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3:5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第一篇: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

第一章

概论 1.事故定义及其特征

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是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有以下三个特征:

1、事故来源于目标的行动过程;

2、事故表现为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意外事件;

3、事故的结果为目标行动停止,事故结果可能有:a、人受到伤害,物也遭到损失;b人受到伤害,而物没有损失;c、人没有伤害,物遭到损失;d、人没有伤害,物也没有损失,只有时间和间接的经济损失。2.事故等级划分

a、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B、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D、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E、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F、事故预防和整改措施。4.事故调查组的职责.遵循的原则及权利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d、总结事故教训,替吃防范和整改措施; e、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应遵循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应但感召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作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因此,事故调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b、四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c 公正、公开 公正,就是实事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以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吸取事故的教训。

d、分级管辖原则

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严重级别来进行的。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进行。

事故调查组的权利:a、调阅一切与事故有关的档案资料; b、向事故当事人及有关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一切情况; c、事故现场处理必须经过调查组许可;d、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涉调查组工作。

5.调查组组成部门:事故调查组由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PS:对有关专家要求:1.事故专业专长2.和厂没有一定的关系,与事发单位没有关系的3.对人品要求,较正直,清廉,口碑好)6.预防措施 7.事故上报

a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c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8.事故报告内容: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c、事故的简要经过;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e、已经采取的措施f、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9.事故报告的其他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A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B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C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D故意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并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10.四有四必有:有台必有栏 有轮必有罩 有轴必有套 有洞必有盖 11.三级教育:入厂教育 车间教育 班组教育

第二章

事故统计分析 1.绝对指标指反映撒谎女工王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2.相对指标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

3.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a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包括:1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2丧葬及抚恤费用

3补助及救济费用4歇工工资

b善后处理费用包括:1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2现场抢救费用

3清理现场费用

4.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c财产损失价值包括:1固定资产损失价值

2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间接经济损失:只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a、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b、工作损失价值 c、资源损失价值 d、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e、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f、其他损失费用

第三章 事故机理及致因理论

1、爆炸特征: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2、噪声源主要包括: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3种类型。

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

4、最新被确认为致癌物的:酒精、苯酚、乙烯氧化物、无烟烟草、柴油尾气、三苯氧胺、太阳辐射和太阳灯、二氧基联苯基燃料、被动吸烟、香烟和雪茄

第五章 火灾与爆炸事故技术分析

1、勘查中的一般原则:应遵循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目视后镜观、先下面后上面、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

2、事故现场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包括被烧到的全部场所及与起火原因有关的一切地点。

3、痕迹与物证的检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化学分析鉴定、物理分析鉴定、模拟试验、直观鉴定、法医鉴定。

4、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判定起火点、判断蔓延方向、判断起火特征、判断燃烧物种类、判断燃烧时间、判断开关状态、判断玻璃破坏时间、判断容器或燃烧管道内是否发生燃烧、判断火场原始状态、5、起火形式可以分为:阴燃起火、明燃起火、爆炸燃起火三种。

6、混凝土受热主要发生以下两种反应:(146页)

7、灰烬是可燃物在火灾作用下的固体残留物。

8、灰分是可燃物完全燃烧后残存的不燃固体成分。是可燃物充分燃烧的结果。

9、怎样确定起火时间:(简答)a、根据发现人、报警人、接警人、当事人和周围群众反映的情况确定起火时间。b、根据相关事物的反应确定起火时间c、根据建筑类型和火灾发展程度确定起火时间d、根据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及其烧损程度确定起火时间。e、根据物质燃烧速度确定起火时间。F、根据通电时间判定起火时间。G、根据起火物所受辐射热强度推算起火时间。H、根据中心现场尸体死亡时间判定起火时间。

第二篇:煤矿事故调查技术与案例分析

对马场煤矿底板瓦斯突出事故的分析

作者:冯善良 指导老师:江成玉

单位: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112

(1108010158)

2014年6月18日

对马场煤矿底板瓦斯突出事故的分析

作者:冯善良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112 贵州大学花溪新校区 550000)

指导老师:江成玉

摘要:本文从煤矿本身、政府、社会和煤矿的管理层来进行综合分析。对马场煤矿地板瓦斯突出事故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得出合理的、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煤炭资源、生产效率、事故分析、安全、环境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无

引言

贵州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素以“西南煤海”著称。全省煤种多,质较好,不仅有大量炼焦用煤,更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化工、冶金、电力等多种用途的无烟煤。据能源局数据,贵州煤炭预测储量(可靠级)约有86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虽然贵州全省的煤炭储量较大,但是开采难度也不小,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省山川连绵不绝,这也为煤矿的开采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贵州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事故案例

2013年3月12日20时7分,贵州玉马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马场煤矿13302底板瓦斯抽放进风巷发生特大煤与瓦斯突出,照成25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09万元。

煤矿当班下井人员80人,安全升井55人。事发巷道突出煤矸堆积在井巷的长度约为188米,突出煤矸量约为2200吨。该矿为国有建设的控股矿井,设计年产量45万吨,事故经初步认定为责任事故,对马场煤矿矿长邓峰、技术负责人张昌和、安全负责人刘敏予以撤职;对格目底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良玉、分管安全副总兼总工程师余志国责令辞职。

二、矿井基本情况

第 1 页

马场煤矿位于大方县马场镇境内,地点:大方县马场镇一棵树村,大方县马场煤矿扩建后煤矿井田范围2.8777km2,开采深度范围:+1750m ~ +1400m,矿井设计利用资源/储量:1032.16万t;可采储量:838.72万t,服务年限:20年。

马场煤矿隶属于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格目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手续齐全的建设矿井,按突出矿井进行设计和管理。

三、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

2013年3月12日晚8点5分,马场煤矿13302巷道发生了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时在井下有80名员工。察觉瓦斯报警超标后,当班员工迅速逃离,其中有55人顺利升井,有25人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省委书记和省长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科学施救始终人员,12日水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调集了7个小分队近80人,全力搜救被困失踪人员,贵州煤矿安监局指挥救援工作,13日下午失踪的4名井下矿工仍未找到,直至17日才找到四名失踪人员的遗体。在马场煤矿事故发生后就有近300名救援人员参与救援,此次事故中遇难的矿工多位贵州当地人。

四、事故分析

据国家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通报,事故发生前,贵州煤矿安监局水城分局,水城县安全监管局对该矿先后进行安全检查,并下达了立即停止井下13302井下底板露瓦斯抽采巷,13301底板瓦斯抽放巷施工建设等指令。但该矿拒不执行监察、监管指令,违规继续施工,并在13302底板露瓦斯抽采巷掘井施工过程中冒险作业,出现打钻、喷孔现象,导致事故发生。

煤矿负责人在对有关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视而不见,为了生产效益和工作产量,让员工冒险作业;在有瓦斯突出预警的时候,当班的指挥人员没有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煤矿掘进巷道内的煤矸石没有较好的管理和对突出煤矸的处置都是此次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威胁。

五、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3302底抽巷处于地质构造带,在已揭露煤层有突出预兆的情况下,未采取防突措施,破碎顶板冒落导致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第 2 页

(二)间接原因

1、马场煤矿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混乱。拒不执行监管指令,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未实现专用回风,导致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扩大;瓦斯治理、防突工作不到位,13302底抽巷掘进工作面在揭穿不明煤层、且出现喷孔等预兆后,未采取防突措施冒险作业;矿井违反建设施工顺序,在一、二期建设工程未完成,通风、排水等系统未建成,就实施三期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未成立防突机构,未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入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

2、格目底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未按要求对所属矿井进行监管;对所属矿井重大技术方案和措施未进行审批;对马场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督促落实不到位。

3、水矿股份管理层级不清,监管工作不力。水矿股份对马场煤矿的管理职责定位不清,对格目底公司和马场煤矿矿级班子配备不符合国家有关要求;部室之间的责权不清、职责不明;复工验收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在未到马场煤矿检查的情况下,填写了验收合格意见;重大隐患整改工作制度不健全、督促落实不到位;对《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贯彻落实不力。

4、水城县安监局在对马场煤矿的检查中虽查出重大隐患,但在对格目底公司督促马场煤矿隐患整改工作上力度不够。

六、事故性质及遇难者赔偿

经调查认定,此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遇难的25名矿工的赔偿金额均按照现行的最高赔偿金额标准执行。每人获赔103.6万元。

七、对事故单位和事故有关责任者的处理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责任单位马场煤矿处20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其停建整顿;对涉及违法的4名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其相关资格证;24人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和相应的党纪处分,其中,7人并处经济处罚共计64.7万元。

八、事故总结和教训

第 3 页

这起事故是因马场煤矿拒不执行有关部门下达的停止施工指令,违法组织生产建设,违章指挥、冒险作业造成的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煤矿管理者和经营者没有做到对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没有切实落实相关的法规和指令。贵州省煤炭行业管理者,贵州煤矿安监局水城分局、水城县安全监管局虽然对该矿先后进行安全检查,并下达了立即停止施工的指令,但并没有认证检查和对相关指令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马场煤矿的违规施工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在此次事故中煤矿管理者和相关的监管部门都要为此次的事故承担责任,我们为在事故中遇难的25名同胞惋惜和悲伤的时候,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应该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惨痛的教训。认识自己的不足、检查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误。

结束语

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煤矿灾害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我们作为煤炭行业未来的从业者,每一次的事故都会刺痛我们的神经,事故产生的后果都让我们感到害怕,一次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都是如此惊人,这不仅是对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严重的打击人们对煤炭行业的信心。这势必会引起更多的人才和精英的流失,人们不愿从事这样的职业。所以安全事故重于泰山,它不仅仅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口号,而且更应该让我们时刻铭记于心。只有安全才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经济的发展是基于牺牲的基础上的,那势必这样的发展是不正常的、是后退的。

面对如此频繁的煤矿事故,面对如此高的死亡人数,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煤矿事故成为煤炭行业甚至是我们国家的顽症。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专家、媒体、从业者、煤矿业主、普通群众各有自己的见解。片面的追求利润、管理不严格、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切丢失事故发生最重要或者最根本的隐患。如今煤矿的开采深度还在不停的加大,对安全的管理也就有了更多、更大的挑战,而所有这样的挑战都是我们

第 4 页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更要严于律己,让自己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的工作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贵州玉马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马场煤矿“3·12”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公告.2013年7月

(2)关于近期两起煤矿顶板事故情况的通报.黔安办.(2012)56号(3)刘建民、李宝堂.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5)慕庆国.煤矿事故预防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2(6)贾雨顺.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04

第 5 页

第三篇:事故调查与分析重点

1.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预测性。

2.事故上报规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死亡大于等于3人就要上报省上);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事故报告其他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交通火灾事故中一周时间内伤员死亡要补报,其他事故为一个月期限);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5.事故调查程序: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6.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重大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7.事故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管辖原则。

8.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9.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0.事故统计的基本方法:综合指标法、抽样推断法、假设检验、统计模型分析。

11.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是通过调查统计和整理所得到的反映事故特征的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综合指标法是运用综合指标对事故进行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12.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事故发展的规模、水平的综合指标。内容: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2)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财产指标和工作日指标。作用: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是对事故总体认识的起点;总

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13.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作用:可使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故要素、事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事故找到关联的基础。

14.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事故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作用: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安全工作质量的差距;可用来分析事故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权重: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15.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它综合反映事故在各个系统、地方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在生产性企业,它反映事故在各种设备、各个工段(工序)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离散程度。作用:反映事故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16.韧性破裂:是指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对容器来说也就是其直径增大、器壁变薄;断口宏观分析呈暗灰色纤维状,没有闪烁的金属光泽,断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成45度;破裂一般不产生碎片,只是裂开一个口或偶然发现有少许碎片;发生韧性破时,其实际爆破压力相接近。主要原因:超压、安全阀失灵、操作失误(如错开阀门)、检修前后忘记拆装盲板、不凝气体未排出、违章超负荷运行、容器内可燃性气体混入空气或高温引起物料分解发生的化学燃烧爆炸、液化气体充装过量或储存温度过高、温度升高时压力等;器壁厚度不够或使用中变薄;设计制造不合理或误用设备,造成器壁厚度不名够;介质的腐蚀冲刷或长期闲置不用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和妥善保养,导致器壁大面积腐蚀,壁厚严重变薄。

17.脆性破裂:是指容器在破裂时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的极限,有的甚至低于屈服极限,其破裂现象和脆性材料破坏很相似。又因它是在较低的应力状态下发生的,故又称低应力破坏或低应力脆断。主要特征:容器破裂时一般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破裂之前没有或者只有局部极小的塑性变形;断口宏观分析呈金属晶粒状并富有光,断口平直且与主应力方向垂直;破裂通常为瞬间发生,常有许多碎片飞出,破坏一旦发生,裂纹便以极快的速度扩展;破坏时的名义工作应力较低,通常低于或接近于植被的屈服极限;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且在此温度下材料的韧性很差;破裂总是在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处首先发生。原因:低温;材料存在缺陷;焊接区和焊缝处有缺陷;材料中的磷、硫含量过高及应力腐蚀都会恶化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而引起脆性破裂。

18.疲劳破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主要特征: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由断口宏观分析可见到疲劳裂纹产生、扩展和最后断裂等各具特色的区域,前两者较光滑,只是一般的开裂,出现裂缝口;疲劳破裂通常是在操作温度、压力大幅度波动且频繁启动、停车的情况下发生。主要原因:承受交变循环载荷;过高的局部应力;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和特厚材料的应用增加,材料本身和焊缝处往往很容易形成各种缺陷。

19.蠕变破裂:是指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破裂。主要特征:只发生在高温容器或装置中,破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变形量与材料在高温下的塑性有关;由断口晶相分析可以发现微观晶相组织有明显变化,如晶粒长大、再结晶与回火效应、碳化物分解、合金组织球化等;长期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破裂时的应力低于材料正常操作温度下的抗拉强度。主要原因:设计时选材不合理,如选用了常温时塑性良好而高温时变脆的材料,或采用一般碳钢代替蠕变性能良好的合金钢;操

作不佳,维护不周,导致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

20.腐蚀破裂:是指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一般的形式大致可分成五类,即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腐蚀破裂一般的事故有五种:渗碳腐蚀、氢脆、苛性脆化、硫化氢腐蚀、氯脆和CO、CO2气体腐蚀。主要特征:渗碳腐蚀的不锈钢金属表面呈孔蚀状,且在焊接部分和热影响区腐蚀特别严重;由氢脆而破裂的容器的金属表面及断口上有鼓泡现象;发生碱脆断裂的容器,其断口与主拉伸应力方向基本垂直,且粘附有磁性氧化铁物质;发生硫化氢腐蚀容器的器壁上有一层银灰色、多孔、松散的易剥落层,即腐蚀生成物硫化铁;发生氯脆的设备表面有腐蚀坑存在。其裂纹通常是穿晶型,并且带分支,类似河流状。主要原因:高温、易产生局部过热区、处理CO、CO2或烃类介质的设备,易发生渗碳腐蚀;高压、水分多、露点高条件下的合金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氢与硫共存、腐蚀条件恶劣,易发生硫化氢引起的应力腐蚀;高温、高压、碳含量高的铁碳合金设备,易发生氢脆;高温氯化物溶液下的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有较高的冷却残余应力及振动应力,高温、高压的氯化物水溶液是发生氯离子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必要条件;CO、CO2或CO+CO2+H2O或CO+CO2+N2等混合气体中加水,均会引起应力腐蚀。

21.燃烧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点源的种类:明火、电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高温表面、雷电火花、光和射线、压缩升温等。助燃物:主要是氧、氟、氯,一些含氧酸及其盐。可燃物:许多金属如铁、铝、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碳、硫等,有化化合物如甲烷、汽油、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22.燃烧种类:着火、闪燃、自燃。闪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闪燃越危险。自燃分为自热燃烧和受热自燃两种。燃点:可燃物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着火:可燃物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闪出火花,随即熄灭的瞬间燃烧过程。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23.爆炸的影响因素:初始温度 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 初压越大,爆炸上限越大;含氧量 含氧量越高,上限越大,爆炸范围越大;点火源 点火源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长,会使爆炸范围扩大。主要特征:发生化学爆炸一般都是在瞬间进行的,同时伴有激烈的燃烧反应;容器破裂时还会出现火光和闪光现象;爆破后的容器一般碎裂成许多的碎片,其断口有脆性破裂的特征;事故后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安全阀有泄压的迹象,压力表的指针撞弯或回不到零位;容器爆炸时,一般有二次空间化学爆炸的迹象,如在容器内和室内有燃烧痕迹或残留物,有时还会听到二次响声。

24.腐蚀的破坏:使金属变薄、变脆,致使设备提早报废,影响产量;腐蚀可使设备造成严重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污染环境;使设备破裂。种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5.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侵入、经皮肤侵入、经消化道侵入。

26.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的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种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

27.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最小割集: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径集:又称最小通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

29.结构重要度分析:就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多少,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

30.勘察:是指调查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科学的手段和调查研究方法,对事故现场、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和能够证明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的一切对象进行的实地勘察,并通过现场分析做出事故结论的系统调查工作。勘察方法:离心法、向心法、分段法、循线法、立体火场勘察。勘察的基本要求:了解情况,进入现场(进入前一定要先排险);勘察中的一般原则(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目视后镜观、先下面后上面、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保护和保存好现场;记录与勘察同步进行。勘察程序:准备阶段、勘察阶段、材料整理阶段、结论。勘察步骤:环境勘察、初步勘察、细项勘察、专项勘察。

31.痕迹与物证:是指证明事故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而使现场上原有物品产生的一切变化和变动。痕迹本意应该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力的作用留在物体上的一种印痕,痕迹本身属于物证,但是有别于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证。由于痕迹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体上,这个带有某种痕迹的物体也可以称为物证。其所以称为物证,就是因为在这个物体上存在具有某种证明作用的痕迹。

32.痕迹与物证的提取方式:笔录、照相、绘图和实物提取。

33.痕迹与物证的检验方法:化学分析鉴定、物理分析鉴定、模拟试验、直观鉴定和法医鉴定。

34.事故调查分析的种类:随时分析(是在调查过程中对现场访问和勘察获得的情况和事实,随时进行其内存联系的分析研究,包括现场痕迹特征与事故发生发展的联系,言证物证的作用与条件等);阶段分析(是在现场勘察进行到一定程度,根据勘察和调查访问的材料,为分析确定事故性质和特征,纠正勘察中的偏向与错误,重新确定勘察的重点和方向,而进行的分析工作);结论分析(是在调查访问和勘察完成后,最后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它包括分析确定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分析的基本方法:剩余法、归纳法、演绎法。

35.事故调查分析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既要重视现象,又要抓住本质;既要把握火场的共性,又要分析具体问题。

36.事故性质:纵火、失火、自然起火。纵火的分析与认定:纵火火灾现场具有许多不同于失火和自然起火现场的特征。如,起火点的数量、位置,外来的引火物,财物的缺少,门窗的破坏,阻碍逃生和扑救的迹象,或者火场中的尸体,周围群众的反映等。自然起火的分析与认定:自然起火包括自燃、雷击起火以及其他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火灾。依据有,起火点存在自燃性物质;起火前具备自燃的客观条件;火场具有自然起火的特征。失火的分析和认定:利用剩余法来确定,排除纵火与自然起火两种。

37.自然发热的原因:物质的氧化生热、分解生热、吸附生热、聚合生热和发酵生热等。

38.自燃性物质:1)低自燃点物质 生热机理是氧化生热,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的活化能为零或者很小,在常温条件下就以极快的速度氧化。常见物质有黄磷、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三乙基铝、二甲基锌,磷化氢如PH3、P2H4等,硅化氢。2)吸气放热物质 动植物油类、金属粉末如锌、铝、锆、锡、铁、镁、镍等以及它们的合金。(条件是:粉末状,存放时间不长,遇热,遇水或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放热反应)、炭粉类如活性炭、炭灰、木炭等、其他如含油白土、黄铁矿、鱼粉、骨粉、橡胶粉、煤、原棉、炸油渣子、脱脂渣、漆料渣等。3)分解放热物质 常见如硝化纤维素、赛璐珞和硝化甘油等。4)聚合放热物质 如丙烯、液化氰化氢、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单体。5)发酵放热物质 常见如植物秆棵、酒糟、棉籽皮、红薯干等在含有一定的水分和一定温度下,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生热。

39.自燃火灾调查的内容:查明起火点的位置,是否在堆垛的中心部位,并注意起火点的个

数;在起火点处检查阴燃起火的特征;查明起火点处火灾前堆放的物质的种类,判断是否为自燃性物质,并查明该物质的数量、堆放时间、堆垛大小、含水量、状态等情况;调查获取火灾前现场的环境条件;通过管理人员或相关人员了解,火灾发生前起火点附近是否有烧烤、冒烟、冒气、散发异味等特殊现象,堆垛顶部是否有塌陷的现象,以判断这些现象与自然的发生有什么关系;检测起火点处自燃物质残留物的组成、与自燃相关的参数,作为分析认定自燃原因的依据之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做必要的模拟试验,为分析自燃原因白日提供参考;检查起火点处有无其他火源引起着火的可能性,检查有无纵火的可能性。

40.遇水自燃:分为遇水自燃和遇水引燃。遇水自燃的物质:遇水反应强烈的主要是碱金属、部分碱土金属、硼氢化物、碳化钙、磷化钙,遇水反应较缓扩要有保险粉、锌粉、氢化铝等;遇水引燃的物质:常见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浓硫酸、碱金属过氧化物、三氯化磷、低亚硫酸钠、氯磺酸等。

41.混触自燃:分为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氧化剂有硝酸、氯酸、高锰酸、重铬酸及这些酸的盐类,氧、氯、溴、氧化铬等;还原剂有烃及其衍生物、硫、磷、金属粉末、可燃纤维及其制品);氧化性盐与强酸混合接触(氧化性盐如亚氯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等与浓硫酸等强酸混合接触);混合接触产生不稳定的物质。

42.一般液体体可充装满,液化气体不可以,存在充装系数。

43.火灾的类型:池火灾(稳态火灾)、喷射火、火球和爆燃(瞬态火灾)、突发火。

4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奋不顾身,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策,它是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45.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6.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就分预案的附件。

47.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篇: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一)一、事故概况

12月2日上午8:20分左右,=======有限公司7名工人在杨绿热能供热站7.2米平台除氧器部位动火作业时没有注意到下面平台有易燃品油漆,在动火作业时火星掉进油漆桶致使油漆桶着火,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陈明建在电焊气割作业之前没有仔细认真对周围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扫,仍然存有可燃物空油漆桶,是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跟班队长对电焊气割要求管理不严,执行措施不严,工作不细,造成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马虎从事,安全负责人孙波没有有效的监管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电焊工陈明建 杜忠军作业前没有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将所有易燃物品清理出施工区域,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2、安全负责人孙波对陈明建没有按照措施要求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3、项目部对员工管理不严,教育不够,没有严格按照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负有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电焊气割作业前必须彻底清理出作业地点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

2、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量合格的灭火器、防火沙、水源等消防设施和设备。

3、严格执行《电焊气割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中规定的其他条款。

4、加强对措施的学习贯彻,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事故体会与感想

通过此起未遂事故可以想象:如果此事扩大酿成火灾,后果真是难以想象。火灾后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会给安全生产及职工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措施,进行作业,严抓现场管理,加强互保联保,杜绝此类事故和现象发生。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二)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第五篇: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1目的

对公司所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报告、调查和分析,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事故、事件的定义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3事故、事件的类别 3.1按伤害程度分为:

3.1.1险肇,指造成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受到破坏或人员健康心理受到影响,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情况。

3.1.2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3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3.1.4死亡。

3.2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

3.2.1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3.2.2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3.2.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3人的事故。3.2.4较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10人的事故。3.2.5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30人的事故。3.2.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的事故。3.3按事故的伤害类别划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事故、事件报告 4.1事故、事件的报告范围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违章,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应按照报告程序进行上报。

4.2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方式及渠道 4.2.1事故、事件的报告时间

a、当有事故、事件发生时,实行逐级向上汇报制度。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必要时可以越级向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汇报。具体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发生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或违章时,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经验判断能够按照岗位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首先进行应急处置后,报告车间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若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或严重未遂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可以越级上报公司分管经理、总经理。

b、采区、车间在接到事故、事件的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报告安全科、总经理,由安全科安排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若发生死亡事故,若需启动应急预案时,应由总经理启动应急预案。

4.2.2报告方式、渠道

a、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上报时,报告人员可通过拨打内部电话的方式进行,其中公司办公室的电话:0533-3380047,安全科电话:***。

b、采区、车间各作业场所、主要岗位的联系电话必须保持畅通;公司办公室必须24小时有人在岗。

4.2.3事故、事件报告的内容 报告分为现场报告和上报。

现场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事故、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受伤者姓名工种;初步判断的事故、事件发生原因;事故、事件发生后当场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书面报告要严格执行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的要求。

4.3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应急预案)4.3.1对于需启动应急预案的事故,各单位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进行事故响应。

4.3.2对于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按照现场应急程序进行处置的事故、事件,现场作业人员按照《岗位现场处置方案》规定进行响应。

4.3.3当需要现场急救时,现场施救人员可使用现场急救箱的药品进行施救。

4.3.4事故、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执行响应程序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做好标志、拍照、录相或绘制现场图。

死亡事故,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察并同意后,方可清理。4.4事故、事件相关记录

安全科负责编制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标准格式;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填写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5事故、事件的调查

5.1事故、事件类型及调查时间规定

5.1.1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及设备损失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7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5.1.2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15日内结束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5.1.3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0日。

5.2调查机构及人员

5.2.1安全科按照公司实际情况,将公司事故、事件调查按照人员伤害程度和财产损失状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a、可能影响人员伤亡或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组织相关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进行调查;可能造成设备设施损坏的一般事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调查。

b、发生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及严重未遂事故由总经理组织事故调查组,指定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调查。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5.2.2公司安委会根据事故、事件调查分工,确定选择部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事故、事件调查员,明确各自分工,并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发任命。

5.2.3被任命的调查员必须接受事故、事件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和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等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具体由安全科组织进行。

5.2.4调查组在调查事故时,必须有事故报告人员、目击者或事故受伤害人员及部分员工代表参与事故的调查;事故单位负责人、部分专业部门负责人应响应并参与现场事故调查。

5.3事故、事件调查的内容

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伤亡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

5.4、事故、事件调查方法及事故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5.4.1调查组可通过查阅相关设备设施原始资料、生产设计资料及技术交底,与事故当事人、现场人员询问及现场勘查的方式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采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变更分析等方法对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

5.4.2事故、事件调查应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设备、材料)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作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

5.4.3事故、事件调查组负责对以上收集的证据、资料进行整理并保存。5.5事故、事件调查需要装置、设备时,由事故、事件调查组提出申请,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提供。

5.6事故、事件现场调查要求

5.6.1调查组在调查事故、事件发生现场时,应调查现场工作环境状况,设备、设施使用状况以及与另外的设备和设施相关的所有设备和设施的位置,对事故、事件的勘验痕迹进行搜索,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绘制现场事故、事件图,进行现场拍照或摄像。

5.6.2事故、事件发生后直至调查工作完全结束前,发生单位应封锁现场;当封锁现场是不可行时,尽可能延至初步调查完毕后封锁。

5.7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及调查报告 5.7.1事件、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事件调查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证据,找出事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并对照事故、事件的原因找出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针对事故、事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形成事件、事故调查报告。

5.7.2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日期、性质;事故经过及后果;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分析再次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提出防范措施以及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防范措施落实后进行效果评估。

5.7.3调查组在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前,必须将事故调查结果与相关的员工进行交流,留有沟通记录;在班前班后会中进行通报学习,在公司通报,单位安全生产月度、报告中总结,必要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5.7.4调查组必须根据事故性质和结案权限按时完成事故结案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其中:

a、对一般事件以及轻伤事故,由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拿出处理意见,总经理同意后批复结案。

b、重伤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及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公司安委会研究后批复结案。

C、发生死亡事故或事故灾难,由上级调查组结案。

5.7.5事故、事件发生单位负责防范措施的落实,安全科及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判断措施的有效性,保留验证证据。

5.8事故、事件的信息沟通

对于发生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安全科应及时以事故快报和事故通报进行全公司通报,对于月份、季度以及内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汇总后,在全公司进行通报,事故、事件分析必须作为或半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内容。

5.9安全科负责保存事件、事故报告、调查的所有资料。6事故、事件统计与分析 6.1事故、事件统计

6.1.1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 安全科负责对公司事故、事件进行统计,结合公司实际,应统计分析的指标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以及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a、工伤事故频率

分为月工伤事故频率指标、年工伤事故频率以及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计算公式为: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员工总人数×10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频率=过去12个月工伤事故人次总和/过去12个月员工总人数平均值×1000‰

b、百万工时死亡率:指年百万工时发生死亡的频率,计算方法为: 年百万工时死亡率=当年公司死亡人数(人)/年实际总工时(h)×106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工作小时指实际工作小时,包括加班工作小时。c、未遂率

分为月份、当年以及过去12个月未遂率,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月未遂率=当月未遂事故总和/当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年未遂率=当年未遂事故总和/当年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过去12个月未遂率=过去12个月未遂事故总和/过去12个月所有事故(含未遂事故)总和×100%。

6.1.2安全科负责每月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每一数据的发展趋势,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6.1.3为确保统计过程有效性,安全科在统计数据时,必须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以及统计方法合理。

6.2事故、事件分析的内容及频率

6.2.1安全科结合事故、事件统计结果,每月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事故、事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保为纠正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每年对公司所有事故、事件的统计进行回顾,与上进行比较,找出事故、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标准化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下改进方向提供信息。

6.2.2 事故、事件分析内容 为了寻找事故、事件发生规律,安全科必须针对事故、事件的以下内容作出分析:事故原因、种类;每个部门发生的事故、事件;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或哪一阶段员工的原因分析;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情况;职业卫生重要因素情况;工伤事故率情况;事故、事件费用情况;标准化系统元素等情况。

6.2.3对职业病症患者,安全科应及时联系淄博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对患者进行评估,辨识患者是否为非职业病或职业病。

6.2.4为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安全科在进行事故、事件分析时,必须做到分析数据合理、有针对性,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并能够确定事故、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6.2.5数据分析所需的资源,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分析仪器及培训等,由安全科提出申请,总经理予以签批。

6.3数据分析结果的沟通

每月底,由安全科对当月及过去12个月的事故、事件统计数据及分析结果向、总经理汇报确认后,在公司及车间安全宣传栏中进行张贴公布,以便管理层及员工了解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趋势,纠正与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指导公司的安全生产。

7事故、事件回顾

各单位每月利用班前班后会时间,由主任牵头,对公司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一次回顾。

7.1回顾的方式及记录

可采用班组员工讨论,事故现场讲座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案例讲座讨论学习等方式进行。

7.2回顾资源提供

各单位负责对公司发生事故、事件回顾的时间及地点作出安排,若需其他资源(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时,安全科予以提供。

7.3回顾内容及要求

7.3.1事故、事件主要针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使员工知道如何预防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哪一些事故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了解或者知道降低事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7.3.2回顾中员工必须积极参与讨论,并做好学习笔记。7.4各班长负责保存所有回顾的记录。8相关记录

8.1《安全生产事故四不放过登记表》 8.2《事故(事件)统计表》 8.3《事故(事件)登记表》 8.4《事故统计分析表》

下载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目 录 一、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二、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三、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制度 四、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

    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情经过: 2011年8月15日上午童总、杨小虎、赵寅一行至矿山例行巡查;11点20分时,童总、赵寅在初始工作平台部署下步工作任务,我至开采平台正常安全巡查,在......

    15 第七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七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2015 年真题]某化工企业在切割某管线施工时,由于管线内残存可燃性原料受热汽化,遇切割产......

    调查与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者行为 2.消费者 3.经济人理论 4.信息的搜寻 5.购买 险 25.物理风险1. 2. 简述感觉义和意义。 简述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 1.消费者需要 2......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 一只蜗牛正在路上行进,结果后面来了一只乌龟从他身上辗了过去,后来蜗牛被送医急救,当蜗牛神智恢复清醒后警察人员问他当时情况,蜗牛回答:“我不记得了,当时他的速度太快......

    事故调查

    丰镇市嘉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事故报告调查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目 录 一、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二、 GPS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事故跟踪的责任、频次、内容、跟......

    事故调查

    河北粤华化工有限公司 关于宣化分公司混燃炉炉膛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9日早宣化公司调度会结束后,随即组织召开了由开车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一、事故报告 (一)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 特别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