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3:2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

永城市马桥镇初级中学

曾召军同志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自信、有朝气的他也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少先队辅导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引导着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一、思想上,要求进步

为在同学们面前真正地做到“身正为范”,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他积极学习“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努力研究新时期对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贯彻学习党中央关于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的原则是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脚踏实地地干工作;目标是努力把本班的学生培养成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大自然的好朋友。与此同时,他还学习一些政治理论,例如河南省的“三平精神”,在充实、完善自己的同时,不断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小养成勇敢顽强、勤俭节约的好思想、好习惯。

二、工作中,全心全意 辅导员的工作是平凡的,他之所以能将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他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其实,爱学生,事业已成功了一半。在平日里,他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到一个高度,他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红苹果”分给每一个进步的孩子,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学习的甜美。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和风筝一同飞上蓝天”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体质,同时在活动中,促进了同学间的友好合作。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理念,他还组织学生开展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队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成一段有意义的话,放到气球里,飞上蓝天,从而促使同学们为理想努力,奋发向上。就这样,这个班在他的带动下,成为了全校文明班级的典范,被光荣地评为“文明班级标兵”、“优秀中队”等。

在工作中,他提倡创新,不断改变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就以选拔班干为例,他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同学们相信自己,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发现了不少同学的闪光点,为日后的工作也准备了一手好的材料。也正是这样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2013年教师节被评为“永城市优秀班主任”。

三、生活中,乐观向上 生活中的他,乐观向上,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在孩子的心中,他常常是一副笑脸,友善和蔼。他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布置班级、组织活动。如在最近一次队会课上,宣传部的几位同学组织了“近期新闻发布会”,真是有声有色,井然有序。平日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照顾他人,同学病了,问寒问暖,有问题不会解决了,便主动讲解帮助,真正地体现了一个良好的中队风气。

自学校的“养成教育”开展以来,他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典范,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创造力,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他将继续为同学们服务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服务着。相信,他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孩子们化作清凌凌的河水,永远承载他们的快乐!

第二篇:于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于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

于军同志作为从事环境地质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长期工作在艰苦的地质行业一线,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多年来共主持完成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省部级合作等重大项目五项,在地面沉降灾害评价、机理分析、模型预测、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为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防治、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严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学科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防治地面沉降灾害,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摆在地质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地面沉降具有发生初期不宜察觉、发展过程持续时间长、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尤其是地面沉降预警预报更是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极具挑战性。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于军同志毅然承担起了当时江苏地矿行业经费投入最大、目标难度最高、运作情况最复杂的部省合作项目“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程”。在他的带领下,历经数年的努力,终于在苏锡常地区建成了以分层标、基岩标、GPS标石为基础构架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使长三角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从无到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2006年该同志负责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域)地面沉降地质结构模型研究”项目,又成功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拓展到江北扬、泰、通地区,并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地面沉降分层标、基岩标自动化监测,建立了地裂缝自动监测站、苏锡常地面沉降监测预警中心,使得江苏省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的生产科研实践,使得该同志在学术理论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突破,主要表现在:针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区域分解”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警模型的研究思路,并最终成功在该地区建立了区域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开展了较高精度的地面沉降预测预报;在地裂缝灾害预测研究上,运用GIS技术建立了典型地区地裂缝成因机理空间分析模型,并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地下水水位、基岩面起伏形态、古河道分布特征、地表岩性特征等因素,以GIS空间叠加分析为手段,成功进行了地裂缝易发区预测;在地面沉降信息系统研究中,利用ArcObjects中的ComGIS组件和ActiveX控件技术,使3S数据信息在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无缝结合及多模型系统的综合集成。

该同志根据大量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分析所提出的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类型划分,对于深入研究该地区地裂缝成因机理、预防预测地裂缝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GIS平台自主开发的地面沉降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促进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提高自动化监测、分析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依托虚拟现实技术(VRT)建立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深入分析地面沉降机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术平台。该同志的上述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前期论证工作(如京沪高铁江苏丹阳——昆山段地面沉降专题研究、苏通大桥地面沉降稳定性评价、西气东输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7年以来,该同志作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首位入站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的高端人才,一直致力于地面沉降风险管理研究,提出了实现灾害最小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的地面沉降风险管制模式,从收益、成本、风险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研发了地面沉降风险管理评价模型,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为决策者提供了制定相关防治措施的综合支持,使江苏长三角地区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正是由于该同志的突出成绩和表现,先后被评为地质调查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2005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评为“国土资源青年科技骨干”,同年被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特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同年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级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先后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2008年,该同志入选中组部、团中央第九批博士服务团,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职锻炼。挂职期间该同志始终牢记中组部、团中央对博士服务团成员提出的“了解国情,服务地方,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要求,虚心学习、积极工作,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和提高,为支援国家西部大开发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恩施州委、州政府和共青团恩施州委的高度评价。

近些年来,该同志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合作编写出版了《苏锡常地裂缝》学术专著一部。2005年该同志应邀参加了第十届东北亚地区地质环境学术研讨会(韩国)、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上海),并在大会上用英文做学术报告,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积极影响和广泛好评。2010年该同志关于“地面沉降地质结构虚拟现实模型”的研究论文又被第八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墨西哥)接受,并特约在大会上做演讲发言,体现出现今我国地面沉降研究的较高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篇:曾华明同志抗洪抢险先进事迹

曾华明同志抗洪抢险先进事迹

曾华明,男,现年44岁,中共党员,镇防汛办主任,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和技术工作。

2010年6月19日下午,马鞍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全镇九个村委会普遍受灾,汛情吃紧,曾华明把人民群众的关心,对水利工程的热爱,从他那被雨水淋透的衣服,沾满黄泥的胶鞋,满脸泥巴上得到印证,在抗洪抢险的三天三夜里,他没有回一次家、没有好好睡一次觉,饿了在水库啃方便面,渴了喝口冷水,身上医护淋湿了、又穿干、又淋湿,不知湿了多少回,电话响个不停,摩走个不停,为全镇所有险工险段提供技术指导,在洪魔中,他给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作了一个最好的诠释,把所有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进一步升华。

6月20日凌晨1:20分,外面大雨如注,汤溪水库告急:水位每小时以0.5米的速度上升,超警戒水位1米,坝脚出现两处渗漏,一旦出险,随时有溃坝的可能,二百多万方谁将横扫下游所有村庄,险情就是命令,身为镇防汛办主任的曾华明,马上作出开导渗沟技术处理,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除险,渗水终于从导渗沟的杀卵石上渗出,20日六点整,溢洪道水深0.8米,由于溢洪道长达三百多米,中段又有一漫水桥,桥比溢洪道底板高出0.3米,溢洪被阻去了三分之一。曾华明与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戴建华、分管水利裴标委员会商,立即调挖机清除漫水桥,上午10时终于疏通,洪水向游龙一样飞快的向下游跑去,险情排除,水库水位以每小时二寸的速度缓慢下降。这时,大家旋着心才放了下来,此时,易水、陂下、何瑛水库又告急,曾华明不顾

疲劳又赶到水库上。

在这三天三夜里,他亲自到汤溪水库、易水水库、和瑛水库、新基水库、陂下水库、住源坑水库、许岭水库、李家水库、反马水库等十座小一、二型水库及小山塘水库排险15次,亲自查处险情6次,现场捡险12次,处理技术难题28件,每次抢险都经历千辛万险、呆段决策、沉着指挥、顽强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的先进性本质,此次抗洪抢险中,由于处理及时,转移人民群众迅速,无一人伤亡,无一跨坝,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6月23日,全镇各类水库、塘坝的险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下一步他的工作更繁忙,全镇灾后重建工作的技术指术又够他忙碌。

第四篇: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谁都希望到城市工作,可他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到偏僻山乡教书;

谁都希望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眷顾自己,可他却偏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地推开了身边的爱情之神;

谁都希望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可他却偏偏把有限的收入奉献给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

他,就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年轻教师、共产党员徐其军。

1977年4月,徐其军出生在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小山村。父母务农,只靠种田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从小看农村不仅学校少、老师少,而且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就使很多原本天资聪颖的农村孩子失去了很多成材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立志当一名农村教师仿佛是一粒种子在小学毕业后就洒在了徐其军的心田里。

而在这之后,徐其军真的3次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1994年7月,成绩优秀的徐其军主动放弃在全区最好学校六合一中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却报考了溧水师范学校;

——1997年师范毕业前夕,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他被学校推荐到南京晓庄师范继续深造。这是多少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可谓是信手拈来。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这一人人羡慕的选择,而回到了家乡六合县任教;

——六合县教育主管部门准备把徐其军分到县城学校。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再三表明到农村教学一线的态度。在他的坚持下,六合县教育局只能把他分到了泉水乡。徐其军拿到通知书的当天又迫不及待地找到乡教办领导:要求到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枣林小学去。当年的枣林小学是六合县出了名的条件差、师资缺、人心散的农村小学,当地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

因为泉水乡中心小学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泉小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但这总算从师范毕业来到了农村最基层的小学教师岗位,也满足了徐其军的心愿。

虽是刚刚入道,但他的语文教学很快就显山露水,受到了同事的一致称赞。经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在县里组织的作文、演讲等竞赛中获奖。

有人要问,徐其军放着现成的城市不进,为啥要到农村?他图的是什么?

三年后的 2000年,因为学校调整,徐其军如愿调到了母校泉水乡枣林小学担任教导主任。这个教导主任有名无实——学校只有76名学生,6名教师。学校也是当时南京最偏僻、条件最艰苦、规模最小的农村学校。可徐其军在这里却如鱼得水,对所任课程不仅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而且每一堂课都做认真的备课笔记。同事们说,这个貌不惊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青年人,工作极为认真,每天总是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开,还经常把来不及批改的作业捆在自行车后带回家。为了让学生受到正规的英语口语训练,他自掏腰包买了录音机,放在办公室公用。学校教辅资料奇缺,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很少,这些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年底利用上南京开会的机会,特意从新华书店买来英语、作文等教辅资料,无偿送给学校。校长得知情况后要报销,徐其军却坚决不同意。

在同事的眼里,徐其军是个热心人。莘宝荣老师说,当年自己参加自学考试,《古代汉语》两次考试都未能通过,是徐老师的热情帮助使她顺利地过关;吴万斌老师学习《许国璋英语》缺少教辅资料,又是他骑车20多里从家中拿来了教材和磁带;1999年下半年,学校考虑到徐老师上班路途远,就给他腾了间宿舍,可徐其军只住了一个多月,就主动找到校长,将房子让给家里人多、居住拥挤的吴老师;平行班的备课,他总是带头查找资料、撰写教案、设计试卷供大家分享,而当评优评先时,同事们纷纷举荐他,他坚决推辞。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在婚检中发现肾功能异常,后来到一家大医院检查确认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没有及时治疗,已并发尿毒症。由于徐其军先天基因特殊,要找到匹配的肾源换肾难度很大。

在这如晴天霹雳的打击之下,徐其军反而从开始的震惊走向了平静——也许老天不公,让年轻的他遭此重罪。病魔并没有让徐其军倒下,有一种信念让治疗后重返校园的徐其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那时,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必须服用7种药物,当年每月1200多元的工资,除了买书之外就几乎全部花在买药上。复查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糟糕,徐其军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一次手术前,医生让徐其军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血透效果相对好,副作用也小,但要经常去医院,而腹膜透析可以在家做,但容易感染。徐其军想都没想,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不会耽误他教书。

他为此学会了自我透析。每天两次,每次2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代谢出2公斤左右的血水,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两次尚能坚持,一天两次,经年累月,这样的苦痛常人是无法体会的。就这样,徐其军常常是这边拔掉透析的针管,那边就笑容满面的走上讲台。徐其军从家里到学校,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放学回家后,早已累得腰酸背痛上不了床。尽管如此,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总是一着不让,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级管理更是井井有条,一直都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教师。

上级领导出于对徐其军的关心,提出让他遵医嘱休息,他却始终不肯。他知道,全校只有6名教师,人手严重不足,且都年老体弱,英语除了他没人能教,孩子们不能不学英语。所以他主动向校长提出申请,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除教三年级的语文外,另跨学科兼教五年级的英语,一周上19节课。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徐其军还挤出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双大专文凭。生病以后,他依然抱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8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所有课程的考试,并获得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门卫郑家福提到这些就会感慨地说,他经常看到其军老师在宿舍里拥被夜读,寒暑不辍,教师聚会也几乎不参加。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与相恋三年的未婚妻满怀喜悦地准备结婚。就在这时,婚检结果表明病情暂时不宜结婚。面对这个婚检报告,徐其军沉默了、痛苦了、彷徨了——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拿出十多年辛苦摘抄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文学作品提纲、发表过的文稿、获奖证书以及朋友间往来的书信统统付之一炬,仿佛要同这个世界永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家人和同事的劝慰鼓励,还有那窗外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欢快的打球哨子声,乡间小道上嬉皮的吵闹声——这一切都在呼唤他灵魂的回归:走出精神低谷的徐其军把这些艰难当作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挥笔写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这一条幅,贴在床前勉励自己。

在痛苦的抉择中,徐其军毅然地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未婚妻不肯答应,多次到徐其军家中安慰他、劝说他,情真意切地请求徐妈妈让儿子收回这一决定。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未婚妻最终只能潸然泪去——徐其军透过窗户眼含着晶莹的泪花为她献上一个个祝福:我要把对你的爱献给更多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得到我更多的爱。

枣林小学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比较困难,往往连书本费都很难筹齐。徐其军担任班主任时,每当新学期开始前,他都要抱病一一家访,了解学生情况,动员孩子们来上学。

学生王治成、王治强俩兄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家中落下巨额债务,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过活。爷爷无力承担他俩上学的必要开支,徐其军家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建议校长给予适当减免,并主动从自己的买药钱中挤出一部分给补齐,这一帮就是几年;学生侯亚齐是个先天缺少耳廓,听力受损发音不全的少年。为了让他掌握汉语拼音,徐其军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声母、韵母、字母表,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正音,终于使他走出了自闭,并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查字典了。

2008年大雪封山,徐其军不顾沉重的病情,一次又一次护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又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刻也从未间断过。有一个姓史的男生家庭贫困,衣衫不整,大冬天里脚趾甚至露出鞋外。徐其军不嫌不弃,自费为他买了一件羽绒服。多年来,他用自己有限的收入,不仅为学生买书、买文具,还为他们买衣服、买鞋子。

徐其军的老同学、竹镇民族中学教师胡家锁说,徐其军对学生的关心并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终止,就在今年3月,在病中醒过来的徐其军,还打电话给自己,一再叮嘱要多关心几个当年他曾带过的学生。手术不久,尚在康复中的徐其军又偷偷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几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打气鼓劲„„

徐其军的病情是严重的。但他能坚持至今,与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现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对他这个乡村小学教师多年的关怀关心密切相关。

2006年9月6日,这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徐传德和徐其军两个人来说却永远都不会忘记。徐传德,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其军,六合区竹镇镇泉水乡枣林小学一名普通教师。当天接近傍晚5点半,徐传德开完办公会顾不上吃饭,就拉上几名工作人员急急出了门。半路上,还特意买了一大捧百合花。原来,得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坚持乡村小学讲台的事迹后,徐传德就有一股见到徐其军的冲动,他既感到内疚,又觉得兴奋。内疚的是知道得迟了,激动的是南京有徐其军这样的好老师,这是南京教育界的光荣。奔波200多里路来到了枣林小学,徐传德激动地把鲜花捧到徐其军面前:“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你的精神让我这位老教师深受感动,我要向你学习!”

“你现在身体处于什么状况,吃多少种药?”徐传德在枣林小学的教室里关切地询问徐其军的病情,并一一详细记录。不久,徐传德就利用个人关系请到了南京军区总院世界级肾脏病专家为徐其军会诊。专家的治疗方案,使徐其军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徐传德又同六合区多方商量,想方设法解决徐其军的巨额治疗费用。2007年枣林小学撤并时,在徐传德的建议下,考虑到徐其军的身体状况,六合区安排他到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竹镇中日希望小学任教。从那起,徐传德始终与徐其军保持联系,还经常专程看望他,了解他的治疗进展情况,给他捐款、赠送图书,帮助他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之际,徐传德更是亲笔给徐其军书写贺卡,勉励他同病痛作斗争,并邀请他来局里参加新年联欢会。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今年年初,已经专职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的徐传德惦记徐其军的心始终没有放下,亲自同六合区委区政府商量后决定立即为徐其军换肾。今年3月,手术获得了成功。5月5日,徐传德协六合区委书记李世贵再次看望徐其军„„“徐书记和我这样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缘分,让我一辈子都难忘记。”徐其军感动地说:“没有组织的关怀,没有徐书记这样的关心,我真的难有今天!”

2006年以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然坚守三尺讲台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来到学校,把鸡蛋、板栗送到徐其军家中。六合区城乡教师自发捐款10多万元,作为徐其军的治疗费用。1000多位市民发来祝福短信,有人专程从江宁、高淳等地赶来探望,有人从仪征送来了治疗肾病的药方,有人从四川打来了长途慰问电话,有人从海南寄来了医疗费。95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昔日的斯霞同事刘强老先生激动地说:“南京教育为什么这几年成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南京的教育质量为什么这几年年年攀升,就因为有徐其军这样在基层热爱教育、不计名利的好老师!”

徐其军先后荣获2006 “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全国模范教师”,2008“感动南京的新闻人物”、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2009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十佳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提名奖,2011年被六合区委授予“李元龙式的好党员”称号。

徐其军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相继做出批示,号召人们学习徐其军,宣传徐其军。徐其军虽然2007年才入党,但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他的确做到了“教师为人师表”“党员为师之表”。他的身上显示出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爱心、奉献的精神,也显示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自强不息、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徐其军情系教育、心系学生、献身农村教育的信念,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他那不平凡的感人篇章。

第五篇: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帅小军

没看电视之前,对曾建同志不甚了解,当《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传达后,怀着崇敬之心,我学习了《井冈杜鹃报春晖—追记“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曾建》和《新时期好干部的典范—向曾建同志学习》等文章以及曾建同志生前的同事好友对曾建同志的缅怀和纪念的文章,曾建同志“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尽忠职守;一心为民、心系群众、以民为先、为民尽责的公仆形象立刻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高大而清晰起来,我深深地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领导干部而感动着,为人民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沉痛的悼念;同时我感觉到一股暖流和热能时时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感觉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时在心中腾起,我想,这就是曾建同志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出生于干部家庭的曾建同志,其母亲对事业的执着和严谨的家风,对曾建同志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建同志58年的生命历程中,能有“曾克思”、“曾夫子”,甚至家人叫他“曾干部”这样几个绰号,这正是源于他一贯以来超强的党性、原则性和对工作的认真,更源于他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始终保持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纯洁的底色。信仰纯洁,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他坚守的,是永恒底色。曾建同志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曾担任县级领导近20年,并先后在多个单位(地方)担任主要领导,他始终严守财经纪律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一己之利,自觉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修养和美德。这源于他信仰的纯洁,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则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信仰是共产党人最先进的力量。信仰是创新的源泉,是激发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坚定的信仰,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要做就做最好—他追求的,是止于至善。曾建同志在生命读秒的最后时刻—他记挂的,还是工作。30余位生前的同事,他们不约而同这样给他“画像”——每到一个岗位,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基层调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宁让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他常说:“群众的开心是我最大的开心,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在群众的心底深处—他付出的,就是大爱。这一切在于他对信仰的赤诚,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用信仰立身做事,可歌可讴。

曾建同志走了,可他的闪光事迹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却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曾建同志的人生足迹,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强的信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忠诚,必须把坚定的信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基。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筑牢思想防线。让信仰的旗帜永远飘扬,这是党和人民的期盼,是重铸我们民族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在新的时代实现中华之崛起的伟大召唤。

2014年4月2日

下载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曾召军同志辅导少先队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帅小军 没看电视之前,对曾建同志不甚了解,当《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传达后,怀着崇敬之心,我......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当《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的决定》传达后,我怀着崇敬之心,学习了《井冈杜鹃报春晖—追记“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曾建》和《新时期好干部......

    迓驾镇“十佳少先队辅导”张军同志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浇灌花朵 追求上进 ——县级“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张军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 张军同志,男,苗族,1975年11月27日出生,现年37岁。2008年7月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2008年9月参加工......

    昆山市劳模--杨军同志先进事迹

    昆山市劳模--杨军同志先进事迹 自1992年调入昆山电视台,走进新闻演播室那天起,杨军就与电视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十六年过去了,杨军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不但丝毫未减,反而......

    蔡占军同志先进事迹(更新)

    蔡占军同志先进事迹 蔡占军,男,1968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87年至2001年在江苏武警部队服役,服役期间获个人三等功二次,1999年被江苏武警总队评为廉政先进个人。2001......

    生东军同志先进事迹(五篇材料)

    生东军同志先进事迹生东军,男,1969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系管理信息专业,1991年8月参加工作,于200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9月调入......

    观看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6月19日晚上8点,广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实况录像,曾馥平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人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曾馥平同......

    学习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雪梅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观看了《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的实况录像,使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曾馥平同志恪守信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