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

时间:2019-05-13 03:2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

第一篇: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

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

2014年01月17日 09:5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4-01-16 作者:杨勇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221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改变对中小微企业认识不足及态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微企业与本地中小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并由这家中小银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基本结算及存贷款服务,是理论上最优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中小银行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最有效的办法。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城商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普遍较高,它们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直接设立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中小银行机构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推行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的贷款管理体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

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

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四是确定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贷风险。

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

六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

因此,银行要主动挖掘中小微企业市场的潜力,制订并落实资金营销计划,主动寻找、选择和培养客户,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处理好与工商、税务、海关的关系,取得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税单、报关单、进出口业务量等,更加有利于优质客户的识别和判断。行业协会或商会是银行拓展目标客户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银行以特别会员身份参与活动,既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又能广泛地宣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大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分析,满足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对暂时盈利能力较差,但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微企业,在审查企业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确评价,针对中小微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中小微企业的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正式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等硬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和收集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素质和对银行忠诚度等信息,必要时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由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加强防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与公司类大企业客户相比,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在客户准入与选择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支持与大中型客户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客户。

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定价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相对较高,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要根据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在科学计量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弥补资本成本、有利于创造价值回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实现战略预期的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合理确定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从政策上讲,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没有上限限制,从银行经营上讲,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应该实行高利率,从道义上讲,银行应该扶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过高,容易受到指责。由于中小微企业风险大,应该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这样,利率就应该有所提高。要解决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和银行效益问题,首先要求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寻找合伙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银行贷款主要满足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这样银行资金所占比重不高,使用时间有限,高一点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完全由银行与企业协商,充分发挥资金价格在分配资金方面的引导作用,增加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第二篇: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具有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的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使它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当前各商业银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担保、自身规模小、资信较差,降低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

2、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合格有效的财务审计报告,使得金融机构对其缺乏信任。

3、由于中小企业户数多,经营管理状况不稳定、规模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差,使得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4、目前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方式还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审批程序复杂,时效性差,难以及时满足资金需要,评定信用等级、审查贷款条件时与大企业使用同一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有利条件

1、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往来简单、借款额度相对小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其能准确地把握,一旦发生贷款风险,所受的损失也小,这样能增强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

2、中小企业类型多、经营行业不同、产品不

一、生产阶段不同,金融机构选择客户的余地大,而且还能够分散降低信贷风险。

3、金融机构对多数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支持,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化为银企间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目前商业银行都将效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发展潜力大、忠诚度高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策略

1、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充分理解领会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制定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标准,凡是正常经营、不搞盲目扩张、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所有制形式,其资金需求银行都应给予积极支持。利用利率等市场手段,扶优抑劣,促进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对投向合理而资金暂时有困难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予以支持。

2、不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要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3、创新业务品种。金融机构应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流动资金整贷零偿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自然人委托贷款等新业务品种,同时将许多业务品种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企业,如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等。除积极增加信贷投入外,还通过开展票据贴现、保函、保理等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4、提高办事效率。应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服务技能,改进信贷工作流程,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

5、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合格、足额的贷款抵押资产以及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单位的情况,可以借助专业物流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动产实施集约式的质押监管,实现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物流的有机结合,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状况的动态监控,有效降低平均监管成本,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可以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采用企业互保、联保、货权质押、仓单质押、成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难问题。

6、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银行与中小企业应建立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平等自主、诚实守信、双向选择、相互制约的关系。银企双方在经济往来中,应视诚信为生命,切不可把自己的经营风险转嫁给对方,真正维护各自的信用。

第三篇:完善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完善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2013-7-17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其生存发展境遇近年来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如何破解,俨然成为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为突出的方面。事实上,尽管各方为缓解这一难题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但是从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供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矛盾。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借鉴国际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体系,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国际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举世共知,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力量,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专项立法

通过法律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国际上支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之一。美国出台了包括《中小企业法》、《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投资法》、《管制制度缓和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消除限制法》、《公正平等法》、《扩大中小企业商品出口法》、《中小企业投资奖励法》等一系列旨在扶持中小企业稳健成长、维护市场自由竞争的法律法规。英国出台了十余项有关中小企业的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保护中小企业发明专利、鼓励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转让、防止大企业过度吞并中小企业形成垄断、解决企业间债务拖欠维持中小企业资金正常周转等方面。日本于1953年出台了《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通过设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形式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196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将中小企业相关政策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并以此为基础陆续制定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等系列法律法规。

专职机构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进行专职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管理型,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统筹管理,职责相对集中,如美国设立了隶属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它是美国中小企业的最高政府管理机构,局长由总统任命,并直接向总统负责和汇报工作,主要负责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就保护中小企业权益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和技术支持。韩国设立了总统中小企业委员会(The 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和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负责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另一种是分散管理型,中小企业管理职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相对分散,但管理权限明确,部门间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如德国在联邦政府经济部、财政部、研技部等政府机构中都单独设立了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机构,各州政府、工业协会、工商会也都设有专职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部门。

专项基金

美国政府设立了种类众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基金,包括针对专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基金、产品采购基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失业人口就业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财政专项基金、特殊行业再保险(放心保)基金等,从而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欧盟由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合作建立了“欧洲技术便捷启动基金”,通过介入中介风险资本基金25%股本的方式,支持风险资本基金投资于有新研发成果的研究中心和科学园区的中小企业。德国设立了“欧洲复兴计划特殊资产基金”,对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可按贷款方式获得资金援助,贷款金额为4万马克,前两年免付利息,从第三年开始享受2%、3%、5%的优惠利率,五年后按市场利率计算。

专属担保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照7(a)

贷款计划向金融机构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美元的贷款,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担保,金融机构自主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贷款风险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共同承担。此外,中小企业管理局还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贷款担保及小额贷款。欧盟与欧洲投资基金(European Investment Fund,EIF)签署了关于实施“增长与环境”引导项目的协议,EIF为少于100名雇员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用于可以带来重大环境利益的投资。日本依据其1958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并在各都道府县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由信用保证协会对其债务进行担保,而信用保证协会承保的债务再由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进行保险。

专享税率

美国对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年利润低于30万英镑的中小企业公司税税率从38%逐步减少至20%左右,低于大企业10个百分点,同时免去了中小企业的投资收入附加税和国民保险附加税。法国对实施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减免50%的税收,日本也有类似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该国对研发型中小企业免除法人税和所得税,对企业因研发而产生的亏损允许其结转到以后补亏。

多元融资

在间接融资方面,建立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和社区银行等在内的多层次差异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如欧盟设立了专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德国复兴开发银行也承担了为中小企业投资提供长期贷款支持的职责。在直接融资方面,很多国家开辟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协会自动报价系统(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NASDAQ),英国也设立了伦敦股票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 of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和为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Off-Exchange)等二板、三板市场。在民间融资方面,发达国家大多拥有较为成熟的民间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补充性融资支持,如美国的民间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和股权投资支持,英国多家小型金融公司组成了风险投资协会(British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进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通过这些国际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主要政策,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力量和市场作用双管齐下,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引导商业力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政策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扶持方式多元化,涉及到企业的创立、发展、科研、融资、招聘等多个方面,而非仅仅局限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三是重视小微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着力扶持有高新技术的小微企业发展。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手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12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也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逐步改善。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含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95%,较年初增加2.4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9.6亿元,增速为19.73%,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连续4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但是,对照国际上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作法,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仍然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一是在立法方面,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专项立法,这部法律虽然包含了大量保护、扶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良好发展的法律措施,但其中大部分规定为原则性、政策性条款,具体配套办法和措施有待跟进,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层面专职负责小微企业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相较发达国家而言,层级相对较低。虽然国务院层面于2009年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但由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财税、项目审批、金融服务等职能分属于多个部委,部门之间有效协调机制仍待完善,政府层面推进合力略显不足。

三是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虽然国家层面和各地方政府每年均有相关财政补贴用于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但存在着使用较为分散、覆盖面有待推广、支付方式相对单一等问题,且在实际操作中非政府背景的小型信贷机构和担保机构在获得财政补贴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四是在小微企业担保服务方面,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担保放大倍率低、资金来源单

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且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能够支持的小微企业范围有限。同时,繁复的抵押担保手续和相对较高的抵押担保费用也影响了小微企业担保服务的可得性。五是在税费负担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包括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在一定时期内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涉及的印花税等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措施,但据《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2013》调查结果显示,仍有超过4成小微企业主认为目前税费负担过重。同时,小微企业在获得金融服务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获得信贷资金需要向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支付一定隐性成本,这也是小微企业感觉“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之一。

六是在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方面,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缺乏针对于小微企业成长周期的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债券市场规模偏小,非公开发行、非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渠道不够畅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政策尚未明晰,这些都制约了小微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相关政策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建议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建立完善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政策组成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根据形势变化对《中小企业促进法》进行适当修订和调整,使之具备更强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所需的一系列配套制度予以完善,考虑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和规范信用担保、民间融资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建议进一步完善大中型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合理设置贷款审批权限、调整审批环节,创新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为各个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理财、咨询、财务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不合理收费的检查和查处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小型微型金融机构,适度放宽小型微型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引导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各项制度,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转换功能。发展债券、私募股权、场外交易、融资租赁等非信贷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推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手段

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进一步推动设立以为小微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为目的的专项财政资金,扩大风险补偿范围,适当抵补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与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融合度。对于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从机制上激励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考虑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税前自主核销权,简化呆账核销程序,提高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在税收政策方面,建议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费用扣除等方式,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经营发展成本。可考虑对于成立3年以内的初创期小微企业,减免或延期征收相关税费,切实减轻创业负担。通过对研发费用、设备投资费用等予以税收抵免的方式,鼓励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建议做大做强政府背景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多层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升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能力。同时,加强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和风险监管,规范担保行业运行,加快推进担保行业立法工作,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强化担保机构自我约束。同时,建议在现有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上,整合协调发改、财政、税务、工商、海关、司法、银行、保险、企业及有关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开展对小微企业及其业主的信用征集与信用评级,搭建更为全面实用的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平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

第四篇: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粤府〔2012〕17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1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外部需求减弱以及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问题愈显突出。为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促进中小微企业科学发展对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积极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二)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将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并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争取总行在贷款规模方面更大力度支持广东,共度时艰,主动让利,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协调合作机制

(三)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的协调合作机制,成员包括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定期通报中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研究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级以上市应参照省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四)建立地方政府、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各级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金融工作部门要定期通报产业发展政策,其中金融工作部门负责鉴别并通报有融资意愿和偿还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名单,为贷款方提供便利条件。

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导作用

(五)发挥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先满足中小微企业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项目的信贷需求,增加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

(六)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控作用,科学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金融工作部门要协调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实现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七)探索建立差异化的银行信贷监管制度。驻粤金融监管机构和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对行政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窗口指导,督促行政区域内中小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着重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敦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激励基层从业人员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八)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各级政府统筹运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政策担保、风险补偿、奖励资助等方式,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探索银政合作下的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

(九)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解决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过渡性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当地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探索采取市场运作模式,依法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

(十)充分发挥建设金融强省专项激励资金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服务技术的创新力度,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十一)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各级政府金融工作部门要定期收集民间融资数据及其活动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引导民间融资逐渐走向规范、透明、科学发展的轨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等地方金融机构(组织)的设立和改制重组。

四、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发展,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十二)继续引进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形成多层次的银行服务体系和多元化适度竞争的发展格局。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需求较大的地区,特别是金融服务较弱的县域和乡镇,增设分支机构;支持港资银行在省内开设异地支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省内适度跨区域发展。

(十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争取全省再组建一批农村商业银行。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满足支农贷款的前提下,集中资金加大对县域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十四)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在完成27家村镇银行组建任务之后,争取在未来三年内全省再增设一批村镇银行,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市全覆盖。重点支持在东西北地区和农业大县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十五)组建支持新兴产业的专业银行等专门服务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十六)支持各地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等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和管理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特点,探索在农业大县和专业镇街发展专门的特色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机构。

五、促进证券期货机构科学发展,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十七)继续支持我省证券机构做优做强。鼓励我省证券机构立足本省,积极服务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证券人才引进力度。大胆创新,合理规划,引导我省证券机构在省内增设分支机构,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债券、兼并重组等提供优质服务。

(十八)加大省外证券机构的引进力度。支持省外证券机构来我省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对省外证券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我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对省外证券机构在我省开展业务给予大力支持。

(十九)继续探索吸引境外证券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要深化粤港澳台金融合作,吸引港澳台等地证券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挥境外证券机构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其与我省证券机构共同发展,良性竞争。

(二十)继续提高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化运作水平,积极发挥期货市场在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促进保险机构科学发展,增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二十一)积极引进各类保险机构,努力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险服务体系和新老机构互相促进、中外资机构共同发展、保险主体与中介机构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引导和支持工商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发起设立专业性保险互助合作组织。

(二十二)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中小微企业特点加大力度研发各类保险产品,进一步拓宽保险营销渠道,针对不同企业的资信等级设置浮动费率。继续落实对中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

(二十三)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银保合作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要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通过保证保险与贷款相捆绑的模式,借助保险手段有效分担银行放贷风险,促进中小微企业获得小额贷款。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投保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

(二十四)探索利用保险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我省中小企业项

目,购买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

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

(二十五)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向,优先满足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项目的信贷资金需求。建立适应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发放速度,不断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十六)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理和贴现等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二十七)鼓励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合理设计知识产权质押信贷品种,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流程,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二十八)探索建立由政府、银行和中介机构共担风险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八、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二十九)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引导、支持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上市。

(三十)切实加大政府引导协调和政策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土地优惠、上市扶持奖励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三十一)积极争取我省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鼓励各级政府出台扶持奖励等配套政策,支持园区企业改制挂牌,拓宽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资及股份转让渠道。

(三十二)积极发展和依法培育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及时筹集发展资金。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区域内产权交易市场,打造集股权、物权、债券、知识产权等交易于一体的、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

(三十三)加强债券市场建设。引导一批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融资券。支持我省各地级以上市开展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试点工作,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

(三十四)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围绕我省产业结构特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金融

机构发起或参股大型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十五)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拓宽中小企业境外融资渠道。继续深化落实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香港上市、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探索跨境信贷业务的开展。

九、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三十六)认真落实省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11〕59号)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广覆盖工作。在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基础上,“十二五”时期积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和支持省内各类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在欠发达地区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对经济基础好、融资需求旺盛、条件成熟的地级以上市试行委托审批或直接下放审批权,明确和强化地级以上市的监管责任,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三十七)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额贷款公司,为“双转移”园区、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和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配套的小额信贷服务。

(三十八)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产品,改善服务,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经营规范、内控到位、有市场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适度增资扩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按有关规定转制为村镇银行。

(三十九)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经营稳健、管理规范、拨备充分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十)建立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的财政支持机制,减轻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负担,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

十、稳健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

(四十一)健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经营,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四十二)支持融资性担保企业科学发展。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融资性担保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十二五”时期稳健发展一批规模较大、资质较好的融资担保机构,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

(四十三)支持再担保公司科学发展。鼓励省再担保公司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政府发起并采取多方出资的方式组建地方融资性再担保公司,加入全省再担保体系,拓宽再担保业务覆盖面。

(四十四)支持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合作,逐步建立合理的代偿损失责任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给予适当贷款优惠支持。

十一、加强信用体系和融资环境建设

(四十五)进一步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专业评价机构,联合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和统一征信平台,促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为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平台。

(四十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企业守信意识,形成守信激励的示范效应,促进中小微企业重视自身信用记录,改善信用形象。

(四十七)支持中小微企业完成资产、股权等确权工作,增强中小微企业抵(质)押贷款能力。各级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公安部门及法院等相关单位要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十二、加大对涉农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十八)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定向费用补贴、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等政策,鼓励各类银行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十九)积极推广发展农村金融的成功经验,支持“三农”发展。积极推广云浮市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和佛山市三水区“政银保”涉农贷款模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方式,帮助涉农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十)针对涉农企业中有较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推行林权和集体产权物业抵押贷款,解决集体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第五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完善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完善--中国银行家论坛2012专题

圆桌论坛发言摘录

编者按: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重任。然而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其成长过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扎根于小微企业土壤的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既要和大银行在相对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又要承受小微企业的高风险,同时承受了社会对其经营和服务的各种质疑,可谓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风口浪尖中的中小金融机构何去何从呢?2012年1月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明确防止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减少金融投机泡沫,其后在2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进一提出了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各项措施。为深入理解和掌握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银行家》杂志社举办了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完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邀请来自身处一线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行长、央行和银监会等金融调控监管部门官员及金融界的知名学者,重点探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点、难点,总结商业银行从事小微金融服务的经验,开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渠道与完善路径。现选登发布会中各位专家发言摘要,以百家争鸣来繁荣金融学术园地。

景学成: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责任不仅限于银行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国有大银行的资源很大的一部分用到了大企业、大项目上。小微企业对于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最近提出了一个金融产品,并将其命名为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SPE”)。普遍来说PE规模都比较大,无法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而且目前有些泡沫化了。我们把PE的低端拿出来,资金规模不要太大,几百万元的规模就可以,以股权的方式进入这些小微企业,服务生产,技术改造,回归本质。我们可以利用资本市场,把非法集资规范起来,然后让它以股权的方式而不是贷款方式进入到企业内部,为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服务,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把小微企业搞活,把小微企业的一个行业搞活。

另外,我觉得我们的金融机构还应该进行一种变革,有必要考虑把新的金融机构建立起来。2012年中央财政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但是我认为减税建立起来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不够,财政部应该出资专门建立起给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财政出资的方式以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

最后,我们应该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服务。成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联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可以把大家联合起来。目前,国务院同意小微企业可以上市融资,所以通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联盟的IPO部门来培育小微企业上市,摆脱找银行贷款的狭窄区域,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突破指日可待。

(作者系和谐战略研究联盟理事长)陈伟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银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又是金融的主体,所以,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但就社会责任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澄清一些模糊概念。

第一,什么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最大的社会责任是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维护存款人的利益,这是最大的社会责任。如果这件事做不好,一味强调救穷救贫做善事,那是本末倒置,只有在主要职能完成好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尽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

第二,理性选择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实体经济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鱼龙混杂,有的发展前景不好,有的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有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这样的企业,回报再高银行也不能盲目支持。银行应该多扶持那些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民生贡献大、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把有限的钱用到最需要帮扶的经济实体上。

第三,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对于银行来说,在哪些方面扶持也体现了责任感。银行要尽可能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提高附加值的攻坚克难方面多加支持,特别是对那些向环保、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企业,应重点扶持。

第四,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中国的银行种类很多,有的适合做大企业,有的适合做小企业,有的适合做跨国集团,有的适合做乡镇企业,不能强求一致,更不能强迫自己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

第五,要在创新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银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活力。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更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衍生产品上,要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考虑创新。比如,理念观念创新、体制编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等,最大限度创出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就应当是让别人无法复制。

第六,要在品牌上狠下功夫。品牌是最具附加值的,同样是手提包,价格相差一百倍,但为什么贵反而有人买呢?因为口碑好,信誉度高。银行也一样,要努力创品牌,尤其在同质化竞争这么剧烈的情况下,更要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顾客。品牌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是千锤百炼炼出来的。比如现在银行收费项目多,老百姓有意见,银行就可以从这里入手树形象。如果有哪一个银行家敢于喊出“我的银行不收中间业务费”的口号,那才叫有战略眼光,才叫有魄力。其实,现在的中间业务费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9%,如果出奇招让自己的存款额增加一倍,远远高于中间业务费的收入,趁现在高利差的时代,让出中间业务这块小蛋羔,去争取存款这个大蛋糕,不失为一个合算的买卖,既增加了利润,又树立了形象,这才叫名利双收。

(作者系中国银监会培训中心副主任)黄隽:大中型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财务上不透明,规模比较小,又没有合格的抵押品和担保品,它是适合小银行的服务对象,小银行需要花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和客户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服务才是小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其成本比较高,收费自然也比较高。

对于大中银行来讲,其客户比较适合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规范,报表也比较规范,有比较好的抵押资产。所以说,大银行的交易贷款,有差异化的评分模型,也很容易取得透明的硬信息;同时大银行可以将金融产品商品化、规范化、批量化,提供无差异的产品。

目前大家有一种共识,小银行适合中小企业,而大银行不适合中小企业贷款。但是可以看出,其实这样的一种所谓的主流的观点,和银行具体的实践,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美国的富国银行是世界前十大银行,但是其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做得非常出色。我认为大中型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贷款关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越来越多的大中型银行其实对小微企业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普遍认为这个市场有非常好的利润前景。我们看到很多大中型银行,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把发展的战略定位到了中小企业的市场。

第二,关系贷款并不是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唯一的出路。许多创新的技术手段和金融工具都可以服务于中小企业,比如标准化的评分模型、风险评估、以资产为基础的贷款、保理业务、租赁保险业务等。

第三,贷款只是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一个内容,交叉销售是银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从国外的例子来看,比如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它们超过60%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是来自非贷款类产品。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已经开发了大量针对小微企业非贷款类的收费服务,这些产品在盈利方面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包括了银行很多后续服务,例如支付、财务管理等。非贷款类的产品有很大的空间,通过这些产品的销售,可以深入到中小企业内部,和小企业一起成长,最后成为服务小企业的一个最主要的银行。

第四,在新型模式下,大中型银行在竞争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和大企业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大中型银行可以接触到很多大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这种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围绕着核心企业,管理和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和物流,对单个企业的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这样一种供应链的整体的可控风险。这极大拓展了大中型银行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大中型银行的技术优势和后台优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志瑛:对银行收费问题的思考

针对我国银行业收费,目前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社会和媒体普遍认为银行业收费很高,银行业应该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水平;许多银行业人士认为收费尚少,差距仍大,应该进一步提高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小型银行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历史地看待银行收费问题,摒弃“中间业务崇拜”,减少收费,建设廉价、高效银行。

商业银行不应以“学习西方银行”之名扩大收费。发达市场经济体长期实行利率市场化,银行存贷款息差只剩下1个百分点左右,还不够资本占用成本,仅仅依靠息差银行难以生存,不得不挖客户之潜、收客户之费——要知道发达经济体的广大客户也是不欢迎银行收费的,几十年前他们也没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到位,保持着3个以上百分点的息差,社会上关于银行业暴利和收费的民怨甚多。中国的商业银行动辄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突破1万亿元,资本回报率高于一般企业的一倍。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照搬发达市场经济体银行的做法,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水平,不合时宜。——不可想象,在3个百分点的息差之外,再向客户收取另外3个百分点的非利息收入!

商业银行不应以“中间业务”之名扩大收费。中间业务的本意是银行居间代理、不占资本的业务。因基本的自营存贷款业务而派生的正常成本,如账户管理费、年费等,本身并不是中间业务,不宜再以“中间业务”的名义收费,而应该在存贷款息差中覆盖这类成本。一般认为,发达市场经济体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40%~50%。我国商业银行2011年非利息收入占19.3%,是不是低了?实际上这里有许多不可比因素: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较低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是与较高的息差收入相比的。假如我国的息差由3个百分点降至1个百分点,则19.3%的中间业务收入便可以提高到接近60%、超过发达经济体银行的水平!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受分业经营限制,难以实现发达经济体银行那么多的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收入。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国银行目前的实际收费水平是大大高于发达经济体银行的!待我国银行息差因利率市场化而足够小时,再学习西方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以费补价,也不为迟。

商业银行应放弃“因成本而收费”的思维。银行在不同环节收费的似是而非的说辞是“服务有成本”。实际上,在一个统一核算的法人企业内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成本只能一口对外,统一通过单一价格获得补偿;即使是实行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制内部管理体制,也应将各种成本内部化,通过内部转移定价的方式分摊解决,而不能因成本分散产生而分别收费。很难想像,我们在饭店吃饭除了支付餐费外,还要分别支付饭桌费、座椅费、餐具费、餐纸费、佐料费、空调费、采光费,虽然这些都有成本。“服务有成本”的说辞也不利于企业包括银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据统计,一个员工1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10万分钟,如果银行满足于雁过拔毛、收取一两元的蝇头小利,即使全年不停地收费,恐怕连员工的工资成本都收不回来!

商业银行要树立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经济学一个最基本原理是“需求是价格的函数”,薄利多销,利厚客少,银行业同样逃不脱供求规律的制约。银行过度收费、抬高价格并不利于自身发展,免费低价的金融服务才能引客户、树形象、促发展。邯郸银行长期实行“邯银卡,免费刷”、“邯银网,免费上”和“票单证、免费用”三项大规模免费政策,全部免除了政府定价以外的银行卡、网上银行、票单证等各种收费,2011年减免费用943万元,有效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邯银卡从2009年末的2.6万张,发展到2010年末的11.6万张、2011年末的22.3万张;网上银行公私用户从2010年末的102户,发展到2011年末的1万户;2011年末存款余额260亿元,比上年增加74.7亿元,增长40.4%,总量在河北省城商行的排名由第四位晋升为第三位,在邯郸市银行业的排名由第六位晋升为第五位;2011年实现利润总额6.2亿元,比上年增长68.3%。

商业银行要努力办成“普通的企业”。商业银行要摒弃自己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之自恋幻觉,按照“生产决定分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摆正位置,放下身段,不仅要办成“真正的银行”,还要办成“普通的企业”,学习普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普遍做法。普通企业不会在内部不同的生产经营环节层层收费,自找麻烦,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让企业适应客户,而不是让客户适应企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企业的基本“教义”和起码“礼仪”。银行业与其费力不讨好地“说服”客户理解自己,不如让自己适应客户——这也是商业银行作为普通企业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邯郸银行行长)

王洪林:持续增强中小银行融资能力,实现小微企业平等融资权

小微企业融资权的问题,现在已成为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却又始终解决不了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把小微企业获得平等融资权的问题很好地予以解决,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家企业抑或一个个人,想不想做成一件事,能不能干成一件事,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一是意愿,二是能力,三是环境。从意愿上来讲,我们这样的区域性中小银行,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小银行天生就是为小企业服务的,我们跟小企业门当户对。我们稠州银行从创办至今,服务了将近十万个客户,现在留下来的一万多个客户中91.89%是小微企业,目前贷款余额的61%是小微企业,我们愿意服务小企业。从环境上来讲,小银行要做小微企业也没有问题。外部的监管政策、监管环境和监管要求都是要求小银行去服务小企业。既然意愿没有问题、环境没有问题,那么我想,剩下的就是能力问题。

首先,我们考虑一下,小银行有没有能力支持小微企业?从银行本身来讲,最大的难题是资金来源。就存贷比而言,我们这些区域性的小银行存贷比是最低的,只有63%。所以从资金运用的角度来讲,区域性小银行还有很大的空间来做这件事。但是现在做不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资金来源跟不上,很多国家垄断性的财政资金不允许到我们这种区域性的小银行来,这是一个严重的歧视政策,涉及到国家垄断企业和财政性存款;第二,大银行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小银行是门前冷落,冷冷清清。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家不放心,宁愿到国有商业银行去排两个小时的队,也不愿来我们小银行。所以我想,能不能在利率市场化放开之前,把存款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样,大家的钱就会到小银行来。但这一个点提高了以后,又增加了小银行的经营成本和经营压力。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能不能补一点?这样在资金来源上,小型银行的压力就能得到一些缓解,就能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资金和实力。

其次,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小银行做不做支持小微企业这件事?我想,一要靠小银行的自律,二要靠监管部门的他律。自律加上他律,那我相信,在有能力的时候小银行一定会加大力度去支持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虚拟经济很少,基本上都是实体经济,而且大多数是短期信贷,跟银行流动性要求相匹配。对我们区域性小银行而言,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我们稠州银行始终把发展战略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希望能够在支持小微企业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一些。

(作者系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副行长)章张海:信用风险分散助推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我从风险分散的角度来讲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问题,基本点是如何建立信用风险的分散机制。

我们小银行的战略定位就是服务小微企业,而不是因政府说要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我们才去支持小微企业,这是我们一直的选择,不是阶段性工作。我们嘉兴银行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与小企业共同成长,在这一市场里精耕细作,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做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金融安全为代价,这是股东的要求,也是社会责任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核心就是我们要有风险控制能力。小企业的特点,实际上就决定了它的高风险,小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抗风险能力弱,这也决定了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绝对性,银行虽然有全面的风险防控措施,但也不可能在企业发生风险的时做到全身而退。所以我要讲的就是小企业它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银行要控制风险,但银行风险控制严了,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就会提高,一旦银行放宽标准,风险又会增大,只有平衡好这一矛盾,才能实现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小企业解决融资,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这是一个根本。

2012年2月1日国务院会议上四条措施再次强调了要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不良容忍度,也可以说是我们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虽然股东很有意见,但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也体现了我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但这项政策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操作细则,在银监会对我们的监管评级当中,还是按照实际的不良率情况来评分、评级。一方面要求银行提高不良率的容忍度,但是评级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这样一来,政策就失去了实际操作意义,影响了银行的评级,就影响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新业务、市场拓展都造成了影响,也影响了银行更好地支持小企业融资。退一步说,即使我们能容忍不良率的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不断加大,担保公司、企业互保的风险也会持续加大,当这一风险链断裂的时候,这个风险最终还是要由银行来承担,如果风险积累不能化解,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在资本约束下,如果不良率持续走高,也会影响银行股东的资本补充意愿,那么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也将成为空话。

小企业融资能力提升问题的根本是怎么解决风险的分散机制。我们当时思考怎么引入保险的理念,向政府提了一个关于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的设想,当时我提出了一个运作模式,政府也很感兴趣,牵头做了一些讨论和协调,这是涉及到所有银行的问题,一个银行做不到,需要政府的主导,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最终没能实现。于是,我们开始寻求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前年,我们开始主动接触一些保险公司,和它们进行交流,向它们灌输这个理念。最后,长安责任保险公司愿意与我们合作,通过探讨,申报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责任险”。这是一个新的险种,企业申请贷款,担保公司担保以后再向保险公司购买担保责任保险,如果发生损失,那么由保险公司来补偿80%。通过保险的三大功能:转移风险、均摊损失、风险补偿,把原来集中在局部的风险分摊到整个体系共同承担,来实现风险的分散,确保银行、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我们签约合作了七家担保机构,也做了几千万元业务,但由于整体经济形势收紧,跑路老板带来了负面影响。看起来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大了,于是相应提高了核保要求,影响了业务的拓展。但浙江经济总的来说还是健康的,这个模式不是说简单地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关键是这个分担比例可以调整,收费可以调整,只有确保保险公司有盈利,游戏才可以继续下去。所以我们的思路不是牺牲银行的不良率来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是在不良率得到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外部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再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分散机制,注册资本较小,由政府主导,相对来说在操作层面上,跟市场还是有一点距离。我想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政策,以后是不是允许以民营资金建立再担保公司,能够更市场化一点。今年我们在业务推进上也遇到了一些瓶颈,现在正计划和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我们努力持续推进这一项风险分散机制,为小企业融资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政府的政策也不能说根本地解决市场问题,但是政策可以改善我们的融资环境,市场问题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风险控制机制也还是要适合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嘉兴银行副行长)

雷丰新:汉口银行的创新实践和改革思路

首先我谈三个观点,只代表个人,不代表单位。

一是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容易把这种矛盾焦点对准金融系统,把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认为这是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方面出了问题,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表象,它不是一个深层次根源上的原因。应当看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不是单方面的,有小微企业行业特性、经济大环境、市场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导因。从经济基本原理来说,还是经济决定金融。

二是要解决表象反映出来的融资难问题,还是应该回归和上升到金融改革和发展这个层面,既需要金融改革和发展加快步伐,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一系列配套改革,通过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三是城商行在积极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扶助和支持。从规模上来讲,城商行本身大多也算是金融行业里的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从这个角度,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有必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城商行的发展,为城商行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其次介绍一下汉口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一些做法,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导。2011年汉口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额的23%,增量贷款中小微企业占到60.88%。我行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第一个是机构创新。我行率先挂牌成立湖北省第一家专业科技支行,随后提升为光谷分行,同时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搭建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中心联合政府、风投、担保、保险、中介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开展现场办公、协同作业,通过建立“直接融资、贷投联动、政策金融、增值服务”四条流水线,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工厂式的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第二个是审贷方式创新。将行外科技专家和风投专家引入科技金融审贷会,并赋予投票权。对于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受到地域和专业的限制,银行不可能对每一家企业及产品都很熟悉,我行与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入科技专家并建立我行科技专家档案库,涉及哪一方面企业和产品,就请哪方面的专家对这个产品进行评估,如果经过专家评估认为这个产品有发展前景,银行通过考察觉得企业家也具备相应素质,那么就可以减少审批环节,走绿色审批通道,这样依托外部科技和风投专家提高科技金融信贷审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011年我行有20笔项目通过专家贷审会,共审批授信贷款8.25亿元。

第三是产品内容创新。前面专家谈到的PE设想做法,实际上汉口银行已经在这样做了,通过积极开展与联想投资、省高新投等风投机构的合作,充分借助其在科技和投资领域的专业优势,创新推出“先投后贷、先贷后投、直接服务”等贷投联动作业金融产品,2011年通过这种模式成功给13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5.39亿元的贷款。对于我行科技金融业务模式,银监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编发过简报,予以推介。

最后关于小微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

首先应把同业存款计入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分母中,承认银行吸收同业存款也是资金来源之一,完成在银行系统内适当调节资金平衡。

其次允许银行适当混业经营。比如银行看中一家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通过贷款也可以参与其部分股权,这样做10笔业务即使可能有两三笔损失,也可以通过另外几笔股权收益来弥补。

第三是建议创建全国小微企业征信平台。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业务面临一个难题是不能形成供应链式经营,很多只能一单一单做,从而增加了成本支出。如果建立一个全国小微企业的征信平台,把全国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公司概况、产品特点、行业前景等信息录入到这个平台,银行与这些企业发生业务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企业及行业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

(作者系汉口银行副行长)

方峰杰:如何推动村镇银行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要从机制上解决,一定要有小银行、小微银行来解决这个问题。前两年在银监会的支持下,我们也积极参与了村镇银行的建设,从我们感觉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了门当户对的问题,因为村镇银行绝大部分处于县城以下这一区域性问题,加上单户比例问题等,所以它没有能力,没有办法去放大贷款,支持大企业。从目前我们所发起的两个村镇银行来说,户均贷款都在100万元左右,没有房地产贷款,没有政府性平台贷款,也没有其他的一些虚拟经济的贷款,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刚开始的时候还因为有一些资本金,略微放了几笔相对较大的贷款,但未来总的方向来说我们户均贷款都要低于100万元,事实上我们浙江很多村镇银行总的平均额度已经低于100万元的额度,所以靠这些小的银行去做,它肯定是做小微贷款,这是没问题的。如果让大银行去做,勉为其难,因为它要利润最大化,做小微业务充其量是尽社会责任,没有可持续性。所以说关键的问题要建立和发展门当户对的类似城商行的小银行,村镇银行更是如此。但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当中,面临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政策方面,比如说它的结算渠道、汇路等都很难;第二就是经营方面,主要是存款,因为社会美誉度不够、网点少等,拉存款很难;第三是风险管理薄弱。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推动村镇银行这种小微银行发展,从而破解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借鉴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特区这么一种模式,可以先把一些政策放在村镇银行这种小微银行来试点。对于一些问题的突破,因为现在它的规模小,地域性很强,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是在国家可控的情况下,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不像国有银行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需要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公司内部治理的股权问题。一是尽量将优质的民营企业资金引入到银行系统来,建立起民营企业经营机制;二是经营管理层可适当持股,用股权的形式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这样,一方面有效激励快速发展业务,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会更谨慎处理;三是政府可以拥有一部分股权,但是,量要小一点,比如说5%以下,它不能参加董事会和经营层,它主要的功能是什么?是解决大家对这个村镇银行的信誉问题,政府在里面大家就放心多了,把政府的利益也捆进来,政府也有这个积极性,为什么?地方一级法人银行,它的税收要交给地方,因此政府有很大的积极性,一个银行所交的地方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政府是很愿意做的。

其次,经营困难问题,主要是存款来源问题。一是是否可以在利率市场化之前,主要是存款利率(比如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允许村镇银行这些弱势银行有一定的浮动幅度(比如上浮1%以内),可以吸引一部分居民存款;二是银行间的同业存款,比如一定期限之上的同业存款,主要是主发起行的同业存款,是否可以计算存贷比,拓宽村镇银行放贷资金来源渠道;三是村镇银行是否可以建立起对接国家财政、社会基金、国家政策性银行转贷款等支农支小的商业化服务渠道;四是可以加大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等力度,规模控制更趋宽松,准备金率优惠等。

最后,税收和补贴的一些政策问题。目前中央财政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按照贷款的季平均数的2%左右,这是一笔很可观的补贴。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补贴的钱,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再拿出一部分钱,建立一个存款保险制度,在村镇银行来试行。这个保险机构可以是政策性的,换句话说存款保险制度是不是可以率先在村镇银行先试点。村镇银行一些营业税、所得税等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不是可以返还给银行建立一个风险基金,它发展得越快,交税越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支持小银行的发展。这些小银行发展好了以后,提高了它与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就可以填补我们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空白,从而也可以为农户、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的利率。

(作者系湖州银行副行长)王锦: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三大挑战

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业务是有利可图的——如同沙里淘金,只要有精细化的管理和技术,就会有好的回报。但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银行业务,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方向,即战略;二是机制和模式;三是技术和平台。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把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做好。

首先是确定方向,包括明确目标客户是谁、应该采用什么产品去满足客户等问题。

其次是明确业务模式和机制。中小企业客户很多,选客户如同大海捞针,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有一个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优质客户。分析表明有两种业务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关系型,也称“按图索骥”,即找准一个集群或价值链,然后上下延伸出去,国内银行多采用这种模式;二是交易型,也称“沙里淘金”,这种模式基于数据分析,筛选出目标客户,国际大银行多采用这种模式。两种模式的运用,与银行管理的成熟度和数据有关,对银行自身能力、资源配备,技术采用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先把模式确定下来。关于组织架构,有总分行式、矩阵式事业部制和事业部制三种。三种方式各有利弊,抉择时更深层的是要决定客户如何划分,如何能在目前总分行制下调动各层面积极性,如何充分共享平台资源。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单独设立中小企业部,而是要在资源分配、规划与政策、考核等方面,切实体现重视。比如,在风险管理和信贷审批政策方面,如何能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客户的要求,做好中小企业业务?这些要有全套机制的配合。

最后,是技术、流程和管理平台。“信贷工厂”的特征是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流程化,并根据市场情况不断改进,才能真正适应业务的要求。同时,中小企业业务要按照集群、按照组合管理,而不像公司业务是单个客户管理。组合管理和预警管理的手段和技术,对做好中小企业业务至关重要。

(作者系德勤管理咨询合伙人)

史建平:客观评价银行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确实难,绝对不仅是银行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作为银行家研究问题的时候,从银行着手没有错,但是如果把这个视野放宽一点,就得从整个体制环境的角度审视中小企业的问题。只有我们能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真正能够对中小企业问题有一个根本性解决或者缓解的政策建议,我总感觉到现在社会上的舆论对银行很不利,近两年我看都是攻击银行的,但是看看银行业呢,银行是在非常努力经营,这里面到底是什么问题,比如说收费问题,高利差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反正什么都是说银行不好,银行不对,但是银行工作很辛苦,“5+2”,“白+黑”就是其真实的体现。如果说银行收入高,那么从风险和压力的角度来讲,其实收入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有些银行现在收入并不高,目前舆论已经将此问题看得很严重,银行简直成为众矢之的、社会公敌了。我希望我们的银行家不光是从银行自身的角度,从整个的金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这个大的事业来分析,来思考一些问题,探讨可行发展路径,像《银行家》杂志这种阵地,多发出一些声音,客观地来谈一下这些问题,来思考这些问题,这必有益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赵怀方:小微企业和中小银行—一个硬币的两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首先, 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中小银行的发展。目前在谈到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时,大家谈得更多的是中小银行如何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相互支持,共生共荣。莱商银行从1998年几家法人城信社合并重组并发展成目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的现代商业银行,这个过程就是伴着对中小企业的真诚而执着的支持而走过来的。截至2011年年底,我行中小企业信贷客户达1539户,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20.26亿元,占全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5%,同时,莱商银行的大多数业务和利润指标在当地同业持续多年位列第一。从全国的城商行看,莱商银行的主要财务和监管指标也是保持着比较好的位次,如目前我行风险监管评级持续保持二类行,人民银行综合评价中全部业务均为A级。对此,我们董事长几年前就总结出其中道理:支持有多大,发展有多快。

我想说的第二个看法是:支持小微企业必须做好“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小企业和小银行门当户对,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小银行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可以培育一片广阔的市场,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定位永远不能改变。二是服务到位。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切围绕小微企业的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完善配套的服务设施,量体定做服务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短、频、快”的效率需求等。同时要做到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只要企业经营正常,银行应保证其所用资金不断裂,不抽贷,不断贷,确保企业发展。三是考核机制到位。政府及监管部门要完善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允许在城商行存放财政资金和社保资金,建立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基金”等,营造适宜城商行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三个看法是,目前要正视中小银行遇到的一些问题。一是关于中小银行的风险。同样发生问题,造成风险,在大银行感觉就比较正常,而对小银行社会反响就比较强烈,甚至出现“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其他小银行的发展。不管哪类银行出现问题,应该根据各行的监管评级、风险管控能力、资本实力等实际,分情况对待,而不是给予“一刀切”政策。二是关于中小银行在经营上遇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如财政性存款在城商行较少,很多地区社保基金只允许存放国有银行;还有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条线管理均归集到大银行,因此造成城商行资金规模受限,影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方面的问题与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公平政策和偏见是有很大关系的。三是关于小微企业对中小银行的忠诚度。目前存在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从大银行获得信贷支持感到很荣耀,对中小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则感觉理所当然,对小银行的忠诚度不高。培养小企业的忠诚度, 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当然,这些年来,莱商银行还是较好地解决了银企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莱商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收息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客户关系稳定,许多经营管理很成熟的企业还主动承担了担保代偿责任,对这方面的经验,莱商银行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

(作者系莱商银行副行长)

下载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与服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期末论文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14金融3 学号20144037 姓名 高昊题目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总评成绩: ] 论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 金融学院金融学专......

    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倡议书

    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倡议书 市各小额贷款公司: 受目前金融危机深化等因素影响,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加大。为更好地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繁荣,切实为实体经济服......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从银行角度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文......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国-西班牙中小企业高峰论坛Foro-cumbre Hispano-chino de la PYME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西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西班牙中小......

    关于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最终5篇)

    关于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基层、最活跃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加大金融......

    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情况汇报

    XX村镇银行 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情况汇报自2017年1月12日开业以来,XX村镇银行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根据小微企业“小、频、快”的业务模式,结合......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迎来了挑战。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本......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析五篇范文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析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它给我国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缓解了我国就业形势,故此,发展小微企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