委托后从梅某处订货,并与梅某口头约定:石子(包括瓜子片)4元/包,黄沙3元/包,象牌水泥20元/包、九五砖0.45元/块、八五砖0.18元/块、多孔砖0.5元/块、白石子20元/包、路边侧石12元/块、广场砖38元/平方米。梅某送货至本市闵行区都市路3800弄243号后,分别由张某,朱某,徐某签收,其中徐某及与其一起施工的周某签收的最多,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6月19日,梅某送至施工处的货物合计:石子(包括瓜子片)1250包,黄沙2500包,种草泥沙4.8吨、象牌水泥490包、路边侧石6块、3.多孔砖 1

500块、八五砖1200块、九五砖1900块、广场砖413平方米、白石子15包,合计货款39,951元,杜某

1、杜某2雯迟迟未支付梅某钱款。为此,梅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杜某

1、杜某2立即支付40,461元。

原审法院认为,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杜某1将其别墅装潢工程委托徐某施工,委托张某采购建材,委托朱某负责工程监理,特别是供货商送达工地的材料由谁签收,杜某1事前没有告知梅某,梅某也没有法律上的知晓义务,这种对代理权的外部授权内部限制,不具有对抗相对人的效力;梅某作为买卖关系的相对人,其只知道徐某等三人系杜某1的委托代理人,从而发生买卖关系。其次,证人也证明各代理人当时系杜某1开办的的装潢公司的工作人员,梅某系装潢公司供货商,本案采购,收获均按公司与供货商交易的习惯进行,装潢公司从未提出异议。综上,杜某1认为其没有授权徐某收货,不认可徐某及其手下装潢工人签收的送货单的抗辩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采信。委托人认为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人存在其他损害委托人的行为,委托人可向代理人追索,但不得以此抗辩相对人。本案买卖关系中,代理人张某与梅某协商定价,故对代理人张某确定的单价予以采信。据此,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于二00七年四月六日作出判决:杜某

1、杜某2应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梅某货款39,951元。案件受理费1,628.44元,由杜某

1、杜某2共同负担。

原审法院判决后,杜某

1、杜某2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徐某没有得到上诉人的授权,其行为也没有的到上诉人的追认,故是无效的:代理一方与被上诉人梅某内外勾结,串通一气;要求对水泥和工程量进行鉴定和评估。请求撤销原则,依法改判。

被上诉人梅某辩称:其将货物运送到上诉人施工处,其不清楚上诉人与其代理人之间如何授权,上诉人应当支付货款;上诉人要求鉴定和评估已经超过了举证期限。原审判决正确,要求维持原判。

经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的的事实无误,本院应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上诉人杜某

1、杜某2的产权房进行装潢施工,其在原审中已

认可其委托徐某,张某,朱某三人,作为其工程的代理人,故上诉人认为代理人的行为没有得到其授权和追认,无效行为,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因张某系上诉人的代理人,故原审法院将张某与送货人梅某协商的定价作为计算货款的依据,并无不妥,且上诉人未在举证期限内提出申请鉴定和评估,依据不足,本院不予准许。综上所述,原审法院判决并无不当,本院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负有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如未按原判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798.78元,由上诉人杜某1,杜某2负担。

本判决为终身判决。

审判长王启杨

代理审判员周寅

代理审判员陈 莉平

二00七年六月八日

书 记 员强斐

第五篇:发票稽查案例

发票稽查案例--某工贸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本案特点: 税务机关联合公安部门对被查单位采取内查外调的方式,重点对其经营内容与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内容予以核实,查清了其利用该地区汽车经营行业“潜规则”而产生的“富余”增值税专用发票做增值税进项抵扣,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行为。同时以查处的案件为契机,对该地汽车行业的税收环境予以了针对性的治理整顿,达到“检查一户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目的,较好地发挥了以查促查、以查促管的作用。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6年5月初,某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S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公司)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S公司2005年9月23日取得营业执照并办理税务登记证。同年11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法定代表人林某,注册资金50万元。经营汽车、钢材、建材、化工产品、汽车零部件和塑料制品加工。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1.对纳税人基本情况的分析

2006年5月10日上午,市国税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从CTAIS系统中调取S公司涉税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经营情况及纳税申报异常2006年1月至5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销售收入1155.80万元,累计缴纳增值税0.65万元,做为工业加工企业,在短时间内产值已达千万元,但税负率极低。2005年9至11月S公司又连续3个月收入申报为零,到2005年12月申报销售收入2.06万元,但当月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却达39.40万元,与其50万元的注册资本不相匹配。2006年1至4月,S公司申报销售收入1153.8万元,但实现的增值税税款只有0.65万元,税负率仅为0.06%。通过以上分析,S公司存在重大涉税疑点。

2.对当地汽车市场发票管理状况的分析

该市是D汽车公司所在地。该汽车公司主产D系列商用车。车价因类型不同,价格在数万元到数十余万元之间。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及销售政策等因素的影响,D商用车的出厂价与市场零售价形成价格倒挂。很多知道这一行情的外地商用车直接用户便不在商用车公司直接开票购车,而是通过十堰汽车市场的“黑中介”(“黑中介”是十堰市汽车交易市场上一无

营业场地、二无营执照、三无经营资质的非法中介人)在D汽车公司授权的汽车销售公司拿车。这些公司的销售价格一般比D汽车公司同类商用车出厂价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黑中介”掌握着各家汽车经销公司手中货源的数量、配置及价格等信息,为自己的利益从中阻断了经销商与用户之间的业务联系,代用户办理付款、提货、办理临时牌照等购车手续。同时,一部分直接用户购买的商用车直接用于矿山开采、大型工程建设等项目,在矿山、工程完工前即已报废,一般不在国道公路上行驶作业,多数也不到公安机关办理车辆牌照。一些直接用户为了低价购车、逃避缴纳税费,一般不索取购车发票,许多汽车经销商存在大量“欠开”的发票。

3.制定行动方案

鉴于该地汽车经销市场的混乱局面,为强化税务检查力度以确保检查成效,稽查局决定提请公安介入开展联合办案。当天中午,检查组制定了详实的行动方案,安排检查人员分组实施检查:

第一组坐镇指挥,协调综合各方情况;第二组由国税检查人员会同公安经侦人员对S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公安经侦人员负责控制涉案单位法人、会计,并进行必要的审查、询问,防止涉案的主要嫌疑人员潜逃。税务检查人员则办好手续,负责依法调取S公司财务账目进行检查,收集相关财务资料进行证据保全,防止销毁账册资料现象发生;第三组由公安人员负责办好手续,依法查询、冻结银行资金及往来情况,防止转移资金。

(二)检查具体方法

1.实地查验

检查人员经过对S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发现S公司注册的经营方式与实际经营方式不符。S公司注册的经营方式为加工,而实际经营场所却只是与某经贸有限公司合租了一间10余平米的办公室,挤放了1张桌子,1台电脑,1节柜子,根本没有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无任何生产加工条件。

2.比对物、票流

检查人员通过对S公司账册、凭证检查,发现S公司账面及发票记载的购进货物品名都是东风汽车或汽车底盘,但对外开具的10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却找不到货物品名为汽车的记录,标明的销售货物多为汽车配件、建材、水暖、生铁、石材等,销售的货物与购进的货物品名不符。

3.核实资金流

检查发现,S公司成立以来,购销业务金额累计已达2700万元。但银行对账单中记载的经营业务只有4笔资金入账,累计发生金额仅有9.19万元(后经查实,其中的3笔业务系武汉某电子有限公司汇入购票的手续费,金额5.1万元),其余账载购进、销售业务均以往来账项或少量现金结算处理,经营活动中无资金流动。

4.调查受票单位

市稽查局在对本地涉案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迅速派出两路稽查员对S公司开给武汉M电子公司和新疆库尔勒K石材公司的29份发票进行外部调查。

一路专案人员在武汉市国税局的配合下在武汉M电子公司的账簿资料中查找到了由S公司开来的全部14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专案人员依法对M电子公司经理及出纳就取得S公司发票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询问,查明M电子公司系生产加工型企业,因产品增值额大、部分原材料购进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等原因,造成公司的税负率较高。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M电子公司经理林某于2005年11月与S公司会计牛某取得联系,双方电话约定以票面价税合计金额5.2%的价格,买卖增值税专用发票。2005年12月,双方试探性的开了1份发票。林某在收到牛某某邮寄的发票后,让公司出纳将确定的“买票费”汇到牛某提供的信用卡上,并留下了汇款凭条。M电子公司在顺利通过税务机关的发票认证并抵扣税款后,次月又以同样的方式从牛某手中购买S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2份。为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双方签订了虚假的《订货合同》,约定开票费的结算方式改由公司间转账结算。在S公司发案前,双方又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1份。调查结果与牛某供认的情况以及双方公司账面记载的内容相符。

另一路专案人员在当地国税局的大力协助下,查明库尔勒K石材公司于2006年4月从福建R石材厂购进一批石材,因福建R石材厂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K公司业务员叶某通过其老乡黄某从S公司林某处,购得开具内容为石材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5份,并按价税合计7%的比例支付黄某开票费11.3万元。上述调查结果也与公安机关对林某的审讯结果以及林某笔记本上的记录一致。

检查人员由此认定S公司存在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事实,结合已有的其他证据,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依法逮捕了案件主要嫌疑人林某、牛某某。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及相关证据的认定

检查中的难点是如何认定和处理S公司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方,即上游企业为类似于S公司性质的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这些上游企业都是D汽车公司商用车公司的一级经销商,所开发票上注明的汽车销售是真实发生的,有对应的货物款项收入,收款方式有现金、银行转账、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往来账目对冲、其他单位代付等多种结算方式,因此要认定其发票的虚开性质,主要是认定上述发票取得方是否有真实的业务,工作量较大。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林某了解汽车交易市场存在不少虚开发票的情况,遂成立S公司专门从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活动。主要违法手段:一是在无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按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的一定比例买卖增值税专用发票。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间,林某、牛某在无货物

交易的情况下,将S公司的证照及一般纳税人资格证等证件提供给汽车市场的“黑中介”李某、刑某、乔某,由他们将汽车经销公司“欠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给S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金,林某以票面金额1.5%-2%的比例支付李某、邢某、乔某手续费。尔后,林某、牛某以票面金额4%以上的比例对外出售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非法获利;二是以机动车销售发票兑换增值税专用发票。林某、牛某在无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对一部分需要机动车销售发票的直接用户,由李某、邢某、乔某等人在购车时向销货方(汽车经销公司)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将其开给S公司用于抵扣税款,并从林某手中兑换单联填开、低价填开的机动车销售发票给直接用户,达到“多抵进项,少计销项”、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利的目的;三是违规出售机动车销售发票。林某、牛某在无货物交易的情况下,于2006年4月以3000元一份的价格,向“黑中介”张某、邢某出售机动车销售发票9份,获利27000元。

经查,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间,犯罪嫌疑人林某、牛某以S公司名义,在无货物交易的情况下,违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90份,涉及金额1152万元,抵扣进项税额196万元;对外以收取开票费的方式为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104份,虚开金额868万元,税额148万元,价税合计1015万元。另外还对外违规开具机动车销售发票49份。

(二)处理结果

该案上述违法行为已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七条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006年5月10日,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林某、牛某依法刑事拘留。2006年6月14日,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正式逮捕。2007年1月23日,主犯林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判处罚金6万元。牛某等其他七名罪犯被分别判处1至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2至5万元不等的罚金。

稽查局在本案调查的同时,对向S公司开具或接受S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案单位开展了全面清查和协查,依法追缴入库税款141万元,并处罚款117万元。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自新税制施行以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不断完善并对虚开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涉税犯罪分子为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另外与税务机关在部分环节的监管薄弱有关。这就要求税收征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日常税收监管,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严格进行抄税认证的同时,结合资金流、货物流、业务流等企业基础资料强化对其经营数据的逻辑分析,及时发现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另外就是要求税务稽查部门注意收集涉税犯罪信息,积极应对各类涉税违法活动,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此类涉税犯罪分子。

此案查结后,该市国税局针对汽车市场管理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该行业的税收管理。一是从源头上加强发票管理。对汽车行业纳税人的开票情况进行重点审核,对存在问题的给予相应处罚,并提醒汽车经销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甄别购车用户的性质,严格执行付款方向与发票开具方向一致等发票管理规定,在源头上遏制虚开发票的行为;二是打击“黑中介”。公安机关对涉案的李某、邢某、乔某等人,在汽车交易市场进行公开处理,起到了教育、打击和震慑作用;三是继续将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作为稽查重点,对本案中通过买票等恶意手段取得虚开专用发票的,全部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了汽车行业的税收秩序。

(二)工作建议

1.严格审核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该案S公司没有自己的经营场所,注册的经营方式与实际经营方式不符,根本就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从这方面来说,税收管理部门对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要实施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实地调查核实,摸清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督促其按规定设置账目,准确核算经营业务,对达不到一般纳税人资格标准的企业坚决不予审批,从而杜绝像S公司这样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发生。同时对新认定的辅导期一般纳税人,要坚持现场查验、先比对后抵扣、限量供应发票等制度,发现实际经营情况与登记认定情况不符的,应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

2.加强日常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部门应加强户籍管理,实行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随时掌握其开业、变更、注销等变化情况。同时要加强对纳税人货物购、销、存监控,督促纳税人健全核算制度,切实作好发票认证、抵扣管理。另外要定期进行有重点的纳税评估,对经营异常、税负过低的企业要查明原因,对发现偷税线索的要及时移送稽查局立案查处。

思考题

1.为S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上游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2.对S公司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单联填写的机动车销售发票是否应该征税? 考试练习题

1.税务机关对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犯罪的如何处理?

2.在税务稽查工作中,要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除要落实发票开具方的情况外,对发票取得方是否应予以落实?应具体检查哪些方面?

下载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房地产公司稽查案例判决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税稽查案例

    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稽查案例 一、案件来源及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盘锦市局对辖区内石化炼制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所属期间为2008、2009、2010年1-8月。 (一)企业概况 盘锦北方......

    税务稽查案例

    库尔勒市大华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于2003年1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纺织机械设备制造销售,该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购货都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

    稽查案例-北京国家税务局

    稽查案例二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5年2月至4月,某市地税局税收违法举报中心先后三次收到举报信,举报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咨询公司”)采取“大头小尾”手......

    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税务稽查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某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国有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企业所得是适用税率33%;现有职工942人。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变压器、风机。二、基本案......

    稽查偷税案例分析[范文]

    稽查偷税案例分析 一、案件背景情况 按照专项检查计划,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于xx年3月6日至3月26日对xx某股份有限公司xx年度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xx某股份有限公......

    税务稽查案例5篇

    税稽 查二00八年六月 例 务 案 前言 为贯彻落实2007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和2008年1月召开的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精神,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决定在全国国......

    判决书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3)南刑初字第300号 公诉机关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被告人张伟,男,1982年9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身份证号码***853,汉......

    判决书

    ××省××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1998]×刑初字第15号 公诉机关:××市××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吴××(曾用名,吴××),男,1960年7月30日出生,汉族,本市人,初中文化程度,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