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20:1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

第一篇: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

关于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

篇一:开展舆情风险排查报告

开展“两会”和3.15期间舆情风险排查的报 告 根据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两会”和3.15期间舆情工作的通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舆情风险排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总行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积极做好舆情风险的研判、排查及提升应对能力,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排查工作要求,对服务质量、收费、“七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操作风险及案件、员工涉及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房贷、不良贷款、代理代销业务以及新产品业务的风险问题等当前舆情热点提示,我行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重点也围绕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案件和违规问题。近几年来,在行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传达到每位员工,以血的教训教育每位员工警钟长鸣、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职工操守,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定期不定期找员工谈话,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通过排查,我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也未在媒体上发生过不良、违规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对于服务质量,我行自

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行的口号就是要凭借宽敞亮丽的硬件,打响**银行在**城的服务品牌,三年来,已获得客户的认可,表扬与各种荣誉不断,但也有二次客户投诉事件(2013年),通过登门致歉与解释,取得客户的谅解,并继续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一线人员高度重视服务质量,一经发现问题,绝不拖延,迅速报告解决,尽量就地消融,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是也在大堂处布臵了支行与总行的投诉电话、意见簿,按季随机抽查一定量的客户对我行的客户经理及临柜服务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加强了监督机制。

对于收费问题,我支行已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大堂醒目处进行各类收费项目的公示,也有收费小册子可以让客户带走细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三)信贷及中间业务方面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进街道、社区宣传,将阳光信贷政策上墙公布,将客户经理姓名、管辖区域、联系方式及在岗状态上墙公布,将银监会“七不准”规定在营业大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支农支小支实主线和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投放序列倾力支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行现有不良贷款**万元,正在努力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万元,属于企业经营不善所致,已诉讼至法院,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清收。历年不良贷款**万元,均已诉讼至法院,会有部分损失。经总行审计,发生的不良贷款中,我行员工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在信用卡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中,积极相应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

政策,严格按规操作,严抓贷款审查过程,杜绝滥放滥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代销及新产品业务营销中,我行总是先行安排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及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做好充分解释与揭示风险,按规定流程操作,未发生风险事件。

(四)员工管理问题。此次员工排查问题由综合办负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舆情风险意识,共排查员工24人,其中正副行长2人,劳务派遣工2人。对相关人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各种行为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发帖、博客等散布各种对我行不利的消息,都具有较高的防范声誉风险意识,都能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上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极力维护我行网点、窗口、员工的形象,提升我行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重视。为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到位,明确了行长

主抓,分管副行长具体抓,综合办公室实施,各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强调各部室要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排查工作。

二是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公安取得联系,调阅录像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问题、信贷及中间业务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四大重点进行了细致排查,努力使排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做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三是加强防范。针对排查出来的客户投诉事件、中间业务收费、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机率增加等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坚持由办公室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并重申舆情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及时向行领导及总行进行汇报,积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处臵,确保第一时间化解,防止舆情发酵和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检法机关、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强化内控案防管理,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严禁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行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因员工违法违规而引发媒体关注。

在今后的舆情风险管理中,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通过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全行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

险理念,主动、有效地防范舆情风险,确保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领导到位、措施上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加强员工管理,为我行各项业务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银行**支行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篇二:关于开舆情风险排查的报告

开展“两会”和3.15期间舆情风险排查的报 告

根据总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两会”和3.15期间舆情工作的通知”,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舆情风险排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总行相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积极做好舆情风险的研判、排查及提升应对能力,力求工作做实、做细、做全,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排查工作要求,对服务质量、收费、“七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操作风险及案件、员工涉及民间借贷、理财、信用卡、房贷、不良贷款、代理代销业务以及新产品业务的风险问题等当前舆情热点提示,我行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重点也围绕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案件和违规问题。近几年来,在行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通报传达到每位员工,以血的教训教育每位员工警钟长鸣、遵纪守法,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职工操守,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定期不定期找员工谈话,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引导员工积极向上。通过排查,我行员工未涉及任何重大案件,未涉及民间借贷,也未在媒体上发生过不良、违规现象。

(二)服务质量、收费等问题。对于服务质量,我行自 成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我行的口号就是要凭借宽敞亮丽的硬件,打响**银行在**城的服务品牌,三年来,已获得客户的认可,表扬与各种荣誉不断,但也有二次客户投诉事件(2013年),通过登门致歉与解释,取得客户的谅解,并继续成为我行的忠诚客户。一线人员高度重视服务质量,一经发现问题,绝不拖延,迅速报告解决,尽量就地消融,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同是也在大堂处布臵了支行与总行的投诉电话、意见簿,按季随机抽查一定量的客户对我行的客户经理及临柜服务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加强了监督机制。对于收费问题,我支行已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在大堂醒目处进行各类收费项目的公示,也有收费小册子可以让客户带走细读,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三)信贷及中间业务方面问题。严格按照总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执行,开展“普惠金融”工程进街道、社区宣传,将阳光信贷政策上墙公布,将客户经理姓名、管辖区域、联系方式及在岗状态上墙公布,将银监会“七不准”规定在营业大厅公告,方便客户办理业务,接受群众监督;在信贷投放上,按照支农支小支实主线和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信贷投放序列倾力支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行现有不良贷款**万元,正在努力消化中,其中今年新增**万元,属于企业经营 不善所致,已诉讼至法院,预计今年能够全部清收。历年不良贷款**万元,均已诉讼至法院,会有部分损失。经总行审计,发生的不良贷款中,我行员工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在信用卡发放、房屋按揭贷款中,积极相应国家出台的各项信贷政策,严格按规操作,严抓贷款审查过程,杜绝滥放滥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在理财产品、代理代销及新产品业务营销中,我行总是先行安排学习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及操作风险点,向客户做好充分解释与揭示风险,按规定流程操作,未发生风险事件。

(四)员工管理问题。此次员工排查问题由综合办负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全行员工舆情风险意识,共排查员工24人,其中正副行长2人,劳务派遣工2人。对相关人员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对各种行为进行排查。通过排查发现,所有员工都没有通过网站论坛发帖、博客等散布各种对我行不利的消息,都具有较高的防范声誉风险意识,都能在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上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极力维护我行网点、窗口、员工的形象,提升我行的综合竞争力,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舆情风险排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领导重视。为确保舆情风险排查到位,明确了行长 主抓,分管副行长具体抓,综合办公室实施,各部门配合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强调各部室要本着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做好排查工作。

二是方式灵活。通过网络搜索,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与媒体、公安取得联系,调阅录像等方式,围绕案件和违规问题、服务质量和收费问题、信贷及中间业务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四大重点进行了细致排查,努力使排查工作做实、做细、做全、做好,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三是加强防范。针对排查出来的客户投诉事件、中间业务收费、年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机率增加等可能引发的舆情风险,坚持由办公室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并重申舆情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及时向行领导及总行进行汇报,积极采取多方面、多渠道处臵,确保第一时间化解,防止舆情发酵和扩大。同时加强与当地公检法机关、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理解。强化内控案防管理,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严禁员工充当资金掮客行为,确保员工合法合规操作,避免因员工违法违规而引发媒体关注。

在今后的舆情风险管理中,将引入舆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会议、网络、文件等载体,通过正面典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全行员工对舆情风险的认识,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 险理念,主动、有效地防范舆情风险,确保思想上认识到位、组织上领导到位、措施上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舆情风险排查工作,加强员工管理,为我行各项业务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银行**支行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篇三:舆情调查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

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

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

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

“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

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

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

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

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

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

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

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

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

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

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

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

“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义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转载于:舆情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

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

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

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

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

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

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

公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

响社会稳定。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

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

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

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 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

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

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

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

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 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

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

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

2.2.4为领导决策依据篇二: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

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

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

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

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

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

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

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

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

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

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

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

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

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

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

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

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

和多元解读已经成 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

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

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

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 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

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

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

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

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

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

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

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

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 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

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

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

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篇三:人民网

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是在中共和政府严厉反腐、深化改革的鼓点正酣中展开的。

一、2014年的网络热点舆情对比2011年-2013年本报告所列举的每年网络热点舆情20件事,2014年的舆情走向呈

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届中央政府改革力度大,反腐鼓声响,网民对体制的向心力有显著提升。中共

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以“周一打苍蝇,周五打老虎”的节奏,从严治党,但入选本年度20件事的贪腐舆情只有***案。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受到全社会持续关注。2014年的20件

事中有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和广东茂名px群体性事件。第三,司法舆情在2014年度未能进入20件热点舆情。这与近一年司法改革的力度加大

有关,最高人民法院力推司法公开,重审疑案和平反错案,民众的关切得以释放。第四,暴力恐怖事件和恶性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受到官民一致的严正谴责。2014年3月

1日夜晚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内地非民族地区公众场所针对平民百

姓的较大规模恐怖袭击。虽然此后乌鲁木齐早市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更多,但还是美丽春城

的这个恐怖之夜在网上引起了更大的心理震撼。以此为拐点,政府反恐举措凝聚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拥护。

5.28山东招远邪教故意杀人案,让基层隐而不彰的邪教问题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此前

山西临汾6岁男童被伯母挖眼事件,也被疑为有邪教背景。第五,公众人物的失德事件近年来持续发酵,转型期社会的道德伦理引发社会反思。2014 年有柯震东、房祖名在京吸毒事件,还有其他文艺界名人吸毒嫖娼案,以及曾经困扰了红十

字会3年的郭美美参与性交易和网络赌球被刑拘。这些公众人物伦理操守的得失,对年轻网

民来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样本警醒。第六,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舆情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内地网民的关注。2014年有台湾学生

占领立法会事件,香港“占领中环”事件,乌克兰政局剧变。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做得比较

成功,均未对内地局势产生连锁反应。乌克兰事件被主流舆论解读为倒向西方可能给国家带

来分裂的痛苦。境外舆情风云变幻,在中国内地的网络舆论场上水波不兴,这是内地政局稳

定的表现。表1:2014年20件热点舆情事件本文对本舆情分析报告覆盖时段(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内的2000 多件舆情热点事件 进行分析,试图给出2014年度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的基本描述。表2:2014年不同舆情领域压力指数 本报告将一年以来的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等八大类

别(个别热点事件可能分属多个类别),可以看出:①官民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

态、医患矛盾、阶层流动壅塞、权益纠纷增多等社会矛盾聚焦点,是网络舆情压力的主要承 担者,这一领域的话题只占舆情总热度的四分之一,却负载着近三分之一的舆情压力。②公

共管理、吏治反腐、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多由党政部门引发和主导,超过一半的热点

事件都属于这些领域,但舆情压力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些领域中正面事件所占比例

不低,达到10%左右,可见党政机关在舆情应对和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不少网民认

可的。③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如工厂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暴恐、群体斗殴等安全事件,也是舆情危机的爆发点。表3:2014年分省舆情压力值top10从舆情压力值的地域分布得出结论:①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舆

情热点事件数量多,整体压力大。②从事件平均压力值看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

达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大,而中部和东北等经济中等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等偏远省份的单位舆情事件压力甚至超过了北京、广东等舆情高发区,近

年来不断出现的暴恐事件是新疆等地成为舆情高压区的重要原因之一。表4:2014年热点事件涉事职能部门舆情压力分布情况 从舆情压力的职能部门分布得出结论:①党政部门中,公检法和纪检监察是舆情压力的

主要承担者,近一半的舆情压力指向这些机构。②交通、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也是舆情热点

事件的高发区。③食药、质监、安监和环保部门虽然涉及的舆情事件不多,但单位事件热度

大、舆情压力大。表5:2014年社会矛盾聚焦点舆情压力值篇四:舆情报告

【舆情报告】熄灯问题我校学生舆情调查与其他很多学校相比,我校实行的是不熄灯

制度的。熄灯与不熄灯,各有其利弊,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同学每天的情况又有

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是熄灯好还是不熄灯好呢?民心所向是什么?对于我校师生而言,熄

灯制度又是否可行呢?本周校团委理研中心就此采访了闵行校区部分院系的同学,并将他们的看法整理成文。

一、现状调查:闵行校区部分学生的“夜生活” 在目前不熄灯的状况之下,相较中山北路校区而言,我校闵行校区少了一份繁华,多了

一份宁静,但是同学们也没有因此而早熄灯,在此次访谈过程中,最早熄灯的寝室熄灯时间

为十一点,而最晚的可以达到凌晨两点。从同学们的言论中,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熄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之

处。相反,他们在不熄灯制度下,可以做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晚熄灯、晚睡觉对于第

二天的影响却丝毫没有提及。在当天的课结束之后到上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洗漱所用

去的时间,同学们通常在寝室里写作业、上网、看书等。有的时候有些同学还会参与一些部

门会议,会议时间会持续到十点十一点,或是更晚。下面三位同学均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可以说是几个类型的夜生活的典型。

理工学院物理系的聂同学在晚上这段时间里,一般是在看书做作业;生科院生物科学系

的张同学的夜生活要比聂同学更加丰富一些,她除了看书做作业之外,还会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什么的;而法律系的林同学则还有更为特别的事情做,例如做运动、部门会议、串

门之类的。

在结合了所有被访者的回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专业方向偏理工科的同

学作业量一般都较大,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相比之下,专业方向偏文科的同学在课业

方面会比较轻松,一般在晚上,他们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自我放松上面。由此可见,在目前实行的不熄灯的制度之下,尽管在偏远的郊区,闵行校区同学们的夜

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

三、总结与评价:不熄灯乃是民心所向经过一周的访谈,我们一共对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七个院的二十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在访

谈过程中,对他们在对我校不熄灯制度的态度有了一定了解。其中,只有10%的同学(即被访的二十名同学中的两人)是倾向于熄灯的,其余的的十

八名同学则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不熄灯这一边。倾向于不熄灯的两名同学分别来自我校的体育

与健康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赞成不熄灯的同学通常都认为,不熄灯大家的时间会较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

安排时间,没有强制性,时间非常有弹性,大学正应如此。亦有同学认为,电费是我们自己

出的,所以我们有自主使用权,而且现在经常出现极端性气候,夏天的晚上比较热,冬天的

晚上有特别冷,如果在这种时候还不使用空调,那么我们安装空调又有何用?同学阐述说,如果学校要强制熄灯,他们当然也会听从安排,但是他们认为那并不是民

心所想。倾向于熄灯的两名同学则认为熄灯可以强制同学们上床的时间,这样一来对同学们的睡

眠有了一定得保障。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同学认为室友玩斗地主到很晚影响到他的休息了,所

以他倾向于熄灯。而07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则是因为觉得即便不熄灯,同学们做的事情也

是一些非正情,导致自己要睡觉得时候外面还是灯火通明,致使自己无法入睡。对于赞成不熄灯的同学,他们是绝大多数人,应该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立场,也的确对于很多理工科,甚至上课的同学来说有很多作业,一旦实行熄灯制度,那么他们的作业

很可能会完成不了。可是对于那些有早睡习惯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外面的明亮的

光线以及嘹亮的声音,不仅影响了他们一个晚上的休息,也影响到了他们第二天的生活。对于倾向于熄灯的同学,他们觉得其他同学在不熄灯制度之下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因

而希望学校实行熄灯制度,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

的情况,而没有想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现在目前不熄灯的制度下,他们可以像那些同学提 出:例如可以把大灯关掉开台灯,或者同学声音能不能小一点等类似的建议。而不是就因为

第二篇:负面涉警舆情

首先得说,媒体和民众要给警察公平的舆论,不要遇到任何事,就把所有罪责都归结到警察身上,总是处在警察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舆论有时候会误导公众的视线,让大家一边倒地对警察口诛笔伐。

警察是什么,警察先是人后才是警察,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警察不是机器也有七情六欲也喜乐忧愁。“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把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推向了一个极高点,群众是不是认为警察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的。所以一旦警察稍微有点逆群众之意,不管做法是对是错,都将引来如潮的批判。

所以,警察一直都是舆论的弱势群体,身为弱势群体,要怎样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一是思想上要重视。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广大网民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的主要空间。而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维稳处突、调处纠纷等各类执法执勤行为,处于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第一线。伴随着各类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公安机关的社会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一举一动逐渐成为了网络议论的焦点。在这些舆论中,反面舆论又居多,警察成了不少网民发泄不平情绪的主要对象之一。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稍有不慎,甚至言语不够严谨,都有可能被网络舆论所曝光,受到无情地抨击,并且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快捷性及受众性,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就极易造成事件扩大化,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极大的不良社会影响。

二是行动上要做到分秒必争。网络舆论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关注人群多,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手上有手机,手机有信号,就可以在事发现场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内进行。公安机关通过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挤压了造谣惑众、流言蜚语的空间,将影响降到了最低。

三是理念上要做到转变提升。虽然网络舆论常常过于偏激,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民意不可违,可疏不可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也要随之发生转变。我们做好公安工作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我们要正确理解“民生”不是“驭民”、“治民”,而是“为民”、“利民”,要把网络作为加强警民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让网络成为一个反映民意和民情的空间,把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监督的力量,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以整改,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用诚心争取群众的信任,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正直、诚实、勤勉、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良好形象,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和真诚的表扬也要认真回应,积极加以引导,将网络快捷方便、服务面广的特点为我所用,不断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四是作风上要做到公道正派。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法执纪水平和为民服务本领,始终做到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一些造谣生事的言论就会止于事实真相面前,一些恶意中伤的言语自有明白事理的群众出来回应。因此,把握网络舆论基本点仍然靠的是公安队伍优良的作风、精湛的业务、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法、热情的服务。

第三篇: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亟待加强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公众对现实生活中军队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负面言论和观点。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有效控制难;诱发原因多,容易成焦点;片面性较强,真假难辨别。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的成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社会问题,还有部队自身原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其主要成因是敌对势力恶意攻击、部分社会人员心理失衡、商业利益炒作需要以及个别官兵思想行为失范。网络涉军负面舆情丑化军队良好形象、诋毁军队性质本色、挑拨军政军民关系,严重损害军队的声誉地位。为此,各级要进一步增强网络涉军舆情处置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维

护部队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预防体系,立足早发现、早应对,牢牢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军地协查机制。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网监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借助地方科技手段,建立优势互补、信息共享、顺畅高效的监控体系,对网络信息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有涉军负面舆情,公安网监部门应立即以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通报部队,确保部队能够迅速找到发布源头,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健全军队自查机制。信息化、军务、保卫、宣传等部门要联合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室,专设网络信息员、侦察员,依据“专机入网,专室处置,专盘存储,专人管理”的原则,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设立互联网监控专线,安排专人值班,利用网络舆情监控软件和网络监控技术,采取确定涉军敏感信息检索内容和关键词等手段,全天候、全时段对大型网站、微博、帖吧进行搜索侦控,实时掌握涉军负面舆情动态,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及时制定完善《涉军负面舆情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任务区分、组织指挥、处置方法等具体细节,定期组织演练,达到一有情况能够反应迅速、指挥顺畅、分工明确、行动有序、处置得当,使负面舆情止于初萌、扼于未散、止于未果。

坚持客观处置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及时有效查处解决。一是调查取证,判别真假。一旦发现网络涉军负面舆情,部队军务(警备)、保卫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进行调查取证,会同地方公安、宣传、信访、民政等部门和舆情事实涉及单位,尽快查清负面舆情的真、伪、虚、实。对于虚假的涉军负面舆情信息,要迅速联系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部门进行覆盖、删除,同时认真追查发布负面舆情的人员、网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相关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二是区分情况,迅速处置。对发现的涉军负面舆情情况属实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通报或抄告舆情涉及单位认真调查核实,区分性质,查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惩处。同时,一方面积极协调地方公安网监、宣传广电等部门对负面舆情进行封堵、删除,缩小传播范围,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要及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尽快化解舆情危机,严防一些人恶意炒作和诱发群体性事件。三是持续跟踪,正面引导。处理网络涉军负面舆情要注意持续跟踪引导,防止因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演变成热点敏感问题。要积极发挥军队专家学者、先进典型、网评员和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引领作用,对已经扩散的涉军负面舆情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坚持用典型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通过主动、及时、全面、权威的信息发布,引导负面舆情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持续深入开展“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教育活动,打牢处置工作的坚实基础。一是抓好专题教育整顿活动。持续抓好“崇尚军人荣誉、维护军队形象”专题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的形象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切实用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和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二是塑造外出军人、军车的良好形象。依据条令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外出军人、军车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外出军人要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维护军人形象,不得军服与便服混穿;不得围观、参与地方各种非法集会;不得酗酒滋事、涉足不健康场所;不得着军服、带军车出入地方餐饮娱乐场所等。外出军车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军队的声誉,不得闯红灯、走禁行、酒后驾车;不得开快车、占道挤道、强行超车;不得乱停乱放、不服从交通管理、滥用警灯警报器等。三是从严查纠外出军人、军车的违规违纪行为。警备司令部要加强对外出军人、军车的检查纠察,重点关注开“违法车”、“霸王车”、“特权车”现象,特别是对军容不整、酗酒滋事、闯红灯、走逆行、与交警发生冲突等容易在地方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违纪行为,要敢于“唱黑脸”、“出重拳”、“下猛药”,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切实维护军队的形象和纪律。

第四篇:舆情报告格式

网络舆情写作格式

标题:网友反映我区xx校园xxxx情况

内容:

1、什么时间、什么网站反映某件事

2、所反映事件的详情

3、网友跟帖情况和转发转载情况

4、我局采取的初步措施

附:相关网站

上报人: 联系电话: xx年xx月xx日

附件:关于网友反映我区茜草街道一幼稚园老师拿水果刀吓 娃娃被辞退的情况回复篇二:舆情信息格式

标题,用黑体三号,居左对齐。一般标题即观点,尽量避免反问句、疑问句等句式。

信息来源,含时间、媒体,用仿宋小三号,居左对齐。一般商业网站不具有采访权,请追溯到信息源。

正文,用仿宋小三号,行距固定值27磅,字距标准。正文不少于600字; 2.一般为当天或24小时以内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时效一过的稿件一般不再发。3.重点关注、采用主流媒体(报纸、电视、门户网站)的素材。请不要编写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稿件。4.正文后写清单位、姓名、手机号。单位一律使用“东港区教育局”。5.严禁直接从网上下载,格式五花八门,否则直接删除,不计入考核。

三、舆情信息报送要求 1.发送邮件时,在主题栏内以单位+题目的方式,以便于月底统计,不写的漏计概不负责。单位统一填“东港区教育局”。2.发送邮件时,请直接把文稿粘贴在文本框内,不要仅使用附件,以便于编辑,否则不予采用。

示例: 篇三:舆情信息报送格式要求及管理办法

舆情信息报送格式要求及管理办法

生环学院团总支青年研究中心制

一、格式要求

2.报送格式请参照已下发的策划书内附件表格及要求; 3.报送内容需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语义明确; 4.若报送内容中涉及到具体事件,请详谈:

如丢失物品现象,需言明哪班哪宿舍谁什么时间在哪丢失怎样的物品,失物价值等;

如活动时间安排冲突事件,需言明哪个活动占用什么时间与另一活动占用什么时间,二者如何冲突,两个活动组织方为何人等,方便老师予以解决。5.除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事件外,鼓励报送班级特色内容。如班级特色活动中同学们的感受与反响、同学们对近期社会事件的关注与讨论、同学们对身边人事物的言论及看法等。

二、管理办法

1.请务必在每周五晚12点之前发送舆情报告,逾期不候; 2.请务必遵守格式要求所列内容,不合格者将退回信件; 3.请务必认真完成报送工作,内容充实具体,有意义,勿敷衍了事; 4.每周未按时上交或上交内容不合格者,我中心将在本期周报中统计后报送给老师,由老师裁决,具体体现于综合测评加减分、优秀干部评选、优秀团员评选、优秀班集体评定等。情节严重者,批评且撤销其职位。

请各班心理委员务必重视并认真完成工作。谢谢配合!篇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一些基本要领,掌握并遵循这些基本要领,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很大的帮助。总体上来说,好的舆情分析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精巧的结构和准确的文字。此外,在撰写舆情分析报告的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述全面与观点鲜明有机结合。舆情分析报告一般以分析舆情信息工作概论透彻、论述深人为优,这就要求运用大量丰富的素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解读和剖析,使舆情信息的全部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得到充分的表现。与此同时,舆情信息工作者还必须考虑到,各级领导工作繁忙,时间宝贵,关注舆情信息仅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主动适应这一情况,在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时,既做到论述深刻、详尽充分,又做到观点鲜明、表述精当。鲜明,就是在内容上要求突出主题,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在形式上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序号字体以及标识十分清楚;在语言表达上要求惜墨如金,要言不烦。即使在文中的主体部分也是如此,应努力使对舆情分析和论述简明、精练、到位。在叙述事实时不要作过多的描述;在阐述观点时不要作烦琐的论证;在选择使用材料和举例时,必须选用那些最能准确和深刻反映内容的典型材料和典型事例。2.理性概括与素材鲜活有机结合。一篇好的舆情监测报告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边叙述,边论理;既要实现观点的准确凝练、清晰明了,又要实现事实的真实可信、具体生动。写分析报告不是写正式文件,不能到处是理性的抽象和概括,那样不仅会失去生动性和吸引力,而且会失去真实的力量和说服力。要在分析报告中将提炼出来的观点论点与原汁原味的民众话语等舆情素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论述中多引用那些来自生活、来自群众的朴实生动的语言,尽力做到原汁原味,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语言常常是群众情绪、思想、诉求和建议等社会政治态度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可以最真实地呈现在领导同志面前,也最有参考意义和价值。3.总体态势分析与突出问题分析有机结合。一般来说,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一个主题、一个方面舆情进行整体分析,揭示和概括出舆情的总体态势,这样可以帮助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从整体上掌握某一方面的舆情状况。但是,这还不是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的全部,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应反映出舆情监测分析的全部成果。换一句话说,就是既要反映舆情的总体态势,还要将舆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重点难点等表达出来。唯有如此,方可做到既从总体上把握舆情态势,又有突出具体问题的分析;既有整体状况的反映,也有重点问题的解剖,通过将好与坏、喜与忧、正面与反面、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不同情况反映出来,帮助领导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突出问题。篇五:2013互联网舆情报告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媒企之争中被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话语权也在打击网络谣言中暴露出先天缺陷。主流媒体如何恪守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信息把好关,矫正引导网民情绪,关系到国民心态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以来政府骤然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和网络生态的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够,经常见风就是雨。某些网络“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一些谣言,扩大了谣言的负面影响。此外,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网络虚假信息扰乱资本市场,让不少公民、官员和上市公司深受其害。

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恶意编造谣言牟利”)。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

然而,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也出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案件。如河北清河县女网友发帖询问命案“真相”被行政拘留5日,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的初中生发帖质疑一起死亡事件有内情被刑拘,甚至在政法系统内部对有些案件也有不同看法。互联网是否构成刑事入罪的“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网上“寻衅滋事罪”,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在2013年2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司法案件占半数以上。9月份继举世瞩目的***案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更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不过,各类司法案件折射出的民众心态却各不相同。***案公审、刘志军贪腐案审理和多起高官被查处案件,使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期望大增;李某某强奸案与夏俊峰案中,网民对罪犯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民众对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强弱群体生活反差的不满和忧虑;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则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中产阶级震动的案件。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1 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随着2013年10月下旬发生的浙江温岭患者杀医案变得格外尖锐,出现了医护人员集体抗议,全国上百家医院声援的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2012年每所医院平均发生的纠纷事件由2008年的20.6起增至27.3起。与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中不少网友的幸灾乐祸相比,这次网民对被杀的医生普遍表达了同情,保持不变的是对当下医疗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牢骚与不满。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2013年,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热点案例渐多,仅5月至6月出现的相关案例就达30多起。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父子接棒”,安徽安庆惊现22岁团县委书记,湖南衡阳雁峰区副区长参加工作10个月后被提拔正科、4年后被提拔副处,湖南某地市官员外甥女28岁任副县长,参加选美后获重用等话题,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一时间,围绕年轻干部出身经历的“扒粪”风起云涌。干部年轻化本身是好事,网民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网络反腐从2012年岁末开始也变得更加集中而尖锐,网民反腐的类型多样化、起因复杂化、爆料实名化,党政机关查处快速化。位高权重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网络实名举报拉下马,被曝光多块名表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获刑14年,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光??网络反腐与新一届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是吻合的,但领导干部一旦被举报就面对几亿网民一边倒的指控,被污名化。此外,网络反腐易被商业敲诈和官场恶斗所利用,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国信办2013年再次查处了若干借反腐之名行网络敲诈之实的舆论监督网站。4月以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推出“欢

迎监督,如实举报”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日均收到网络举报800件。这都有利于引导网民利用正规渠道和平台进行合法举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在2013年的反腐案例中,央企的腐败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在此之前中储粮黑龙江大火,使得这家企业受到广泛关注,问题不断曝光。而8月以来中石油发生一系列“人事地震”,先后有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在内的多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此事更是被网民冠以“窝案”、“胜利(油田)系”等标签而大力炒作。很多央企、国企脱胎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实现去行政化,也就承担了社会舆论对整个公权力不满的情绪。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热点新闻、体育、军事、娱乐、购物、八卦、图片,以及网友评论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开启了社交阅读新时代。目前新闻客户端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入驻,还吸纳了不少自媒体。搜狐网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近400家自媒体,用户总订阅量超过了6亿个。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和贸易摩擦也逐年增多。2013年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仍占有相当比重。除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持续发酵外,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项目后逃亡香港,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棱镜门”让美国人从2012年希拉里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两次谈话所标榜的道德高地跌落,也使得中国网民有了一次近距离同步参与世界热点的机会。网友沿用“如果斯诺登是某国人”造句,表达

了对美式自由双重标准的讽刺:“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奥巴马总统肯定已邀请他前往白宫共进晚餐,还会提名他为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政府只在恰当时机捍卫自由与人权。

第五篇:2012两会舆情报告

2012两会舆情报告(3月10日篇):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03-10发表评论>>

中国网3月10日讯 值此2012年两会(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针对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以及对近期热点问题的观点和意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合作,收集整合舆论,共同发布两会“舆情报告”。报告起止日期为2012年3月1日至3月14日。

【3月10日综合话题舆情】

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诸多关于环境污染的议题中,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专业词汇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成为了热议焦点。

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随着PM2.5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专业词汇也一跃成为两会代表,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代表话题(议案)词频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在医院门诊做过专门调查,每当天气变得灰蒙蒙的,前来就诊的病人就会增加10%到15%。其核心原因就是我国以前对PM2.5和臭氧没有监测,而PM2.5直接进入肺泡,危害极大。为此,钟南山代表建议,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监测PM2.5。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本次人大会上提交议案,建议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从立法层面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当一个地区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周边地区,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影响。

从3月8日起,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率先在全国发布PM2.5监测数据。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指出,长远来看,防治PM2.5污染关键在于切实治理各类废气污染源,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5年PM2.5监测覆盖所有地级市显得步伐有点缓慢,建议在今年年内就开始全国监测。

【委员话题(提案)词频分析】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中西部在工业转移过程中污染非常严重,而那些受污染群体都是农民兄弟和低收入人群,希望2015年PM2.5的监测目标不应该只覆盖所有地级

以上的城市,应该覆盖全国。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我们及时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对公众而言,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针对不同的空气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3月9日下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后,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卫生部已开始开展研究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他建议调高烟草税,降低烟民数量,将健康城市的概念充实到卫生城市的内涵中。

【媒体传播舆情分析】

从两会召开前夕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的含量纳入国家标准到PM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词汇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媒体普遍认为政府的这一举动它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3月6日京华时报援引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PM2.5问题的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

中国环保网、解放日报、中国青年网、金融界等多家媒体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PM2.5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报道。

截至发稿时,在百度中输入“PM2.5”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到490多万条结果,而在新浪微博中则有约118万条涉及“PM2.5”的微博。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在中国环境网联合搜狐社区开展的主题为:“今年‘两会’,您关注哪些环保话题”的调查中,网友心中预期的“两会”环保热词与以往有所不同,有17.33%的网友投给PM2.5,14.43%的网友投给公众参与。

针对PM2.5、环境信息公开、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以及环境税收等问题,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网友们为治理PM2.5献计献策,27.29%的网友认为应公布PM2.5的数值,让公众共同来监督空气质量,26.85%的网友则希望完善国家和地方的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地方环境质量考评的重要因素。

对于环境信息公开,36.29%的用户希望建立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34.67%的网友认为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推动作用,让公众成为监督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

还有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关于空气质量的观点。

曹红财的微薄[新浪微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空气却越来越糟!PM2.5也逐渐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最重要的就还是它对人类的危害,他究竟有什么危害呢? 它是指空气

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污染物,进入人体支气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PM2.5如此火爆,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网友 IP游客 119.33.140.x :PM2.5,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是否应该人性化一些,到易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检测。广州空气很污染啊!

网友 IP:60.209.238.x :车尾气对人的危害不小,尤其是最近曝光中国汽油的危害物质远高于香港、欧美三十多倍,汽车尾气影响人的智力,尤其是儿童的智力,这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发展的问题,请国家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要让劣质的汽车尾气在全国GDP增了一个点的同时,我们下一点的孩子整体之上却降低了10个点!!

网友 IP119.96.38.x :中国是不是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对PM2.5的监测。

【综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对于公众环境保护诉求的回应,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正是政府的这种决心,才让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治理工作一步步走向深入。

继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后,PM2.5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后广东省公布了珠三角9市17个监测点的PM 2.5数据。但仅有监测结果是不够的,通过监测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治理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做好大气的治理工作可以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科学研究,联防联控、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五个方面进行。

但要从根本上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更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转变能源发展的方式,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在10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张国宝、邵秉仁、王炳华、陆启洲、李河君、牛文元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回答了记者提问。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在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所做的努力。

(撰文:张文涛 莫林虎)

【资料来源】

1.《两会速递:“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闻网 2012/03/05 10:10

2.孙天明:《广东环保厅副厅长:PM2.5监测点全按国标设置》,南方都市报2012/01/16 11:16

3.毕淑娟: 《PM2.5首进政府工作报告“小颗粒”成两会新议题》,天津网 2012/3/9 20:59

4.《周生贤因未完成减排道歉 PM2.5设备全国需28亿》,中国新闻网 2012/03/08 09:06

5.《梁江涛:PM2.5进两会是一个新起点》,中国网 2012/03/07 10:12.《网民接受环保问题调查 PM2.5及公众参与被热议》,中国环境报 2012/03/07

7.《人大代表建议年内开始全国监测PM2.5联防污染源》,新华网 2012/03/10

8.《张国宝邵秉仁等委员就“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答问》,新华网 2012/03/10 10:51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下载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现负面舆情的报告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舆情报告怎么写

    舆情报告怎么写?舆情报告根据舆情行业工作者的需求大体分为舆情简报和舆情专报两种。舆情简报是通过舆情监控系统将采集的舆情信息自动分类生成舆情报告,通常是以天为单位进行......

    2010舆情指数报告

    《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发布 南海网 http:// 时间:2011-03-24 17: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作者:郭虹 章莹中新网重庆3月24日电(郭虹 章莹)《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

    中国社会年度舆情报告2012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1年舆情报告微博成为舆情最大信息源类别:国内新闻 浏览量:1395 版次:AA16 版名:时局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4-14 作者:杜强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舆情调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

    舆情分析报告

    大江南舆情分析一、二季度干部职工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1、近期食品添加剂事件火热,如美国大肠杆菌、台湾塑化剂等。 作为餐饮行业食品添加剂问题出现后,包装食品检验严格,不少包......

    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与正负面信息识别调研5则范文

    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的相关技术调研 社会民众通过网络所表达的群体性的情绪、态度、意见与要求等形成了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最直接、最快速地反映了......

    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

    最新网络舆情调研报告-精品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舆情的常常是: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