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办法(试行)
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融资担保行业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行为,依据《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鲁金办发„2010‟9号)、《山东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指引》(鲁金办发[2010]1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省金融办批准设立,已领取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
第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年度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检查和审核,确定其是否有资格继续从事融资性担保经营活动的制度。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通过对其经营许可证副本进行年度审核的形式实施。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副本由省金融办统一印制,加盖市金融办公章和年审专用章。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分级年审。省管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金融办负责年审,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由所在县(市、区)监管部门初审,设区市金融办负责审查,报省金 融办备案。融资性担保公司分支机构由所在市金融办负责年审。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时间为每年的2月20日至4月30日。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于4月1日前向监管部门提交年审材料,并对其提交的年审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当年批准设立或当年注册登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自下一年起参加年审。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的基本程序: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年审自查,准备相关材料;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按分级年审要求分别向县(市、区)监管部门或市、省金融办提交年审材料;
(三)监管部门受理年审材料,并进行审核;
(四)由县(市、区)监管部门受理的材料,经县(市、区)监管部门初审后,报市金融办审查,并由市金融办采取适当方式对年审情况进行公示。
(五)市金融办审查通过后凭《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审报告书》和经市级监管部门审核盖章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审信息表》各1份报省金融办备案。
(六)省金融办按旬分批次办理备案手续,备案结束后,由各市金融办加盖年审戳记。
(七)融资性担保公司持通过年审的经营许可证副本到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参加年检。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的主要内容: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执行情况。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状况。包括实缴货币资本到位情况,资本金完整性及使用合规情况等。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合规经营情况。包括融资性担保业务及其他业务开展情况,准备金提取、风险集中度、客户集中度情况等。
(四)融资性担保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包括公司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基本情况及变动情况,公司重大事项变动情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
(五)信息披露和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情况。包括向监管部门按时提供年度报告和统计数据,按规定对外披露相关信息,按规定时间和路线报告重大风险事件情况等。
(六)高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情况。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及调整变化情况,高管人员合规工作及兼职情况等。
(七)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参加年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报告书》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审信息表》,一式三份。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 本及复印件、《工商登记基本情况表》(含变更记录表)和《注册资本变更对照表》以及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均需加盖融资性担保公司公章。
(三)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须逐页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承担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审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审计能力,并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市(设区)级及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具的3年内无不良记录证明,以及为其注册会计师缴纳社会保险“三险”(养老、医疗、失业)的有效证明。
(四)本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全部帐户及帐号清单、货币资金余额汇总表、最近三个月货币资金银行对帐单(加盖银行公章)和资金运用情况明细(需加盖融资性担保公司公章)等。
(五)本年度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证明。包括相关银行授信批复文件、担保合作协议和各相关银行的担保业务明细(需加盖银行公章)。
(六)本年度经营情况报告。包括当年新增代偿、准备金提取情况,最大十家客户集中度明细、最大三家关联客户集中度明细,融资性担保业务放大倍数,担保代偿率、代偿回收率、担保损失率、拨备覆盖率等情况。
(七)《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副本。首次年审 时由监管部门提供。
(八)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参加年审,除应提交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五、七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其隶属担保公司本年度已年审的《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或相关证明,需加盖融资性担保公司公章。
第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交的年审材料齐全、内容完整的,监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提交的年审材料不齐全或者内容不完整的,监管部门应告知融资性担保公司补正材料,如在4月1日前补正2次仍未达到要求的,监管部门将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出具载明不予受理理由的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十二条 监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4日内完成对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交的年审材料有关内容的审查。
监管部门在受理材料后,可以视情况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交补充材料,也可要求法定代表人或其他人员说明情况。需要对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实地核查。
出现上述任一情况的,审查时间可相应延长。第十三条 按时参加年审并且年审事项符合规定的,为年审合格,监管部门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审戳记;不符合规定的,限期改正,符合规定后,在《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审戳记。
限期整改的时限最长不超过45天,整改到位后提交完整的整改报告最终日期不得超过5月15日。
第十四条 年审过程中发现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通过年审: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严重违法违规设立的,包括提供虚假材料、虚假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骗取审批的;
(二)存在严重违法经营行为的,包括非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抽逃注册资本以及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已发生《山东省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情形,未按规定报告或有效处置,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四)存在严重违规经营行为,特别是严重偏离主业、严重超范围经营、严重违规投资、风险集中度过高、代偿率过高等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且对违规事项拒不改正的;
(五)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擅自变更有关事项,特别是擅自变更第一大股东、擅自变更董事长、擅自变更业务范围等,且拒不改正的;
(六)拒不参加年审的;
(七)连续2年未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
(八)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未通过年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将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及副本上交当地监管部门。对于未通过年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当地监管部门应当在调查事实清楚、援引依据充分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处理意见,督促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利害关系人制定善后处置方案,并监督实施,妥善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同时报上级监管部门按规定办理退出或终止相关手续。一旦发现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当地监管部门应当立即报本级人民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做好风险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监管部门应当在年审后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银监部门等,各市金融办应于每年5月15日前,将辖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汇总情况报送省金融办,并统一在省金融办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十七条 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不得妨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年审结果和处罚情况应当在《年审和违法记录》中记录。
第十八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有关要求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2月28日。
第二篇: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办法
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指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河南省境内,经监管部门批准获得《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第四条 县(市、区)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的初审工作;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的复核工作。省政府金融办负责省直管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工作,并对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上报的年审情况进行审核。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时间为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应在此期间完成年审工作,省政府金融办于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完成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工作。
第二章
申报材料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年审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报告书(见附件1)。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复印件,以及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的相关查询信息(包括登记信息和备案信息)。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报告:
1.公司概况。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公司股东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变更或重大事项说明。
2.经营情况。包括当年新增融资性担保业务情况、在保情况、新增代偿、准备金提取情况,最大10 家客户集中度明细、最大3家关联客户集中度明细,融资性担保业务放大倍数,担保代偿率、代偿回收率、担保损失率、拨备覆盖率等情况。3.内部控制情况。结合《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逐项自查说明有无违反规定的情况。
4.资金使用情况。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全部账户(列明托管户、保证金户等)及账号清单、货币资金余额汇总表、第四季度货币资金银行流水对账单(加盖银行公章)和资金运用情况明细等,托管资金、担保赔偿准备金、客户保证金等制度落实情况。
以上四项内容需采用表格或单独说明形式的,可作为经营报告的附件附后。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
(五)监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六)年审申报材料真实、完整的承诺书。
(七)行业年审的各项数据起止日期为:年审1月1日—12月31日,年审申报材料应胶装,并加盖骑缝章(融资性担保公司公章)。
第七条 专项审计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见附件2):
(一)货币资金使用情况。注册资本金托管金额、托管账户,并说明是否按规定足额托管;托管资金、担保赔偿准备金、客户保证金是否专户专存;应收账款的构成(包括应收账款单位明细,文字说明与业务有关和与业务无关的情况);担保赔偿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一般风险准备金的拨备提取情况,并说明是否按规定足额提取;分析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构成,列出主要明细,说明是否存在股东借款情况;注册资本金在位情况,说明有无抽逃注册资本金情况。
(二)担保代偿情况。包括发生的代偿款项金额、已收回的代偿款项、期末尚未收回的代偿款项、代偿率,以及代偿金额占流动资产、总资产和注册资本金的比例。
(三)存出担保保证金情况。包括存出担保保证金和存出分担保保证金金额,存出保证金按存出银行分别列出明细。
(四)存入担保保证金情况。包括存入担保保证金和存入分担保保证金金额,并说明是否按规定专户专存,有无挪用或占用情况;存入保证金按金额大小列出前10户企业。
(五)对外投资情况。列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按照其性质列明,重点区分投资类)、委托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各类涉及对外投资的金额和期间发生额,按年末金额大小列明前5户,按期间发生额大小列明前5户,并说明是否存在超比例投资,是否存在股权投资。其中,固定资产归属于投资类范畴。
(六)担保业务开展情况。包括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有无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有无超过净资产的15%,并列明前五名最大的被担保人;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有无超过净资产的30%;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的情况;担保保费收取金额及担保费费率;前10户大额担保的明细及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
(七)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应分别按存款利息收入、委贷利息收入等说明。
(八)关联方交易情况。
(九)实收资本列出全部股东名称、出资额、占总股本的比例,股份公司中股东数量较多的可列出主要股东。
(十)其他需说明的事项。融资性担保公司专项审计报告应按照附件模板样式出具,须带验证码或验证标识,并逐页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第八条 出具融资性担保公司专项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审计中,如发现担保公司有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在出具的报告中提出。
对于专项审计报告中意见为“无法发表意见”或“有保留意见”等含糊不确定的报告,属地监管部门组织专项检查。
第九条 监管部门受理材料后,对年审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告知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补正的全部材料。融资性担保公司逾期不补正或经补正仍不齐全的,监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三章
年审重点
第十条 审查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证照情况。营业执照与经营许可证中的内容是否一致,工商登记信息与监管部门批复信息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擅自变更的情况。
(二)资本状况。是否存在挪用或抽逃注册资本的情况;是否足额托管或违规使用托管资金等情况;是否足额提取各项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是否存入专户。
(三)经营情况。业务开展是否有超出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及区域经营情况;担保费率、对外投资和关联担保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准备金提取列支、风险集中度、客户集中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国家、省、市补助或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列支;是否存在吸收存款、高息借贷或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等。
(四)客户保证金管理情况。是否落实客户保证金专户管理要求,开设客户保证金专户,明确保证金收取、退还及代偿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是否存在将客户保证金用于除违约代偿以外的委托贷款、投资等其他用途。
(五)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情况。公司股东基本情况及变动情况,公司重大事项变动情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
(六)信息报送情况。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按时、真实地向监管部门填报公司业务信息、经营情况报告和财务数据。
(七)重大风险事件报告情况。是否按照银监会《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和《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监管部门报告重大风险事件情况。
(八)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情况。是否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履行各自职责,依法依规经营;其中,财务负责人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风控负责人是否严格执行公司的风控制度,行业从业人员是否熟悉融资担保行业的相关规定。
(九)监管部门认为需要审核的其他情况。
第四章
年审程序
第十一条 融资担保公司年审程序: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照本办法有关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开展年审自查,向属地监管部门报送年审材料。
(二)县(市、区)监管部门对年审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果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监管部门或县(市、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省辖市监管部门。
(三)省辖市监管部门对市直管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县(市、区)监管部门上报的年审材料进行复核,审查结果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监管部门或省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年审结果文件报省政府金融办,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本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四)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年审材料进行审查。审查结果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监管部门或县(市、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年审结果文件报省政府金融办,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本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五)省政府金融办对省直管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年审材料进行审查,对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的年审情况进行审核。审查结果在省级新闻媒体和河南省政府金融网站公告,同时抄送河南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第五章
年审结果
第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年审结果分别为“通过”、“不通过”。
(一)按时参加年审并且年审事项符合规定,年审结果为“通过”。
(二)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年审结果为“不通过”: 1.不参加行业年审的。
2.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或者以虚假材料、虚假出资等方式骗取审批的。
3.被各级打击和处臵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司法机关认定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
4.存在非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抽逃注册资本以及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
5.发生重大风险状况,被列为高风险企业的。
6.拒不配合监管部门日常监管或不按监管要求进行整改的。
7.有涉嫌违法经营的投诉举报,经属地监管部门查证属实而拒不纠正,造成恶劣影响的。
8.发生《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河南省担保机构风险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情形,未按规定报告或有效处臵,造成恶劣影响的。9.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存在下列情形的,监管部门应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期限、监督整改落实。经整改符合规定的,年审结果可为“通过”,但年审公示中须注明为“整改后通过”。
1.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变更有关事项情节较轻的。2.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与工商营业执照不一致;公司外部标识、宣传资料等与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不一致;未在明显位臵对外公布“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经营八不准”和举报电话的。
3.未按规定报送有关统计报表或监管信息的,其中月报超过3次,季报超过2次,年报超过1次的。
4.未按规定提取各项准备金的,准备金及客户存入保证金未按规定管理的。
5.超比例或范围对外投资的,存在其他应收账款与其他对外投资合计超过净资产20%的,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的。
6.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净资产10倍的,对单个被担保人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净资产10%的,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净资产15%的,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净资产30%的。
7.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
8.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应报告的重大风险事件情形,未按规定报告或有效处臵,但尚未造成恶劣影响的。
9.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三条 对年审通过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部门应重点支持其提升发展,积极争取各级政策予以扶持。
第十四条 对整改后年审通过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属地监管部门应区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加大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频率,强化企业依法合规意识,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对此类融资性担保公司原则上一年内不得提出变更事项,情节较为严重的,可限制其享受财政性政策支持。第十五条 对年审不通过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部门可收回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并及时上报省政府金融办。
(一)终止资格。省辖市或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应将有关情况报送属地人民政府和本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要求,做好其终止工作。
(二)风险防范。属地监管部门应将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情况及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本级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风险情况,启动应急预案,会同有关部门实施重点监控,做好风险处臵和化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三)查处移交。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的,属地监管部门应按照职责权限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故意提供虚假材料、隐瞒真实情况或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通过年审的,监管部门应自发现核实之日起,立即收回其《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逐级上报至省政府金融办。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监管部门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时,不得妨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负责年审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廉政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并对年审评价结果负责。
第十九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参照本办法有关要求执行。
第二十条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实施细则,并报省政府金融办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1、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审报告书
2、专项审计报告书
第三篇: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
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贯彻落实银监会等七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第3号令,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坚持诚实守信、运作规范、严控风险、创新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管理。
第四条建立浙江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的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设立实行分级审批。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金融办联合审批、联合监管。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审批。
第六条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重大监管事项,维护金融稳定。
第七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扶持政策,对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业绩突出的担保公司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在本省辖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除符合《暂行办法》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省内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含)人民币。其中: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融资性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其来源应当真实、合法,并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性足额缴纳到位。
(二)拟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担保业务持续经营两年以上且连续盈利,上年末担保责任余额不低于净资产的3倍;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三)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经监管部门审批后,获得经营许可证,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后方能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活动。
第九条申请设立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资审批手续。
第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设立审批程序如下:
(一)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设立,由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符合条件的,报省中小企业局,并抄送当地金融办(上市办)。省中小企业局会同省金融办审核并下达批复。省中小企业局依据批复颁发经营许可证。
(二)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经公司所在地县级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符合条件的,由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批复和颁发经营许可证,再报省中小企业局备案。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凭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第十一条在本省新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提交《暂行办法》规定的材料外,还需提交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签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申请表;
(二)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经审计的前两个财务会计报告;
(五)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拟在本省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还需提供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签发的许可证明。
第十二条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变更事项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事项变更申请表;
(二)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变更注册资本的,须提供有法定资格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四)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事项的,依法办理有关审批和工商变更登记。
第三章业务创新与风险控制
第十三条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创新融资担保产品和融资担保服务。通过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扶持担保业务量大、创新工作突出以及经营规范、风险控制良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第十四条融资性担保公司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守信原则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和风险分担比例。
第十五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加强担保资本金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逃资本金,不得违规使用资本金,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使用情况,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对资本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并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具有五年以上担保或金融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十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赔偿准备金和一般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当按各自职责,做好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指导和监管工作。
第十九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遵守《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及有关统计报表制度,按照要求及时向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材料。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中小企业局,其中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关材料同时抄送省金融办。
第二十条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实行报告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每年2月底前向设区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报告,报告包含下列材料:
(一)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报告书》;
(三)合作银行提供的上一期末在保责任余额证明;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会计报告;
(五)参加资信评估中介机构评级的,提交有效的信用等级证明;
(六)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监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审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报告,对违反《暂行办法》和本试行办法规定的,应及时进行规范,依法披露和查处。
第二十一条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参加取得相应资质的资信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并积极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
第二十二条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行业从业人员参加行业培训和行业相关考试认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第二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配合人民银行做好有关信息采集工作。对符合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可凭拟受保企业的授权证明和相关文件,在征信系统中依法查询拟受保企业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业主的个人信用记录。
第二十四条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融资性担保公司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依照国家有关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省内各级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信息交流作用,加强行业形象宣传,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未经批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金融办依法查处,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予以协助配合。
第二十七条本试行办法印发前已设立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应当在2011年3月31日前,按《暂行办法》和本试行办法规定进行规范,并到相应的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
申领融资性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除应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截至申请经营许可证日期计算,成立一年以上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上一月度末在保责任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金,其中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及以上的,在保责任余额最低要求可适当降低至注册资本的50%。
(二)公司自设立后,没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三)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印发前已设立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公司,申领经营许可证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合作银行提供的上一月度末在保责任余额证明;
(四)经审计的上一财务会计报告;
(五)参加资信评估中介机构评级的,提交有效的信用等级证明。
申领经营许可证涉及变更事项的,还需提交融资性担保公司事项变更申请表。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 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 东省财政厅
文件 山 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中国 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
中国 银监会青岛监管局
鲁金办发„2010‟9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2010年第3号令)等
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金融 担保 办法 通知 抄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
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2010年6月25日印发
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2010年第3号令)等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在山东省辖区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分支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活动,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本暂行办法所称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本暂行办法所称监管部门是指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和各设区市、县(市、区)金融办或设区市、县(市、区)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
第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的业务往来,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并遵守合同的约定。
第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暂行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为客户保密,不得利用客户提供的信息从事任何与担保业务无关或有损客户利益的活动。
第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守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
第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由各级人民政府实施属地管理。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处置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
省金融办是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管部门,负责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政策的制定,并负责向省政府和国务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各设区市、县(市、区)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风险处置,并负责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工作。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十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省金融办审查批准。
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省金融办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外商投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还应当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金融办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暂行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二条 担任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和通过监管部门的任职资格考核。
第十三条 设立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具备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
(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亿元;
(二)在省内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
(三)在省内设区市范围内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
(四)在省内县域范围内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
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
第十四条 自然人投资入股融资性担保公司,股东人数不得少于2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企业法人投资入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法定代表人无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三)企业法人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
(四)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2个会计连续盈利。
(五)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七)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一大股东或主发起人除应符合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当是主营业务突出、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骨干企业,净资产5000万元以上且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且2年净利润累计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第十六条 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和业务范围等事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股权结构。
(六)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主体资格证明以及持有注册资本5%以上股东的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八)经营发展战略和规划。
(九)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十)省金融办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七条 按照方便申报和节约成本原则,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可以由申请人向拟注册县(市、区)或设区市监管部门就近申报。由县(市、区)或设区市监管部门进行申报辅导,帮助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工作。省金融办按规定审批。
在金融创新示范县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由县(市、区)监管部门进行申报辅导,省金融办按规定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省属或中央驻鲁企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申请人向省金融办提出申请,并提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函,由省金融办负责申报辅导,并按规定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省属或中央驻鲁企业已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并正常开展业务的,原则上不再新批设立
融资性担保公司。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自省金融办颁发经营许可证之日起1个月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3个月内开业。逾期未开业的,由监管部门收回经营许可证。
第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经省金融办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注册资本。
(四)变更公司住所。
(五)调整业务范围。
(六)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
(八)分立或者合并。
(九)修改章程。
(十)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变更事项涉及经营许可证事项的,由省金融办换发经营许可证;变更事项涉及公司登记或备案事项的,经省金融办审查批准后,凭批准文件或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或备案;变更事项涉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国有资产转让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上述变更事项的受理、审查和决定,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申请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省金融办按规定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二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跨省(自治
区、直辖市)、设区市、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机构设立2年以上,且在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不低于15%。
(二)经营管理规范,信用状况优良,没有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三)拟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应当取得高级管理人员资格。
(四)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一条 除上述条件外,融资性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跨设区市设立分支机构,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跨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其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
第二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每个分支机构应当拨付不少于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的营运资本;融资性担保公司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50%。
第二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设立分支机构,需向拟设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设立分支机构申请报告(应当载明拟设立分支机构的名称、住所、负责人、营运资金数额等)、可行性研究报告、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法人授权书及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法人所在地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函。
(三)具有法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该融资性担保公司最近2年的财务审计报告。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拟任分支机构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资格证明。
(六)营业场所证明材料。
(七)省金融办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征得省金融办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来山东省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凭该公司所在地监管部门同意设立分支机构的证明,按照省金融办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要求办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跨设区市、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征得所在设区市、县(市、区)监管部门同意,并经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设区市监管部门审查,报省金融办批准。
未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超出监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开展业务。
第二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因分立、合并或出现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并停止有关业务。
第二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有重大违法经营行为,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由监管部门予以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解散或被撤销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债务清偿计划及时偿还有关债务。监管部门监督其清算过程。
担保责任解除前,公司股东不得分配公司财产或从公司取得任何利益。
第二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结果报告监管部门确认。融资性担保公司凭批准解散文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当依法实施破产。
第三十条 设区市、县(市、区)监管部门对终止经营的辖区内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予以公告,收回经营许可证,并报省金融办备案。
省金融办对终止经营的省属和中央驻鲁企业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予以公告,收回经营许可证。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经营许可证被收回后,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三章 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省金融办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第三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省金融办批准,可以兼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三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近2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省金融办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前款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1亿元,并连续营业2年以上。
第三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省金融办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章 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
第三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内审制度,保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
第三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建立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的担保评估制度、决策程序、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制定严格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三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配备或聘请经济、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才。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设立首席合规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首席风险官应当由取得律师或注册会计师等相关资格,并具有融资性担保或金融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三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由融资性担保公司与被担保人自主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 13
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对单个被担保人债券发行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30%。
第四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
第四十二条 国有或国有控股、参股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以开展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涉农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为主。其融资担保业务收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0%。
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其公司注册地融资性担保业务收入不低于融资性担保业务总收入的60%。
第四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限于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等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以及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
第四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为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融资性担保。
第四十五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到当年担保责任余额10%的,实行差额提取。差额提取办法和担保赔偿准备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省金融办另行制定。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责任风险状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提出调高担保赔偿准备金比例的要求。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对担保责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准确计量担保责任风险。
第四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建立业务关系,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方式。
第四十七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办理融资性担保业务,应当与被担保人约定在担保期间可持续获得相关信息并有权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第四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债权人应当建立担保期间被担保人相关信息的交换机制,加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辅导和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资本金构成及运用情况、担保业务总体情况等信息告知相关债权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省金融办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履行以下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办法。
(二)负责审查批准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三)负责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
(四)负责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实行业务监管。
(五)负责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统计工作。
(六)负责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政策的制定。
(七)指导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建设。
第五十一条 除省属和中央驻鲁企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日常监管由省金融办负责外,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日常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设区市、县(市、区)监管部门负责。
县(市、区)监管部门应当向设区市监管部门、设区市监管部门应当向省金融办出具批后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承诺书。
县(市、区)监管部门应当向设区市监管部门、设区市监管部门应当向省金融办,按季度报送本地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情况及监管情况。
第五十二条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设区市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5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并报省金融办;省金融办应当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机构概览报告。
第五十三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
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
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
第五十五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
第五十六条 省金融办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动态监测系统。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向省金融办信息动态监测系统提供资本金运用、担保额、代偿损失、信用状况、高管人员、股权变动等有关信息。
第五十七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五十八条
省金融办建立专项检查制度,人员由各设区市监管部门临时抽调,确定每次重点检查项目,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监管。各设区市监管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现场监管。
监管部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现场检查时,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应当按规定积极配合。
第五十九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六十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在其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召开后的30日内向监管部门报告会议的重要决议。
第六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监管部门。
第六十二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监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应急管理。
设区市、县(市、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省金融办应当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六十三条 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
第六十四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行业年审制度。省属和中央驻鲁企业设立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金融办负责年审,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由设区市监管部门负责年审,于每年4月30日前完成,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和相关商业银行。设区市监管部门将年审情况报省金融办备案。
年审的具体办法由省金融办另行制定。
第六十五条 对年审不合格或连续2年未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由监管部门提出警告、限期整改、暂停部分业务等处理意见,情节严重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其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资格。
第六十六条 未经省金融办审批成立的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不得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违反上述规定的,监管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第六十七条 市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省金融办和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
省金融办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全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省人民政府和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全省上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和监管情况。
第六十八条 融资性担保行业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
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接受省金融办的指导。
第六十九条 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并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条 监管部门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暂行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报告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本暂行办法规定的行为。第七十一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违反法律、法规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二条 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参照本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外商投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适用本暂行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融资性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由省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报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第七十三条
鼓励大型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对经营管理规范、支持涉农和企业融资业绩突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融资担保能力。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等政策,为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及时便捷服务。
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金融办等有关部
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七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施行前已经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符合本暂行办法规定的,应当按照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有关要求,在2011年3月31日前达到本暂行办法规定的要求。
第七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办法》浙江出台《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
浙江出台《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
最近,我省出台《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下称《办法》),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明确省内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含)人民币。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性足额缴纳到位。
《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年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低于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和一般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
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实行报告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每年2月底前向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交报告。各级财政将通过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扶持担保业务量大、创新工作突出以及经营规范、风险控制良好的融资性担保公司。
注册资本
不足2000万元须增资
2010年3月,国家银监会、央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结束了以往融资性担保公司缺乏监管的“野外生存”状态。日前,省中小企业局融资担保处副处长李巧丽告诉记者,根据我省实施的《办法》规定,今后申办融资性担保公司除要取得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之外,还要实行分级审
批,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中小企业局和省金融办联合审批、联合监管。注册资本在人民币50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由设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依据该《办法》审批。
融资性担保业务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向工商企业和自然人在银行业机构融资提供第三方保证的担保业务。我省近年来着力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性担保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卢绍基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378家。378家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总额170.56亿元,注册资本最高的为4.31亿元,最低的仅200万元,平均4512万元。注册资本2000万元及以上至3000万元的有58家,3000万元及以上至4000万元的有72家,4000万元及以上至5000万元的有4家,5000万元及以上至1亿元的122家,1亿元及以上的44家。但注册资本不足2000万元的也有78家。
而《办法》规定:“在省内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含)人民币。”这标志着我省注册资本不足2000万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增加注册资本。
通过审批后
才能办理工商登记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业主融资难问题,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浙江担保行业在1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渐
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担保公司数量多、规模小、经营范围杂等。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之前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准入无前置性审批,造成其在数量上盲目发展。
据了解,以往担保公司的设立只要符合《公司法》,就可到当地工商部门直接注册登记,导致出现了“一多三少”的怪象,即担保公司多、注册资金少、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少、担保总额少。“有些地区很多房产中介、街边小店也有担保资格。”这位负责人说。
这种放任管理的方式,造成担保公司“念经的太多,和尚却没有几个”。很多担保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金融知识教育,造成了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经营风险很高。一些担保公司甚至直接向企业融资,变成了放高利贷公司。李巧丽表示,我省贯彻落实《办法》有两条硬杠子:第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000万元(含)人民币,且须正常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第二,浙江银监局此前下发的相关文件也已明确规定,自3月31日起,只有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才能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按照计划,各担保公司在3月15日前须向所在县(市、区)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由省中小企业局核发经营许可证。李巧丽还强调,今后融资性担保公司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后才能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凡是因未达标而拿不到经营许可证的,将不能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对于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相关资质。比如,高级管理人员需从事担保或金融工作3年以上,或从事相关行业工作5年以上。
为融资性担保公司
构筑“防火墙”
自2010年12月下旬开始,我省着力抓好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此举被业界人士称为浙江融资性担保行业的“洗牌”。
卢绍基认为,融资性担保具有信用放大功能,如果监管不到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现在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较以往更加严格的准入和监管,构筑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实行报告制度,实行属地化监管,由各地对当地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日常监管。
据了解,3月2日,省中小企业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浙江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已下发的《浙江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方案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对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全面清理、整顿,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工作进度,确保在2011年3月31日前顺利完成辖区内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为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要求对目前担保公司已设立开办较多,又没有很好运作的县(市、区),对新设立担保公司要根据本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需求情况,合理规划,有计划发展。把工作重心和政策资源集中到规范整顿已开办的担保公司上,鼓励现有的担保公司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整合担保资源,鼓励做优做大。
“健康的融资担保行业,才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大规模的整顿,将使浙江融资性担保行业变得更加规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