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广村农机农技合作社调查
大广村农机农技合作社调查
作者:湖南省衡阳市委
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是衡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衡南县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村。全村总人口2386人,耕地面积2868亩,水田面积2356亩。2007年村委班子牵头创办大广村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农民群众理想中的“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化”在大广村已变成现实。
一、“大广模式”运作的办法
所谓“大广模式”就是以村委会牵头创办,动员全村社员加入的一种农机农技合作社形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基层组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责任和带领群众合作致富的工作能力;将农村机械“单打独斗”、分散经营有效地加以整合,发挥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实现有机户和无机户的效益双赢;把农机与农技二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组建方式。2007年大广村村支两委决定由村干部牵头创办农机农技合作社,5名村干部每人入股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农民带机入社,产权不变,并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法定代表人为村支书周南。几年来,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营管理日趋完善,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入社社员70人,建有标准化办公楼、机库房和其他配套设施,拥有插秧机22台、收割机9台、整地机械19台、植保机械50台(部)、农用运输机械38台、排灌机械36台,农机总动力2000千瓦,价值420万元。作业服务项目涵盖机耕、机插、机收、机电排灌、机械植保、农用运输等。
(二)服务方式。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服务,主要三种形式。一是代耕代种。对本村水稻生产实行“五统一、一减免”:统一布局、统一育秧、统一机具调配、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标准,对个别特困户免费或减免机械作业费。二是土地流转。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愿种植的抛荒田,和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确实无种植意愿的稻田,由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种植。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780多亩。三是跨区作业。合作社承包周边地区农户土地,提供机耕、机播(插)、机收等服务,2011年完成跨区机耕面积3000亩,机播(插)面积1000亩,机收面积3000亩,服务周边农户880户,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4万元。
(三)管理方式。合作社按照合作化组织化方式生产、经营、分配、管理,成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社员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监事会负责监督和检查,并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议事、财务、管理、终止、清算制度。为配合制度的实施,强化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村支两委还出台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等,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钱,经营管理规范有序。
二、“大广模式”显示的效果
合作社的创办与发展,让大广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促进了粮食增产。调研组同志深入该村各处田间地头,最直观的感受是,映入眼帘的全是绿油油的成片早稻田,没有一丘抛荒田。合作社成立以前,该村早稻抛荒较多,村民种植早稻面积不足300亩,一度出现“人去田荒”景象。大广村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耕地季节性抛荒问题,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今年该村实插早稻面积2531亩,比去年增加185亩。同时,粮食生产机械化增加了粮食产量。全程机械化作业产量达到1300斤/亩,超出人工作业200斤/亩。2011年该村粮食产量增产近25万公斤。
(二)促进了劳动增效。机械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大广村2800多亩耕地,如果采取人工作业,需要1000个劳动力才能勉强耕种,每亩每季人工作业量15个左右,而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每季人工作业量2个左右,只需要一些辅助性劳力,留守在家老人、妇女即可胜任。大大降低了秧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大广村今年种植的2500多亩早稻,采用人工常规育秧方法需要200多亩秧田,而采取新式双膜育秧仅需30亩秧田。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机械作业由于效益高,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每亩耕种收、统防统治成本在320元左右,比人工作业成本减少160元左右。
(三)促进了农民增收。该村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合作社的带动。一方面因为粮食增产而增收,以早稻为例,每亩增产200斤,市场收购价120元/斤,每亩可增收240元,种植双季稻可增收500多元。另一方面,因为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多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养殖等副业生产,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人,种养大户20多户,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3倍多。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现有钢门厂、家俱厂2个私营企业,村级收入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6万多元。
三、“大广模式”带来的启示
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大广村的做法,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村委班子责任心强、牵头运作是关键所在。2005年4月新村支两委班子成立之后,村委班子决心不负群众所望,在其位、担其责,团结一致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针对当时村里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抛荒现象严重等现状,村委反复研究决定从建立农机合作社入手帮助群众解决“种田难”问题。于是村支书周南带队一方面到农机合作社搞得好的地方学习经验,一方面到江苏盐城市东阳插秧机厂学习农机使用、维修等技术,回来后发动群众,并于2007年成立大广村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虽然起步艰难,群众开始难以接受,但村干部很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细群众工作。部分群众思想不通,干部党员分头做工作,村干部包片包组、党员组长包户,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群众不相信机械作业,村干部带头示范,边干边说,让利于民,用事实说话;群众担心效益不好,村委承诺补偿损失,每年投入2.9万元给全村所有的水稻病虫害、水涝干旱、歉收减产等粮食生产进行风险投保,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村农村合作社越办越红火,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但功劳最大的当属坚强有力的村班子。
(二)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热心参与是动力所在。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组织,因此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热情、意愿和参与。首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需要。大广村农机合作社成立的背景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农民群众对科学种田、机械化作业有浓厚兴趣。合作社的成立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其次要注意农民群众在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体现自愿、自管、自有的性质,绝不能随意干预甚至包办。合作社的重大事项经会员大会讨论决定,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负责,充分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再次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农民群众最实在,要有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积极性,合作社才有生命力。在农机合作社的推动下,大广村种田大户越来越多,村民由原来“要我种”变成现在“我要种”。在大广村“种田报党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该村六组历来种一季稻为主,现在全部实现种双季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是基础所在。机械化作业客观要求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作保障。大广村位于城镇郊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较好,发展机械化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这些年来,大广村一方面坚持自己更生、艰苦创业,一方面积极向上面争取政策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硬化乡村公路16公里、水塘开发180多亩、山地开发200多亩、水渠维修和新建13公里、新建田间道3公里,全村安装了灌水设施、普及了无线数字电视、绿化美化了乡村公路等,到处呈现“民富村强”的景象。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85%的稻田通过了田园化改造,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全面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四)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优质服务是保障所在。“大广模式”的创立与发展靠的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县委县政府、三塘镇党委政府以及财政、农业、农机、水利、国土、教育、司法等部门对大广村农机合作社十分重视和关心,经常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201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县粮食生产合作化机械化的意见》,明确了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全县三农工作的方向,县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每年从粮食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资金对购买大中型农机进行累加补贴。特别是农业、农机部门主动服务,按照“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的要求,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农业部门全面负责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良种供应、测土配方等技术指导。农机部门在负责合作社的建设标准、机械配置、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同时,还专门派遣农机科技特派员进驻农机专业合作社,及时向机手及农民群众传授机械操作与维修技术,示范推广新机具、新品种,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第二篇:荣胜村农机合作社典型材料
科学发展得实惠 农机合作促增收
——记龙兴镇荣胜村农机合作社
龙兴镇荣胜村,地处龙江县西北部,东与碾子山区接壤,北邻内蒙,全村11个自然屯,976户,幅员面积32089亩,耕地面积3375亩。荣胜村以种植玉米、杂粮和水稻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如何尽快把先进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于农业生产,提升现代化应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荣胜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的新课题。借助国家惠农政策,2006年“龙兴镇荣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成为带动农村基层农机经营服务合作组织的新生力量。
一、合作社的基本现状
“龙兴镇荣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所辖龙兴镇荣胜村和新安村,全辖区总面积56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耕地30.6万亩。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367户,2010年成员出资200万元,注册资金400万元,固定资产1200万元。农机合作社原有链式拖拉机三台,轮式迪尔824一台,翻斗车两台,挖掘机一台,拖斗车一台,玉米收割机一台,综合整地机两台,大型播种机一台,旋转大犁一台,其他农机具四台。2010年新增迪尔玉米收割机四台,新三王玉米收割机一台,中联玉米收割机2台,凯斯305一台,东方红1804一台。2010年实现纯收入42万元。
二、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合作社批准成立后在服务中,严格做到“五统一、五保证”: 统一作业价格质量,保证用户满意;统一技术培训保证队伍素质;统一完善各类档案,确保机具完好和作业能力,保证管理有序;统一调配机械,保证服务到位;统一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在村两委会统一领导下,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的基础上保值增值,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一是为方便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专门建设了合作社大院,集中办公、议事和存放机械。二是实行入社的机械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方式,各种机械的维护、保养、挂牌、检审、保险、使用调配都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所需经费实行公开透明的民主化管理,视情自负,服务经营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和经营方式省时、省工、节约开支,每台机械的经济效益比2006年平均增加3000元以上,三是合作社对入社的成员实行优惠政策,2008年秋季作业期间,合作社的玉米收割机为入股社员每收割一亩收费45元,对外服务经营每亩收费70元;四是规范了农机作业秩序,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社成立后,由原来的机械松散型作业转化为现在的统一紧密型经营,实行代理制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农民群众找机械、争机械、误农时现象没有了,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比2009年将增加230元以上,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合作社的显著成效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增加土地的收入,农机合作社经营方式为股份制,入股资金34万元,每1000元为一股,折340股,村集体入股14万元,其中;农机具入股6万元,现金8万元,折140个股。农户入20万元,折200个股。实行入股自愿,入股后发给股权证。入股者均为本合作社股东,股东与农机合作社共担风险,共同受益。
(一)改变了传统耕作观念。建立了专合作社后,农忙季节前,合作社就与种田农户达成农机作业协议,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对事前预约的农户实行统耕、统防、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秋季收获期间全社3000余亩玉米的收获,全部由合作社承担,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无需像往年一样返乡秋收,而无后顾之忧。
(二)实现了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双赢”。收割每亩玉米、杂粮就节约支出30元,全社农民仅秋季收获就节约支出6万余元,同时外出务工者也不再因农忙返乡而节约了路费和多挣了工钱。个体农机者参加合作社后,作业市场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同时合作社也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三)推动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成立,向现代农业迈出了一大步,使规模经营成为现实,杜绝了过去单一个人作业不能解决的很多问题,避免了一次性投入资金大,投入和产出难以匹配的现象,使农机配置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发展。
第三篇:和平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
和平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
林西县和平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于2010年3月15日,注册成员9户,理事长张立勇。合作社注册资金95万元。合作社现有大型拖拉机一台,水地平翻犁、旱地翻转犁各一台,四轮小型拖拉机6台,大田播种机动2台,铺膜机3台,旋耕机4台,胡萝卜播种机、收获机各1台,甜菜移载机大型起重机各1台,230型翻转犁2台,还有中耕机、灭茬机等农业机械,能够满各种农田作业需求。合作社成立后,开展了整地、播种、中耕等服务项目,2010年春季,全村实现机械化春耕1100亩,深翻地800余亩,外出跨区作业200余亩,农机作业年收入 万元。
一、合作社成立背景
和平村是个近郊村,发展农业种植有良好的土地资源、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当地村民又有较好的种植习惯,这些年农民种植大田蔬菜、西香瓜颇有名气,种植业已经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另外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种地人口年龄偏大,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现象,这就带来了解春季翻地、播种较难,且达不到作物栽植要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联合几户农机大户决定以机械入股的形式组成合作社,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耕作方式,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合作社成立之后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据统计,春季仅翻地一项就我村就减少 个劳动力。特别是一些对老弱病残户实行减免,更是为其觖决了难题。合作社的成立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同时也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帮助,无偿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并积极作群众的思想工作,今年我村凡是利用机械化春耕、播种的农户都使用我社的机械,为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精心组织落实,扩大农机合作社规模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以机械入股的形式,机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田间作业,每亩地每年给社员 元做保底,除此之外按实际收入计算,每亩地超出 元部分70%分给社中,30%留在合作社用于机械更新及扩大合作规模。同时今年为了探索扩大合作范围,我合作社承包了30亩地作为示范基地种植药材,种植品种为芥梗、板蓝根等,目前长势较好。如果试种成功,打算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药材种植面积,吸引更多农户入社参与合作经营。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加社员数量,扩大合作社规模。
2强化硬件建设,不断组织社员购置先进的大型农机具,提高机械化水平,满足群众需要。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4、合作社为扩大成员农户数量,凡加入本社的农户,本社免费为其土地上农业保险,免费中耕土地。
第四篇:我县农机合作社调查 合作社调查博兴县
2012年博兴县农机合作社调查
2012年根据农机局主要领导的意见,我们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其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下一步的思路建议,做以下分析探讨和汇报。
一、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9个。全县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8个,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7%。合作社社员达650个(户),机具保有量台1200(套),资产总值3259万元。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为40万亩,总收入达到1.8亿元。全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整体运行质量良好,多次迎接上级领导视察和外省市农机系统参观学习,已经成为我县农机工作的一个亮点。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主体多元化与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农机大户联合型。主要是由具有丰富农机作业、市场经营、技术维修等经验的农机专业大户强强联合,形成规模优势。或由农机专业大户发起,联合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原则入社。如永泰,鑫收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农机站、队改制型。在基层农机管理体制变革过程中,部分乡镇农机站、村农机作业队把用于经营的农机装备折价入股,吸收本单位职工、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者的资金入股,组建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为本地服务,也进行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如纯化镇兴顺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是农机企业创办型。农机生产、维修、流通企业利用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与农机户、农户联合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企业作为成员单位发挥其经营管理优势,形成农机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维修、农机作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如惠农农机专业合社
(二)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农机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六动工作法”,取得实效。
一是依法促动。按照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农机局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二是政策拉动。县农机部门对有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具备一定培育发展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给予购机补贴政策、项目投入涉农收费项目减免等多方面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另外,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把农机培训费、机械挂牌检审费等都降到了最低标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予以优惠和扶持。
三是服务推动。注重把握农机市场规律,了解作业需求,为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服务信息,把农机跨区作业作为农机作业的主战场,加大组织协调、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作业市场秩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增收领域,拉长农机服务链,提高农机作业效益。
四是大户带动。针对农业机械绝大多数为户有户营的实际,各级农机部门从“细胞”入手,从基础抓起,大力培育产业型龙头农机大户,并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做强做大、强强联合,整合资源,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五是部门联动。农机部门主动与工商、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有产业特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六是示范互动。县农机局专门召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及农机服务进社区现场观摩交流会,对县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观摩交流,通过对比交流,促使其创先争优,推动健康快速发展。
二、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主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整合了集体的力量,已经成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先进机械的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配置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从而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与农机配置水平低的问题。2011年在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千余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000多台,其中大型机械200台,促进了我县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二)加快了新机具推广步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大多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成方连片的承包土地,为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载体,诸多新机具、新技术首先通过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进而逐步得以推广。近几年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机收、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等新技术。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担负起基层农机组织的部分职能,成为农机管理部门联系机手的桥梁和纽带。
(三)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械数量多、性能高、配套结构优良、大规模生产能力强等优势,通过推行“订单作业”、耕、种、收、运的“一条龙”作业、“土地托管”等作业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土地家庭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有机对接,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以机械化为依托的家庭农场式规模生产经营之路。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偏小,配套服务能力不强。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的制定与投入的力度上,与农机大县的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规模普遍偏小,达到“五有”标准的只占到27%。合作社缺乏资金扩大规模,大型先进机具仍然难以引进应用。同时,办公场所和机具库房也普遍存在用地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不够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育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功能弱,只是社员之间在生产、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低层次合作,不能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服务。有相当一部分在经营管理、民主决策、会计核算、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需要完善。从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上看,大部分只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多少分配,农闲时各自为战。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影响服务领域的拓宽和扩大。
(三)服务项目单一,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项目相对单一,服务范围相对狭窄,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机收、机耕服务居多,服务时间集中于三夏和三秋。在维修、信息、中介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还鲜有涉足,不同程度存在着“半年闲”等问题。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下一步,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进一步增加数量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的同时,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抓典型,抓规范,促均衡。不断完善内部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向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一)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合作社规模
一是政府扶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扶持范围,在资金、用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可参照省里的办法,对农机具数量多、作业面积大、规模化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推动各金融机构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社方面出台优惠信贷政策,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全面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和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农机服务进社区,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促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二是部门重视。整合各种农机资源,扶持合作社发展。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项目的主体,各类农机项目,要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种涉农补贴,农机专业合作社应享有优先权。特别是农机具购置补贴,应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建议设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项补贴资金,依据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水平,设定不同的补贴额度。尤其要让已经初具规模和服务能力的省市县三级示范合作社“吃饱”,以鼓励他们购置大型和新机具,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率。
三是企社共建。与农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农机企业利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给予结对共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优惠购机、按揭购机等优惠,并在机具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机手培训等方面的提供优质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对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影响力,在新技术推广、使用培训、质量跟踪等方面给予结对企业以支持和配合。通过共建活动,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农机企业和合作社“双赢”。
(二)加大示范引导,提升合作社质量
一是加强我县示范社建设。在我县深入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活动,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组建、依法运作、依章办事、诚信服务。充分发挥示范社在新技术推广、创建平安农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把示范点建成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先行点、农机化发展机制的创新点、农机化生产管理的样板点。
二是抓点带面,培养和树立典型。县农机部门都要选择建设规模大、运行规范、特点鲜明的合作社作为联系点,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常态化服务和督导,及时传达有关政策信息,及时传递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遇到的问题,认真帮助解决。各级都要注意培育和树立一批不同类型的典型,并发挥好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均衡发展。
三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重点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不断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
(三)加大考核力度,促进工作落实
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农机化重要考核事项,增加考核比重,明确考核细则,加强行政推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关于2012年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落实发展的目标、措施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对规模大、质量优,运行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
第五篇:济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济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原来的乡镇农机站数量逐渐减少,作用逐渐弱化,而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多家多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推动了农机农艺结合,加快了农业科技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促使维修、信息服务与机械使用有机结合,推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落实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健全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有利于把农机手组织起来,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因此,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举措,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生力量,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据统计,目前济宁市已注册成立农机作业合作社77个,注册资金达6309万元,合作社拥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271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61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01台,水稻收割机18台,各类配套农具5629台件。标准化库房770间,专业修理车间79间。2009年三夏期间,仅农机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收作业面积就达140千公顷,比去年增加75千公顷,增长114% ;三秋期间完成作业面积近200千公顷,占全市农机作业总量的20%以上。
一、农机合作社类型及做法
为加快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建设步伐,提高其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机化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市农机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通知》,就进一步提高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认识,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农机合作社主要组建模式、任务目标与标准要求及建设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就目前组织形式看,济宁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以农机站为依托,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嘉祥县钟山、疃里、纸坊农机专业合作社。嘉祥县仲山乡农机服务合作社是在原农机协会的基础上,于2008年2月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的。目前,入社的大中型拖拉机11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8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免耕播种机32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85台套。合作社的作业项目合作也范围不断扩大。作业项目扩大到耕、耙、播、收。服务领域遍及河南、河北、天津、黑龙江及本地五省市。由于跨区作业活动组织严密,人性化管理,服务周到及时,打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誉满中原和齐鲁大地,受到社会各界称颂。目前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典范。
嘉祥县疃里农机专业合作社创立于1998年4月,按当时的政策规定于4月27日在县民政局注册登记,是济宁市第一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2007年11月又在工商部门从新登记注册。本社组织农民拥有的农业机械实现农机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效联合,主要从事本地及外地农田机械化作业。利用作业效益,发展壮大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办公和活动场所12间,300平方米,设有安全教育室、农机培训学校和机具库。实施信息化管理,信息和优势共享。2007年更新配置农机服务直通车一辆,现已筹集资金25万元建造钢构机库棚18间500平方米,为部分合作社社员解决机具存放难的问题。
(二)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邹城承贵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2005年,高承贵花4.9万元购置了一台上海50拖拉机,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一台秸秆还田机,在搞好本地作业的同时,还到周边几个县市开展了跨区作业,进一步扩大了收益。2006年、2007年他连续申请补贴,但是由于群众购机积极性都很高,他又刚刚享受过补贴,所以一直未能如愿。2008年春天,在邹城市农机局和石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成贵联系几个农机户,注册了“承贵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并逐渐成长为石墙镇机耕、机灌、机收等服务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力量。他也赶上了各级对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的机会,花一半的钱购买了春雨牌自走式互换割台型玉米收获机(当年邹城市级财政累加补贴到50%),2009年他又购买了一台春雨牌玉米收获机,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能力。目前合作社现有入社农机户35户,拥有上海50拖拉机20多台,80马力拖拉机5台,22马力拖拉机十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多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0余台,玉米秸秆还田机30多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台,另有其他动力机械相配套的灌溉、中耕等机具,农机总动力3200多千瓦,机械总价值200多万元。
(三)以村干部牵头,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市中区安居镇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长是安居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本村和附近村有很高的威信,加上他本人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多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得周边农民群众的信可。合作社成立以来,同本村及周边村庄签订作业合同10000多亩。既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收入,又方便了周边群众,深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四)以农机经营企业为骨干,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兖州市新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前身是新驿镇农机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主要经销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由于经营效益好,用户广泛,有着联系机手方面,服务周到等特点,2009年2月,联系209个农机大户,注册资金105万元,成立了新发农机作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78台,联合收获机396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87台),旋耕机309台,播种机298台,秸秆还田机287台,深耕犁296台,各种农业机械总计1882台,总价值1800多万元。新发农机合作社根据目前广大机手的需求,对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为防止社员的农业机械露天存放,风吹雨淋、被损被盗,合作社规划建设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农机大市场,兴建二层办公楼一栋(其中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接待室、安全教育活动室等)建设车库20间,农机大棚6个,用作专门存放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深耕犁、还田机等农业机械。建维修车间四间,电气焊车间2间,总投资150多万。目前已征地1公顷,各项规划正在实施之中。
(五)走集体帮扶路子,兴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如微山县兴农农机服务合作社。微山县欢城兴农农机服务合作社由14位农民机手自愿组织成立的。该合作社注册资金280万元,入社机械53台,福田自走式小麦收割机6台;东方红90拖拉机4台;国丰玉米收割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台;全自动ICF430型液压翻转犁4台;高速旋耕机4台;上海495拖拉机6台;福田70拖拉机1台;泰山30拖拉机3台;气动翻转犁ILF-235型6台;播种机250型3台;50型旋耕机4台;IL-320型悬挂犁4台。合作社建立初期,由于一些大型机械购买金额较大,农民自身无力承担,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调整思路,探索出一种新形势下的集体、农机大户和农机户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走集体帮扶合股式农机发展之路。采取国家补贴、集体帮扶、个体集股的方式,合作社统一规划,机手共同参与,利用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的补贴政策,根据机手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享受国家对农业机械补贴的政策,村集体再帮扶购机款的50%,余下的购机款由个人投资,集体帮扶的购机款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明确,机手分期分批5年内还清,5年后机械产权归个人投资者。合作社为社员机械提供保管、保养、车库、加油、维修、组织跨区作业和信息质询等服务。这样既解决了机手自身资金不足无力购买大型新机械,又加快了机械的更新换代,有利的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减少了机械重复购置。
(六)发挥行业、区域优势,建立特色农机专业合作社
兖州市小孟腾飞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5月27日在兖州市工商局注册,是山东省首家保护性耕作农机作业合作社。该社以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幅度降低粮食生产综合成本为目标,以探索先进的耕作收获模式为己任。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标志着济宁市保护性耕作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合作社总结了传统的种植模式,试图探索出一套利用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来实现机械省油效率高,生态环境保护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益高的路子。
在镇农机管理站的指导下,由卞腾飞、刘绪新等六人发起成立,已发展244户农机户、4家保护性耕作生产企业和1家流通企业入社。拥有免耕播种机46台,大中型拖拉机150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8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50台,玉米、小麦自走式互换割台收获机40台,秸秆还田机190台,其他配套机具600多台,农机总动力1.2万千瓦,农机总值3000余万元。该社是采用联合农机户带机入社的合作经济组织,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订单作业,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企业负责提供推广、演示所用新机具,培训新技术,演示机具所有权归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具体的指导。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农机服务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机手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总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尚缺乏具体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或配套法规。
2、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其发展仅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引导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尚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缺乏扶持资金;由于合作社等组织没有什么抵押物,在银行贷款上也比较困难。
3、基础设施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和库房不足。农业机械的使用季节性强,为保证机具技术状态,使用后需及时保养入库。但是,由于场地、库房不足,很多农机户的机械只能分散、露天放置,造成风吹日晒、锈蚀严重。特别是近几年
大型机械发展迅速,由于场地、库房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机具寿命,影响了农机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工作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落实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建设,加强指导服务,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年初制定个工作目标,我们要按照省农机办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100个;到2010年底,每个农村乡镇(办事处)至少有1个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市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00个;到2015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00个,使全市50%的农机经营户参加到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来,并且发展质量有明显提升,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规范,服务领域更加宽广,效益更加明显,社会化服务程度显著提高,作业面积占到整个农机作业面积的1/2以上,在农业机械化中的主体作用明显增强,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影响力、带动力充分显现。按照省农机办要求,在发展中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示范带动;坚持把激活内力、调动外力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要重点抓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严格条件,坚持标准,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决不搞一哄而上。在工作中,计划对满足以下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一定的扶持政策:
1、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健全;
2、拥有固定资产现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机具,能够进行农业生产的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等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机具相应牌照齐全,并按时参加年检审验;
3、作业服务覆盖面积达到1000公顷以上;
4、拥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机库,以及办公场地、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具备独立维修能力。
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具将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给予支持,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及同级财政部门支持,对已成立并规范运作的农机合作社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二)建议
党和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出台了农机化促进法,这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这项重要科技生产力的纲领性法律,使农机化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既为农机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调整思路和采取对策,是摆在我们农机工作者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针对我市农机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切实把发展农机合作社建设纳入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供政策导向,及时研究解决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农机、工商部门搞好协调,对合作社注册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建议上级业务部门及时与工商部门沟通、配合,尽快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或配套法规,便于农机合作社的注册、登记。
2、将农机合作社库房建设所需用地纳入镇村建设规划,建设农机大院或农业机械存放中心,这一点至关重要。
3、各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农机发展经费,用于扶助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以农机合作社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积极号召和鼓励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工商业者、企业家向农机化产业投资,创办农机实体,并对投资者给以一定的优惠和扶助政策,以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农机用油保障机制。建议政府责成石油、供销等部门积极组织货源,做好油料储备,要建立农用柴油供应服务体系,并对“三夏”、“三秋”期间农用柴油市场适当进行行政干预,切实保障“三夏”、“三秋”农机生产用油,保护农民的利益,服务“三夏”、“三秋”生产,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