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巴县扶贫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镇巴县扶贫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扶贫移民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进行异地搬迁安置的一项具体扶持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的移民安置,可以彻底解决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扶贫移民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县贫困农户居住环境的改善、增收能力的提高、支柱产业的培育形成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加快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并推进了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县地理位置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在移民户搬迁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一、扶贫移民搬迁基本情况
至2008年底,镇巴县已累计实施扶贫移民3561户14612人,共建房屋6895间。搬迁800米以上中高山区群众2446户10039人。建成20户以上移民点4个,10户以上移民点32个,5户以上移民点97个。累计完成总投资4730.83万元,其中:其中:投入并兑现到户财政扶贫资金2329.5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及劳力折价2401.25万元。
二、扶贫移民搬迁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移民搬迁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改变贫困户的居住位置,它所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包括搬迁后移民户的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移民工作是一项程序性强、包容量大、管理极为复杂的工作。工作中,必须找准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好的解决办法,才能使移民政策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房屋结构的不同,表现出资金需求的不同。我县移民搬迁户建房结构根据贫困程度和承受能力大致分为三类:即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由于这三种结构房屋造价不同,导致了对资金需求的不同。
1、土木结构房屋。通过对碾子镇红庙村4户搬迁户进行的调查,他们所建的房屋均为土木结构,总投资最高为1.4万元,最低为1.04万元。按照当年的补助标准,人均领取移民补助资金1400元。从补助资金与实际所需看,补助资金购买原材料及支付工钱基本上能够持平。从4户搬迁户的筹资情况看,自筹资金极少,甚至没有投入,搬迁户最高负债2000元。以上表明,国家按照人均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加上政策减免,搬迁户修建土木结构的房屋基本上不存在困难。
2、砖木结构房屋。通过对兴隆镇青狮村6户砖木结构的搬迁户进行调查,人均建房面积 25平方米㎡,投资强度(按每平方米算最高为 360元、最低为320元)差异不大。从补助资金与建房实际所需看,补助资金(包括政策减免)占建房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即四口人的搬迁户修建砖木结构房屋3间需投资40000元左右,国家补助资金为9000元。从搬迁户的筹资情况看,6户搬迁户中最高自筹2万元,最低自筹1.5万元。从负债情况看,搬迁户最高负债2.5万元,最低负债1万元。以上情况表明,搬迁户修建砖木结构的房屋,国家补助资金与实际所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高2.5万元的负债已经超过了搬迁户的承受能力,给搬迁户搬迁后的脱贫致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调查中同时也发现,搬迁户的共同愿望是人均按照6000元补助标准,既能减少他们的负债,又能使他们在建房后继续正常的生产生活。
3、砖混结构房屋。修建这一类房屋的搬迁户是贫困程度较轻,有一定文化素质,自身能力较强,承债能力较高的贫困户。由于历史的原因使他们住在边远、吊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带,为改变这些制约他们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加入了搬迁户的行列。通过调查长岭镇中坝村张义厚、陈祥荣等13户搬迁户,其建房总投资最高为8万元,最低6万元。从补助资金与实际所需资金看,补助资金占所需资金的17%。从搬迁户筹资情况看,最高自筹4万元,最低自筹
2.5万元。从负债情况看,最高负债4.5万元,最低负债3.5万元。通过调查了解,只有5%的搬迁户认为其负债压力不大,而95%的搬迁户认为其负债压力很大,希望国家将补助资金提高到人均8000元。
土木、砖木、砖混三种建房结构,搬迁户要求补助资金数量各有不同,而贫困程度和承债能力大小的不同又是决定建房结构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县总体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搬迁户房屋建筑均趋向于砖木、砖混结构,土木结构的房屋相对减少。故此,当前我县实施的扶贫移民搬迁,国家补助资金如果能够达到每人6000 — 8000元的标准,搬迁户就能够基本解决建房资金困难问题。
(二)民户搬迁后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移民扶贫并不是仅仅将其住房位置进行挪动,最重要的是改变居住位置后,其经济条件是否得到相应提高,子女上学、通电、通路、通水、就医等各方面是否得到改善。对此,必须首先解决好移民户搬迁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要解决好移民户搬迁后子女上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无论搬迁户搬迁到哪个地方,其户口也随之迁移,子女上学,群众就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按照正常的人员户口迁移对待。
第二,要解决好移民户搬迁后的经济发展问题。搬迁移民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贫困户的经济得到发展,只有为移民户寻求到可靠的经济来源,才能达到移民搬迁的最终目的。但部分搬迁户搬迁后在短时间内还适应不了新居住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思想守旧,眼界不开阔,反而陷入了困境之中。为解决这类问题,这就要求各级组织不但要对移民户的搬迁工作负责,更要为搬迁户创造条件、寻找项目,给予政策优惠,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环境,改变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经济的好路子。
第三,要解决好对移民户搬迁后的管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只注重搬迁而不注重管理,移民户搬迁后,其相应的土地,山林等得不到落实,搬迁户在新居住地成了一只“孤雁”,无所适从,更无法发展。对此,无论是搬迁前所在地政府还是搬迁后所在地政府均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出一些有利于搬迁户发展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意见及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调查表明,无论是贫困程度的深浅,还是建房结构的不同,搬迁户在异地安置后均多少不同地承担着债务,而搬迁户也一致希望国家能提高补助资金,减轻他们的债务压力,以便使其在搬迁之后能很快恢复,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每年实际搬迁数量与需要搬迁的数量差异很大,很多急需搬迁的农户,搬迁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对此,不但要加大搬迁户人均投资力度,更要加大总的投资力度和增加扶贫移民指标,同时还要给予移民户政策倾斜和优惠,为移民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更快地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二)搞好“五个结合”。要把扶贫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重点村建设、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这些政策都是为使社会全面均衡发展而制定的可行政策。因此,把移民搬迁同这些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移民搬迁体现出真正的优越性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按照城建部门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建点,统一样式,分户建设,并为移民点建设配套相应的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乡镇企业建设步伐,为搬迁人口提
供就业机会。二是要与重点村建设相结合。在实施重点村建设时要把移民搬迁当作一项重要内容,为村容村貌的改变提供条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方便。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相结合。对分散的人口进行集中安置,改变其原来的生产模式,给贫困户提供机会让他们向市场经济靠拢。同时,结合退耕还林政策,把散居的人口迁移后,再进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封禁管护。
(三)加大移民工作及资金的管理力度。第一,要严格移民对象的审查。村委、乡镇扶贫办要认真调查研究,既要体现农户意愿,又要体现政策的严肃性,真正使贫困户搬得出、能致富。第二,增强移民工作的透明度,实行移民工作公开化,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强化对移民户从建房到安置结束后的生产生活的监测,对移民户存在的困难要及时解决,保证他们搬的顺心、住的安心。第四,严格移民资金的管理,实行移民资金专帐专人管理。搬迁户在领取移民资金时实行张榜公布,严禁“跑、冒、滴、漏”和“吃、拿、卡、要”,做到移民资金移民户用,资金用在建房安置工作中。
(镇巴县扶贫办皮汉生)
第二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300户以上安置点19个,提高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11年,全市确定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弥补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新建社区,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提高落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实行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9.7亿元,户均6.06万元,超过省政府规定6万元的补助标准,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着力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占补平衡原则,坚持搬新拆旧,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也有认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不深,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搬迁移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要么一律统规统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可供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从而自觉坚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相结合,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应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建房面积,以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既强调统规统建,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把安置点选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必须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确无灾害隐患,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既注重在移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多元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坚持多元安置,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农田、适当调剂口粮田等措施,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在区域特点,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通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享受新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第三篇:对商洛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对商洛移民搬迁的调查与思考
移民搬迁是一个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宏大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陕西省规划,商洛市10年时间内要将聚居在洪涝灾害区域、地质灾害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和生存发展困难区域的18万户71.8万人,近三分之一的商洛人口将搬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居住安全和生存发展问题,其中今年要完成1.6万户6.4万人的搬迁任务。为了确保移民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商洛市按照“建设小城镇、产业支撑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稳步进行。
一、商洛移民搬迁工作主要情况
1、搬迁任务。《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提出,从2011年起到2020年用10年时间,对陕南三市居住在深山半坡和地质灾害点上的60万户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其中商洛18万户71.8万人,2011年要完成1.6万户6.4万人,这是一项战略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完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商洛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工程推进办公室,各项工作正紧罗密布地开展。
2、搬迁对象目的。陕南移民搬迁有两个目的,一是“挖险根”,二是“挖穷根”。所谓“挖险根”,就是着力解决长期受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威胁的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幸福美满问题;所谓“挖穷根”,就是着力解决长期居住在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或一方水土难以使一方人脱贫致富和迈向小康问题。为使搬迁工作不偏离初衷,做好搬迁对象确认工作十分重要。一是合理确定对象。结合商洛实际,移民搬迁应瞄准五类人群,即: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威胁区域的群众;长期受洪水灾害威胁的群众;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脱贫致富奔小康无望的农村贫困人口或低收入人口;对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威胁的居住群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群众。二是严格审核程序。以上范围内的搬迁对象应通过自愿申请、村组初核、乡镇初审、县区审定,并通过“三级公示”的办法确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三是建立完善档案。对于确定的移民对象要建档立卡,建立档案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库,今后每年要从移民库中提取搬迁对象,确保搬迁者都是真正需要搬迁的人。
3、规划选址。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把规划工作放在首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防止盲目搞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具体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合理选址。坚持“四靠一避”原则,即安置区域尽量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公路、靠近大川道,尽可能方便搬迁户群众生产生活;避河道、滑坡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二是统筹规划。对于移民集中安置区的建设规划,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综合考虑水电路视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污水垃圾处理、新能源利用、综合防灾减灾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为移民后续发展预作安排。三是量力而行。坚持注重特色、群众自愿、实用为本的原则,既要着眼长远、超前设计,又要充分考虑搬迁群众承受能力、民风民俗等综合因素,不能过分追求新、奇、亮、大,把“惠民工程”搞成“面子
工程”、“政绩工程”。
4、建房标准。商洛立地条件差,土地承载能力弱,移民安置空间小,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安置占总人口近30%的农村人口,实现搬得出的目标,必须通盘考虑、分类指导,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学确定用地面积。坚持小面积、广覆盖、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中心城镇有商业价值的安置区,应尽量减少宅基地面积,相应增加生产用地面积,同时保证公共设施用地。二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50平方米安置;住安置楼的搬迁户建筑面积应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户型设计,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重点镇和集镇安置的,户型应提倡2间2层设计,建筑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中心村、较大自然村安置的,户型应按小3间2层设计,建筑面积控制在125平方米以内。同时,在户型风格设计上,应注意体现秦岭民居特色。三是分类确定建房主体。移民建房要坚持以政府统建为主、群众自建为辅,统建比例应达到总数的80%以上。对于统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两种办法实施:一种是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户型、提出统一标准,引导搬迁户成立工程代表委员会,由代表委员会采取招标的形式选择建筑企业,签订建房合同实施,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监管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种是由政府与搬迁公司签订建房协议,统一为搬迁户建设不同面积的户型,政府按政策标准和建房合同办理资金兑付及房屋分配手续。
5、资金投入。实施移民搬迁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鉴于搬迁群众申请的大多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商洛10年搬迁安置71.8万人,建房投资需要180亿元,基础设施每户按3万元计需要54亿元,其中按现行政策测算,省级承担基础设施配套和建房补助资金117亿元,市、县区需落实配套资金45亿元,加之物价、工价上涨等因素,建设成本将逐步增加,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6、安置形式。根据省上的政策要求和商洛的实际情况,移民搬迁安置采取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积极引导群众向基础设施较好,社会公共服务齐全的城区周围、集镇和较大的中心村聚集,集中安置率应达到8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70%。二是无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以有业安置为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允许进行土地重新划拨和调整,有土安置比较困难,应提倡有业安置。因此,凡是有复垦土地条件的地方,应优先把新增农业用地调剂给迁入户;凡是有土地流转条件的,优先引导迁入户租地耕种。搬迁户也可以将原承包地、林地流转给没有搬迁的群众,用收益补偿无土安置造成的生活困难。同时,应千方百计为迁入户创造多种就业机会,移民安置小区和集中点建成后,公益岗位应优先安排给生活困难的搬迁户群众,积极引导迁入户从事三产或搞劳务,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三是市内安置与市外安置相结合,以市内安置为主。商洛受土地承载能力的限制,应坚持市内有计划安置和市外有组织安置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投亲靠友,自行联系向市外迁移,拓展移民安置空间。自愿外迁的应提出申请、乡镇审核、县区批准,同时必须举家迁移、拆除原房或卖原房,腾出土地空间,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领取移民搬迁补助。
二、商洛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主要作法
移民搬迁这一宏大工程能否顺利推进,达到安民惠民富民的预期目标,关键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障和推动工作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已确定20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50户以上的安置点111个,100户以上的点23个,200户以上的6
个。目前,全市已经有5691户群众开始建房。
在推进工作机制方面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是移民搬迁的责任主体,各县区要抓紧制定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对接,加快落实搬迁指标、项目和资金。二是精心抓点示范。这次移民搬迁与以往的扶贫移民、工赈移民、生态移民以及危房改造相比,在搬迁对象、搬迁规模、建房主体、投入强度、安置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很多问题需要在探索中解决,很多矛盾需要在实践中化解,很多措施需要在总结中完善。为此,工作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市上抓3个左右“三位一体”示范点,每县区抓3-5个示范点,创造经验、典型引路,推动面上工作全面开展。三是落实优惠政策。实施移民搬迁后,广大移民居住到陌生的环境,要让他们实现搬得出、住得着、能致富,各级政府必须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帮助移民搬迁户加快致富步伐。具体讲,应尽量减免移民搬迁工程有关税费,尽可能减轻移民搬迁成本;让搬迁户在子女上学、就医和农村低保等方面同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对移民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如商南县富水镇茶房村三道岗移民搬迁安置57户313人的安置点,主体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在了解过程中,从100多里外的金丝峡镇移民搬迁过来的54岁的段春喜说:当地政府对我们照顾的很周到,很好,确实心情满意,没有啥话说的。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把移民搬迁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重点督办事项,采取月统计、季通报、半年检查评比、年终考核奖惩等方式,推动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如何解决好资金问题,是移民搬迁的头等大事,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在资金上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省财政提高移民搬迁建房补助标准,增加搬迁投资规模,争取国家对陕西的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争取省财政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向陕南三市倾斜;争取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大市县区资金配套力度,有效整合各类资金用于移民搬迁安置。二是完善资金监督机制。在资金兑付上,对于政府统建的搬迁户,国家补助不发放个人,搬迁户交纳个人承担部分的建房资金,由政府与搬迁公司统一结算;对于分散安置的搬迁户,采取“一折通”的办法将资金直接发放到搬迁户手中。通过严格资金管理和规范使用,坚决防止四种情况发生:一是移民户一家分多户,多占移民指标,套取建房补助;二是移民户建房不住房,出卖移民新居;三是住新房不拆旧房,占用国家土地资源;四是搬少不搬老,把老人继续留在原居住地。
三、目前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洛移民搬迁工作已正式起动并步入正轨,全市搬迁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与思想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政策不明确,特别是基础设施补助标准,省、市、区配套资金的比例,移民搬迁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等没有正式文件予以明确;二是资金不到位,2011年的资金安排计划没有下达,影响工作进度;三是受土地条件的制约,集中安置的规模、集中安置点的用地解决难度大;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畏难情绪等待观望思想影响整个搬迁进度。
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实践,在基层干部群众中还存在着思想不统一、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四种心理”:第一种是畏难心理。一些干部认为搬迁任务大,安置空间小,资金难落实,群众难发动,承诺难兑现,工作放不开手脚;一些群众担心政策会变化
或落不实,思想上有顾虑。第二种是观望心理。一些地方总是等等看,看上级怎么办、他人怎么干,就是不研究自己怎么做,迟迟不作决定、不下决心、不付诸行动,群众也是互相观望,主动参与不够,影响了整个工程推进。第三种是等靠心理。一些地方把困难摆出来、把问题提出来,等上级资金支持,靠上级政策推动,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群众总想国家多给钱,等政府特别照顾,依赖心理严重。第四种是贪功心理。一些地方对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清,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打算,急功近利、急干蛮干,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尽快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各级政府必须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政策宣传、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工作指导,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移民搬迁的具体工作中去,坚定信心、不折不扣,全力推进。
四、对移民搬迁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一、关心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各级政府要及时跟踪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要做好子女入学,社会治安及搬迁户生活来源情况,防止排除搬得出,稳不住的情况发生。
二、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群众放开眼界,放弃传统“恋家”思想,树立早搬早脱贫,早致富的思想积极支持参与移民搬迁工作。
四、督促指导,整体推进。市政府把移民搬迁工作任务,纳入考核目标责任制,对本实施的搬迁任务,市上组织人力,深入基层和施工现场,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终评比考核,以推动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大移民搬迁政策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大搬迁户的培训力度,帮助搬迁户脱贫致富。
五、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移民搬迁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容量。积极发展地方非农产业,特别是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的地方龙头企业,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使大量的移民搬迁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就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容量。加快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建设,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引导已在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和移民搬迁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移民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及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确保商洛移民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签发:李忠义
核稿:谭静池
撰稿:商洛调查队
第四篇:关于韩城市扶贫移民搬迁现状的调查
关于韩城市扶贫移民搬迁现状的调查
移民搬迁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扶持措施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存与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能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扩大村庄及小城镇规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拓宽经济发展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以移民搬迁拉动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建设吸引移民搬迁的良性循环,以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基本状况
韩城市位于渭北旱塬最北端,居渭南市东北部180公里处,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共辖12个镇办275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26.9万人。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典型的山区县,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山多沟深、塬区破碎、河流倒灌、地质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占地造成失地农民数量增加、煤炭采空区致使民房变危房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居住条件差,由此引发的群访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调查统计显示,共需要移民4030户14990人。其中,扶贫移民1304户5374人,地质灾害移民2286户8130人,洪灾移民440户1486人。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我市已在部分深山和边远贫困村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做法如下:
(一)深入调查,确定搬迁对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瞄准贫困的指导思想,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有关移民搬迁政策,搞好宣传,严格审查确定搬迁对象,搬迁地点,搬迁规模,安置形式。在移民对象的审定上,严格按照移民搬迁工作程序,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了解当地村民收入状况,每家每户人口情况,对照户口本,认真排查,做到移民政策公开,搬迁条件公开,选定对象公开,兑付资金公开,确保了搬迁对象全部符合政策条件。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使搬迁工程实施有章可循,明确划分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搬迁工作中的职能。
(三)扎实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明确项目主管单位,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对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情况进行监管,彻底杜绝豆腐渣工程,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四)强化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对项目建设的资金监管与审计工作,推行公告、公示和报帐制,建房补助资金由县上通过“一卡通”直接补助到户,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存在问题
经过扶贫办和相关部门以及相关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千村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需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多,移民搬迁任务艰巨。通过近期对全市所需搬迁的村子进行摸底调查,截止目前,我市尚有4030户14990人需要搬迁,搬迁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搬迁补助标准偏低。由于受我市地形地貌影响,区域性气候明显,气候性灾害频发,群众普遍经济来源单一,致富基础还不牢固,收入还不稳定,群众自筹资金十分有限。现行国家实行的每人3800元和每户宅基地补助1000元的扶贫搬迁政策,与实际建房投入差距较大,极不相适应。例如一个4口之家,如果享受扶贫搬迁政策建房110平方米,将得到国家补助16200元,据当地盖房价格核算,按照每平方米800元计算,建110平方米需要,那么这个家庭建房就需资金88000元,除去国家补助尚有7.18万元的资金缺口,相对贫困搬迁户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靠微薄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补助资金仅占建房总投资的18%。
(三)搬迁户的产业发展问题。移民搬迁后,脱贫致富困难较大。虽然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没有资金去搞内部配套设施,致使搬迁户的入住率和及时率普遍较低。甚至部分搬迁户把还账的希望寄托在依靠减小和节省生活开支,加快还款进度,致使他们生活水平严重滑坡。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问题还是缺乏资金,难以筹集到脱贫致富所需的起步资金,只能把还款的希望寄托在外出务工挣钱或几亩山地的经营性收入上,或是尚未见效的生产发展项目上,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现状十分遥远。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跑项目,争资金的力度。韩城资源丰富,带动一部分人走向脱贫致富的面貌,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一些村子所住环境极差,交通、水、电、极为不变,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更多的项目扶持力度。
(二)提高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搬迁安置的补偿标准与实际所需费用相差很大,搬迁户大多处于贫困,他们没有足够的搬迁资金,只得依靠银行贷款和亲友帮助解决资金困难。希望上级部门能提高补助标准。
(三)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突出产业特色同步推进,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特色产业拉动型小城镇,来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基地。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增强培育精品意识,构筑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品味,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尽快打造重点示范乡,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四)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合理配置原则,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理念,对城镇土地、空间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将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作为实施整体搬迁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资金、集中项目,特别是要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改善搬迁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文化生活环境,使移民群众搬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同时,进一步推进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净化,建筑物装饰改造、房前屋后平整绿化、清洁饮水、生态示范村创建及无公化处理等工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优化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以城区为龙头,以重点示范乡为骨干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五)提高移民素质,增强发展能力。坚持把整体搬迁移民问题列入民生重点项目,把移民培训工作作为移民“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重要措施,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运用新农业科技的能力,还要包括非农业所需要的技能,增强移民非农就业能力,培养移民在城镇就业的素质,拓宽移民增收致富门路。此外不能忽视对安置新村移民户进行生产生活、科技兴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移风易俗,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群众的素质问题,促进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理顺移民工作机制。今后几年,将重点实施整体移民搬迁,该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光靠计划、扶贫等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还要认真研究,建立全市一整套移民搬迁规划及扶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韩城市扶贫办 刘晓萍 杨丹)
第五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讲解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主动尊重自然 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 更是加快幸福 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 主席会议成员, 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 比较全面地 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 地理条件特殊, 自然灾害频发, 群众因灾毁 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 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 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 16721户 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 1.6万户 6.4万人的 103%。其 中, 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 213个, 占计划任务的 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 13439户 52991人, 主体建成封顶 7797户 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 3277户 13307人, 主体建成封顶的 有 3146户 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 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 272个, 搬迁安置 2.1万户 8.2万人, 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 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 置工程,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 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 调、常务市县(区 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 长抓工程推进, 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 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 把陕南移民搬迁
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 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 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 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 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 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 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 “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 300户以上安置点 19个,提高 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 制, 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 《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 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
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 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 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 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 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 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 带面”的工作思路, 2011年,全市确定 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 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 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
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 迁安置点, 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采取统一 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 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 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 弥补集中安置点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 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 中安置点新建社区, 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 提高落 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 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 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 实行 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 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 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 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 9.7亿元,户均 6.06万 元,超过省政府规定 6万元的补助标准, 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 《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 , 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 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 着力在“稳得住”、“能 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 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 占补平衡原则, 坚持搬新拆旧, 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 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 结合城镇化建设, 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 并建设一 定面积的商业用房, 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 在移民搬迁集中安 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 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 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 对
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提升创业能力, 增加就业 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 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 但仍存在一些需要 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 识不足, 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 也有认为实施陕 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 不深, 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 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 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 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 搬迁移 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 要么一律统规统 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 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 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 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 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 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 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可供建设移民搬迁 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 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 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 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 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 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 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 训、严格考核等方式, 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 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 理,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 继续坚 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 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 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 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 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 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 从而自觉坚 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 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 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 有效发挥政策引导 作用, 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 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 建房搬迁相结合, 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 应充分考 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 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 适当扩大建房面积, 以 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 既强调统规统建, 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 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
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 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 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 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 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 把安置点选 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 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 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 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 必须 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 确无灾害隐患, 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 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 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 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 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 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 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 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 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 集中财力, 捆绑使用, 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 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 既注重在移 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 积极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筹资力度, 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 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 多元筹措资金, 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 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 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 坚持多元安置, 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 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
农田、适当调剂 口粮田等措施, 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 在区域特点, 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 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 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 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 通 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 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 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 享受新生 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