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

时间:2019-05-14 23: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

第一篇: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

第一章

 事故: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 事故的特征: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预测性

 事故的分类:⒈按事故的属性分类:生产事故、非生产事故 2.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同: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遂事故 3.按事故类别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按事故等级分类: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5、按是否由事故原因引起分类:一次事故、二次事故

 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原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类: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 工作日损失: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 伤情判定原则:

1、判定伤害程度:以事故现场直接造成的人体伤害为主。其伤害包括受伤时的原发性病变以及与伤害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

2、多次伤害:应以较严重伤害为主进行定性。定量时,首先进行累积伤害计算。将每处伤害数值逐项相加,但最后得出的损失工作日数不能大于该器官(肢体、功能系统)完全丧失的损失工作日数。其次,进行共存伤害计算,其伤害按重轻顺序,最重者取100%,次之取70%,再次之取10%,然后相加,但总值不能大于6000损失工作日。

3、本标准末规定的暂时性失能伤害,可按实际歇工天数记录损失工作日,但该天数不能作为划分伤害程度定性的依据。

 伤害的分类

1、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分:①暂时性失能伤害②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③永久性全部失能伤害④死亡

2、按国标分类①轻伤②重伤③死亡  事故的等级:事故划分为四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伤害事故分析:

一、受伤部位分析,受伤部位是指身体受伤的部位。把人体划分为15个部位。

二、受伤性质分析,把受伤性质分为18类,受伤确定的原则:A.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痊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做全面分析;B.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伤害”。

三、起因物分析,伤害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或物质。如压力容器、化学品、车辆等,由于物体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的,则具有不安全状态的物体或物质称为事故的起因物,把事故的起因物分为27类。

四、致害物分析,伤害的致害物是指直接引起伤害或中毒的物体或物质。如沥青、电气设备、化学品、木工机械、车辆等;将事故的致害物分为23类

五、伤害方式分析。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受伤者身体接触的方式。如碰撞、落下物、触电、掩埋等;把伤害方式分为15类。

六、不安全状态分析,不安全状态分析是指对事故发生地点周围环境内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分析;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即发生事故前致害物或有害环境的特征,如防护装置有缺陷、超负荷运转、缺少个人防护用品等;  把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四大类18种状态,七、不安全行为分析,不安全行为系指有可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如误操作、以手代工具、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分为13种情况

 作业场所狭窄的条件:每个工人至少应占10m3的空间,工作活动范围不少于2m2,窗户面积不小于工作面积的17%;→小于以上三个条件视为作业场地狭窄,属于不安全状态。

 通道配置安全的基本条件:

1、作业场地应有足够宽的通道,不得占用通道;

2、道路边线应涂颜色、漆线;

3、过道宽度和走向应考虑人车同行;

4、通道配置应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5、紧急出口应经常保证通畅,距工作地点一般不超过35米

 以手代替工具的形式:①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② 用手消除切屑; ③ 手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第二章  事故上报的时间: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2、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 上报规定:①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②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③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事故同时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越级。

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构成:⑪、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⑫、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及工会组织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⑬、重大事故:按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或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行政。公安、监察、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⑭、死亡、重伤事故:调查组应邀请人们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 事故调查组成员条件:⑪、调查组成员应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事故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⑫、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制定,并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⑪、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⑫、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⑬、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⑭、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论述事故调查处理原则:⑪、实事求是、尊重科学⑫、“四不放过原则”⑬、公正、公开⑭、分级管辖原则。其余见216页

 调查准备包括:⑪、事故调查组的组成⑫、现场询问⑬、勘察器材⑭、排除险情

 调查的基本步骤: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现场处理{⑪、危险分析⑫、现场营救⑬、二次危害}、现场勘察、人证问询、物证收集与保护、事故现场照相等

 4P技术: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和文件(Paper) 事故现场勘察阶段由分为: 环境、初步、细致、专项勘察四个步骤

 火灾爆炸事故常用的细致勘察方法 ① 观察法 ② 比较法③ 剖面勘察 ④ 逐层勘察⑤ 全面挖掘

 事故现场分析的内容:现场分析是对全部勘察材料的汇总和对勘察工作的检查。①分析事故性质,决定下一步工作;

②分析事故原因; ③分析与事故发生有关的情况;

 事故现场分析基本原则:①勘察收集的材料作为分析的基础,分析前应辨别材料真伪。②既要以同类现场的一般规律作指导,又要从个别案件的实际出发。③充分发扬民主,综合各方意见,得出科学结论。

 事故现场分析基本方法:①比较—通过对比确定其真实性和相互比较、印证;②综合—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全面的认识过程;③假设—依现场推测,再用材料和知识证实或否定;④推理—从已知推断未知事故发生的情况和活动;  我国事故调查原因分析的主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 事故批复规定:重大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 事故类型分为:①责任事故: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②非责任事故: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的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未知领域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③破坏事故: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 ⑪、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⑫、主要责任者:指其行为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 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或主要责任: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造成事故;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造成事故⑬、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①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事故;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事故;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或超负荷运行,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事故。 调查报告的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 撰写要求:①事故发生过程调查分析要准确②原因分析要明确③责任分析要明确④对责任者处理要严肃⑤预防措施要具体⑥调查组成员要签字 第三章

 单位控股类型十类:100 公有控股经济110 国有控股① 111 国有绝对控股; ② 112 国有相对控股;120 集体控股 ③ 121 集体绝对控股: ④ 122 集体相对控股200 非公有控股经济210 私人控股 ⑤ 211 私人绝对控股; ⑥ 212 私人相对控股;220 港澳台商控股⑦221港澳台商绝对控股; ⑧ 222 港澳台商相对控股;230 外商控股⑨ 231 外商绝对控股 ; ⑩ 232 相对控股

 事故统计的目的:为及时、全面掌握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深入分析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科学预测全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为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 报送时间: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事故统计报表(工矿商贸A1-A2表、综合B1表)。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统计报表(行业D1-D9表),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报表种类:

1、总表

2、火灾事故

3、道路交通事故

4、水上交通事故

5、铁路交通事故

6、民航飞行事故

7、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

8、农业机械事故

9、渔业船舶事故

10、特种设备事故

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永久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

3、急性工业中毒,指人体因接触国家规定的工业性毒物、有害气体,一次吸入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人员立即中断工作,入院治疗的。

4、死亡或失踪,在30天内死亡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的,应在下月补报。

填报注意事项:1.跨地区经营的单位发生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安监督部门负责统计。2.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工矿商贸事故不列入统计范围。3.甲单位员工参加乙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并由乙单位负责指挥的,发生事故后由乙单位统计,并通知甲单位。4.两个以上单位交叉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由负主要责任单位统计。5.分承包单位发生事故,若分承包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由分承包单位统计;没有实行的由总承包单位统计;没有履行分包合同承包的,都由总承包单位统计。6.专业救援人员、经营单位人员或其他公民参加事故抢险救灾伤亡的,纳入事故统计;武警、消防战士在事故抢险救灾时伤亡的,不纳入事故统计。7.单位员工参加社会的抢险救灾时发生伤亡事故,不属本单位事故统计范围。8.单位员工在国外承包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的不纳入。9.非本单位员工以个人名义承包单位工程发生的事故,由发包单位统计。10.单位员工在外执行领导指派的任务时,因擅自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而发生的事故不按单位事故统计。11.停薪留职和已离退休的人员,被原单位或外单位聘用发生伤亡事故,由工作单位按照本单位事故统计。12.单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以承包形式完成本单位临时任务发生伤亡事故,无论伤及本单位还是外雇员工,均按本单位事故统计。13.借调外单位员工发生伤亡事故,不论其工资由哪个单位支付,借调时间长短,也不论双方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如何,均按借人单位事故统计。14.单位员工在病假、事假或公休假期间自行到外单位工作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工作单位统计。15.劳改系统人员或刑满就业、劳教期满企业留用人员及正在劳改、劳教的人员发生事故,均按事故统计。16.单位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因病导致伤亡,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公安部门证明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属实的,不按事故统计。17.单位租赁及借用的车辆,包括司机或另聘司机,执行该单位任务,发生事故的应按本单位事故统计。18.因设备、产品不合格或安装不合格造成使用单位发生事故的,不论其责任在哪方,均由使用单位统计。19.已报送快报信息的事故,必须进入当期统计。已纳入事故统计的事故,必须按照事故认定的有关规定,经批复同意方后可从事故统计中剔除。20.铁路企业发生的事故(不含铁路行车和路外事故),应统计在工矿商贸事故中。21.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事故和特种设备事故,应统计在工矿商贸事故中。22.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纳入统计。

 事故统计主要指标

1、伤亡事故频率⑪、千人死亡率⑫、千人重伤率⑬、伤害频率 

2、事故严重率⑪、伤害严重率⑫、伤害平均严重率⑬、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 综合指标法:是通过调查统计和整理所得到的反映事故特征的统计指标;是运用综合指标进行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分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

 总量指标的作用:①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②是对事故总体认识的起点; ③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平均指标作用:①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②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说明生产水平,安全工作质量的差距;③分析事故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变异指标作用:★反映事故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抽样推断法: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事故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事故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

 抽样总体---N: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全体,它是由所研究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 样本总体(子样)--n:它是从全集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抽样类型:⑪、简单随机抽样⑫、类型抽样⑬、等距抽样⑭、整群抽样

 假设检验基本思想: 对所研究的命题提出一种假设---无显著差异的假设,并假定这一假设成立,然后由此导出其必然的结果。

 假设检验的步骤:①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H0和备选假设H1 ;②选择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求出相应的临界值;③确立检验统计量,并根据样本信息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值;④将实际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取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做出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决策。第四章

 事故经济损失分析计算目的:

1、对事故的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计算,有助于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安全经济规律;

2、有助于人们从经济规律方面认识事故,研究安全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计算是安全经济评价的基础。第五章

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目的:迅速而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至最少。总目标:→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

→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1、综合应急预案

2、专项应急预案

3、现场处置方案

 设置警戒区的基本规定: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和重危区,设置警戒区。警戒区边界要实施不间断的检测,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

 组织人员疏散的工作内容:①撤离准备②组织指挥③积极防护④迅速撤离  控制事故源头的实施要点:⑪、灭火⑫、堵漏⑬、稀释⑭、输转

 洗消污染区域常用的方法:①化学洗消法,通过化学药剂与毒害物直接反应,使毒害物成分改变成为无毒或低毒物质。②物理洗消法,清洗、吸附、转移

 洗消中注意事项:①应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及状态选择洗消方法有毒有害且较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采用氧化氯化洗消或碱性洗消物,洗消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②根据污染物品、设施的性质及状态选择洗消方法污染的水泥构件,可喷洒洗消剂实施洗消;对精密仪器、设备可用有机剂擦拭;

 重大危险源辨识现依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判别(2009.3.31分布,2009.12.1实施); 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 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 临界值: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值的单元, 危险源辨识原理: →依据辨识区域存在的危险化学品、化学品的性质、危险化学品可导致的危险性三个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

 辨识目的: →识别与系统相关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将危害分级,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依据。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考试复习重点(FZU)

第一章

一、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1)车辆;(2)道路;(3)在运动中;(4)发生事态;(5)损害后果;(6)心理状态是过错或意外

二、交通事故现象:(1)碰撞;(2)碾压;(3)刮擦;(4)翻车;(5)坠车;(6)爆炸;(7)失火

三、交通事故特点:1.随机性;2.突发性;3.频发性;4.社会性;5.不可逆性

四、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五、交通事故的分类:1按后果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2按原因分: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不当;3按交通工具分: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按对象分:车辆间的交通事故、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车辆单独事故、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铁路道口事故

六、交通安全的三要素:驾驶员、车辆、道路

七、交通安全状况 :(1)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2)道路交通事故多年呈连续增长势头(3)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4)群死群伤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幅度较大

8通事故致因分析:(1)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2)交通基础设施供应不足(3)车辆性能欠缺

(4)我国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陷

9道路交通安全的哲学基础 :

一、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的系统观

二、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的联系观

三、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的发展观

四、道路交通安全与危险的对立统一性

五、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对性与道路交通危险的绝对性

六、道路交通安全中的量变与质变

七、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

八、道路交通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九、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的哲学指导10、3E安全对策:工程措施、执法管理、安全教育、第二章

一、道路现状评价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数量少:(1)公路通车总里程;(2)公路密度;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3.发展不平衡;4.通行能力低;5.服务水平低。

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道路状况、车辆性能、交通条件、交通管理、环境、驾驶技术和气候等条件。

三、路面是道路的行车部分,是在路基上用不同材料铺成的一层或数层的层状结构物。

四、路面病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沥青路面:①泛油②油包、油垄③裂缝④麻面⑤滑溜

2、泥路面:主要是接缝的病害,如挤碎、拱起、错台、错缝等。

五、道路的分类:高速道路;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地方道路(或支路)

六、道路由路线、结构物(构造物)和沿线附属设施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七、道路路线是指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三维外貌特征

八、道路结构物是道路的实体或主体,它包括:路基;路面;涵洞;桥梁;隧道;排水

九、附属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场;照明;防噪声墙;服务区;收费站;养护管理用的房屋和场地;绿化。

十、最大直线长度应控制在设计速度的20 倍为宜。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为宜。

十一、平曲线长度足够:每种曲线长度应大于行驶3″的距离

道路等级划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1、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线型工程结构物,由路线、结构物(构造物)和沿线附属设施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直线:曲率K=0、圆曲线:曲率K=常数、缓和曲线:曲率K=变数;曲率K为半径R的倒数

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Δ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Δ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纵坡放在底部,接近坡顶的纵坡宜适当放缓;

隧道内的纵坡应大于0.3%并小于3%,但短于100m的隧道不受此限

第三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其个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身体方面的原因;精神方面的原因;管理原因;教育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车辆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 在各种形态的交通事故中,单车事故占有一定比例,这类事故的直接起因通常是由于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引起2.间接原因:(1)设计上的原因(2)管理上的原因

汽车制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时在短距离内能够强制地降低车速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制动性评价指标 :(1)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指汽车在制动时,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

(3)制动时方向稳定性: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乘员约束装置:安全带、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组成。

第五章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警示的意思就是提醒驾驶员的注意。

道路交通设施可以分为交通信号和交通安全措施;其中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签、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的车辆、行人通行;(2)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3)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道路交通标志的构成要素:颜色、形状和字符图案通常被称为交通标志的三要素。

安全护栏的功能:

1、保护功能

2、隔离功能

3、缓冲功能

4、导向功能

容易识别的外形顺序是:三角形、菱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其中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其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

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和行人交通行为加以遵行、禁止或限制的标志。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其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其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路标志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一般道路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图案,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为绿底白图案。指路标志的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牌、分合流标志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

安全护栏的功能:(1)保护功能(2)隔离功能(3)缓冲功能(4)导向功能

第六章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方法:(1)事故次数法;(2)事故率法;(3)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5)质量控制法(6)临界率法(7)速度比判断法

绝对指标是用来反映事故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绝对数量。我国目前在交通安全管理上常采用的绝对指标有交通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即交通安全四项指标。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 二

数。

统计分析法是依据能够客观反映事实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推理、判断,从而将包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揭示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安全管理中,常用到的有比重图、趋势图、控制图、主次图和分布图等

事故多发地点的鉴别方法 :(1)事故次数法(2)事故率法(3)事故次数与事故率综合(4)当量总事故次数法

(5)质量控制法(6)临界率法(7)速度比判断法(8)累计频率曲线法

第七章

一、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实际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

二、道路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检查道路或道路建设是否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安全性能问题。

三、交通安全度评价绝对指标有四项,即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四、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两种功能:①认识功能②激励功能

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评价分类:1.按研究对象分类:(1)宏观评价(2)微观评价;2.按照评价时间范围分类 对于道路安全评价,按照评价时间范围,可分为“事前评价”、“事后评价”。

道路安全的评价主体:技术要求、公正性要求、独立性要求

道路安全评价的客体:(1)新建公路(2)旧路改造(3)道路附近的产业开发(4)现有公路的道路安全评价 道路安全评价的实施时间:(1)阶段一: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2)阶段二:初步设计阶段(3)阶段三;施工图设计阶段(4)阶段四:开放交通之前(5)阶段五;开放交通之后运营一段时间

交通安全度评价绝对指标有四项,即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1)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 D RV104

V

(2)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

DRP104 P(3)交通事故致死率 :

Z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两种功能:①认识功能②激励功能

绝对数法: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四项绝对指标评价安全度,是目前我国用的最普遍的方法。其比较简单直观,但由于不涉及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的差异,而不能揭示交通安全的实质。事故率法:作为交通安全度的宏观评价方法,常用的有三种事故率法: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运行事故率,3.模型法::一类是统计分析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模;另一类是经验法建模。

事故强度法:(1)综合事故强度分析法(2)动态事故强度分析法

微观评价方法:路段评价、交叉口评价

交通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使用者,其中一方采取非正常行为,如转换方向、改变车速、突然停车、交通违章等,除非另一方也相应采取避让行为,否则会处于危险境地

第八章

一、交通安全管理的作用:1.对道路交通行为的规范作用。2.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3.对道路交通畅达的改善作用。4.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作用。5.对道路交通功能的促进作用。6.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ITS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顺畅功能;(2)安全功能;(3)环境功能DR100%DS

交通安全

名词解释:

1、道路交通安全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地分析、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其结果,采用综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系统最佳安全状态的技术和方法。

2、事故多发地点:也叫事故黑点,或称为危险路段或危险路口。在统计周期内,某个路段(路口)的事故指标明显高于其它路段(路口),或超过某一规定的数值时,则该地点即为事故多发地点。

3、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

4、交通安全度:即交通安全的程度,是使用各种统计指标,通过一定的运算方式来评价客观的交通安全情况。道路安全度是改进道路交通安全、考察交通管理部门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依据。

5、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6、“道路”: 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7、交通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使用者,其中一方采取非正常行为,如转换方向、改变车速、突然停车、交通违章等,除非另一方也相应采取避让行为,否则会处于危险境地。

8、“机动车”: 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9、道路安全评价:道路安全评价是对现有或将建的道路工程项目或交通工程项目、任何与道路用户有关的其他项目的正式审查,并给出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性能方面的审查报告。

10、交通安全管理:就是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充分研究并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目标的管理活动。

问答题:

1、什么叫路肩?路肩有哪些作用?

答:(1)路肩是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以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所需,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

(2)路肩的作用:

①保护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

②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车。

③提供侧向余宽,有利于安全,增加舒适感。

④可供行人自行车通行。

⑤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位置。

⑥作为养护操作的工作场地。

⑦在不损坏公路构造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位置。

⑧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

⑨精心养护的路肩可增加公路的美观。

⑩较宽的硬路肩,有的国家(地区)将其作为警察的临时专用道。

2、试述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目的和意义。

答:(1)从道路安全工程研究的角度看,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多发段点的道路交通环境、人文、特征等与事故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影响道路安全的因素和规律,用于指导今后的道路与交通设计。”

(2)事故多发点鉴别的意义:

事故黑点集中了较大比例的交通事故数量,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集中在某一事故黑点发生的事故类型常有一定的特征。这些事故的发生与道路线形设计、交叉口布置、横断面形式、道路养护状况和特定的天气气候和地理条件有较强的相关性。

由于事故黑点的交通事故一般具有比较明显的类型特征,比较可能寻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道路加以改善,在技术上有可行性。

占公路总长较少的事故黑点集中了较大比例的交通事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可以较明显的改善道路的安全状况,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在确定的事故黑点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并分析其安全改善效果,可以为今后的道路安全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3、道路交通标志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答:标志的颜色、形状和字符图案通常被称为交通标志的三要素。

1)颜色;我国安全色国家标准规定: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黑、白两种颜色为对比色。所谓安全色,是指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用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意思,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

2)形状;道路交通标志应选择简单、明快的形式,以便易于辨认。我国交通标志的基本形状有矩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种。

3)字符图案;交通标志的颜色和形状表示标志的种类,字符和图案则直接表示标志的具体内容。

4、谈谈如何合理使用轮胎以确保其安全性。

答:1)定时检查胎压,避免爆胎危险

2)前、后轮胎互换位,防止不均匀磨损

3)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过急加速刹车

4)轮胎应定期做平衡检查

5)同车禁装异种轮胎

6)磨损轮胎应及时淘汰

7)意外发生后要首先检查轮胎

5、交通安全管理的定义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交通安全管理就是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充分研究并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目标的管理活动。

交通安全管理包含着如下五层含义:

1)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根本上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

3)交通安全管理的客体是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4)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

5)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协调、控制。

6、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种类及表现是什么?

答:(1)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两种: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1)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

2)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

3)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

4)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

5)大脑意识水平低下。

(2)不安全行为的表现

1)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行车

2)疲劳驾车

3)酒后开车

4)行车速度过快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视力较差

7)听觉失常

8)注意不够

9)判断不准

10)反应时间过长

11)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

12)驾驶车况不良的机动车

13)驾车技术不熟练

14)心理素质较差

计算题:

某条道路的多数路段,年平均事故率为45次/亿辆,其中某一路段每年有54次事故,交通量为30000辆/日,试评定该路段的安全状况。

解:由题意可知P0 = 45次/亿辆,K =1.96(取95%置信度)

3000036554 m 80.11亿辆R T 490.9次/亿辆 100.11

R 0 K P01 次/亿辆  P451.0.72m2m0.1120.11R 0 K P0 1  1.45 189.28次/亿辆  P45m2m0.1120.11

该路段事故率RT >R+,可以确定该路段交通安全状况很差,属于危险路段。

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86次、伤115人、死亡23人,其长度为60km,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辆/日,试计算其事故率。

解:根据式(7-4)D,该高速公路的事故率(RN1)、受伤率(RN2)和死亡率(RN3)RN108

分别为: N

RN1=(86/60×15000×365)×108次/亿车公里=26.2次/亿车公里

RN2=(115/60×15000×365)×108人/亿车公里=35.0人/亿车公里

RN3=(23/60×15000×365)×108人/亿车公里=7.0人/亿车公里

第三篇:事故调查与分析重点

1.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与必然性、潜伏性、预测性。

2.事故上报规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死亡大于等于3人就要上报省上);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事故报告其他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交通火灾事故中一周时间内伤员死亡要补报,其他事故为一个月期限);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责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5.事故调查程序: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6.事故调查组的组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重大事故按照企业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行政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工会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7.事故调查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管辖原则。

8.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不同程度处罚,处罚的形式有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

9.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0.事故统计的基本方法:综合指标法、抽样推断法、假设检验、统计模型分析。

11.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是通过调查统计和整理所得到的反映事故特征的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综合指标法是运用综合指标对事故进行数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12.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事故发展的规模、水平的综合指标。内容: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2)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财产指标和工作日指标。作用: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是对事故总体认识的起点;总

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13.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作用:可使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故要素、事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事故找到关联的基础。

14.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事故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作用: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安全工作质量的差距;可用来分析事故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权重: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15.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它综合反映事故在各个系统、地方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在生产性企业,它反映事故在各种设备、各个工段(工序)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离散程度。作用:反映事故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16.韧性破裂:是指容器、管道在压力作用下,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的一种破坏形式。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对容器来说也就是其直径增大、器壁变薄;断口宏观分析呈暗灰色纤维状,没有闪烁的金属光泽,断口不齐平,而且与主应力方向成45度;破裂一般不产生碎片,只是裂开一个口或偶然发现有少许碎片;发生韧性破时,其实际爆破压力相接近。主要原因:超压、安全阀失灵、操作失误(如错开阀门)、检修前后忘记拆装盲板、不凝气体未排出、违章超负荷运行、容器内可燃性气体混入空气或高温引起物料分解发生的化学燃烧爆炸、液化气体充装过量或储存温度过高、温度升高时压力等;器壁厚度不够或使用中变薄;设计制造不合理或误用设备,造成器壁厚度不名够;介质的腐蚀冲刷或长期闲置不用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和妥善保养,导致器壁大面积腐蚀,壁厚严重变薄。

17.脆性破裂:是指容器在破裂时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的极限,有的甚至低于屈服极限,其破裂现象和脆性材料破坏很相似。又因它是在较低的应力状态下发生的,故又称低应力破坏或低应力脆断。主要特征:容器破裂时一般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破裂之前没有或者只有局部极小的塑性变形;断口宏观分析呈金属晶粒状并富有光,断口平直且与主应力方向垂直;破裂通常为瞬间发生,常有许多碎片飞出,破坏一旦发生,裂纹便以极快的速度扩展;破坏时的名义工作应力较低,通常低于或接近于植被的屈服极限;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且在此温度下材料的韧性很差;破裂总是在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处首先发生。原因:低温;材料存在缺陷;焊接区和焊缝处有缺陷;材料中的磷、硫含量过高及应力腐蚀都会恶化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而引起脆性破裂。

18.疲劳破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加压、卸压过程中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坏形式。主要特征: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由断口宏观分析可见到疲劳裂纹产生、扩展和最后断裂等各具特色的区域,前两者较光滑,只是一般的开裂,出现裂缝口;疲劳破裂通常是在操作温度、压力大幅度波动且频繁启动、停车的情况下发生。主要原因:承受交变循环载荷;过高的局部应力;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广泛应用和特厚材料的应用增加,材料本身和焊缝处往往很容易形成各种缺陷。

19.蠕变破裂:是指金属材料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受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破裂。主要特征:只发生在高温容器或装置中,破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变形量与材料在高温下的塑性有关;由断口晶相分析可以发现微观晶相组织有明显变化,如晶粒长大、再结晶与回火效应、碳化物分解、合金组织球化等;长期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破裂时的应力低于材料正常操作温度下的抗拉强度。主要原因:设计时选材不合理,如选用了常温时塑性良好而高温时变脆的材料,或采用一般碳钢代替蠕变性能良好的合金钢;操

作不佳,维护不周,导致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

20.腐蚀破裂:是指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一般的形式大致可分成五类,即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腐蚀破裂一般的事故有五种:渗碳腐蚀、氢脆、苛性脆化、硫化氢腐蚀、氯脆和CO、CO2气体腐蚀。主要特征:渗碳腐蚀的不锈钢金属表面呈孔蚀状,且在焊接部分和热影响区腐蚀特别严重;由氢脆而破裂的容器的金属表面及断口上有鼓泡现象;发生碱脆断裂的容器,其断口与主拉伸应力方向基本垂直,且粘附有磁性氧化铁物质;发生硫化氢腐蚀容器的器壁上有一层银灰色、多孔、松散的易剥落层,即腐蚀生成物硫化铁;发生氯脆的设备表面有腐蚀坑存在。其裂纹通常是穿晶型,并且带分支,类似河流状。主要原因:高温、易产生局部过热区、处理CO、CO2或烃类介质的设备,易发生渗碳腐蚀;高压、水分多、露点高条件下的合金材料易产生应力腐蚀;氢与硫共存、腐蚀条件恶劣,易发生硫化氢引起的应力腐蚀;高温、高压、碳含量高的铁碳合金设备,易发生氢脆;高温氯化物溶液下的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有较高的冷却残余应力及振动应力,高温、高压的氯化物水溶液是发生氯离子引起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必要条件;CO、CO2或CO+CO2+H2O或CO+CO2+N2等混合气体中加水,均会引起应力腐蚀。

21.燃烧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点火源。点源的种类:明火、电火花、摩擦和撞击火花、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高温表面、雷电火花、光和射线、压缩升温等。助燃物:主要是氧、氟、氯,一些含氧酸及其盐。可燃物:许多金属如铁、铝、镁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碳、硫等,有化化合物如甲烷、汽油、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22.燃烧种类:着火、闪燃、自燃。闪点越低的物质越容易闪燃越危险。自燃分为自热燃烧和受热自燃两种。燃点:可燃物开始着火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着火:可燃物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闪出火花,随即熄灭的瞬间燃烧过程。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23.爆炸的影响因素:初始温度 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初始压力 初压越大,爆炸上限越大;含氧量 含氧量越高,上限越大,爆炸范围越大;点火源 点火源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长,会使爆炸范围扩大。主要特征:发生化学爆炸一般都是在瞬间进行的,同时伴有激烈的燃烧反应;容器破裂时还会出现火光和闪光现象;爆破后的容器一般碎裂成许多的碎片,其断口有脆性破裂的特征;事故后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安全阀有泄压的迹象,压力表的指针撞弯或回不到零位;容器爆炸时,一般有二次空间化学爆炸的迹象,如在容器内和室内有燃烧痕迹或残留物,有时还会听到二次响声。

24.腐蚀的破坏:使金属变薄、变脆,致使设备提早报废,影响产量;腐蚀可使设备造成严重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污染环境;使设备破裂。种类: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25.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侵入、经皮肤侵入、经消化道侵入。

26.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方法,将事故的因果关系形象的描述为一种有方向的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定性或定量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途径及发生概率,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安全对策。

27.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最小割集: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径集:又称最小通集,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的安全性。

29.结构重要度分析:就是不考虑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多少,仅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

30.勘察:是指调查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科学的手段和调查研究方法,对事故现场、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和能够证明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的一切对象进行的实地勘察,并通过现场分析做出事故结论的系统调查工作。勘察方法:离心法、向心法、分段法、循线法、立体火场勘察。勘察的基本要求:了解情况,进入现场(进入前一定要先排险);勘察中的一般原则(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目视后镜观、先下面后上面、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保护和保存好现场;记录与勘察同步进行。勘察程序:准备阶段、勘察阶段、材料整理阶段、结论。勘察步骤:环境勘察、初步勘察、细项勘察、专项勘察。

31.痕迹与物证:是指证明事故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而使现场上原有物品产生的一切变化和变动。痕迹本意应该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力的作用留在物体上的一种印痕,痕迹本身属于物证,但是有别于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证。由于痕迹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体上,这个带有某种痕迹的物体也可以称为物证。其所以称为物证,就是因为在这个物体上存在具有某种证明作用的痕迹。

32.痕迹与物证的提取方式:笔录、照相、绘图和实物提取。

33.痕迹与物证的检验方法:化学分析鉴定、物理分析鉴定、模拟试验、直观鉴定和法医鉴定。

34.事故调查分析的种类:随时分析(是在调查过程中对现场访问和勘察获得的情况和事实,随时进行其内存联系的分析研究,包括现场痕迹特征与事故发生发展的联系,言证物证的作用与条件等);阶段分析(是在现场勘察进行到一定程度,根据勘察和调查访问的材料,为分析确定事故性质和特征,纠正勘察中的偏向与错误,重新确定勘察的重点和方向,而进行的分析工作);结论分析(是在调查访问和勘察完成后,最后对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它包括分析确定起火时间、起火部位、起火点、和起火原因)。分析的基本方法:剩余法、归纳法、演绎法。

35.事故调查分析的基本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既要重视现象,又要抓住本质;既要把握火场的共性,又要分析具体问题。

36.事故性质:纵火、失火、自然起火。纵火的分析与认定:纵火火灾现场具有许多不同于失火和自然起火现场的特征。如,起火点的数量、位置,外来的引火物,财物的缺少,门窗的破坏,阻碍逃生和扑救的迹象,或者火场中的尸体,周围群众的反映等。自然起火的分析与认定:自然起火包括自燃、雷击起火以及其他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火灾。依据有,起火点存在自燃性物质;起火前具备自燃的客观条件;火场具有自然起火的特征。失火的分析和认定:利用剩余法来确定,排除纵火与自然起火两种。

37.自然发热的原因:物质的氧化生热、分解生热、吸附生热、聚合生热和发酵生热等。

38.自燃性物质:1)低自燃点物质 生热机理是氧化生热,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的活化能为零或者很小,在常温条件下就以极快的速度氧化。常见物质有黄磷、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三乙基铝、二甲基锌,磷化氢如PH3、P2H4等,硅化氢。2)吸气放热物质 动植物油类、金属粉末如锌、铝、锆、锡、铁、镁、镍等以及它们的合金。(条件是:粉末状,存放时间不长,遇热,遇水或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放热反应)、炭粉类如活性炭、炭灰、木炭等、其他如含油白土、黄铁矿、鱼粉、骨粉、橡胶粉、煤、原棉、炸油渣子、脱脂渣、漆料渣等。3)分解放热物质 常见如硝化纤维素、赛璐珞和硝化甘油等。4)聚合放热物质 如丙烯、液化氰化氢、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有机单体。5)发酵放热物质 常见如植物秆棵、酒糟、棉籽皮、红薯干等在含有一定的水分和一定温度下,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生热。

39.自燃火灾调查的内容:查明起火点的位置,是否在堆垛的中心部位,并注意起火点的个

数;在起火点处检查阴燃起火的特征;查明起火点处火灾前堆放的物质的种类,判断是否为自燃性物质,并查明该物质的数量、堆放时间、堆垛大小、含水量、状态等情况;调查获取火灾前现场的环境条件;通过管理人员或相关人员了解,火灾发生前起火点附近是否有烧烤、冒烟、冒气、散发异味等特殊现象,堆垛顶部是否有塌陷的现象,以判断这些现象与自然的发生有什么关系;检测起火点处自燃物质残留物的组成、与自燃相关的参数,作为分析认定自燃原因的依据之一;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做必要的模拟试验,为分析自燃原因白日提供参考;检查起火点处有无其他火源引起着火的可能性,检查有无纵火的可能性。

40.遇水自燃:分为遇水自燃和遇水引燃。遇水自燃的物质:遇水反应强烈的主要是碱金属、部分碱土金属、硼氢化物、碳化钙、磷化钙,遇水反应较缓扩要有保险粉、锌粉、氢化铝等;遇水引燃的物质:常见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浓硫酸、碱金属过氧化物、三氯化磷、低亚硫酸钠、氯磺酸等。

41.混触自燃:分为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氧化剂有硝酸、氯酸、高锰酸、重铬酸及这些酸的盐类,氧、氯、溴、氧化铬等;还原剂有烃及其衍生物、硫、磷、金属粉末、可燃纤维及其制品);氧化性盐与强酸混合接触(氧化性盐如亚氯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等与浓硫酸等强酸混合接触);混合接触产生不稳定的物质。

42.一般液体体可充装满,液化气体不可以,存在充装系数。

43.火灾的类型:池火灾(稳态火灾)、喷射火、火球和爆燃(瞬态火灾)、突发火。

4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奋不顾身,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对策,它是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45.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6.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就分预案的附件。

47.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四篇:客流调查复习重点

客流调查

1、客流:指人们出行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车辆以实现其位移而达到出行目的的乘客群。

2、市区公交线路客流的特点:流量大、时间性强、高峰时间显著、乘车距离短、转换车交

替频繁。

3、郊区公交线路客流特点:流量小、乘车距离长早晚方向性差异大、一般早进城晚回乡、节假日乘车人数多、受农忙、农闲、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影响

大。

4、断面上的客流动态变化有哪几种?用何种调度形式?

凸型——菱形调度法

凹型——区间调度法

斜型——梯形调度法

平型——两点高度法

不规则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5、客流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经常的定期的客流调查,呆以检验运营调度措施和行车作业计划与客流实际的偏离程度,并根据客流动态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行车作业计划和调度措施。

6、常用的客流调查有哪几种?

随车调查、问询调查、目测调查、月票调查、其它调查。

7、客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在客流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流在线路、方向、时间、地点以及在断面上的动态分布规律和特点进行测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公共交通各线路各站点相互影响的原因,便于有效地安排调度计划、调整行车班次及合理的使用运能。

8、杭州公交现有的几种调度形式,内容是什么?

①单点直线调度:适用于客流时间断面变化不大,路段流量断面比较均匀的路线。②两点直线调度;适用于客流时间断面变化较大,全路段流量比较均匀的路线。③多点复线调度;透用于客流时间断面变化较大,全路线流量断面显著的路线。④梯形调度;适用于客流时间段面和路段断面流量偏于一端,变化显著的路线。⑤菱形调度:适用于客流时间和路段断面中间大,两头小,变化显著的路线。

⑥多线调度:适用于中心站点。

⑦越线(跨线)调度:适用于在甲乙两条线路终点相连接,互相换乘较多。

优点:减少乘客换乘麻烦,节省时间,而且可提高车辆运转。

缺点:必须考虑满载程度不能过低,否则造成车辆浪费。

⑧越站调度:适用于调整行车秩序、争取少量时间,均匀前后车车距。

DIMS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1、GPS全球定位系统

2、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3、GRS: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

4、VPN:虚拟专用网络。

第五篇: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一)一、事故概况

12月2日上午8:20分左右,=======有限公司7名工人在杨绿热能供热站7.2米平台除氧器部位动火作业时没有注意到下面平台有易燃品油漆,在动火作业时火星掉进油漆桶致使油漆桶着火,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陈明建在电焊气割作业之前没有仔细认真对周围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扫,仍然存有可燃物空油漆桶,是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跟班队长对电焊气割要求管理不严,执行措施不严,工作不细,造成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马虎从事,安全负责人孙波没有有效的监管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电焊工陈明建 杜忠军作业前没有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将所有易燃物品清理出施工区域,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2、安全负责人孙波对陈明建没有按照措施要求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3、项目部对员工管理不严,教育不够,没有严格按照措施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负有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电焊气割作业前必须彻底清理出作业地点及其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

2、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量合格的灭火器、防火沙、水源等消防设施和设备。

3、严格执行《电焊气割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中规定的其他条款。

4、加强对措施的学习贯彻,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事故体会与感想

通过此起未遂事故可以想象:如果此事扩大酿成火灾,后果真是难以想象。火灾后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会给安全生产及职工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措施,进行作业,严抓现场管理,加强互保联保,杜绝此类事故和现象发生。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二)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1、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由公司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处理。

2、事故处理结果应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公开宣布。并将整个事故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材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3、事故处理必须公正合理、不迁就、不避让、做到事故“三不放过”。

4、对本公司处理不服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和起诉。

5、事故处理结案后,由公司安全科负责将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存档建卡。

6、必须要办理工伤审批手续的,由公司负责办理。

下载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故调查分析复习重点(FZU).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考试复习重点分析

    司法考试第一卷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2011年将是我国举行的第十......

    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轻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事情经过: 2011年8月15日上午童总、杨小虎、赵寅一行至矿山例行巡查;11点20分时,童总、赵寅在初始工作平台部署下步工作任务,我至开采平台正常安全巡查,在......

    财务报表分析期末复习重点

    总论 一、概念 谁分析,分析什么,如何分析 *与报表有关的概念: 1.会计本质:在信息系统论中,会计就是提供财务信息的经济信息系统;在管理工具论中,会计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工具。 2.会计......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 一只蜗牛正在路上行进,结果后面来了一只乌龟从他身上辗了过去,后来蜗牛被送医急救,当蜗牛神智恢复清醒后警察人员问他当时情况,蜗牛回答:“我不记得了,当时他的速度太快......

    事故调查

    丰镇市嘉兴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事故报告调查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目 录 一、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二、 GPS监控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事故跟踪的责任、频次、内容、跟......

    事故调查

    河北粤华化工有限公司 关于宣化分公司混燃炉炉膛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9日早宣化公司调度会结束后,随即组织召开了由开车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 ④专业综合性 2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规定

    机械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保障安全生产,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