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时间:2019-05-13 20: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11日,记者从淮安市民政局获悉,从5月1日开始,该市将全面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农村留守儿童编织一张“保护网”。

据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摸底排查,对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明确定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16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排查内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出生日期、就学、身体状况、居住地址、寄宿情况等基本信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点,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受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等。

工作人员表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可以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学等基本信息。淮安市将联合民政、公安、教育、司法等20多个部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关爱和保障。

中国江苏网10月28日讯 9月底、10月初,我市对全市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淮安共有1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很容易产生一些精神和行为上的障碍,容易表现出内向、叛逆等性格。

◎淮安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10万

昨日,淮海晚报记者从调查报告中了解到,一般认为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儿童才称为留守儿童,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侯一波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学者的观点是,只要父母一方不在身边都可以称为留守儿童,因为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这10万名儿童都有父爱或者母爱缺失的问题。

侯一波还向记者表示,尽管学校和老师会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照,但是很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却无法避免一些问题。“在我们平日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自卑、孤独、胆怯和缺乏安全感等,融入社会的能力较差,易产生心理问题”。在调查中也指出“留守儿童群体会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精神与行为障碍达到38种,患病率达9%”。

◎父母关爱缺位留守儿童易内向、叛逆

淮阴区、淮安区等县区是我市的留守儿童大户。25日,记者来到淮阴区一乡镇,这个乡镇的很多儿童都长期与父母分离,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和学习。

该乡镇有一所寄宿制的初中学校,校长陈祖林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十多年。他向记者介绍,其实留守儿童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都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在他看来,岁数小的儿童性格容易变得内向,大一点的则更容易叛逆。

在该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里有兄弟二人,他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爷爷一个人,两人平时住在学校。陈祖林介绍说,两人都非常内向,“周末回到家里也会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但只要回到学校就会显得内向,不仅不敢跟老师说话,和同学交流也很少。”

对于陈祖林来说,孩子内向还好管理,一个叛逆的孩子对他来说才是最难管的。“就在上周,一个初三学生晚上十二点还在寝室里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不但不认错,反而跟老师大吵一架,之后又闹着要搬出宿舍,到学校外面租房,而之前他还犯过打架等错误,学校只能给他警告处分,现在正处于中考的关键时期,但是他却没有任何自觉的学习意识。一周之后,孩子的母亲只能从外地回来,在学校外租了房子陪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有待加强

陈祖林向记者介绍,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读书,同时因为父爱母爱的缺位,他们会给孩子更多的物质补偿。“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却很容易被父母或者老师忽视,可以说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得很严重才会被老师或者父母关注到”。

近些年农村也有了心理教育,比如很多县区都设置了农村留守儿童免费的心理辅导流动服务车,开通了“安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免费求助热线,还有知心姐姐信箱,以及各县区都有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等等,但是离学生最近、学生最信赖的心理咨询室在农村学校较少见,“不仅很少有心理咨询室,也没有心理教师,更不会开设心理课程,班主任兼职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但是也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陈祖林表示。(记者刘晓兰)近日,;根据我市教育部门的统计,目前淮安也有10万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爱缺位,他们被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么谁来填补父母关爱的缺位?近日,记者通过走访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了解到,教育部门、学校从政策、课程设置、课后辅导等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留下的空白,让他们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他们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留守儿童调查:

教育部召开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座谈会,会上透露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229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我市留守儿童的数量非常庞大。目前江苏共有农村留守儿童24.2万名,占农村籍儿童总数的2.9%。根据统计数据,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72504人,农村留守儿童达106732人,占比22.59%,其中小学生76164人、初中生30568人。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不能跟随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照顾,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年龄在6岁~ 16岁之间的儿童。这是在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移及其我国城市农村户籍二元制限制所形成的现象。

一、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而其中以年轻人居多。这些进城务工的年轻夫妻由于受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等因素的影响,大多选择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委托给年迈的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朋友代为抚养和监护,使这些留守的未成年子女成为留守儿童。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在中国的人口中,大部分仍然是农民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趋向于向工作机会相对较多的城市迁移,出现了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和孩子)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中尤其以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总量为29452.76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全国妇联在2008年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目前全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4000多万。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统筹城乡

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增加和增高。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状况、呈现出的教育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二、留守儿童问题谁之责

1.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各地的研究报告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为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化问题、日常安全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性和全局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我们调查, 39.25%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好,十分刻苦的仅占20%,还存在3%的同学学习态度恶劣。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入学率低、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不浓、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不强等现状。一方面,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享受的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校受教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限制,师资结构不合理。从学科设置看,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过剩,而音体美劳等副科教师缺乏。从年龄比例看,农村地区的教师大多年龄较大,很多面临退休,且学历多为高中或中专学历。与城市相比,地方财政相对很紧张,有正规教育经历的,再有一些老师则纷纷朝县城或县城周围的学校调动,留下来的也往往在本地兼搞些副业。教师的数量还在减少,编制不足,且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都不愿意去农村任教,从而使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生存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引导等。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常年外出,留守儿童大多缺乏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加之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祖辈监护人自身精力和体力有限,忙于田间劳作,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并且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的父母则没法管。,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一般,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也屡见不鲜,仅有少数留守儿童可以做到学习刻苦。此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占的比例较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的自由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单亲监护中,一般监护人为母亲,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方式不科学,体罚、责骂是常用的教育方法。加之监护人还要肩负养老扶幼的重任,无力承担教育和辅导孩子的责任。留守儿童经常处于被批评打骂或漠视的状态下,会形成自卑、怯懦、厌学或逆反心理,对其身体健康、学业成绩、人格培养等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其安心学习。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据调查分析,仅有3%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感到安全,大部分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孤单寂寞、被遗弃被抛弃感。68%的农村留守儿童有心事向同伴诉说, 61%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交往障碍。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有强烈的失落感和被抛弃感,在很长时间内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变得自闭,部分孩子存在抑郁、自卑心理,内心封闭、孤独、不合群,不愿与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强。更有人存在感情脆弱、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3.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缺乏父母的监管,处于成长期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受暴力、色情等不良社会文化的毒害,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缺乏理想和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并且社会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使,拐卖、诱骗儿童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最近公安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则成为性侵犯对象。如果女性儿童受性侵犯而不能及时得到救助,会产生恶劣影响。,四川一位13岁的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自己被侮辱后怀孕,在临产前一直没有被发现,这说明监护人对被监护儿童缺乏起码的保护意识,从我们国家目前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工作所呈现出的总体数据来看,被拐卖儿童群体中:居第一位的是流动儿童;居第二位的是留守儿童,最近发生在安徽的案例特点为人贩子了解到某些家庭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有时往往破门而入,抱起孩子就跑,而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无法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政府部门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村经济社会环境较差,学校周围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场所林立,内心空虚、自制力弱、监管不力的儿童难抵制住诱惑,往往沉溺其中,荒废学业,养成不良习惯。而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及时监管和整治,恰恰纵容了恶劣环境因素的产生。此外,政府至今没有出台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出现时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解决途径。最后,乡政府、妇联、民政、公安等部门等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监管体系,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统一教育和管理,使留守儿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4.户籍制度的弊端户籍制度不合理

户籍制度的弊端户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农民在进城务工时不得不抛妻离子,原因很简单,农民在城里打工,他们始终难以成为市民,更不用说把子女接到城里,享受家庭团聚。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横亘在面前,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依附其上的教育、卫生、就业等一系列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民人身自由、阻碍农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加重了农民工阶层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成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最大体制性障碍。

三、大人:走了;老人:老了;小孩:没人管了。我们该为留守儿童做点什么?

1。发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发动全社会形成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社会问题,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因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关爱留守儿童不应该只是学校的事,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学校在每个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必须帮扶一个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搞好学习成绩。各科教师也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为这部分留守儿童“开小灶”,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班主任每两周同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汇报儿童的进步,增强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3、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强化家庭教育与监护责任强化家庭教育与监护责任强化家庭教育与监护责任强化家庭教育与监护责任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和价值观。教育主管部门要注意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让他们知道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也不要因为外出务工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鼓励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多从精神上去关心孩子。政府部门要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要督促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就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精神状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以确保孩子的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种错误观念。如有可能,应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就读,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做到挣钱、处理个人问题与关心教育子女两不误。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根据2015年之前相关数据显示,一个村将近86%的父母外出打工,对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在这里,我想表明的是,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爱,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如果留守儿童问题不解决,就不能说是少年强则中国强。

基于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逆反心理强,自卑心理障碍,学习造成影响,老人过分溺爱孩子,易受他人非法侵害,行为失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着实考虑留守生的问题。

下面是对于解决留守生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 社会方面 扩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让父母明确孩子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多方资料显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不适宜与父母分开。

学校方面

扩大留守学生的普查力度,建立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实况,充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比如教师当选留守生爱心妈妈,尽可能给孩子送去欠缺的母爱,和生活中的教育问题;注重孩子心理上的教育,建立他们的自信与坚强,增强他们明确是非的能力。

政府方面

应着重考虑在尽全力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办司建厂,增加父母们在家务工的几率,减少外出。

另外,城市高校生与地方留守孩子实行互动模式,为孩子们提供一对一的家庭关爱温暖活动。

“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第二篇: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现留守儿童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各个阶层、各种岗位的人士对留守儿童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体现着中华这个大家族的和谐和融洽。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是那一部分人的事情,必须全民动员,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国家等等共同参与,通过多种渠道一起努力。我认为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是沟通、引导、教育的缺乏。

一是沟通。有了沟通就有了交流,孩子的心扉才能被打开,感情才能得到满足,心里话才能有地方说。我认为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沟通,孩子们的焦虑、紧张、交往能力差、内向、孤独、软弱、胆小、不合群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是引导。通过语言、行为、活动、宣传等各种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引导,使其建立正确的物质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感恩心里,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

理论是指导行为的基础,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从我的实际出发,现做如下几点思考:

1、对留守儿童及其身边人进行调查,找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并请教有关专家,提出正确的合理的解决办法,整理编辑成册。

2、整合有关资源,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有效的对接关系,不断完善对接机制。

3、请心理老师定期做心理辅导。

4、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引导。通过实际行为感化留守儿童。

5、定期进行学习辅导。

6、利用展板、橱窗、宣传栏、广播、影片等宣传渠道,进行安全、文明、卫生等方面教育。

7、开展团体活动,增强团队荣誉感,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2011-5-12 10:50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提案

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召陵区老窝镇果园小学位于沙河之南,北与西华县一河之隔,东临商水县,是召陵区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辖区7个自然村,覆盖人口1万多人,由于该地区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渠道少,外出务工已成为该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果园小学现有学生811人,留守儿童达611人,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6—12周岁。其中6-7岁的有93人,占同龄儿童的71.5%;7-8岁的105人,占同龄儿童的93.8%;8-9岁的107人,占同龄儿童的82.3%;9-10岁的108人,占同龄儿童的88.5%;10-11岁的114人,占同龄儿童的81.4%;11-12岁的101人,占同龄儿童的72.1%;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75.3%,留守儿童中男生361人,大约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59.15%,女生250人,大约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40.85%;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作为学校,果园小学积极发挥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2012年9月,果园小学以乡村少年宫建设为契机,成功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扎实开展兴趣小组”计划。学校设有军乐室、电子琴室、书法室、绘画室、棋艺室、科技室、手工制作室、武术室、舞蹈室、体育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文学室等13个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学校组建了军乐、电子琴、舞蹈、武术、书法、绘画、军旗、象棋、跳棋、乒乓球、篮球、跳绳、航模、手工制作、合唱、吟诵、播音等18个兴趣小组,做到班班参与,人人参与。

为了满足孩子们健康成长,果园小学特邀请了河南省管乐协会理事刘威风、民盟市委河南支部委员、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庆

九、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段淑妹等老师执教军乐队兴趣小组成员;充分利用学校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使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喜爱和称赞。目前,果园小学军乐队已初具规模,三大乐队已经能成功组合在一起,并能娴熟的奏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闪亮的小星星》《离别》等十几首乐曲,充分的让孩子享受教育幸福;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基金的主要用途是:建立辅导老师队伍,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生理方面的辅导;建立活动阵地,通过建立图书室、活动室、游艺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活动场地;开展各类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夏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成立爱心小屋;开通光纤进校园,建立亲情热线,开通电话和网络视频,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建立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三、加强部门合作,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协调相关责任部门解决边远农村学校师资缺乏问题;

第四篇: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260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办理 提 案 人:张沅 主 题 词:儿童,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等监护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状况令人堪忧。随着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

1、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是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冲动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影响而使成长偏离正常轨迹。

2、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失学、辍学现象

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数还是文盲,6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不好的情况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

3、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爱,使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4、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又缺乏理性判断,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建议:

为使留守儿童不滑落为“毁掉的一代”,不成为国家未来的隐忧,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核。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评估。

3、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4、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

5、学校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开通亲情电话,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得到亲情关爱;坚持指导“留守儿童”用书信与父母沟通,密切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感受亲情温暖。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五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2015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下载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政发学院09公共事业管理肖智伟 090107049序言:观看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记录短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情况。记录短片主要和我们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问题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对他们我们应采取什么方式的应对方案,这值得我们思考,从笔者的研究中首先应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xx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留守儿童约2万人,空巢老人约3万人,留守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呈现出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但又具有了单独的社会意义。 家庭、学校和社......

    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

    破解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两亿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状况调查姓名:××× 学号: ×××××× 学院: ××××学院 专业班级: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参加人:××......

    留守儿童突出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突出问题的情况分析 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生活问题。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教......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留守儿童一般都存在着一下的一些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