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2019-05-13 20: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第一篇: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讳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b.继承鲁迅“衣钵”的人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教材编写者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c.当今社会,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时有出现。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我们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这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的。

2.下列关于“鲁迅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部分作品存在晦涩难懂的问题。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排也非常适用。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因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就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污辱。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编者可用其它的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部分鲁迅的文章。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人,是发现并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4-6题,每题3分;7题10分)乙邦才传(清)汪琬

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以队长从监军太监,击贼河南、江北间,主者未之奇也。

总兵黄得功与贼战于霍山,得功乘胜舍其大军,单骑前逐贼,陷淖中,贼围之数重,射杀得功所乘马,得功亦仰面射贼洞胸,与之相持。会天欲暮,所余二矢耳,得功自分必不免。而邦才适自别道驰还,登高望见之,识其胄,曰黄总兵也,大呼,复驰之,贼散走,得功乃自拔上。邦才授以己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凡杀追骑十余人,始得及其大军。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

而是时有张衡者,从总兵刘良佐,亦以骁勇知名。贼兵围六安危甚,提督马士英帅军救之,始至,立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诸军曰:“孰为乙邦才、张衡者?入见!”两人廷谒,即牒补副将,以其兵授之,出文书曰:“为我入六安,取太守结状以报!”两人别应曰:“诺!”即出,简壮士二百骑,与之约,使人持一角,十人共建一纛①,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城中人大喜合噪,两人者促太守具食,食已,挥太守曰:“署状!”急怀其状,复引骑冒围出。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既得报,竟不亡失一骑。

自兵兴之后,颖、寿、六安、霍山诸州县数被寇。邦才常在其间,大小十余战,破围陷阵,所俘馘无算。主者或攘其功,或移诸他将者数矣。同列为邦才不平,时时讽之使言,辄谢曰:“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终退让不自言也。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督师,愿得邦才与俱,以总兵官驻扬州。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汪子曰:予读公勇所书乙将军始末,辄慨然想见其人,因稍删润之如此。公勇又云:“邦才素不饮酒,独好美妇人。某尝遇之濠上,直其猎还,为某席地置酒,自弹琵琶,命侍姬歌秦声和之,意欢甚。已复置琵琶于膝,注视某曰:'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所可报国家者,惟此身耳。幸而所辖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娱。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其后如其言,岂不痛哉!” 注:①一纛:一组。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队长从监军太监 以:凭......身份

b.主者未之奇也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c.简壮士二百骑 简:选拔 d.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 周:全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乙邦才“忠义”的一项是 ①授以己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 ②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 ③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 ④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 ⑤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⑥-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黄得功单骑追逐敌寇,身陷泥淖,被敌兵围射,情势十分危急,幸亏得到乙邦才的及时救助,才得以脱身。回到军营后,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乙邦才自此才开始有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

b.乙邦才在明末抗击贼寇的战斗中英勇,果敢,有谋略。与张衡一起带领两百勇士突破敌营进出六安,顺利完成马士英交派的任务,己方没有一人伤亡。

c.乙邦才淡泊名利,即使自己的功劳被上级官员侵夺或是被移到其他将领身上,也不去争,而说这些功劳是大家拼死得来的并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能做到的。

d.乙邦才好美妇人,在辖区无事的时候“以声色自娱”,后来被清兵打败,自刎殉国,他舍身报国的行为让公勇感到痛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6分)译文:

(2)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池月渐东升。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①山光:照在山上的阳光。

8.有人评价孟浩然的诗“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请找出前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并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答:

9.这首诗歌的五六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答6道小题)

(1),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

(3),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否则,仅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滴水葡萄沟

进入吐鲁番盆地以后,地面上的河水好像突然就消失了。

由火焰山归来,再走交河古城,遍野赤地,满目焦黄,赭红色的岩石上留着燃烧的痕迹,残墙断垣的每一粒沙土都烫得咄咄逼人,荒山秃岭如红毛怪狰狞邪恶,似被那亿万年前的一把天火烧得扭曲变形。谁都不曾真正见过那场远古的烈焰,但艾丁盐湖却仍被火的余威一日日吸尽烤干......车从容拐弯,穿过大山间魔障般的浮尘燥土,不慌不忙驶入一片平缓的谷底。

那山沟干瘪瘦弱,在阳光下像一条晒干的腌鱼。

忽然有些凉爽的风拂面而过。风里隐含着一丝水的湿润,舌尖也沾上了甘甜的气息,远远地有芳香的果味淡淡飘来,仙乐似的稍纵即逝。

水气萦绕不去,绿色便冷不丁登场了,闪电似的突如其来,一点、一丛、一树,一排,铺天盖地,顷刻便衍生成一片绿色的绒毡。

那绿色团团簇簇,一扇扇绿窗似的悬着,缀着嫩绿色的窗帘,继而织成丝毯一般的绿墙,屏风似的挡了去路。人行其中,如同得了穿墙术,在草绿色的流苏中恣意穿行;再往前,绿色已凝固成一片屋顶,架起一座绿色的长廊,九曲回旋,一道道重重叠叠没有穷尽;脚下的光影是墨绿的,踩着绿色的波浪在走;头顶的天空是翠绿的,披着绿色的云彩在飞--大漠戈壁上也有绿色的云么?吐鲁番的葡萄沟。

那是一座真正由葡萄构筑的绿色宫殿,绿阴下随意散落着一张张圆桌长椅,摆满了美酒佳肴。宫殿的墙是柔韧而密实的葡萄叶做的,却有大理石般的质感;宫殿的穹顶上缀满了珠珠串串的小无核白葡萄,像夜空闪烁的星星,但它们亲切平易,唾手可得,不似星星那么遥不可及。你若向着宫殿的任意一个方向伸出手去,除了葡萄以外,指尖不会再碰到别的;你闭上眼睛,那绿宝石的荧荧亮光依然穿透黑暗,为你导引西域之路。

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

进入炎热干旱的盛夏,它们如今已经真正熟透,身体中饱含的新鲜汁水,即将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肤胀裂,只须轻轻一碰,它内心喷薄欲出的激情就要爆发出来。那激情是清澈而又粘稠的,能把人的心粘留在吐鲁番那个地方。

它几乎不是被你送入口中的,而是像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你甚至不忍用牙齿伤害它,只用舌迎接它,它便像雪花似的融化了。

那分明已不是叫做葡萄的平常水果,它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披一层白银似的霜花,珠珠串串,凝固着悬挂着,随时都会坠落下来。

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呵。

那个时刻,你听见了滴水的声音,像是从黄昏的寺院中传来的钟声,抑或是清脆而沉稳的木鱼敲击声,在宁静中传递着永恒,声声不息......然而你寻不见它的来路,它从坚硬而粗砾的沟崖中钻出来,从棕褐色的岩石上渗出来,一丝一丝,一滴一滴,在干涸的石缝中开凿着自己隐伏的通道。水滴石穿,水到渠成,吐鲁番的天地依旧燥热,而地下之水已汇聚成泉,泉已汇流成池,池已汇融成河。

那河水奔涌着,将整个翡翠般的葡萄沟透透地滋润了。

那座巨大的夏宫,竟被无数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分割成了一座座绿岛。

地上是悠悠小河的长廊,空中是青青葡萄的长廊,天上地下郁郁葱葱。

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

方知这葡萄沟原来是一个绿色的魔瓶,千年百年间,将火洲方圆百里的甘泉清溪,都吮吸净尽了。

从天山下来的雪水河,为了躲避太阳,早就转入了地下。人说吐鲁番的水是以坎儿井的形式存在,只在地底深处流淌。

你却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葡萄收藏了水再奉献水,水和葡萄从此生生不灭。

你又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吐鲁番的葡萄以水的灵魂再现,一粒有灵魂的种子,已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它借着阳光的翅膀,便可在干旱的大漠里自由行走。

(节选自《张抗抗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山沟的干瘪瘦弱,反衬了葡萄沟里的葡萄汁水丰富的特点。b.“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这句话运用比喻,说明在炎热干旱的夏季,葡萄给戈壁滩带来了无限的绿意和滴滴清凉。

c.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葡萄表达了对美丽的吐鲁番的由衷赞美,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

d.作者在文中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便于抒发自己对吐鲁番葡萄的喜爱之情,同时这样写如同在和读者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e.作者在文章结尾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有像葡萄这样“有灵魂的种子”,人类改造沙漠的理想便会变成现实。

(2)作者为什么说“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呵”?(8分)

答:

(3)文章最后作者先是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但是紧接着又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请问这两种说法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4)有人说女性特有的感悟、细腻的感受和体验成就了张抗抗的散文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请结合本文探究其语言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温家宝参加广东团讨论: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昨天上午,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他有力而坚定的话语,赢得了广东团全体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

广东人民不会忘记,温总理在过去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医疗事业单位、市场、社区。春节前夕,当我省遇到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时,总理又飞抵广州,指导春运工作。一个多月后,总理又来到了广东厅。

温家宝反复强调,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

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30年来,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广东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前进。

“社会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温总理语犹未尽,掌声又一次响起。

提起总理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特别关注”,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代表如数家珍:温总理五年来多次到深圳考察,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3年要求经济特区争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2005年要求特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把创新作为新的历史形势下经济发展的生力线和灵魂。

听完许宗衡市长的话,温家宝总理抬起手,坚定地说:“深圳特区还要办下去。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现在特区的'特',就在于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在于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在于继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在于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全局的问题。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你们。”

掌声一次次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回响,温家宝总理心系广东人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在听取代表审议的过程中,温总理十分关注民生,不时插话。

广东温氏集团公司董事长温鹏程、南方航空公司总经理刘绍勇、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明珠等代表,也分别结合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看法,都使得总理颇有感言。

两个多小时转眼过去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代表全省人民对总理多年来对广东的关心、支持、帮助、指导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总理的话,为我们广东正在进行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心。”汪洋说,广东一定按照温总理所提出的这个要求,努力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争取能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提供新的经验,尽广东这样一个排头兵应尽的责任。

“大家有没有信心?”汪洋问。

“有!”全体广东代表发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节选自2008年3月8日《广州日报》)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所以温家宝总理特别地关注广东,在过去的五年的任期里七次到广东,分别视察了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

b.温总理明确表示深圳特区要办下去,主要不是在于给予特区多少特殊的政策,而在于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

c.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是全国的一面旗帜!为全国提供着新的经验。

d.特区的特殊性,就在于要走在发展的前列,敢为人先,提高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国做出表率的作用。

e.深圳的担子重,因为全国人们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关注它;深圳也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宝贵经验,“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

(2)请将这篇文字较长的新闻压缩为一则短消息。要求:不写标题,切勿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简练。(6分)答:

(3)这篇新闻有些地方使用直接引语,有些地方使用间接引语,试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4)一般来说新闻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展现事件,不应掺入太多的主观情感。那么,你怎样评价本文的主观情感的介入的?(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美国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消费者保护体系,但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还是层出不穷。b.在奥运会之后的一年里,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全世界一起抵抗经济的“寒流”。

c.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d.在人民币已经迈上国际化征程的今天,客观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未雨绸缪地研究相应的趋利避害之策,就成为经济学家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时下,“苏珊大妈”现象备受关注。有评论称,许多人被感动的原因是苏珊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的缘故。

b.学术界中频频出现论文抄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因为,抄袭严重地越出了社会道德底线。

c.河南一彩民获得88注一等奖,累计3.599亿元,一举取得了新中国彩票发行以来单张彩票获头奖金额最高的记录。d.2009年10月25日,在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卫冕成功,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

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们依恋赞美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②长江,一路从遥远的唐古拉山奔腾而来 ③也曾养活了很多像我的邻居们那样的人民

④就像人们对她歌颂的那样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⑤人们对她的敬仰,是孩子对母亲的尊重和爱戴 ⑥流经11个省份,灌溉了大半个中国

a.④①②③⑥⑤ b.②⑥③⑤④① c.①⑤④⑥③② d.②⑥④③①⑤

16.请指出下面文稿中四处错误中的三处,并加以修改。(6分)招领启示①

今天本人在篮球场处拾得一件蓝色棉夹克②,内有钱夹③,装有现金一百六十元整④,还有一张灰色的建设银行龙卡和重庆路书城会员卡⑤,请失者速与我联系⑥。2010年4月27日⑦

(1)错: 修改:(2)错: 修改:(3)错: 修改:

17.仿照下面加框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2009年9月29日《西安晚报》报道,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命题、校对: 刘雪艳 刘利辉 田立辉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9-2010年学年度下学期模块(选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该说法与题干无关)2.d(“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3.c(“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错,是“新文化的方向”)4.d(周:绕)

5.c(①是忠、勇;②是勇敢;③是侧面写勇敢;④是谦让;⑤⑥是忠)6.a(“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不对)7.(1)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6分。“德”、省略句、“奇”、“稍”各1分,全句句意通顺2分)

(2)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4分。“数”、“致位”各1分,句意2分)8.(5分。分析表述意思接近即可)“忽”“渐”这两个字用得好。(2分)“夏日”的炎热可畏而“忽”落,突出了“快”(1分);“明月”的清凉可爱而“渐”起,突出了“慢”(1分)两个字形象地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诗人带来的惬意(1分)。9.(6分。要结合诗句从“嗅觉”“听觉”两个角度分析出闲适,满分。第六句强调“动衬静”也可。)诗中的五六两句,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作者在夏日的闲情与适意: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才能闻到;竹上的露水滴在地面上,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细香可嗅,滴水可闻,使人感到此处更无声息。

10.(6分。选答6道小题,若有错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玉露凋伤枫树林(2)一蓑烟雨任平生(3)西当太白有鸟道(4)乐夫天命复奚疑(5)吾尝终日而思矣(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春水碧于天 11.(1)c e(5分。选对一项给2分。c本文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于文无据;e曲解文意,作者的观点是葡萄和水使沙漠充满了活力)(2)(8分。角度要全)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新鲜汁水,随时都可能把它薄而透明的皮胀破;一入口,便如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吐鲁番的葡萄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在葡萄丛中,可以听到滴水的声音。(3)(4分)不矛盾。(1分)是水滋润了葡萄,(1分)葡萄又饱含水分,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1分)在作者心目中,吐鲁番的葡萄和吐鲁番的水已经融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1分)(4)(8分。观点2分,援引文本例句2分,分析评价4分)语言婉约细腻。婉约如“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流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显得雅韵有致,余味无穷;细腻如作者对葡萄沟的葡萄的外形进行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从其它角度紧扣文本进行赏析也可以。比如:善用修辞,语言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鲜明,富有生命的气息等)12.(1)bd(5分。选对一项给2分)(a文中没说有这样的因果关系;c文中没有说广东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新闻只是说深圳,该项扩大了范围;e“'思想解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就是由深圳提供的”于文无据。)

(2)(6分,少一角度扣1分。不写2008年也可以)2008年3月7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人大广东代表团会议,他高度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的业绩,强调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深圳在这方面要走在前列,并表达了高度关注广东民生的情怀。(3)(6分)这篇新闻的开头结尾都使用了直接引语,温家宝总理在会议的过程中讲话的重要观点、汪洋的发言重点都直接引用,(举例1分)这些都是文章的关键内容,直接引用能鲜明地显示新闻的重点,突出新闻的主题,是新闻更有现场感(2分)。而温家宝总理的一些较长的阐述、深圳市长的发言都间接引用(举例1分),这样写使文章显得简洁、明快、流畅。(1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相得益彰,使新闻内容显得重点突出。(1分)(4)(8分)由于新闻作者的立场原因,新闻并不可能完全客观。(1分)作者站在一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和广东人的立场上,来展现温家宝总理对广东的肯定、支持与期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赞美之情,流露出了很明显的主观情绪。(4分)但他的这种情感是通过对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的描写来展现的,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抒情,是符合新闻写作要求的。(2分)这样写有助于新闻读者更好地把握党的政策,凸显新闻的时代价值。(1分)13.c(3分。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意思恰好相反)

14.d(3分。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b结构混乱,在“出现”后加“的”;c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了......新纪录”)15.b(3分)16.(6分,找出修改三处即可)①“启示”概念错误--启事④现金一百六十元整(不宜说出具体钱数)--现金若干⑤卡的特征不宜具体交待--去掉“灰色”、“重庆路”或改为“还有一张建设银行龙卡和书城会员卡”⑦没有联系人或联系电话--填加具体联系内容 17.(5分)示例:成长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耀眼的阳光;成长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拦不住你渐已远去的坚毅的背影 18.作文(60分)一般在42-50分之间(选择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欲创大境界需要从小目标出发;凡事需要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切入是一种做事的智慧;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

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参考译文: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凭队长的身份跟随监军太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打击敌寇,主事的人不认为他有奇异的地方。

总兵黄得功和敌寇在霍山打仗,黄得功乘胜丢下大军单骑前往追逐敌寇,陷在泥淖中,敌寇重重围着他,射杀了他骑乘的马,得功也仰头射敌洞穿敌胸,与敌寇相持。赶上天将晚,得功自己只剩下两支箭,得功自己料想一定免不了战死。乙邦才恰好从别的地方疾驰回来,登高远远望见,认出黄得功的胄甲,知道是黄得功,大呼,又疾驰而来,敌寇散开逃走,黄得功自己才从泥淖中脱身出来。乙邦才把自己的马给黄得功骑,把箭囊中的箭分给他,步行跟随黄得功,边跑边射箭,共射杀了十几个追赶的骑兵,才得以到达大军中。于是黄得功感激乙邦才,把这件事告诉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标下材官。

这时,有一个叫张衡的人,跟随总兵刘良佐,也凭骁勇闻名。敌寇军队围困六安情势非常危急,提督马士英率军救六安。刚到就斥责他的左右副将,并对众军士号令说:“谁是乙邦才、张衡?进来见我!”两人入廷拜见,马士英立即下文书补为副将,把自己的军队交给他,拿出文书说:“替我进入六安,取六安太守写的文书来报告!”两人答应说:“好!”马上出来,选拔两百精壮的骑兵,和他们约定,让每人拿一号角,十个人一组,连夜直趋敌营,冲破贯穿敌阵,于是进入六安城,绕城大呼:“大军到了!”城中的人非常高兴一起喊,两人催促太守准备饭食,吃完后,命令太守说:“写文书。”急忙将文书揣入怀中,又带领两百骑兵冲出六安城。敌寇非常惊慌,不久知道他们是乙邦才、张衡,都停下来不敢逼近。得到回报,竟然没有损失一个骑兵。

自从战乱兴起以后,颍州、寿州、六安、霍山等州县多遭受敌寇袭击。乙邦才常常在这些地方打仗,历经大小十几战,攻破重围攻陷敌阵,抓获和杀死的敌寇无数。主事的人要么侵夺他的战功,要么把战功多次记在其他将领的头上。同事替乙邦才不平,时不时地劝他据理力争,乙邦才就谢绝说:“这是我们众人不惜牺牲得来的,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呢?”最终退让不再说。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来督战,希望乙邦才和他一起战斗,以总兵官职的身份驻守扬州。不久,大清的军队到了,乙邦才战败自刎而死。

汪子说:我读公勇所写的乙邦才将军的历史,就感慨想见到他本人,于是稍稍增删润色写成此文。公勇又说:"乙邦才平素不饮酒,只是喜好美色。我曾经在濠上遇到他,正赶上他打猎回来,为我席地设酒,他亲自自弹琵琶,让侍姬唱秦曲应和,非常高兴。然后又将琵琶放在膝上,盯着我说:'乙邦才我自从参军以来,多次接受上峰赏赐的金钱,官位到了大将军,能够报答国家的,只有我这身体了。幸而辖区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乐。一旦有战事,就豁出此身为国家战死。

第二篇: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工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

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美学认为,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知识体系),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这个“真”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王夫之说的“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就是显现存在的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就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揭示世界的意义,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关。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受中国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他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的一面,并且与《易》象相联系,更多地体验“器”的非物质化的一面,与“道”可以契合的一面。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一些西方汉学家特别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这种考证和分析当然很有价值,但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这么做的时候,常常抽走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抽走宗白华所强调的虚灵化的层面。在他们那里,中国艺术不再是“永恒的灵的空间”。这样,他们的研究,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的价值。

中国美学的这个理论,突出了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艺术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艺术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已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选自叶朗《追求照亮生活的艺术之光》,有删改)1.与“意象世界”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意象世界是一个完整并且有意蕴的情景交融的感性世界。

B.意象世界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感的人与万物相融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一个美与真相统一的能显现真实的感性世界。

D.意象世界是一个感性与意义相统一而更偏重情感的世界。【答案】D【解析】“更偏重情感的世界”错,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作用的观点人手,阐明了意象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指出

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是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

B.第二段紧承上文,指出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的能动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

C.第三段首先指出中国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

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最后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

D.第四段在前三段论述意象理论内涵、特点和影响的基础上,最后阐明意象理论可以引导 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答案】B【解析】A项,“受到了意象理论的影响”错,原文没有相关表述。C项,先“介绍宗白华在这方面的论述”,然后“指出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价值的错误理解”。D项,第三段不是论述其“影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美就在天地万物之间不 复存在了。

B.中国工艺器物、艺术作品的虚灵化特别值得重视,它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 艺术之一。

C.西方汉学家都喜欢把中国艺术从“物”的层面去考证和分析,完全否定中国传统艺术的 精神价值。

D.因为艺术活动可以不断地去创造意象,所以艺术才得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

【答案】A【解析】B项,“使得中国艺术成为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之一”是受“中国美学”的影响。C项,“都喜欢”错,原文是“一些西方汉学家”。D项,因果倒置。生活世界。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饮余于丰乐。诘朝①游醉翁,放于琅琊觞焉。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童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且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也。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新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于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具饮余于丰乐

饮:饮酒

B.顾其山童水涸

童:光秃

C.则砌而新之

新:翻新

D.以今程昔,其难易不十倍哉

程:衡量

【答案】A【解析】饮,使动用法,是喝酒,即“请(我)喝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答案】D【解析】均为介词,表被动。A项,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B项,连词,并且/况且;C项,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答案】C【解析】C项,“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错,于文无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分)

译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分)

译文:

(1)我近来第二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2)所以那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窘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的感觉。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9.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10.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2)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4),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6),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8),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1)余独好修以为常(2)屋舍俨然(3)一觞一咏(4)征蓬出汉塞(5)弃掷逦迤(6)料峭春风吹酒醒(7)如今有谁堪摘(8)小楫轻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斜

视 毕淑敏

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但拿了父母的血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拿出一只茶杯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你们将来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的球体,好像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故意眯起眼睛。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雪白。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的白发。是眼科教授!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站很远,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开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他疲惫地倚着椅子扶手,再没有课堂上的潇洒。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又恨自己不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少路呢。”

教授不认识我,说:“哦,你是我的病人吗?”

我说:“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抱歉地笑笑:“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让随便走吗?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教授看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鸡蛋的、收缝纫机的小贩,都所向无敌。您跟着我走吧。我们院里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我拉着教授。

“绿色对眼睛最好了。”教授说着跟我走进大院。

一个织毛衣的老女人在看守着大门。我和教授谈论着花草经过她身边。我突然像被黄蜂蜇了一下——那个老女人乜斜着眼在剜我们。

她的丈夫早就去世了,每天斜着眼睛观察别人,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从此,我和教授常常经过花园。

一天,妈妈对我说:“听说你天天跟一个老头子成双成对地出入?”

我说:“他是教授!出了我们大院的后门就是他的家。那是顺路。”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妈妈相信你,可别人有闲话。”我大叫:“什么别人!不就是那个斜眼的老女人吗!”

不管怎么说,妈妈不让我再与教授同行。怎么对教授讲呢?我只好原原本本和盘托出。“那个老女人,眼斜心不正,简直是个克格勃!”我义愤填膺。

教授注视着我,遗憾地说:“我怎么没有早注意到有这样一双眼睛?”他忧郁地不再说什么。

下课以后,我撒腿就跑,竭力避开教授。不巧,车很长时间才来一趟。走到大院门口,教授赶到我面前,说:“我今天还要从这里走。”

知识分子的牛脾气犯了。“您要走就走吧。”我只有加快脚步,与教授分开走。我已看见那个老女人缠着永远没有尽头的黑毛线球,阴险地注视着我们。

“我需要你同我一起走。”教授很恳切很坚决地说。作为学生,我没有理由拒绝。

我同教授走进大院。我感到不是有一双而是有几双眼睛乜斜着我们。斜眼一定是种烈性传染病。

“你明确给我指一指具体是哪个人。”教授很执著地要求。

我吓了一跳,后悔不该把底兜给教授。现在教授要打抱不平。

“算了!算了!您老人家别生气,今后不理她就是了!”我忙着劝阻。

“这种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过去了呢?”教授坚定不移。

我无计可施,况且我从心里讨嫌这种人。我伸长手指着说:“就是那个缠黑线团的女人。”

教授点点头,大踏步地走过去。“请问,是您经常看到我和我的学生经过这里吗?”教授很客气地发问,眼睛却激光般锐利地扫描着老女人的脸。

在老女人的生涯里,大概很少有人光明正大地来叫阵。她乜斜的眼光抖动着:“其实我„„我„„也没说什么„„”

教授又跨前一步,几乎凑近老女人的鼻梁。女人手中的毛线球滚落到地上。这时听见教授一字一顿地说:“你有病。”

“你才有病呢!”那老女人突然猖狂起来。饶舌人被抓住的伎俩就是先装死,后反扑。

“是啊,我是有病,心脏和关节都不好。”教授完全听不出人家的恶毒,温和地说,“不过我的病正在治疗,你有病自己却不知道。你的眼睛染有很严重的疾患,不抓紧治疗,不但斜视越来越严重,而且会失明。”

“啊!”老女人哭丧着脸,有病的斜眼珠快掉到眼眶外面了。

“你可不能红嘴白牙地咒人!”老女人还半信半疑。

教授拿出烫金的证件,说:“我每周一在眼科医院出专家门诊。你可以来找我,我再给你做详细的检查治疗。”

我比老女人更吃惊地望着教授。还是老女人见多识广,她忙不迭地对教授说:“谢谢!谢谢!”

“谢我的学生吧。是她最先发现你的眼睛有病。她以后会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教授平静地说,他的白发在微风中拂尘般飘荡。从乜斜的眼珠笔直地掉下一滴水。11.简要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5分)

(1)教授上课→(2)结伴同行→(3)同行**→(4)教授执意诊疾→(5)感化斜眼女人。

12.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的句子。(5分)

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雪白。

这句话是对教授的细节描写(1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血红与发白色彩对比强烈(1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发比作南海观音的雪白拂尘(1分);刻画了一位教学认真、医者仁心的眼科老教授的形象(1分),表达了“我”对教授的尊敬之情(1分)。

13.小说以“斜视”为题,结合文章谈谈题目的内涵。(6分)

①指眼睛的斜视,文中指眼疾。②指心灵的斜视:无聊小市民斜眼看人、无事生非的龌龊心理和“我”性格上的狭隘。③突出了教授医治的不仅是眼睛的斜视,更是心灵的斜视。(每点2分)

14.结合作品,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章第一段说“我”对学医厌倦,萎靡不振,而文末教授却说“我”以后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教授为什么会这样说?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小说最后一段写斜眼女人“从乜斜的眼珠笔直地掉下一滴水”,这样写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1)①“我”建议并陪伴教授走近路,教授认为“我”心地善良;②注意到女人斜视,教授认为我有很强的观察力;③教授意在消除“我”和斜眼女人之间的隔阂;④教授鼓励“我”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2)示例一:使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更加凸显。结尾用“笔直”与“乜斜”以及斜视女人的感动落泪与上文无事生非形成对比,从而烘托出教授高尚人格的感染力,表现出教授的“人道之心”。

示例二: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既曲折有致又完整紧凑。小说前文写斜眼女人搬弄是非,最后以斜眼女人受感动结束。这样的安排与前文多处的“乜斜”形成照应,情节上又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用思想性格鄙俗狭隘的斜眼女人受感动结束全文,表现了丑恶的现象根植于粗鄙狭隘的心灵,诞生于误解或曲解的土壤,并且会在不明真相的人群中蔓延。要想使“乜斜”变为“笔直”,需要榜样的引导和自身的觉悟,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反思,这样美好善良的高贵品质一定能够战胜丑恶现象的深刻主题。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撼卫

通牒

混合物

枉费心机 B.博弈

筵席

捉谜藏

不辨菽麦 C.提炼

潦草

卸包袱

呀呀学语 D.树阴

委曲

勘误表

绵里藏针

【答案】D【解析】A项,“撼卫”应为“捍卫”;B项,“捉谜藏”应为“捉迷藏”;C项,“呀呀学语”应为“牙牙学语”。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不久前去世的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中指挥若定,一言九鼎,凭借此役巩固了“铁娘子”作为女性领袖以及一位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一战的英国首相的声望。B.窄窄的巷子仅容得下一人通过,所以当地人都叫它“一人巷”,溪水上有一块突出的小石块叫“谦让石”,如果两人在巷中狭路相逢,就可以借石块让路。

C.许多教育界专家认为,鹰式教育的严厉和溺爱式教育的温情平分秋色,家长要根据孩

子的性格特点和天赋秉性因材施教,抱着积极的借鉴心态学习其真谛。

D.治理牛皮癣的问题由来已久,令市民深恶痛绝的城市牛皮癣一度销声匿迹,近来又东

窗事发,而且数量多,手段新,覆盖面广,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答案】A【解析】A项,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B项,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用错对象。C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两种教育方式不存在比赛性质,且“严厉”和“温情”无法平分。D项,东窗下谋划的事被告发。比喻阴谋败露。使用对象为人。此处应用“死灰复燃”较为恰当。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实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卫生防疫部门在防治H7N9流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与之有接触的禽类市场、养殖场、流通地,就立即采取关闭、捕杀等手段予以截杀。

C.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保障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D.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赛期,2013年举办的第117届波斯顿马拉松赛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赛事,吸引了上千家媒体前来报道。

18.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为着伟大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一代代中国人,使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示例:

①一代代中国人为着伟大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埋头苦干。

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③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

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

19.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人物特征。(5分)

曹雪芹·林黛玉

关汉卿·窦娥

迅·祥林嫂

沈从文·翠翠

青·大堰河

金·觉慧

契诃夫·别里科夫

路遥·孙少平

示例:

低眉顺眼,如银镯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的命运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家鲁迅思想上的苦闷和彷徨。

[例句]苟且偷安,如泥土般隐忍;愤然觉醒,似火山般爆发。从林冲的性格突变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施耐庵内心的纠结与渴望。

20.下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通过想象再现诗中场景。请补写其中划线句子的场景,要求:①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处不超过45字。(6分)渭川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夕阳西下,余晖披洒,映照着村落四野,村巷深处到处都是晚归的牛羊。

。野鸡呜叫,声声在耳,满眼是已经秀穗的小麦,树上的桑叶稀稀落落,想必那吃足桑叶的蚕儿早已休眠,丰年在望,想想都让人高兴。

②。此情此景安逸舒心,让人羡慕,令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式微,式微,胡不归?”

示例:

①一位慈祥的老人正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倚着院门,伫望、迎候着孙儿的归来。:②劳作的农民荷锄归来,停下脚步与老人悠闲地聊天,开心地谈着收成,久久不愿离去。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合肥市20 1 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D2.B3.A

二、(33分)

4.A5.D6.C

7.(10分)(1)我近来第二次游醉翁亭,这已经不是我和你上次同游的醉翁亭了。

(2)所以那里的老百姓(生活)虽然困苦却有了好转,虽然劳累困窘却常常有生活宽裕自足的感觉。

’8.(4分)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9.(4分)“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10.(6分)(1)余独好修以为常(2)屋舍俨然(3)一觞一咏(4)征蓬出汉塞(5)弃掷逦迤(6)料峭春风吹酒醒(7)如今有谁堪摘(8)小楫轻舟

三、(24分)

.11.(5分)教授上课;结伴同行;同行**;教授执意诊疾;感化斜眼女人。

12.(5分)这句话是对教授的细节描写(1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血红与发白色彩对比强烈(1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白发比作南海观音的雪白拂尘(1分);刻画了一位教学认真、医者仁心的眼科老教授的形象(1分),表达了“我”对教授的尊敬之情(1分)。

13.(6分)①指眼睛的斜视,文中指眼疾。②指心灵的斜视:无聊小市民斜眼看人、无事生非的龌龊心理和“我”性格上的狭隘。③突出了教授医治的不仅是眼睛的斜视,更是心灵的斜视。(每点2分)

14.(8分)

(1)①“我”建议并陪伴教授走近路,教授认为“我”心地善良;②注意到女人斜视,教授认为我有很强的观察力;③教授意在消除“我”和斜眼女人之间的隔阂;④教授鼓励“我”成长为一名好医生。

(2)示例一:使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更加凸显。结尾用“笔直”与“乜斜”以及斜视女人的感动落泪与上文无事生非形成对比,从而烘托出教授高尚人格的感染力,表现出教授的“人道之心”。

示例二: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既曲折有致又完整紧凑。小说前文写斜眼女人搬弄是非,最后以斜眼女人受感动结束。这样的安排与前文多处的“乜斜”形成照应,情节上又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用思想性格鄙俗狭隘的斜眼女人受感动结束全文,表现了丑恶的现象根植于粗鄙狭隘的心灵,诞生于误解或曲解的土壤,并且会在不明真相的人群中蔓延。要想使“乜斜”变为“笔直”,需要榜样的引导和自身的觉悟,也需要社会整体的反思,这样美好善良的高贵品质一定能够战胜丑恶现象的深刻主题。

四、(24分)

15.D 16.A 17.A

18.(4分)

示例:

①一代代中国人为着伟大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埋头苦干。

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③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今非昔比。

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

19.(5分)

示例:

低眉顺眼,如银镯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的命运历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家鲁迅思想上的苦闷和彷徨。

20.(6分)

示例:

①一位慈祥的老人正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倚着院门,伫望、迎候着孙儿的归来。:②劳作的农民荷锄归来,停下脚步与老人悠闲地聊天,开心地谈着收成,久久不愿离去。

五、(60分)

21.(60分)参考2012年安徽卷作文评分要求

第三篇:高二政治下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

邯郸市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第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继09春晚后继续收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师熟练的表演源自其对魔术的深刻认识 B.魔术师对客观条件的巧妙利用改变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一种错觉

D.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魔术师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巧妙利用

2.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③人的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④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数学家谷超豪和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颁发了奖励证书。上述材料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着 ②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要在“弯道”上跑得好,还得讲方法重技巧。综合人体结构及运动技能,短道速滑运动员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最省力最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慢跑,也要讲方法、重技巧。这体现的哲理是 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5.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恐惧本身。2009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共同说明

A.精神状态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B.信心可以转化力量

C.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精神财富比物重要

更重要。二者为巨大物质质财富更为6.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二是为每个社 会成员自由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④意识的形成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C.②③

D.②④

8.飞船上天后需要太阳电池帆板供应充足的电源。如果阳光垂直照射帆板,就会产生足够电能,非直射状态效能就降低。这要求飞船在自主运行时太阳矢量与轨道面夹角在二十度范围以内。这表明

①飞船与太阳的联系是其自主飞行的条件 ②飞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③尊重规律,才能使飞船良好飞行 ④太阳直射是飞船飞行的根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元好问有诗: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图画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时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蒿师识水痕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2009年11月13日至23日,全国第一届智力运动会

在四川成都举行。右图是智运会的吉祥物“智慧精灵”的图案。图案以浓缩着古蜀文化的精髓、充满神秘传说的三

星堆和金沙文明为基础,并结合智力运动的理念进行创作,既体现出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又彰显出智运会敏于“思考”的特色和参与者的自信与乐观。“智慧精灵”的设计表明

①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②创造性思维要突破现实的影响与制约 ③艺术源于创作者的合理想象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11.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本届亚运会志愿者

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志愿者服务主题是“争当志愿者,创作新生活”。该口号 和主题启示我们

A.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B.当个人利益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发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12.“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作为安徽省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沈浩在小岗村

奋斗创业的卓越实践表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基层扎下根去,必能闯出新的天地,干出一番事业。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不同的人对幸福的诠释不同。法国小说家方登纳说:“幸福是人们希望永久不变的一

种境界。”某老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甜甜的笑。”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 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材料直接说明 A.人们因客观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认识具有差异性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2008年8月开始制定,经过深入调查,开展战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问计于民;并将这些意见认真梳理、归纳和吸收;在反复论证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2010年3月《纲要》

(意见稿)正式公布。纲要意见稿的形成过程说明

①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 人民群众是改革实践的主体

③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法 ④ 教育改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黄浦江两岸举行。一百多年前,就有中国人提出要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但由于当时中华民族国力衰微,举办世博会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日强,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终于实现。这表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①理想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 ②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③有了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 ④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每逢新年来临,多愁善感者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而有识之士则“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往后视今”。这表明

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会受到人生观的影响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总是有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

这句话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存在随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1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

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 大创造说明

A.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农民群众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20.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修改 ①有利于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 ②扩大了农民的政治权利

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④说明城乡居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命不同价”——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中的这一现象,受到许多人的质疑。2009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侵权责任法》,提出以统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对社会极为关注的“同命不同价”问题的及时回应。回答21-22题。21.“同命不同价”违背了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公民享受政治权利一律平等的原则 C.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2.材料还表明 A.立法机关严格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避免或减少司法不公 D.公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供应的“瓶颈”问题日益凸显。为加强能源战略

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2010年1月27日,国家能源委员会宣告成立,温家宝任主任。这是目前中国最高规格的能源机构。这表明 A.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B.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C.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4.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就“人大代表看新兴媒体”的问题,97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采访。超过九成的受访代表认为“新兴媒体让自己获取信息更加方便”,通过新兴媒体,可以更好地集中民智、吸纳民意。上述采访结论表明

①扩大了人大代表的权利 ②拓宽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渠道 ③确保人大代表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④增进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分)“孔子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孔子和儒学留给了人们说不尽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游历各个国家了解外界,就不会有孔子真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孔子如果没有对外界的深入研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熟知并推崇他的理论。他的思想和言行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倡导孔子的积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10分)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政府把人文交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倡导不同文化在和而不同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中国政府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近年全球兴起的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及世界各地,中华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传播、在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分)

26.(15分)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影响巨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气象情况被认识,越来越多的气象规律被揭示,人类逐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和能力,昔日不可捉摸的气象越来越变得可以捉摸了,并且可以越来越好地做到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力,如可以有效开展人工改变局部地区防雹、降雨、驱雨等,可以利用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等。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气象预报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积极影响。

27.(17分)“以人为本”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之一,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受灾群众意愿,并给予适当的补助;二是在现场清理过程中要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妥善登记保管财物,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三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政府的服务职能;四是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要重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而且规划的编制还要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坚持“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8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9分)

邯郸市2009~2010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1.D 2.C 3.C 4.B 5.A 6.D 7.A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D 15.D 16.B 17.C 18.D 19.C 20. C 21.A 22.A 23.A 24.D

二、选择题(52分)

25.(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孔子在周游各国、对外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当今倡导孔子的积极思想,也必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0分,每点5分)(2)①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②国家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构建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10分,每点5分)

26.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气象预报通过对气象规律的揭示,使生产者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指导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从而合理利用各种条件达到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气象预报可以引导生产者客观面对气候规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预见生产发展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生产调整,是生产活动更具效率。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气象预报可以使人类越来越好的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人类生产发展。(15分,每点5分)

27.(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5分)②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3分)(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3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3分)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分)

第四篇: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合肥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第I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难易度与文本材料的选择是紧密相关的,从合肥三次模拟和全省其他地市模拟试卷的选文看,论述的话题及内容,大都是与学生阅读有密切联系,而且也具有时代性,较为浅显,没有艰涩难懂的诸如哲学论著中的文字。

从命制的题目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点较为明确(一般是三个点),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正确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变形、重组,如改变顺序、跳跃相加、解释、概括。错误项的设置往往是对原文内容作很小的变动,主要是设置干扰角度来误导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如张冠李戴,曲解原意;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真真假假,正误参半;以偏概全,妄加推断,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时态混淆等。这就导致不少考生误选,特别是那些没有看懂题意的考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火。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相关,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B.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C. 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有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D.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文中无此信息;后半句的原文是“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用的是“不能只……,还要……”,选项说的过于绝对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积极启发。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中“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此信息。原文是在“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时列举了法国科学家里歇的例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是明显的强加因果,原文是在阐述“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就如同“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一样。C项原文只说了“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没有“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的信息,也可看作是强加因果。D项“只要……就……”表示足够条件(在形式逻辑中称充分条件),即有这个条件就会产生后一个分句指出的结果,说得过于绝对。是“只有……才……”的误用。这也是该类型题目常用的设错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就……”都是误用。

二、(32分)文言文选文摘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于汉景帝、汉武帝之交时撰写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共21篇,书中内容,除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人间训”主要内容是论祸福,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论述了祸福的根源。本文选自最后一部分。

纵观合肥三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选文:记体文(记人为主)、纪传体、论述文,一模是直接延续了2009年安徽高考,二、三模在史传类与非史传类间徘徊,既是预测,也可能是回避误导,同时也是提醒考生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

谚曰:“鸢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游侠相随而行楼下,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于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所谓类之而非者也。

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骄贤。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谓弗类而是者也。

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奔。刑者遂袭②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喘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勾践卑下吴王夫差,请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擒夫差于姑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③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相摩:相互联系。②袭:掩藏。③窜:隐藏。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 适:恰好 B.轻斤两以内

内:买入 C.民有罪当刑

邢:惩治 D.必先卑体弥耳 弥:竖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项的“弥”是个不常用的多义词,而且在这里自古一直也是个难解的字,不知命题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字来作为考试材料。现在一般都依据王念孙的观点,应当作“弭”,是“收缩”的意思,“弥耳”实为“弭毛”(见《淮南子集释》(何宁著)1309页)。《古代汉语词典》也注释为:读mǐ,“收敛”的意思,举的就是本文的例句。虽然通过比较可以采用排除法推出答案,但难度还是大了点,因为B项“内”,也是个古今字“纳”,这里是“买入”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谓不然而若然者 今日之事何如 B.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 知来者之不可追 C.以其窜端匿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则天下无亡国败家矣 出则无敌国外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项的“其”,均是代词,相当于“他(们)”,其实意义上有点区别,第一个“其”代事物,第二个“其”代人物。A项的第一个“何”是疑问副词,相当于“为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与“如”组成凝固结构“何如”相当于“怎么样”。B项第一个“者”用在主语后面,助词,表示判断;第二个“者”是助词,相当于“……的(事情)”的意思。D项的“则”均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那么(就)”;第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各种事物既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又分属不同门类而有所区别,因此对它们的本质要仔细辨别探究。

B.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所以值得人们同情;而白公胜假仁假义包藏祸心,就令人愤慨。

C.子发的叹息出于真挚的同情,所以赢得了受刑者的帮助;而勾践的卑躬屈膝,也为复仇赢得了机会。

D.文章用狐狸捕捉野雉的事例,意在说明人的虚伪狡诈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因而也更需要留心观察。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中“虞人遭遇灾难,完全出于偶然因素”,不准确。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死腐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个游侠头上,而被游侠认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的,这确实是偶然因素。但“虞家富贵享乐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常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也就是虞家为富不逊,积怨良久,才遭遇了灾难。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3分)

译文:

【答案】让我和你们齐心协力,率领所有的部下,一定要消灭虞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请”,请允许我;“僇力”,合力,“僇力”通“戮力”;“率”,带领。(2)此所谓若然而不然者。(3分)

译文:

【答案】这就是好像是这样却不是这样(的例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所谓”,所说的;“然”,适这样;“者”,……的(例子)。

(3)委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4分)

译文:

【答案】将国家交给吴王,让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不抛头露面,打仗时充当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关键字“委”,;“效”,让……效力;“隐居为蔽”,是“居为隐蔽”,“居”,平时,与战时相对。

参考译文:

纷繁复杂的事物紧密联系着,可是又不同门类,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又难以识别。所以有些事物的现象看来相似,但是并不一样;有时有些事物的现象看似不一样,但是又是一样。有时候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有时候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谚语说:“老鹰嘴里掉下了腐鼠,富户虞家变成了废墟。”这话怎么讲呢?它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那虞氏家族本是梁地的大户人家,家里富足殷实,钱财多得无法计算。虞家在大道路口边修建了一座高楼,经常在楼上设置酒席,摆排乐舞,宴请宾客。有一次一群游侠结伴而行,经过楼下,正在这时,一只飞翔着的老鹰将嘴里叼着的一只腐臭的老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个游侠头上。游侠们听到楼上的喧哗声,以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弄他们。那位被死腐鼠击中头顶的游侠就对同伴说:“这虞家富贵享乐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老是轻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我们平时不敢冒犯他们。今天虞家竟然用死鼠来侮辱我们。此仇不报,我们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英勇之名。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率领众兄弟,一定要消灭虞家。”这就是两者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并不一样。

那么,什么是两者看似不一样,但实际却又是一样?屈建对石乞说:“白公胜将要作乱了。”石乞说:“不会。白公胜平时谦恭下士,从不敢傲视怠慢贤人。他平时用大斗斛卖出,用小秤买进。你怎么反而用这种不恰当的话来非议他?”屈建说:“这正是他要谋反的迹象。”过了三年,白公胜果然发动叛乱,杀死了令尹子椒、司马子期。这就是看似不像,实际上就是这样子。

那么,什么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呢?子发担任上蔡县令,有人犯了罪应该依法判刑。案子判定以后,在子发面前执行,其时子发叹息着,脸上露出凄怆的神色。犯人受了刑后忘不了子发怜悯他的恩情。在那以后,子发得罪了楚惠王而被迫出逃。恰巧在出逃途中碰到那位受刑者,这人掩护了子发,让子发躲进城墙下的一间小屋内。追捕子发的公差赶到,那位受刑者故意跺脚发怒叫骂:“子发亲自判决审定我的罪又让我受了刑,现在就是吃了他的肉,还难解我心头之恨呢。”追捕的人看到这番情景也就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进小屋搜查了。这就是好像是这回事却又不是这回事。

那么,什么是好像不是这回事却实际上正是这回事?以前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表现得卑躬屈膝、低三下四:他请求要做吴王的臣子,又愿意让妻子做吴王的小妾;还向吴王进奉四季的祭祀用品,承担春秋两季的贡品;他把国家都交给了吴王,还让全国百姓为吴王效劳;平时隐蔽不抛头露面,打起仗来则充当吴军的先锋;对吴王的礼节很恭敬,言辞用语很驯服,根本看不出有反叛之心。然而最后还是率领三千士兵在姑苏山上活捉了夫差,并消灭了吴国。以上四种情况,是不能不审察的。事物难以认识清楚,就是在于事物的头绪和踪迹总是被藏藏起来,而且人们有时又混私于公、倚邪于正,还用漂亮的外表来迷惑人。假若人的内心世界和外表完全一致,就像符节那样彼此吻合,那么天下的事就简单得多,也就不会常发生家破亡国的悲剧了。那狐狸在攻击野鸡时,总是先卑伏着身子、收敛着体毛,等待着野鸡的到来。野鸡见狐狸这副缩头缩脑的样子,也就信以为真,不加防范,所以让狐狸得以逞其奸计。假使狐狸圆瞪怒眼,耸毛竖尾,摆出一副捕捉野鸡的架势,野鸡见此架势也必惊怕而远走高飞避开凶神恶煞的狐狸了。况且人又不像禽兽那么简单,人还好互相欺骗虚伪狡诈;这就提醒我们,事物看似相同,但决不可从表面上来判断,这种情况是又多又难识别,因此就不能不谨慎审察一切。

阅读下面这首词(诗),完成8—9题。

明君①词

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②雾,陇日暗沙尘。唯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注】①明君:即王昭君。②塞:边塞。

8.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答案】颈联通过“拥”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字写出了大漠落日的昏黄暗淡。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渲染了昭君忧心忡忡、情绪低落的心境,表现了昭君的孤苦、悲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该题关键是要抓住“拥”、“暗”的含义,不要忘了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要熟练掌握答题套路,这往往更重要。

9.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感情,通过它将昭君对汉地的无尽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和盘托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昭君处境的叹惋和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是要求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但必须涉及到诗歌形象的分析,因为情感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而尾联的主要形象就是“明月”,“明月”在古典诗歌中最经典意义就是与思乡相关,所以答案就很容易拟出了。但尾联明显有诗人评论的意味,因此还有必要答出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赏析】:昭君出塞担负的是一桩政治使命,国家以她出塞和亲保得安靖,朝臣因她出塞显得无能;她情比金坚、命途多舛,但她贞心不改志节不移。本诗着意抒写的是昭君远嫁的乡国之思。歌咏的是王昭君初别汉宫远赴塞外的悲怨离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与独爱莲之出淤泥儿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藤王阁序》)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6),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7),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8),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烟光凝而暮山紫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猿猱欲渡愁攀援

(5)千呼万唤始出来

(6)浊酒一杯家万里

(7)会挽雕弓如满月

(8)薄雾浓云愁永昼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试题属于传统的填上句或接下句的考查形式。侧重于要求考生做到准确无误。承袭了近三年来的固有题型——8选5,且都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篇目,需要特别关注今年新换上的五篇诗文。新增:《爱莲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蜀道难》。

三、(2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什么样文体的文本,可能是2010年高考中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从合肥三次模拟考试来看,一模是小说文本,二模和三模选择的都是散文文本。小说文本和散文文本虽然考查的知识点可能大体上差不多,但由于文体特征的不同,阅读感受、题目设置和答题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这才是广大考生应该关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两种文本都经常训练,而且还要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以便应对。与其在那里瞎猜题,不如老老实实的做题和研究一些对策。

本文节选自赛珍珠的《中国之美》,原文很长,近7000字,考试材料选自该文的后部分,而且还作了较大的删节。

赛珍珠(Pearl S.Buck或Pearl Buck,1892-1973),美国作家。1932年凭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本名珀尔·布克,赛珍珠是她模仿清末名妓“赛金花”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西部,父母是美国南方长老会的传教士,他们一同于1895年来到中国,她的父亲在庐山牯岭修建教堂传教,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那里度过,首先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然后她母亲才教她英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中 国 之 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借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1.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围绕“中国之美”这一题旨逐层展开文章的?(5分)答:

【答案】作者从古典之美的衰落写起;转入变化中的中国,经济利益导致对美的忽视;之后正反举例,说明物质与美不存在因果关系;最后呼吁从小加强对审美情趣的培养。(写出1点给1分,写出4点给5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把握文章思路,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本文没有明显的线索,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概括段落大意,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本文段落大意、行文思路还是很明显的,第一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围绕“中国之美”的话题写了以下几个片段:第一层是以“雅致的庭院”为例来说明中国之美的古典之美——“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再用“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引出下文,写了画家卖画的事例,强调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追求真正的美,或曰经济利益导致了人们对美的忽视。接着用“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的议论承上启下,转入第三层,列举了一位老师、园丁、老店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美与物质不存在因果关系。最后发出呼唤:“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审美情趣应该从小培养。

12.文章画线出有两处景物描写,试分析它们在描写内容、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6分)答:

【答案】第一处描写古老的庭院,表现沧桑典雅的特点;语言朴素简练,极为俭省。第二处描写黄昏的雨巷,表现朦胧淡雅的特点;语言相对细腻,色彩对比鲜明。(内容各2分,语言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该题的指向非常明确:比较两处景物描写的不同之处,而且还明确要求是从描写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如此明确的题意,也就降低了难度。内容的比较很容易,语言特征要难一些,但主要还是看考生平时的积累。可以借助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来回答,艺术鉴赏,诗歌、散文有相通之处。

13.阅读相关段落,回答下面问题。(6分)

(1)画家先“明朗”后“叹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

【答案】虽然自己找到了艺术上的知音,但迫于经济压力也只好创作庸俗的作品。(写出1点给1分,全对给3分)

(2)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答:

【答案】园丁对劳作带来的生活改善感到满足,对自然之美缺少感知和欣赏的能力。(写出1点给1分,全对给3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本题看似是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其实是对重要文句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是对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精神世界的体会。第(1)题中画家心情“明朗”很显然是有人对自己画作的欣赏,遇到了艺术的知音,但面对吃饭问题有不得不“叹息”起来。第(2)小题中园丁“快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昨晚美餐了一顿”,也就是生活改善带来的满足,而“厌恶”很显然是我干扰了他的劳动,与美无关,至少在园丁看来。还是要读懂题意和文章有关内容。

14.结合作品,分别对下列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作者显然并不完全同意,请结合全文举例说明作者怎样看待物质与审美的关系。(4分)

答:

【答案】庭院长者的事例,说明美有时需要建筑在物质之上;画家卖画的事例,强调不能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追求真正的美;园丁厌恶的事例,说明物质的满足并不必然带来审美意识的提高;身边爱美的事例,强调物质的缺乏并不影响审美意识的存在。(写出1点给1分,写出3点给全分)

(2)文末说“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你认为可以有哪些方式?(4分)

答:

【答案】学习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不断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实践中去领略、去发现、去创造。(写出1点给2分,答案不止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1)小题实际是一个重新验证的题目,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作者在文中的举例也很明确,只是要求考生重新整理一下,拿作者所举事例来重新证明一下作者的观点。但从答案看,考生很难拟出如此有条理的答案来。

第(2)小题也不是想怎写就怎么写的题目,还是要结合文本,不能离开文本乱发挥。

第Ⅱ卷(表达题 84分)

四、(24分)

该部分是考生最为关注的,一是前三题到底考查那几个知识点,四年的命题,成语、病句是必考题。字音、字形是轮考题,合肥三次模拟的第15小题分别是字形、字音、轮空,三模语音和字形轮空也不是说今年就绝对不考了。二是后三题一直是千变万化,四年来,应该说安徽卷在这三题的设置上是好题连连。也应该说,合肥的三次模拟也是富有创意,如二模的20题,本次模考的18、19、20题。纵观该部分试题,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更为紧密,与时代结合更为密切,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二模的20题不仅仅是一个人称转换的题目,同时也是两种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转换(由新闻体的平实向散文体的生动转换),本次模拟20题的续写也很有新意。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戴尔公司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对苹果及微软的强势表现依旧不以为然,至今仍无积极应对措施。

B.那些穿戴前卫的半大孩子们,在嬉笑打闹中走出地铁站,钻进装潢的金碧辉煌,陈列着光怪陆离的商品的超市中。

C.创新必须方向正确,遵循规律,讲究方法,有序进行。如果背离了这些要求,创新就可能成为养虎遗患,反受其害。

D.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投入大,突破小,让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望尘莫及。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B项中的“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A项中的“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是“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的误用。C项中的“养虎遗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D项中的“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误用。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与以往相比,这些帮扶把联感情、教技术,引路子、上项目,扶志气、传本领作为重点,努力增强农民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B.10月26日,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落下帷幕,浪漫的江淮大地再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海内外文化产业和资本探讨合作的舞台。

C.我市已确定选送代表合肥科技研发最高水平的中科院合肥分院的“人造太阳”和科大讯飞语音软件系统等到世博会上进行展示。

D.《木兰诗篇》在日本引发的强烈反响再次表明,不仅中华民族艺术能够走出国门,而且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影响发达国家的主流社会。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把……作为重点”后没有宾语,在“重点”后加“工作”;“增强……意识和能力”,搭配不当,改为“增强并提高……意识和能力”。B项谓语动词残缺,在“推动”前加“成为”。D项语序不当,应该为“不仅能够登上大雅之堂,而且能够走出国门,影响发达国家的主流社会。”

17.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序,与上文衔接最紧密、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大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⑤②①④② B.④③①⑤② C.⑤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⑤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该题为续写式衔接,文段是一描写的语段,要注意描写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以及修辞的运用,注意上下文衔接,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是很大。

18.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点评:

【答案】答案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些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解析】本题既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又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而且材料的选用又紧密联系教材,其实可以看作是阅读鉴赏题的延续,这种题目的回答主要是扣住运用什么手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达到什么效果(主要是主题的表达)。

19.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请你为“文化遗产日”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文字凝练,富于情感,响亮有力。所拟宣传标语从字数和结构形式上可以不受示例的限制,但上下句必须整齐对称。(6分)

示例: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1)

(2)

【答案】参考示例:(1)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2)世界的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3)人类的日记本,历史的教科书(4)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和谐社会人人参与(5)文化遗产,保护在先;以人为本,合理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对联考查的变形,所以语言形式上要求较高,同时考虑是标语口号,句式不能太长,用词不能过于典雅。所谓标语,就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句子。是直接书写在墙壁、木牌等载体上,或者张贴、悬挂在公共场合,发挥宣传鼓动作用的。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标语的拟写要注意它的针对性、通俗性、艺术性和规定性。

20.有人说:“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请根据这句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对这一观点加以阐述。要求:续写的文字要紧紧扣住观点,语意畅通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人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

【答案】参考示例:(1)“取”固费力,“舍”亦太难。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舍,那也是一种豁达。不要以为能“取得”的人大智大勇,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2)舍弃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健康人生一定是一个不断舍弃的人生,只有舍弃一切需要和应该舍弃的,我们的人生才会轻松、明朗,才有可能拥有更多、更好。(3)追求成功犹如爬山,征服过程虽艰苦,但成功在望的鼓励使你提起勇气,这是“取”的过程。到达峰顶,备享殊荣之时,也就是你准备功成身退之日,这一番“舍”更需智慧与勇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及“扩展语句”的能力。所给示例是本人改编的。该题实际是围绕中心句(段首句)略作阐述,但要注意的必须围绕中心句意思来阐释。该题应该属于续写式的题目。

五、作文(60分)

21.请以“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意分析】

三模采用全标题的形式,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细想也可以体会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前两次连着都是材料作文,如果三模考试还是材料作文,那么导向就太明显了(尽管这种导向是有根据的),但命题者还是担心误导,就采用了全标题作文的形式。本人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大家都知道:2007、2008连续两年都是全标题的作文(媒体上流传的所谓专家的“作文也多年没有出过命题作文”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熟悉今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的考生都知道,《考试说明(语文科)》在所给的写作例证性试题中恰恰就没有全标题作文的例子(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给了两个题目:一个材料加标题——2008年上海卷,一个半标题——2009年福建卷)。所以,本人认为,合肥三模的全标题作文是在刻意回避误导,更重要的是告诉大家,对各种题型都要重视和有效的训练。

标题作文目前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全标题、半标题及材料加标题。2009年高考中,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几乎的各占半壁江山,2010年高考会产生哪些变化,我们只能期待。

“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作的文章,有一定的身体难度:第一,题目本身隐藏着一个审题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又见”,潜台词的意思是“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而是“又见”一次了。许多考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个审题要素。本人感觉,这对复习生较为适合,如果把“花儿”理解为三模考试或高考之类的耶未尝不可。

第二,“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作实解,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等。作虚解,“花儿”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情”之类,甚至“……变化(形势)”,等等。这种命题方式与2008年的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的思路如出一辙。

写好该题目,关键还是要体现“又见”,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

写好该题目,重点是内容要充实,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空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空乏抒情,那只能是无病呻吟。

本人拼凑的一篇例文:

又见花儿烂漫

寒冬已然过去了不知多久,春天也已步履匆匆来到了我的身边。整个校园又成了花儿的海洋。我习惯于徜徉其间,每年的这个季节,不知为什么都如此眷念,眷念这美丽的花儿。有人告诉我:这是女孩儿的天性。

其实,又有谁知道我心底的那份感慨呢!

漫步花从中,看着这些惹人怜爱的花儿,心中也在担心不知何时又会突兀地来一场风雨,怕看到是满地的落英缤纷,也怕入目之处的凄凉景象。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春去秋来,花落花开,这本是季节的规律而已,情结绪散,也就是昨天和今天的事情,花朵若坚持不落,哪能有人们殷殷期盼的果实,尽管是香消玉殒,那也只是和大自然的一个约定而已,换来了硕果累累,那些散落的花瓣就算在尘埃里也能生出笑意吧,我想。

就这样站在树下遐想,忽然有一枚花儿飘落下来,弯腰捡起,小心地放在手心,看着已经枯萎的花瓣,感叹着,惋惜着,也更寄希望于来年那一树的繁华… …

花丛中,依稀有见到了她那如花的笑脸。我又不禁想起她,一个和我一样多愁善感的女孩,一个和我一样一身中学生的装扮。她比我大两岁,因此,我总爱亲切地叫她姐姐。那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情调的季节,满山的鲜花都开了,我慢慢地走上山坡,来到花的海洋里,就在那个时候,我遇到了她,一次偶遇,竟让我懂得了那么多。

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好朋友。后来我问她最喜欢什么花,她说她喜欢梅花,不过这个季节没有,她还告诉我,梅花代表着古典,梅花是最有骨气的花,能在寒冷的冬天傲雪开放。可我一直喜欢的是丁香花,姐姐说那番话时,我并没有太在意。那次分别后,我们又见了几次面,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她了。很懊悔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现在,满山的鲜花又开了,又是一个山花烂漫时节,这里风景依旧,可是我再也没有遇见她。更重要的是我渐渐明白她为什么那么喜欢梅花了。在经历那不堪回首的高三以后,在经历了有喜有忧的高四大部分时间以后,我或许比普通人更了解她为什么喜欢梅花。的确,梅花和别的花不一样,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

又是花儿烂漫时,不见她的身影,可是她说的话,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又是花儿烂漫时,我又来了,我想,明年的此时,我会在花丛中笑得更开心。

第五篇: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无论是狩猎还是放牧,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采取群牧的自然方式,以实现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群牧的生存方式不仅仅缘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还由于征战的需要。猎牧的生存方式塑造了草原人独特的品格,艰苦的草原生活境况铸造了他们强韧的体魄和尚武的精神。应当强调的是,草原文化的“牧业”更突出的是具有依托自然的以游牧为主的群牧形式。这种群牧意识的产生,是狩猎文明的进步,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能力,也为草原人从狩猎文明走向畜牧文明提供了智慧与经验。从狩猎发展到游牧,体现了生产方式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断强化,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从考古学角度看,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伴随草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以前。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这种以压制、剥制、琢制和磨制相结合制作的细石器,反映了北方草原地区的生产发展水平,具有草原民族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草原文化中的细石器不是单一的,其共存的文化因素至少还有两种,即“复合式工具”和骨角器。前者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与草原细石器文化共存的又一考古学现象是骨角器的发达。据考古发现,与细石器共存的遗址往往有用兽骨与兽牙以及鱼骨、蚌类和兽角制作的工具和大量装饰品。这些都标志着草原文化开始形成。草原文化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它依托的主要文化载体,在观念形态上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其生存模式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直接将群牧形式的草场、水源和牲畜转化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形态——肉、乳及相关皮革制品,其生产过程更具有依托自然的直接性。草原文化的载体,即无论是自然草场还是水、空气和阳光,特别是草原和水这两个基本生存条件,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更少有人工改造和加工而形成变异的,可称为原生性的生态经济。这既是草原文明朴素性、原始性的一面,也是它优越性的一面。

草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人粪生活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来看,草原民族的衣着以皮革、兽毛编织品为主,它是草原民族与肉乳并存的重要的副产品。众所周知,草原民族的食,以肉、乳或兽产品互易的农产品为主,具有原始生态的意义;草原民族的住,是逐水草而居,“穹庐为室毡为墙”,这是草原文化的建筑特色,这种草原式的居住方式具有建筑耗材少、无污染、节省能源的特征;草原民族的行,以牛、马、驼、羊为主,连依附它的车仗也都具有原生性,在现代工业文明出现以前,它是人们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总之,草原文化是较早形成的一种文化类型。

(选自王绵厚《草原文化形成的三个主要标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草原文化形成标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原民族“群牧意识”的产生、“群牧形态”的形成,显现出草原文化的确立与进展。B.草原民族从旧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一直使用了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细石器。C.草原民族文化的载体,与农业文明甚至渔猎文明相比较,更具有它的优越性的一面。D.草原民族生产生活的直接性、原生性和协调性使其文化具有以“自然为本”的人文精神。

2.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群牧形态”产生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几乎全天然的生态环境中,草原民族要战胜各种天灾以获得更大效益。B.草原民族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草原畜群的繁衍和生产方式的持续。C.草原民族必须以自然为依托、逐水草而居,进行游牧生产,并且四处征战。D.草原民族的群牧形态提高了生产能力,为其从狩猎走向畜牧提供了经验。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原文化的“牧业”具有依托自然的特点,而农业文明、渔业文明则不具有这个特点。B.草原文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草原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水平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方面。

C.“细石器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原生的早期文化,也是草原文化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D.草原民族的皮革、兽毛编织品等一些副产品和农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具有原生态性。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噶玛兰①台异记 姚

皇帝登极之元年六月癸未夜,噶玛兰风,飓也。或曰:“台雨甚,伐木坏屋,禾大伤,继以疫。”于是噶玛兰辟十一年矣,水患之岁五,台患之岁三。兰人大恐,为鬼神降灾,不悦人之辟斯土也。将禳之。

桐城姚莹,时摄或噶玛兰通判,有事在郡,闻灾驰至。周巡原野,倾者扶之,贫者周之,请于上而缓其征,制为药而疗其病。民大悦。

乃进耆老而造之,曰:“吾人至此不易矣,生人以来,此为荒昧,惟狉獉之番,睢睢盱盱,巢居而穴处,其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始自吴沙数无赖,召集农夫,负耰锄以入荒裔,剪荆榛,凿幽险,数濒于死矣。乃筑围堡,臵田园,聚旅成郛。既以无所统而相为争夺,大吏以闻,天子悯焉,然后为设官而治之。黔首绥和,文身向化。今则膏腴沃壤,四民且备,城郭兴,宫室毕,妇子嘻嘻而乐利。”

夫山川之气,闭塞郁结,久而必宣。宣则泄,泄则通,通然后和,天道也。今以亿万年郁塞之区,一旦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泽源与山脉偾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于是乎有风雷水旱瘯疾之事,岂为灾乎?

⑤③

②昔者羲轩之世,纯风古处,百姓浑浑,不识不知,未有所为灾者,逮乎中天远隆,五臣递王,文明将启,而于是乎有尧之水、汤之旱。圣人以为气运之所由泄,而不以为天之降殃于人也。不然,德如唐尧,功如成汤,岂复有失道以干鬼神之怒哉?

若夫地平天成,大功既毕,则惟慎人纪,以保休嘉,而于是乎时和年丰,百宝告成,宇宙熙皞,臻于郅治。苟有失德,肆为淫慝败乱,则鬼神恶之,而天乃降灾,此天地之气既通而人事不和为厉也。

今斯地初开,虽风水屡洊而不为异,五患水、三患台而民不饥,无有散乱,何也?民皆手创其业,艰难未忘,室家未阜,而不敢有淫慝之思也。虽然,吾特有惧焉。惧夫更十年后,地利尽辟,户口殷富,老者死而少者壮,民惟见其乐而不见其艰也,则将有滋为淫佚而

⑨⑧

⑦乐于凶悍**者。人祸之兴,吾安知其所极耶?然则如之何而后可也?曰:“崇节俭,修和睦,戒佚游,严盗贼。守斯四者,庶乎可以久安而不为灾,禳何为者?”

⑩耆者日:“善!”乃记之。

【注】①噶玛兰:今台湾宜兰县,在台湾东北部。②狉獉:未开化之地。③睢睢盱盱:浑然无知的样子。④苞蒙:为草木包裹遮蔽的自然状态。⑤澒洞:弥漫无际的样予。⑥瘯疾:人畜害病,⑦百宝:指各种珍贵事物,⑧熙皞:和美光明。⑨屡洊:屡次为害。“洊”,通“荐”。庄稼连年不收。⑩禳:以祭祷消除灾害的迷信活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倾者扶之,贫者周之

周:救济 .B.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

薄:迫近.C.岂复有失道以干鬼神之怒哉

干:干涉 .D.则惟慎人纪,以保休嘉

休:美善 .5.下列各句全都表明噶玛兰台风产生原因的一项是(3分)()

①皇帝登极之元年六月癸未夜,噶玛兰风,飓也

②狉獉之番,睢睢盱盱,巢居而穴处③夫山川之气,闭塞郁结,久而必宣

④一旦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

⑤泽源与山脉偾兴,阴晦与阳和交战

⑥民皆手创其业,艰难未忘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登基当年,噶玛兰就遭受飓风暴雨的袭击,百姓受破坏极其惨重,认为鬼神之所以降灾于民,是对老百姓开垦土地表示不满。

B.作者在噶玛兰任通判时,得知台风灾情后,千方百计地救济百姓,并请求朝廷暂缓对噶玛兰的征讨,为百姓治病,百姓十分高兴。

C.过去伏羲、轩辕时代,百姓纯厚质朴,无知无识,没有灾害;而德高功大的唐尧、成汤却饱受水旱之灾,灾害并不是天对人的惩罚。

D.作者认为,自然灾害并不可怕,除去灾害,关键是做到“崇节俭,修和睦,戒佚游,严盗贼”,如此,才可以得到长期安定的生活。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以无所统而相为争夺,大吏以闻,天子悯焉,然后为设官而治之。(5分)(2)人祸之兴,吾安知其所极耶?然则如之何而后可也?(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①

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庙不灵狐狸漾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②③【注】①这首小令是作者由杭州西湖来游宜兴荆溪途中所见,有感而作。②狐狸漾瓦:狐狸摔瓦罐,指做事胡来。③乌鼠:乌鸦和老鼠。

8.“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三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2)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3)所以游日骋怀,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4)

_,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5)

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6),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窗里窗外的世界

迟子建

①哈尔滨是一座缺少绿地的城市,所以在这里是没有草地上的阅读的。我所渴望的在假日中带着一本书,能够懒洋洋地坐在草地上的阅读也就只能成了一种奢望。好的读书环境应该说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在拥挤、喧闹的城市里,你只能蜗居在家里读书。

②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到哈尔滨工作,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脱离了北京那种躁动的生活环境,哈尔滨的相对宁静让我觉得格外舒适。在北京的三年中,读了很多“热点”和“潮流”中的作家作品,比如马尔克斯、劳伦斯、米兰〃昆德拉等。那些作品完全是由于大家一致叫好而跟着去阅读的,其实读后觉得他们并不像人们推崇的那么伟大。

④我刚来哈尔滨时,住在省图书馆附近。那时我就有了创作长篇小说《满洲国》的动机。我在省图办了一个借阅证,每周都要去那里几次,查阅关于“满洲国”的相关数据,做了大量笔记。有的时候懒得回家做饭,从省图出来就进了附近的小餐馆,吃上一盘水饺,或者是一个玉米面菜团子。街市是热闹的,可人一旦进入读书状态,所有的热闹似乎都与己无关了。由于沉浸在对“满洲国”的幻想中,所以我常常觉得街上的行人穿的是长袍马褂,某个门脸俗艳的铺子是那个时代的妓院,有点“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在留意“满洲国”相关资料的同时,我也阅读其他的书籍。我发现,人越是独自面对生活,才会有独特的判断力。这时我已经不喜欢读那些人云亦云的“潮流”中的书籍了。我重拾经典,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包法利夫人》《神曲》等作品,同时也读安徒生、格林的一些童话作品,觉得它们真是好,它们的魅力有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读书之余,有的时候也到外面走一走,最常去的是松花江边,我最喜欢黄昏时去,倚着江畔的栏杆看落日。落日浸在江水中时,水面的波光就会变成金黄色,好像江上游着一群一群的金鱼。

④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它一年之中大约有半年时间是在冬天。冬天更是读书的好时节。夜晚,你坐在灯下,听着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感受着室内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你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都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尤其是下雪的日子,你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手中握着一卷书,会更加的思绪翩翩。所以我创作力最旺盛的季节,就是冬季。大自然进入了休眠状态,再没有绿树红花了,但我的思维却空前活跃起来,不仅创作激情飞扬,而且爱大量地读书,我的枕畔,常同时摆着好几本书。比如读累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会马上拿起辛弃疾的诗词;被《日瓦戈医生》的沉重而压抑得要出现失眠的感觉时,赶紧读两篇周作人的散文,中国那些好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乏优雅、闲适的气息。好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片飘舞的雪花,让人赏心悦目、滋润心田。

⑤哈尔滨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你能感受到暖融融的微风;夏季,雷声常在城市的上空响起;秋季,林阴道上会堆积着金黄色的落叶;而冬季,这城市在雪中看去一片苍茫。读书写作之余,到道里的中央大街踏着青色的石子路走上一程,随便踅进哪家咖啡馆呷一口咖啡,你会有一种格外温存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到索菲亚大教堂去,看看教堂的建筑,你会联想到那些总会给人带来一股博大忧伤之气的俄罗斯文学。不过,在哈尔滨,这样的老街老建筑在九十年代初,疯狂的“动迁”建设中,折损不少,好在现在的政府意识到了历史遗迹对一座城市文化积累的重要性,使一些老建筑“幸免于乱”

⑥我们在窗里读书,在窗外阅读这座城市一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是隔绝的,有时又是相互联系的 总在窗外流连,人就不容易走进“自我”,缺乏一个作家所应具有的内心生活,容易使艺术陷入平庸和世俗的泥潭;可是固执于在窗里营造自己的那种“阳春白雪“般的读书生活,又容易脱离了琐碎却又朴素喧闹的现实生活,使艺术成为“空中楼阁”,对一个作家来讲,窗里与窗外的生活都不可或缺,⑦我在阅读这座城市的时候,它也在悄悄地阅读我。我阅读它的风霜雨雪,它阅读我的喜怒哀乐。虽然在这里没有浪漫的草地上的阅读,我一样觉得愉悦。

1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窗里世界”和“窗外世界”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窗里世界: 窗外世界: 12.文章开头写“哈尔滨是一座缺少绿地的城市,所以在这里是没有草地上的阅读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文章第④段分别写到“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和“窗外飘飞的雪花”,请简要赏析其作用。(6分)

14.作者对“窗里世界”与“窗外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艺术创作作了阐述。对两者的关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以“学生学习”为例进行探究。(7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tà)片

间(jiān)不容发

模(mó)具

令人咋(zā)舌 B.自诩(xǔ)

闭目塞(sāi)听

恫吓(hè)

前仆(pū)后继 C.豢(h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奶酪(lào)

不容置喙(huì)D.处(chǔ)理

刚愎(bì)自用

恪守(kè)

味同嚼(jué)蜡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专家指出,不考虑就业、环保、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等问题的一哄而上式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必将养虎遗患。

B.有些项目运动员虚报年龄的现象之所以不绝如缕,除了故意的瞒天过海,选才观念有所偏差也是重要原因。

C.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世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但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我们对此要擦亮眼睛。

D.两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相知相交几十年,高山流水,情深谊厚,成为当代文学艺术界广为传诵的佳话。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政府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B.一场春雨过后,千万朵槐花化作飞舞的精灵,如白雪般纷纷扬扬,四处飘洒。香满了白昼的天,也甜透了夜晚的梦。

C.对在食品广告中推荐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代言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D.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产品畅销的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铁皮石斛为生产原料。那么,这些生产原料的来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8.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改写成连贯、合理的句子,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①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辐射物质积水

②辐射物质积水流人沿岸水域

③福岛附近的黑潮延伸体向东至东北方向输运辐射物质积水

④辐射物质积水进入北太平洋

(1)以“辐射物质积水”开头:(2)以“福岛附近的黑潮延伸体”开头:

19.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或编写一则手机短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列的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棚同。(4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1)

(2)

20.阅渎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材料一:某著名高校计算机系的贫困生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学校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80元以下,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隐形”提供的补助。

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区慰问贫困生,当他们走进学生关鹤琳的家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捐助的860元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参观式的慰问却让关鹤琳内心难以平静。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3分)(2)针对上述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9分)

1、C

2、D

3、B

二、(32分)

4、C

5、C

6、B

7、(10分)(1)后来因为没有人管理,百姓之间相互争夺利益,大官将这种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怜悯百姓,然后设立官府管理他们。

(2)人祸兴起,我怎么知道它结束的尽头呢?既然如此,那么,怎么办后才可以(消除人祸呢)?

8、(4分)枯树支撑着门屋,荒凉的菖蒲围绕着溪岸,寒苦的竹子圈成了篱笆。这三句描绘了荆溪两岸的荒和溪上人家的民哭景象,表达出作者对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对为官者不治的愤慨。

9、(4分)

(1)设问。“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表达了作者对官府不为而百姓贫苦现象的愤慨之情,为全曲定下悲凉深沉的基调,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2)托物言志。用“梅花”寄寓作者高洁脱俗的向往和追求。

(3)比喻。用神庙不灵验,狐狸摔瓦胡来比喻长官不问事,使得吏役当权作恶。形象生动地揭示吏治腐败的丑恶现实,也揭示百姓生活贫困的直接原因。(4)对偶。“庙不灵”对“官无事”,“ 狐狸”对“ 乌鼠”,“ 漾瓦”对“当衙”,语言整齐,有韵味。

(答其中两点即可)

10、(5分)(1)青青子衿(2)奉命于危难之间(3)足以极视听之娱(4)云销雨霁(5)岩扉松径长寂寥(6)几处早莺争暖树(7)望帝春心托杜鹃(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三、(25分)

11、(6分)窗的世界:①在省图书馆查数据,读书;②重读《红楼梦》等经典作品;③冬天的夜晚读书,创作。

窗外世界:①松花江边看落日;②观赏哈尔滨的四季美景;③漫步中央大街,观看索菲亚大教堂。

12、(6分)①从作者的身边环境写起,自然引出本文“窗里窗外的世界”这个话题,巧妙自然。②为下文具体写“只能蜗居在家里读书”的情境作必要铺垫。③从结构上看,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自然圆合。

13、(6分)①写“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是为了反衬哈尔滨冬天室内的春天般的温暖和冬日夜读惬意和幸福感;同时也形象地表明“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是隔绝的”。②写“窗外飘飞的雪花”是为了交代是窗外的美景引起了作者的创作激情,也正面映衬了优雅、闲适的中国文学作品让作者“赏心悦目,滋润心田”;同时也表明“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又是相互联系的”。

14、(7分)

答案示例:我的观点: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学习而言,“窗外世界”可以扩大视野,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窗里世界”可以为课外实践提供基础。正所谓“知行统一”。学生总在“窗外世界”留连,一味观察、模仿,所学知识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味在“窗内世界”钻研、思考练习,容易迷失方向,陷人思维怪圈,影响学习效率。(言之成理即可)

四、(24分)15.C 16.D 17.B

18、(4分)(1)辐射物质积水由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流入沿岸水域,被福岛附近的黑潮延伸体向东至东北方向输运,进入北太平洋。

(2)福岛附近的黑潮延伸体把由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的流入沿岸水域的辐射物质积水向东至东北方向输运,使之进入北太平洋。

19、(4分)答案示例: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倦怠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使我豁然开朗。

20、(7分)

(1)答案示例: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和做法。(2)答案示例一:对贫困学生的扶助要考虑其自尊心。如果在给贫困学生帮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这样的扶助会给贫困学生的内心留下阴影。高校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种尊重。

答案示例二:贫困学生应该有平常心。作为受助学生,经常上的贫困不等于地位上的低贱;面对他人善意的关怀与捐助,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坦然地接受,而不应有自卑心理。

下载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