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屏山县课题调研组

水电移民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实物指标调查复核(简称“实调”)是破解这个天下难题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难关。实物指标是实施移民补偿的基础依据,调查复核工作是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移民工作的第一道难题。屏山县于2007年4月启动“实调”工作,一场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奋力攻克天下难题的战役在全县展开,1700余人夜以继日历时一年的连续奋战,“实调”成果于2008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水规总院专家审查,创下“三个最”:屏山历史上单项工作量最大——调查登记移民人口49629人、房屋面积222万平方米、各类土地6.01万亩;“实调”成果与可研究数据最接近——认真研究争取可研政策和《向家坝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分解建卡工作细则》(简称《细则》),“实调”成果与可研数据基本一致,在四川电站库区少有;四川库区“实调”工作最平稳——各项调查移民签字率均在97%以上,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得到省市移民部门、三峡公司、中南设计院和监理单位一致高度评价。

一、主要做法

(一)严把领导关,构筑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实调”领导,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实调”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由县政府牵头,三峡总公司、中南院、监理单位四方共同参与的“实调”工作领导小组暨联合调查组,领导全县“实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8个移民乡镇均成立了乡镇“实调”领导小组,由副县级领导任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迅速组建人口房屋组、地类林木组等31个专业调查组,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全县“实调”工作。二是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围绕“移民攻坚、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必须同时承担本职工作和移民工作双重职责,8个移民乡镇均派出移民工作队,由县领导任队长、副队长,县级单位全部对口联系到乡镇、村、组,形成了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推进“实调”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握规律,有序推进。“实调”工作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可超越性,必须按程序规律操作。2007年4月初通过在锦屏镇开展首批“实调”,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总结,进一步认真反复研究完善了《细则》;在总结首批“实调”的基础上,分上下两片区两阶段(下片区一阶段指:新发乡、锦屏镇、福延镇、楼东乡,上片区二阶段指:新安镇、新市镇、太平乡、清平乡)稳步推进“实调”工作,既兼顾力量,保证质量,又加快进度,确保了整个“实调”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坚持“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先后抽调县、乡镇优秀干部428人,组织村、组(社区)干部300余人,协调三峡公司、中南院派出技术人员60余人,争取市级部门下派专业人才30人,群众推荐移民代表300余人,全县共动员各级干部、技术人员、移民代表1700余人全程参与“实调”工作,培训“实调”干部和队员达10000余人次,为完成艰巨浩繁的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人才支撑。这是屏山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一次干部大动员。

(二)严把政策关,筑牢“实调”工作的生命线。政策是生命。把准确执行政策,维护移民合法利益,着力解决移民所“忧”的政策不公,作为“实调”工作的关键。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在借鉴其它库区经验教训和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装修补偿、林园地补偿等难以操作或利益敏感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适合屏山库区的意见建议,使省政府核准的《细则》,最大限度地符合屏山实际,增强操作性,争取移民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准确理解政策。“实调”前,组织县、乡镇、村组干部和全体队员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培训,确保全面、准确地理解《细则》内容,为“实调”中准确执行政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实调”过程中,坚持以《细则》为纲,以《细则》为准,严格执行政策,确保“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实调”队员严格纪律、严肃要求,及时了解并掌握乡镇之间、工作组之间执行政策情况,规范政策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一样的情况、两样的政策”的情况。坚持政策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把“实调”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全面准确执行,以公正取信于移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科学、准确、合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四是不断完善政策。由于库区实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细则》只能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不可能穷尽所有实物。在“实调”中,对群众反映《细则》之外的实物,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三峡公司、中南院技术人员研究、确认,及时向省市移民部门请示争取支持,以印发《技术纪要》的方式不断完善《细则》,共计印发《技术纪要》19期,解决技术难题150余个,使“实调”政策更趋科学、完善。

(三)严把宣传关,争取移民的最大支持。坚持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并重,向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解决好移民所“盼”的知情权,夯实“实调”工作的群众基础。一是入户到点宣传。印制数万余份《细则》和《宜宾市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工作宣传手册》,分送到移民户手中,让移民直接知晓、了解、掌握“实调”政策,实行阳光作业。二是梯级深度宣传。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移民群众理解“实调”政策的差异,分别召开县、乡镇、村、组干部会及移民户长会,统一认识,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三是巡回重点宣传。抽调懂政策、威信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移民政策宣讲队,深入场镇、村、组和农户家中,就群众关心的政策和问题进行现场宣传、答疑。四是全方位舆论宣传。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做到“一个声音响到底”,采取电视、广播、标语、专栏、公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有利于“实调”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把导向关,坚持典型示范带动引导。移民工作关键在政策,成败在细节。“实调”工作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是巨大的,有高温酷暑和连续作战的考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个别群众思想不通处处责难、产权错综复杂、《细则》内容涵盖不全出现的技术难题等,必须树立标杆,攻坚破难。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实调”期间,市委、市政府及市移民办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关心“实调”人员,加油鼓劲;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实调”现场与移民户沟通座谈,慰问“实调”队员,帮助解决难题;“实调”初期,县“实调”领导小组每晚夜以继日召开会议,通报汇总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担任乡镇“实调”领导小组组长的县领导长期驻守一线,有的生病挂着输液瓶仍坚持工作;召开县级机关科局级领导干部会,下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及其家属教育,积极配合“实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把干部职工顾全大局、带头配合“实调”工作作为讲党性、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模范带头,为“实调”工作树立了标杆。二是树立先进典型鼓舞士气。创办《移民工作每周动态》、《实调简报》,及时通报县领导督查要求、乡镇工作进度,总结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宣传表扬先进典型,起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作用,如队员何天安家里6间房屋遭泥石流冲毁,仅用1天时间简单清理和安顿一家老小后即赶赴“实调”岗位;队员杨宗振、周德兴当场拒收村民贿赂现金;金沙村女支书朱国学不因自家保坎未纳入《细则》调查项目而抱怨,说服家人带动群众配合“实调”等,一件件先进事迹,树立了广大党员干部顾全大局、积极努力的模范带头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实调”工作。三是组织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对一时不理解政策、不配合工作的难点户,落实在机关单位的亲属做工作或分系统包干负责,如新发乡有6名代课教师、乡村医生拒绝入户调查,“实调”领导小组责成县教育局、卫生局负责人连夜登门做工作,使6户当事人很快转变思想,自觉配合调查。新市镇部分移民因提出不合理要求而不配合工作,县委、政府先后委派数名县领导蹲点处置,主要领导也深入一线调研,通过组建联合工作组,数10次召开座谈会,对问题分类处置、对人员分化瓦解,全力攻克壁垒,确保“实调”工作整体推进。

(五)严把稳定关,确保平稳推进。总结其它库区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由于非自愿移民的特殊性及移民利益的调整,如果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稍有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矛盾,发生群体性事件,影响“实调”工作平稳推进。一是超前化解遗留问题。县委、县政府2006年以来不断加强库区历史遗留问题排查处理工作,先后安排资金200余万元化解公路征地、林木补偿、企业破产等突出问题30多个,最大限度地缓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实调”工作的干扰。二是畅通诉求渠道。移民乡镇、县级部门设立信访接待室,及时收集、处理“实调”信访事项,畅通群众对“实调”诉求的反映和处理渠道。三是建立合理诉求解决机制。对群众诉求认真对待、分类处理,属于群众对政策理解上的问题,耐心宣传解释;反映项目漏登、误登的,及时协调专业调查组核查;属于《细则》外的问题,县“实调”领导小组坚持每天收集、定期会商,召集三峡公司、中南院、监理单位专家协商处理,确保问题不过夜,先后印发《技术纪要》19期、解决技术难题140个,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二、几点体会

(一)坚定必胜信念,精心组织,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前提。移民工作是一项艰巨浩繁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预见移民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更要坚定必胜信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志攻坚克难,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斗志昂扬、信心百倍,以鼓舞士气,让干部职工倍感振奋,感受压力,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同时,要科学统筹发展和移民,在移民中促进发展、通过发展解决移民问题,努力实现移民和发展两手抓、两促进。

(二)加强几方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实调”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与三峡公司、中南设计院和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在“实调”期间不断加强与几方的协调、衔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使得整个“实调”工作顺利推进。

(三)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实调”工作的重要条件。“实调”工作实质上是做群众工作。实践证明,广大移民群众之所以积极响应号召、支持配合“实调”工作,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的群众基础。做好“实调”工作,要更加强化群众工作意识,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研究群众的心态变化和所思所想,不断调整群众工作策略,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把好宣传关、解决好移民所“盼”,把好政策关、解决好移民所“忧”,把好服务关、解决好移民所“急”,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使移民群众把党委、政府的号召转变成促进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四)主动化解矛盾,正确回应移民合理诉求,是做好“实调”工作的关键所在。“实调”工作牵涉面广、问题复杂、利益敏感。因此,必须把逐一解决矛盾问题贯穿于“实调”工作的始终,不但不能回避矛盾、隐瞒问题,反而应当主动地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用好用活政策法规,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通过一个个矛盾问题的解决,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动“实调”工作,并为下步工作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环境。

(五)抓好队伍建设,带头攻坚垂范,是做好“实调”工作的政治保证。做好“实调”工作,关键在干部。因此,既要令行禁止、统一要求,维护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也要鼓励党员干部在政策法规框架内探索创新,适应“实调”工作复杂性的特点。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移民迁建的大熔炉中考验干部,对勇往直前、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要大胆重用,实现其人生价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移民工作中坚力量。要高度重视村组、社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策水平,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夯实移民工作基层基础。

第二篇:水电站实物指标限期复核通知书

实物指标限期复核送达通知书(存根)同志:

牛栏江象鼻岭水电站实物指标二○○六年已进行调查,为使象鼻岭水电站实物指标复核工作顺利推进,本次实物指标分解复核已做了大量工作。为了维护你户合法利益不受损害,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规定。经会议研究决定,自2012年1月14日至17日完成和平村新田组实物指标复核工作,请你户在此期间积极主动参与配合。若3日内主动配合实物指标复核工作的搬迁户将享受党委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如限期内不配合工作者,实物指标调查数据将按2006年调查成果进行公示,不享受党委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后果自负;如妨碍公务者,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送达地点:

被送达人签字:送达人签字:

玉龙乡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 实物指标限期复核送达通知书(被送达人存)牛栏江象鼻岭水电站实物指标二○○六年已进行调查,为使象鼻岭水电站实物指标复核工作顺利推进,本次实物指标分解复核已做了大量工作。为了维护你户合法利益不受损害,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规范》、《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规定。经会议研究决定,自2012年1月14日至17日完成和平村新田组实物指标复核工作,请你户在此期间积极主动参与配合。若3日内主动配合实物指标复核工作的搬迁户将享受党委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如限期内不配合工作者,实物指标调查数据将按2006年调查成果进行公示,不享受党委政府相关优惠政策,后果自负;如妨碍公务者,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送达地点:

被送达人签字:送达人签字:

玉龙乡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第三篇:金沙水电站召开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启动会

9月11日,金沙江金沙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华坪部分)启动会在华坪县召开。

会议要求县直相关部门,特别是县移民主管部门和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涉及乡镇,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在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中,县移民局要做好调查工作的总体协调,落实好工作经费和后勤保障;县国土、林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也要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技术指导与配合。涉及乡镇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的一项重要任务,合理组织镇、村人力、物力,强化协调和沟通,全力推进金沙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华坪部分)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开展。县直相关部门、涉及乡镇要向金沙水电站库区涉及我县的群众认真做好政策宣传与引导,让电站库区涉及我县的广大群众充分认识金沙水电站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金沙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华坪部分)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金沙江金沙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末端攀枝花河段上,距观音岩水电站坝址28.9km,正常蓄水位1022米。由四川省能投攀枝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筹建,水库淹没涉及华坪县石龙坝镇塘坝河口部分土地。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搬迁安置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搬迁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我县于2013年8月29日发布了《华坪县人民政府关于金沙江金沙水电站工程占地及淹没区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江西编辑

第四篇:对安康市移民搬迁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安康市移民搬迁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贫困地区农户移民搬迁工程,这是扶贫工作的重大举措。安康市是全省搬迁重点地区,计划10年搬迁20.6万户88万人。为了解目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展情况,近期安康调查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专题调研。¬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极端天气多,加上当地山势陡峭,泥层薄,因此极易产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1949年以后,安康地区每年在救济灾民、灾后重建以及零星的搬迁工程中投入巨大。但仍是年年救灾,年年受灾。2010年“718”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安康市各区县造成巨大损失,七堰村共有12人死亡,17人失踪,几十个院子被深埋进了四十余米深的泥石流下。自1998年至今,各类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等就达到10万户。按每户20万左右的成本计算,12年,光改造、搬迁等就花费了200亿。此外,由于部分农户生活在偏远山村,生存环境差,土地贫瘠,虽然农作物能生长,但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农民依然处于贫困状态。加上上学、就业、医疗、交通等条件限制,农户致富没有保障,急需搬出贫困山村。省政府开展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将从根本上消除陕南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切实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奠定基础。

一、安康市移民搬迁安置进展情况

(一)成立工作机构,召开工作会议。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市上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国土、财政、扶贫等19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开发局,由扶贫开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专设了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落实了办公经费。二是召开工作会议。市政府于6月2日召开了全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举行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开工仪式,安排部署了今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各县区签订了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目标责任书。三是明确市县配套标准。根据省上政策,结合安康实际,市上确定,市县财政配套建房补助资金部分,由市级财政每户配套建房补助资金500元,特困户每户再增加配套建房补助资金1000元。各县区依据省、市政策和补助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具体制定相关政策和补助标准,并报市政府审核备案。同时,鼓励县区通过土地增值、减免土地出让金以及市场运作等方式筹措移民搬迁安置配套资金。市上还对移民搬迁户出台了包括贴息贷款、减免税费、保留相关权益等优惠政策。

(二)开展调查摸底,明确搬迁对象。为进一步掌握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情况,今年初市移民搬迁安置办公室在去年国土部门上报省上搬迁数据的基础上,又以村为单位,对需要移民搬迁的村和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市22.6万户88万人搬迁对象的家庭情况、搬迁原因、安置方式、搬迁时间等基本情况,预测了搬迁安置征地、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投资情况,为编制全市移民搬迁安置十年规划、制定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据调查显示,全市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56854户,224229人,占移民搬迁总户数和总人口的25.12%、25.57%;洪水灾害避险移民搬迁16740户,65515人,占移民搬迁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4%、7.5%;扶贫移民搬迁69685户,274995人,占移民搬迁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0.8%、31.3%;生态移民搬迁82973户,312090人,占移民搬迁总户数和总人口的36.67%、35.6%。

(三)编制总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市移民搬迁安置办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以省政府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为参考依据,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着手编制十年总体规划,制定2011年实施意见。5月1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审定并原则通过了《安康市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安康市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执行。同时,相关部门制定了《安康市移民搬迁安置建设技术规定》、《关于支持移民搬迁安置户信用贷款的意见》、《关于扶持移民搬迁户发展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安康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纪律规定》等配套政策的征求意见稿。

(四)大胆探索实践,稳步推进搬迁。为了确保全市今年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了2011年2.2万户8.8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计划。各县区政府在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以扎实搞好7.18灾后重建安置小区、扶贫搬迁、生态移民项目为抓手,不等不靠,及早安排,平稳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目前,全市已经落实市级示范小区11个,县区示范小区42个,乡镇示范小区150个,启动建房6012户,可安置23444人。其中集中安置4995户19444人,分散安置1017户4000人,特困户79户218人。从第三季度起,全市将全面推开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80%的移民搬迁安置住房动工建设,为全年完成2.2万户8.8万人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资金来源、落实情况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保证,目前,安康市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筹措资金。

(一)省补资金。省上将根据我市2011年移民搬迁安置的类型和数量,据实核定省补建房资金。

(二)市县配套资金。市级财政按照下达到各县区的移民搬迁安置计划,每户配套建房补助资金500元,特困户每户再配套建房补助资金1000元。县区按照省上要求,根据搬迁安置情况,结合自身实际落实配套资金。县区将通过土地增值、减免土地出让金以及市场运作等方式筹措移民搬迁安置配套资金。

(三)银行贷款。要求信用联社加大对移民搬迁户的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今年应总体按照户均5万元的信贷规模投放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贷款。鼓励农行、工行、建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移民搬迁安 置户投放建房和产业发展及创业项目贷款。

(四)群众自筹资金。鼓励移民搬迁安置户在政策补助、申请贷款的基础上,利用自有资金、拆借资金等方式筹集建房资金。

(五)企业资本。积极争取陕西省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投入启动资金;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安置建设。探索移民搬迁安置建房与商品房开发建设有机结合的路子,用商品房开发增值收益补助移民搬迁安置建房,降低移民搬迁安置房价格。

(六)社会捐赠资金。积极争取各类社会捐赠资金用于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安康市级共落实启动资金1320万元。由于省补资金暂时没有到位,许多工作仍在筹措当中。

三、贯彻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亮点

在前期工作推进中,安康各区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规划编制、政策导向、机制创新、工作落实等方面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如白河、平利、岚皋、汉阴等县制定和实施的“两不变(移民搬迁户原有山林经营权不变、已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变)、四优先(移民搬迁户优先安排宅基地,优先安排贷款贴息,优先安排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基础

设施项目)、四减免(移民建房免缴宅基地办理手续费、自用材税费、户籍迁移费和学生借读费)等优惠政策;推行的“务工经商、城镇安置,统一选点、集中安置,村内调剂、下山安置,产业开发、基地安置,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等安置方式;引入了“农村经济适用房、农村廉租房、农民公寓、交钥匙工程”新模式,对加快推进我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滨区充分利用7.18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契机,最大限度地接受移民搬迁安置对象;结合镇村群众搬迁意愿,超前启动,先行示范、探索经验。把双龙镇新华村、运溪乡三里村、大同镇六郎村、新坝乡茶栈村、晏坝乡中河村、大竹园镇七堰村社区等十个安置点作为汉滨区2011年陕南大搬迁先导重点工程来抓,实行统规统建、统规自建、户下自建三种形式相结合,10个点计划搬迁728户2919人,计划投资13038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九个,其中大竹园镇七堰社区一期工程已竣工。

紫阳县以创新理念,亮点工程推进搬迁工作。一是移山造地建房,在县城西门河新区总投资10个亿,移山造地500亩建新房,为农民进城入住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产业找致富门路。该县双桥镇路六河村部分村民从山上搬下山后,利用山上林地集中发展厚朴,全村开发面积1.5万亩,仅厚朴中药材一项产值达300万元,人均增收1600元。三是借助工商业主资本+土地流转入股形式,修建移民户安置公寓。投资1.3亿元的双安闹热村富硒油茶综合开发项目,由业主集中修建农民公寓,对高山农户进行整体搬迁,集中流转土地开发种植油茶2万亩。同时农户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置换房屋合同,再通过房产、林权、土地等形式入股,参与企业劳动分配。这种公司+农户+基地的移民搬迁经营模式,已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并广泛推广,四是以工业园区周边建设移民安置点,为农民就业创造便利条件。该县在蒿坪镇工业园区建立了10余个移民安置点,敞开大门迎农民进社区入住,并推荐搬迁农民进企业打工挣钱,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旬阳县以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因地制宜,梯级搬迁的方式推动移民搬迁工作。围绕建设万人集镇,千人社区总体布局,合理建设一批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小区。县上在城关镇草坪社区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小区,安置规模在300户以上;根据各集镇立地条件状况,将14个镇列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重点镇,每个集镇至少规划 一个规模在100户以上的安置小区;每个镇每年要建成2个安置规模在50户以上的中心村或安置规模在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对于处于高山地区、家庭困难,无力搬迁的农户,通过政府中间协调,将中山区已搬迁的农户的二手房转手给高山区的特困户,盘活中山区已搬迁户的房屋,加快土地流转。

四、移民搬迁工作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汉滨区恒口镇安全村地处月河川道的南麓的凤凰山中,北傍恒口镇,总面积近2平方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坡陡,自然条件差,现实使安全村干部群众认识到村里的自然条件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更不可能发家致富。要想富就得搬出去。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近十年来安全村走上了搬迁脱贫致富的道路。据调查,目前安全村已有132户568人搬离这个生存环境差的小山村,搬迁户占到总户数的93.6%,总人口的93.7%。从对安全村调查的情况来看,移民搬迁工作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1、居住环境变好。迁移的132户中:3户迁往浙江宁波市,1户迁入安康市区,4户迁入建民、五里镇区,余下的124户全部迁入到恒口镇区附近的川道村里居住。迁入地居住环境好,地处城镇或平原,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水电、学校、医疗、商业等基础设施齐全,适宜于人类生存发展。迁入地的优美环境是原居地的恶劣环境不可比的,迁入户农民向居住

城镇化的现代化目标迈了一大步。

2、住房质量提高。搬迁户经过多年的奋斗住房得以保障。迁入城市的4户都购买了商品房,永久地落户了城镇。迁入建民、五里镇的4 户也建了新居,永久定居了。迁入恒口镇附近村的农户己有73户建成或正在建新居。还有51户目前租房居住,并积极创造条件准备自建房。从己建房户的房屋质量看还是很好的,房子宽敞明亮,交通方便,水电齐全,环境很好。而迁移前每户仅有土墙瓦房3间,房屋矮小,光线不好,交通闭塞,电力不足,前后对比天壤之别。

3、就业渠道拓宽。通过10户家庭的调查我们看到居住地的变化,带来了就业的变化。搬迁前住在山上均以种地养猪为主,少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就业门道窄,仅靠几亩薄地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根本不可能致富。迁入新住地后10户中1户开了诊所并在西安开商店,1户成了香菇种植专业户,1户成为木耳、药材专业户,5户是务工专业户,2户以务工为主、兼顾务农。10户30个劳动力中仅6人务农,其余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搬迁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4、收入快速增加。据村支书和村长讲全村在山上居住时的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元,较汉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5个百分点。搬迁后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据抽样调查10户统计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2082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 4255元,每五年翻一番多。村干部讲,如果还住在山上,现在收入连新址的一半都难以达到。

5、文化、卫生、教育程度提升, 劳动强度减弱,多数农民已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而从事二、三产业劳动。搬迁后农村劳动转移提升了劳动者素质,实现了农民向非农行业的劳动转移。居住在山里的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学生上学难,就医难,购物难,用电难,交通难。搬迁出山以后一切难题迎刃而解。生活水准大为提高。孩子上学方便,教育效果好,调查的10户搬迁前只考上1名大专生,而近5年却考上5名大学生。医院距家近,农民有病能及时就医。

6、生态环境变美。整村迁移后,原村2平方公里的树木没人砍伐了,林木旺盛。耕地退耕后,地里不仅草旺盛,而且长出小树苗,水土流失大为减少。经过十来年的休养生息,安全村已经山青青,水绿绿,林荫荫,草茫茫,风景优美。

五、存在问题

(一)省上目前通报的移民搬迁政策与基层实际执行的有差距,落实有困难。5月6日,省政府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公布的补助标准为:每个移民搬迁户补助3万元建房资金;移民搬迁户中的特困户按总搬迁户的10%控制,每户补助4万元建房资金;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每户补助3万元。移民搬迁建房资金省、市县按5:5的比例筹措。5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集中安置分别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房型和标准进行设计,由群众自愿选择房型并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和4万元。其余资金在每户省财政安排1万元的基础上,由省、市县各按50%的比例分担。特困户每户按30—50平方米标准,由政府建房集中安置,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特困户、五保户比例不得超过搬迁安置总户数的10%);分散安置每户按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省、市县各承担50%。截止目前,两种政策标准都尚未正式发布。特别是5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政策标准,建房户型面积设计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尚有一定差距,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巨大,对搬迁户承担的建房资金做了硬性规定,基层操作十分困难。同时,对有条件进城购置商品房的搬迁对象如何补助,没有明确政策,政策制定与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对接。

(二)市县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按照5月6日省政府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会上公布的市县配套标准,安康市今年搬迁2.2万户,每年需配套建房补助资金3.3亿元。按照5月23日会议确定的标准,我市今年2.2万户搬迁对象中,除去1087户特困户外,有3807户需100平方米住房的集中安置户,有12963户需100—125平方米住房的集中安置户,市县需配套建房资金4.69亿元;有3236户分散安置户,市县需配套建房资金4854万元。根据目前市县财力,难以落实如此大量的财政配套资金。

(三)移民搬迁建房用地指标不足,选址困难。省国土厅计划今年为陕南三市安排6000亩移民搬迁安置建房用地指标。而按照陕南三市今年搬迁6万户的任务,实际需要用地12000亩,用地指标悬殊很大。安康所辖的一区九县,比较开阔的平地只有平利县城、汉阴县城和安康城区,平地少,规模化城市建设几乎没有地方。其他的7个县城不是建在坡上,就是建在山沟里,非常地不安全。受地形制约,陕南山区选出一个既广阔又绝对安全的区域相对困难,只能通过专家评估及历史经验进行选择。一旦选址不慎,无法避免再次受到灾害侵袭。

(四)各县区移民搬迁安置入户调查数据与原上报数据存在差距。去年各县区从国土渠道上报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县区之间差异较大。

(五)集中安置户基础设施费用高,规划经费难筹措。我市绝大多数地区属土石山区,山大坡陡,选择集中安置从以往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库区移民的实践看,基础设施项目配套难度大,而且费用高,一般安置点平均每户需基础设施配套5万元,甚至高达8万元。省、市、县专业规划设计单位属自收自支单位,加之专业技术人员少,目前村镇规划还不完善。实施移民集中安置工程,全市初步规划移民集中安置点近2000多个,按每个5万元计算,至少需要1亿元,县城重点安置小区和重点镇安置小区规划,费用更大。

(六)土地撂荒比较严重。据调查了解,由于距家远,经营不便,加之种地无利可图;野猪太多,破坏较严重。大多数搬迁户仅种较近的土地,大部分土地撂荒了。

(七)集中安置的农户今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产业开发、就业安置开发等工作滞后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给搬迁户带来担忧和发展的困惑。

(八)政府应尽快落实补助资金,促进工程进展速度,否则今年搬迁计划难实现。要加强对迁移户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尽快解决进城落户农民户籍问题。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工作,彻底解决农民搬迁后的后顾之忧。

签发:李忠义

核稿:谭静池

撰稿:安康调查队

第五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300户以上安置点19个,提高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11年,全市确定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弥补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新建社区,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提高落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实行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9.7亿元,户均6.06万元,超过省政府规定6万元的补助标准,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着力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占补平衡原则,坚持搬新拆旧,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也有认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不深,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搬迁移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要么一律统规统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可供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从而自觉坚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相结合,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应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建房面积,以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既强调统规统建,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把安置点选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必须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确无灾害隐患,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既注重在移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多元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坚持多元安置,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农田、适当调剂口粮田等措施,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在区域特点,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通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享受新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下载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商洛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对商洛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移民搬迁是一个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宏大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

    镇巴县扶贫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镇巴县扶贫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扶贫移民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进行异地搬迁安置的一项具体扶持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的移民安置,可以彻底解决阻碍贫困户脱......

    关于做好审查调查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做好审查调查安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中、省纪委有关审调查安全工作要求,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审查调查安全工作面临......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确认会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确认会 昨天上午,我县召开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确认会。副县长魏渠河出席会议。县级相关部门、淹没涉及乡镇、业主单位及设计......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讲解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是省委、 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主动尊重自然 规律,促进人与自然......

    汝城县农村贫困地区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汝城县农村贫困地区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手段,在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存条件和推进贫困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库移民工作调查问卷(范文模版)

    水库移民工作调查问卷调查说明:为监测评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了解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下一阶段的后期扶持资金投资方向和实施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组织......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管党治党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把市县巡察列为重要内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