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认识校长、教师在课改中的作用(二高许明生)
充分认识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县第二高级中学
9月22--25日,我县47名中小学校长在唐局长的带领下,到湖北襄阳、洪山等地进行课改考察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启发很大,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课改的成败在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课改的关键在教师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1、用扎实的学识感奋学生
德国的《职业教师指南》中有一句话:教师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就不可能教育他人,发展他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无论在科学文化知识上,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是如此。当前的学生思维开阔,课外知识来源丰富,求知欲旺盛,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快速提高,社会对知识的需求转变等都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提高自我修养,熟悉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重视进德修业,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爱戴敬重,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工作魅力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勇于献身课改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修品,还要练功;不但要更新观念,以身立教,还要勇于改革,探索创新,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促进者、设计者、沟通者。要以生为本,以情为主,尊重学生爱学习、爱自由、爱快乐的天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都能学好。用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感奋学生,让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学习,快乐学习,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2、用高强的能力感动学生 教师的一行一动、一招一式都体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显示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自我反思,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变讲为学、变教为导、不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学得有乐趣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课改,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上,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让课堂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通过既温柔民主又严厉严格、既实事求是又通情达理的教育,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动。
3、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教师情操高尚,人格完美,对学生会有较强的感染力、辐射力。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照耀学生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 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推进课改,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理念,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平,言谈举止要文明。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盏明灯。
4、用丰富的情感感召学生 教学既是一种认知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过程。而认知与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
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课改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平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激励性的评价。要用爱心温暖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用赏识树立信心,用鼓励唤起希望。
二、课改的成败在校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初国家教育部推出的一项伟大教育改革工程,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位学生的发展。校长要高度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课改能不能实施,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校长和校长领导下一支热心课改的领导班子。实施课改必须建立一把手负责的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处室主任具体负责,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对学校课改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予以实施,贯穿于学期始终,保证课改工作高效运作。
1、做师生思想的引领者
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校长。要在推进课改、强化校长专业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提高引领教师团队的思想转变工作的能力,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全体教师,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校长要理解教师、包容教师,率先垂范,强化课改全过程指导,努力做到深入课堂教学,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崭新的课改理念,引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研究,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带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积极参与课改活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感知课改带来的变化,对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实产生感性认识,才能真正对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进行有效地指导。
面对课改,校长要勤于反思,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逐步走向科研型校长和学者型校长。2 校长还要带头参加课程培训,通过培训迅速胜任课改工作,掌握课改的指挥权,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推进课改的主力军,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提高。
2、做师生典型的推广者
宣传典型、讴歌典型的先进事迹,是现实的需要、课改的呼唤。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释放生命的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展示出自己的精彩。在课改时,一定要做阶段性总结,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有什么问题。要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让教师说话、提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改的顾虑和困惑。要把教师的意见收集、汇总、归纳、合并和提炼,并设计成不同的课题,返还给教师,让教师在学中改,改中学,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推进课改,要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直观直接、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要举行课改之星、课改先锋、课改名师等评选活动,利用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各级各类比赛等活动,推动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为课改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向工作量大、业绩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更要向积极实施课改的教师倾斜。
3、做师生问题的解决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精益求精、把教育与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能团结人的教师的教师”。校长要成为 “教师的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素质,要有团结人、发展人、善于内外联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明确肩上担负的重任,认识到时代的要求,尽心竭力,真心实意,及时解决师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校长要把为师生服务看成是学校管理中的责任和目标。首先,要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要善于将学校的办校目标和教师的愿望融为一体,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课改中心情舒畅,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校长要深入教师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感受,对领导的要求,对工作的渴望,对生活的需求,对课改的建议。要帮助教师认真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让教师减轻压力,树立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我县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国家课改的总体要求,以课改名校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努力把我县的课改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我县教育三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校长在教师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模版]
校长在教师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读《“刺儿头”老师
》案例反思有感
近日,在参加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017年内蒙古网络研修活动中看到了《“刺儿头”老师》一文,让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校长在教师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我就此案例进行反思如下:
如果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家的话,学校的领导就是这个家的家长,领导平时的言行、活动、作风,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他的教师。一个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一味只知道效益、成绩、个人荣誉的校长,他的教职员工必将会战战兢兢、没日没夜、牢骚满腹的。即使取得了成绩,获得了成果,也会身心俱疲,矛盾不断,单位之中的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同一年级的教师成员之间,会不断的指桑骂槐、勾心斗角。我相信,不会超过很久,这样的工作环境,这样的领导,必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所消磨掉,年轻人锐气与干劲也在这机械化的领导中,摸不着头脑。
相反,我们有些校长,尤其是小学校的校长,学校教师人数不多,彼此相识,称兄道弟,嘻嘻哈哈,领导不像领导,倒像魔术班的班长,只要保住自己的位子就行,管他教育效益,管他社会影响,只要检查不出问题,只要自己还能看下眼去,就万事大吉,原则问题得过且过,是非纠纷稍微点评,一开会就是打扫卫生,就是应付检查,这样的单位,气氛肯定是活跃的,就像山西黑砖窑事件中那些县的领导,在中央的督办之下,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在办公室里打扑克。这样的单位里,人与人之间基本是和谐的,但这种 “和谐”是一种放任的和谐,是对工作极不负责的放松,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老百姓的敷衍。所以,领导是重要的领头人,教育工作中一个带头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在头三年的过程当中,与学校领导的关系好坏将直接决定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夸大化,试想一下,一位大学毕业生,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亲人,在业务上还不熟练,甚至面临成家立业,他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在领导的帮助下,这位新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克服压力,积极上进。成为业务上的骨干,成为单位的大梁。但年轻人也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激进,喜爱自由,敢于挑战。如果在一部分领导的眼里,这成了懒散、不懂事,从而再在不同的场合加以不负责任的点评,从而很快在行政单位中形成一种不好的舆论,这将极大的影响到行政员工的热情,并很容易的在各项年终评比、晋级、晋职等等中落于下风。这岂不是害了他吗?
我们的教师队伍需要人才的知识化,年轻化,学校领导者要及时为新加入集体的成员加以鼓励,给新教师成员介绍单位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到教师的困难,及时的排忧解难。像一位家中的长辈,尽量的嘘寒问暖。让自己的工作人员主动找自己沟通,让行政组织成员像在自己家里工作一样,在工作之余,可以聊天,可以谈心、可以互相交流。
我认为,学校领导还必须做到:
一、管理要民主。组织成员不分职位高低,在人格上及法律面前应人人平等。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能容纳不同的意见,认真解释其不合理部分,邓小平同志说过: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排斥个人主观好恶,尽量用同样的规则对待所有的人,为学校组织成员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制度要完善,我们很多学校工作中,人说了算的还不在少数,这很容易就会滋长学校领导的个人主义,给各种学校关系,营造不正常的气氛。打着集体的旗号,打着纪律的旗号,打着为国家效力的旗号,假公济私,打击报复,满足私利。所以说,制度问题是学校管理中一个最根本、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制度的制定,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人的价值,发挥教育工作人员的潜力,做到内聚力和外影响力的有机结合。制度的执行,要严格,要让普通人员参与其中,不搞黑箱操作,不私下谈论,做到公开、透明、程序化。制度的反馈,要及时,尤其是我们的中层,要“聪明”,要灵活,所谓的沟通、协调就在制度的反馈上。及时召开民主座谈会,反映交流制度的优劣,及时加以修改、完善。而不是等到一个人跳出来,领导像救火队员一样今天扑一个地方,明天扑一个地方,等星火燎原的时候,也为时晚矣!
中层领导千万不要到办公室里去问小道消息,一是散布小道消息的人未必就是积极工作的行政人员,二来领导的素质也不允许这样做,三是因为我们有正常的渠道,为我们搭设桥梁。在背后说别人的话的人,一定是有摩擦,领导要及时通过这种组织摩擦找出信息,让摩擦起到积极的作用,把教师群团的摩擦调整成教育组织群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不是推波助澜,神神秘秘,让组织成员生活在更大的摩擦当中。
学校领导者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个教育组织是否有凝聚力的关键。所以我们的领导者要坚持重视人的原则,要将人与制度结合起来,要坚持法制化。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课改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你爱不完
―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课改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中课改政治教学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有助于实现“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关键词:信息技术 “以生为本” 能力 素质 实效性 正文: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高中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而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大大增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对高中政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就信息技术在高中课改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有利于做到“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兴趣,想方设法使每一个情境设计融入趣味性、思想性,从而更能符合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能吸引人,教学一开始就处在教师“导”的作用之下,学生大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陈设的每个情境,学生都愿意观看、认真观看,对所提的问题积极加以思考,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 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吸引力,学生乐意学、也容易学。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很强感性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感性体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热点问题。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懂会用,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材料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是一些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用这些材料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5、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学生依托网络在时空上超越了课堂范围,加快了知识增量与更新的速度,并建立起与教师平等的自我学习方式。在这一层次,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并且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合作学习,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这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原有单
一、被动的接受模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自主选择,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种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多种能力。
二、有利于立体交互、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合作。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可以使传统课堂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人机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三位立体的交互模式,人机、师生、学生之间形成了交叉网状的交流渠道,实现多方互动。在这里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师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如请同学到网上浏览并摘录能体现课本知识点的事例,发表评论并在全班交流;请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资料等设计成网页,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展示交流等活动无一不是体 现强劲的交互功能及资源共享的特点。不仅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连接起无数的纽带,既有热烈甚至激烈的讨论气氛,又呈现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协作的特点。
多媒体、网络资源纷繁丰富,能够不断为政治教学提供最新的知识材料,促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把握和综合多种信息并渗透到各种知识原理中,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有助于突破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有利于教学向课本外延伸。
三、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引起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容器,这种教学观的稳定性,除了因为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教出发、容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教师把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当作主要任务。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教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这种被动学习的习惯中将会泯灭。新课程倡导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主动追求知识,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播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多元化、开放式和交互式特点,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师生所面对的热点信息因为有了网络,在时效、范围上变得完全平等,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网络的自由、公开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思考、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凡是积极参与、努力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都得到鼓励和尊重,遇到疑难问题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使教学过程由灌输型、传授型转变为探究型,充分实现了教学民主。真正体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师生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高中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 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堂精心设计和构思上,对网络教学的课堂组织上,对网络教学的材料的选择上。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垃圾也很多,反动的黄色的都有。老师如果不事先去仔细挑选,不去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那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而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多少。而绝大多数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对于突如其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适应和水平低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教师上网仅仅局限于从网上下载教案、练习题、课件等,对于更加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由于搜索引擎使用不熟练而不能迅速地查找,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不高;同时,利用网络获取的文字、声音、图像等资源因水平的限制,不能合理地整合成有效的教学课件,直接影响了网络下的教学效益。在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结合中,就极大地促使教师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条件,不少教师也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得以提升。
总之,笔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尝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并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显著,希望高中政治教学的同仁们大力推广,对信息技术说“对你爱不完”。
第四篇:发挥班级学习小组在课改中的作用的具体做法
发挥班级学习小组在课改中的作用的具体做法
初二物理 吕鹏华 为有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倾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确保学习小组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使之发挥高的效能,现就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的做法。
一、学习小组建设
划分小组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即每个学习互助小组都必须由好、中、弱三类学生组成,组长必须是成绩、能力最强的。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组建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以6人。明确一名组长,组内可按学科特长分别设立各学科负责人,组内成员明确分工。班主任负责学习小组的划分,并将学习小组的名单印发给任课教师。班级学习小组的学习事务由学习委员负责,各学科教师与学习小组间的沟通可通过科代表来完成。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一定要将后面黑板的位置空出来以便学生上黑板展示。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由学生制定组内常规要求和纪律要求(组内公约),各班还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与优良学习小组创争评比、三好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的评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制定有关课堂考核评比和记载的办法,并将结果载入学生的“成长记录”。所有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打分,并让学习委员或课代表及时记载,以便于班主任进行考核。
1.小组建设
①组名口号
规定每个大组要有自己的组名,可用组长姓名命名,以凸现小组长的责任感,或以其他形式命名。把教室内的前后黑板分成块,作为各小组展示的主要阵地。
②小组宣言
要求小组出一份小组宣言,宣言中包含着组名、组员、对手等几个方面。
③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用胶带纸粘贴在课桌上。
努力进取、敢为人先;高效自学、积极发言;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2、组员分工
组内根据需要,一般设立组长、学科负责人,实行分工管理。开始的时候小组长一般要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同时,注意职责轮换:各种职务可以轮换。职责轮换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提高合作兴趣,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二、学习小组评价策略
班主任要将按小组编制记分册发给班级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由班级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每组每节课的得分情况,班级纪律委员记载各组的扣分情况。一周一汇总,先统计个人成绩,个人成绩汇总后形成小组成绩,每周日进行总结,对前若干名学习小组进行表彰;每半学期评出的优良学习小组4至5个,并给予适当奖励。
三、学习小组考核机制
1.完成承包的问题,根据老师的评价,加上题目相应的分数;纠错补充正确,老师宣布加分的;
因课堂学习表现好被老师表扬可加上老师宣布的分数。
2.在各类检测或竞赛中,获班级前三名的学习小组或个人分别奖励3、2、1分,获校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5、3、2分,市级以上获奖的加倍奖励。
3.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考核:
①三总成绩位列班级前10名、20名、30名,分别奖励6、4、2分;倒数10名、20名、30名分别扣3、2、1分;
②语数英各科第一名、二、三名和四、五名各奖励4分、3分和2分,其它各科第一名、二三名和四五名各奖励3分、2分和1分;各科后五名,各扣1分;
③三总成绩进步幅度分别在30名以上、20名以上、10名以上、1名以上者,分别奖励6、4、2、1分,退步幅度分别在30名以上、20名以上、10名以上、1名以上者分别扣4、3、2、1分。
4.平时学习中有下列情况均须扣相关同学考核分1—2分:
①作业严重拖拉,或抄袭作被老师批评的;
②因未及时预习、复习,平时检测成绩极差,被老师批评的;
③因课堂上违纪,被老师批评的。
四、评优方法
1.平时考核:每周评选出团队之星5个,优秀学生10名,进行表彰;
2.学期考核:每半学期,全班评选优秀学习1~2组,良好学习小组2~3组:学校(及以上)评优从本小组产生,班级进行奖励。还要评选出优秀学生若干名,分别授予下列光荣称号:
(1)团队之星:带领本组同学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对本组的优良组风形成有巨大影响的同学;
(2)学习之星:自身学习认真刻苦,指导本组同学学习,学习上积极帮助其他人的同学;
(3)进步之星:在学习、遵纪、活动参与等有重大进步的同学;
(4)文明之星:积极维护本组形象,文明举止得体的同学;
被评为星级的同学学期操行等级为优秀,并推荐为学校及以上级别的评优候选人。
第五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课改中的作用(陈芳)
浅谈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改革中的作用
茅阳中学
陈芳
内容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为:
1、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多媒体可以提供感知材料,提高感知效果;
3、多媒体的应用扩展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练习的强度;
4、多媒体可以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但一种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它的利,也必有它的弊,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它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成为教学目的。教师要从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去选择媒体,而不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来设计教学;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教学节奏的适中和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 现代多媒体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改革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教学手段似乎很单一,长期以来都是黑板加粉笔,直尺加圆规,学生学起来有些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难随人愿,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成为了当代数学教师必修的一门研修课题。随着现代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现代多媒体技术广的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思想与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现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我校从去年起实施的“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
以前,老师在备课时所能运用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参以及其它的参考资料。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空前扩展了教师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直接获得相关的素材和资料;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有效地创设愉悦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具备与地平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继而对太阳与地平线进行抽象,太阳相当于圆,地平线相当于直线,进而得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联系,而且把生活中的知识上升到今天学习的内容上,使知识的顺利引出,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再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加深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多媒体可以提供感知材料,提高感知效果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再加之数学课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视频、电脑动画、图片等可以呈现事物的形象或它的变化过程,以强化刺激,唤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也可以将观察的对象和背景区别开来,突出感知对象,呈现感知对象的整体和局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形成清晰地表象。还可以揭示感知对象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让学生分辨。在教学《三视图》中,学生对在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图形不易理解,想象困难。虽然教材上有在不同方向看的画面,但学生很难想象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再组合成立体图形。这时候,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课件中不同的人物在侧面,上面,正面看的时候,将他们的视线用光束表现,直观形象,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又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想像了,利用多媒体中“Z+智能教学平台,通过演示,学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 2 象思维的过渡。
这样的案例还很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3、多媒体的应用扩展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练习的强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一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讲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每堂课的强度又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时间与练习量不成正比的情况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是最合理的。
从去年起,我校被列为了全县的课改示范学校,全面推开了“三段六步”的教学法,整个过程始终以先学后教,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备课,把教学目标、预习导学、导学测评一一的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教师也能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批注和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材料,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更多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展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4、在我校推行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能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手段、途径和方法。学生动手操作的作品,独特的解题思路,有争鸣的思想等,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幻灯机展示,能有秩序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然而,一种教学技术的应用有它的利,也必有它不利的一面,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它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成为教学目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的综合应用,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无论媒体技术如何先进,也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应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师要从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去选择媒体,而不是从所拥有的媒体来设计教学;其次,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辅助教师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代替教师而主导课堂教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导学、训练、反馈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 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及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该详细讲解的要讲解,该用动画的要用动画,该用直观教具要用直观教具,该板书的还是可以板书,不要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一切,它只是仅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再次,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应用,而不是每一节内容、每一堂课都要使用,让教室里的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室外面的人们听得轰轰烈烈,感觉像在作秀,这样最终失去了课改的目的。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给教学过程带来了重大的变化,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形态、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使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年的教育实践表明,现代教多媒体技术使用得当,会促进师生多种感官并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发展学习者的观察、想象、思维、表达、操作和创造的能力;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拓展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因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起着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仅仅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