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

时间:2019-05-13 20:2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

第一篇: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

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

摘要:

如何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降低员工个人税负,是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铁企业利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的背景之下,如果能通过科学调整薪酬分配方式,从而依法依规降低员工税负,将有效提高员工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本文在认真分析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2011年《个税法修正案》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税率区间设臵,税率变化规律,从员工薪酬分配方式方法着手,从多个角度研究和探讨如何合理降低员工税负。关键词:分配杠杆 降低 税负

现有国情条件下,大部分企业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资薪金所得,其实际收入等于应发工资减去扣除项目,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在应发工资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加员工的实际收入,就只能考虑缩小扣除项目的总额。由于员工的三险一金是按照本人上年度收入结合省或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缴交金额,没有调节余地,因此缩小扣除项目总额目标只能最终落脚于降低个人所得税上。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结合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及工资分配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分配杠杆的合理设 计和科学运用,达到降低员工个人税负,提高其实际可支配收入的目的。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前后的变化分析

国务院2011年7月27日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明确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新的个税法条例。对企业员工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个税免征额标准和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的调整。

1.1个税免征额标准的调整

新的个税法条例实施后,个税免征额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如果考虑到应在税前扣除的个人三险一金(按四川省201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3112元测算,其应缴纳的三险一金标准如下:),对企业普通员工

二是将原来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提高个税免征额标准,对各层级收入员工的税负降低都具有类似的收益效果,重点需要分析的是从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后对不同收入区间员工税负可能产生的影响。(新旧税率的具体对比情况详见附表:新旧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率对照表)

(一)取消15%和40%两级税率带来的影响

在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取消了15%和40%两级税率,也就是说新税率标准中的第3级税率直接从10%提高到了20%,第7级税率直接从35%提高到了45%。其中第7级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区间较高,在企业员工中几乎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群体,对研究如何减轻税负意义不大。但第3级税率的调整对部分员工税负将带来较大影响。

例1:以员工全月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为例,在不考虑个税免 征额标准提高的前提下,其中从4500元开始到5000元区间的500元收入,按旧税率适用标准为15%,应纳税额为75元;按新税率适用标准为20%,应纳税额为100元,这部分收入实际多纳税25元,多纳税比例为33.3%。

(二)新税率标准中20%税率适用区间收窄,而25%税率适用下限前移和适用区间扩大带来的影响

在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中,20%税率对应的收入区间,从原来的5000元-20000元,调整为4500元-9000元,适用区间范围从15000元缩小到4500元,缩小了10500元,缩小幅度达到233%;而25%税率对应的收入区间,一是对应的收入区间下限从原来的20000元下移到9000元,下移了11000元,下移幅度达到55%;二是对应的收入区间从原来的20000元-40000元调整为9000元-35000元,对应的收入区间范围从20000元放大到26000元,放大幅度达到30%。综上所述,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在不考虑个税免征额标准提高的前提下,在中等收入区间的税负实际上有所提高。

例2:以员工全月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为例,其中从9000元开始到20000元区间的11000元收入,按旧税率适用标准为20%,应纳税额为2200元;按新税率适用标准为25%,应纳税额为2750元,这部分收入实际多纳税550元,多纳税比例为25%。

二、合理运用分配杠杆,科学进行薪酬规划,从而实现员工个人税负的有效降低

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前后的变化分析,可以发现有效控制税负 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对20%和25%两级税率所对应收入区间进行合理调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规则。

(一)科学规划工资分配方式

从个税规划分析,在员工一定收入水平总额内,全年均衡控制工资发放水平可以使税负控制在较低税率区间。但在实际分配过程中,除正常的基本工资之外,还有部分针对特定群体或特定项目的单专项奖励,如果不对这部分单专项奖励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执行,必然会导致部分员工的月工资收入呈现波峰与波谷,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税负增加。因此,在单专项奖励的安排和发放上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计划性原则。

在年初制订全年工资计划时,应统筹考虑基本绩效分配与专项奖励的比例,并做好相应的分配规划,包括分配范围、分配额度,分配时间等,尽量按照计划安排进行工资发放,避免突发因素影响导致员工月度收入分配不均衡,从而造成税负上升。

2、均衡性原则

在工资计划中,除年终兑现部分以外,一定要充分保证工资发放的均衡性,1、将各类单专项奖励额度在全年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尽量做到每月单专项奖励的水平相对均衡与平稳,控制每月收入在相对较低的税率区间。

2、在单项奖励的执行上,以月度或者年度作为计奖和执行周期,尽量避免以季度为周期发放奖励,以规避可能出现的收入波峰。

3、对奖励额度较大的单项奖,可以采取按月计算,将每月应奖励额度余留至年底一次性兑现的方式,充分利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 规则。

4、对于事先无法进行规划且奖励额度较大的专项奖励,在具体执行中可以采取分月执行的方式,以在减小高税率区间的收入比例。

例3:以某员工全月正常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另有月度单项奖励500元和季度单项奖励3000元为例,在发放方式上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两笔单项奖励均在当月执行,则单项奖3500元应纳税总额为550元;

方案二:将季度单项奖励3000元放在3个月均衡执行,则单项奖3500元应纳税总额为350元(当月150元,后面两个月各100元);

方案三:如果将季度单项奖励3000元放在年底作为一次性奖金执行,则单项奖3500元应纳税总额为140元(当月50元,年底一次性计税90元)。

对比以上三种计税方式,可以发现最高税额与最低税额相比,税负降低额达410元,税负降低比例达74.5%。

(二)对骨干员工实施模拟年薪制

由于骨干员工月度应纳税所得额一般会超过10%税率对应的收入区间上限,即应纳税所得额在4500元以上收入部分将按20%税率计税。另外由于25%税率对应的收入区间下移,月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部分将按25%税率计税。因此,如果能够对骨干员工的月度收入进行合理调控,则这部分员工将可以有效降低税负。

在薪酬分配的实际管理中,可以对这部分员工采取模拟年薪制,将其每月应发工资按一定比例扣除,作为年度绩效薪金在当年底考核发放。这样处理后扣除的绩效薪金部分可以套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 规则计税,全年拉通比较,这部分员工所承担的税负将明显下降。

例4:以骨干员工全月应纳税所得额10000元为例,如果按月发放,则每月应缴税额为1495元,全年缴税总额为17940元。如果按控制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区间的方式进行调整,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

将月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20%税率区间,即月发放额为9000元,月扣除1000元作为绩效薪金在年底兑现,则全年绩效薪金12000元作为一次性奖金进行计税,全年缴税总额为15300元(1245元/月×12个月+全年一次性奖金税额360元)。按此方案,比按月发放的方式全年降低税额2640元,税负降低比例为14.7%。

方案二:

将月应纳税所得额控制在10%税率区间,即月发放额为4500元,月扣除5500元作为绩效薪金在年底兑现,则全年绩效薪金66000作为一次性奖金进行计税,全年缴税总额为16785元(345元/月×12个月+全年一次性奖金税额12645元)。按此方案,比按月发放的方式减少税额1155元,减少税负比例为6.4%。

方案三:在方案二基础上,如果在年底执行绩效薪金兑现时进一步综合考虑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率临界点因素,将绩效薪金中的54000元作为全年一次性奖金处理,剩余部分12000元放到当月工资中合并计税,则全年缴税总额为12210元(345元/月×11个月+12月份312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税额5295元),比按月发放的方式减少税额5730元,减少税负比例达31.9%。

三、降低企业员工个人税负的其他方式

1、增加税前扣除项目的额度

除了运用分配杠杆,通过对收入的合理调控有效降低员工税负外,也存在其他一些降低员工税负的方式。比如:

(一)通过提高员工公共福利支出的方式,免费为员工提供通勤、工作餐、住宿,将上述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在员工实际可支配收入部分未降低的情况下减轻个人税负;

(二)针对部分特殊人群采取通讯费用、误餐费用、交通费凭票实报实销的方式,冲抵其一部分工资薪金,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三)通过旅游、健身、消费(在一定额度内凭相关票据实报实销)的方式臵换部分货币性奖励,同样可以达到减轻个人税负的目的。

总之,个人所得税的避税、节税必须在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通过优化管理,采取合法途径实现员工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最小化的目的。

第二篇:合理运用财务杠杆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筹资效益

由前述可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有一种放大效应,当企业运用了负债,财务杠杆的效应就会显现。但是负债并非越多越好,我们首先应该分析筹集资金后资金的利润率是否大于利息率,如果是,则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正杠杆的效应;反之,负债的运用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每股利润,负债体现的是一种负杠杆的效应。当然,这仅仅是对单种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进行阐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筹资的渠道很多,财务杠杆效应往往是通过组合的筹资结构体现的。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从资本结构角度谈论

资本结构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传统财务理论认为,从净收入的角度来考虑,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时,加大了股东权益的风险,会使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内,权益资本成本的上升不会完全抵消利用资金成本率低的债务所获得的好处,因此,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会下降,企业总价值上升。但是,过度利用财务杠杆,权益成本的上升就不再能为债务的低成本所抵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会上升。以后,债务成本也会上升,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升加快。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下降变为上升转折时的负债比率就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筹资有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这就呈现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结构。企业筹资必须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才能合理确定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呢?

1.从企业的营业收入状况确定:营业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重。因为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可靠,获利就有保障,现金流量可较好预计和掌握,即使企业负债筹资数额较大,也会因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获利稳定而能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营业收入时升时降,则其现金的回流时间和数额也不稳定,企业的负债比重应当低些。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决定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企业负债筹资规模若超越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且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

2.从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方面确定:长期负债大都是用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品,所以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负债经营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以2∶1为安全。只有固定资产全部投入正常营运的企业,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维持1∶1的比率关系。

3.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确定: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使企业的控制权分落他人,则应尽量采用债务筹资而不采用权益筹资。相反,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太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则应尽量降低债务资本比率。

4.从行业的竞争程度确定: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营业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其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可较高。相反,若企业所在行业竞争强烈,企业利润有降低的态势,应考虑降低负债,以避免偿债风险。

5.从企业的信用等级方面确定: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贷款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的态度往往是决定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了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应以不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为限。

从以上筹资的定性分析中可概括出:(1)如果企业处于新建或不稳定和低水平发展阶段,为了避免还本付息的压力,应采取偏重股东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筹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等;(2)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则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负债筹资的方式,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偏重于负债的资本结构。

(二)从财务结构角度谈论

财务结构是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组合构成,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财务结构的类型有3种:(1)资产负债率为100%,股东权益比率为0,全部为借入资金;(2)资产负债率为0,股东权益比率为100%,全部为自有资金;(3)资产负债率与股东权益比率均小于100%,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各占一定比例,比例的不同又会衍生出若干种具体的财务结构。企业全额负债经营,风险全部由债权人承担,不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而且会严重干扰一个国家的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设立必须要具有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由股东出资形成,也即实践中不允许上述第一种财务结构存在。企业全部依靠权益资金经营,无负债,虽不受法律的制约,但权益资金成本高,不能根据需要作灵活的调整,且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交易的结算关系和临时性资金需要,第二种财务结构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种财务结构才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加以研究的,也就是如何安排和调整负债与股东权益资金的比例,使之更趋于合理。那么,什么是理想的财务结构呢?

1.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借入资金成本小于权益资金成本,流动负债成本低于长期负债成本,所以提高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将使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下降。

2.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负债经营能使权益资金获得的额外利益。在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会使权益资金利润率超过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并且负债比率越高,这种财务杠杆效益越大。但若企业获利能力很差,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经营或高负债比率将使权益资金利润率下降,甚至无利可图或发生资本损失。这种财务杠杆负效益应尽量避免。企业全部资金息税前利润率等于负债利息率,这是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前者大于后者,提高负债比率将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

3.财务风险适度。企业负债比率和流动负债比率高,虽然能够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并能为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效益,但加大了财务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以至于债务到期不能偿还的概率很高,企业就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量,合理安排债务的数量、种类和期限,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和股东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三):

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

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

负债50万元(年利率8%)

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

10万元

利息(年利率8%)

4万元

税前收益

10万元

6万元

所得税(33%)

3.3万元

1.98万元

税后利润

6.7万元

4.02万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财务杠杆率

1.67

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

从表三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篇: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

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初探

文胜小学

杨军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减负增效能否落到实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与如何合理分配有效教学时间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一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由于学生课上消化时间太少,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种现象表现为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太多,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课堂教学效率极低。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时间的分配与管理谈谈我的想法。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就强调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

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如。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国外研究将这个时间称为“学术学习时间”,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教学时间最优化、最大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和精髓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先学”可以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评定、补充与更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保持最佳时间是课堂上前20分种,20分钟之后他们的注意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学建议中提到“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上课的前2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要保证在这20分钟的高效时间里完成新授的教学任务,就

要精心安排前面的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之后的练习和作业要起到巩固和延伸的作用。例如,复习检查的时间不宜太长,新授时间占的比例要大一些,还要安排一定的巩固练习时间。教师在课前已经对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作了预算,但因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常会打破原来安排的进程,在某几个环节超出了预算时间,以致于完不成任务而拖堂,或一节课内容不到下课早就讲完了,只好叫学生翻来覆去地自己看书本。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的中间进行调整,力求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

因此,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计算好时间,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特别要把学生答问、读练的时间计算在内,并且留有余地。可多准备一些练习的题目,作为机动,如果时间有剩余就进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进行。总之,有备无患。

第四篇:有效降低员工的流失

有效降低人才的流失

作者:朱贤

一个稳定的团队是公司取得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但是如果员工尤其核心员工的大量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客户资源流失,人心浮动,而且还可能造成公司核心机密的流失,跟企业带来惨重损失,因此对于我们公司来讲,除了需要淘汰的员工外,公司要确保员工的相对稳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公司员工的流失。

那么企业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失呢?

一、严把进人关。

我们在招聘员工时会经常发现,许多应聘着在简历中,往往发现许多人在短时期内跳槽频频,而询问原因时,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这说明他们往往难以对企业建立忠诚度,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企业稍微不能满足他们要求,都可能成为他们离职的原因,所以对于此类应聘着,我们应该不予录取。

二、明确用人标

我们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结合公司的用人需求,不可不结合实际的盲目的用人,因为公司招聘相应职位的岗位,只会给予这些岗位相应的待遇和级别,而这些人进入公司后,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不是自己想象的,就会感到上当受骗,从而一走了之。我的一位朋友朱某看到一个企业的招聘区域经理的广告,便欣然前往,结果顺利便应聘成功,但是一上任却发现所谓的区域经理就是自己管自己,并没有下属,问企业后得到的答复是――我的区域经理就是这样啊。朱某这才明白其实企业招聘的只是业务员,而不是招区域经理,于是一怒之下朱某向企业提交了辞职书。

三、端正用人态度。

现我们为了招揽人才,开始许诺高薪待遇,等人到了企业后在慢慢降待遇或承诺的东西不予兑现。一些大学生来到昌都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更多是想通过我们公司来展示所学的知识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公司对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够,没有晋升的空间。

四、分析员工需求并尽可能满足

做为一个社会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作为公司来讲,一定要经常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只要员工的需求没有违法违纪、没有违背企业宗旨和精神、原则就尽可能去满足。应该讲公司只要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是很少去离职的。比如公司有许多员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然就会产生要找另一半的需求,尤其对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来讲,天天在公司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谈对象,这时企业就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收银员和酒楼等人员的文体活动等,增加他们之间的接触和了解机会,甚至如果有合适的,企业领导也可以出面撮合等。试想如果一个人他的另一半是在这个企业找到的,两个人有同在一家企业,员工岂有不感激之理,怎能不对公司增加忠诚度,热情去工作呢?

五、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我发现我们公司的员工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往往感到非常迷茫,不知自己的明天该如何去规划,方向在那里。于是就会产生其他企业的世界可能更精彩,从而萌生去意。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员工去做自己的人生尤其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知道自己的优势的在那里,企业会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个人该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培养,使员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如果公司能帮员工做到这一点,还会有那些员工决定离开呢?

六、待遇留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吃草

对于现在我们公司的员工来讲,待遇是一种很现实的东西,公司幻想既想让员工买命干活,却又不想付出合理薪水待遇的话,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不过公司也不能为了留住员工,向员工付出高于行业待遇太多的待遇,但是公司在制定员工的薪酬福利时,一定要结合行业的情况,如果自己的薪酬福利没有竞争力,就会出现有能力的员工向其它企业流失的情况。目前我们公司在薪资方面应该是昌都地区中等水平,可为什么内地的大学生不愿意过来,有的来了也待不了多久就走。我认为公司中层管理者文化素质较低只是凭经验在做事,综合素质低不能与新人有效的配合没有团队的意识。

七、感情留人,人都有感情

员工作为人,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家里。公司在对员工的感情投入上,在公司创造一种让员工有家的感觉的环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员工家里出现困难时,公司伸出援手;公司高层主动找员工谈心沟通,会让员工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员工结婚或家里出现老人病重、去世的情况时,公司高层亲自写慰问信祝贺或哀悼;员工的家属没有工作时,企业帮助员工给家属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等。都会让员工感激万分,而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多付出什么,而收获的往往是员工的心和忠诚。

我们还可以,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员工的家里就会收到公司的一封信,内容除了祝贺新春之外,就是感谢员工长辈对员工的培养和家属对员工工作的支持。如果那个员工要辞职,首先家里人会极力劝说或痛骂。

八、培训和学习,为员工增加一份福利

其实我们公司大多数员工来说,除了待遇之外,自己能否在这个企业得到进步和成长,是否有学习的机会也是他们所关注的,就我本身而言我从成都来到昌都,这里的文化信息都要比内地落后,我想看书没有报纸也没有,那一天我回到内地怎么参与竞争。

这就需要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放到一定高度去对待,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同时从某种程度来讲,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也就意味着公司的成长和进步。公司何不一次投资,受益终生呢?如果我们公司能够学习进步和成长,有何必朝三暮四呢?

九、事业留人,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

对于不同的员工来讲,需求是多方面的。对于层次较高的员工来讲(一般指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能否满足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对稳定他们至关重要。

现在许多企业的老板为了留住人才,都会进行大胆授权,给人才创造施展才能和价值的环境,同时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进行配股,让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使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稳定下来。

十、建立企业员工尤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员工流失预警机制

公司内员工和个别核心员工的一定流失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大量流失则会给企业带来沉重打击。这就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设立员工流失预警机制,设定员工流失的安全系数。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日常就要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和管理,一旦发现员工流失出现超过安全系数、可能和出现员工大量流失的迹象,要马上做出判断,通报企业高层以采取应对之策。

在许多企业还出现一种状况,那就是核心员工的流失往往会出现会带走一批员工或陆续从企业带走一些员工,这是企业需要引进高度重视的。就像TCI的万明坚,一个人离开却带走了大批员工等。

十一、建立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环境

在我们公司许多员工的离职原因往往是对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环境不满,自己有能力但是得不到晋升,庸者身据高位但无人能动,帮派主义、小团队主义盛行。尤其对于家族企业更甚。

如果这种恶习不除,将很难使有能力的员工安心工作,他们的流失也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企业如何建立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对于稳定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十二、运用法律

企业要与公司员工尤其核心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合同对双方形成有机约束,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和便于控制。目前我们公司很多中高层管理者没有签订合同。

总之公司要想稳定企业的员工队伍,降低人员流失,就要明白员工流失的责任并非全在员工本身,而公司也要多方位反思来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员工的非正常流失。

昌都是个特殊据的地方,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环境任何东西都不能和内地比,但还是有大量的内地人往这理来,是为什么呢?理想、价值、这一切的一切--------。公司一次次从内地请大学生过来,目的是为公司的发展添砖接瓦。可是又有几个大学生来了能呆的上半年的呢?

第五篇:中小企业有效合理运用融资预防经营风险

在宏观调控货币从紧的政策之下,当不少中小企业都遇到融资难的困扰时,如何利用政策融资,成为不少中小企业关注的话题。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微型企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震寰,凭着他13年的经营经验,为中小企业如何融资出谋划策。

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为投资需求服务的,融资是为了很好地进行并购、扩张等投资活动。因此,企业在融资时必须与投资的需求相匹配,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以下的融资方式和策略,可供企业经营者参考。

第一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是指生产型企业以其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作质押,向银行申请的授信。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银行正式推出此项融资服务,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用于质押的应收账款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应收账款项下的产品已发出,并由购买方验收合格;购买方(应收账款付款方)资金实力较强,无不良信用记录;付款方确认应收账款的具体金额、并承诺只向销售商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账户付款;应收账款的到期日早于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日等。

应收账款的质押率一般为六至八成,申请企业所需提交的资料一般包括销售合同原件、发货单、收货单、付款方的确认与承诺书等。

第二招:应收账款信托贷款这是指以申请企业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信托合同。企业将应收账款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负责监督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收账款的收益归银行,同时银行和该企业签订贷款合同,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将应收账款安全隔离为信托财产的操作方式与应收账款质押相比,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第三招:保理融资这是指销售商通过将其合法拥有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融资的行r,分为有追索与无追索两种。

对于融资企业来讲,保理融资与应收账款质押虽然都是基于应收账款而得到的融资,但有着不同的财务意义:前者在企业内部账务处理上,直接表现为应收账款减少,现金增加(对于有追索保理融资,企业需披露保理融资产生的或有负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直接下降;而后者由于是销售商以自己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应收账款并未减少,资产负债率则会相应上升。由此可见,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自身的财务指标,满足再融资的硬性条件,比较热衷于与银行叙做保理融资业务。

第四招: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无需银行信用担保,只有出票人(相当于应收账款付款方)的信用担保,但对于销售商来讲,由于容易取得付款方的认同与配合,而且操作规范,因此销售商仍乐于接受。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实际也是应收账款融资的一种形式。由于无银行的信用担保,因此贴现银行对销售商及其下游付款方的资信要求较高,只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办理此项业务。近来,建行等一些银行还推出了无追索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服务,即银行放弃对贴现申请人(销售商)的追索,只享有对付款方(出票人)的追索权。因此,对那些需改善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来讲,可积极尝试向银行提出无追索贴现申请。

第五招:收费权质押贷款这里所说的收费权,一般是指经过政府有权部门批准的收费权,如污水处理收费权、垃圾处理收费权、公路收费权、有线电视收费权等。收费权质押贷款,对于企业来讲,即是以未来现金流换取现时的资金融通便利,可充分盘活自身财务资源;对于银行来讲,由于通过一系列账户安排与封闭操作,风险可控,收益显著。拥有此类财务资源的中小企业,不妨向银行申请一试。

第六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融资。由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与变现的特殊性,目前只有极少数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提供此项融资便利,而且一般需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加保。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中小企业仍可一试。

第七招:股权质押贷款目前国内对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质押,银行已普遍接受上市公司非流通法人股的质押(考虑到法人股变现的可能性,一般须为前三大股东的法人股)。用于质押的法人股,银行一般会在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再考虑或有负债、应收账款等情况,核定一个质押值。这个质押值一般为每股净资产的六至九成。因此,对于那些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担保资源。

第八招:动产质押贷款(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企业可用于质押的动产主要包括产成品、原材料等。由于动产的流动性与不可控性,目前国内部分银行与仓储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推出了监管仓仓单质押贷款新品种,操作要点是:申请企业将动产运至指定的物流、仓储公司的监管仓,物流、仓储公司向申请企业出具仓单,并交付银行,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当申请企业需支用该部分动产时,需征得物流、仓储公司

及银行的双重同意。若由于物流、仓储公司工作失职,导致银行抵押物落空,则物流、仓储公司需向银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目前这种方式已被许多产成品、原材料数量较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第九招: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对于一些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经过银行与税务部门的合作,出口退税账户也可成为一种担保资源。原外经贸部、人民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

对此项业务已作出专门规定。

第十招:融资租赁方式与经营性租赁不同的是,融资租赁对企业来讲,其实就是一种分期付款,可减轻短期内的现金流压力。随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恢复性发展,对于那些需要大型机电设备、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租赁不失为一种好的融资方法。

下载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理运用分配杠杆,有效降低员工税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