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山西省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安置程序及办法(参考)
2018山西省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安置程序及办法(参考)
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安置,坚持“五统一”(全省统一标准政策、统一审查档案、统一考核赋分、统一集中考试、统一发出报到通知)、“三公开”(公开安置办法、流程、结果)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全员参加、分级定岗、依序选岗的办法,最大程度实现安置工作的公平公正。
(一)考核赋分项目及权重
考核赋分设置立功受奖和艰苦边远地区或特殊岗位的赋分项目,对功臣模范、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以及从事飞行、舰艇、涉核等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给予倾斜照顾。具体包括服役年限、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军衔(文职级别)等级、领导职务、学历、艰苦边远地区或特殊岗位、奖励与处分七项内容。
(二)考试内容及组织方式
考试内容根据转业干部特点设置,分两门。一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满分100分;一门《综合知识》,包括申论、时事政治等,满分100分。考试成绩按综合知识×60%+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40%确定。考试工作委托山西省人事考试中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全员集中一个考区,全省统一考题、统一评判、同步公示成绩,保证考试工作的严肃公正。
(三)选岗流程及注意事项
按照转业干部服役期间德才表现、贡献考核赋分和适应地方工作的知识水平考试得分进行综合排名,组织转业干部按照排名顺序依次选择单位。总分数为考试成绩的40%与考核成绩的60%相加构成,分数由高到低确定排序名次,分数相同者依次按照考核成绩、职务、任职时间、入伍时间、立功受奖赋分确定。
区分正团、副团、技术九级及以上,营职及以下和其他技术干部四种类型,由军转干部本人分别在其职务对应的计划内按照排序名次依次选择一个单位,多选无效。选择单位时,在规定时间内不选者,由后一名军转干部递补;迟到者列入最后一名选择。选择结束时仍未到者,视为自动放弃。选择
中公教育
结果经本人或部队转业办(现役办)有关同志签字确认。选择结果一经确认,不得更改。自动放弃者由各级军转安置部门在其职务对应的剩余计划中指令性安置。
对无故不报到的军转干部,按规定程序予以退档,下年度列入计划的,在新年度同职级类型中列最后选岗。(四)师团职转业干部职务落实予以明确
采取预留领导职数、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或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办法重点安排好师团职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正师职在省直委、办、厅、局级单位安排副职,在设区的市级四大班子安排副职;副师职安置副厅级单位副职或正处实职;正团职在省直委、办、厅、局级单位安排调研员或副处实职,在设区的市安排调研员(或副局长)并在党组成员限额内进党组,在县(市、区)四大班子安排副职;副团职安排副调研员或正科实职;师团职干部如在企事业单位安置的,安排相应领导职务。
注: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退役军人微信订阅号。如本信息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请以各地军转办发布的信息为准。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安置办法
军转干考试
201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计划分配安置办法
【关键词】军转 军转干 转业干部 军转论坛 军转干考试 军转网
军转干考试
军转干部安置 军转待遇 军转干考试公告 军转干考试大纲 军转干考试成绩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实际,关于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安置办法如下:
一、军转干部的工作分配,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区县(自治县)和市级各部门、中央在渝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坚持指令性分配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服役期间德才表现、贡献挂钩和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具体办法在积极探索试点取得经验后另行制定。军转干部的岗位安排以工作需要为主,兼顾本人意愿,确保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妥善解决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需要的行政编制。党政机关接收军转干部,按照计划分配数的25%增加行政编制,增加行政编制后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减员空缺出来的行政编制解决;解决后仍不够的,由市机构编制部门向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报告。各级党政机关在制定人事安排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接收军转干部的情况,预留出部分编制和职数接收军转干部。中央下达我市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应有一定数量用于接收军转干部;市机构编制部门为接收军转干部给有关区县(自治县)、市级有关部门增加的行政编制,不得挪作他用。
三、允许军转干部安置任务重的市级垂直管理部门在全市拉通使用编制后,原则上按其自然流向安置;安置确有困难的,可安置到“一小时经济圈”中二环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县城区。
四、对担任师级领导职务和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转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接收师、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人数较多、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部门和单位,可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要把师、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安排与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根据工作需要和转业干部的德才条件,有计划地选调到区县(自治县)级领导班子或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任职。要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军转干部到艰苦地区、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
五、事业单位编制尚未满员的,应首先从军转干部中补充;编制满员的相应增加编制和人员工资总额,用于安排军转干部。事业单位安置军转干部,应参照其军队职务等级,比照本单位或本系统同级同类人员安排相应的管理或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的适应期。实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要根据其用人制度,与军转干部签订中期或长期合同,聘用合同期限不包
军转干考试
括适应期。
六、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应按计划积极接收军转干部,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的安置压力。市轻纺、化医、机电、农工商、水务、水投、能投、港务、交旅、高发、城投、建投、开投、地产、报业、广电、出版集团和中央在渝的民航、铁路、电力、烟草、电信、邮政、石油及银行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应积极接收军转干部,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接收的军转干部,要安排管理或技术工作岗位,并给予3年的适应期,其工资和津贴、补贴、奖金和其他生活福利及社会保险等待遇,按国家和我市及所在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各区县(自治县)、市级单位和中央在渝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军转干部安置计划,由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部门依据国家计划统一编制,以指令性计划下达,接收单位要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接收军转干部所需增加的编制、职数和工资总额等事项,确保安置计划的落实。
八、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一般按其军队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可以安排行政职务。单位因职数限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增加专业技术职务数额。担任行政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转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安排相应的行政职务或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九、为确保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的完成,在全市尚未全面推行考核选调和考试考核办法前,仍继续实行指令性计划与自主选人相结合的分配办法,军转干部安置计划总数的60%由军转安置工作部门按政策规定实行指令性统筹分配;40%由接收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双向选择,自主选人。凡是有指令性安置计划任务的,各单位都要无条件接收,坚决维护政令的统一和政策的严肃性。有安置任务的单位,在当年军转干部安置任务未完成前,由组织、编制、人事部门暂时冻结其编制,停止办理人员调入、录用、聘用等手续。
第三篇:2015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
2015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
中公军转网搜集整理最新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试行)黔军转联[2014]1号,供2015年转业的军队干部参考。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及时发布军转干考试信息、军转干安置政策、随军家属安置信息、军休干部安置政策,供2015年军转干部参考。
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试行)
黔军转联[2014]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与科学性、合理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程序规范化建设,强化工作流程的监督和检查,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和《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转联〔201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符合政策规定在贵阳市行政区域内安置的、志愿到省直单位工作的团级和营级及以下职务(含专业技术干部,下同)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
第三条 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要贯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注重德才、注重实绩,妥善安置、合理使用的方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 安置计划
第四条 贵州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军转办)根据安置任务,按照政策规定,科学、合理编制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在贵州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省军转办组织实施安置计划,并督促、检查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接收工作落实情况。
第五条 各接收单位,应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和政策要求,明确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岗位或岗位性质。接收单位因岗位性质特殊,确需设置相应条件的,要结合军队转业干部特点合理设置,并报省军转办审核同意。
第六条 省直单位要发挥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带头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中央在黔单位要积极接收军队转业干部。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三章 考 核
第七条 团级和营级及以下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部队体系分别由贵州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公安厅现役办转业工作部门(以下简称部队转业工作部门)对其进行考核。
第八条 考核主要以军队转业干部的德才表现、能力专长以及职务等级、任职时间、服役年限、立功受奖、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等情况为主,综合体现军队转业干部在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和贡献。
第九条 考核以量化赋分的方法进行,按照《贵州省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考核赋分标准(试行)》执行。
第十条 考核成绩须军队转业干部本人签字确认。军队转业干部对考核成绩存有异议的,可向部队转业工作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由部队转业工作部门进行复核。经复核,考核成绩符合实际、军队转业干部仍拒绝签字确认的,按复核成绩计分。
第十一条 按军队转业干部考核成绩由高到低确定考核排名。对考核成绩相同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职务等级、任职时间、服役年限确定考核排名。
第十二条 考核排名是军队转业干部取得在省直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下同)安置资格以及作为重点安置对象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志愿申请到企业、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不参加考核。
第四章 安置方法
第十四条 采取考核入围、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分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置。第十五条 按符合政策规定在贵阳市行政区域内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人数的一定比例和考核排名,综合确定省直机关安置人选;根据军队转业干部考核排名,按入围省直机关安置人选10%至15%的比例,确定重点安置对象。
第十六条 省军转办组织入围省直机关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与接收单位召开双向选择会,按照重点安置对象和一般安置对象分别召开:
(一)重点安置对象和接收单位双向选择会。省军转办、部队转业工作部门在征求重点安置对象安置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其个人意愿、能力专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接收单位与重点安置对象召开双向选择会。
(二)一般安置对象和接收单位双向选择会。重点安置对象安置工作结束后,集中其他军队转业干部和未完成安置计划的接收单位召开双向选择会。
第十七条 接收单位根据本单位情况,可自行组织军队转业干部进行面试。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十八条 军队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经双向选择达成共识,双方签订《省直单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下同),并报省军转办批准后,选用生效。
第十九条 同时被多个接收单位选中的军队转业干部,只能与其中一个接收单位签订《确认书》。
第二十条 经双向选择后,未确定接收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省军转办征求部队转业工作部门意见后,在省直单位剩余计划内进行指令性分配。指令性分配结束后,未明确接收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移交贵阳市接收安置。
第五章 公 示
第二十一条 分配过程中,安置政策、安置办法、安置计划、考核成绩和排名、重点安置对象、分配去向等信息,均及时在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六章 纪律和要求
第二十二条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是指令性计划,必须无条件执行,对拒绝或变相拒绝,以及逾期未完成安置任务的单位,贵州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将采取发函督办、通报批评、行政问责等措施予以纠正。同时,相关部门一年内将暂缓其人员调动、考试录用、聘用和编制审批等事项。
第二十三条 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贵州省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开展档案审核接收、政策解释、推荐安置等工作;对违规操作触犯党纪、政纪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军队转业干部要自觉遵守各项纪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考核、双向选择和接收定岗等工作,确保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凡伪造、更改档案材料或存在其它严重违纪情况的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取消其安置到省直单位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军地双方要加强安置期间对军队转业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安置后无正当理由、经教育督促仍不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军队转业干部,一律退回原部队处理,并取消今后在省直单位安置的资格。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在发布安置信息时,要注意保守国家和军队秘密,做好保密审查工作。因审查不严导致泄密问题的,由公布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省直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察厅驻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纪检组、监察室的监督。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中央在黔单位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九条 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贵州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5 年军转干更多信息请关注:
更多信息请加入:北京军转干交流群 135022645
第四篇: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国务院军队转业办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政治部
2012年1月21日
国转联〔2012〕1号
关于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干部人事司(局),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武警部队及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政治部: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各级组织坚持把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规定,不断探索改进安置办法,保证了军转安置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了军转安置工作的改革发展。随着国家和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现就进一步改进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措施、创新方法、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军转安置任务和政策落实。
——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安置工作公开透明。改进军队转业干部移交、安置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安置工作信息更加公开,程序更为规范。
——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安置任务和政策有效落实。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督制约,有效防止和纠正移交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使安置计划得到全面执行,各项政策规定落实到位,组织协调更加有力。
——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安置制度建设。适应国家和军队各项改革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制度体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
——坚持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不断提高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坚持注重德才、注重实绩,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与其服役期间表现和贡献挂勾。
——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努力使军队转业干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二、严格落实安置计划
(一)科学编制安置计划
各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分解细化接收安置计划,明确安置工作要求。各接收安置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军转安置计划和政策要求,明确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具体岗位或岗位的行政、事业、企业性质,报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确认。
(二)落实好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任务
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直属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编制下达,并抄送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军队转业安置工作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为所属单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并督促其完成安置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垂直管理单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增加行政编制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维护安置计划的严肃性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是指令性计划,必须无条件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认真落实国家和上级下达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不得拒绝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对拒绝接收军队转业或未完成安置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应采取通报批评、行政问责等措施予以纠正,或暂缓办理其人员调动、考试录用、聘用和编制等审批事项。
三、改进和完善分配办法
(一)基本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军队转业干部德才条件在军队的职务等级、贡献、专长,结合地方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职务。接收师团级职务军队干部,原则上采取考核选调的办法安置;接收营级以下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采取考试考核和双向选择的办法安置。对有的岗位,也可以在军队转业干部中采取竞争上岗等办法安置。
(二)考核
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考核,要以军队转业干部的德才表现、能力专长以及职务等级、任职时间、服役年限、立功爱奖、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情况为主,使其服役期间德才表现和贡献得到更好体现。实行
考核量化赋分办法的,考核量化标准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相对统一。要注意改进考核工作,探索完善档案审查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考试
采取考试的办法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考试内容应根据军队转业干部特点合理设置。考试工作应由省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统一计划组织,军队转业干部移交工作部门予以配合,避免出现接收单位分散多头组织、军队转业干部反复参加考试的现象。考试中有面试环节的,应在考试方案中明确面试比例并在笔试成绩公布前公布,严格按照笔试成绩排序确定面试对象。要积极探索按照接收岗位分类组织考试,促进安置考试与定岗定位相一致。
(四)指令性分配
指令性分配是落实军转安置计划的重要保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实行指令性分配:按照政策规定应予重点照顾的军队干部;在安置期限内,军队转业干部未能落实安置单位,接收单位未能完成安置计划的;安置人数较少的地区,经省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的。
四、坚持突出安置重点
(一)重点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
要把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安排与领导班子建设通盘考虑,结合市、县级领导班子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对个人有意愿且符合任职条件的,在本地区范围内统一调配、合理安排使用。要采取空出领导职位、先进后出、带编分配等措施,切实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工作和职务。对担任师级领导职务和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安排相应领导职务;接收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人数较多、安排领导职务确有困难的地区,可以安排相应的非领导职务,但应有一定比例安排领导职务。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可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增加的非领导职数实行单列、专用。
(二)照顾安排好功臣模范、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
对服役期间立功受奖,或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以及从事飞行、舰艇等特殊岗位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各地要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从优安置。采取考试、考核等办法安置上述军队转业干部的,要给予适当加分,加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制定。
五、积极拓宽安置渠道
(一)发挥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主渠道作用
各级党政机关、参公单位要带头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制定增人计划时,要综合考虑自然减员、招录公务员和军转安置情况,预留一定比例行政编制接收军队转业干部。中央下达的党政机关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增加行政编制,必须全部用于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实行专项管理、专编专用,不得挪作他用。要充分利用
中央下达各地使用的政法专项编制接收军队转业干部。
(二)事业单位要积极接收军队转业干部
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积极接收军队转业干部,适合军队转业干部工作的岗位应当优先用于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根据其军队职务等级直接安排相应的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首次安排管理岗位的不受接收单位竞聘上岗等规定限制;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按照其在军队担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聘用到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首次聘用不受接收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事业单位接收军队转业干部订立聘用合同的,合同期满可续订长期聘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障应按照接收单位与军队转业干部同等条件人员的规定执行,所需编制由各地、各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相应增加,并据此增加人员工资总额计划。
(三)吸引军队转业干部到国有企业工作
国有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要充分考虑军队转业干部职务、特点和专长,提供适合军队转业工作和发展安置岗位。企业接收的军队转业干部,应根据本人意愿签订无固定期限或中、长期劳动(聘用)合同,薪酬待遇按照国家和所在企业有关规定执行,非本人原因不得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四)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工作
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军队转业干部到中小城市、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对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应当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德才优秀的可以提职安排,其配偶子女可选择在原符合安置条件的地区安置。边疆民族地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军队转业干部留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要结合组织政权建设和工作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调一批懂民族语言、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的军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县、乡领导班子,符合条件的可任党政正职,长期培养和考察。
六、大力推进安置信息公开
(一)建立安置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健全安置工作信息发布制度,着力促进安置工作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安置信息发布协调机制,科学拟定安置信息发布范围,不断改进安置信息发布方式和程序,确保安置信息及时发布。安置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安置政策、安置计划、分配办法、工作程序和有关要求。安置信息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定期公告、会议通报等多种形式发布。发布安置信息时,要注意保守国家和军队秘密,做好保密审查工作。
(二)建立工作进展通报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通报制度,着力促进安置任务落实。接收军队转业干部的单位或部门,应制定落实计划方案和推进工作计划。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及时通报本地区安置计划执行情况和安置工作进展情况,必要
时可采取阶段性通报等方式,促进安置计划落实。国家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安置计划以及部队各单位转业干部离队报到的情况。
(三)建立考试考核结果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考试考核结果公开制度,着力促进安置工作规范运行。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考核量化赋分的,要将赋分要素和赋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考试的,要将考试范围和考试成绩在适当范围予以公布。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工作指导,健全军转安置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探索建立军转安置仲裁机制,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主动解决军转安置工作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军地安置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军地合署办公等办法,共同抓好军转安置任务落实。
(二)科学统筹工作
各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科学安排、高效运行,严格按时间节点开展工作,确保军转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强监督检查
军地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军转安置工作的检查督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军队转安置工作的监督,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法规政策的行为。要将军转安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内容,作为“双拥”模范城(县)评选的标准。各地制定军转安置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或规定,必须与中央的相关政策相符,并报上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四)抓好教育管理
军地要加强安置期间转业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对已经发出报到通知但在规定期限内不到地方报到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安置地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处理。对未按政策规定安置的,由安置地予以调整纠正;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教育督促本人离队报到,经教育仍不报到的,由所在部队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严肃工作纪律
各级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制定安置工作纪律,教育军转安置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廉洁自律。对在移交、接收和安置工作中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对严重违反政策规定以及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处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转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五篇:2014年北京市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报到程序
军转快讯——2014年北京市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报到程序
一、报到程序
(一)报到准备工作
1、通知办理报到手续。转业干部确定工作单位后,北京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军转办”)发出报到通知,由北京卫戍区转业干部工作办公室、武警北京市转业干部移交办公室和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现役干部转业移交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部队移交办”)通知部队干部部门,组织转业干部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办理报到手续。
2、采集报送预落户信息。按照本市户籍管理规定,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转业办负责所属转业干部预落户信息的采集、核实、录入北京户口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及数据打包报送。转业报到通知发出后,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转业办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统一将电子预落户数据打包报送市军转办,市军转办每天定期收集汇总并报送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转业办向市军转办报送数据5—7个工作日后,转业干部可按相应程序办理入户手续。
(二)计划分配转业干部报到
1、接收区县(单位)开具接收证明信。原部队师、旅级以上机关开出行政、组织、供给关系等介绍信(以下简称“部队手续”)和转业证。由区(县)接收安置的转业干部,到接收区(县)的党委组织部或人力社保局报到;由市级单位接收安置的转业干部,到市级接收单位的人事(干部)处报到。区(县)党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或市级单位人事(干部)处向市军转办开具转业干部接收证明信。
2、市军转办开具报到信和入户介绍信。转业干部本人持区(县)党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或市级单位人事(干部)处开出的接收证明信及部队手续、转业证和人员调动落户信息表,到市军转办开具报到信和入户介绍信手续。
3、接收区县(单位)接转关系并开具户口登记证明。转业干部本人将市军转办开出的报到信和部队手续,交各区(县)党委组织部、人力社保局或市级单位人事(干部)处接转,由接收单位人事部门向转业干部预落户公安机关开具填写户口卡内容的户口登记证明。
4、预备役登记。转业干部本人持转业证、一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接收单位所在区(县)武装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
5、公安(分)局办理入户通知单。转业干部本人持市军转办开具的入户介绍信、接收单位人事部门开出的填写户口卡内容的户口登记证明、已盖预备役登记章的转业证、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配偶(或本人直系亲属)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结婚证、预落户地址的房屋产权证或部队营房部门开具的住房证明,到区、县公安(分)局户籍接待室办理入户通知单。
6、派出所入户。转业干部本人携带接收单位人事部门开出的填写户口卡内容的户口登记证明和区、县公安(分)局户籍接待室开具的入户通知单,以及转业证、军人身份号码登记表、配偶(或本人直系亲属)居民户口簿、结婚证、5张一寸身份证照片,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7、组织关系接转。安置到区(县)的转业干部及家属,其党、团组织关系由部队直接开到区(县)党委、团委组织部转换;安置到市属单位的转业干部,其党、团组织关系开到接收单位党委、团委转换。
(三)随调(随迁)家属手续办理
1、填写《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转业干部家属随调(随迁)的,应在部队填写《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家属随调填写四份,家属随迁填写三份),由部队干部部门在向地方移交转业干部档案的同时,到市军转办审核编号并盖章(此表由部队干部部门留存一份,装入随调家属档案一份,发还转业干部一份用于办理家属户口准迁证,市军转办留存一份)。
2、转业干部办理报到及落户手续。转业干部本人持《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转业证(暂未办理的持军官证)、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配偶(或本人直系亲属)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证、预落户地址的房屋产权证或部队营房部门开具的住房证明等,按照转业干部本人报到程序要求,到相关部门办理报到及落户手续。
3、办理随调(随迁)家属准迁证。转业干部本人持《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随迁)家属情况登记表》、转业证(暂未办理的持军官证)、军人公民身份号码登记表、配偶(或本人直系亲属)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独生子女证、预落户地址的房屋产权证或部队营房部门开具的住房证明以及市军转办开具的落户手续等,到预落户区县公安(分)局户籍接待室办理家属户口准迁证。
4、户口迁出。凭户口准迁证到家属户口所在地将户口迁出。
5、与转业干部同步办理落户手续。随调(随迁)家属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后,与转业干部同步到预落户区县公安(分)局办理落户手续。
6、关系接转。随调家属在落实接收单位后,由迁出地县以上组织、人力社保部门开具行政、组织、工资介绍信等,按照各区(县)或市级接收单位的要求办理关系接转。
二、有关要求
(一)已确定接收单位并发出报到通知的转业干部,应及时按要求报到。
(二)转业干部和随调(随迁)家属办理报到手续,必须由本人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
(三)因特殊情况不能按规定时间报到,部队各大单位干部部门应向部队移交办申明理由,经市军转办同意方可延期报到,最迟不得超过本工作结束。
(四)逾期未报到或不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市军转办将作退档处理。
(五)转业干部和随调(随迁)家属预落户信息的采集报送要及时、准确、完整,一次性全部报齐。因特殊原因需要补报或更改预落户信息的,转业干部应及时与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转业移交组联系电子预落户信息的采集、核实和录入等相关工作。市军转办于安置报到
期间的每个星期一,集中受理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转业移交组报送的预落户信息补录和更改工作。
附:
1、市军转办地址及联系办法;
2、各区县人武部地址及联系办法;
3、北京市公安户政咨询电话、地址一览表。
(注:本报到程序所列内容如遇变更,以变更要求为准)【原题目:北京市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报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