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行政告知书
辽宁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行政告知书
为全面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的合法权益,报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辽宁省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向全省流通领域商品经营者发出如下行政告知:
第一条 在我省境内销售商品的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承诺,保证销售的商品质量安全。
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
第二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行货检查验收制度,依法查验商品供货方、生产者的资格验证、产品质量合格验证及商品标示的真是性、合法性。
以下商品作为查验的重点:家用电器类商品: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低压电器类商品:转换器、开关;通讯类商品;移动电话及电池;日用类商品:服装、鞋、床上用品、节能灯;儿童类商品:儿童玩具;装饰材料类商品:地板、人造板、油漆、涂料;建筑材料类商品:钢材、水泥;危险化学品类商品:汽油、柴油、液化气;燃气器具类商品:热水器、燃气灶;电工材料类商品:电线、电缆;机动车配件类商品:汽车配件;劳动防护类商品:安全网、安全帽。
第三条 经营者购入商品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检查其来源、质量和表示对合法性,避免从非法渠道购入商品:
(一)经营者对初次购入的商品,应当向供货方索取加盖单位的公章的有关资格证明的复印件,包括:供货方的营业执照,生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以及其他证明文件,检验其真实性后建档备查,每年核对一次;
(二)经营者购进商品时,按照批次向供货方索取: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销售票据等,保存原件或复印件;
(三)经营者购进的商品标识标注3C认证、ISO9000认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标志的,初次进货时应当向供货方索取获得上述称号企业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复印件,并建档备查。
(四)经营者应当对索取的票证分类建档,统一保管,随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经营者在进货严查时发现供货方主体不合法,或者其提供的商品不符合以上规定的,应当拒绝进货。
第四条 经营者应当查验商品外观及包装上的标示,看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查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
(三)有中文标明的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其中生产者的厂址和商品的产地不符的,应当标注真实产地。不得伪造产地、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四)根据商品的特典和使用要求,需要注明商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像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五)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商场日期和安全试用期;
(六)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五条 经营者在进销货过程中应当加强查验,发现商品有下列问题之一的,应拒绝购入,以购入的应当停止销售:
(一)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格的危险的;
(二)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三)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实用性能,但对商品存在使用性的瑕疵做出说明的除外;
(四)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五)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质量状况的。
第六条 经营者应当检查商品是否纯在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符合商品冒名合格商品等问题,是否属于国家淘汰并停止销售、已经失效或变质等情况,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应当拒绝购入,已经购入的应当停止销售,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七条 经营者对已购入的商品应当进行检查,发现符合本《告知书》第四条至第六条规定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按照如下规定处理:
(一)对仅是标示违法但不影响使用的商品,可退回供货方改正;
(二)对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品,要退回生产厂家依法进行处理,不得再次进入市场;
(三)对已经售出的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当采取公告等方式追回;
(四)发现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及假冒伪劣商品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对有关部门公告或告知的不合格商品,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下架,予以登记备查,并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提供销货凭证;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经营者销售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必须出具包修、包换、包退的凭证。
第九条 经营者不依法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责责令停止销售;经营者不能提供商品检验报告或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条 经营者销售不符合本(告知书)第四条至第六条规定的商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经营者发现销售的商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却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工商机关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一)建立并落实了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有充分证据证明不知道该商品为禁止销售的商品,并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
(二)通过自查发现销售的商品存在问题,及时退市,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三)在有关行政部门告知或监督下,及时将存在问题的商品退市,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法从重处罚;
(一)不建立和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从非法生产经营者处购货,进货来源不清的;
(二)销售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的商品的;
(三)接到行政部门下达的问题商品下架通知后,仍不采取退市措施继续销售的;
(四)销售问题商品,造成不良后果的。
对销售问题商品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法对经营者销售的商品进行监督抽查,经营者不得拒绝。
经营者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抽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查,由受理复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复查结论。经营者拒绝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清洁特别严重的,吊销其营业执照。特此告知
第二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2016年3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5号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下同)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监管联动的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章 经营者的商品质量义务
第六条 销售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停止销售及退换货等商品质量管理制度,保障商品质量,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和对消费者的承诺履行商品质量义务,承担商品质量责任。
第七条 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如实记录进货检查验收情况,并根据商品特点采取必要的保管措施,保持所销售商品的质量。
检查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供货商的主体资格;
(二)商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三)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者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商品,查验其许可证、认证证书。第八条 销售的商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应当真实、准确、便于识别,不得误导消费者,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商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含量以及其他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内容;
(四)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应当有明确的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六)其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应当标明的内容。
销售者销售的使用自己的商标、委托他人生产的商品,应当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进行标注。根据商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商品,可以不附加商品标识。第九条 销售的进口商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产地以及进口商或者总经销者名称和地址;
(二)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使用、维护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应当附有中文说明书;
(三)限期使用的商品,应当有中文注明的失效日期;
(四)用进口散件组装或者分装的商品,商品或者包装上应当有中文注明的组装或者分装厂厂名、厂址。第十条 销售者不得销售下列商品:
(二)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采用的产品标准的商品,不符合以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商品,不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商品;
(三)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商品;
(四)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五)失效、变质的商品;
(六)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第十一条 销售者销售商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第十二条 销售的商品存在使用性能的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销售者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销售场所的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并以告示等方式如实说明商品的瑕疵或者实际质量状况。
第十三条 销售者不得购进或者销售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的商品。
第十四条 奖品、赠品等视同销售的商品,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三条规定。
第十五条 服务业的经营者不得将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禁止销售的商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第十六条 销售者销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对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退货。
第十七条 销售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无理由退货义务。
第十八条 销售者应当及时履行商品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第十九条 销售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等措施。
第二十条 经营者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
第二十一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履行审查登记义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通知或者公告后,应当要求并监督销售者停止销售相关商品,及时停止为相关商品提供入场经营或者平台服务,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本办法规定以及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随机抽查辖区内经营者,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对销售的商品以及经营性服务中使用的商品进行监督检查。
随机抽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执行情况,商品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说明书以及生产厂厂名、厂址、警示标志等标识标注情况,其他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消费者、有关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反映的以及行政执法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应当开展重点检查。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有关规定开展抽查检验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科学确定线上线下抽查检验的重点,制定抽查检验计划和实施方案,不得随意抽查检验。
或者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进行商品质量判定。
抽查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监督检查职权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以及相关经营者调查、了解与涉嫌违法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进货台账、销售台账、财务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商品,以及直接用于销售该商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专用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六条 对经抽查检验并依法认定的不合格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对发现销售有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的,应当责令辖区内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同一商标的同一规格型号的商品,及时对该商品的供货者进行追查;供货者不在本辖区的,应当将相关线索通报供货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属于生产者责任引起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应当将相关线索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相关行政部门。
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市场监督检查情况,适时发布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和消费提示。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可以对经营者实施行政指导,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合法规范经营。
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配合,不得拒绝。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六)项、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对为销售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的供货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商品,并处违法销售商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二条 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商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广播电视购物平台经营者对申请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平台销售商品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未履行审查登记义务,或者拒绝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采取措施、开展调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销售者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商品质量违法行为危害后果,采取退市等措施,自觉解决消费纠纷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销售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的商品为禁止销售的商品并如实说明进货来源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十五条 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的销售包括销售者通过实体店、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直销等方式提供商品。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2]
第三篇: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检测监工作总结
2006年第三季度“四位一体”检测系统对我市各类经营场所上市的食品进行了快速定性检测,全市共对36个农贸市场、3个农批市场,部分商场超市进行了抽样定性检测,共抽检新鲜蔬菜、干制腌制蔬菜、新鲜水果、干果坚果炒货、水产品、豆制品等11大类商品13210个批次,经定性检测发现不合格商品261个批次,涉及商品数量3317公斤,合格率98%,第三季度共查处食品案件9起,罚款7万元。其中:市本级共检测商品3140批次,不合格商品56批次,涉及商品数量201公斤。
一、主要做法:
1、本季度市检测中心组织了一次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检测对象为全市各规模较大的农贸、农批市场,检测项目为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水产品、水发产品中的甲醛含量、粮食制品、豆制品中的“吊白块”含量。品种为四大类15个:小白菜、毛白菜、豇豆、空心菜、苋菜、芹菜、脱皮芋艿、水潺(俗称豆腐鱼)、虾类、带鱼、黄鱼、泡竹笋、豆芽、年糕、面条等。据统计:全市共抽检15个品种824个批次,除虾类、带鱼、黄鱼、面条4个品种未检出,其他品种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豆芽抽检65个批次有15个批次不合格(其中龙游11批次285公斤),监督销毁305公斤,其次是泡竹笋和脱皮芋艿,抽检49批次和44批次各有11批次不合格,分别销毁248公斤和70.5公斤。水潺(俗称豆腐鱼)抽检29批次9批次不合格(含有甲醛)。小白菜、豇豆、苋菜、芹菜、年糕合格率在97%以上,毛白菜、空心菜合格率90%以上,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经过市检测中心的宣传与推荐,衢州学院为了全校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8月底购置了农残检测仪,并经过检测中心的培训进行检测。为加强对源头食品的监管,市检测中心和辖区工商所几次深入市农贸城,与其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并采取了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近,市农贸城在原检测仪器的基础上又购置了二氧化硫、甲醛、农残快速检测等检测设备,并对最近检测车在市场上检测出的“泡竹笋、脱皮芋艿、白萝卜”等问题食品进行了针对性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检测项目取得新突破。本月龙游局检测中心对禽、肉制品的检测进行了项目改进,新增了双氧水化学试验及对肉制品色素进行感观检查。在新的检测项目上,该局检测中心力求有所作为。9月份,龙游局检测中心共检测禽、肉制品100个批次,检出双氧水超标禽制品(白切鸡)1个批次,非法使用色素肉制品(香肠)1个批次。
二、存在问题:
1、项目有待进一步的更新,随着我们检测项目的不断开展,一些问题食品所添加的物质也在不断变化。近来,甲醛、吊白块、双氧水几乎不再添加,二氧化硫保鲜也所收敛,随之而来的是使用强碱保鲜、增色,而我们针对这些添加剂的检测药品、标准还没有,对强碱处理的商品危害性不详,所以,上市食品的监测抽查留有空隙。
2、有毒、劣质农产品销毁处理法律依据不足,进行定量检测费用高,严重影响基础工商所办案积极性,特别是对农副产品,处罚时不能适用《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依据,执法工作存在疑惑。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专项整治总结
什刹海工商所开展流通领域
商品质量专项整治总结
根据《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城分局流通领域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精神,什刹海工商所扎实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纸巾纸、汽车轮胎及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认真检查摸底,积极引导教育,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有效净化了辖区的市场经营秩序。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我所领导对此次专项整治活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工作方案,从维护辖区秩序、构建和谐什刹海的高度,切实提高对此次行动重要性的认识。我所结合工商职责对工作部署逐条进行梳理,分析研究重点、难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了人员部署和职责分工,确保此次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细致排查,摸清底数。
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我所出动执法人员29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329户,通过细致深入的排查摸底,掌握了辖区内的6户电动自行车销售主体、5户汽车轮胎销售主体及300余户纸巾纸销售主体的分布地区、经营面积、经营种类等基本情况,并按照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监管台帐。
三、强化监管效能,构建监管长效机制
我所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照分局要求,对目前辖区市场上销售的纸巾纸、汽车轮胎、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查验了经营者手中关于所销售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的经营资格的许可证照、进货票据、同型号同批次检验报告等文件情况,产品包装、标识、合格证明、认证证明、检验报告及其他产品信息,确保与所售商品实际情况相符,符合国家相关法定要求。在检查过程中,为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同时,加大对销售重点产品经营者的检查力度,灵活运用宣传教育、行政指导、立案查处等方式,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经营户加强自律意识,引导建立健全自律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执法制度,构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什刹海工商所
2011-5-26
第五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概述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概述(课后练习)总共25题共0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已答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答对试题 显示全部试题
答题者姓名: 孙若君 答题结束时间: 2012-09-27 22:30:58 共计答题时间: 00:00:16
一.单选题(共10题)
1.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生产者
B.销售者
C.生产者和销售者共同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
A.数量
B.质量
C.完整
D.形状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行业标准。
A.企业
B.国家
C.地方
D.国际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在广告中对产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按照()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A.产品质量法
B.广告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以下的罚款。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6.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
A.罚款
B.罚金
C.民事赔偿责任
D.按比例承担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7.《产品质量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的产品。
A.使用
B.销售
C.出口
D.自用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8.保修期内()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9.依法经有关执法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负责()
A.修理
B.更换
C.退货
D.说明情况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10.销售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处罚。
A.免于
B.从轻
C.减轻
D.从轻或者减轻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二.多选题(共5题)
1.工商机关依法查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法律禁止销售的商品而为其提供()等便利条件的违法行为。
A.运输
B.保管
C.仓储
D.邮寄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商品的标识必须真实,由中文标明的()。
A.产品名称
B.生产厂厂名
C.生产厂厂址
D.销售者名称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工商机关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方式主要有()
A.市场巡查
B.专项检查
C.质量监管
D.案件查办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工商机关对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查处时,有权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
A.合同
B.发票
C.账簿
D.其他有关资料
★标准答案:A,B,C,D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
A.生产日期
B.安全使用期
C.失效日期
D.出厂日期
★标准答案:A,B,C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三.判断题(共10题)
1.产品必须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2.商品质量监管由工商部门统一负责。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3.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4.工商机关应该对生产厂家库房中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5.工商机关有权对消费者所有举报进行核实查处。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6.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监督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7.工商机关应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管。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8.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目的是评价商品的合格率。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9.销售者应当依法履行进货检查验收义务。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
10.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商品质量,国家不进行监管。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答题结果: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