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新)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罗田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改革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是时代赋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我们深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几年来,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构建德育创新 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工作保障机制,着力建设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各学校配齐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配强班主任教师队伍,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为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县教育局首先从师德抓起,每年暑假,县教育局对全县所有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各学校还聘请乡镇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聘请“五老”担任校外兼职辅导员,积极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法制讲座、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活动,形成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工作规范化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实德育工作。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已形成纵向“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横向“政教处—
—团委——少先队——保卫处”的网络管理模式,实现德育工作齐抓共管、无缝对接的管理链条。全县学校按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德育管理。时间上,从早起到晚睡,从课内到课外;空间上,从教室到宿舍,从家中到学校;内容上,从理想信念到养成教育,从爱国主义到传统道德;形式上,从知识传授到德育渗透,从活动引领到操行评定,形成时时、处处、事事皆德育的理念,实现全员育人、科学育人的最高目标。三里畈高中的“回归教育“,河铺的“孝德”文化,匡河中学的“善”文化,在德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上都有了突出成效,给全县校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生家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三是丰富德育活动。利用每年重大节日契机,开展有意义的庆祝活动。配合特殊背景、特定时期大力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以活动吸引人,以活动锻炼人,以活动发展人,以活动成就人”。很多学校积极开展“生态农业之旅”、“成人宣誓”、“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美在我身边”主题书法绘画比赛、“诵中华经典,做文明学生”诵读比赛、“学雷锋”社会主题实践活动等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第二,创建家校平台,拓宽沟通渠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重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开展德育工作。我们积极倡导全县教师尤其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介入学生家庭、强调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性,真诚倾听、平等对话,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抗挫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方式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效果明显。
一是打造家长学校平台。目前我县有省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家庭教育工作市级示范乡镇4个、市级示范家长学校24所,所创办的各级家长学校处在全市前列。各学校的家长学校通过遴选不同工作岗位、关注教育、热爱学校、有责任心的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构建家校共建网络。学校敞开校门,开放课堂,邀请家长走进教室,观摩教学;走进宿舍,检查卫生;走进食堂,体验生活。学校举行重大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共同参与,亲近孩子,亲近学校。
二是打造心理咨询平台。组建“阳光驿站”、“悄悄话信箱”、心理咨询室。2014年暑期,教育局出资20多万元,从省市聘请6位心理学专家对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选派的10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沟通,正确疏导,引导学生消除烦恼,化解矛盾,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是打造网络家访平台。我们要求各学校在全员家访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三访”:访单亲家庭、访留守儿童、访问题学生。与家长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开放式沟通。除了上门家访、电话家访、短信家访、书信家访等传统方式外,我们积极打造网络家访平台,通过QQ、视频、微博等方式,建立QQ群,微信平台,及时的与家长真情沟通。不批评,不抱怨,不告状,增强家校友谊,增进学生理解,融洽师生感情。
第三,创新校园文化,打造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土壤。校园文化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它以经典的诗词、博雅的艺术、精美的建筑、优雅的环境提升了师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及其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引导师生保持健康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因此,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长期的不可估量的隐性作用。我们从三个方面挖掘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是思想引导。我县大力倡导学校文化建设,最大的收获是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争做有境界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理念已成为引领全县教育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校长回归本位、让校园回归本色”已成为全县共识。这种理念已成为一种思想,深深地渗透进学校文化中。教师的师德水平、育人
观念、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在不断提升,校风纯正,教风端正,学风浓厚。
二是文化熏染。我县大部分学校汇编德育校本教材,如匡河弘扬善文化的《至善》,河浦结合乡土文化汇编《走进孝文化》教材,胜利 红色文化《红土地》教材,大崎依托地域文化编写《兰花君子》教材。全县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工作实效。形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三是环境育人。学校文化正在逐步散发育人魅力:胜利小学“历史的星空”、“红色的土地”、“心灵的摇篮”红色文化墙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三里畈高中唱响“回归”教育主旋律,对新课改的有益探索,为高中多样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崎蕙兰文化,以兰育人,学做君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思想得到熏陶。河铺的孝德文化,匡河的至善文化,都在显示勃勃生机。走进罗田校园,处处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窗明几净,书香浸润,为青少年打造了一座座鲜活的精神家园。
第四,加强机制建设,引领育人导向
一是建立考核机制。我们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衡量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德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考评制度,考核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考核学校环境建设、文明校园情况。制定《罗田县中
小学生素质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监测范围。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素质视频抽测,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质量。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我们发挥表彰奖励的激励作用,大力选树典型,带动示范。每年定期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各学校定期评比“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很多学校创新评选“十佳小孝星”、“艺术之星”、“礼仪之星”。以榜样示范,以典型引路,带动全体学生崇尚文明,追求进步。
三是建立关爱机制。我县大力实施学生关爱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落实政府主导、教育主管的“两为主”政策,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2011年我县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65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8197人;发放中职助学金190.08万元,资助学生3124人;减免中职学费96.9万元,免学费891人;争取社会捐赠86万元,资助学生8000余人;县特校129名学生全部纳入政府低保,县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为特校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学校食堂“零利润”运行。建立关爱“五生”包保责任制,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户户行”爱心家访,让每个学生沐浴关爱的阳光。
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县理工中 6
专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一中被评为“黄冈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实验小学“红领巾艺术团”节目登上央视校园春晚舞台;严坳中学“跳绳72变”阳光体育活动被全国14家电视台报道;骆驼坳中学汪雨歌、县思源学校毛思敏、实验小学卢思敏、县特校陈静、宜林小学胡执纲等多名优秀少年分别被评为湖北省和黄冈市“美德少年”;其中汪雨歌还被评为“黄冈市十佳自强女孩”,目前已作为“湖北省乡村道德好青年”人选,在网上进行票选;双凤坳中学周晴被授予“黄冈十佳小孝星”荣誉称号;中小学生素质抽测合格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全县中小学生爱国爱党,感恩祖国,拥有朴素的爱国情怀;崇尚文明,明礼诚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拥有积极的自强精神;谦恭礼让,孝老爱亲,具备优良的传统美德。在人生道路上,他们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当然,在看到主流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说:老人倒了没人敢扶,被车撞了没人敢救,为争座位老人和青年打得头破血流……这些现象都在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因此,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要建立起学校、家长、社 7
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架起协调沟通的桥梁,消除教育盲区,构建爱心与和谐共荣的社会大家庭,共同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是要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坚强合力。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诱惑比较多,尤其是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更为缺失。面对影视、网络的诱惑,不良风气的影响,亲情的荒芜,安全的隐患,需要全社会各部门携起手来,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张纯洁、健康、安全网络,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是要发挥教育部门主力军的强大作用。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秉承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抓好三个“落实”:理念上,落实素质教育,处理好德育与考试、与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管理上,落实以人为本,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机制上,落实科学规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引导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抓实、抓细、抓好。实现三个“满意”:方式方法上,让学生满意;教育效果上,让家长满意;长远目标上,让党和人民满意。
第二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安乡职业中专 肖烽
近年来,教育事业借助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腾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可用人才。然而,伴随教育事业进步的同时,学生违法的情况也日益突出。经常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如何教育和转化这部分学生,成为当前各学校和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个体。违法的学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对这部分学生的不闻不问或冷眼旁观,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中的个别学生坠入犯罪的深渊。实例证明,只要家长、老师、社会都能付出一点耐心、爱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彭某曾经是初三的学生,该生在校表现无论给老师还是同学都是老实听话,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终年难得一见,这个在家无人管教的学生心理上就出现了问题,刚开始,彭某只是偷盗女士内衣内裤,后来开始翻墙越室偷盗摩托车等贵重物品,且一发不可收拾。
学校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彭某的家长,同时,考虑到该生当时还是在校学生,就积极与派出所进行协商。争取借助法律的力量,对该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疏导,借此将孩子拉回正轨。
之后数月内,学校的政工主任每半个月就上门进行家访一次,与孩子谈论学习、生活情况,并积极引导该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孩子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多次心理辅导,彭某的不良心理慢慢消除了,并且最终回到了生活和学习的正轨上来。初中毕业后,他去了广州学习汽修,并且留在了那边上班。他和他的父母对学校老师曾经的付出至今充满了感激之情。
纵观将来,学校的法制教育任将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将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通过这些年的政工工作经历,我个人认为:
(一)要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制,将法制教育经常化。通过调查,我县各学校都聘请了当地公安机关的人员或司法干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可以通过法制副校长的特殊身份,每学期都到校用事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也要配置相关的机构,让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经常化开展。
(二)学校加大法制教育资源投入,不搞形式化。
首先,学校要配备专任的法制教师,同时进行专业培训。其次,法制教育要有专门的教材,不能仅限于政治课本中那很少的一部分,要基本能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
(三)要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挂钩,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学校可以利用开学初家长在家的时间段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并建立家长、学校联系机制,确保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家长能随时掌握。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周边村镇之间的联系,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学校与村镇间要相互配合。
学校教师要在忙于自己所带学科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教育。
(四)学校法制教育形式要多样,穿透力要强。
我县各校的法制教育大多沿用了传统的一些模式,基本以听法制讲座或报告,团队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特点是“说教”,这一形式对当今的学生很难起到教育效果,甚至常常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很低。因此,学校要及时变换教育形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育设备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开展以黑板报、手抄报为形式的校园法制宣传活动,学校还可以就法制新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间的辩论赛。种类多样,形式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既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又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法治精神。
虽然当前学校的法制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只要社会、学校、家庭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的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能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能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奋发向上、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从而就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律保护的蓝天。
第三篇: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2011级法律自考本科试点2班 万明阳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有些事,你明明想阻止,却只能看着它发生;有些人,你明明想保护,最后却是伤害;有些东西,你明明想握住,却只能任它从指间溜走。可即使无可奈何,即使悲伤失落,时间仍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命运的轨迹不会为任何人而停。那么,就让我们勇敢前行,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扁担横放竖放,都是一段人生”。是啊,既然悲伤无法改变过去,那么,为什么不勇敢面对未来:既然暴风雨已经来袭,那么,为什么不勇敢抗争到底:既然一定要走下去,那么,为什么不笑着走下去。海伦凯勒,自幼年时就身患疾病,但身体上的残疾并未击倒她,反而使她更加坚强的活下去。她精通多国语言,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面对命运的残酷,她用不屈的肩膀担起生活的支点,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成就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李丽,一位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全中国的坚强女子。她自幼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代步。终于,当她的医生告诉她可以用拐杖支撑走路时,她高兴的不能自己。但中年时的一场车祸毁灭了她的一切希望,她的世界瞬间灰暗了下来。从地狱到天堂再到地狱,那会是怎样的绝望。但她仍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勇敢坚毅的生活着。她积极的工作,帮助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她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命运,用勇敢坚毅的心谱写了一曲属于强者的赞歌。命运都没有给她们强健的体魄,没有为她们安排平顺的生活,但她们仍在荆棘中努力奔跑着,努力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桑提亚哥曾说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但你不勇敢,没人能替你坚强。每个人都想要幸福,可幸福等不来敲门。如果你等待,你就只能像个孩子一样追着幸福的尾巴,不断奔走,直到最后一刻,也看不到天明。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你的蓝天,也只能由你自己撑起。要知道,阴霾是短暂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下雨,但雨它总是会停。如果你错过了花期,别沮丧,你将收获一个秋季的美丽。所以,收拾心情,继续走吧,走向最远方—哪怕前路迷茫;抱着最大的希望—哪怕山穷水尽;坚持最强的意志—哪怕刀山火海;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从头再来。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第四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这个词,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并不陌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
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他们只能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
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
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
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
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
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管理。
1、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摸底,弄清每个“留
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
一环节,使学校与监护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监护人是学校与“留守儿童”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
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
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
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班主任经常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
体会,并要求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几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至少
在交流中会获得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
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
己。同时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进行交流,以便获得有关孩子的成长信息,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辅助管理。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2、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我在进行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时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使他们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了一些违法事件的发生。
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五篇: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王淑兰
家庭的结构就像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和睦美满的家庭这个三角形坚实可靠,孩子的身心沿着正轨健康发展。随着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变化的同时,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从班级中的单亲孩子身上可以看出此类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不良心理,其主要表现有: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脆弱,经不起风浪和挫折;放任自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散漫,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为不轨;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的扭曲,久而久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这些学生有的心理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小的问题就哭鼻子;有的学生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有的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育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记录成长,关注心理的发展。
接到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的名单后,我就给这些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跟踪教育并详细记载。平时密切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共同教育。课间多与他们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渗透德育教育。交谈内容包罗万象:有学习,有生活,有行为习惯,校内校外,与同学的关系,从中了解他们的心事,尊重他们的隐私,不揭伤疤。当他们正确的处理问题时加以肯定,鼓励;随时注意
发现他们的退步,查找原因,并和他们一起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发现原来活泼好动的泓泓不再喜欢说话了,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课堂上也没有见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了,换之而来的是一副大人才有的忧郁。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家访。才知道他的妈妈在两个星期前因病到广州住院,医治无效刚去世,爸爸在西乡上班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放在舅舅家寄养,只有星期五星期六两天才接到身边相处两天。一切来得那么突然,这对于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怜的事情,在失去妈妈的同时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居住。我从他忧郁的眼神里,看到了一颗受伤的心,一颗渴望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我通过多次和他的父亲交流,跟他分析孩子的需要,希望他多抽空陪孩子。同时积极引导、训练,使泓泓意识到爸爸不是不爱他,只是工作很忙无暇整天陪伴他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安排几个懂事的孩子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关心他。平时有空多与他聊聊,开导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泓泓终于露出了笑容,课堂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三、各尽其才,扬起自信的风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象
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圳虹在父母离婚后随爸爸生活,爸爸经营一家模具加工厂,没时间照顾她,把她送到家教中心学习。晚上把她领回家睡觉后还要应酬客户,早上常常迟到。这种情况导致她产生了自闭,成绩极差,使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我知道让她走出这一困境,一定要帮助她建立自信心。在班级中,我发现她劳动能力很强特意选她做值日组长,经常表扬她值日工作完成出色。从此她象换了个人似的,拥有了自信,成绩逐步上升,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四、团结互助,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总是以身作则,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跟随爸爸生活的伟康,是个性格有点怪的男孩。由于父母的不合,长期以来他都是生活在打打吵吵的环境中,造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幼儿阶段又缺乏启蒙教育,反应比较慢。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发动班级的孩子关心他,特别是他周围的同学帮助他学习,让他沐浴在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伟康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并走进班集体中。课间常能见到他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的身影。
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只享受父爱或母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像正常同学那样获得两份关爱。我尽量使自己成为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母亲老师”,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之情。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
但是只要我们投入自己的爱心,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这些孩子都会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温暖自由的阳光中。而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是帮助彼此的最大力量。惟有怀有这样的心愿,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而我也以一颗责任心,一颗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火一样的激情培育学生的智慧之花,以慈母般的爱心引导学生探索人生之路,始终不渝地引导他们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五、不过度保护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做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六、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期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七、多和孩子沟通
由于社会偏见,单亲子女可能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十分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再加上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八、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以免因缺少父爱形成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和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