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稳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
公务用车改革应稳妥有序进行
公务用车改革的目的,是规范公务出行,减少三公支出。但在实际改革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
一是如果按身份发放公车补贴,将和改革的初衷相背离。按照中央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精神,公车取消后,将适当发放公车补贴。但如果车补的发放和公务员身份严格挂钩,而不是按单位来确定发放范围,那将首次形成一种与身份挂钩的支出,这在过去应该是从来没有过的。那么公车改革将成为公务员群体新的既得利益,相应侵害了其他工作人员的正常权益。二是公车改革后仍保留部分公务用车并建立公车管理中心的做法不妥。中央明确要求公车改革后,只保留必要的机要用车,其他公务用车一律取消。如果仍保留部分公务用车,并成立一个公车管理中心,用于保障单位用车需要,单位用车可以向其申请,相关费用据实报销。这样的改革,公务员既领了车补,美其名曰落实了中省改革要求,实际上是保留了既得利益,还享受了车补。三公支出将不减反增。三是公车改革补贴按固定标准发放没有体现和公务出行的必然联系。公车补贴的发放标准和实际的公务出行严重脱离,即使是某个公务员一年都不需要公务出行,按改革政策照样领补贴。
此次公车改革,中央给出的指导意见是明确的,省以下政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应以更为务实的精神,制订更有操作性和可行的改革方案,不能以改革之名谋取特殊群体的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对当前的公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宜同步进行。按照现行改革方案,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分开进行,中间留有较长的时间差,不利于改革的彻底和公平公正。特别是给一部分人发放相对固定的车补,将容易形成误解,形成社会对立,激发社会矛盾。二是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除机要用车外,其他公务用车应全部取消。严禁改革后仍保留较多公务用车并成立公车管理中心这样的做法。三是公务出行纳入差旅费管理办法。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行纳入差旅费报销范围,按照标准据实报销,不再另行发放公车补贴。这在财务上是一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且和实际公务出行挂钩。
第二篇:立足改革 稳妥推进 实现高效
立足改革 稳妥推进 实现高效
——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立足改革 稳妥推进 实现高效》。
全市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启动以来,我们中心小学强力推进,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文化提升”为重点,努力构建“知行蕴乐”教育,倾心打造高效课堂,整个活动扎扎实实准备、轰轰烈烈开展,稳妥高效推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一、深挖学校文化精髓,锤炼“知行蕴乐”教育内涵
学校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共谋学校教育核心理念。经过反复推敲锤炼,形成学校“知行蕴乐”教育核心理念。“知”在知识层面,“行”在实践层面,“乐”则在审美层面,学生学习只有进入到审美层面,才能乐此不彼,实现真正意义的高效。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快乐源自心灵深处的健康和谐,它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你活力四射,充满梦想,让你心怀真善美,让你幸福每一天。“知”指知识、学问,还包涵知做人、知道德、知礼仪、知孝道、知真善美、知荣辱、知学习、知习惯、知安全、知卫生等等;“行”指行动、实践。知行与快乐共生,学生当以快乐的心态为学,乐于学习,享学思之趣,积淀广博的知识;乐于实践,探创新之路,焕发创造力;知行合一,将所学付诸实践,去伪存真,收获真知灼见。将快乐蕴于知行之中,在知行之中分享快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自我,从而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心拥快乐的人,才能获得智慧并运用智慧,拥有幸福并创造幸福。学校教育核心理念的定位,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找准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二、聚焦课改实践,打造高效课堂
1、精心准备,科学推进。改革初期,学校立即行动,成立了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研讨小组”,进行了3次专题研讨。为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研究小组围绕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建设、课堂类型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初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和学习规范,确保了课改活动的有序进行。新学期伊始,学校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高效课堂学习规范专题培训,并每生人手一份下发了《现代高效课堂学习规范》,使学生了解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初步掌握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基本流程,为课堂教学改 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家长了解、支持、配合改革,我们先后召开了2次专题家长会,印发了《致学生家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封信》,营造了家校联手、合作共为的良好的改革环境氛围;我们又通过召开师生动员会、课改推进会、专题调度会,激发了教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了课改活动的稳妥实施。
2、多措并举,提升理念。观念的更新是有效推动课改进程的根本动力。学校要求教师在网上认真学习和研读有关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专著,把握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理念,并安排专门时间进行了专题交流和研讨。学校还邀请课改专家来校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真正内涵。同时,我们利用联片教研、学科研讨、安庄镇第二届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机会,虚心学习,反思自己,对照先进,查摆问题,寻求方法,完善提升。我们前后进行了多次磨课活动,随后又开展了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听课活动。从目前情况看,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逐渐内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增强了实施课改的信心和勇气。
3、立足课堂,构建高效模式。从打造课堂出发,我们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课改“遵循规律、精心策划,课堂先行、逐步推开,多元尝试、全面开花”的要求,经不断的“磨课”、“研课”,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为原则的“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流程。“三环五步”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有“三个环节”,即课堂准备环节、合作学习环节、练习巩固环节。“五个步骤”,即“自主预习→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五个教学步骤构成。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在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实现“组内、组间”的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并应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上课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知识构建→合作研讨→展示交流→教师指导点评与精讲→自主巩固提升→小组合作研讨→交流展示→教师指导点评→检测巩固→反馈”。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学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英语的读和听训练纳入其中。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新的教学流程的实施,符合实际,科学有效。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是关键,起着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我们在总结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导学案编制要突出“四统一”和“四结合”。四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四结合,即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时课件、结合《同步达标训练》。同时,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导学案的形成经过集体研讨、个人主备、二次修订、组长审核、年级主任签字五个环节方可实施,确保了导学案的高标准、高质量。
新学期,我校先后开展了骨干教师观摩课、同科教师互听课、全校教师常态课等推进活动。确保了活动的逐步深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校班子成员与课改小组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做实研究,重点关注导学案的使用、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等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正效应、结实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为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做好“五个注重”,一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结合;二是要注重学生展示与教师点拨的巧妙结合;三是要注重课前自学与强化训练的高效结合;四是要注重导学案与多媒体使用的有机结合;五是要注重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及时结合。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推广,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第二届全市五项全能大比武中,我校参赛的14名教师在“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下,成绩突出,有12人获一等奖,1人直接获肥城市优秀教师称号。
三、务实校本研究,建构“知行蕴乐”课程体系
学校立足于“校本化、师生化、生本化”课程建设的原则,以构建“知行蕴乐”课程体系为目标,重点在课程延伸、特长培养、社会实践三个层面上进行开发与研究。为此,学校制定了详尽的校本课程审批、开发、实施、评价方案。目前,围绕主题教育、科技艺术、体育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全面铺开,有42项校本课程已经立项,其中33种校本教材已编辑完成,并已进入实施阶段,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情景英语”、“课本剧”、“摄影”、“葫芦丝”、“书法”、“简笔画”、“梁氏疗骨”等活动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贴近生活,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整个校园变成了学生的乐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了教育教学 内容,彰显了当前改革的主旋律,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现了自我,获取了知识,获得了快乐与幸福,个性得到了张扬与发展。
四、健全规章制度,凝聚教育教学合力
学校立足于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按照“严、细、实、恒、新”的工作要求,先后制定了百余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专门制定了《签到、签离、不定时抽查考勤制度》《巡回听课制度》《走班巡查制度》等规章制度。本学期我们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在修订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三环五步”课堂评价制度》《作业审批制度》《单元测试审批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有效实施,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细化了学校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制度的出台,增强了老师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参与课改、个个畅议课改”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动;聚焦课堂、关注动态、探究方法、思谋高效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主流。
五、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以“知行蕴乐”为根基,从打造“乐教、乐学、快乐成长”的育人环境出发,努力营造朴实、温馨、淡雅的校园环境,着力于“行为养成”、“环境熏陶”和“精神渗透”的校园、楼道走廊、班级三位一体的文化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言一行。根据不同的场地功能,让每块墙壁说话,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以达到耳闻目染、潜移默化滋润学生心田的效果。学校走廊文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一楼的一年级到四楼的六年级,依次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诗文素养、励志故事、心理德育”四大系列教育熏陶。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文学素养、远大的理想目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通过特色班级命名、班训、组标,设立图书角、星星台等,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环境。学校24个班,班班有班规班训,班班有奋斗目标,班班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每个年级、班级都建立了文化建设档案。这样,整个校园的角角落落真正成为师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蓬勃向上的精神乐园。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本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会为契机,借教育教学改革强劲之风,强化高效课堂,强化校本教研,强化学校管理,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幸福的特色名校。谢谢大家!
第三篇: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 杜黎明去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可见中央对公务用车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既是取信于民、维护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的现实需要。建议以专项治理为契机,切实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
一、现行公车管理模式及现状。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配车),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
二、目前公务用车存在的弊端。(一)运行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10万元,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运行成本普遍偏高。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闲置。与此同时,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奢侈浪费较严重。部分地区和单位不按规定配备公务用车,而是耗资超编超标购买车辆。据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台专车。去年,某市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清理出超标车6300多辆。
(四)公车私用较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的现象。
(五)货币补助当福利。不可否认,这几年各地的公车改革方案亮点纷呈,但总体上是公车使用货币化。目前,公车改革补助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级别在不同的地方差别很大,有的错把补助当福利,还引发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一)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实现总量控制,把公车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制。严控公车购置数量、购置金额。当前,尤其要坚持减少配置总量、降低配备标准。
(二)深入开展公务用车情况专项清理。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和超编超标配车等情况,为我国公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三)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性文件。明确改革目标、范围、对象等,增强改革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明确各地区、各个级别的补贴档次,切忌把公车改革当作一种福利分配;明确原有公车处理方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明确公车改革后用车纪律,规范车改人员用车行为。
(四)做好公务用车改革的综合配套推进工作。公车改革应与政府机构改革、监管制度完善、廉洁从政建设、财政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紧密结合,避免改革后公车数量再度膨胀、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现象发生。
(五)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一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公务用车实行智能化监控。二是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者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一个“公”字,方便社会监督。四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五是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假公济私等违规行为。
公车改革是社会所盼、民心所向,必须坚定不移,强力推进。
第四篇:公务用车改革
【题目预测】
最新发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发放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一般地区不得高于130%。对于这一政策,你怎么看?
【理论剖析】
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将我国的公车改革推向另一个高度。第一,这一政策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当前,车轮上的浪费日益严重,打着正常公务用车的旗号,公车私用、滥用。而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有效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车轮上的铺张浪费这样一个问题;第二,有利于节约政府开支,降低行政成本。现在在我们的三公经费中,公车的购置和维护费用所占比例很大,而我们打造廉洁政府、缩减三公经费,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公务用车的改革;第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对各项改革的深化也有积极意义。因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社会关注度高、难度大,如果这项改革搞好对其他改革的推进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此次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确是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公务出行次数等多重因素,目的是保障基本公务出行需求。这种补贴是一种改革性补贴,它是公务用车保障方式的一种转换。
车辆的处置在改革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取消的公务车去哪儿,这个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公开处置,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处置收益上缴财政。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制定公车处置的相关制度,防止处置环节产生另一种腐败,而造成浪费。
因此,这一政策为进一步深化公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改革提供了榜样,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同时,公车问题的根源及难点在于公权私用,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必须划清公私界限,把制度设计的重心放在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上、放在防止公权力私用和滥用上,要将公权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第五篇:工会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的总结
沈河区总工会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的总结
公务用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内容繁杂的工作,更是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艰巨性。2012年3月份,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公务用车的改革制度,沈河区总工会根据要求,已经完成了对公务用车的改革。
一、前期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
公务用车改革是现阶段规范公车使用的必然要求。从前,党政机关对公务用车实行的是按照单位人员编制和配备标准,同时考虑部门职能。
比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社会化和交通费用货币化 在车改工作中,我们做到“政策公开、方案公开、结果公开”,并结合实际确定了4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二是保证工作需要,不能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三是节约财政支出的原则;四是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大多数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确定车改完成时间在2012年3月31日之前。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办法
公务用车改革是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公车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建立健全公务用车制度,加强公务用车实物和财务的管理,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加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截至3月31日,区总工会的三辆公务用车:辽a hf873、辽a bp531和辽a jh226已经根据的相关要求完成了车改。辽a hf873根据拍卖标准,拍卖给个人,另外两辆公务用车已经上交。区总工会对于违反相关车改政策的人和事一律从严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区总工会决定明确交通补贴费使用范围,严明工作纪律。区委、区政府在公务用车改革试行办法中明确了有关纪律规定,区纪委也制定了相关的纪律。凡领取了交通补贴费的领导干部从车改方案执行当月起,在市区内的一切公务活动需用交通工具的,其费用一律由个人支付,区纪委、监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规定》,对违反规定擅自购买、配备公务用车,一律没收上缴;领取公务交通费的所有人员,不准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车辆或接受赠车;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找管理服务对象无偿添加油料,获取车辆配件以及报销交通费用等涉及个人的费用;不准擅自提高或巧立名目变相提高公务交通费的发放标准;享受公务交通补贴的所有干部,不准为节约交通补助费用而延误、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