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3 03:3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篇: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

一、水污染治理方面

目前全国约有300多家专门从事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生产厂家,产品百余种,年销售额近40亿元,约占我国GDP约为0.1%~0.2%。其中,1997年我国水处理药剂产量约30万吨,总产值约12~15亿元,膜企业的总产值(含膜装置与工程)约为6.7亿元。1999年水处理药剂总产量达40万吨,总产值近20亿元,膜分离材料(含设备)也接近17亿元(1998年数据),市场需求与发展十分迅速。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九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开发。通过自主研发适合我国特点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消化吸收从国外引进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我国在生物强化处理、催化氧化和膜—生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方面,以及在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造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开发出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实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成果有适合不同类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使用的厌氧—缺氧—好氧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等技术等;包括的设备有机械格栅、大型鼓风机、曝气设备、各种污泥脱水机和测试仪表等。这些技术成果的转化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的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设备投入量产,使我国单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本下降50%,为90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技术上保证了在有限的经济空间内,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在20年内增长了10倍。

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的应用也带动了新型生物膜材料、混凝吸附药剂、高效过滤器及新型滤料、膜材料、消毒设备、生物反应器、水处理机械等的开发。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开发了线路板废水、采油废水、冶金、石化、化工、印染等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如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氧化和光氧化技术、脱色技术、重金属去除技术、含氮废水、高浓度含盐废水、含酸废水的处理技术等。

“十五”期间,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了湖泊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高效厌氧和好氧反应器研究、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装备成套化研究等攻关,针对常规水处理方法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以推动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我国部分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许多水处理药剂和材料品种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科研开发—生产制备—应用推广体系。从总体看,由于我国在水处理药剂与材料方面具有原料资源优势和一定的技术优势,大部分水处理药剂与材料可以基本做到自我发展,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等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已基本达到90%以上。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缓蚀阻垢剂以及消毒杀生剂方面,国内目前主要仍以传统品种为主,新品种较少,其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仅达到50%。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方面

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我国在70-80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设备。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和改进,我国电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了出口创汇的实力。对量大面广的燃煤锅炉,我国还自主发展了符合国情的旋风除尘、湿式除尘和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设备。近年来,袋式除尘技术已在垃圾焚烧和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项目中得到应用。电除尘技术开发出了为干法脱硫配套的高浓度电除尘器和高频开关电源等。通过引进消化,火电厂湿式和烟气循环流化床等烟气脱硫技术主体设备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用于汽油车排气净化的催化转化器产品,其性能已能满足欧Ⅱ标准的要求,并开始进一步研发满足欧Ⅲ标准的技术产品。国产催化转化技术在在用车改造和新车配套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产业化、燃煤电厂锅炉烟气微细粒子高效控制技术与设备、柴油机氮氧化物净化技术、柴油车微粒捕集器关键技术等的攻关,这些均为大气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础。

通过“十五”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海水脱硫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半干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尾部烟气增湿活化法、活性焦吸附法、电子束法等十多种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得到应用,脱硫设备的国产率已达90%以上。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如浆液循环泵、真空皮带脱水机、增压风机、气气换热器、烟气挡板等,国内已具备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如石家庄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脱硫浆循环泵已应用于96个脱硫工程;成都电力机械厂生产的脱硫增压风机已应用于100个脱硫工程;上海锅炉厂生产的气气换热器已应用于60个脱硫工程。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拥有了3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主流工艺技术,并经过了一年以上的工程实践检验。如苏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二期2×300MW烟气脱硫工程;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引进德国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江阴苏龙发电有限公司三期2×330MW烟气脱硫工程。其他工艺技术我国大多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是应用于机组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有些刚刚投运或正在施工建设,有待实践检验。

我国控制燃煤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措施是采用低氮氧化物的煤燃烧技术。我国已开发成功的22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国际闻名的我国独特的低氮氧化物煤粉燃烧技术,可以用来大幅度减少烧煤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我国开发的低氮氧化物煤粉燃烧技术的投资只需整套发电设备费用的0.05%,约占整套锅炉设备的0.3%;而且在治理污染的同时,非但不增加日常运行费用,还能增加经济收入。目前这些技术已在我国取得一定应用规模。

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方面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设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十五”期间,我国组织实施了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等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垃圾收运设备、工业废物无害化和再生利用设备、焚烧炉、填埋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发,重点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所需的小型、高性能焚烧技术及配套系统和设备,填埋场高分子合成防渗材料和排水工程材料,焚烧炉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装备等。在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方面,开发了中小型回转窑焚烧技术、热解焚烧等技术,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随着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自行制造的机械炉排焚烧炉、旋转窑焚烧炉、热解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液体喷射焚烧炉等设备均已投入应用。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单炉处理能力小于150吨/日的各种焚烧炉产品更适宜处理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的我国垃圾。用于处理单个医院、能力在50~500kg/h的小型焚烧炉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部分产品已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如顺推逆推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和热解气化焚烧炉等。

四、环境监测技术方面

在环境监测仪器技术开发方面,部分国内企业在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领域,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些产品主要采用引进关键部件,大部分零部件国内配套的生产方式,具有成本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特点,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国产环保精密监测仪器的年产值大约在3000~4000万元人民币之间,不到市场需求总量的10%。原子吸收仪和气相色谱仪,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小于三分之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仪是目前测定Hg、As、Se、Sb、Bi等物质的最佳装备,仪器的性价比已远远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在国际上也属领先水平。而高档次、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国外厂商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源和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系统、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连续监测系统、声环境质量连续监测系统、污染治理设施过程控制技术、各种采样仪等设备的开发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均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车载激光测污雷达、工业废气在线监测仪和可调谐红外激光差分吸收汽车尾气道边监测技术等研究,为发展我国新一代环境监测技术创造了条件。

五、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方面

我国噪声振动控制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己取得较大进展,在城市交通噪声治理、声学材料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近年来,机械设备和车用消声器、隔振器等产品已形成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公路、铁路声屏障已建成数十条;纤维性吸声材料及护面材料、轻质隔声材料、阻尼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已有一批较先进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我国研究开发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作为洁净声学材料,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在有源噪声与振动控制和声源控制技术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电磁污染、热及光污染的控制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市场化规模。资料来源:中国工控网:http://(2011年5月7日访问)

第二篇: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何胜

13级环境科学二班

摘要:人工构建湿地对于污水的处理是建立于自然湿地对于污水的处理之上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区别于其他的污水处理方式的独特优势,受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部门的广泛青睐。本文对于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定义进行了简单介绍,对于人工湿地的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针对人工湿地的优缺点也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污水在湿地当中的处理过程以及净化机理,最后介绍了我国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以及简单介绍目前国内有哪些运行良好的从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企业工程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现状;当前特征及展望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construction of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based on natural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on a new type of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way of sewage disposal of unique advantages, widely favored by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ector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paper, definition of wetl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for briefly 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rtificial wetland, in view of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rtificial wetland;At the same time also introduces the process and the purification mechanism of sewage in wetland, finally introduced the our coun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wetl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ing measures.And simple introduce what are the current domestic well-run enterprise of artificial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Keywords: artificial wetland;The sewage processing status;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s

0引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的种类和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需要设计更为经济、更为高效以及适应范围更为广泛的污水处理系统,来面对这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然而,我国已经兴建的许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由于处理成本和维持费用昂贵而经常处于间歇运行或者根本不运行的状态,导致大量建设资金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日趋恶化。此外,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

【】除则微乎其微,出水排入环境水体后易引起富营养化等问题1。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内成为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廉价替代方案,目前应用较多的类型是表面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有着传统处理工艺不可比拟的优势:投资少,造价,运营成本低廉;系统组合具有多样性、针对性、能够灵活地进行选择;处理污水具有高效性;【】有独特的绿化环境功能2。

1人工湿地的概念与历史

人工湿地系统是将污水引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根脉和其周围土壤微生物来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流经湿地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和N、P等

【】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3。

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人工湿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运用,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Kichunth提出根区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论之后开始的[4]。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987年,天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座芦苇湿地工程,处理规模为1 400 m3·d-1;1990年,华南环境保护研究所建成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以及近年来成都市活水公园和沈阳市新近建成通水的马官桥污水生态处理厂,都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典型范例1。

2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分类

2.1人工湿地的组成

人工湿地由以下五部分组成:(1)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2)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3)水体(在基质表面下或表面上流动的水);(4)好氧或者厌氧微生物种群;(5)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其中微生物、水生植物以及基质是人工

【】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污染物去除率的重要因素4。

2.2人工湿地的分类 2.2.1处理系统的类型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3种主要类型(图

1、表1)

【】

表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分类及其特点5

图1 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构造

[4]

2.2.2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 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被称为“营养盐清道夫”。按照应用类型,可分为观叶植物、观花植物、草皮植物、地被植物等;按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三类;按植物的生活类型看,可分为挺水植物、【6】【】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三类。常用于人工湿地系统的植物有芦苇、香蒲、荷花、美人蕉

7、【】【】【】凤眼莲

8、黑麦草、菖蒲

9、金边麦冬10等。

【】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植物的直接作用可以归纳为3个重要的方面:11

(1)直接吸收污水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2)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3)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除此之外,植物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复合物,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此外,湿地植物还具有3个间接的重要的作用:(1)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根茎叶);(2)湿地中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厌氧环境中生长;(3)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

表2 主要植物类型12

表3 常用湿地植物的性质

【11】

3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

3.1基质的作用

基质是人工制造的填料,它是用沙、石、土等以按照不同的排列及不同的厚度铺成的,植物可以在上面生长,土壤中的分解者可以依附在上面。它不但是废水净化的重要物质,还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场所,又为水中生长的动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当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到达人工湿地时,基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废水中的有机元素氮和磷吸收。基

【】质的选材不同,其净化的结果也不同5,12,13,14。

3.2植物的作用

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15】。

3.2.1吸收作用

植物作为湿地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吸收储存水体营养物!净化污染物!抑制低等藻类生长!促进其他水生生物代谢的作用。污水中的氮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被植物吸收利用,污水中的氮以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被植物吸收利用,作为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部分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成氨氮后,也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将吸收的氮素合成蛋白质等有机氮,再通过收割植物将有机氮去除。人工湿地法在处理污水时,废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剂同化作用下可转化成ATP、DNA、RBA等有机成分,然后通过收割植物而去除。植物可通过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属,还能通过改变根系环境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达到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毒性和生物毒性的作用。一般认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也不同,一般为根>茎>叶,且各部位对重金属的累积系数随

【13】 污染物浓度的上升而下降。3.2.2传输作用

对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而言,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否有充足的氧,决定着植物对所生长环境中的污染物的吸收和去除能力。人工湿地植物能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气道输送至根区,在植物根区的还原态介质中形成部分氧化态的微环境,这种有氧态和缺氧态微环境的共同作用为根区的好氧!缺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适宜的小环境,使不同的微生物生长在一起,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样污水中的污染物能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完全去除。植物根系是影响水力特征的主要因素,根系对介质的穿透作用!根系横向和纵向的扩张作用,在介质中形成许多微小的间隙,增强了介质的疏松度,使介质的水力传输作用得到增强。另外,植物的根系腐烂后,剩下许多的空隙和通道,这些空隙和通道增强了土壤的通透性,也【16,】有利于土壤水力传输。

3.3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微生物的数目可以直接反映出人工湿地的处理废水的能力。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元素作为自己的养料,最终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数目是一定的,当废水排放量增加时,会导致某类别的微生物数量增多,但会在一段时间后恢复平稳。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其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目也不同,在植物的根茎,数目较多的是好氧型微生物;在植物的根系,除了好氧型微生物还有兼性厌氧型微生物;而在距离根系较远的地方,厌氧型微生物最多。微生物不光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还对有毒物质降解和对重金属进行分解,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12,13,17]。

4.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的因素

湿地的污水净化性能主要依赖于当地的气候、湿地中水流动力学特性、植物种类、微生物类群及基质组成。其中当地气候是主要影响因素,因为其有影响其他几项因素的作用,湿地植物 种类、微生物活性和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生化循环都与气候有关[3,17]。

4.1湿地植物的类别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很强,效果最好的是挺水植物,实验结果表明,宽香叶蒲对油脂,Pb及Zn的吸收效果极佳;根系浓密的植物中水麦冬对N和P的吸收效果最好。香蒲,菱白等植物有很好的净污效果,使水质更清澈。

4.2基质的类别

基质在处理污水中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基质的营养提供,在废水净化中有很多物理沉降作用。当然,不同的基质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不同,如果基质的选材和材料的大小选择不当,则对污水的净化能力会很弱。经研究发现,选用细石子做湿地的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最好。

4.3水流的方式

表面流型的湿地对污水的处理能力比较弱;水平潜流湿地对一些特定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能很好地去除;垂直流湿地系统的硝化水平比较高。将不一样类别的湿地系统有机结合,会很好提升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4.4温度和 PH值

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 , 的氨化、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从而影响人工湿地对 , 的去除"低温下微生物基质酶的活性将受到抑制,导致酶促反应速度很慢,进而影响到硝化和含氮有机物的降解。除此外,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植物不断生长,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一般在春季和夏季,植物生长迅速,生物量增加,对氮磷的吸收增加,出水中氮磷含量较少,在秋季植物枯萎后,吸收速度放慢,而冬季死亡的植株甚至会释放磷到湿地中,致使出水中磷含量上升,无机磷含量甚至高于进水。PH值对人工湿地磷的去除

【】影响较大.因为废水中磷的去除主要是靠基质的物理化学作用,这与介质的酸碱环境有关18。

4.5 DO值

DO对氮的硝化、反硝化及磷的生物吸收和同化具有很大的影响。DO值过低是,出现缺氧状态抑制了硝化作用的进行,不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继而使反硝化过程不能进行。DO值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促进微生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也使硝

【】化细菌的呼吸活动加强,对有机物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18。

5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机理

人工湿地可通过水体、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和腐殖化碎屑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转化及吸收途径实现对水中诸如悬浮物、有机物、营养元素、金属离子、病原体和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4。

5.1有机物的去除机制

国内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盐N、P 上,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19]。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溶解性有机物和颗粒性有机物。颗粒性有机 物通过在湿地基质中的沉积、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分解或利用 ,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厌氧好氧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20]。万宁19等人经过研究指出湿地中植物和填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这种有氧和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等各种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了根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系统的净化能力。人工湿地系统虽然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但是随着系统的运行时间增加会出现有机物的积累现象,而影响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水体在植物床填料内流动时,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COD 的降解速率呈现减慢的趋势[21]。

5.2氮的去除机制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基质-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协同完成的。人工湿地系统氮的主要转化途径有: 矿化、基质吸附固定、植物/微生物同化吸收、硝化、反硝化和氨挥发等作用, 但是挥发、填料吸附和植物摄取的氮量十分有限【22,23】。

5.2.1氨挥发

氨挥发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氨氮在气态和离子态之间平衡。研究表明,当pH<8.5 时,可以忽略氨氮的挥发[22]。在PH值为 8.3 时,可挥 发 性 气 态 氨 占10 ; 而 PH 值为 7.3 时 仅 占 1 9/ 6[20]。

5.2.2硝化 — 反硝化

不同形态的氮在人工湿地中会发生转化,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氨化作用下转变为NH3-N,再通过硝化作用,硝化细菌把NH3-N转化为NO2--N和NO3--N, 最后通过反硝化过程,细菌在厌氧或缺氧环境中利用有机物产能,将NO2--N和NO3—N代替O2作为电子受体,最终使氮以N2O和N2形式从系统中根本去除[18]。硝化只改变N的形 态,反硝化才真正

【】将N去除24。一般在潜流型人工湿地中,主要是厌氧环境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硝化速

【】率,硝化作用是脱氮的限制步骤22。

5.2.3植物吸收

水生植物在湿地脱氮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植物可将氧气输送至根部,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附着介质,并直接同化吸收氮素。植物主要吸收氨氮和硝态氮,优先吸收氨氮[22]。植物在系统去污过程中最重要的物理效应是它能够支撑床表面,提供良好的物理过滤条件,并

【】且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附着提供巨大的表面积23。不同的植物对系统的除氮效率也有不同的影响。袁东海[25]等对不同植物系统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效果研究指出无植被系统的人工湿地除 N 效果下降速度较快,当污水中总氮的浓度为 80 mg/L 时, 其总氮去除率仅为 37% 左右, 其它有植被系统的人工湿地除氮效果下降速度比较缓慢.在有植被系统的人工湿地中, 随着污水总氮浓度的增加, 石菖蒲植被系统人工湿地仍有较高的 N 去除效率,【】在污水总氮浓度高达80 mg/L 时, 其 N 去除效率仍维持在 65% 左右。廖新亻弟26等通过研究香根草和风车草对猪场废水氮磷处理效果得知香根草在水中能正常生长 ,并在去除垃圾污水和生活污水 N、P表现出明显效果,是一种良好的净化富营养水体的植物。

5.2.4介质吸附

湿地基质层具有吸附特性。污水经过时,可以依靠基质层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净化,黏

【】土含量高的基质层对氨态氮还有离子交换作用20。但是李玉洁却认为基质对氮的去除作用

【】只是体现在为微生物的同化、降解和植物的吸收提供中介5。不过现在基本认定湿地中的填料也可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等去除一部分污水中的【】氮。沸石对氨态氮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大多都用此填料来处理含氮废水的试验27。人工湿地系统中除氮的关键在于选择填料, 因此新型价廉高效的吸附材料的开发应用是目前人

【】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研究重点28。

5.3对磷的去除机制

污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见的有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等。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基质物理化学作用、植物吸收、与有机物结合、微生物的正常同化和过量积累等,而磷最终从系统中去除是依赖于湿地植物的收割和饱和基质的更换[18]。根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可达60%-90%5。对磷的吸收作用最强的是基质的吸收作用,吸收效

【】果与基质中铁,铝和钙等离子浓度有关。对磷吸收最少的是植物的吸收13。李晓东等得出湿地基质的除磷作用最大,富含Al3+、Fe3+、Ca2+的基质通过吸附和沉淀反应有很好的除磷效果。大量的富含Al3+、Fe3+、Ca2+的基质(钢渣)具有显著地的除磷效果,但限于材料自身的特性,不能实际应用。探索不同基质的组合除磷作用是今后湿地基质研究的热点,此外,深入研

【】究基质中磷素解析释放,也是今后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29。李海波等用水淬渣作基质研究磷吸附-解吸效果,得出水淬渣基质的磷饱和吸附量3333 mg·kg-1,其水溶性钙含量为

【】01084%,pH值为7.54,适合作为湿地除磷基质36。微生物在湿地除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由于水芹湿地和凤眼莲湿地中含有大量的磷细菌,水芹和凤眼莲湿地对磷的净化率比空白床分别高16.0%、8.1% [30]。虽然湿地系统内附着大量的微生物,但人工湿地与传统生物除磷在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方面,废水中的有机磷经过湿地系统磷细菌的代谢活动转变成磷酸盐,磷酸盐容易被富含Al 3 +,Fe 3 +,Ca 2 + 的基质吸附,这一部分磷最终残留在湿地系统中而与水体分离,这种方式去除的磷占绝大部分。另一方面,湿地植物本身可以直接吸收磷的化合物,通过定期收割而除去这一部分磷,这一部分磷最终从湿地系统中分离出来,但只占很少一部分[31]。水生植物去除磷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植物本身的吸收作用。不同植物的除磷效果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的除磷效果也是不【】同的32。另外徐和胜总结人工湿地对磷素的去除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停留时间大于 5.3 d 时,芦苇湿地除磷效率可以高于 88%。湿地进水 TP 负荷与磷去除速率之间有

【】较好的线性关系(R 2 > 0.91)33。不同湿地植物在生长速度、污染物的吸收转化能力、泌氧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基质中的微生物种群及数量有所不同,筛选适宜的植物对稳

【】定和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4。而夏宏生等认为植物从污水中直接吸磷并非人工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机理,他提出人工湿地除磷技术仍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方面: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非点源污染控制,水体水质恢复35。

5.4重金属的去除机制

重金属的去除需要基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共同协作。研究发现,湿地系统对于铬的去【】除效果最佳13。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 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18。水生植物表现出的对银、铜、铅、镉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富集

【】作用和对营养大量需求的特性可以被充分利用37。

史增奎等研究表明凤眼莲吸收的镉、锌离子主 要 富 集 在 根 部(Cd2+ 2441.27 mg /kg, Zn2+ 6 412.17mg/kg),对镉、锌最大富集系数分别是 553.3、759.2。凤眼莲对锌的富【】集能力稍高于对镉38。总之, 利用水生植物来迁移环境中的金属离子, 修复污染的环境, 防止重金属离子污染从陆地进入水环境, 是非常经济、有效、易于操作的(自然和人工的湿

【】地对金属离子转换率甚至接近100%)38。例如,吴敏等研究发现种植植物可提高湿地除砷效率; 以陶粒为填料的各组砷去除率分别是50%(空白对照组),64%(蜈蚣草组)和74%(灯心草组);以锰砂为填料各组相应的砷去除率分别是89%,95%和91%【39】。并且谭彩云等人也用凤眼莲研究实验,探究凤眼莲对水中重金属离子铅、锌、铬的短期去除能力,最后得出300 g凤眼莲对 4 L浓度为 5~ 30mg/L的铅离子溶液的去除率均

【】可达到 99 %的实验结论40。相比之下,曹优明等用金边麦冬人工湿地对含铅废水中的铅进行净化处理实验,得到流量为 3 L/d时,金边麦冬人工湿地对铅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

【】98.30%; 在流量为 18 L/ d 时,去除率仍可达到 82.63%的良好效果10。

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1问题与不足

第一点是现在的污水处理技术偏重于植物对废物的吸收,但是大量的植物茎秆没有很好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第二点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占地面积较大,对废水的处理效率比较低。第三点是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认知不全面,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的选取不够合理,对于基质的设置也有很多的不足,水温的控制不够严格,水体的成分研究不清晰。第四点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受气候的影响较大,有些水生植物在冬季难成活,【】有些不耐高温,有些易生病虫13。

6.2解决办法

针对人工湿地建设时占地面积大,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效益,通常可以把人工湿地建设在近郊地区,一方面不单单节省了市区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对近郊周边的生产基地作用。在解决植物单一性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适合该地区 气候生长的物种进行研究,多模仿 自然湿地环境,最大程度的发挥生物的净化作用。另外,要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工业废水的处理研究,目前,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工业的节奏加快,其排放的废水也 随之增 多,加强特殊 工业废水研 究,寻找最优的去污机 理,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工湿地的作用,实现生物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要加强对人工湿地管理人员的培训。人工湿地在长时间运作会产生淤积堵塞现象,会造成之后的处理效用明显降低,这需要管理人员要有充分的经验和技能去维护人工湿地的运作 【41】。

7.应用现状

(1)澄江县马料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时间:2003年7月;工程工艺:氧化塘+垂直潜流+表流湿地;污水类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000m3/d;占地面积:20000m2;达标要求: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目前状况:正常运行。马料河人工湿地是云南省乃至国内填料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化应用的典范之一。

(2)江川县渔村大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时间:2004年11月;工程工艺:氧化塘+水平潜流;污水类型: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处理能力:10000m3/d;占地面积:13000m2;达标要求:地表水Ⅳ类水要求,部分满足Ⅲ类要求;目前状况:正常运行,部分指标达标。该污水处理厂是高负荷潜流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污水的力作,此项工程也开启了人工湿地高效处理污水的先河。

(3)玉溪市九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时间:2008年5月;工程工艺:氧化塘+水平潜流+垂直潜流;污水类型:富营养化污水;处理能力:100000m3/d;占地面积:150000m2;达标要求:地表Ⅳ类水要求,部分满足Ⅲ类要求;目前状况:正常运行,出水达标。此工程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面积最大的填料型人工湿地,工程出水除磷和氨氮外,均达到了地表3类标准,其蓝藻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4)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水质改善工程于2006年在北京市朝阳区建成并运行至今,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承担该工程中的设计、施工、调试再生水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工程内的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质改善、生态自然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深度处理,保障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湖循环湖水水质,并与其他水质改善措施协同作用,保持整个水系水质,同时创造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成为一个向世界展示北京生态城市内涵的窗口。工程建成后,出水达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水质模拟和维护系统设计》的模拟分析水质目标,即大部分水质指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Ⅳ类。从景观上来看,人工湿地系统在奥运公园中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丰富公园的景观多样性,为运动员和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8.展望

在我国,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保障,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作好宣传、推广工作。另外,应该积极开展与广泛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国家间的信息交流工作。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可着重对水生植物生理

【】生态种类筛选及有毒有害污染废水净化等方面进行研究6。

参考文献:

[1] 华涛,周启星,贾宏宇.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及生态学问题[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289~1293.[2] 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23—29.[3] 蔡佩英,马祥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20(1):8~11.[4] 龚帆,王文成,赵吉刚.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综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综述[J].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综述,2013,36(4):15-19.[5] 李玉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浅析[J].四川化工,2013,16(3):51-54.[6]高侃,范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吉林林业科技,2014,43(3):38-41 [7] 朱夕珍,崔理华,刘雯,等.垂直流美人蕉模拟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761-765.[8]李亚治.水葫芦水草人工湿地系统在再生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J].环境科学动太,2000,(2):28-30.[9] 曹优明,戴涛.菖蒲人工湿地对煤矿废水中镉的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2,32(7):43-45.[10] 曹优明,朱启红,戴涛,等.金边麦冬人工湿地对含铅废水的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2,32(2):41-43.[11] 黄朝君.人工湿地技术在中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J].江西科学,2006,24(6):513-516.[12] 孙桂琴, 董瑞斌, 潘乐英,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44-150.[13] 周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2014,(71):143-144.[14] 缪志青.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 2014.04.26,(65)[15] 崔冬冬,张海静,祝玉芳.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与选择的探讨[J],科技论坛:27 [16] 李小霞,解庆林,游少鸿,等.人工湿地植物和填料的作用与选择[J].工程安全与环保,2008,34(3)54-56.[17] 梁继东,周启星,孙铁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3,22(2):49~55.[18] 刘西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特点及其机理[J].四川环境,2014,33(1):144-149.[19] 万宁,赵文喜,陶磊等.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6):166-168.[20] 王健.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摩用探讨[J].安 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4):51-55.[21] 陈翔,武周虎,等.表面流人工湿地COD、NH4-N和TP的动力学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5):62-65.[22] 刘明辉.人工湿地除氮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23(6):23-26.[23] 张虎成,俞穆清,田卫,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的净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4):163-168.[24] 徐青山,常杰,蒋跃平,等.菩提子/美人蕉一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净化效果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 31(5): 561~ 566.[25] 袁东海,任全进,高士祥,等.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J].应 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37-2341.[26] 廖新 亻弟,骆世明.香根草和风车草人工湿地对猪场废水氮磷处理效果的研究[J].应 用生态学报,2002,13(6):719-722.[27] 张翔凌,张 晟,贺 锋,等.不同填料在高负荷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净化能力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 1905-1910.[28] 陈明利, 吴晓芙, 胡曰利.人工湿地去污机理研究进展[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26(3):123-127.[29] 李晓东,孙铁珩,李海波,等.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27(3):1226-1232.[30] 李志杰,孙井梅,刘宝山.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2,32(4):1-5.[31] 熊国祥.人工湿地除磷存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07-109.[32] 王力实,柳小康,史永强,等.人工湿地除磷途径及其机理研究进展[J].科技论坛:83-84.[33] 徐和胜,付融冰,褚衍洋.芦苇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磷素的去除及途径[J].生态环境 2007, 16(5): 1372-1375.[34] 管 策,郁达伟,郑祥,等.我国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脱氮除磷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12):2309-2320.[35] 夏宏生,汤 兵.人工湿地除磷技术[J].四川环境,2005,24(1):83-86.[36] 李海波,杨瑞崧,李晓东,等.水淬渣人工湿地强化除磷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8):2302-2308.[37] 简敏菲, 弓晓峰, 游海, 等.水生植物对铜、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富集作用的评价研究 [ J].南昌大学学报· 工科版, 2004 , 26(1): 85~ 88.[38] 史增奎, 赵润潮.凤眼莲对Cd2+、Zn2+ 富集能力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7,27(4):66-68.[39] 吴敏,林莉,赵良元,等.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除砷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7):38-43.[40] 谭彩云, 林玉满, 陈祖亮.凤眼莲净化水中重金属的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1):47-52.[41] 陈小玉,蒋群科.浅谈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

第三篇: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目前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它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税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于1980年9月开征的,至今已有32年了。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该税征收管理得到不断改进,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不断加强。从收入规模上看,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中国第四大税种,个人所得税占中国税收的比重也不断提升,在一些省市,个人所得税收入已经成为除营业税收入之外的第二大地方收入。它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和组织税收收入的职能都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税制建设滞后、税收征管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应有的调节分配、组织收入的功能仍然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个人所得税既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手段,还是人才竞争的因素之一,因此税负高低至关重要。而税率是影响税负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在设计税率时是以调节个人收入为主,同时兼顾组织财政收入,并根据我国的国情,采取了分类(项)税制模式,各类所得的适用税率也有所不同,有的实行累进税率,有的实行比例税率,最高税率分别为45%(工资、薪金所得)、40%(劳务报酬所得)、3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所得)和20%(利息、股息等所得),因而税率形式较为复杂,税负差别较大。

二、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增加了近百万倍,1980年只征收了18万元,现在接近1500亿元,现在它占了全部税收的7%.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这个比例还很小,比如美国近年来联邦总收入,包括个人和企业所得税、流转税以及社会保险和退休金中,个人所得税约占50%,其中企业所得税仅为个人所得税的大约五分之一。而在我国,企业所得税超过个人所得税的一倍还多。北欧的一些国家个人所得税还更高。这些数据说明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有了很大增长,但是还远远没有征够。反过来讲,其他各种税收则大大征过了头,或者说,政府在其他方面多征了许多税,导致个人收入的减少,因此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

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三)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并不能起到多少控制贫富差距的作用。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虽然有累进制所得税,但是对真正高收入的人,征税征不到他们。目前的所得税累进制,主要适用于工资,而高收入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工资,而是其他所得,特别是资本所得,按照现行的征收办法,很难保证这部分收入会纳税,尤其是即使他们逃了税,他们也没有法律责任。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遵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

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分类税制,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

(二)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其次,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通

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五)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先要加强税源控制。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已显得尤其重要。

第四篇: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

摘要: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政策制度都不完整,因此预算外资金不仅要适合我国国情还要促进我国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制定完整的措施去合理的利用它完善它。然而,很多政府承担的职能并不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预算外资金和不是预算外的财政性资金来完成的。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不足以及管理措施和方法的使用不当.是我国的预算外资金流失严重的原因。

关 键 词:预算外资金;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政性资金;预算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适应;

正文:通过对财政学的学习,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我国预算外资金的作用以及目前它的状况。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问题,是财政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高校预算外资金是高校直属单位利用学校资源,通过提供管理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取得的货币补偿,主要形式是事业性收费,这构成了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方式多样化,随之取得的预算外收入大大增加,有些单位预算外收入部分甚至高出预算内收入的几倍。

现状

(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1992年比1978年增长11倍,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97.7%,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的“第二预算”。

(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童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的严重分散。

(3)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一向是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居主导地位,从近几年变化趋势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增长较快,比重上升,地方财政管理的部分绝对数和比重下降的幅度都较大。

(4)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因此,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已成为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的重要原因。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具体表现

(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部门利益格局尚未完全打破。根据《预算外金

管理实施办法》,各预算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总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情况是,有些单位没有收支计划,财政部门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汇总预算,只是粗略地按基数加增的办法编制并下达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县乡两级均未建立预算外资金预决算制度,市级的预决算制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还有,综合预算制度难以落实也很突出这一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收入时,有的单位只是将专户资金一缴了之,而没有具体的资金项目名称,造成收入来源不清; 支出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资金使用“ 以收定支”预算外资金管理粗放,导致用款单位挤占挪用资金有了可乘之机。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对中国的预算管理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缺乏有的制约和管理机制,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大量违规行为的产生,这对政府的信誉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减弱。我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欠发达省份长期处于财政困难状况,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财政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究其因:一是收费单位原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一旦将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就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这不仅要加大各部门的管理成本且会突破各自的管理范围。二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收入不能满足其正常出,有些单位甚至还有巨额贷款,改变财政管理方式,就要增加财政负担。三是执收单位作为征收主体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担心纳入预算管理后其经费没有保障,还有一些单位错误地认为预算外资金“ 谁收谁用”,不愿意把专户资金纳入管 理。如将预算内转出的各类资金、所属单位和下级单位上缴的收入、资产变价入,经营服务性收入、反映在往来科目中的收入、账目以外的收入以及收回的支出等,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约束软化,财政监督流于形式。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监督普遍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资金的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部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后,用款单位如何使用资金却不能掌握。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使部分公司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现象。预算内财力不足,财政平衡的基础很不牢同。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平衡实际上建立在“应支未支、应保未保、应拨未拨” 的基础上的,预算内欠账多,财政资金只能围着“ 保吃饭” 低层次运行,财政宏观调控的能力很弱,搞建设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有专项用途的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统筹使用,就会出现预算内大量占有预算外的现象,致使预算内、外两方面的资金需要都得不到保证,更达不到提高地方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预期目的。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

(四)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成体外循环。尽管近几年来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 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 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人、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

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具体的征管模式却是:南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采取一定的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缴纳给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呈现出管理活动层次多,管理幅度大,经济活动专业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控制难度加大。某些环节上存在监督盲区。一些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的收费项目采用瞒天过海的手段,或收入采用部分入账,一些创收单位不认真执行“ 收支两条线” 的规定,截留、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资金管理、监督部门缺信息沟通,造成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领域出现死角。

(五)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了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预算外金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致使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取消的收费项目,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单位的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无法落到实处。每项收费所取得的收入都要有相应的使用途径和支出方向,支出的主要形式是支付创收成本、弥补经费不足、发放补贴和奖金、购置固定资产等。由于预算外资金与创收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预算外资金具有“ 自留地” 的含义,所以管理部门在预算外资金批拨时,把关不是很严,造成创收单位乱发奖金、补贴、实物等,不能使资金用于事业发展,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

加强与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深化“ 收支两条线” 改革,积极推进综合财政预算。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将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

筹安排,逐步改变按收入比例提取经的做法,比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费支出,实行“ 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同时,各级财 政部门要改变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理财观念,充分认识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二)加强财政监督。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任何财政改革政策都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外资金监督要是监督乱收费、乱开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监督的绩效表现在个方面:一是及时发现预算外资金的滥收、乱收、乱用现象; 二是对这种现出现后怎样处罚,使犯规者以后不敢轻易再犯。为了实现第一个方面的绩效,我认为必须在政府监督基础上引进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因为例如会计

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行为动机在于发现违反国家财政纪律的行为和金额,主要收益来源于对违纪违法者的罚款,其个人利益和罚款收益紧密联结,有较 高的积极性。而且,社会监督者分布在各条战线、各地区,有众多获取信息渠

道,也具有充分的时间、精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那些违法乱 纪者斗争,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督上信息少、检查少、经费少、人 力少的缺陷。因此,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是一项明智的选择。我国每年进行财务大检查,查出的违纪资金一年比一年 多,但违纪违规财政行为仍不断,根本原因在于处罚不严。因此,寻找一种制度安排,从严执法,对搞好监督管理至关重要。

(三)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就要堵塞收入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的信息功能,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部门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起一个“ 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 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部门的调控能力,使财政“ 准国库”大大提高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四)实行票据统一管理,加强源头控制,完善专用户储存。首先,收费渠道合理。预算外资金有它的合理l生和合法性,不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置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对此应由省政府组织物价、财政部门对所有收费单位收费部门进行拉网式检查,重新明确各单位收费范同、收费项目。其次,严格票据管理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源头。凡是收费单位,必须按规定到物价部门申请“ 收费许可证”,凭证收费。收费必须是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而没有收费许可证或收费资金为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单位,一律停止发放票据。解决预算外资金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的进一步划分和界定,给以地方在税收收入上的更大自主权和享受受益的权力,归根结底,就是要逐步减少预算外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比重直到其逐步消失。(五)完善措施及法规建设,提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效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丁作,它不仅是权力、利益的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 以及内部减员等问题。因此,只有把它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 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因此,要对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列收列支的管理方式作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逐步消除单式预算,真正发挥财政部门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体系,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还要澄清对预算外管理资金的模糊认识,扭转“ 三权不变” 和“ 谁收谁用” 的运行惯例,为进一步推动综合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我国预算外资金的认识和分析。由于我国预算外资金改革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既涉及现有各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又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重新划分和界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我国的预算外资金政策并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利用预算外资金,就必须在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必须向社会各界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之得到各方面的广泛理解和支持.确保预算外资金改革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司路,《对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思考》,2008年第五期。

【2】张裕民,《谈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

年第十一期。

【3】陶源,《我国预算外资金问题》,2008年第九期。

【4】田疏,《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探微》,2003年第四期。

第五篇: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

及改进的法律思考

发布日期:2005-11-1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刘喜梅

论文摘要: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因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税种地位及其与人民利益直接相关,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与否已被视为一国税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与深入,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税制建设滞后、税收征管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应有的调节分配、组织收入的功能仍然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相当普遍、严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等弊端客观存在。究其原因,其

一、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其

二、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其

三、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社会评价体系偏差;其

四、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其

五、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为此,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提出几点对策: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税制模式

税收征管

源泉扣缴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并不理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难以监控,对偷税处罚不力、部门协调工作不够等等,促成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的现状。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公的现象客观存在,若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少财税收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1998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为3.4%,2001年这一比重提高为6.6%,①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我国周边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间)均超过我国水平。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测算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其理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水平的30%,发展中国家是15%.我国去年税收总收入一万七千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一千二百亿元②。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15%的比例计算,我国去年应该入库个人所得税2250亿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个人所 2 得税收入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是,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低,如此过低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世界上实在并不多见。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令人堪忧。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三)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③;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④。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

(四)偷税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在报纸上新闻报道上经常会看见、听见一些明星有钱人偷逃税款的事情。比如说毛阿敏偷税事件和刘晓庆偷税漏税案件等等。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七百余位居民 4 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居民宣称自己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有将近24%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完全缴纳者的两倍。⑤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臵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分类税制,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使个人所得 5 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例如: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却要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只有甲的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

(二)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税率依所得的性质类别不同而异,大体有三种: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即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制,对个体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则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制;二是对其他8项所得项目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税率后减征30%;三是对一次收入畸高者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加成征税税率。这种税率结构设计得非常繁琐、复杂,既不利于纳税人纳税,也不便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级距过多,达到九级,边际税率过高,违背了税率档次删繁就简的原则。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 6 酬所得同为劳动所得,而征税时却区别对待,对劳务报酬所得还要加成征收,这种做法缺乏科学的依据。

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所占收入的比重不同,并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抚养亲属的人数,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

例如: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那么,甲和乙本月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不同,甲应缴纳440元,而乙只需交纳205元。这就是由于不同的项目的税率不同造成的。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我们不难看出甲的家庭负担要比乙大得多,很明显甲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甲的费用扣除额应该大于乙。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差异,只是以个人为计税单位进行扣除,没有确定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税负不公的状况。

(三)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及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纳税光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纯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 7 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利自订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古时已有的“苛捐杂税”之说,是对税收的对抗情绪的反映。封建社会中,农民缴纳捐税是满足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历史原因,只知服从官管,不知遵守法律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

此外,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四)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4月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8 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⑥。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五)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的税负不轻,且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和红利、期权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经济学把税收理解成“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意思是说,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果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毫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臵喙,那么,不要说人们纳税的自觉性无法提高,连政府向民众收税的合法性都有问题。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 9 督的义务。只有当这两方面都“依法办事”的时候,社会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三、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目前我国采用的税制模式是分类征收税制模式,这种课税模式既缺乏弹性,又加大了征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考虑到我国目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主张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单纯的分项税制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必须要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采用单纯的分类税制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通过改革首先向混合制过渡,然后再向综合制发展。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1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如采用综合所得课税,扣除标准仍为800元,甲的计税收入为2400元,乙的计税收入为800元,即便适用同档税率,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要三倍于乙。因此,使用综合所得课税,能够全面、完整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应该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首先,税率档次设计以五级为宜。其次,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尽管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几次修正,但减除费用800元的标准始终没有调整,一直执行到现在,这显然与现今社会状况不太相符。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这样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仍以前文所举例子作比,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 11 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如果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增加合理的扣除项目,甲的计税收入应低于乙,并且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对甲课税适用的税率应等于或小于对乙适用的税率,所以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小于乙。从而避免现行税制下,甲的税负大于乙的不合理现象。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因此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不管纳税人偷多少税,都罚其个倾家荡产,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以做到“罚一儆百”,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五)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选要加强税源控制。具体措施为:

1、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源控制。采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专用的税务号码,建立收入纳税档案,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税务专号下进行。与此相联系,针对长期以来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使公民个人的收入不公开、不透明,以致严重妨碍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税源控制的现状,改个人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为税务、银行联合且微机联网前提下的实名制,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 13 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2、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注释:

①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中国税务》2003年第5期)。

②③国家税务总局编制《2003年税收统计年鉴》。④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年第2期。

⑤陈大有《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现状令人堪忧》。《中国税务报》2003年第28期。

⑥国家税务总局编制《2001年税收统计年鉴》、《2002年税收统计年鉴》和《2003年税收统计年鉴》。

1、李敏《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运行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2、贺然《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探析》(《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夏秋《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设想》(《上海财税》2003年第5期)。

4、何耀宇《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若干问题探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03年第4期)。

5、阮应国《中国个人所得税现状、成因和对策》(《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6、曲国霞《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完善的设想》(《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7、谷莉《思考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及改进》(《福建税务》2001年第3期)。

8、李爱鸽《当代税制原则演变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扬州大学税务学报2002 第2期。

下载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环保技术各行业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从现实状况出发,我国电子政......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分析

    我国劳务输出现状分析摘要:巨大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空间和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为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描述了我国50.60年代、改革开放和当前阶段的劳......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绪论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战略性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

    我国制鞋业现状分析(范文模版)

    第1章 绪 论制鞋业作为外贸出口的重要产业,为我国出口创汇和增加就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与发达的制鞋国家相比,虽然我国是制鞋大国,却不是制鞋强国。目前国内外经济技术环境......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据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钢铁产量目前已占据全球产量的45%。中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钢铁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我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学号:20***姓名:冯安中我国房地产现状分析一、行业的供需分析从供应和需求来看,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但是房价依然上涨,不过由于需求下降的原因,房价......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一直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特点。 2008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