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副书记在团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奏响创业华章 唱响青春之歌
——在共青团扬州市五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 荣平(2008年1月25日)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满怀豪情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今天,团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召开了,这既是一次总结去年、部署今年的工作推进会,也是推动扬州共青团事业顺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的一次重要会议。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自觉服从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理论武装、德育实践,投身发展、共建和谐,以人为本、服务青年,工作创新、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为促进扬州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独特作用,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表示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攀上200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 和6500元。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刚刚闭幕的市“两会”绘就了扬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到2012年,扬州工业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将分别跨越10000亿元、500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将分别攀上20000元和10000元台阶。扬州今天的发展和进步,凝聚着全市青年朋友的智慧和奉献;扬州未来的发展和跨越,需要青年朋友们肩负起更重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心血!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广大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潜力、最富创业激情,是时代创业大潮中的主体。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业激情的岁月。激发青年创业热情,树立青年创业先锋,帮助青年成功创业,既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法治的新扬州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发展大局、服务青年成长的重要职责所在。
要把时代的呼唤转化为广大青年勇于创业的激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这个时代充满生机、充满商机,是一个创业的时代,一个创业者的时代。广大青年朋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舞台和空间。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扬州大地上干事创业的激情正在涌动、能量正在聚集,在各方面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领军人才。要强化舆论宣传,弘扬创业文化,用这些青年人“看 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创业事迹磨励创业志向,把青年们的内在创业梦想激发出来、巨大创业潜能开发出来、创业致富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在全市形成一股青年创业的浪潮,激励广大青年在自主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演绎壮美人生。
要把青年的创业行动付诸于扬州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每个青年只有把自身优势、时代机遇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释放出青春潜力。党的旗帜就是共青团的旗帜,党所确定的宏伟目标,就是共青团应该担负的崇高使命。要把青年的注意力高度聚焦到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上来,把青年的激情汇聚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伟大实践上来,把青年的斗志融入到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洪流中来。要鼓励广大青年立足各自工作岗位,奋力投身扬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潮,率先走出创业步伐,力争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超越。特别要大力推动科技创业,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融合,促进创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青年企业家与青年科技人员的交流,努力打造青年创业和青年创造的扬州品牌。
要把为青年创业服务作为各级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创业充满了希望,更充满了挑战,蕴涵着艰辛。我们给创业者多一点阳光、多一点雨露、多一点养分,创业者就会有更多的激情、更多的动力、更大的成功。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 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坚持把扶持青年创业、打造工作品牌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抓住队伍、资金、信息、平台等关键问题,全面深化“创业扬州〃青春行动”。要加强创业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创业沙龙、论坛、研讨等活动,提升青年的创业本领;通过引进风险投资,推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举办银企洽谈会、创业项目发布会等途径,拓宽青年创业项目选择和资金筹集渠道,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兴建青年创业园(基地),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青年创业孵化机构,打造创业载体。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共青团组织,社会各界都要全力以赴地支持青年创业,为广大创业青年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大的支持、最佳的平台,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大业、善创业的人创伟业,努力形成“各显神通”、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青年进步的大学校,是青年锻炼的大熔炉。各级团组织要始终不渝地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坚持青年工作的时代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精神支柱,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不断开创扬州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共青团干部是青年前进的示范者和带头人,是党的青年 工作政策的执行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去年,通过全市三级团组织集中换届,一大批风华正茂、富有朝气的同志加入到团的干部队伍中来,走上了团的领导岗位。希望广大团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要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始终做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的表率;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作为终身的追求,始终做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表率;要紧紧围绕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努力干大事、干实事、干青年朋友满意的事,始终做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落实的表率;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心系青年,服务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亲民、爱民、为民的表率;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定势,敢于创业创新,为推进扬州又好又快发展多出新点子,多想好计策,始终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表率;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多同普通青年交朋友,多同先进人物交朋友,多同智者交朋友,始终做不骄不躁、清廉正气的表率,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共青团干部。广大团干部要把团的岗位作为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成为党的好助手、社会的好楷模、青年的好榜样。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个富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怀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总是把培 养青年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共青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支持共青团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坚持党建带团建,夯实共青团工作基础,关心共青团干部成长,为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关心、大力支持共青团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各方参与的青年工作格局。
青年朋友们,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寄托着未来的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全市广大的青年朋友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珍惜美好时光,把握大好机遇,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新扬州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把青春和智慧融汇到创造美好未来的不懈奋斗中,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挥洒青春、智慧和汗水,唱响新时代更加嘹亮的青春之歌!
第二篇: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小编推荐)
在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2-28
马勇
(2012年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草案)》,全面部署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走在文化强国建设前列的重要任务。当前,全国、全省迅速掀起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高潮。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全会精神,市委顺应时代大势,结合益阳实际,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承担起建设文化强市的历史重任。
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市是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必然要求。首先,文化强市建设是加快后发赶超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水乳交融,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和较量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益阳的后发赶超是综合实力的赶超,在很多情况下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不仅要切实抓好经济发展,让益阳硬实力更强,而且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益阳软实力更强,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其次,文化强市建设是绿色益阳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而且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众所周知,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易与新技术对接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是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经济发展的文化含量越高,绿色益阳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就越高。再次,文化强市建设为后发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前益阳进入了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益阳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更大合力、激活创造潜能,为益阳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市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去年我市人均GDP突破2万元人民币,达到3000美元以上,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前,人民群众对良好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文化消费结构已由单纯的追求娱乐休闲向更加求知求美转变,文化消费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向追求自我文化表达、参与自主文化创造活动转变,文化消费模块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文化一体化方向转变。相比之下,我市文化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全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
给能力还不强,文化消费还存在缺口。要有效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文化强市是利用良好基础条件推动益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选择。益阳是文化大市,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历史上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底蕴厚重的汉传佛教文化、三国文化、三周文化、蚩尤文化、屈原文化、竹文化、安化茶马文化、南洞庭渔耕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宝贵资源。益阳作为汉传佛教策源地、著名三国古战场、花鼓戏窝子、“三周”故乡、中国黑茶之乡、洞庭湖水乡、中国羽毛球之乡,文化氛围浓厚,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文化需求比较旺盛。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市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谋发展、促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4.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52亿元,均增加一倍多,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势所在。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积极争创新的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益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全面把握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益阳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文化与经济“两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科技与创新“两驱动”、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两结合”,全面实施“六个一”文化工程,着力提升文化的引领力、服务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努力建设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为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把握这一总体要求,关键在于注重“三强”:
“文化事业强”,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益阳精神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标志是建成城乡全覆盖、功能更完善、服务上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推动文化事业强,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不再是“为经济搭台唱戏”的附庸,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文化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一个社会没有精神文化就没有灵魂,就没有未来。我们益阳精神概括为八个字,即“崇文尚义、通达超越”,其中的“崇文尚义”就是注重精神文化的推动,把精神文化转化为物质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实现经济的崛起和进位。
“文化产业强”,着力推动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布局合理、品牌响亮、动力强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主要标志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实现文化产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64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文化人才队伍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文化人才培育规律,构建科学的文化人才培训、引进、考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
环境。主要标志是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和文化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形成一支阵营强大、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实现文化人才队伍强,要有正确的态度。一是要更加重视,长期来我们重视党政人才、管理人才等建设,现在我们还要更加重视文化领域人才的建设。二是要充分自信,益阳在文化人才方面基础较好,益阳籍的文化大师很多,比如工笔大师林凡、中国画大师赵溅球等,在我们市内也不乏大师级别的人物,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我们有基础,有榜样,也有肥沃土壤。三是要全面推进,在全市倡导一种甘当学生、欣赏艺术、崇拜文艺工作者的氛围,造就一大批优秀文化人才,在强有力的文化人才队伍支撑下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三、扎实推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
市委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强基固本,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础工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发展各领域,体现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弘扬红色文化,继续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用红色文化和先进典型教育和影响人民群众。要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道德素养和全市的整体文明水平。要传承益阳“小意文化”重睦修善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和发扬“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新时期益阳精神,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推动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打牢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共同思想基础。
2.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改善文化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批以市博物馆、市规划馆、散文诗艺术中心、“山乡巨变第一村”等为代表的体现时代精神、展示益阳文化形象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工程。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举办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强“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3、加强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介,提升益阳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创作生产更多影响深远、传播久远的精品力作,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强市的重要标志。要按照“创作一批作品”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完善文化创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鼓励扶持引导文化人才创作文艺精品。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建立重点作品论证、投入、评估、奖励机制,大力扶持小说、影视、戏剧、诗歌、书画、音乐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围绕推进“四大发展战略”等重大课题,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培优做强《散文诗》、《童话寓言》等品牌期刊,发挥诗协、美协、作协等各种社团协会的作用,创作一批在全省、全国展现益阳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要充分发掘益阳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加快创造一批优秀文化产品和对外宣传精品,扩大益阳文化的影响力。要认真总结提炼益阳精神,创作一批展示益阳城市个性和内在气质的外宣品,加强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益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大力建设全市网络问政平台和政务微博平台,加强网络管理规范化建设,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提高舆论掌控力,使新兴媒体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高速增长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是文化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新的特点。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根据我市文化发展自身优势和条件,注重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用高科技武装、改造、提升文化产品,带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注重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业;注重文化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借助羽毛球等优势体育项目,发挥奥林匹克公园、梓山湖高尔夫球场等体育设施的作用,加快发展运动休闲娱乐产业。全面发展广播电视、印刷复制、广告会展、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影视传媒、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推动优势资源合理集聚,加快组建益阳日报报业集团、益阳广电传媒集团,带动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新媒体等文化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先导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湖南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益阳文化制造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推进国家级文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影视文化制播基地、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支持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加快文化专业市场建设,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重点抓亮点,大力支持桃江竹文化、沅江洞庭湖水文化、南县演艺文化、大通湖农垦文化、安化黑茶文化和梅山文化、中心城区文博体系、工艺美术、佛教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局面。
5.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文化强市,破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创新。要进一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提高管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要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完成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完成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推进公益性国有文化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注重文化发展的创新推动,对文化领域能开放的就开放,对文化资源能利用的就利用,对文化产业能发展多大就发展多大。要让文化市场主体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独立自主地发展文化产业,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再由政府背负起来。要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抓好文化招商引资,争取一批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优势文化企业落户益阳。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探索引进基金的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不断实现文化资本证券化,提高直接融资能力。
这里我还想具体谈谈文化创新问题。创新是一项很现实、很实际的工作。文化体制改革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更要创新。要注重文化招商。这点湘西凤凰县做得很成功。他们实施“文笔凤凰、画笔凤凰、镜屏凤凰、音乐凤凰、名人凤凰”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名人、名城、名山、名水、名风情效应,宣传推介“天下凤凰”,推动文化招商引资。比如,他们利用凤凰县一个同盟会会员后代想兴建纪念馆的想法,成功引进民间资金,建成了高水准的纪念馆。在我们益阳,工笔大师林凡也想在家乡建一个博物馆,但存在资金瓶颈。市委宣传部要组织有关单位到湘西去学习,学会用市场的办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项目建设。如果能真正建成极品博物馆,则产生的效应是长久而深远的。要注重文化创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仅有文化自觉还不够,一定要有文化创意。美国一直没有放松对文化的重视。一个“好莱坞”就使得全世界的电影都向它看齐,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文化创意。我们益阳要围绕文博、旅游、传媒等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创意力度,切实提高文化包装、文化创意、文化开拓的能力,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要注重文化策划。做好文化产业,不仅要靠政府推动、招商引资带
动,还要靠文化人才策划。通过文化人才策划,包装一批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发展体现时代性、创新性。益阳发展文化产业是有基础的,省里也认为益阳最有能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省里正在研究把益阳东部新区鱼形山地区作为“两型社会”先进文化产业基地加以打造。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搞好文化项目策划,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中央、省委精神和本次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切实提高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强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各项工作任务纳入总体目标,把文化发展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市里成立了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文化强市建设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督导,协调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大文化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重大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各项文化专项资金的归集使用,形成集中力量办文化大事的机制和导向。要加强综合考评,建立健全文化强市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加强评价考核,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方发展水平、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作为判断领导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2.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拓宽文化建设思路,科学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好做足传承、发掘、保护、开发文化资源的文章,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要尊重经济规律,算好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账,提高文化发展的投入产出比。“算账”非常重要。要从地方经济效益最大化、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去考虑,强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我们湖南张家界和湘西凤凰旅游产业搞得相当好,张家界的旅游产业是政府投钱推动,而湘西凤凰是靠民间投钱推动。特别是湘西凤凰的旅游产业,尽管起步晚,但他们算清了账,举全县之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凤凰县的旅游产业收入已经占全县GDP的32%以上,旅游税收过5亿元,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毛主席说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要研究发展规律,特别是要看到随着内需的增加,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我们益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大手笔不多,落后也表现在旅游产业。要学习借鉴湘西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牢牢抓住都市人群旅游需求日益增大的机遇,把益阳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要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规律,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能力,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来配置文化产业资源,以市场的办法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要充分激活产业发展的资源、人才、资本等要素,着力壮大文化企业,培育具有益阳特色的文化品牌。
3.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文化强市,人才是关键。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熟悉文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改善宣传文化队伍知识结构,着力培养一批文化领域的名家大家、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对文化建设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充分调动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要创新人才考评机制、选拔机制、流动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4.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建设文化强市,必须在经济和文化两个领域进行,全社会都要做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促进派,做文化体制改革的促进派,做文化强市建设的促进派。党委
宣传部门要承担起牵头落实的责任,组织做好文化强市建设工作。要多宣传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多宣传益阳的文化品牌、文化人才、文化形象,把建设文化强市、发展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的口号叫响叫亮,优化文化改革发展环境。科教文卫体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重要作用。发改、财政、统计、税收、人社、国土、建设、金融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保障条件,承担起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相应责任。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各尽所能,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努力开创益阳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在团市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
团市委书记黄海峰在团市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工
作报告
认清形势 科学发展 奋发有为 在服务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中贡献力量
(2009年3月20日)
黄海峰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团中央、团省委全会及市十七次团代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目标,部署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为我市实现转危为机、跨越发展贡献力量。下面,我代表团市委常委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团组织紧扣党政中心,深化主体项目,创新方式手段,成功召开杭州市第十七次团代会,全面推进青少年“文化文明”、“创业创新”、“民主民生”和“基层基础”等四方面工作,实现了杭州共青团事业的传承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围绕文化文明主题,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住喜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团十六大召开等契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树共青团新形象、创青少年新业绩”、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成人预备期教育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亲和力与实效性。拓展文化项目阵地。深入推进玫瑰婚典、“流动少年宫”、中韩青少年HOMESTAY(住家)交流营等青少年文化品牌项目。积极举办全市乡村、高校青年歌手大赛、“舞林门”等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活跃青少年群众文化。建成开放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阳光天地),成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363万人次参与了各类活动。市团校积极发挥在理论科研、团干培训、青少年素质训练等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巩固提升学历教育、IT高端培训,探索开展社工培训和创业教育。基督教青年会着力推进青年素质培训、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深化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奥运会、残奥会、西博会、动漫节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行动和“清洁杭州”、“清洁乡村”、文明行路、公交让座等公益活动,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提品质、促和谐”系列活动和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全市98%的乡镇、街道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站率达79%。成立公共应急、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第二课堂、社区矫正等一批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全面启动援外志愿服务加纳项目。在“512”抗震救灾中,通过选派团干、捐款捐物、救助陪护、义务献血和建立百万援川助学基金等形式,向灾区群众奉献爱心,全市团员青年共捐款捐物达48805万元。开展生态教育实践。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绿色文明号创建、“回收牛奶饮料纸盒”等青少年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广大青少年和志愿者在弘扬文明新风、塑造职业文明、倡导环保理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有效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意让杭州更美丽”青少年才智创意大赛、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青工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青工“五小”科技竞赛、青工技能奥运会绝活展示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创新创造潜能。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继续开展导航讲座进校园、名企校园行等活动,28人次青年企业家深入高校为13200名大学生开展职业导航。举办第二届大学生模拟招聘大赛,开展职场培训活动,帮助大学生增强职场竞争力。成立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聘请20名青年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举办2008青春创业大赛、“创业浙江”——创业创新项目杭州选拔赛、中小民营企业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免费培训班、“百城万企进校园”就业创业推荐会和暑期大学生实习岗位网上推荐会。实施“千名宏志学子就业帮扶工程”,为274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和职业导航。推进“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召开城乡百团结对共建行动推进会,动员城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农村开展爱心助学、生活助困、文化下乡、科技帮扶等服务活动;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调查,全市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结对率达到90%以上。举行“创业新农村”——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竞赛,开展乡村青年炒茶大赛、评选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发掘培养农村青年技能和创业人才。
(三)围绕民主民生主题,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建立内部运行、信息分类管理、项目标准化建设等机制,加强专职社工、专业志愿咨询员、未保预防成员单位和指定服务合作单位等骨干队伍建设,广泛开展“12355在行动”维权服务活动。自2007年11月24日开通至2008年12月,共受理求助电话6690个,为1329名青少年疏导了心理问题,提供维权服务、法律咨询、创业支持、校外教育咨询等各类电话咨询服务5087个。服务困难青少年群体。举办百对外来务工青年公益集体婚礼、百场公益夏令营、来杭创业务工青年元宵晚会等活动,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双千结对”、“手拉手共享阳光”、“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青少年”、杭川少年手拉手夏令营等结对互助活动,实施“百万助学工程”、大学生圆梦助学行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全年共筹集发放助学款206余万元,帮助1100余名大中小学生顺利求学。推进未保预防工作。举行“为了明天——让法律进校园”法制教育公益活动、“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和法制教育”讲座、12355走进看守所等活动,积极建立校外消防自护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禁毒法》宣传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等活动。推广深化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重点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组建了400余人的阳光志愿者队伍。深化团内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探索通过论坛、QQ群、短信、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团内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民主参与渠道。广泛推行基层团委直选和支部(总支)“海选”,制定实施《共青团杭州市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发挥各级团代表作用,丰富民主实践内容。
(四)围绕基层基础主题,切实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新命名表彰杭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各15个。成功召开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市委组织部《风范》杂志编发党建带团建专刊。深化区域整体化建设。根据团省委统一部署,开展区域整体化“示范县(市、区)和示范街道(镇、乡)”集中创建活动。加强校地合作,成立在杭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团组织联席会议,加强对青年自组织、青年社团的联系引导,探索青春社团联盟建设,深入开展青年自组织调研。黄龙国际商务区青春社团联盟的做法得到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的高度肯定。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为140名团干部颁发了专职团干部银质奖章。积极引导动员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兼任基层团干部,目前已有639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兼任基层团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举办第十七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市企业团干部骨干培训班,积极开展“千名团干千堂课”和各级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团干部、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团干部43000余人次。实施团干部“双向挂职”锻炼,选调3名机关团干部到区、县(市)团委派驻指导、帮助工作。加强青联、学联、少先队、青企协等建设。市青联召开十届一次全会,扩大中韩、中日、中英、中非等青年交流,建立杭州都市经济圈杭湖嘉绍青联合作委员会。市学联成立杭州市学生社团联盟和各类专项学生社团联盟。市少工委深入实施雏鹰争章行动,不断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市青企协、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协会广泛开展学习、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各位委员、同志们,一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紧密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切实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紧紧围绕青少年现实需求,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能力和水平。2008年,团市委获得全国乡村青年文化节10周年组织奖、第七届中国志愿者工作组织奖、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组织奖、全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创新奖、全省共青团信息调研先进单位、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先进集体等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和团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离不开全市广大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团市委常委会,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忙碌而又不平凡的2008年已经过去。在回顾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市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应对好当前的金融危机,找准共青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如何借助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如何在杭州共青团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强建设,提升水平,扩大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予以研究、探索和实践。
二、转危为机跨越发展新形势对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央作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的重大判断。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指出,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千载难逢。这是对当前形势的准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赋予了我市共青团工作新的时代使命和挑战。我们必须科学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市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强党建”的工作部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特点中,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在应对挑战、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作为,展示形象。
围绕市委“保增长”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作用。“保增长”是今年我市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是“保增长”的各项举措和手段。各级团组织要紧紧抓住“保增长”这个工作中心,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青年之心,聚青年之力,集青年之智,积极拓展工作领域,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切实激发青年参与实践“六大战略”的热情和活力。广泛开展青年的素质拓展、技能培训、人才开发、岗位竞赛、就业创业、自主创新等共青团品牌工作,最大限度的团结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与党和政府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围绕市委“重民生”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方面军作用。重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为共青团竭诚服务青年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契机。要深入研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服务青年的总体供给机制,特别是借助市委市政府实施“民主民生”战略,深化“破七难”,以民主促民生的有利契机,从青年最迫切、最普遍的需求入手,从政府无力顾及和市场失灵的领域入手,充分发挥共青团优势,进一步把党政所需、青年欢迎、共青团能为的工作项目做深做细做实。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服务。
围绕市委“促稳定”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稳定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下,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势、薪酬水平、职业稳定等受到了极大影响,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密切关注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青年中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苗头,主动做好思想引导和利益疏导,广泛参与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同时,要通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关心社会民生,关注社会热点,以人力、物力、智力等不同形式,为解决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献计出力。
三、2009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团中央、团省委全会及市第十七次团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市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强党建”工作中心,以“强信心、强能力、强作为、促发展”为工作主线,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改善服务青年民生、巩固团的基层基础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职能,团结引领全市团员青年在我市解放思想、转危为机、跨越发展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导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以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学习座谈、理论研讨、形势报告、知识竞赛、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实践体验、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引导青少年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运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杭州创业创新的实践成果,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成才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深入实施“三强一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用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引导青年思想、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年创造。突出“强信心、强能力、强作为、促发展”主题,巩固深化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和“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杭州同发展”活动成果,通过国情、省情和市情教育,引导各界青年加深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和成功经验的认识,正确、客观、辩证地对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坚定信心,提升能力,展示作为,自觉在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开展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系列评选活动,表彰和宣传一批在杭州各项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和优秀业绩的杰出青年,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青年典型,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引导各界青年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克难攻坚、逆势而上,在推动杭州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中建功成才。
3、积极探索分类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方式方法。开展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工作试点,探索学校团队思想教育内容有效衔接、学生党团队组织意识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要分年龄段加强教育引导,针对未成年人群体,着重通过雏鹰争章、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成人预备期“花季志愿者”等体验教育手段和载体,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针对大学生群体,积极发展培育优秀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组建杭州西子青年人才学院,通过理论培训、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等途径,引导他们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要分群体加强教育引导,针对农村青年、机关青年、企业青年、外来务工青年、青年企业家等不同界别青年群体的不同特点,指导不同领域基层团组织探索分类教育的有效方法。精心组织召开好杭州市第八次少代会、第十一次学代会和第六届青企协理事会员大会。
4、努力夯实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阵地依托。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网络。充分发挥市团校在团干部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以纪念杭州市委青干校(团校)建校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团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以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为龙头,推动区、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新建工作,积极开展中心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试点建设,深入推进“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城乡青年中心作用,并积极借助东海文化明珠工程、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社区公共活动阵地等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活动。大力加强团属网站、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广泛运用手机、QQ群、BBS、电子杂志、博客等形式,探索开展网络舆情分析、思想引导和文明上网教育,使网络成为联结、沟通、引导、服务、凝聚青少年的新途径。通过网上网下的深入调查、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策划编撰《2010年杭州市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蓝皮书》。
(二)大力推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1、帮助青年增强技能,促进就业。以大学生群体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名企进校园、宏志学子帮扶、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理念,丰富大学生就业知识和职场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求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要求为前提,按照就近就便、需求对接的原则,市、区(县市)联动,大力推进品牌统一的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网上网下的岗位对接活动,建立健全见习基地管理机制,为青年增强工作和创业经验创造条件,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针对农村青年,以导游技能、农业科技、就业转移、经纪营销等内容为重点,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培训,争取相关部门和企业支持,组织专场就业招聘会,促进农村青年就业。
2、服务青年自主创业,创业成才。提供资金扶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建立各类青年创业基金,帮助创业青年申请政府资助资金,探索实践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创业担保公司、青年创业天使投资等项目,想方设法为青年创业解决资金困难;开展导师帮带。聘请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等社会热心人士担任青年创业导师,引导导师向结对创业青年提供资金入股、市场开拓、管理辅导、经营培训等帮助,促进青年顺利创业;开展创业培训。通过举办创业实训营、创业政策咨询会、SYB创业培训、网店经营培训、创业者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创业青年学习创业知识,促进创业交流,提升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之星评选、举办创业论坛、宣传创业典型等多种途径,展示青年创业风采,营造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创业组织。进一步加强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队伍、项目和制度建设,切实发挥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孵化基地、营销市场及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区、县(市)和学校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社团等阵地、组织和机制建设,切实发挥各级青联、青企协(青商会)、星火协会在服务青年创业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构建共青团有效服务青年自主创业的支持体系。
3、促进青年岗位创业,岗位建功。在扩大投资、推动大项目投入和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在建设工地广大青年中着力掀起“比技能、比进度、比质量、比贡献”的热潮。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以提升职业青年职场竞争力为目标,继续推进“职业青年导航计划”,深化活动内涵,拓展工作领域,丰富项目举措,引导职业青年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拼搏奉献,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开展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青工创新创效等活动,帮助青年提高技能,增进企业经济效益。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内强管理、外塑形象,以《创建规范》“标准化”建设为目标,规范管理;以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队“特色化”服务为抓手,丰富内涵;以青年文明号文明服务礼仪大赛、青年文明号大讲堂等“主题化”活动为载体,展示风采;要推动争创活动重点向各类消费领域、服务窗口延伸、扩展,增进服务技能,优化服务环境,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添砖加瓦。
(三)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1、健全体制机制。完善领导体制。不断深化各级志工委建设,推动落实志工委年会制度、专题会议制度,逐步解决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增强志工委会议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优化管理体制。加强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指导中心工作例会、挂职锻炼和业务培训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指导中心从“管理”到“服务+管理”的转变;完善基本运行机制。指导并督促招募、培训、注册、管理、表彰等基本运行机制在基层的落实和实施,加强各级志愿者招募中心、培训学院等阵地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探索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媒体、各类民间公益组织、网络志愿组织的沟通联络,探索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备案管理等途径,通过建立志愿组织服务中心,搭建网络交流合作平台等形式,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途径,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政表彰序列,通过星级认定、奖章颁授、评选表彰、购买专项保险等,加强志愿者评价激励、权益维护、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2、完善服务项目。深化社区服务。着力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示范性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居民获得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提供服务“两个便利化”途径、项目和机制。依托辖区共建单位,大力发展社区志愿组织伙伴,拓展社区志愿服务资源,推进示范社区志愿服务站争创活动,争取全市90%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创建80个市级示范服务站,形成15万社区注册志愿者;拓展专业领域。发挥企业和局(公司)团组织的专业特长和行业优势,开展心理关爱、消防、禁毒、应急、防艾等专项志愿服务行动,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培育精品项目。继续做精做细大型赛会、援外服务、社区建设、文明创建等主体项目,大力探索围绕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服务困难群体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方式,着力开发、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
3、优化队伍素质。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稳固现有的以党团员、大中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为骨干的核心队伍,积极吸纳“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健康低龄退休老人、中青年“白领”及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人士加入志愿者行列,改善队伍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强化培训工作。积极整合党校、团校、社区学院、辖区高校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资深志愿者等的场地、师资、理论优势,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志愿者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编印志愿服务工作实务类普适教材,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健全培训制度,推动志愿者培训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提升专业水平。精心培育和努力建设公共应急、旅游国际化、青年文明号、12355服务台、社区矫正、创业导师等各类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加强对现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的指导优势,争取全市建成100支具备专业水准、服务专门领域的志愿者队伍。
4、丰富文化内涵。传播志愿理念。通过志愿者歌曲传唱、风采展示、故事征集、典型示范等方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氛围,使志愿服务真正成为“时尚生活方式”;开展理论研究。对16年来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和提炼升华,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内涵,加强志愿服务与社会复合主体、志愿服务“杭州模式”等理论研究;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电视电台、互联网、手机电视、移动通信等现代媒体,促进志愿服务深层次、立体化宣传。强化“网站+论坛”的网络工作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网站论坛成为志愿者日常交流、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志愿者风采展示的新平台。
(四)着力改善服务青年民生
1、关注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继续开展服务外来务工青年蒲公英行动,通过开展第七届“十佳来杭创业务工青年”评选表彰,实施免费技能培训鉴定,举办外来务工青年公益集体婚礼、外来民工子女百场公益夏令营等活动,促进典型带动,提升就业能力,丰富文化生活,引导融入城市;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以城乡百团共建行动为主抓手,发动各城乡百团结对共建单位与本单位所结对村的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开展以“助学、助医、助困、助业”为重点内容的结对帮扶,力求全年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帮扶结对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手拉手”、“志愿者家长”、结对关爱等活动,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在生活、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给予关心服务;注重分类管理、分层施教,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底数排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服务和管理。着力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各级阳光行动指导委员会和志愿者队伍,逐步完善志愿者信息库、矫正对象管理库、阳光行动项目库三个动态数据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问题介入解决机制”,切实提升阳光行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2、不断完善12355服务台建设。理顺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12355服务台与主管单位、责任部门以及日常管理机构之间的内部关系,梳理各级未保预防组织成员单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各类后台服务实体等在工作体系中的职能关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责范围,切实提高运转效率;完善服务项目。探索建立后台服务项目的准入淘汰机制,通过量化服务指标实现对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估,在深化拓展心理咨询、就业推荐、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咨询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拓展“青春之旅”交友服务、青年社团服务、青春健康服务等项目,进一步增强服务项目的针对性;提升综合效应。着力开发12355服务台在青少年舆情监测中的独特作用,全面收集涉及青少年普遍化、个性化利益需求的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开展理论研究,发挥服务台在青少年事务和问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创新实践青少年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参与研究制定涉及青少年利益的地方法规和公共政策,代表和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青少年意见,准确、全面把握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持续深入地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未成年人面对面”活动,探索建立直接表达和反映青少年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通过舆情监测、信息专报、定期汇报等形式,探索建立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及政协的沟通联系机制,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级“两会”上集中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议案、提案和建议,着力形成共青团组织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良好氛围和良性机制。
(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落实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全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工作督查,争取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按照“区域覆盖、开放互联、尊重主体、促进活跃”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落实推动区域整体化建设示范区(县市)、街道(乡镇)争创活动,切实发挥区(县市)、街道(乡镇)团组织在区域共青团工作中的带动作用,推广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共享会、联席会等形式促进区域范围团的信息、资源、阵地和活动的开放互联、共建共享。切实发挥在杭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团组织联席会议、在杭金融单位团组织联谊会的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杭州都市经济圈杭湖嘉绍青联合作委员会的信息、项目、组织和机制建设。
2、创新规范团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区(特色功能区)、专业市场、商务区、楼宇楼道、民办高校等领域的建团工作,努力争取在已建有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90%的建团率;积极探索杭州十大商业特色街区、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建团工作,推广在农村村民小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产业链上建立团的组织,大胆推动团建模式创新,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支持基层团组织培育和发展各类青年社团,积极探索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管理和服务方式,扩大团的工作对青年的积极影响;努力巩固学校、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团建工作,普及应用“一编三册”(《团的组织工作文件汇编》、《基层团委工作手册》、《基层团支部工作手册》、《基层团建工作流程手册》),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
3、激发基层活力。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倾,推进团的领导机关派驻县级团委指导工作,分两批选派6名团市委机关干部到区、县(市)团委驻点工作,并下拨基层团建工作经费,加强对基层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大力推行“一团一品”,积极开展基层团组织“十佳百优”创新创优项目争创活动。继续推行“直选”、“海选”、民主恳谈会、入团、推优“公示”等基层民主实践好的做法,贯彻落实《共青团杭州市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制定实行《共青团杭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发挥团代表作用的实施意见》、《建立团代表任期制“三联系”工作制度》和《团代表列席团市委全委会、专题会议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切实推行团代表任期制,有效发挥团代表作用。
4、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团干部队伍,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海选直选等多种形式,选拔党放心、青年满意的优秀青年人才(能人)担任各级团干部。履行团干部协管职能,指导好8个区、县(市)及有关直属单位团委换届时的班子配备工作。扎实开展引导动员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兼任基层团干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分级培训、分类实施的原则,举办市第18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继续开展“千名团干千堂课”活动,启动“共青讲坛”活动,促进团干部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服务青年本领。重视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提升团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学校和“两新”组织为重点,切实加强团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好团员发展关,防止突击入团。进一步落实两个“一般”的要求,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不断提高“推优”的数量和质量,为党输送好新鲜血液。
四、团市委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十大举措
根据2009年市委的大局工作和中心任务,结合我市共青团主体项目的深化、品牌工作的提升、创新领域的拓展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团市委就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出十大举措,具体如下:
1、组织开展“三强一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系列评选表彰,引导团员青年强信心、强能力、强作为、促发展。
2、开展“比技能、比进度、比质量、比贡献”竞赛活动,组建100支青年突击队,在助推大项目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3、实施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建立100个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5000人以上大学生开展模拟招聘大赛,帮助250名家庭困难宏志学子参与理念、技能、素质、经历“四导航”;市、区(县市)两级聘请80名创业导师开展“导师带徒”,帮助100名大学生(青年)自主创业。
4、深化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全市举办10项青工技能大比武,开展十佳百优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在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作用。
5、实施农村青年“个十百千”兴业行动,搭建一个农村青年创业产品销售服务平台、评选十佳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推出百个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培养千名乡村青年导游技能人才和千家农村青年网店。
6、实施爱心助学行动,全年各级团组织募集500万资金用于援建希望学校和助学助困,为服务困难群体、改善社会民生贡献力量。
7、深化志愿服务行动,组建10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全市所有乡镇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在90%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形成60万注册志愿者队伍;组织实施“助游大杭州〃共享品质城”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为促进旅游,拉动内需作贡献。
8、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实施心理咨询、就业推荐、校外教育指导、青春交友、青年社团服务、青春健康教育等6大类公益服务项目,努力使12355话务服务量突破2万人次,电话办结率达95%以上,活动服务人数达到3万人次以上。
9、实施服务外来务工青年蒲公英行动,评选十佳来杭创业务工青年,举办外来务工青年大型公益集体婚礼、民工子女百场公益夏令营等活动,服务“新杭州人”更好地融入城市。
10、实施城乡百团结对共建行动,促进“联乡结村”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出力。
2009年,既是杭州共青团第十七届委员会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各级团组织贯彻落实市第十七次团代会精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包括广大团员青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应对严峻形势考验的一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杭州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更需要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机遇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体现实干作风,上下合力,同频共振,奋发有为。
增强机遇意识,就是要直面挑战,抢占先机,趁势发展,在党政工作格局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在逆境中寻找共青团发展的有利因素,发挥优势,体现作为;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创新,以创新求活跃,以创新求发展,在创新中增强共青团组织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实干作风,就是要想干、敢干、会干、科学干加拼命干,扎扎实实搞调研,兢兢业业抓落实,踏踏实实做工作,干实事,出实招,重实效,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作风,推进杭州共青团事业的跨越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使命,认清形势,履行职责,科学发展,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在服务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名词解释
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
为促进青年文明号与志愿服务两大品牌“强强联手”,杭州团市委于2008年5月,组建了“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总队”,开展了“百支服务队、千名志愿者、万个服务时数”的“百千万工程”。目前,总队下设107支医疗、维修、咨询、应急等专业服务队,共2000余名志愿者。2008年,通过“进社区、入企业、到街头”等各种形式开展了5万余小时的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百千万工程”,既提升了杭州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充实了杭州志愿服务工作的力量,创树了青年文明号品牌新形象,提高了社会美誉度。
百万援川助学基金
“512”汶川大地震后,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市少工委积极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向青川灾区捐款捐物。在各方努力下,团市委、杭州市爱心行动工作站共收到杭州市青少年自发捐款一百余万元。2008年12月,在杭州市青联十届一次大会上,成立了“杭州—青川”爱心助学助困基金。该基金将专门用于帮助四川青川灾区品学兼优、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学的青年学生走进校门,完成大学梦想,实现成长成才的理想。城乡百团结对共建行动为推动共青团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发挥城市和农村团组织的各自优势,加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团的自身建设,团市委于2007年6月起开展了杭州市“城乡百团结对共建”行动。组织市委市政府“联乡结村”行动成员单位中的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发达镇乡(街道)和学校团组织,组成共青团系统的33个市级组团,与我市欠发达镇乡团委开展以创业共扶、文明共育、组织共建、爱心共献等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活动,向结对镇乡团委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不同形式的帮助和支持。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
2008年起,团省委联合省综治办、司法厅、公安厅等部门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组建社区矫正“阳光行动”志愿者队伍,以社会化、专业化、项目化的志愿者结对帮扶方式,协助配合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服务工作,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活动的重点是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文化教育、就业导航、困难帮扶等六方面的内容。
“三级联创”
“三级联创”是团中央在继续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的同时,结合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和“团建先进县(市)”,形成县(市)团委、基层团委、团支部三级团组织联合考核、联合创优、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2006年6月,市委组织部与团市委联合发文(杭组通„2006‟12号),就我市深入开展以党建带团建,创建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五四红旗团委、团建先进县(市、区)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创建活动动态管理机制,形成三级团组织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层层创建、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通过对创建单位实行滚动式发展,逐步扩大创建单位在基层团组织中的覆盖面。
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
根据团省委开展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2007年6月8日,团市委结合“基层基础年”活动的开展,专门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全市各级团组织按照“区域开放、重点突出、条块结合、多元共生、基层覆盖”的总体思路,在加强“两新”组织团建、培育青年社团、推进团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深化团内基层民主、构建网格化、多形式、广覆盖的区域团组织网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实现了区域内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工作的整体活跃。2008年以来,围绕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八个一”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省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和“示范街道(镇、乡)”集中创建活动,着力巩固基础,活跃基层。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团中央提出实施的,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依托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四类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机会,为他们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条件。2009年,全团将建立5000个以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见习基地为青年安排的见习时间一般为2至3个月。见习期间,企业将为见习青年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并负责对见习青年进行必要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指导。见习结束后,将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本企业见习的青年。目前,杭州团市委已确定了首批90家企业作为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启动于2006年4月。2009年3月,团中央、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实施“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通知》,就如何增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普遍性、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在贷款对象上,该项目将重点向初次创业的、具有小额融资需求的青年倾斜,努力填补初次创业青年融资渠道空白。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每人单笔额度一般在10万元以内,最多不超过100万元;青年创办的中小企业贷款单户额度一般在500万元以下,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在贷款定价上,条件成熟的地区,贷款利率执行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使利率水平覆盖风险与成本。在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方面,团市委联合省农信联社杭州办事处、市农办等单位,主要面向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有志创业农村青年,以“丰收——青年创业卡”为主要载体,按照共青团组织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优惠服务、相关部门政策优先扶持“三结合”方式运行。该项目旨在完善农村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培育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进一步形成“先创业带后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格局,使农村青年成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AngelCapital)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构思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虽是风险投资的一种,但两者有着较大差别:天使投资是一种非组织化的创业投资形式,其资金来源大多是民间资本,而非专业的风险投资商;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有时即便是一个创业构思,只要有发展潜力,就能获得资金。
导师带徒
为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的组织、人才、管理和市场等优势,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启动“导师带徒”活动。聘请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青年企业家及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导师团,与创业大学生开展1+2“导师带徒”活动,通过对徒弟注册企业帮助,日常指导、挂职锻炼和业务项目倾斜等形式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SYB创业培训
本意是“创办你的企业”,目标是把有志创办企业的创业者组织起来,为其提供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系统知识的培训。是“SIYB中国项目”的培训项目之一。“SIYB中国项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OLSS)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合作项目。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为消除贫困和创造就业机会作出贡献。项目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失业人员,尤其是下岗工人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开办自己的企业,并在此过程中为他人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2005年2月,杭州市劳动和保障局引入了SIYB创业培训项目。目前在杭州市开展的有SYB和IYB培训模块。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是指以团组织或青年集体为单位,由团员青年自愿报名参加并组织起来,在“急、难、险、重、新”任务面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青年先锋队和排头兵。2009年,杭州团市委重点围绕市级“十大工程”重点项目,拟组建100支以上青年突击队。
志工委
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简称,是各地志愿服务工作的最高领导和协调机构。其办公室设在同级团委。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是同级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志工委主任一般由党委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由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兼任。目前杭州市和13个区、县(市)均已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
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根据团浙„2008‟26号《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的通知》相关要求,杭州团市委于2008年4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杭州市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该活动主要从服务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出发,重点在其生活、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推出四大活动。
在杭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团组织联席会议
为进一步推进杭州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积极整合在杭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的资源,发挥杭州地方团组织与在杭高校团组织各自优势,共同提供服务平台,2007年,杭州团市委发起成立了在杭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团组织联席会议,通过筹建联谊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促进在杭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团委和杭州地方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联系。
杭州都市经济圈杭湖嘉绍青联合作委员会
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城市群、发挥都市经济圈综合效应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地市长联席会议通过的关于《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青联组织联结广泛、人才荟萃、充满活力的特点和优势,2008年12月,经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市青联发起并请示省青联同意,于2008年12月20日,在杭州市青联十届一次全会上正式成立杭州都市经济圈杭湖嘉绍青联合作委员会。杭州都市经济圈青联合作委员会以四市青联的团体会员为成员单位,以完善落实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品牌共促、人才共育为主要内容,以定期举行四市青联主席联席会议、四市青联秘书长例会、专项活动合作协商制度为保障。杭州都市经济圈杭湖嘉绍青联合作委员会将致力于增进四市青联及各青年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四市青联组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繁荣,为推动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杭州十大商业特色街区
清河坊历史街区、丝绸城特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梅家坞茶文化特色村落、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湖滨商业旅游特色街区、信义坊美食休闲商业街、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南山路文化艺术休闲特色街区、延安南路综合商贸特色(街)区。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滨江卡通城。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
第四篇:在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工作通报送审稿)
吴靖平、曾万明同志在市委五届十二次
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吴靖平同志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12月21日)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2009年是绵阳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巨大的发展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力实施“规划项目投资突破年”,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全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呈现经济止滑回升、重建加快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预计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6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增长23.8%,财政总收入86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增长26%,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140元、增加390元左右。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理清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思路
面对“不加快发展就会加快落后”的严峻形势,市委顺应全市人民不甘落后、自强争先的强烈愿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思想大解放凝聚人心、提振信心,把大家的心思引导到聚精会神抓重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上来。
一是科学审视市情,明确总体取向。召开极重灾区、县市区、经济部门、民营经济、国有大企业、科技城建设等10多个专题座谈会;确定20个重点课题,由市级领导牵头开展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市情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市工作总体取向。
二是继续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开展“学周边、看周边、找差距”活动,组织党政考察团赴成都、德阳等地考察学习。开展“我为绵阳发展献一策”活动,1098户企业、3203个基层党组织、30余万人参与,共征求到问题8146条、意见建议15143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市召开中心组学习会950余场、座谈会1100余场,着力在“加快发展、科学重建、工业强市、科技城建设”上解放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三是紧密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把“三个加快”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跨越式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切实抓好灾后重建、工业强市、科技城建设、枢纽建设、环境整治和效能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总体思路体现中央、省委精神、符合绵阳实际,得到全市干部群众广泛认同。
二、坚持科学重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坚持科学重建,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以科学发展观统揽重建工作,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规划、科学布局、科学施工、科学管理。统筹城镇规划、住房规划、产业规划及要素规划,把规划贯穿灾后重建始终。进一步深化市和县市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24个实施子规划及161个乡镇、477个村庄规划。坚持项目是纲、纲举目张,将今年确定为“规划项目投资突破年”,用科学规划引领项目、用项目带动投资、用投资推动发展。坚持项目建设明确业主、明确责任人、明确督查督办人、明确时间进度表,引导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争当“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今年全市开工重建项目4767个、实际完成投资924.77亿元(含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和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超额完成投资计划。针对北川极 重灾区特殊形势,成立三个指挥部,重点抓好北川新县城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和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新县城第一批项目已开工33个,第一批40万平方米安居房已全部封顶。
二是坚持和谐重建,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成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坚持“五个必去”,运用逆向思维,采取倒逼机制,从薄弱环节入手,将工作重心向矛盾最集中的板房社区、极重灾区和偏远山区延伸。落实“就地、就近、分散”原则,成立北川曲山镇、擂鼓镇、陈家坝乡、禹里乡、漩坪乡五个极重灾乡镇失地农民安臵工作督导组,组织69个市级部门帮扶北川84个重灾村,举全市之力抓好因灾失地农民安臵工作。全市19228户因灾失地农民在10月22日前明确了安臵方式,永久性住房重建目前已完工13807户,春节前85%的农户能搬入新居。按照“四保一储备”要求,加强物资发放和储备管理,完善极端情况应急预案,抓好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
三是坚持务实重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确保各项工程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抓好灾后重建项目中期调整,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项目增补进项目库,项目总数调整为7318个,估算总投资调整为2266.3亿元,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先恢复重建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加快推进。全市需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50.3万户全部 开工,已完工48.2万户;需重建城镇居民住房6.3万户,已开工5.98万户、完工4.49万户;需重建学校751所,已开工740所、完工302所;需重建医疗卫生项目381个,已开工344个、完工201个。
四是坚持艰苦重建,灾区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依靠自己双手重建家园。在做好援建服务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自建项目。成立精神家园重建领导小组,健全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遇难干部家属、家属遇难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大灾区干部关怀力度,帮助干部群众重塑精神家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重建工程精打细算,做到既经济又美观,既实用又富有特色。优化辽宁大道等工程设计方案。对重建项目实行旁站监理、跟踪审计,做到“每投必审”、阳光重建、廉洁重建、安全重建。派出9个审计组对400余个单位进行审计,审减工程造价3.23亿元。
五是抓好对口援建工作,推动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转变。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沟通协调,确定援建项目826个、完工313个,到位援建资金86亿元。探索建立以感情为基础、利益为纽带、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赴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四省开展感恩致谢和投资促进活动,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46.12亿元;与潍坊、威海、唐山、洛阳缔结为友好城市;加强与达州、南充、资阳、内江等地的交流合 作。加快搭建对口合作平台,四个援建省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已有入园企业58户、协议引资46.8亿元。
三、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开放合作,着力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
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根本战略,坚持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精力加快工业发展。坚持“外融内聚”,打造“一核四带”,发展枢纽经济、流域经济、交通经济。大力发展“1+5”特色优势产业,成立6个产业推进及招商办公室、6个产业协会,重点抓好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1+5”产业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6%。推动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道路。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和园区倍增计划”。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90亿元、增长27%。1-11月,长虹实现产值248.59亿元、增长28%,PDP一期216万片项目已投产,一期扩能84万片项目已进入设备订购阶段;九洲实现产值41.5亿元、增长17.9%,LED产业加快发展;攀长钢实现产值43.75亿元、增长28.3%,投资66.8亿元的灾后重建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各项审批工作、正顺利实施;新华实现产值18.35亿元、增长73.5%,华晨汽车南方生产基地整车项目一期6万辆已全面竣工投 产,二期15万辆加快推进,新晨动力50万台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已开工;绵阳烟厂实现产值11.92亿元、增长33.6%,30万箱卷烟项目已完成环境评价、总体设计发评标等基础工作,主体建筑已开工建设;丰谷酒业实现产值10.07亿元、增长47.8%,1万吨优质曲酒生产基地已完成总规和拆迁工作,正抓紧编制环评报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户、总数达到936户;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5亿元、增长64%。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是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打造科教绵阳、畅通绵阳、森林绵阳、宜居绵阳、和谐绵阳、清洁绵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建设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旧城改造、城南新区、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快,二环路征地拆迁和勘察设计加紧推进、部分路段开工建设。城市背街小巷和道路堵点治理加大力度,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加强,城区绿化继续推进,完成了高水片区城市道路建设等一批市政工程,实施了御营坝、韩家脊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城区道路维修改造50处3.5万平方米。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4.06亿元,交易总额79.73亿元、增长195%。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正式落户绵阳,1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3亿元,同比增加230亿元、增长52%。全年新增连锁经营企业146家。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恢复,旅游经济逐步复苏。
三是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确 立“一基五化”工作思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户、农民专合组织159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台、安县和江油被列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县,三台崭山村等9个村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特色村;绵江、绵安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蔬菜、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武引二期工程加快建设,燕儿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开茂水库和涪江干流“一库四级”电站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林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灾后重建公路建设6318公里,建成客运站点80个。绵遂高速绵阳段路基工程完成35%,成绵高速复线开工建设,绵九高速进入可研编制阶段,成南巴陕高速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绕城高速已完成初步设计、正进行立项报批准备工作,山东大道路基工程完成80%,辽宁大道全线建成通车,绵梓快速通道建设进展顺利、春节前可基本完工,绵
三、绵盐等快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绵乐城际铁路全面开工,绵阳火车客站及火车货站搬迁扩能建设有序推进,成兰铁路、成西客运专线、绵遂铁路前期工作扎实开展。绵阳机场运营航线达到6条,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7万人次、增长30%。
五是加强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开展企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 招商,做好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工作,全年组织各类招商活动88次,签约各类项目838个,到位内资273.3亿元、增长25.8%,到位外资2.56亿美元、增长10%。签约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136个、到位资金219.74亿元。组织参加第十届西博会、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成功举办绵阳灾后重建投资推介会,引进世界500强艾默生网络能源、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福建高氏针纺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进展顺利。
四、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
坚持科技城建设根基在军工、出路在民品,把科技城作为一个特大项目来抓,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军民结合三大产业板块,科技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按照“决策精炼、管理扁平、重心下移、充分授权”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4个园区的关系。着手编制《绵阳科技城2011-2015年发展及2020年远景规划》。成功召开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城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暨军民融合对接会,重奖军转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探索建立务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是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加快。构建“军工技术-民用技术-民用产品”三级转化机制,探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 新”军转民模式。推动中物院和九洲集团等企业合作,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争取中物院国家重大专项落户绵阳,促进新材料、环保、激光、核技术研发和产业一体化,建设科学新城;加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灾后新区项目征地拆迁等启动工作,促进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与民用空气动力技术产业一体化,建设空气动力新城;加快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促进航空发动机大型试验与航空科技产业一体化,建设航空新城。全年在绵国防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70项,国防科研院所军民结合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三是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注重工业化、城镇化相融互动,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编制园区规划,与城镇规划、产业规划、要素规划相衔接,把园区建成产业集群新高地、城镇发展新组团。将涪城区磨家、河边两镇行政管辖权划归高新区,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科学确定各园区发展定位,着力发展1-2个主导产业,引导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向园区集中。抓好科发集团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园区水、电、路、气、通信、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集中,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全市保持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一是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投入资金178.4亿元,圆满完成89个省市民生工程项目。市惠民帮扶中心全年接待群众26万余人次,帮扶救助困难群众8.2万人次,发放物资资金1300余万元。分类开展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9.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0.87亿元。全市符合条件的17.3万户、33.1万城乡困难群众全部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廉租住房10535套、52.7万平方米。补助、资助各类学校贫困学生25.5万人,接收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学生771名。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增收,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积极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以村为单位的全覆盖,参合人数390.4万人、参合率达98.2%。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发展、稳定、民生“一岗三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持处早、处小、处了,将矛盾处臵在萌芽状态。全市成立10个“大调解”协调中心,初步建立起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各类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7.2%,其中87%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一级、10.2%的矛盾纠纷解决在乡镇(街道)一级。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积案化解力度,重要信访案件结案率达100%,实现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等重点时段“零进京、零到省”。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北川 曲山镇沙坝村群众集访事件。做好民族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不稳定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制定《绵阳市在校学生伤害事故处臵应急预案》,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加强应急管理,成功举行应急处臵反恐维稳综合演练。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敌斗争和反邪教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震后第一个清明节、“5〃12”一周年祭等敏感重点时段,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干扰破坏活动,未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西部区域性科教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组建我国第一个涵盖高低能射线数字成像仪器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着手实施国家首批“十城万盏LED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7个,落实资金1.2亿元。市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教育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江油师范学校升格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万人比继续保持全省双第一。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上演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今年全市无一例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低生育水平总体稳定,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体育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我市运动员莫琴琴荣获女子世界柔道冠军(48公斤级)。群团、机要、保密、广电、台侨、党史、档案、地方志、移民、气象、民 族宗教、质量监督、防震减灾、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六、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政协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大力支持人大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召开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纪念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大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支持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灾后重建等38个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决定7项,提出审议意见34条。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参与灾后重建、工业强市、科技城建设等重大工作,开展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各级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制度,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二是加强和改善人民政协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召开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贯彻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报告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政协围绕灾后重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发挥职能 作用。一年来,市政协提出各类提案272件,形成专题报告43个,整理《社情民意》37期。不断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协商议政、献智出力。
三是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展法治政府创建活动,推动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56项、下放95项、调整141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两所一庭”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执法水平得到提高。贯彻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
七、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推进“三个加快”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和有关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每位市委常委确定一个联系点,开展抓点示范。派出3个指导检查组,加强检查指导。建立健全科技城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政效能建设、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改善民生评价“七大机制”。各地各 单位注重批次联动,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查边改,认真解决影响制约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一核心三党组”组织机制,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市委工作报告制度、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及相关议事协调机制,成立市委财经领导小组、规划委员会并制定《议事规则》。全年召开3次全委会、34次常委会、7次财经领导小组会、6次规委会、6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市政协党组书记、市人大党组书记列席书记碰头会,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及时确定常委会成员责任分工并保持稳定性,各位常委既认真负责做好分管工作,又切实维护集体领导,班子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今年选拔30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市区领导班子,从市级机关选派66名干部到灾区挂职。
三是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鲜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鲜明公道正派、五湖四海,鲜明崇尚实干、群众公认,坚持“六重用四不让”,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选好配强县乡党政正职,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认真贯彻中办《关于进一步 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制定《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从空缺职位清理、初步方案酝酿等10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将4个县级领导干部职位纳入全省统筹公选;在全市统筹公选38名灾区科级领导干部。开展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审结县级领导干部33名。开展治理拉票行为专项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四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创建“四强”基层党组织、城乡“三百共建”活动。市县对口联系21个地震重灾乡镇,对口帮扶1500个经济薄弱村。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机制,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化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承诺、述职、评价、问责“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倡导“四个大兴”、“四个特别”,做到“三用心、三深入、四务实”,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对37个窗口单位开展行业作风明查暗访,组织71个市级部门参与政风行风热线207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成立5个检查组开展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专项检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查处5起“小金库”违规案件、31件商业贿赂案件。制定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办法及检查实施方案,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在工程建设、土 地批租、国有企业等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754件次,立案19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0人,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一年的实践探索,使我们对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第一,不断解放思想是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只有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摒弃封闭落后的陈规陋习,打破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枷锁,树立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才能走出一条顺应党心民心、符合绵阳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第二,坚持民生为重是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根本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优先,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并在基层真正落实,才能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第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是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只有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在应对重大事件中识别和使用干部,在完成重大任务中锻炼和成长干部,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第四,坚持团结协调是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全市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始终做到重大决策一致、重大部署一致,把心思用在推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为民造福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才能推动绵阳发展新跨越。
一年来,市委常委会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理清思路、理顺情绪、理顺关系、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整个班子形成了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团结协调。常委会全体同志心情舒畅、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在市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同时,注重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三个党组的作用。常委会及四套班子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务实开拓、千军万马齐上阵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超常努力。同志们“5+2”、“白+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充满激情,事不避难,忘我工作,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为全市干部群众作出了表率。三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求实务实责实,努力让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一年来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成绩的取得,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常委会一班人及四套班子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各位市委委员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总结工作中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会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是当前我市经济止滑回升、企稳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牢固,推进加快发展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二是部分重建项目资金缺口大、推进不快,投资进度滞后于时间进度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发展速度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四是城乡居民就业压力较大,部分低收入和因灾返贫群众生活困难,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五是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各方面利益诉求增多,敌情社情问题更加复杂,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六是少数地方、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吴靖平同志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21日)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把握当前形势,做好明年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吃透中央、省委精神,科学把握发展形势,明确经济工作的要求、基调和重点
中央、省委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止滑回升、总体向好”,四川发展走势的阶段要求是“爬坡上坎、蓄势突破”,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的着力重点是“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保增长、强投资、抓产业、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推动“三个加快”取得新成效。
(一)深刻领会“爬坡上坎,蓄势突破”这个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绵阳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但我们万众一心、超常努力,不仅保持住了经济发展基本面,而且化危为机、克难而进,积聚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市经济经历了“V”字型曲线发展,目前正处在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全市经济发展处于 上升期。在灾后重建中,我们不仅着眼原地起立,也追求发展起跳,推动经济快速恢复,转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今年以来GDP增速逐季加快,前3季度达到13.8%,预计全年将保持或高于这一增速,持续向好势头明显。重大工作推进处于攻坚期。灾后重建、交通枢纽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经过酝酿、铺垫和推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有的取得突破性进展。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集中建设期,需要我们毫不放松地坚定推进、全力攻坚。积蓄的发展动能处于释放期。灾后重建中,我市将完成2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全市技改投资大幅增长,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灾区群众住房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和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把这些潜能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能,需要做大量的延伸、拓展和转化工作。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处于奠基期。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绵阳正在向“灾后重建保持领先、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迈进,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临界点已经到来。现阶段我市经济正需要用力“爬坡”,正需要加劲“上坎”。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的是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带领全市人民爬坡上台阶、蓄劲求突破、开创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这个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虽然全市经济触底回升、逐月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 杂,我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待解决,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还需加强,企稳向好的势头还需巩固。一方面,灾后重建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保持投资高位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任务艰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量还很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贻误了战机,导致发展势头降下来、增长速度掉下来、投资强度减下来,甚至比很多兄弟市州发展还要慢,各方面都说不过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来之不易的向好发展势头,仍然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仍然是我们工作的总体取向。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击鼓奋进而不能鸣金收兵。我们一定要坚持立足于快、服从于好,能快就不要慢,充分发展、跨越发展。各地各部门安排明年经济工作都要与中央、省委精神保持一致,都要与市委确定的工作基调保持一致,都要与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工作要求保持一致。
(三)紧紧扭住“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这个主题。要充分认识到,“转方式、调结构”与“保增长、提速度”并不矛盾,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传统经济是“大鱼吃小鱼”,现代经济是“快鱼吃慢鱼”。能否成为“快鱼”,既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取决于结构调整的力度。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所需。从绵阳市情看,我们既存在发展速度不快、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问题,又存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同时面临加快速度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转方式就是抓发展,而且是科学发展、更好的发展。抢占产业高端,发展高端产业,坚持存量改造和增量升级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解决我市现有产业关联度差、企业规模小、产品低端化、产能落后等突出问题,走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
(四)突出抓好“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这个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然是我市经济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拉动力量。在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抢抓投资机遇、选准投资方向、保持投资力度、稳定投资规模是全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明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最低要达到今年的规模,力争完成900-1000亿元。考虑到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后可能出现较大投资缺口,必须强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撑作用。我市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已经竣工、建设、开工、储备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大项目,为抓投资、强产 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扩大投资上,要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重点产业投入;在三次产业中,农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工业要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之,明年要坚持把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作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部经济工作都要围绕这两大重点来展开。全市上下要认识统一、部署到位、措施有力,力争在两大重点上形成新突破。
(五)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新兴产业”这个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起因在金融领域,但要真正从危机走向复苏,必须寻找新的科技动力。绵阳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城,必须在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更大作为。要发挥我市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依托国家在绵重大科技专项,加强自主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要树立技术就是经济的观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下大力气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与金融创新服务脱节的问题,促进重大科技专项转化为产品产业。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从需要和可能出发,找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资源,努力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紧引进落户一批标志性企业。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与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围绕国家支持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和 信息网络等七大新兴产业,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确定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突破。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政策支持,在研发投入、税收优惠、项目建设、市场开拓、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要发挥我市军工优势,探索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新机制,形成军工科技与发展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
(六)始终坚持“三化联动、市县一体化发展”这个方向。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很重要的是推动经济增长从依赖第二产业转到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上,从城乡二元结构转到城乡统筹发展上。“三化联动”特别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是推进绵阳跨越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抓手。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相融互动、联动推进。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把市县一体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外融内聚”,打造“一核四带”,合理确定产业分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优势互补、配套服务、错位发展、整体推进。要依托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延伸产业链、服务链和基础设施链,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流域经济、区域经济,把“交通走廊”建设成为“经济走廊”。要强化绵阳和兄弟市之间,县市区之间的协作互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合作与利益分享机制,加强规划和政策衔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共建共享,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主动 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围绕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开放合作重大项目,构建新的重要增长极。
二、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三个加快”取得更大进展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夺取抗震救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科技城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三个加快”,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继续全面推动灾后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四中心、六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抓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在投资。保持投资在今年基础上持续增长,既是难点、也是重点,还是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要切实增强规划意识、项目意识、投资意识、产业意识,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扎扎实实抓项目、抓投资、抓产业,做到抓实抓细而不是一般号召、心中有数而不是心中无数、解决问题而不是夸夸其谈。一要抓紧实施灾后重建项目。灾后重建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后,我市列入规划的重建项目为7318个、总投资2266.3亿元,到明年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和完工项目必须达到规划目标的85%左右。要加快在建项目,抓好续建和收尾项目,促进项目顺利竣工,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储备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开工一批新的项目。二要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全力推进长虹PDP二期、九洲LED和二次雷达空管系统、攀长钢年产70万吨特钢、华晨整车项目二期、新华50万台动力总成、川渝中烟绵阳烟厂技改扩能、丰谷酒业万吨曲酒生产基地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抓好双汇工业园10万吨肉制品、中物仪器工业CT、美丰、西普、日普等一批大项目建设。三要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绵遂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南巴陕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加快绵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进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西铁路、绵遂铁路和成兰铁路绵阳段建设,加快推进绵阳火车客站、汽车客运总站、南郊机场灾后重建和绵梓路、绵三路、绵盐路升级改造,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都水库、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开茂水库等项目,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农村电 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四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国、省资金支持,创新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式,发挥“乘数效应”。拓宽民间融资渠道,落实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建好管好用好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和对接,争取金融对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更大支持。鼓励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资金就地转化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交通、水利、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加大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的投资,提高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的比重。加大对“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五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住房、汽车是消费热点。要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扩大住房、汽车、旅游等热点消费,鼓励发展消费信贷。提高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二)坚持民生优先,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明年灾后重建,首要任务是实现“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提高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加快重建步伐。坚持住房、学校、医院、康复机构等民生项目重建优先,2010年春节前后让绝大多数受灾农户住进永久性住房,明年5月基本完成城镇 住房重建任务,明年春季开学绝大多数学生告别板房校舍,尽快让灾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加快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重建,加快重灾城镇建设,明年9月北川新县城建成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二要加快产业振兴。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全面恢复工业、农业、旅游业和市场服务设施,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四个对口援建产业园区,扶持发展一批个体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在恢复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灾区自我发展能力。三要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以因灾失地农民集中安臵点为重点,抓好隐患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做好防灾避险搬迁安臵和应急排危除险工作,搞好次生灾害防范应急演练,全面开工生态修复项目。四要切实抓好困难群体帮扶。制定扶贫开发和就业促进工作方案,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就业创业,解决好群众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抓好因灾失地农民安臵和地震伤残人员康复工作,做好特困户后续帮扶,加强对伤残人员、遇难和伤残学生家长、基层干部等群体的心理抚慰。继续做好“四保一储备”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五要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始终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放在灾后重建第一位,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工程建设规范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建筑风貌改造,实行旁站监理、跟踪审计,把好工程质量关、建筑风貌关和钱物 使用关,确保重建项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确保工程建好、干部不倒。六要建立完善对口支援长期合作机制。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和港澳的协作配合,促进援建项目实施,保障援建任务顺利完成。积极推进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转变,通过干部挂职、支医支教以及人才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交流,在产业投资、园区建设、商务贸易、旅游协作、劳务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建立健全以感情为基础、利益为纽带、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制度为保障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
(三)坚持工业主导,推进“三化”联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要按照“一核四带”和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布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一核四带”建设,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绵阳发展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分区,在产业集群、城镇集群发展上形成突破。要做强“核心”。坚持对接成渝陕甘、找准绵阳在成都经济区中的发展方位,主动作为、辐射周边,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教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把科技城建设成为绵阳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要做优“四带”。坚持城市规划、产业规划、要素规划“三规合一”,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互补、资源统筹、服务共融、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衔接,制定“一核四带”建设总体规划和四个产业带发展规划。要对四个产业带逐一研究,深入分析资源特色和产业特点,加快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带一主业,每带有特色”的产业布局。要建好机制。建立市级协调机制,强化县市区之间的协作互动,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制定产业带发展扶持政策,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加快推进市县一体化发展。要联动发展。既发挥“一核”的龙头引擎作用,又强化“四带”的配套支撑作用;既突出各个产业带的主业特色,又加强产业带之间的协调互补,以通道经济、流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以城市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实现通道经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相融互动发展,弥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二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强市,不断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1+5”产业规划,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推进“六基地”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以烟酒肉为重点的食品产业,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水平,推动环保化工、冶金机械、材料等产业调整升级。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支持产品扩散、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坚持抓大不放小,对优势企业进行梳理排查,建立台账,分类完善支持政策,逐个落实帮扶措施,引导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壮大一批市场空间广阔、技术基础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加技改投入,加快传统工艺流程改造和产品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优势企业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迈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工业运行保障。落实旬报月分析制、亿元企业问题台账制,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做好工业用地统征、供应和储备工作,优先保障工业生产性用地。针对明年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调整的新情况,做好能源指标争取和平衡工作,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抓好企业融资工作,解决“融资难”问题。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以工业减排为重点,同时抓好民用建筑、交通、服务业等领域节能降耗和公共机构节能。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快市县污水、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支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加强节能技改和低碳技术研发,在北川新县城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加强对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指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三要推进“一基五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抓农村灾后重建成果转化。充分利用灾后重建中全面提升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善于整合灾后重建这些优势资源,把重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发展现代农业。抓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推进。建好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以灾后农房重建为基础、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整合项目、综合配套,32 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落村庄和人居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抓龙头企业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搞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强化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配套,围绕龙头建基地,发展龙头带基地。抓专合组织发展。强化农民专合组织功能创新,加快由一般的服务组织向经营实体转变,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住土地这个核心要素,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利用灾后重建政策,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资源。
四要围绕打造“四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制定和实施金融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鼓励农村信用联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加快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引进现代物流、商贸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发展餐饮、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强对经济
增长的拉动力。加快打造区域性科教中心。办好教育园区和绵阳中学、南山中学、北川中学等一批名校,引导在绵高校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旅游振兴计划,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五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增强城镇的产业承载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人口集中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根据“一核四带”总体布局,按照城镇集群的理念,加强和完善全市城镇规划,逐步形成以绵阳城区为中心、各县县城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经济联系紧密、功能互补、分布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六个绵阳”。围绕打造科教绵阳、畅通绵阳、森林绵阳、宜居绵阳、和谐绵阳、清洁绵阳,联动推进旧城改造、新区拓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和交通组织机制,下大力气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注重培育城市产业支撑,推进产业向城市功能区集聚集约发展。引导县域经济集聚发展,把城镇建设成产业集中地、人口集聚地和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当前特别要抓住居民住房这个消费热点,把规划、土地、拍卖、开发、配套基础设施等相关环节作为完整城市产业链来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统筹城乡规划、34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积极探索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新途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要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增强开放合作实效。继续打好“重建牌”、“西部牌”、“科技牌”,突出领导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注重“招大引强”,更加有效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真正在招商引资上“杀出一条血路”。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特别是对口援建省的产业转移,跟踪落实好西博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签约项目。制定招商引资战略方案,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奖惩体系,形成有利于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
(四)突出军民融合,着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科技城是绵阳特有的品牌。要着眼于把科技城建设成为推动绵阳跨越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编制和落实科技城发展规划,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一要强化自主创新,增强科技城建设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共建研发创新机构,努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战略产品。综合运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和技改贴息等手段,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机制。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加快创业服务中心、35 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打破军民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促进创新要素良性互动。二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支撑科技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结合绵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明确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确定关键技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以及推进措施。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1+5”产业融合、与打造“六基地”融合,军用与民用技术融合,支持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低碳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研发,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空管系统、物联网、机床数控技术、传感技术和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等电子信息产业,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生物育种和医药等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仪器设备和材料生产、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及再制造等环保产业,LED新光源、汽车用新型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钒电池等新能源产业,辐射化学、材料改性、核成像等核技术应用产业。从技术创新到最终产品、末端消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体系。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着力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要加快“新三城”建设,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做好征地拆迁安臵工作,加快路、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和
保障中物院国家重大专项、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灾后新区项目、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建设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围绕军工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促进军工技术与民用产业一体化,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衔接,制定项目建设时间表,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并联式推进各项工作,力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灾后新区项目、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项目在2-3年内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四要实施“园区倍增计划”,打造科技城建设的产业平台。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扶持特色园区发展。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引导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力实施“园区倍增计划”,增加园区建设投入,重点保障园区工业用地特别是熟地供应,力争三年内实现园区面积翻番。各园区要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创造更大效益,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五要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加快科技城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决策精炼、管理扁平、重心下移、充分授权”原则,进一步细化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和园区的职能职责,形成配套机制和整体合力。建立健全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省市互动、党政军企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在拓展军民融合平台、加速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探索创新,推动国防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奖军
转民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成绩显著的人员,吸引科技人才来科技城创新创业。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经济管理的作用,推动科技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和谐绵阳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点,强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发展民生事业。坚持把集中更多公共资源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一要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在“八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文化体育工程,丰富民生工程内容。抓紧编制2010实施计划,科学安排项目,全力保障资金,把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盼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二要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政策,抓好高风险行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三要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农村办学水平,建立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
等接受义务教育。深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扩大免费职业教育。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学校医院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四要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和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研究制定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意见,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五要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争创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工程,实施大集团带动大产业战略,发展文化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一要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人大加强对重建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的专项督查,围绕改善民生、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科技城建设等重大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重视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创新人大工作方法,进一步调动人民代表履职积极性。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达州6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
选举时间的决定》,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市五届人大代表2010年还有一年任期,要继续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政协履职的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政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办好《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参政议政成果的吸收和转化,促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协商议政、献智出力,投身灾后重建和改革发展。三要加快依法治市步伐。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落实好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做好新形势下维稳工作。一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一岗三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
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巩固社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建立健全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和完善“大调解”运行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信访工作与“大调解”工作有机结合。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做到处早、处小、处了,处臵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出大事、不出中事,争取不出小事。二要维护灾区稳定。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及时解决涉法、涉灾、涉校等问题,妥善处理受灾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确保灾后重建顺利进行。三要加强社会管理。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和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问题,做好“9+3”免费教育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服务和管理作用。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坚决防止重特大恶性案件发生。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符合实战要求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演练。
(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大“五乱”治理,着力提升形象品味、形成特色风貌,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一要增添设施。重点抓好垃圾运输车辆、清扫车辆和城镇公厕等清洁卫生设施的建设管理,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场)等治污设施的规划建设。二要建立机制。按照“管理职能化、队伍市场化”的要求,加强管理队伍、技术队伍、日
常维护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三要提升水平。按照“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清理立面、打造风貌,推进风貌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四要典型推动。大力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狠抓反面典型和问题曝光,营造坚持不懈、真抓碰硬推动工作的氛围。
四、围绕和服务“三个加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奋力推进“三个加快”,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重点,增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的敏锐性和谋划工作的前瞻性,提高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走在前面,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上走在前面,带动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二要坚持“一核心三党组”组织机制。各级党委既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定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又要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形成各司其
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推动全局工作的整体合力。三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市委工作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及相关议事协调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科学确定班子成员分工,倍加维护和珍惜班子团结,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勤政廉政、求真务实,让上级党委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以政治合格为前提,以群众信得过为尺度,以扩大选人用人民主为取向,大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干部管理机制。一要鲜明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导向。鲜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鲜明公道正派、五湖四海,鲜明崇尚实干、群众公认,坚持“六重用四不让”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特别关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门子的老实人、正派人,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二要健全选人用人的制度和机制。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拓宽群众民主参与渠道,创新群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认真向王彦生同志学习,坚持原则、知人善任、公道正派、甘为人梯,以最坚决的态度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战斗,让开拓者无忧、让实干者无悔、让公正者无畏、让谏言者无虑。三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关心关爱灾区干部。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在“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上下功夫,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要扎实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以“三级联创”为统揽,“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党员星级评定活动。机关党组织要以“学习型机关”、“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党员帮户”为抓手,走在其他基层党组织前头。二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凝聚力全社会覆盖。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为重点,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目标,抓好基层党员干部
培训工作,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三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抓好明年全市农村和社区换届工作,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深化党员定期分析制度,定期评选表彰和提拔重用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待遇问题。四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开展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构建近郊连远郊、先进带后进、强村扶弱村的工作机制和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
(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改进作风力度不减,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取得新的成效。一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四个大兴”、“四个特别”,坚持“三用心、三深入、四务实”,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的实事,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工作落在求真务实上,把成绩记在集体努力上,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要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狠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严查涉灾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三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行使职权,抓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作好表率,坚定理想信念,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权力,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始终做到廉洁自律。
同志们,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全面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推进“三个加快”而努力奋斗!
吴靖平同志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2009年12月22日)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会议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对明年全市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特别是会议期间,大家赴四个产业带进行了现场参观,边走、边看、边听、边议,亲眼目睹各县市区、园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新亮点、新变化,亲身体会各地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路径、奋力推进“三个加快”取得的新成效,应该说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会议讨论中,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对做好各项工作信心满怀、干劲十足。总体来看,会议达到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的目的,对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按照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抓下去,聚精会神抓重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就一定能推动绵阳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责。加快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我们一定要清醒、47 全面、深入把握当前形势,充分估计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干得更好。现在绵阳正处在“不加快发展就会加快落后”的紧要关头,我们没有回旋余地,只有爬坡上坎、蓄势突破。市委要求,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使命、肩负责任,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立足岗位、超常努力。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智慧用在干事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努力努力再努力,落实落实再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下面,结合大家的讨论,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调几点。
第一,统一思想抓落实。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明年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刻领会“爬坡上坎、蓄势突破”这个要求,准确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这个基调,紧紧扭住“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这个主题,立足于快、服从于好,能快就不要慢,充分发展、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要突出抓好“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这个重点,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工作;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新兴产业”这个动力,抢占产业高端,发展高端产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新兴产业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
得突破;始终坚持“三化联动、市县一体化发展”这个方向,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市县一体化发展,为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拓展新空间。
第二,明确责任抓落实。要按照这次会议安排,细化目标,实化措施,强化责任,落到人头,明确“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抓出什么效果”。要落实领导责任。各县市区、园区、市级各部门都要明确自己明年要抓的重点工作,召集相关层面的会议专题研究,按照四套班子及部门分工,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项项不落空。要落实部门责任。每项任务都明确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明确办事程序,防止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久拖不决。要落实完成时限。围绕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对每一个季度、每一个月、每半个月的重点工作都要有具体安排。要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定项目、定领导、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的“五定”要求,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明确业主、明确责任人、明确督查督办人、明确时间进度表,通过联合督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媒体监督等多种形式督促落实。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由市目标督查办负责组织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落实情况。
第三,突出重点抓落实。要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善于牵住“牛鼻子”,抓到关键处,抓好急事、要事、难事。要狠抓当务之急。对必须立即着
手抓的工作,要雷厉风行、紧张有序地推进。特别是对老百姓急需急盼的事,有条件的要马上办,条件暂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办。要狠抓当务之重。要坚持抓重点、重点抓,集中精力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要把明年工作按轻重缓急排队,重点工作按照领导分工负责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逐一抓好落实。要狠抓当务之难。各地各部门都有一些难办但下力气能办的事情,要逐项专题研究,细化措施,集中攻坚,力求突破。特别是对那些说了多年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要认真排查、突出重点、强力解决。
第四,振奋精神抓落实。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无反顾的使命感,满怀激情抓重建,奋发有为抓发展,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做就做出样子来,努力争创一流、追求领先。要除怨气、长锐气。以一种夙兴夜寐、废寝忘食的劲头,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比工作不比关系,比奉献不比勾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在发展中添措施,在攻坚中抓落实。要不议论、重实干。超前规划、深谋远虑,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不分心,不走神,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努力走在前列。要闯新路、抓执行。有一种立志做大事,敢于冒风险,衣带渐宽终不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对作出的决定,认定的事项,布臵的工作,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不提条件、不讲困难、排除万难,坚决完成。
第五篇:在区委五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在区委五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七次、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全区上下更加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宏观调控,以坚定的信心加快发展,以务实的作风推动“两率先”进程,全面完成今年各项
任务,努力塑造率先奋进的新京口。
我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克难而进,步入率先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以来,我们高扬“统筹发展强势提升,合力奋进再创佳绩”的主旋律,埋头苦干,克难而进,施行“五年齐动”,即使在宏观“紧运行”、硬制约增多的情况下,各项工作仍呈现出在统筹中进步、在规范中提升、在协调中领先的好局面。
我们提升了经济新质态。追求“总量翻番、速度领先、水平提升”,预计上半年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强力推进“双倍计划”,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迅猛。预计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技改投入亿元,增幅分别为%和%;定报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指标增幅都在%以上,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中盛粮油、鼎胜铝业、鸿泰钢铁、象山鸿泰、元鼎饰材等家企业入选全市工业企业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赴温、台民资招商,沪、苏、日韩专题招商,港台境外招商,深圳、东莞沿江开发招商,招商引资有了新的奋进。上半年实际到位外资万美元,吸纳民资亿元,增幅分别为%和%;强力推进“项目强区”战略,组织实施各类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万元以上项目个,万元以上项目个。
我们开启了富民创业行。突出富民优先,召开了“燃烧创业激情、塑造创业京口”千人大会,启动了“创业京口”竞赛,出台了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号文件,做到扶弱与植强并举、“造血”与“输血”结合、创业与就业并重、农村与城市兼顾。坚持政策富民,在全市率先推行财政代缴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和造林、养殖补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工程,调整农田亩。坚持帮扶富民,余名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三支队伍”分赴城乡,农村户和城市户贫困家庭的结对帮扶全面展开。坚持就业富民,继续推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建立苏果超市、宏源家政等家再就业基地,举办专场招聘会场,新增就业人,转移农民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坚持创业富民,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新增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户,民营注册资本亿元,占年计划的%。
我们唱响了城乡协奏曲。以“统筹发展强化年”为平台,继续推进“无村区”发展战略。农村草危房改造顺利结束,税费改革、改水建路、合作医疗等实事稳步推进;社区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经十二路、谷阳路延伸段如期竣工;作为全市目前利用外资最大的三产项目,第一楼街商业步行街拆迁工作开始启动。着手实施“环卫创新工程”,“双清双美”活动全面铺开,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正在实施。以“平安京口创建年”为抓手,小区平安等级达标创建活动全面展开,甘露苑等个小区获“平安小区”、“科技小区”称号,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积极探索和建立大调解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我们开阔了协调发展路。党的建设得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机关作风建设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业绩。开展以学习两个《条例》、强化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清风进万家,廉政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楼宇党支部,中山路小学校长“公推公选”等引领全省、全市之先;《哈佛医生这样做手术》、《甲申三百年祭》等系列读书活动广泛深入。折子戏剧场、区文化馆等文化项目建成运营;以“创业富民”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演出、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区人大周年纪念活动掀开人大监督工作新篇章,政协围绕创业主题开展“三争”活动成效显著,“双拥特色社区”创建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教育布局调整年计划年实现,通过省级验收。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围绕中心做了大量工作。皮鹿丹、象山医院、商贸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改制稳步实施。
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提速、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好势头,得益于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得益于全体干群合心合力、苦干实干,得益于我们去年快抓机遇,蓄积了较好的发展势能。但是,冷静审视京口的现状,仍然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压力和难题: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任务还很重;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沿江岸线、中心城区的优势综合利用不够;规模经济尽管发展很快,但总量仍然偏小;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规模不大;集资兑付等历史遗留问题,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新生矛盾形势严峻;失地农民、失业职工的就业创业问题突出,富民的任务很重;少数同志怨天尤人、等待观望、消极应付、借口松懈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