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从入世看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从入世看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步,是对外的开放,也是对内的开放,这一变化对人的影响如果不研究好,就会使我们面临新出现的问题无法应对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一、我行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人员在数量和质量结构上不对称。
加入WTO我行对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需求会更大,今后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的不断开拓,那些现在只能应付现岗位工作的人员,将难以面对今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我行现在就有为数不少的难以胜任现岗位的隐性待业人员存在。总的来说,农行人员仍然偏多,总体素质不高。(1)高档次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以浙江省农行为例,从文化结构看,到1999年底全省农行员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总数的38%、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大专文化程度的占30%、本科文化程度的占10.5%,而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数的0.5%。从专业化结构看,助师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6.31%,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总数的19.94%,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1.06%,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69%。也就是说从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看,一般素质的员工占比很大,高学历、高档次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却严重不足。(2)随着农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原有的只能适应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人员将逐渐被淘汰,因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而导致的银行内部待业人员将不断增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我行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3)新业务的开拓也急需一大批精通外语、投资、证券、法律、企业理财等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2、年龄结构老化。
随着入世的到来,我行急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由于这几年我行实行严格的进人管理制度,使人员出现负增长,为减人增效,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现有员工的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以浙江省农行为例,现有职工30岁以下的占员工总数的30%,30岁—45岁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0%,45岁以上的员工占总数的10%,也就是说人员年龄集中在30岁到45岁之间,现在已出现了临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若干年后,我行员工年龄将普遍老化,再加上不进不出,不上不下及提拔任用青年干部的力度还不够,使我们农业银行员工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在我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来。(1)一方面在引进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现象。(2)由于员工数量与质量结构的不对称性,也限制和影响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人员数量对质量劣性替代,使得我行缺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改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3)由于存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调配及区域性分布不合理,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致使经营成本增加。(4)由于侧重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职能,也就不可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是一种经济行为(有利可图的经济行为),投资主体一定应该获得投资回报,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使我行的人才投入增加与人才短缺并存。
4、人才培养和使用存在矛盾。
由于受到经营效益和费用指标的限制,农业银行现行的投资方向往往只侧重于营业网点的装修、技术装备的改进和安全防范设施的完善等物质资源的投入,而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人力资源投入的力度不大。对现有的人员,在用人机制上虽已不是完全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用人模式,但仍未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员工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或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开发利用的力度不足,措施不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改善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的几点建议
1、大力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入世后,不但是国外的金融机构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将大踏步地进入国际金融领域,我行驻外机构也会增多,我行员工与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往与业务合作也会更多,仅靠饭碗维系的雇佣关系难以维持原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使用。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劳动合同用工机制,在农业银行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延续多年的员工只进不出的劳动用工终身制。二是要完善我行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内部人力资源流动市场,进行跨岗位、跨部门、跨区域的人才调剂,深挖内部资源,并做到合理配置。三是对那些不适宜现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分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的措施,如对长期病休人员可实行早退、内部退养;对不胜任本岗位工作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员要实行下岗制度。
2、创新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的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及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有助于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当前形式下,建立和完善农业银行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1)吸引优秀人才;(2)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3)留住优秀的人才;(4)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国外发达的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其所提供的舒适的工作环境,相对较高的薪资,良好的福利保障都是吸收、留住人才的基本措施,这些措施也使得员工具有公平感、安全感、成就感。此外,欧美国家的一些大银行还推出了诸如带薪休假、住房补贴、医疗及退休保障等福利项目的激励措施,极具吸引力。
完善的激励机制必须与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挂起钩来,如建立利润工资含量制度,在工资奖金分配、职称晋升上体现区别对待的政策,再如实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年薪制,坚持效益优先、稳健经营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以促进农行整体效益的稳步持续增长。当然对于我们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完善物质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精神激励机制,通过党、团、政、工、妇等组织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评先进、劳模,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激励员工自觉敬业爱岗,为农业银行事业多作贡献。
3、加速教育培训,储备后备人才。加入WTO,我行必须对高档次专业人员进行有所侧重的培养,同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新制度等的适应性培训,此外培训教育本身要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随着入世将带来新的变化,我行业务也会有持续的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发展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我行的人才高地。这主要因为:一是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是与我行今后发展趋势相你的位置:首页
适应的,入世会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这就迫使为其服务的银行业务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业务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二是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后,我与其的第一“仗”,必将是顶尖人才争夺战,再严密的制约机制,再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障人才不流失,从这一点来讲,我行对人才要做到超前储备。如花旗银行的人才贮备计划要求随时保持与全球范围内一万多名雇员取得跟踪联系,了解他们现在在做什么,继续工作需要什么技能,公司内哪些职位对他们更有利等,以便从更长远的人力资源角度发展后备人才。当然这需要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持,但储备后备人才是事关我行发展后劲强弱的大事的。正如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的那样“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未来竞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品质与产出”.
第二篇:从入世看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从入世看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
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步,是对外的开放,也是对内的开放,这一变化对人的影响如果不研究好,就会使我们面临新出现的问题无法应对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一、农行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人员在数量和质量结构上不对称。
加入WTO后,银行对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需求会更大,今后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及新业务的不断开拓,那些现在只能应付现岗位工作的人员,将难以面对今后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农行现在就有为数不少的难以胜任现岗位的隐性待业人员存在。总的来说,农行人员仍然偏多,总体素质不高。(1)高档次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以湖南省农行为例,从文化结构看,到1999年底全省农行员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总数的38%、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大专文化程度的占30%、本科文化程度的占10.5%,而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数的0.5%。从专业化结构看,助师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56.31%,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占总数的19.94%,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1.06%,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69%。也就是说从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看,一般素质的员工占比很大,高学历、高档次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却严重不足。(2)随着农业银行业务电子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原有的只能适应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人员将逐渐被淘汰,因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而导致的银行内部待业人员将不断增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农行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3)新业务的开拓也急需一大批精通外语、投资、证券、法律、企业理财等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2、年龄结构老化。
随着入世的到来,农行急需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由于这几年农行实行严格的进人管理制度,使人员出现负增长,为减人增效,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现有员工的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以浙江省农行为例,现有职工30岁以下的占员工总数的30%,30岁—45岁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0%,45岁以上的员工占总数的10%,也就是说人员年龄集中在30岁到45岁之间,现在已出现了临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若干年后,农行员工年龄将普遍老化,再加上不进不出,不上不下 1
及提拔任用青年干部的力度还不够,使我们农业银行员工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个完善、科学、合理的内部人员流动机制在农行尚未真正建立起来。(1)一方面在引进人才,而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现象。(2)由于员工数量与质量结构的不对称性,也限制和影响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人员数量对质量劣性替代,使得农行缺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改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3)由于存在各层次、各岗位人员调配及区域性分布不合理,使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致使经营成本增加。(4)由于侧重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职能,也就不可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是一种经济行为(有利可图的经济行为),投资主体一定应该获得投资回报,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使农行的人才投入增加与人才短缺并存。
4、人才培养和使用存在矛盾。
由于受到经营效益和费用指标的限制,农业银行现行的投资方向往往只侧重于营业网点的装修、技术装备的改进和安全防范设施的完善等物质资源的投入,而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人力资源投入的力度不大。对现有的人员,在用人机制上虽已不是完全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用人模式,但仍未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员工没有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或没有充分发挥其才能,开发利用的力度不足,措施不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改善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现状的几点建议
1、大力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入世后,不但是国外的金融机构在我国境内设立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将大踏步地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农行驻外机构也会增多,农行员工与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往与业务合作也会更多,仅靠饭碗维系的雇佣关系难以维持原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使用。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劳动合同用工机制,在农业银行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延续多年的员工只进不出的劳动用工终身制。二是要完善农行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内部人力资源流动市场,进行跨岗位、跨部门、跨区域的人才调剂,深挖内部资源,并做到合理配置。三是对那些不适宜现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分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强制性的措施,如对长期病休人员可实行早退、内部退养;对不胜任本岗位工作且不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员要实行下岗制
度。
2、创新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的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及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有助于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在当前形式下,建立和完善农业银行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1)吸引优秀人才;(2)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在职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3)留住优秀的人才;(4)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国外发达的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其所提供的舒适的工作环境,相对较高的薪资,良好的福利保障都是吸收、留住人才的基本措施,这些措施也使得员工具有公平感、安全感、成就感。此外,欧美国家的一些大银行还推出了诸如带薪休假、住房补贴、医疗及退休保障等福利项目的激励措施,极具吸引力。
完善的激励机制必须与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挂起钩来,如建立利润工资含量制度,在工资奖金分配、职称晋升上体现区别对待的政策,再如实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年薪制,坚持效益优先、稳健经营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以促进农行整体效益的稳步持续增长。当然对于我们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完善物质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精神激励机制,通过党、团、政、工、妇等组织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评先进、劳模,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激励员工自觉敬业爱岗,为农业银行事业多作贡献。
3、加速教育培训,储备后备人才。加入WTO,农行必须对高档次专业人员进行有所侧重的培养,同时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新制度等的适应性培训,此外培训教育本身要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随着入世将带来新的变化,农行业务也会有持续的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发展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农行的人才高地。这主要因为:一是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是与农行今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入世会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这就迫使为其服务的银行业务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业务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才。二是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后,我国银行与其的第一“仗”,必将是顶尖人才争夺战,再严密的制约机制,再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障人才不流失,从这一点来讲,农行
对人才要做到超前储备。如花旗银行的人才贮备计划要求随时保持与全球范围内一万多名雇员取得跟踪联系,了解他们现在在做什么,继续工作需要什么技能,公司内哪些职位对他们更有利等,以便从更长远的人力资源角度发展后备人才。当然这需要经济实力的强大支持,但储备后备人才是事关农行发展后劲强弱的大事的。正如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的那样“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未来竞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品质与产出”。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大人力资源观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大人力资源观
如何系统的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对此我们提出大人力资源观:
一、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并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贡献。
远景是要回答:企业将成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经营战略则是实现远景的策略,人力资源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实现其远景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理念来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例如,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远景是成为向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方案的最佳服务机构。由于远景目标的知识性特点,其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是初期选拔经验丰富并具有咨询业素质的专业人士,随着公司的成长和专业技术的完善,再加入毕业生由公司自己培养,以便尽快壮大队伍。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是“信任、团队、智慧、创新”,以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并凝聚优秀的员工,认同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二、大人力资源管理涵括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系统建设,通过企业文化整合战略、组织和系统,落实到各个相互配套的操作系统。
组织建设包括“硬”的组织结构规划设计和“软”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决定组织建构并透过组织得以实现。文化建设首先确立核心价值观,再将其有系统的向组织渗透,并有意识的融入管理系统、制度和程序。系统建设既要求操作系统的科学与规范,更强调各系统间的配套衔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操作系统是对战略由宏观到微观操作层面的细化,其间必须经过一个更为基础的普适性的技术分析过程,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即通过对工作、人、职位的分析、评估,整理、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各操作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招聘、绩效管理、培训发展、薪资福利及人员管理等子系统就是建立在此平台上。
2.操作系统是连贯一体的,如人才保留不仅是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的问题,在员工招聘时就应该加以考虑。面试评估标准应关注应聘人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应聘人的发展期望是否是公司可以提供的;如果不相匹配,即使招聘进来也很难长期保留。只有综合、系统地制定各操作方法,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三、人力资源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所有管理者,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以至员工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大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同时,各层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所以,认为人力资源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员工的高流失率等是人力资源部失职的看法是片面、错误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高层领导者的重视、支持甚至亲自推动。
简单来说,大人力资源观即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地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充分理解大人力资源观,才能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系统。某些企业寄希望于参加一两次培训,或请咨询公司在某个操作点上提出一两个改进方案是很难奏效的。这种零散、不完整的观点正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第四篇:人力资源若干问题释疑(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与教师的人力资源咨询有何区别?
80年代,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倡导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了我国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后来,以公司(法人组织形式)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咨询蓬勃发展,与过去以个人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咨询有了明显的区别:
着眼点不同: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是在理念引导下,进一步关注人力资源咨询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即着眼于“如何去做”,是过程与结果导向的。
咨询理念不同: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以咨询活动及其效果为自身业绩,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与客户结成长期伙伴关系,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运作规范不同:人力资源公司以咨询为己任,遵循业界运作规范,有科学的流程和制度,依靠数据库进行技术分析,重视企业长期利益。
智力资源不同:公司提倡团队协作,智力联盟,既延揽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学者,又聘用业界精英,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既有经验的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力。
外在约束不同:在目前的法制背景下,公司作为法人实体,所受外在约束严格;同时,作为一个长期存在,谋求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具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机制。
2.什么是大人力资源观?
我们倡导的“大人力资源观”强调的是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即跳出人力资源的圈子看人力资源。不把人力资源局限于相关的部门,不把人力资源管理封闭于狭小的领域,而是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持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力量,在企业远景、企业使命、经营战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它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内推动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
3.“软”的企业文化如何与“硬”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融合?
从大人力资源观来看,企业是一个大系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平台、操作系统是这个大系统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系统的观点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必然影响其他子系统。因此硬的人力资源平台、操作系统的设计,不能不考虑软的企业文化。举个例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的两强。可口可乐由于起步早,建立了霸主地位,它的企业文化崇尚稳固、渐进,与之相适应的职位、工作、人(即人力资源平台)强调的是渐变,是相对稳定的;而操作系统中的招聘系统则强调员工的稳重素质,一般从内部提升管理者。相反,百事可乐出道较晚,必须以锐意进取、求异思变的精神去挑战行业巨头可口可乐,因此,百事可乐的企业文化注重的是创新、进取,其人力资源平台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其招聘新员工时则强调创新、变革和冒险精神,喜欢从外部招人。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平台、各操作系统的融合并不是机械的,是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处理好三者关系的核心在于建立人力资源平台和各操作系统是要有意识地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要考虑两者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如果存在矛盾,就必须站在企业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平台与操作系统。
4.人力资源系统如何与其他系统相结合?
从大人力资源观的观点出发,人力资源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每一个系统中都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职能系统包括可操作的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程序、方法;人力资源部通过制定作为“技术资源”的职能系统,以及为公司所有管理者提供“技术”应用培训和咨询辅助,促进管理者有效运用功能系统,两类系统的有机结合,旨在形成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机制。事实上功能系统融于企业的每一个系统之中,因为员工吸引、人事考核、员工激励、员工保留也是生产系统、财务系统、营销系统、决策系统等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功能系统这个层次上,人力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功能系统使人力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相结合,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人力资源系统建设时与其他系统协调一致,这就是结合的方式。
5.人力资源部与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何在?
大人力资源观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事实上企业各部门都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但人力资源部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职能上有很大差别。人力资源部有三大特点:
人力资源部主要通过建设人力资源平台(职位、工作、人三者关系),来建立各操作系统,如招聘录用、绩效管理、报酬奖励、培训发展等,因此人力资源部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制度,提供作为“技术资源”的职能系统。
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监督其他部门按统一制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每一位员工得到公正的对待。
人力资源部还担当了一个培养、培训的专家角色,为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持性服务,而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在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遵循人力资源部制定的制度,将之用于本部门经营活动。也就是说人力资源部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功能系统,通过功能系统作用的发挥,企业形成了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机制。
6.如何衡量人力资源咨询的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目标是短期内促进企业业绩提升,长期内注重企业发展,而侧重点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样就给评价、衡量人力资源咨询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即人力资源咨询的效果大部分是不能量化的,但这并不是说无法评价、衡量人力资源咨询效果,事实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衡量:
短期内,进行成果导向的绩效评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总是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招聘、面视程序不合理,关键员工无法保留,报酬系统不合理,绩效考评流于形式等。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咨询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些“紧迫问题”,处理“危机”,这些问题是否得以圆满解决是衡量人力资源咨询成效高低的标志。
长期内,人力资源咨询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框架(包括价值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的重构,这些都是需较长时间才能有效反映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衡量人力资源咨询效果主要是看是否有效提供了新理念的启发,是否引导了企业内部新理念的产生和认同。
从技术手段上讲,可以采用满意度调查、组织气氛调查、组织文化调查等多种方法来评价、衡量人力资源咨询的效果。
人力资源咨询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只能扮演一个战略支持的角色,不可能在企业发展中居主要地位。但是推崇“成长伙伴”理念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会将自己与被咨询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提供跟踪服务,对既有成果不断进行评估,寻求改进。
第五篇:从离职率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从每月离职率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经过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的酒店业迎来了后危机时代复苏的曙光。酒店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的问题和困难摆在眼前,其中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是困扰酒店管理者们的一项重大难题。
外部因素:
一、政治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71年开始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这一计划从一
开始实施就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等等。经历40年,到2011年8月,这种影响已经全面凸现出来,社会构成严重老龄化,新生人口不足,学校缺生源,企业缺劳动力。
再加上1978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飞速发展30年,我国经
济突飞猛进,大小企业蜂拥出现。虽然受到08年经济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倒闭破产,但是中国大局经济还是稳中有升。
受这两个综合因素的影响,国内有生劳动力在减少,而我们的用人
单位却在增多,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关劳动力“僧多粥少”的局面。
另一个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就CPI指数持续高走,外加国外酒店品
牌进军中国市场带来的高薪待遇,国内酒店必须调薪,中国服务业烽烟四起。这一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社会文化:
因为计划生育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当今社会劳动力的主力军已经是大多为独生子女的80后和备受争议的90后,而我们作为酒店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因为服务行业准入的低门槛,酒店服务部门低文化水平且为独生80.90的员工基数在60%-80%,较低的文化水平和独生家庭情况注定这些员工在职业规划和工作生活要求上没有太多设想,工作不是为了钱,就是因为好玩、刺激。所以,当酒店一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时,这些员工就会流失。
内部原因:
一、酒店方面:从帝豪来综合分析,我总结有以下原因
1.薪酬待遇(除了国企不管任何企业,因薪酬原因而选择离职绝对是离职原因中比中所占最大的);
2.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因为服务行业的特殊性,酒店在 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上与其他行业都有不同,而我们的入职资料中,没有酒店从业经验的应聘人员人数可占总应聘人数的60%-70%,于是很多没有从 业经验的员工进来之后也会因为不适应而离职)
3.酒店文化(有些员工觉得酒店活动太多,大量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 间,对于很多一线服务部门的员工来说,这是一个离职较多的原因);
4.管理理念(我们酒店人员基数大,管理者人数也不少,但是多为基层 管理者,这里面就有一个上层建筑和基础决策者理念继承的问题,加之很多基层 管理者都是从一线提拔上来的,或许因为他是一个工作能手而被提拔,可是不一 定就说明是他合适的管理者,在酒店的实际工作中就有因为基础管理者管理不当 而离职)
5.酒店凝聚力、向心力(虽然我们在酒店企业文化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和经费,但是在凝聚员工对酒店的向心力上还是有较大欠缺)
6.酒店人文关怀(酒店对员工心理关怀力度还不够,很多员工就因为工作不愉快不开心而选择离职。)
二、员工方面:
1.大部分离职员工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多人不仅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而且对于工作不能吃苦,这就造成工作任务稍重就辞职不干。
2.也有员工素质不过关,跟不上酒店的发展。
解决措施:
1.调整薪资,虽然在短期行之有效,但是却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举措,因 为总有企业会薪酬高,如果企业间竞争涨薪,会在行业形成不良后果。但是,如果本地区同行业薪酬标准都已上调,调薪就是必须实施的手段。
2.深化绩效,在现有绩效考核模式上,考虑更合理的薪资绩效模式,进一步做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
3.重新调整企业文化,从适合酒店形象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推动酒店发展,获得员工认同的新酒店文化。这一措施就要求我们真正了解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8090后员工对于文化的需求,让员工推崇酒店文化,并以参与为荣。
4.改变酒店活动形式,当前我们酒店活动确实多彩多样,所有活动都是正 面有其意义,但是很多活动并不是依照员工需求来开展的,而那些员工有需求的活动我们往往滞后了。所以在以后的酒店活动中,我们活动形式更多应该迎合员工的正确需求,并且提出来就要做到,不然不如不提,因为如果一直做不到,那也会损坏酒店在员工心中的信誉度。同时,酒店的公益活动之行刻不容缓,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酒店才会让更多员工认同,真正产生属于帝豪的凝聚力。
5.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改变,当前酒店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都认为这是人力 资源中心才应该做的,解决离职率居高不低的问题是人力资源中心职责所在,各系统各部门只管用人,聘用离职都与其无关。但是在员工的离职原因中,因在部门工作不开心,不受重视或者工作分工不公平而选择离职的也是占有一定比重。所以,如果当我们人资资源中心竭尽所能为酒店人力资源“开源节流”的时候,部门对员工不正当工作安排,不重视,也不对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做出改变,还想着员工想走就走,走了就找人力资源中心要,那就算智通人才市场被我们帝豪包场招聘,员工也是不够部门挥霍。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我们要开展实施“部门管理责任制”——即以总办统筹领导,人力资源中心总揽,各部门分管人力资源(具体方案还待思考),依据部门员工数划分离职指标,超则罚,少则奖。让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落实到部门,让部门真正重视自己的人力资源。如此,当人力资源中心在“开源节流”上作出努力的时候,有各部门细化的“节流”,离职率降低或许不是一个难题。
6.改变招聘模式,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爆炸发展,同时由于行业发展加上劳动力减少,人力资源由“企业市场”真正转换为“人才市场”,如果我们的招聘还只停留在固定宣传栏、人才市场,招聘网站并且不主动出击的话,就略显不足,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渠道,做到主动型服务式招聘。在网络来说,微博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大众关注和重视了,在此之际我们酒店也针对这一大形势开通了酒店官博,但是在运用上还是有很多可以发展的空间,譬如将招聘渠道扩展到微博,这是不是更具有时效性。同时,据我所知现在很多酒店同学校的“校企合作”已经升级为另一种模式,即放弃现有的学校给酒店提供实习生,酒店给学校返还管理费的形式,改为学校给酒店培养未来的员工(即在大一新生刚入学之际,由学生自选意愿与酒店提前签订用工合同,而学生在校学费由酒店代交,这样就是一
个双赢的模式,酒店有了稳定的劳动力源,学生减免了家庭负担,学校有了就业率,具体还待进一步探讨。)
7.建立完善的员工关怀机制,遵从“内部服务,人力资源中心的客人就是员工,为员工打造真正的七星级服务”这一理念,从员工刚入职就启动关怀机制,关心员工工作情况,心理状态。可以依据酒店客史在我们我们员工档案的基础上建立独特“内部客史”,真正将关怀落到实处,让员工觉得“帝豪所在,即是我家”(具体实施方案还待探讨)。
目前想到这些,持续thinking中……!!
请领导查阅、指导!!
雷鹏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