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与成果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与成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建设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落实公司、集团公司提出的科技创新管理要求,积极运用当代房屋建设新技术和新经验,强化综合集成和管理创新,结合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项目工程特点,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科技创新应当遵循的原则:
1.紧密围绕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科技含量,着力打造建筑示范点。
2.紧密围绕本地块群楼带车库,车库筏板及顶板由北向南4.39%的坡度,找坡是关键,同时地方工程及环境特点,着力攻克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环境保护等影响重大的技术难题。
3.积极吸收消化当代同类或类似建筑工程先进技术,广泛借鉴房屋建设和管理新理念、新经验,结合海东市乐都区安置区创优规划开展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再创新,力求获得最大的科技、管理、资源、环保和社会经济效益。
4.突出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配套和物化科技,强化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5.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第二章 科技创新目标
第三条 科技创新以集团公司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和结合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建设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当代房屋建设新技术和借鉴同类或类似标准建设及管理新经验为基础,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集成创新为手段,以通过提高全地块科技含量,打造“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整体建设、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方针和“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把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项目建成青海省精品工程”的建设目标,同时创造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培养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为总体目标。
第三章 科技创新规划要素 第四条 技术创新应遵循努力适应群楼建设理念、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技术装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新的重大变化进行规划。其要素有:
1.深化研究深基坑、筏板大体积、现浇结构、水电、消防、节能、装饰装修工程综合施工及其工程危害性,从源头上把持住工程施工和质量风险。
2.针对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工程实际,研究解决斜筏板、群楼塔吊安装拆除、群楼车库、墙柱、梁板梯、节能环保、装饰装修、主体沉降观测等的施工关键成套技术,确保各阶段工程建设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推进。
3.充分创新运用精密控制测量、沉降观测等信息,加强建设过程控制与信息反馈,为项目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条
建设管理创新应遵循努力适应群楼建设理念,充分汇聚有效资源,切实优化施工组织,全面推进建设管理标准化等进行规划。其要素有:
1.围绕海东市乐都区安置区建设总目标,适时优化各阶段施工组织,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汇聚有生力量,形成“全局一盘棋”,营造和谐环境,高效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2.以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建设管理标准化。
3.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创新运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建设各阶段过程监控管理与信息反馈,为管理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章 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
第六条
组织机构
1.项目部成立相对应的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科技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常务副组长,工程管理部相关人员为主要成员,其它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各作业队技术负责管理人员对施工范围内科技项目论证,定期检查、分析和总结各自管区内科技工作情况,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技术交流活动。
2.项目部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本项目科技攻关意向;负责向公司申报科技攻关立项;负责签订项目科技攻关合同;负责对科技攻关项目提供必要的管理和资金支持,并指导、跟踪、检查、督促实施;负责对项目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鉴定;负责本项目科技进步奖评审及向公司推荐工作。
3.科技攻关小组负责与相关立项单位签订科技攻关合同;负责依照合同认真组织科技攻关活动;负责在规定时限内向立项单位提交科技攻关成果;负责科技进步奖的申报。
第七条 科技攻关意向
1.科技攻关活动主要以项目为依托,围绕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面对的科技方面难题、科技创新等内容展开。项目总工程师领导各部门在开工初期应围绕合同文件、施工图纸、设计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找出与其它项目的科技差异点、领先点,涉及的“四新”技术,需要改进的施工工艺,确定是自行解决,还是需要外部支援,通过专项科研解决,即科技攻关意向。
2.施工中对质量有利、对工程有利、对环保和职工安全健康有利、对企业有利,可以明显节省施工时间和成本的,都可作为科技攻关意向。一个项目可能有多个意向,可逐一申请立项。
第八条 科技攻关立项申请
1.科技攻关主要意向由项目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书面向公司提出科技攻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即立项申请。
2.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应通过当地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科技信息查新。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写明:查新情况、立项背景、技术难点、创新点、攻关小组成员、预计费用、攻关实施计划等内容。
第九条 科技攻关立项评审
科技攻关立项本着提高质量、节约成本、简化工艺、优化程序为目的的,确定科学技术的应用、创新、工艺改进的内容。
第十条 签订科技攻关合同
1.为保障科研任务的实施,科技攻关小组要签订攻关合同,各自遵循合同条款约束。
2.合同签订后科技攻关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项目部或职工自行组织科技攻关活动实施。
3.立项的由科技攻关小组(乙方)与项目科技领导小组(甲方)签订合同,科技攻关小组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组成。
4.科技攻关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考核目标、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研究内容、课题项目阶段进度、费用安排计划、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及人员名单、协议条款、合同签约等。
第十一条 科技攻关实施 1.科技攻关小组是实施立项内容的主体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的目标。实施过程中要以理论为先导,充分论证,确定要实施目标的步骤,制定每个步骤的作业规程,关注过程的试验和检验,做好经验记录和总结,数据积累,做好不同阶段的总结,最后形成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优质产品、效益明显的成果,实施过程中要对研发或总结的关键技术进行提炼,需要保密的要严格保密。构成知识产权的基础,为对外有价推广做好基础工作。
2.所有科技攻关项目实践工作均在项目实施,项目部各部门、科技领导小组必须提供各种支持,对攻关合同的履行提供帮助、指导、跟踪、检查并督促实施。
第十二条 科技攻关成果鉴定
1.科技攻关小组完成合同目标任务的前30天,通过当地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机构进行科技查新。查新后向项目科技领导小组提交评审鉴定申请报告、研究报告、查新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2.成果鉴定后,科技攻关小组应在一个月时间内对科研、技术实施过程、经验教训等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向立项主管机构移交整套文件资料。
3.成果鉴定后,应出具科技成果鉴定书,内容包括:课题背景、技术说明、主要技术性能、推广应用前景等。
第十三条 科技攻关项目决算
决算应在合同终止前完成,主要针对研究开发所用的培训费、咨询费、观摩费、差旅费、招待费、特殊试验检验费等的开支,试验失败造成的直接费。决算由科技攻关小组申报,由立项单位审批后,决算生效,必要时进行专项效能监察或专项审计后批准。也可由立项单位下发包干费用,由科技攻关小组包干使用,科技攻关所在项目应建帐,纳入财务管理。
第十四条 科技进步奖申报
评审鉴定三个月后,科技攻关小组可按程序逐级申报项目,公司、局、集团(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第十五条 科技攻关成果管理与推广
凡集团公司立项的科技攻关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透漏,或以项目、个人名义进行出版发行或对外提供有关资料等赢利行为,一经发现,将依照公司《员工惩罚条例》和有关保密管理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违反国家法律的,送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十六条 科技开发与管理
拟申报的科技攻关项目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项目名称、简要说明、主要研究内容及项目论证材料按规定报项目部或公司。
第十七条 资助和奖励
1.为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对列入上级科技发展计划中的科研项目及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将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资助。
2.对在科技攻关工作中、特别是技术先进、经济或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研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分部和个人将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局级及以上的科技进步奖,将给予每项5000~10000元的奖励。
3.工法开发与推广应用
项目部要积极推广应用有关等级工法,同时对工程施工中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行选题,总结编写工法。将对在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项目施工中开发的局级及以上工法,每项给予1000~3000元奖励。
4.优秀技术总结与科技论文
为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探索、积累并及时总结施工中的新技术和成功经验,提高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项目部对参加局科技论文评审获一、二、三等奖的文章,将另给予与集团公司同额度的励奖;在国家级专业技术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及参加上级有关学会、协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将另给予每篇1000元的奖励。
(1)论文的范畴
参加评选的论文应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工程造价、投标工作和计算机技术在房建施工、公司经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或总结的论文,主要包括:
○1在施工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经验和总结。②对工程中出现的管理或技术问题进行的探讨和分析。③对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改进。④推行项目法管理方面的探讨。⑤投标技术和策略方面的探讨。
⑥其他在经营管理方面能给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论或实践经验。(2)论文撰写要求
①撰写论文格式要规范:文稿应有“摘要”和“关键词”,并注明作者和日期。[摘要] 为全文的浓缩,应简明、扼要、确切地写明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关键词] 标明3~5个阐述论点的有关词语。
②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深入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说明问题。需要用数据论证的问题,数据应经过整理,列成表格化为好;论文插图要清晰。
③各级领导要鼓励和支持广大员工撰写论文和施工技术总结。可就一件事、一道工序、一种操作方法写出点滴经验,进行推广和交流。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项目部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福建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福建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发挥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引导作用,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省财政设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优化资金投向,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三条 专项资金来源为省级预算。省财政厅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客观需要,以及省级财力状况,每年安排一定规模专项资金。第四条 省科技厅负责组织专项资金申报和评审,会同省财政厅安排资金资助,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专项资金分配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贯彻国家和省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优化投向,突出重点,择优扶强,重在实效;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企业和项目单位按公开发布的申报通知要求自主申报,逐级审核,部门评审,按资助类别下达资金。
第六条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当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确定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专项资金主要扶持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一)引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认定资助;
(三)重大科技成果在福建转移转化;
(四)引进培育高水平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五)专利生产运用与产业化;
(六)科技与金融结合;
(七)其他有利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项目。
第七条 专项资金资助对象为在福建省境内(计划单列市除外)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
第八条 专项资金资助单位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引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
1.研发方向符合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2.来闽设立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是指国(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家重点高校、重点科研院所等来闽建立或与在闽法人单位合作创办的研发机构。3.必须具备完成科技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基础技术装备。具有硕、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研发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40%。
4.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其中科研用房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000万元(软件研发机构500万元以上)。
5.企业销售收入安排用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应逐年提高,2013年不低于1.5%、2014年不低于1.8%、2015年不低于2.2%。企业的自筹经费(提供列入福建省财政厅公布的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优选库名单或科技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具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名单的在闽会计师事务所鉴证的审计报告)应达到项目总经费70%以上。6.申请企业的上所纳税经费总额不少于100万元。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是指经科技部立项、省科技厅评估认定或当年立项新建(续建)的国家级、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驿站、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2.申请企业的销售收入安排用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应逐年提高,2013年不低于1.5%、2014年不低于1.8%、2015年不低于2.2%。
3.申请企业的上所纳税经费总额应不少于100万元。
(三)重大科技成果在福建转移转化
1.申请重大科技成果在福建转移转化资助的主体是企业,优先资助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
2.申请企业的销售收入安排用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应逐年提高,2013年不低于1.5%、2014年不低于1.8%、2015年不低于2.2%。
3.申请重大科技成果购买补助的项目技术交易总额应超过200万元。4.申请企业的上所纳税经费总额应不少于100万元。
(四)引进培育高水平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必须符合《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规定的企业人才条件,申报研发项目资助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原则上应从近三年的海西企业人才高地中产生。引进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必须是国内外知名专家或某领域学科带头人担任首席专家。
(五)专利生产运用与产业化
申请专利产业化计划项目的企业必须获得与其申报项目有关的授权发明专利;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的企业必须产生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实际利息;申请发明专利清零资助经费的企业,必须是首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第九条 企业的销售收入安排用于研发投入的比例证明应由列入福建省财政厅公布的福建省会计师事务所优选库名单或科技部公布的‘十二五’期间具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名单的在闽会计师事务所及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资格的中介机构,提供鉴证的专项审计报告或由税务部门提供鉴证。
第十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执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闽财教〔2007〕85号)规定的列支范围。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后补助为主,结合常规项目资助的方式。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的具体申请程序:符合条件的单位按照本办法及有关通知规定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审批程序:省直主管部门和各设区市科技局负责审核后,将申报材料集中报送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材料核实、实地察看和必要的专家评审后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审批下达资金。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根据项目立项情况,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将专项资金拨付到有关企业研发经费专户。
第十五条 受资助的单位使用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单独核算,按照本办法规定资金使用范围支出,专款专用,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接受专项审计。
第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按国家规定对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限期收回已拨付的专项资金并取消该单位三年内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受资助单位应当在年末上报科研投入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科技创新成果研究报告
成果研究应用报告,要求有文字及配图说明,对新材料还要有与同类产品的比较说明和实用报告。
玉石铝蜂窝复合板成果研究应用报告
——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
南通绿洲国际假日酒店是富有特色、并且具有强烈地现代气息的高档酒店工程。在酒店大堂入口正对面的背景墙,是由玉石镶嵌玻璃造型异常复杂、做工细腻别致、堪称艺术之典范的装饰工程。
玉石铝蜂窝复合板具有以下特点:
1、重量轻:
玉石复合板最薄可以只有5mm厚与铝蜂窝板板复合。常用的复合瓷砖或花岗岩,也只有12mm厚左右,运输就节省了许多成本,对大楼有载重限制的情况下它是最佳选择。
2、强度提高:
玉石与铝蜂窝板复合后,其抗弯、抗折、抗剪切的强度明显得到提高,大大降低了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破损率。
3、抗污染能力提高:
普通大理石原板(通体板)在安装过程中或以后使用过程中,如用水泥湿贴,很有可能半年或一年后,大理石表面出现各种不同的变色和污渍,非常难以去除。复合板因其底板更加坚硬致密,同时还有一层薄薄的胶层,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发生。
4、更易控制色差:
因大理石复合板是用1m2的原板(通体板)切成3片或4片变成了3m2或4m2的。这3、4m2的花纹与颜色几乎100%相同,因而更易保证大面积使用时,其颜色与花纹的一致性。
5、安装方便:
因具备以上特点,在安装过程中,无论重量、易破碎(强度等)或分色拼接都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和安全,同时也降低了安装成本。
6、突破禁区:
大理石的装饰部位,无论内外墙、地面、窗台、门廊、桌面等等,普通的原板(通体板)都不存在问题,唯独天花板无论是大理石或是花岗岩,任何一家装饰公司都不敢也不可能冒这个险。而大理石与铝塑板、铝蜂窝粘合后的复合板就突破了这个石材装饰的禁区。因为它非常轻盈,重量只有通体板的1/5至1/10。要想用石材装饰天花板非它莫属。
7、隔音、防潮:
用铝蜂窝板与大理石做成的复合板,因其用等边六边型做成的中空铝蜂芯拥有隔音、防潮、隔热、防寒的性能。因而,这些特点就远远超越了通体板所不具备的性能特点。
8、节能、降耗: 石材铝蜂窝复合板因其有隔音、防潮、保温的性能,因而,在室内外安装后可较大降低电能和热能的消耗。
9、降低成本:
因石材复合材较薄较轻,在运输安装上就节省了一部份成本,而且对于较贵的石材品种,做成复合板后都不同程度地比原板的成品板价格成本低廉。
(1)防火:铝板为不燃材料。
(2)耐腐蚀:铝蜂窝板是表面经环氧氟碳处理,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盐雾喷射48小时无针孔、裂纹、不起泡。
(3)环保:蜂窝板属于纯铝立产品,不挥发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无放射性并可以完全回收利用,百分百的环保型产品。
(4)铝蜂窝板容易拆除组装,且不会拆坏板材。由于其重量轻、运输方便固可运到不同的地方多次重复利用。这是其它隔断板材不能与之比拟的。
在铝蜂窝板的加工复合过程中,按照已有文字资料、图纸进行钣金加工和铝蜂窝板加工复合细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步骤:
a.把不正规的手画图全部改为AUTO CAD画图,经确认后,打印三份,按批次、图号装订成册。技术(完工后转档案室)一份,车间一份,品保检验一份。
b.对没有进行铝蜂窝板板块编号的图纸,要统一编号。对已编号的图号进一步编号:后缀+A代表面板;后缀+B代表底板;后缀+C代表铝蜂窝芯;依次类推。
c.对需要钣金加工的铝板或其他材料面底板,要认真测量出折弯系数,并建档。d.编写目录,计算单件面积和总面积等等。
e.对要钣金加工的板块,要根据折弯系数画出钣金展开图,并表明尺寸。在图上未标明内外面的,落实后再画展开图。一般情况下,展开图上的主视图朝人的一面为内表面(通常无涂层表面),其他情况要特殊注明。打印三份,按批次、图号装订成册。技术(完工后转档案室)一份,车间一份,品保检验一份。
f.编写钣金加工说明书,写明加工流程,公差要求、注意事项、加工要点等等。
g.编写钣金加工下料表,字体要大。纹理方向顺长度方向表示为“↑”;纹理方向顺宽度方向表示“→”。
h.对需进行数控下料和数控开展开料的,要进行计算机编程,并存入U盘和其他技术资料一起交车间主任签收。
i.编写铝蜂窝板加工说明书,写明加工流程,铝蜂窝芯要求、胶粘材料要求和施工工艺、异型件模具图、铝蜂窝板施工工艺、如何后续加工等。
j.提供辅件图纸、安装图纸和安装要求。k.校对其他人员编写的技术文件。l.对完成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存档。m.现场指导解决铝蜂窝板安装等疑难问题。n.解答铝蜂窝板加工问题。
第四篇: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财政局、科技局,省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苏发〔2008〕8号)中关于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进行整合集中使用的要求,我们就整合后的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拟定了五个管理办法(见附件),已报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2.《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3.《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4.《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平台)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5.《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苏北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附件1: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自然科学 基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基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金的使用体现政府目标导向,遵循需求拉动与学科推动、衔接国家目标、实行人才优先的原则,面向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加强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原始创新和前沿性科学问题研究,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性科技问题研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创新源。
第三条
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省基础研究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管理,并实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基金委)任期管理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管理由省基金委负责。基金委的日常工作由基金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基金办)负责,省基金办设在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第四条
基金的立项实行“面向全省、发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咨询、择优支持”的原则。
第二章
立项管理
第五条
省基金委每年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基金申报指南,指导项目申请工作。
第六条
项目申请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符合基金指南范围;
(二)第一申请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且为单位在职人员并一般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三)第一申请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项目,且无在研基金项目(指南特别说明的项目除外)。
第七条
项目申请单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独立法人单位;优先鼓励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学科团队的方式申请;支持已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
第八条
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单位按要求向所在地的市、县科技局及省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各市、县科技局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签署推荐意见报送省基金办;省有关部门对申请项目审核后签署推荐意见报省基金办。
第九条
省基金办根据申请项目的专业领域,以学科组专家为基础,聘请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按照省科技计划管理规定的程序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条
省基金办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基金资助项目,并于每年7月底前下达立项项目和资助经费。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一条
基金来源主要为省财政预算安排拨款,同时接受社会捐赠。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根据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一次性或分批拨付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厉行节约的原则,编制切合实际的项目资助经费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项目资助经费预算,签署意见后报省基金办。
第十三条
项目资助经费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用于项目研究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具体包括从自然科学基金获得的资助、从项目承担单位获得的资助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助。
支出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具体如下:
(一)科研业务费:指测试、计算、分析费,动力、能源费,差旅费,调研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论文版面费和印刷费,文献检索、入网等信息通讯费,学术刊物订阅费。
(二)实验材料费:指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
(三)仪器设备费:指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运输、安装费和修理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购置费和加工费。
(四)实验室改装费:指为改善资助项目研究的实验条件,对实验室进行改装所开支的费用。不得用于实验室扩建、土建、房屋维修等费用的开支。
(五)测试化验加工费: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六)劳务费:指支付给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无工资性收入的研究生、博士后人员及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劳务费用。项目劳务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5%、重大项目及各类专项的劳务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10%。
(七)管理费:指项目依托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执行中公用仪器设备、房屋占用费等。管理费不得超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5%。
第十四条
基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工资性支出及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基金资助项目预算、核定的用途及开支标准使用。
第十六条
经批准的基金资助项目预算一般不做调整。由于项目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基金资助项目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时,必须按程序报省基金委批准。
第十七条
在研资助项目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应退回省基金办,按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拨款管理
第十八条
经批准的基金项目,由省财政厅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将资助经费拨至项目承担单位,接收拨款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一致。
第十九条
因故终止实施或撤销的资助项目停止拨款,项目承担单位应将已拨经费余额在接到通知三个月内退回省基金办,由省基金办按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的有关规定执行。对逾期不退回的,将缓拨该单位其他项目的资助经费。
第五章
经费决算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资助经费进行不定期检查或审计。
第二十一条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根据批准的资助项目经费预算,如实编报资助项目经费决算,由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在申请项目验收时提交省基金办。
第二十二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的;
(四)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
(五)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的;
(六)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的。
第二十三条
经省基金委批准中止和提前结题的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编制项目资助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四条
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接受上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和科技管理部门(或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检查与监督。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省基金委对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或《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将按规定予以追究责任。
第二十六条
项目资助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应按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负责解释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加快重大技术突破和高技术攀升步伐,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水平和重点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省政府设立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自主创新资金”)。为加强自主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自主创新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第三条
自主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体现产业技术政策导向,遵循“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范围与重点
第四条
自主创新资金主要支持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能源与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资源与环境、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的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集中资源联合攻关,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突破,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和战略产品,实现技术跨越,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第五条
自主创新资金支持项目主要分高科技攀登、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产学研联合创新、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国际科技合作、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以及社会发展应用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等方面。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和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第三章
立项管理
第六条
指南发布。根据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注重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省科技厅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于每年1月份发布《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指导项目申报工作。对符合招标条件的项目,公开组织招标。
第七条
项目申报。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由项目第一申报单位按要求向所在地的市、县科技局申报,由各市、县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审核后集中向省科技厅推荐。国家高新区和省有关部门可组织直接向省科技厅推荐。申报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和技术政策,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关键性特征较强,能够获得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形式的知识产权。
(二)可形成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强或对我省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成果及目标产品,项目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市县财政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经济薄弱地区符合条件项目可适当降低财政配套资金要求。
第八条 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实施以江苏省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为第一承担单位。实施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包括较好的研究开发条件和资金投入能力。
(二)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团队或较强技术依托单位。
(三)单位经营和科研活动中的资信良好。
第九条
自主创新资金鼓励面向省内外的产学研联合,鼓励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鼓励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员面向江苏产业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研究。
第十条
项目专家咨询。省科技厅根据当申报项目分类情况,从省科技咨询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咨询评审,并提出明确咨询意见。专家咨询采取会议咨询或网上咨询方式。对于重大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加答辩、现场考察或可行性论证等程序。专家咨询全过程实行回避和保密制度。
第十一条
项目审定。省科技厅依据专家组的咨询意见,结合资金预算,提出项目安排建议会商省财政厅。经审定的项目,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行文立项,并与相关责任方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合同。自主创新资助资金原则上于每年7月底前下达。
第四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二条 自主创新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研发过程中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资助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研发经费总额的50%。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能源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大型仪器设备等消耗的燃料动力及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自主创新资金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工资性支出及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三条
建立自主创新资金资助项目经费预算审核制度,严格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核。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应当细化申报项目经费预算。项目立项评审、论证过程中,应按照有关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申报项目经费预算总量、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政策相符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补助经费文件。原则上在项目合同签订后拨付补助经费的60%,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拨付剩余的40%。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自主创新资金使用的监督约束机制,按照《科技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含项目承担单位的自筹经费),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资金规范和合理使用。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职责:
(一)严格按项目合同和计划任务执行,落实自筹资金,保障项目按合同进度要求实施;
(二)执行项目情况报告制度,定期提交项目执行进展、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和下工作计划等;
(三)接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填报省科技计划统计调查等有关报表。
第十七条
项目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
(一)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二)及时划拨自主创新资金,匹配合同约定拨付的科技经费,督促项目自筹资金到位;
(三)对项目执行情况和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负责项目执行情况的统计,每汇总上报省科技厅项目执行总体情况。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对项目实施实行跟踪和目标管理,组织对项目实施和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估;对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目标考核和信用评价。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对自主创新资金进行监管,负责资金的预算及拨付,负责对自主创新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估考核。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承担单位在规定执行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并对项目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后,向省科技厅提出项目财务和项目验收申请,由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先进行财务验收。财务验收通过的,再组织进行项目验收。
第二十一条
自主创新资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验收,并由财政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的;
(四)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
(五)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的;
(六)虚假承诺配套资金、自筹经费不到位的。
第二十二条
自主创新资金项目验收程序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77号)执行。验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合同。申请验收的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正常实施并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等目标任务;
(二)完成项目财务审计工作;
(三)技术资料及有关文件完整、数据准确,能真实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第二十三条
自主创新资金项目验收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包括有关技术检测报告);
(三)项目绩效分析报告;
(四)项目财务验收报告。
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仍未提出财务和项目验收申请的,省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自主创新资助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省科技厅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未通过验收的自主创新资金项目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负责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三年内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二十四条
建立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自主创新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指对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的考评。主要考评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验收的有效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可持续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报告专项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通过验收之后的两年内,有义务按省科技厅要求报送有关统计报表,原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有关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第二十六条
省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成果形成的论文及专著应标注“江苏省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资金资助”字样。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设立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简称“成果转化资金”)。为加强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成果转化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
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突出重点、集成联动、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章
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设立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二)审议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
(三)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经费预算;
(四)审议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五)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第六条
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科技厅和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农林厅、环保厅、药品食品监管局、中科院南京分院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
第七条
省科技厅具体负责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省财政厅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
(二)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组织专家开展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四)会同省财政厅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提出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
(五)负责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管、验收、统计等,并向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汇报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六)办理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省财政厅是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部门,与省科技厅共同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相关实施细则及工作指南,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及项目安排建议;根据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安排成果转化资金经费,并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负责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绩效考评。
第三章
资金支持范围与对象
第九条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布局引导,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和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加强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的支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第十条
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成熟度高、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二)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市、县财政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经济薄弱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财政配套资金要求)。优先支持获国家资助和风险资本投资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符合我省产业技术创新布局、市县政府重点推动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十一条
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江苏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和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四章
资金使用方式
第十二条
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有:
拨款资助。主要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或产业化过程中研究开发工作,用于所需仪器设备购置、能源材料消耗、测试化验加工等。
有偿资助。主要支持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在合同确定的项目实施周期结束后一定期限内能偿还资助资金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回收资金继续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在项目实施期内,如企业上市或被收购,经双方协商,可将有偿使用转为股权投资。
贷款贴息。主要支持为形成较大产业化规模效益而向银行大额借贷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项目技术水平、贷款规模等确定相应贴息额度。
股权投资。主要支持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成果转化资金所占股权一般不超过该项目股权的30%。
上述方式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第五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三条
每年由省科技厅发布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指南。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符合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按照项目申报工作指南要求向所在地市、县科技局申报。
第十五条
各市、县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对申报单位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向省科技厅出具推荐意见。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
(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两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五)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第六章
项目审批
第十七条
由省科技厅从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专家组由省内外科技、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性、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等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明确的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专家组的咨询意见,并听取有关方面意见,于每年六月底前提出项目安排建议,报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审定。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行文立项,并与有关责任方签订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各市、县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落实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的验收。
第八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成果转化资金由省财政厅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其资金由省财政厅按项目合同和实施进度及资金合理流向予以拨付。
拨款资助在项目立项后分期拨付。
有偿资助在项目立项并由省科技厅与金融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后拨付。
贷款贴息由各项目承担单位于每年终后一个月内向省科技厅提供有效的银行贷款(指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中长期贷款,不含流动资金贷款)合同、贷款到位凭证和银行结息凭单,经省科技厅委托专家初审后报省财政厅审核拨付。
股权投资项目由省财政厅按照相关协议拨付。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核算。成果转化资金、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等实行统一预算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按照合同约定实施的,按照合同规定的相关条款处理;合同未约定的,由省财政厅收回已拨资金。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成果转化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绩效管理
第二十六条
建立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成果转化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指对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的考评。主要考评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验收的有效性、组织管理水平、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资金落实情况、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等内容。
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成果转化资金安排的依据。
每年终,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对本成果转化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情况书面报告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本办法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评等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4: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科技服务平台)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根据全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设立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科技服务平台)(以下称“科技平台专项资金”)。为加强和规范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平台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省财政厅、科技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
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参与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章
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
(一)省财政厅
1、负责核批经费预算;
2、会同科技厅审定并下达项目经费预算;
3、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4、制定绩效考评制度,指导和监督科技平台绩效考评工作。
(二)省科技厅
1、负责提出经费预算建议;
2、负责组织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评估);
3、负责安排项目经费预算并会同财政厅下达预算;
4、会同财政厅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5、负责组织科技平台绩效考评工作。
(三)项目主管部门
1、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单位编报项目预算;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按照财政厅和科技厅的要求汇总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4、受财政厅、科技厅委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制项目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三章
经费支持范围与重点
第五条
科技平台专项资金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主要支持重大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备购买,以及科技平台的运行补贴等。
(一)重大研发机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按照研发设施、研发水平国内一流的标准,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引领产业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研发平台;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基础性、公益性重大研发平台。
(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开放性、专业化特点的面向产业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面向社会事业的资源共享型公益科技服务平台,为我省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针对高技术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应用基础、高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聚集和培养重点领域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依托研发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五)科技平台运行补贴。以引导和促进我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多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第四章
立项管理
第六条
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科技创新总体部署、科技发展规划的建设重点和经费预算,每年发布科技平台建设指南,提出科技平台建设要求,采用推荐申报、定向组织和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项目立项。
第七条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以自主申报方式为主,一般由承担单位提出、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省科技厅经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及专家论证后立项。
申请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重大研发机构。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全省科技创新需求,承担主体为代表国家或江苏水平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或重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创新创业载体。
(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装备、科技资源和场地设施;拥有一支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提供共性技术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和对外服务业绩,具备承担政府委托的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具备灵活的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服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应属于相对独立的研究开发实体,具有一定规模的技术装备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拥有高水平的技(学)术带头人及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研究领域符合科技发展政策,并且在某一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前期工作基础较好,以往科研成绩突出,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具备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具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工艺设备等基础设施和相对集中的设施场所;具备承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试验任务的能力;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
第八条
各申报单位每年按照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项目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的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后,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项目委托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和现场考察后确定资助项目。
第九条
重大研发机构建设项目根据全省科技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采用定向组织方式组建。
第五章
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科技平台专项资金原则上在每年六月底前下达。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切实加强经费管理和核算,用于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资金须经联合评议后方能使用。科技平台专项资金、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等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实行资金跟踪问责制度。省财政厅负责会同省科技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跟踪管理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是否持续支持项目承担单位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各级财政局、科技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及时向省财政厅、省科技厅报告。对违反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绩效管理
第十二条
建立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是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其成效,包括: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可持续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安排科技平台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根据本办法分别制定《江苏省重大研发机构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5:
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苏北科技 富民强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培育壮大苏北特色产业,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与要求,省政府设立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苏北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引导资金(以下称“专项资金”)。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用于支持苏北地区县域特色产业。
第三条
专项资金按照以下原则管理和使用:
(一)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专项资金项目由省、市、县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负责集成相关科技资源,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区域产业特色,进行整体设计,统一部署,按照进度安排,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及科技项目,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三)财政引导、奖补结合。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前期引导和后期奖励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积极性,加大对专项行动的资金投入。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本办法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与专项行动无关的开支。同时,要建立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分期拨付、定期考核。省财政会同省科技厅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分两批拨付专项资金。资助额超过50万元的重点项目在执行第一个拨付资助总额的70%,第二年视上年的考核情况拨付剩余资金。
第二章
支持范围与重点
第四条
专项资金旨在围绕苏北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培育壮大苏北特色产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提供项目源和配套经费。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由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的项目;重点支持各类产学研联合体、科技园区基地等创新载体围绕特色产业实施的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项目;支持围绕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组织实施的配套项目。
第三章
立项管理
第六条
省科技厅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定期发布苏北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的申报通知,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列入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二)项目申报单位须是江苏境内企事业单位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并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能力。
(三)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第八条
项目立项程序:
(一)指南发布:省科技厅根据各地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计划的要求编制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二)项目申报:项目申请单位按照申报指南要求如实编制项目任务书,提供相关的附件材料。对符合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项目第一申报单位按要求向所在地的市、县科技局申报,各市、县科技局会同财政局审核后集中向省科技厅推荐。
(三)形式审查:省科技厅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项目形式审查的内容主要有:项目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格式是否规范;申请项目的负责人是否有在研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申请单位是否有应结未结项目、强制中止或撤消项目;项目申请材料是否过于简单,有效信息量不足,以致于专家咨询难以作出评价意见;项目申请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有无不良信用记录等。
(四)省市会商: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共同组织省市会商。会商重点是明确重点培育支持的特色产业及其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等相关内容。
(五)专家咨询:省科技厅对通过形式审查和省市会商的项目,会同省财政厅组织有关技术和管理专家进行咨询,提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咨询意见。专家咨询过程实行回避与保密制度。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省科技厅会省财政厅于每年七月底前确定立项资助项目,并下达补助资金。
(六)合同签订:计划下达前,项目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项目合同(一式六份),省科技厅留存两份,并将其余四份返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无正当理由而逾期未签订合同者视作自动放弃。对由多个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应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牵头,与其他承担单位签订具体合作协议,明确各承担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相应的经费分配方案,作为合同附件。如无法取得一致,则取消该项目。
(七)计划下达:省科技厅编制项目计划,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下达计划项目经费。
第四章
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科技厅共同管理,采取拨款资助的方式。项目经费(包括单位自筹经费)应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实施期间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资助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研发经费总额的50%。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能源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燃料动力及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项目资助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项支出,不得用于人员支出及各种福利性支出,不得用于国家规定禁止列入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的省级配套经费使用,参照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章
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协调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实施。具体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93号)执行。
第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因特殊原因确需对计划目标、内容、经费、主要承担人员等进行调整,以及因不可抗拒原因需要延期的,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省科技厅批复同意后,方能调整实施。项目延期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四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撤销:
(一)知识产权不明晰,出现严重知识产权纠纷或侵权行为,经调解无效的;
(二)项目配套的拨款、贷款、自筹资金等不能及时落实的;
(三)与项目实施相关的重要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发生重大变化使项目无法继续执行的;
(四)项目主要负责人发生重大变化,使项目无法继续执行的。
第十五条
申请撤销的项目,由第一承担单位对已开展的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的设备仪器、已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省科技厅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承担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基本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及经费决算审计后,应向省科技厅提出项目财务审计和项目验收申请,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财务审查。财务审查通过的,由省科技厅组织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验收,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的;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的;
(五)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
(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的;
(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的。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程序按照《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苏科计〔2005〕377号)执行。验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合同。申请验收的项目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正常实施并已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等目标任务。
(二)完成项目财务审计工作。
(三)技术资料及有关文件完整、数据准确,能真实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须提供如下资料:
(一)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二)技术总结报告(包括有关技术检测报告);
(三)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四)项目财务决算报告。
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仍未提出财务验收和项目申请的,省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课题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省科技厅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负责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弄虚作假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三年内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资格。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二十条
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指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的考评。主要考评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验收的有效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可持续影响、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科技创新成果管理论文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理论科技创新成果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历史上有多种农业增长道路,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认识到了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导致高度无效率的增长。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所在。
一、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
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二、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三、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
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四、总结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佟屏亚.中国的高产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作物杂志,1997,(4):12~15。
2、王贵宸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3):1~8。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管理论文
1.VIP俱乐部 2.查看资料 3.订阅资料 4.在线投稿 5.免费阅读 6.会员好评 7.原创检测 8.教材赠送 9.联系我们 10.常见问题
论文关键词:创新理论科技创新成果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历史上有多种农业增长道路,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认识到了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导致高度无效率的增长。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利弊如何最终取决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食价格也随之提高。如何搞好科技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瓶颈的问题所在。
一、浅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障碍
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加之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科技传播渠道建设障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加之用户入网费用的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也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加上普遍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形成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
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使得新科技无法得到推广。加强农业推广工作是科技转化的前提。
二、创新科技转化的对策
对于怎样提高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是有效提高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农技推广工作得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设,以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并要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在信息传播中建立并实施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者对信息产生不信任而使科技成果的应用受阻。
三、有利于科技转化的因素
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传统地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必将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新的契机,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强大的需求之风。
而在近期举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也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依托科技中介这一“红娘”,为科研成果与“三农”牵线搭桥的决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红娘”队伍,初步形成开放功能完备和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求。解决中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市场尚不成熟,农业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闭使技术信息流动不畅、科技成果缺乏实用性、小农生产形式与科技成果推广相矛盾、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认识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规范建立也将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四、总结
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增加信息流通的价值,是科技转化的必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是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佟屏亚.中国的高产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作物杂志,1997,(4):12~15。
2、王贵宸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