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加强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会计核算(范文)
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在会计制度中已明确规定,“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也就是说“暂存款”核算的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资金来源性质尚未确定,二是资金是临时性,三是不能作为单位经费收支核算。然而笔者在街道办事处审计中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时有违背以上原则的情况发生。为此,笔者就如何规范管理“暂存款”科目核算提出一些建议。
一、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不能真实反映单位财政、财务状况。把应当纳入其他收入款项的收入如 “税收返还”、“罚没返还”、“清扫费”等不按规定纳入“其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而任意放在“暂存款”中核算。导致会计报表不能如实披露单位真实的财政、财务状况。
2、将上级拨给的专款长期挂在“暂存款”中,不及时拨给有关项目单位,不利于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或者拨给某个项目的补助和配套经费情况,如“修缮费”、“非典资金”、“八个一工程”经费等,但因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同时也为了与“拨入经费”区别开来,保持同财政部门预算一致,而放在“暂存款”中核算。因此,笔者认为按照资金的来源、性质,这部分资金应纳入“其他收入”科目核算。但是,少数财会人员对此理解不深,认为这部分资金没有对应科目,就采用在“暂存款”这个科目中进行核算。
3、造成大量的帐外资产。利用“暂存款”列支购置的电脑、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容易造成不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形成帐外资产,给国有资产流失造成隐患。
4.“暂存款”非暂存,名不符实。暂存性质的款项结束后,不及时结算,如: “鼠药款”、“押金”。一些单位会计或领导更换频繁,时日久了,一些往来帐就说不清来龙去脉,长期挂帐。
5.死账未能及时处理。如早已不复存在单位的应付款,仍长期挂账。
二、原因分析
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不到位。目前行政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做法不一,如有的把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分为两部分,其中预算内、外资金纳入财政支付结算中心,而“暂存款”虽通过财政支付中心结算,但于预算无关。从而造成支付中心和有关业务科室监管不力,放任不管。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随着财政收入的逐年增长,公共财政、国库支付等改革措施的推进,部门预算资金的不断增加,项目资金的扩大,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财政部门侧重关注预算资金的管理,并在“金财工程”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的建立基础上,对预算资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对往来款项的来源、使用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落后于形势。目前执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至今已时隔10年。在这10年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机构的调整等多种因素,行政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预算拨款,但已向多元化发展,按原来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已很难适应新形势。
三、加强行政单位“暂存款”科目核算的建议
1.首先要根据《会计法》等法规要求,完善和扩大现有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将“暂存款”纳入会计结算与预算资金一并核算,统一管理。
2.加强业务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及时掌握单位“暂存款”核算的相关信息。财政支付中心应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责,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业务科室联系,便于及时处理。
3.上级部门应尽快制定符合目前形势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使会计核算工作更能体现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篇:行政单位暂付款和留存款如何核算
行政单位暂付款和留存款如何核算
(1)暂付款。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预付、应收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设备款、预付的材料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暂付款的核算通过“暂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付款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发生暂付款时:
借:暂付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
“暂付款”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2)暂存款。
暂 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包括临时性暂存款和应付款。临时性暂存款,例如,其他单位存入的押金、保证金、预收的劳务 报酬,以及不明原因的盘点长款等。应付款,例如,赊欠其他单位的货款,以及欠付职工的工资等。各行政单位应加强对暂存款的管理,不得将应纳入单位收人管理 的款项列人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暂存款的核算通过设置“暂存款”科目及“暂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存款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收到暂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暂存款
冲转或结算退还时:
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暂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第三篇:会计核算科目注意事项
1、结账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专人负责。由于某月结完账后将不能再输入和修改该月的凭证,所以使用会计软件时,结账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以防止其他人员的误操作。
(2)结账前应检查该月的所有凭证是否均已记账、结账日期是否正确、其他相关模块的数据是否传递完毕,以及其他结账条件是否完备。只有在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后才允许结账。
(3)结账必须逐月进行,上月未结账不允许结本月的账。若结账成功,则应做月结标志,之后不能再输入该月的凭证和记该月的账;若结账不成功,则恢复到结账前的状态,同时给出提示信息,要求用户做相应的调整。
(4)年底结账时,系统自动产生下的空白数据文件(即数据结构文件,包括凭证临时文件、凭证库文件、科目余额发生额文件),并结转余额,同时自动对“固定资产”等会计文件做跨连续使用的处理。
(5)跨时因年终会计工作的需要,会计软件允许在上未结账的情况下输入本1月份的凭证。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结账环境设置为“在上年未结账的情况下不允许输入本月的凭证”。
2、会计科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1.1现金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现金余额是否过大,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销售情况、采购情况确定)来具体判断。如果余额过大应及时调整。
1.2银行存款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编制或者审查出纳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否正确,未达帐项是否真实、合理。
其次,外币帐户是否按照规定调整汇兑损益。
1.3应收票据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将余额与没有兑现的应收票据进行核对,检查是否有已经贴现、背书转让的票据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1.4应收帐款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有没有记串户的情况,可以将应收款余额与业务部门进行核对,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对方发函确认。结合预收帐款科目检查是否存在多充设置。注意外币明细科目年末是否调整汇兑损益。
1.5存货科目(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需要主要的问题是大额入库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否取得合法的入账凭证,数量是否准确,入库是否有入库单。检查出入库单据,特别是有编号的单据,是否与入账相符,是否存在缺失情况。检查存货入账单价波动幅度是否过大,本与以前相比单价波动幅度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异常变动的合理原因。对存货进行年末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库存明细账进行核对。针对盘盈或者盘亏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帐实相符。需要特别注意年末零库存情况。检查存货出库单价是否采用在税务机关备案的计价方法。重点关注销售数量是否与发票数量一致,是否有多转销售成本的现象。检查对发生的购货退回、损坏赔偿、销货退回是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检查以下逻辑关系“原材料贷方发生额=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借方发生额”、“生产成本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借方发生额”、“库存商品贷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成本借方发生额”。检查暂估入库材料是否冲回。
1.6待摊费用
检查是否存在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费用误计入待摊费用,检查费用入账是否有合理的凭据。
检查费用摊销是否按期摊销,有无多摊销或者少摊销的情况。
1.7固定资产
检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照税法要求执行,例如车辆等,检查入账是否有合法的凭据。对固定资产经营盘点,已经提足折旧并且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清理。
1.8累计折旧
检查折旧年限、折旧率、残值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检查折旧计提的起始时间、是否存在多计提或者少计提的现象,是否存在已提足折旧继续计提的现象。检查折旧是否分配正确,累计折旧贷方发生额与“制造费用—折旧费”和“管理费用—折旧费”等相关科目是否相符。
1.9在建工程
检查是否存在将工程支出直接列入到费用,未进行资本化。结合工程预算报告书审查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是否及时结转固定资产。
1.10无形资产
检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照规定归集,是否取得合法凭据。检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是否正确、摊销是否均匀。
1.11长期待摊费用
检查长期待摊费用入账价值是否按照规定归集,是否取得合法凭据。检查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是否正确、摊销是否均匀。
1.12短期借款
检查短期借款余额是否与银行借款合同一致。检查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按合同规定的期末应付未付款是否正确预提;
检查有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13应付票据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将余额与客户进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有已经承兑的票据没有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1.14应付账款
重点检查以下账户,确认应付款余额是否正确:1)长期挂帐的账户;2)有借方余额的账户;3)业务频繁,而期末余额小的账户;4)很少活动或不活动的账户。
1.15预收账款
重点检查
1.16应付工资
检查工资计提的标准是否符合董事会的规定或劳动部门的批示,有无超标的现象;检查工资费用的分配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合规、合理;工资的领取是否经过本人或代理人签字。
1.17应交税金
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外购已税材料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2)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以及损失报经税务机关审批的情况;
3)材料销售及视同销售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4)接受捐赠材料申报交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5)修理用备件中有无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
6)因企业确认的材料的入帐价值与税法法规规定的成本存在差异而在处置材料时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1.18预提费用
检查大额预提费用提取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确定预提金额是否准确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所有预提费用项目是否确属本期、是否确实存在;检查大额预提费用冲销的记账凭证及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际用途与预定用途是否相符。
1.19主营业务收入
比较各月主要产品收入波动情况,查询有无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及其原因。将本销售收入与上比较,分析销售价格有无异常变动及其原因。检查增值税发票及其他发票,有无跨期未确认收入的情况。检查销货合同和库存商品发出记录,是否与收入明细一致。
1.20主营业务成本
比较各月主要产品成本波动情况,查询有无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及其原因。将本销售成本与上比较,分析销售成本有无异常变动及其原因。测算主营业务毛利率是够正常,分析异常波动的原因。
1.2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结合应交税金科目中的“未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和“应交消费税”确认计税基数,验算全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计提及缴纳情况是否恰当。内资出口企业需要特别注明需要按照规定每月根据“出口企业免抵退税汇总表”中第25栏当期免抵税额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2销售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销售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收到大额发票时,应到网上自行查询发票的真伪,确认不了的发票应到税务机关进行确认。
1.23管理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管理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收到大额发票时,应到网上自行查询发票的真伪,确认不了的发票应到税务机关进行确认。
1.24财务费用
与往年及各月间财务费用比较分析,异常波动或重大差异查明原因。与各部门沟通,杜绝费用跨期现象发生。
1.25营业外支出
检查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的内容,1.26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只是应计入本年费用,影响本年损益的部分。年末会计应自行计算调整所得税项目,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并计提到当年所得税费用。
2.纳税申报表
2.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在填写完12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以后,正事申报以前,需要将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数据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账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
核对的数据包括:
1)帐载收入数与申报收入数是否金额一致,明细金额是否一致。
2)报表进项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进项税额累计数一致。
3)报表销项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销项税额累计数一致。
4)报表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是否与帐载进项税额转出累计数一致,出口企业还需与出口退汇总表一致。
5)报表应退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帐载应退税额累计数一致、出口企业还需与出口退税汇总表一致。
6)检查留抵税额是否与“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一致,不一致应在留档报表或者账面做情况说明,注明不符的原因。
7)报表应纳税额累计数是否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方累计发生额一致。
2.2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在填写所得税申报表及其各项附表时,需要注意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文件的要求填写。注意查看填表说明。填写完毕,正事申报之前,应将所得税申报表主表与损益类科目进行认真核对检查。
2.3地税申报表
与公司业务部门或合同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检查合同是否全部缴纳印花税。
检查员工的各种报销费用明细、补贴和补助,是否符合免征个人所得税条件,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并入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
检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是否按照规定按期缴纳。
2.4需要备案或者报批的事项
需要备案的涉税事项:
1)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
2)工资发放标准及相关制度;
3)差旅费及补助标准;
4)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所得税额的税收优惠;
5)企业所得税过渡的优惠政策;
6)执行到期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7)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的税收优惠;
8)从事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9)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10)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优惠;
11)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2)创业投资企业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优惠;
13)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所得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
14)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税收优惠;
15)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的税收优惠
16)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7)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不包括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减免税优惠;
18)对小型微利企业适用低税率的后续管理。
需要报批的涉税事项:
1)高新技术企业适用低税率;
2)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
3)税后利润再投资于集成电路、封装企业、软件企业退税;
以上报批或备案事项应按照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文件的规定
会计档案
3.1凭证账簿类
凭证应装订成册,并检查是否是否按顺序装订,是否有断号,跳号的情况。应在凭证封皮上注明企业名称、会计期间、凭证起止号码等相关信息。
会计账簿应该设置齐全,结出余额或发生额。在首页由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签章。按规定粘贴印花。采用电脑记账的单位,应该在结账后,将会计账簿打印齐全,装订成册。
3.2报表类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
一、附表
二、固定资产抵扣明细表、海关完税凭证清单应按月按顺序装订成册。
所得税季度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应装订成册。
地税综合报表、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应按月装订成册。
3.3其他会计资料
一般纳税人应该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按月装订成册,并与认证汇总通知书和增值税申报表核对。一般纳税人应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情况按月装订,作废的发票应该三联齐全,并且加盖“误填作废”章。将半报送税务机关的申请报告,审批文件装订成册。将审计报告、鉴证报告、财务报表装订成册。出口企业应按照出口企业单证备案制度的规定,将出口相关单证(出口报关单、发票、核销单、箱单、提单等)按规定按月装订成册。
第四篇:会计科目的暂存款和暂付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暂存款和暂付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暂存款和暂付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及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属于负债的一项。包括临时性暂存和应付未付款项。临时性暂存是指其他单位或个人暂时存放于本单位的款项,如存入保证金、押金等。应付未付款项是指应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购进材料未付款等。为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设置“暂存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生的暂存及应付款项;冲转或结算暂存、应付款项时,记入借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当行政单位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暂存款按实际发生额记账。暂存款涵概的内容丰富,既包括行政单位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与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面;既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非业务活动的应付、暂收款项。暂付款的核算方法简化。暂付款的转销特殊。行政单位的暂收款可以结算退还,结算退还时,其对应科目为“现金”或“银行存款”;也可以冲转,冲转时,其对应科目为“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科目。
第五篇: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应注意问题[推荐]
执行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4年10月25日,财政部以财会[2004]14号发布《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规定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投资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这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投资公司经营特点制定的核算规范。该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没有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该办法主要规定了投资公司基本业务核算和会计报告问题。下面着重说明投资公司执行本办法应特别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关于投资公司业务收益、营业费用的内容
投资公司与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突出特点,是其收入和费用具体内容的特殊性。从投资公司利润表的结构可以看出,投资公司的利润构成并不复杂。在投资公司,业务收益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五部分,业务支出或称费用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六部分。从这些反映投资公司核心业务的收支项目看,尽管其称谓与一般企业一样,但其核算内容却差别很大。非核心收支中的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与一般企业则并无实质性差别。
在核心业务的收支项目中,管理费用除包括一般企业应包括的具体项目外,还包括计提的有关减值准备,如短期和长期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待处置资产的减值准备等。另外,投资公司按照股权投资协议进行投资而发生的与股权投资项目有关的各项前期费用(如项目调研、论证等费用),在投资项目投资前,先通过“待转投资费用”科目核算,待按协议规定实际投资时,再将其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如因终止协议等原因而不再进行股权投资时,则应将其转为“管理费用”列支。在资产负债表上,“待转投资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内单独列示。
投资公司的财务费用仅包括投资公司进行结算、融资等发生的汇兑损益和各项手续费用以及投资公司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但不包括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因为投资公司委托贷款发生的利息收入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属于投资公司的营业性活动,该收支应作为其核心业务收支,并分别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核算。
二、关于委托贷款及利息收入的处理
委托贷款是投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款项,并按委托贷款合同的规定收取本息的行为,是投资公司的主要营业活动之一。根据委托贷款期限的长短,委托贷款分为短期委托贷款和长期委托贷款两种(以投资期限是否超过一年为划分标准)。在会计上,投资公司分别通过“短期委托贷款”和“长期委托贷款”科目进行核算,并在每个科目下设置“应计贷款本金”、“非应计贷款本金”和“减值准备”三个明细科目。
委托贷款发生后,于期末按规定的利率计提委托贷款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若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时,应将贷款本金从“应计贷款本金”明细科目转入“非应计贷款本金”明细科目中,同时将已经入账但未收到的利息收入予以冲销,借记“利息收入”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并将转入非应计贷款的应收未收利息记入备查簿。
收到已经转为非应计贷款的款项时,先作为贷款本金的收回,待贷款本金全部收回后,再将收到的款项确认为利息收入。当然,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如果客户及时偿还以往所欠的本息,并有证据表明其以后也能足额偿还该笔贷款的本息,则应将该笔贷款转回为应计贷款,并在收到转回为应计贷款的还款时,先确认原冲回的利息收入,同时将该贷款按正常应计贷款处理,并按期计提贷款利息。
会计期末,投资公司应对委托贷款的本金进行减值测试,当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本金时,应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短期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或(“长期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企业的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是作为“投资收益”来处理的,而投资公司的委托贷款作为其主营业务活动,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
在资产负债表上,短期委托贷款和长期委托贷款的账面价值应分别单独列示于“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内。
三、关于待处置资产的处理
投资公司的委托贷款或其他债权,可能因债务人无法偿付而接受债务人作为抵债并计划进行处置的资产。这类资产在处置前属于待处置资产。投资公司收到这类资产时,应将其作为“待处置资产”核算,并按其性质分别作为“待处置流动资产”、“待处置固定资产”、“待处置股权投资”和“待处置无形资产”等进行明细核算。待处置资产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价入账,即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原值减去相应的减值准备)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计算的金额作为该资产的入账价值。
对于待处置资产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待处置资产在未转为自用的资产前,既不进行摊销,也不提取折旧,而且无论接受的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多大,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持有待处置股权而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应由本公司享有的部分,应比照一般企业进行短期投资核算的做法,直接冲减待处置股权投资成本(贷记“待处置资产──待处置股权投资”),只有当待处置资产转为自用,并已经办妥相关的手续时,才将待处置资产作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并按规定摊销、折旧或将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投资公司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进行计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管理费用,并将准备计入“待处置资产──减值准备”。
3.尽管待处置资产也按资产性质分为待处置流动资产、待处置固定资产、待处置股权投资、待处置无形资产等,但由于其并未实际形成企业自用资产而是准备进行处置,且一般不会准备长期等待,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将所有的待处置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列为单独的一个流动性项目反映。
四、关于定向投资及股权转让收益的处理
定向投资是投资公司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或有关部门无偿将划给投资公司的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其他投资。尽管定向投资也分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其他投资三项,但它与投资公司自行进行的长期投资不同。这类投资实际上是以接受投资形式产生的。在会计核算上,定向投资通过“定向投资”科目进行核算,并按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其他投资进行明细核算。投资公司收到定向投资的资金时,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科目,进行定向投资时,按实际投资成本借记“定向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定向投资是有关部门无偿划转过来的,则取得无偿划入的投资项目时,按照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借记“定向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科目。投资公司对于定向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并比照一般长期投资形式对投资收益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