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20: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篇: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为了深化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信贷扶贫机制,切实发挥信贷扶贫资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扶贫贴息贷款坚持“市场导向,项目覆盖,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原则,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第二条:到户贷款由县扶贫办论证考查选择愿意承担扶贫贴息贷款任务的金融机构,报县政府同意后,由该金融机构主办。

第三条:到户贷款的对象为县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每户贷款本金不超过1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其发展生产。

第四条:贷款期限由金融机构视实际生产周期自主确定,贴息1年。不足一年按实际时间予以贴息。

第五条:在贴息期内,到户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系数,结合我县实际确定。贴息利率按年5%利率给予贴息。

第六条:超过贴息期限的贷款,不再执行优惠利率,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前,金融机构要依次征得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的认可;投放后,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共同审核认定并盖章,县财政局据此拨付贴息资金,将贴息资金直接补贴给金融机构。

第八条:到户贷款贴息资金每年由省上分配到县,县上存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不得挪作它用。如有结余可结转下年度继续用于利息补贴,但不可突破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指标。

第九条:实行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银监局和被选择承担扶贫贴息贷款主办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主管副县长担任,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确保贷款规模和贷款效益。

第十条:县扶贫办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监测,做好指导服务、贫困户核准、项目库建设及项目认定、上报和贴息确认等工作,协助金融机构发放、收回贷款。同时搞好配套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县财政局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审核与拨付。

第十二条:金融机构主要负责扶贫贷款资金的筹措、在县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扶贫项目库中自主选择、独立审贷、投放和回收,并定期于每月月底向扶贫办和财政局提供扶贫贴息贷款的审批、发放、使用有关情况。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手续,放宽贷款条件,为贷款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必须明确贫困户支付利息的标准。每批贷款投放后,要向扶贫办提供投放花名册,以便监督检查。同时要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开展扶贫贷款工作的有关活动。

第十三条:各乡镇人民政府接到扶贫贴息贷款分配计划通知后,要迅速及时、足额地将计划以文件形式分解到各村,并抄送县扶贫办和承担业务的金融部门。做好扶持对象的审核工作,协助扶贫办、金融机构搞好贷款的投放、回收、跟踪监测和检查监督等工作。

第十四条:各村民委员会接到乡镇政府扶贫贷款计划分配后,应认真、负责、细心地从本村扶贫开发规划中,选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扶持对象,根据本村实际和贷户愿望选择扶持项目,编制扶持对象花名册(一式三份),其中计生扶持对象一式四份,送县扶贫办、县计生局、金融机构各一份,并做好与贷款有关的各项工作,要配合县扶贫办、金融机构搞好贷款的投放、回收、审核、监督检查、跟踪监测等工作。

第十五条:各有关部门之间必须紧密协作,确保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建立到户监测制度,全县选择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3个村(2个重点村、1个非重点村)作为监测点,县扶贫办及金融机构要对到户贷款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测,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七条:建立贷款户回访制度,帮助贷款户用好扶贫贴息贷款,更好地发展生产。

第十八条:项目贷款重点支持能够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有带动和扶持作用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包括中介组织如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大户),适当支持(包括小城镇)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事业项目。优先扶持扶贫龙头企业。

第十九条:县扶贫办要根据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和年度扶贫开发任务,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项目库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单项申请,报县扶贫办备案。

第二十条: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严格把好扶贫项目认定关,项目要从县项目库中筛选上报,使项目贷款与本县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与本办法不相适应的相关文件自行终止。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县扶贫办负责解释。

第二篇: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定稿)

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持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三条 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为中国农业银行,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由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放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自主发放。

第四条 每年扶贫贴息贷款的总量及期限结构,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农业银行在上年的第四季度根据扶贫贷款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中国农业银行商扶贫部门后下达,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五条 扶贫贴息贷款的资金由中国农业银行在系统内统一调度,资金有困难,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第六条 中国农业银行应努力完成贷款计划,如不能完成,中国农业银行应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说明情况。

第七条 为保证扶贫贴息贷款真正用于国家重点扶持地区的扶贫项目,中国农业银行应主要在与扶贫部门共同确定的贷款项目库范围内挑选项目。发放贷款前,要征得当地财政部门和扶贫部门的认可。

第八条 扶贫贴息贷款的期限以一年为主,最长不超过三年。扶贫贴息贷款统一执行年利率为3%的优惠利率,贷款超过贴息期和展期、逾期的不再享受贴息政策,并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中央财政贴息。

第十条 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资金,由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扶贫贴息贷款总量及期限结构,安排贴息资金,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

第十一条 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办法:

(一)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范围。贴息范围包括当年新增贷款、收回再贷和未到期贷款。

(二)贴息方式。贴息资金按季据实结算,由财政部直接拨补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每季度终了,中国农业银行将扶贫贴息贷款及期限结构报经当地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层层汇总至总行,总行在次季报财政部审核结算。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民族贸易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民族贸易贴息贷款管理

一、具备民贸贴息贷款资格的金融机构有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二、实行优惠利率的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的范围:按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进行生产的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

三承代银行发放民品贷款利率执行比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不足一年期仍按一年期基准利率下浮2.88个百分点执行。人民银行对承贷银行发放的民品贷款给予年利率2.88%的利差补贴。优惠利率贷款一律不上浮或下浮。

四、申请民品贷款贴息备案资料: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提交《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利差补贴申请表》、借款合同、贷款台账、银行借款凭证、银行还款凭证、计算传票。

五、对已形成逾期的民品贷款,自形成逾期之日起,不再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享受优惠利率政策的贷款企业,要确保其利率优惠部分的70%以上应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并用于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否则不再对其贷款实行优惠利率。

第四篇:专栏: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转变

专栏: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转变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9月19日 21:11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专栏一 支农再贷款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自1996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后,农业银行不再向农村信用社提供支持资金。同时,受90年代后期地方金融风险影响,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所削弱,存款持续徘徊,加上当时国有商业银行集中撤并县以下分支机构,县域金融服务和涉农信贷需求与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为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引导增加农户贷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

1999年-2007年,人民银行共安排支农再贷款额度1288亿元,累计发放1.2万亿元。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和引导下,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大幅度增加,占其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同期,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年均增长22%和25%,比同期金融机构年均贷款增长分别高8个和12个百分点。期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43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占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6%和37%,比开办支农再贷款业务之初分别提高15个和17个百分点。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增强,经营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对支农再贷款的需求有所下降。针对全国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总体宽松、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人民银行加强了对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区间调剂,现有支农再贷款额度的93%集中安排用于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

总体看,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资金实力、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扩大农户贷款和缓解农民贷款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支农再贷款是对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流动性支持,虽然执行优惠利率,但不是政策性贷款。对坚持市场筹资且涉农信贷投放达到规定比例的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的,人民银行分支行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给予再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条件、方式、期限、金额和利率,由其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并自担风险。

专栏二 农户小额贷款

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前者是直接依据农户信用情况发放的贷款;后者是指3-5户农户自愿组成相互担保的联保小组,农村信用社向小组成员发放的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是中国农户小额贷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信贷组织等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三是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是主要向贫困农户发放的特殊政策性贷款,由农村金融机构自愿参与,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四是由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一是调整农户小额贷款政策。全面拓宽农村小额贷款对象、范围、金额、期限、利率。小额贷款对象从传统农户扩大至农村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种微型企业;小额贷款用途由传统农业扩展到有助于农民收入提高的各个产业;小额贷款额度在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其他地区提高到3万—5万元;小额贷款期限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等决定,个别贷款期限可延长到3年;小额贷款利率坚持“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二是创新农户小额贷款方式。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发推广农户小额贷款“一卡通”制度,将农户贷款与银行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管理办法,随用随贷,有效提高了贷款便利程度。三是简化农户小额贷款程序。对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确定灵活的贷款偿还方式,实行优惠利率。对个别地域面积大、偏僻的乡镇,通过流动服务方式,开展上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对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给予资金和财务支持。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通过采取支农再贷款和执行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安排改革试点支持资金,以及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支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五是改善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环境,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对信用好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在各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在全国农村信用社得到了普遍推广,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农户贷款面大幅度提高。

专栏三 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创新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便捷化的创新产品,如“速贷通”、账户透支、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备用贷款、国内信用证业务、电子票据贷款等。二是担保类创新产品,主要包括:标准仓单质押贷款、进口仓单质押贷款、国内保理业务、动产质押贷款、林权质抵押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等。三是组合类创新品种,主要是通过组合现有的一些信贷产品,为借款人提供个性化的信贷产品。

农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业务服务对象上,可以分为为贫困人口等低收入群体、传统种养殖农户、农民创业与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中小企业及其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户房屋修建等辅助金融需求五种类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主要采取政策扶持类型的金融服务,例如: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针对传统种养殖业农户,主要有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机贷款和兴农贷款等,这些信贷是需要农户提供一定的抵押担保的金融服务。随着农村其他非农产业的兴起,农村个体经营和农民创业信贷需求日益增加,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都针对性地开发了这类信贷需求产品,例如:农户助业贷款、“农家乐”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针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分为微型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村级经济留用地开发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其他农村支持信贷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农民消费类农户自建房贷款等。从贷款服务对象的覆盖层次看,初步展现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广覆盖于“三农”的基本原则,形成了能够涵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产品。

福建的“林权抵押贷款”。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2.9%,居全国首位。继2003年国家林业局在福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金融机构探索形成“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等有机结合的模式,积极为持有《林权证》并从事林业种植、加工和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信贷支持。目前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服务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福建省累计发放各类林权抵押贷款46.36亿元,余额22.49亿元,支持育林造林714.48万亩。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均已介入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近年来,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明显。

湖北的“订单农业质押贷款”。订单农业质押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发放的以订单农业购销合同的收款权为质押担保的贷款。贷款对象为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种养殖大户;贷款期限与订单农业合同期限匹配,一般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额度每笔原则上不超过订单农业合同金额的70%,每个农户贷款额度为1万元至10万元;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统一标准,对特级和一级信用农户实行优惠利率。

专栏四 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转变

1、建立健全扶贫贷款制度,不断加大扶贫信贷支持力度

2001年,中央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发[2001]23号)。根据《纲要》精神,2001年6月,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等部门制定了《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银发[2001]185号)。扶贫贴息贷款由农业银行发放和管理。每年的扶贫贴息贷款计划由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和农业银行确定,层层下达到各地。政府扶贫部门负责提供扶贫贷款项目,农业银行在扶贫部门提供的扶贫项目范围内选择贷款项目,按3%的优惠利率发放贴息贷款。优惠利率执行一年,优惠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之间的利差,由财政贴息,财政部将贴息资金拨付给农业银行总行。

2、推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为了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自2004年,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和农业银行先后开展了两项改革试点:“到户贷款”改革试点和“项目贷款”改革试点。2006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开办发[2006]46号)。根据《通知》精神,将原由农业银行统一下达指导性计划并组织发放贷款分为“到户贷款”和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贷款(以下简称“项目贷款”)两部分进行操作。

到户贷款的贷款对象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主要用于扶持其发展生产。将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县选择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并与其直接结算贴息。贷款所需资金由承贷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贷款期限由金融机构视实际生产周期自主确定,贴息1年。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系数自主确定。中央财政在贴息期内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贴息方式可以是政府将资金直接贴给农户,也可以是将资金补偿给金融机构,具体方式由各县自主确定。

项目贷款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重点支持对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有带动和扶持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在河北、黑龙江、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8省(市)开展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下放到省试点,由试点省选择承贷金融机构。贷款执行年利率3%的优惠利率,优惠利率与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省政府贴息。贴息方式可以是政府将资金直接贴给项目实施单位,也可以是将资金补贴给金融机构,具体方式由各地自主确定。其他省市的项目贷款仍由农业银行承担,由财政部和农行结算贴息。贷款执行年利率3%的优惠利率。贴息方式是政府将3%与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差额补偿给农业银行。

3、创新信贷扶贫贴息机制

根据信贷扶贫工作的实践,2005年7月,配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四省共8个县开展了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将部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奖补资金”,用于贫困户贷款的利息补贴、亏损补贴或奖励。通过机制创新,有效激励了各利益主体参与信贷扶贫的积极性。2006年,在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又增补河北、湖南、云南、广西4省(区)相继开展试点工作。截至2006年底,累计发放到户贷款1.16亿元,覆盖贫困村1211个(其中2006年覆盖贫困村976个),扶持贫困户18087户(其中2005年扶持贫困户9123户,2006年扶持贫困户8964户),到户贷款占当地扶贫贷款的比例比试点前平均提高50个百分点左右。

4、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

经国务院同意,从2008年开始全面改革扶贫贷款管理体制,将扶贫贷款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的管理权限和贴息资金全部下放到县;扶贫贷款的发放由任何愿意参与扶贫工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承贷;中央继续保留扶贫贷款财政贴息预算资金规模(每年安排5.3亿元),于年初下达到各省(区、市),各省(区、市)安排到户的贷款贴息资金不低于贴息资金总额的50%;扶贫贷款由实行固定利率(3%)改为固定贴息利率,其中到户贷款按年息5%、项目贷款按年息3%给予贴息。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扶贫贴息贷款总量及期限结构,安排贴息资金,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

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根据财政贴息预算资金规模确定当年扶贫贴息贷款的指导性总量计划,并于年初下达各省财政贴息资金及对应引导的扶贫贴息贷款的指导计划。

贴息利率

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由中央财政贴息。

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项目贷款按年利率3%

贴息方式

贴息资金按季据实结算,由财政部直接拨补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每季度终了,农业银行将扶贫贴息贷款及期限结构报经当地财政、扶贫部门审核后,层层汇总至总行,总行在次季报财政部审核结算。

贴息资金可采取直接或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给贫困户或项目实施单位两种方式,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各省、县自行确定。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

专栏五 农村信用体系建立

近年来,针对“三农”特点和农民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从信用信息服务入手,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普及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提高其融资能力,降低信贷成本与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融资,提高其 “三农”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协调合作,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原则,人民银行分支行结合当地人文、经济状况,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户信用指标,研究开发适合农户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设计利益引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民的融资,目前,各地已形成多样且各具特色的融合信用宣传、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中介参与、信贷支持等内容的征信服务框架体系。

河南商丘案例:2001年到2007年,商丘市经历了由“全国高风险投资区”到“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转变,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对农民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建立农户电子化信用信息档案,开发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综合利用信用评分、村委会审定及民主测评等方法,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农户的信用状况,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开,让群众进行监督,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的不同信用状况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并对信用户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绿卡贷款”制度,简化了贷前调查程序,节约了放贷成本。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对信用户的贷款投放达到15.9亿元,没有一笔贷款形成不良,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针对农村信贷需求金额大额化、周期延长化的特点,由经济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信用户组成互助联合体,会员交纳一定数额互助基金存入农村信用社专户,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信用社可根据会员交纳互助基金数额的20倍发放信用贷款。信用户信用协会的产生,使农村的个人信用从分散到集中,从盲目到有序,从自发到规范。这种合作信用模式从根本上突破了三户、五户信用联保形式的局限性,在扩大贷款金额,延长放款期限,享受优惠利率等方面,是小范围信用联保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探索信贷风险分散机制。一是引导信用户自发地成立“信用户互助组织”,实行会员制管理,由会员自愿交纳一定数额的互助风险基金,统一存入信用社,用于补偿信贷损失。目前在辖区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的信用互助协会已发展到13家,协会会员近1000户。二是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信用贷款风险救助基金,对信用户因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等意外情况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按一定比例对信用社进行补偿。目前,辖区睢县和永城市政府各出资100万元设立了政府救助基金,为信用社发放信用贷款建立了一道“安全网”。三是农村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已有1720个信用户(会员)参加保险,涉保金额1296万元;财险公司对15家信用企业开办了固定资产、人身和餐饮责任险,收取保费8.5万元,承保人员141名,涉保固定资产3710万元。

福建屏南案例:通过开发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及农户信用评价机制,结合中介机构的信用担保,屏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户融资和当地信用环境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将农户信用信息录入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二是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为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提供参考;三是按乡设立了信用促进会作为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并在行政村设立促进会分会,为新贷款户、较大额贷款户、经济状况较差的贷款户提供担保;四是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发放贷款证,简化贷款手续,发放信用贷款,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五是在政府网站开辟征信专栏,通过媒体、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征信知识宣传,并公布信用村、镇评定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

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获得的贷款面越来越广,贷款金额得到较大提高;贷款质量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范围和业务领域得到了有效延伸,实现了农户与农村信用社的双赢,形成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屏南县甘棠乡共有3000多农户,获得小额贷款的农户达1000多户,扣除大额贷款户、低保户及外出打工户,农户获贷比例达70%以上,贷款总金额超过了1500万元,户均超过了1.5万元,且甘棠乡农村社贷款一直保持无贷款违约的良好状况,按期履约还本付息已成为广大农户的自觉行动,农户的信用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信用环境。

专栏六 小额保险逐步发展

小额保险是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服务,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等特点,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发展小额保险对于有效服务“三农”、完善农村金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在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小额寿险、小额意外保险、小额健康保险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险种的产品已达160多个,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农房等多个领域。意外险和健康险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出务工农民小额保险以及农村计划生育保险业务都在快速推进。但小额保险还存在产品尚不丰富、服务网络亟待改善、销售渠道需要创新、小额保险的政策支持缺乏长效制度保证等问题。

2008年6月1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保监发[2008]47号),标志着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正式启动,鼓励符合试点条件的保险公司,以农村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提供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保单通俗、核保理赔简单的保险产品,使保险真正惠及广大低收入群体,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小额人身保险业务。

第五篇: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调研报告

按照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开展扶贫贴息贷款调研的通知》(川扶贫移民社扶〔2010〕19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雷波县扶贫开发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进村入户和实地召企业、乡镇、村组座谈会的形式,对全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其调研情况如下:

雷波县自国家实施扶贫贴息贷款后,在省、州扶贫主管部门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抓住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机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扶贫贴息贷款与产业化扶贫、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拓宽了贫困户的融资渠道,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

一、扶贫贴息贷款基本现状与成效

(一)基本现状

雷波县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管理使用,呈现出平稳、健康、有序状态。2007年至2009年共安排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800万元,其中:2007年400万元,2008年1400万元,2009年1000万元。2007年至2009年回收2174万元,其中:2007年376万元,2008年892万元,2009年906万元。按贴息类型分,2007年到户贷款400万元,2008年到户贷款100万元,项目供求400万元,2009年贷款1000万元。按支付贴息划分,2007年至2009年共支付贴息资金132万元。按扶贫贷款覆盖划分,2007年至2009年共覆盖贫困村185个,贫困户2913户,中小型扶贫企业59户,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生产发展,提高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贫困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步伐。

(二)主要成效

1.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信贷扶贫的扶持,增加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投入。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等特色产业,作为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的重点,加大特色产业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扶持覆盖185个贫困村,2900多个贫困户,共发展茶叶2000 亩,莼菜800亩,大棚蔬菜310亩,经济林果2100亩。发展出栏牲猪饲养量达1.2万头、出栏山羊饲养量0.62万头,带动贫困户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2.促进了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增产增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把贫困农户纳入到产业开发的链条中,将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贫困农户能分享产业开发的成果。如:马湖君山茶厂、雨味

竹笋加工厂等企业均属产业化重点扶贫龙头企业之一,企业通过对收购当地种茶户嫩叶茶和竹笋的收购,带动当地种茶农户和竹笋采集户每年增收2600元以上。

3.通过对新村贫困户的扶资,整合资源,加快新村建设。对2008年、2009年的贴息贷款,雷波县为了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房屋风貌打造,对雷波县的海湾村、庆丰村、大海村、小海村、青杠村、金堰村、顺河村7个新农村试点贫困农户和雷波县境内S301省道及S307省道雷波至大岩洞段公路沿线风貌打造贫困农户以及山棱岗、西宁、永盛三个片区贫困农户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对帮助贫困农户改变居住环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受益农户克服了以往等、靠、要的思想,家家争办项目,力争出效益,真正实现了由保守的自然经济思想向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思想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向大生产、大市场的转变,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二、贴息贷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承贷金融机构的选择原则和标准。雷波县按照“便利性、操作性、合理性”的原则选择金融机构。由于全县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个金融部门,农业银行的营业门市只设在了县城,而农村信用社则在每个中心乡镇设有营业门市,这对于贴息贷款的发放具备了优越条件,片区农村社用社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各贷款农户基本情况,即相对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又可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贷款发放,很好地发挥贴息贷款的作用,同时也为农户贷款、还款时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县选择了农村社用社作为承贷金融部门。

(二)贷款发放程序。由农户提出申请报告,经村委会审核后,在当地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申请贷款人姓名、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对公示后无任何反映的,经村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当地农村信用社,由信用社按照贴息贷款的要求予以审核,符合规定的,予以发放贷款。

(三)贴息方式。实行先贷款后贴息的办法,由信用社在贷款用户最后一期还款时,按照贷款贴息金额,在还贷数额中予以直接抵扣。

三、贴息贷款的使用效率

(一)贴息贷款的运行质量。严把贴息贷款的准入关和操作程序关,有效地确保了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一是加强贴息贷款政策的宣传,每年采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及利用新闻媒体对贴息贷款的政策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正确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申请利用贴息贷款,从源头上把好贴息贷款的准入关。二是制定了贴息贷款实施暂行

办法。严格按照“实施暂行办法”的操作程序,开展贴息贷款的发放、回收和贴息工作,严把操作程序关。

(二)贴息贷款的运营成本。为了即将贴息贷款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又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雷波县在贴息贷款从对象的选择到资金的发放和回收中的每一阶段工作具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因此其资金的运营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主要包括:一是在贴息贷款对象选择时农村信用社与当地党委、政府到村入户时的下乡费用、公示中的资料费;二是每年全县贴息贷款宣传中的宣传资料费、新闻媒体宣传中介费;三是贷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

(三)农户和项目贷款的瞄准性。按照扶贫贴息贷款的使用范围,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把茶叶、莼菜、大棚蔬菜的种植和芭蕉芋猪、黑山羊、西门达儿牛的养殖及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以及新村建设的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县内各省道沿线的低收入农户的风貌打造作为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的重点。

四、存在的问题

(一)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偏低。部分特困户因无抵押、无担保,项目一旦失败,无偿还能力,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企业,也要按市场运作,因此绝对贫困农户获贷的比例不高。

(二)贴息期限太短。按政策要求贴息时间为一年,在产业扶持中,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大部分项目的见效周期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在三年以上。如茶叶,经济林果等产业,效益期都在1年以上。

(三)贷款规模小,大项目得不到扶持。通过安排贴息资金,引导金融部门向贫困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以解决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这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好措施。但这几年来国家安排的贴息资金还是过少,而且是基本上没有变化,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对直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小型扶贫龙头企业和绝对贫困农户贷款实施担保,以提高扶贫贷款投放到重点县和绝对贫困户的比例。

(二)建议适当延长贴息贷款的期限,提高贴息标准。贷款贴息时间过短,建议贴息延长到2-3年,贴息率提高1至2个百分点。

(三)建议逐年增加贴息贷款额度。要逐年增加贴息资金额度,不论是项目贷款或是到户贷款离实际需要缺口都大,国家在安排扶贫资金计划时,对专项贴息资金应逐年有所增加。

(四)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对扶贫龙头企业实施补贴,并降低或缓缴相关税收等,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度过难关。

下载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彬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保康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保康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襄樊市唯一全山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61个......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推荐与认定

    一、事项名称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推荐与认定 二、审批依据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

    惠民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合作协议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惠民扶贫贴息担保贷款担保 合 作 协 议 【*农信】担保(2016)第001号 甲方:***县财政局(***担保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县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办公室 (以......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总结 竹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05年,竹山县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工作,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抢抓被列入省扶......

    英山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城县扶贫贴息贷款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英山县地处鄂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下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万人,贫困人口8.2万人,占......

    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扶贫资金是指从我镇扶贫基金安排和通过其他途径筹......

    精准扶贫管理办法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农信社金融主力军和金纽带作用,大力......

    扶贫项目管理办法

    材料报胡县长及政府办之前加首页,内容包括:出台此办法的依据,目前项目管理状况等内容。 涞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关于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及扶贫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