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
及防范措施
摘 要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我们目前的国内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相当一部分高超低风险的施工技艺无法完全落实,这更加使得我们的项目施工风险防控工作显得重要和紧迫,对于风险的识别、预防和控制始终都是我们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永恒主题。
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如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组织风险、经济方面的风险、合同风险,接着分析了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并提出了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措施,如风险控制、险转移、风险自留,最后通过具体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关键词:
1、建筑工程;
2、风险控制;
3、风险预防
目 录
一、引言..........................................................................................................1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2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2
(二)组织风险.....................................................................................2
(三)经济方面的风险.........................................................................4
(四)合同风险.....................................................................................5
三、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6
四、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7
(一)风险控制.....................................................................................7
(二)风险转移.....................................................................................9
(三)风险自留...................................................................................11
五、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12
六、结论........................................................................................................13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4
一、引言
建筑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建筑市场已初步形成。但是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和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建筑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推行施工项目管理是对施工企业最有影响的方面之一。其意义在于通过实行施工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内部资源的市场化管理等,推动企业内部的机构调整,最终实现企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劳务密集型向劳务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型转变。通过这种转变来整体提高施工企业的素质。
建筑工程由于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工程参与方众多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高风险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可适应国际建筑市场的客观需求,并将有利于国家基本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
为此,本文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种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建筑施工项目技术与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 工程地质条件。这种风险一般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需要依靠相应的历史地质资料,但这些资料并不可能完全准确,甚至有时准确率还相当低。而且经过时间的推移,地质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再加上目前我们对环境的开发程度的加剧,各种地质情况的互相影响也使得这种风险的期望越来越高。
② 水文气象条件。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例如台风、暴雨、洪水、大雪、泥石流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这种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区别在于它不可避免,一旦风险发生,只能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不可能避免风险。
③ 施工准备不到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导致施工周边或者施工现场存在自然与人为的障碍,亦或者“三通一平”等基本工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建筑企业不能按时达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影响开工,从而导致工期延误。
④ 设计变更或图纸提供不够及时。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业主单位,在前期沟通过程中,业主单位的设计变更理念和图纸如果提供不够及时,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施工问题,造成承包方的重大经济损失。
⑤ 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经常碰到特殊工艺或者特种施工,例如高空、高温等施工。这些不可取代的工作岗位必须由合格的持证人员担任,而细微的工作疏漏也正是此类风险发生的导火线。
(二)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其实是从立场区别的角度去考虑建筑工程风险存在的形式。他从两个相对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族群里面把各种潜在的风险立场化,就形成了下面两种风险模式。
① 业主方的风险。项目业主若是联营体,则可能由于各合伙人对项目目标、应尽义务、享有权利等的理解、预期和态度不同而造成进展缓慢。即使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项目管理班子也会因同各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力而难以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
事实上,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有很多,业主承担的风险很大,在《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规定,业主应承担的风险的内容具体包括:战争、敌对行动(不论宣战与否)、入侵、外国敌人的行动、叛乱、革命、保东、军事政变篡夺政权、内战;除工程承包企业或其分包单位雇用人员中的或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骚乱、混乱外的一切骚乱、**或混乱;永久工程的任何部分为业主使用或占用;由监理工程师的工程设计变更引起的原因造成的损失或损坏;由于任何核燃料或核燃料燃烧的核废物或有放射性的有毒炸药的燃烧引起的粒子辐射或放射性污染;以音速或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或其他飞行物引起的压力波;一个有经验的工程承包企业通常无法预测和防范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等。
② 承包方的风险。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除规定为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其中具体在不同阶段他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投标决策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对某项目进行投标;当决定进入市场或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投标时又必须决定投什么性质的标;最后还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中标。在这一系列的工作决策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1)信息失误风险。就是指在获得信息时,存在失误,比如获得的信息是过时的信息等。
(2)中介与代理给承包商的风险。中介风险有可能是由于中介业务人员为谋取私利,以种种不实之词诱惑交易双方成交,给交易双方带来很大风险。代理人的风险有可能是水平太低,使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也有可能是代理人为私利与业主串通;还有可能是同时给多家代理,故意制造激烈竞争气氛,使承包商利益受损。
(3)保标与买标风险。
(4)报价失误风险。低价夺标寄希望于高价索赔;低价夺标进入市场,如果判断失误,承包商投入全部精力和资金,并未获利,而业主方无后续工程建设能力,既无后续市场,从而使承包商造成亏损;依仗技术优势报高价;依仗关系优势而盲目乐观,从而报高价;选择合作伙伴失误;自作聪明,弄巧成拙。
在签约履约阶段是风险比较集中的阶段,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工程管理风险。做好工程管理是承包商项目获得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参与实施的分包单位多,相互协调工作难度大,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是否和谐,项目管理的其他相关各主体间的配合是否协调,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等问题上,如果管理跟不上,不能应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结果将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由此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2)物资管理风险。工程物资包括施工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在管
理中尤其以材料管理给工程带来的风险最大。
(3)成本管理风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承包项目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哪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成本管理带来严重风险。
(4)业主履约能力风险。业主不能按时支付工程款,也是承包商比较头疼的一种风险。
(5)分包或转包风险。分包或转包单位水平低,造成质量不合格,又无力承担返修责任,而总包单位要对业主方负责,不得不为分包或转包单位承担返修责任。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选择分包不当或非法转包而又疏于监督管理造成的。因而只要承包商稍加注意和监督就可以避免。
在竣工验收与交付阶段的风险有时常会被一些经验不足的承包商所忽略,其实这一阶段也有很多风险,它主要体现在竣工验收的条件、竣工验收资料的管理、债权债务的处理等方面。
其中,竣工验收是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前面任何阶段遗留的问题都将会反映到这一阶段。因此施工方应全面回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保证项目验收时能顺利通过。
(三)经济方面的风险
经济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招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过程的核心,投标者必须研究招标文件中任何一项涉及设计图纸、质量要求以及工程量清单的潜在经济风险。
② 各大要素的市场价格。劳动力市场、设备租赁及买卖、材料市场等的价格变化,特别是目前全国提倡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上升和材料市场中材料价格的波动都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③ 融资成本的控制。目前国内的建筑企业基本都是在垫资中生存,任何一家上规模的建筑企业都面临一个融资成本的风险控制问题。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家政策对工资、税种、税率和银行政策的调控都直接对企业的融资带来影响。
(四)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 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的或者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的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的工期延误或者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的条款等。
② 发包人的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
③ 分包方面。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量按工期完成分包工程等。
三、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
投资规模大只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征之一,还有实施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大、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严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等特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后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第二,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任何一种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第三,风险的可变性。这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第四,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并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四、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防控
本文例举了多种建筑工程风险的种类,目前为止,我们在日常建筑工程当中遇到过的和常见的风险并没有如此之多。所以,本文我们重点针对常见的建筑工程风险展开进行探讨。
(一)风险控制
①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坚持“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工作方法,持续改进过程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程序:(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4)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5)收集、分析、反馈质量信息并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
②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工程所有使用的材料及其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构件等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报告单。对需要作材质复试的材料,应规定复验内容、取样方法并应填写委托单。试验员按要求取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首先,为了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在取样时应首先选取有疑问的样品,也可以由承发包双方商定增加抽样数量。其次检测单位应符合相应的国家规定和地方法规,遵循其明确规定和要求在施工单位的试验室进行试验,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且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实验报告是该工程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出具的报告有争议时,应委托争议各方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重新检测。
③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和检查体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点,分别是:
(1)制定安全政策: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机构必须由明确的安全政策,施工单位的安全政策必须有效并且有明确目标;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一项政策的实施,有赖于一个恰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去贯彻落实。仅有一项政策,没有相应的组织去贯彻、落实,政策仅是一纸空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系统,是确保安全政策、安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
(3)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计划和实施的重点是使用风险管理办法,确定清楚危险和规避风险的目标以及应该采取的步骤和先后顺序,建立有关标准以规范各种操作;
(4)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施工单位应采用涉及一系列方法的自我监控技术,用于判断控制风险的措施成功与否,包括对硬件(设备、材料)和软件(人员、程序和系统),也包括对个人行为的检查进行评价,也可通过对事故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事件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安全控制失败的原因;
(5)安全管理业绩总结: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对过去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并用于今后工作的参考,这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
① 专项安全方案编制。对于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土方开挖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米(包含3米)的基坑的土方开挖工程;(2)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或虽未超过3米但是地址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5)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24米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吊篮脚手架工程;资质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以及建筑幕墙安装,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预应力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除上述这些所列举的专项工程外,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组织专家对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② 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了解项目的来源,分析企业现有的状况(包括人力、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再研究一下此工程施工的可
行性。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风险,如采用竞争性谈判的工程,此工程的风险出现在价格竞争上,投标企业相互之间打价格战(谈判至少两轮以上),这样的工程一般以赔钱为代价而中标;如采用清单报价中的风险,比如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是否存在漏项及工程量需投标人核实,中标后一律不予调整,这种是工程量上的风险。还有措施费不因任何变更而改变,规费竞报一次性包死(定额测定、文明施工、排污、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规费文件不可竞争),还有不执行任何政策性调整,不计取总包服务费。研究投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③ 合同签订规避风险。合同通常的文本格式是固定的,但是在专项条款和敏感节点上,应当留意。例如,在协议书上,工期时间要以实际开工时间为准,价款要与专用条款相对应;在专用条款中,工期条款关键要写上“奖罚总额不得超过工程预算价的百分之几”这句话。固定价格合同一定要约定价格包括的范围,那么超出这个范围的就是允许调整的。可调价格合同要把可调范围内的全写上。工程价款的支付要明确支付的节点和支付的金额,并且都必须以实际数据为准,不可出现虚词,例如大约或者左右等。结算条款一定要约定结算审核期限,不能让业主无休止的审来审去,建设部有个107号令,提交结算资料室必须让业主签收。关于质保金条款,建质【2005】7号文“关于工程质量保证金暂行管理办法”上面规定保修金返还期限为六至二十四个月。违约条款上,必须注明“非承包人原因导致工期逾期,承包人不承担逾期责任”,并且需要明确承包人的责任范围。对于专用条款及通用条款的补充,也就是对前面条款中未涉及的内容作补充的补充条款也是必不可少的。
④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规避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建筑施工合同签订履行的基础,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各项合同无效情形和处理方式。建筑公司应将合同归置统一保管,便于查阅和整理归档。
(二)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在承包商不能回避风险的情况下,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来承担,但转移风险并不是转嫁损失,有些承包商可能无法控制的风险因素,在其他主体那里却可以得到控制。
转移风险并不一定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它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来承担。在
某些情况下,转移风险可能会造成风险显著增加,这是因为接受风险的一方可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比如:总承包商在和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可能会制订一个误期限损害赔偿条款,该条款既包括分包商由于误期而需要对主合同所作的赔偿,又包括对主承包商所遭受损失的赔偿,分包商可能没意识到这种转嫁给他的额外风险,并且分包商很可能不具备承担这些风险的经济能力。一般说来,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分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财务型保险转移。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经济合同,将风险以及与风险有关的财务结果转移给别人。在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财务型非保险风险转移有租赁、互助保证、基金制度等等。
财务型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人)。个体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向保险人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将风险转移。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则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
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以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在建筑业中,获得保险的投保费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没有任何缺陷的建筑是无法保证的,它很有可能在项目完工后很久才会被发现。这种在建筑完工时或合同规定的缺陷责任期内无法发现的某些潜在的缺陷正是建筑业的一大特点。由于保险存在着许多优点,所以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转移,因此,可保风险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目前对于发现潜在缺陷后的处理安排无法很好的满足业主、承包商或设计者的利益。对于业主来说,存在一种风险,即他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证明缺陷及其造成的损失是由其他方违反合同、忽略或忽视而引起的,以此来弥补业主的诉讼费和修复费等。但同时也有些业主可能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无法提出诉讼。对于承包商和设计者来说,他们在项目完工后许多年中都存在着对业主索赔所需承担的潜在的责任。而且,在多方关系中的连带责任,可能导致工程各方中的一方或多方,将不得不承担赔偿中的一个不合理比例。因此这也是风险转移在日后需要完善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工程风险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散给若干分包商和生产要素供应商来处理。比如对待业主拖欠工程款的风险,可以在分包合同中规定在业主支付给总承包商后,在若干日内向分包方支付工程款。
承包商在项目中投入的资源越少越好,这样一旦遇到风险还可以进退自如,不至于无法抽身。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可以通过租赁或指令分包商自带设备等措施来减少资
金、设备的沉淀。
(三)风险自留
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是最适合于自留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转移,或者说,将这些风险都转移是不经济的,对于这些风险就不得不自留。除此之外,在某些情况下,自留一部分风险也是合理的。通常承包商自留风险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和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的,因为对于微不足道的风险损失,自留比转移更为有利。风险自留在操作上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
一、“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
所有的防止和减少损失的措施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但若采取某些措施,可用较少的费用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损失发生前的措施:在此阶段消除或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可能发生时的措施:在损失发生时有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减少其损失;损失发生后的措施:一旦发生了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失降低至最低的程度。
二、自我保险
自己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时比转移风险更为有利。这是承包商自己承担风险,称为自我保险。采取这种措施可以节约开支,承包商会积极主动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但自我保险实际上也是一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承包商必须具备全面素质,养成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工艺规程的良好习惯。
五、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及防范案例分析
我公司目前的重点项目“宁波集士港镇董家桥村3号居住B地块项目”在开工初始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和风险隐患。我们质安部门在项目初期加大了排查整治力度,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系列的较为明显和典型的风险隐患,我这里稍微列举几项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项目风险,以及和我们的预防工作。
施工用电方面:由于此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并且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并非都能一致,所以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我们在质安检查过程中就发现了诸如下列的问题:部分配电箱接线混乱,保护零线未接,重复接地不到位,不符合“三级配电三级保护”要求,箱内维修检查记录未及时跟上,现场接线存在乱接、乱拉现象,敷设不规范。这些其实都是态度问题导致的失误,虽然发生意外的概率不高,但是不表示不会发生意外,而且一旦发生意外,凡是和电、水、火有关的都不是小事,所以我们当场就训责了安全负责人,责令当场整改处理,防止意外发生。
外架和内设方面:顶层连墙件数目不足,且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落地式卸料平台水平杆弯曲变形严重,未及时更换,安全网破损未修复。楼层内侧临边防护未做,部分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南侧基坑临边防护栏杆未及时跟上,通道口未搭设防护棚等。这些安全隐患从属性上分类应该属于多发且是常见隐患,而且通常发生的事故有相当大的重复性,基本都是类似的事故。而且因为导致此类事故的原因比较基础,容易使人麻痹,产生未必需要及时整治的错觉,所以因此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之上述用电方面的事故概率高得多,我们安全排查工作的目标是零事故,防范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所以即便是安全网破损等小事都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避免任何等级的安全事故,从源头上控制其发生的可能性。
质安工作负责把不到位的都整改到位,未及时跟上的都及时补上,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然后以电子的形式回复公司主管部门存档,进行典例化的安全教育,给其他有可能发生同类问题的项目给以提醒。
六、结论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市场与国外的建筑业市场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法规制度,依旧存在相当严重的缺失和不足。但是无论如何,建筑项目的风险控制都必须从始至终摆在首位,当作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开展,它关系到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并完成,以及对项目完成后的质量水平的检测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只有在探索中求发展,慢慢摸索建筑风险控制的方法和防范措施,国外典例都将是我们赖以借鉴的题材。多方面加强学习国外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发展需要的工程担保制度,这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的风险控制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池仁勇.项目管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 周坚.工程保险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 2011.8.[3] 韩春民.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 2010.10.[4] 建设部工程质量与行业发展司.全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分析报告[J].建筑安全, 2011年第20期.
[5] 闫冰.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综述[J].经济纵横, 2002.02.[6] 刘志迎, 汪莹.风险投资轮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产业, 2001.12; [7] 吴荣桂, 王建军.施工企业面临风险及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 2012(31).[8] 王淑云.风险投资项目评估[M].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9] 王方华主编.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12).[10] 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1] 卿姚.工程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J].四川建筑, 2011.8.
第二篇: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国企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建筑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临时性强,作业条件变动大,现场环境复杂,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特殊的区域进行,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防范风险对建筑企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建筑企业存在的常见风险,风险防范的必要性,防范风险的方式和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做出详细论述。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所涉及的工程规模大小不
一、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施工环境复杂,人员需求量大,素质高,流动性大,涉及相关公司多。各类常见风险都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必须考虑如何防范风险或将风险降至最低,风险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有深远的影响。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建筑企业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抗风险,建筑企业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建筑企业的常见风险种类
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
第 1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
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
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
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投标者须知,设计图纸、工程质量
第 2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风险,必须仔细分析研究。
2.要素市场价格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
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
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
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
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
第 3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分包方面
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
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二.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一)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
(二)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
(三)保留风险
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做法。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进行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据
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管理并非由于
第 4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它是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1)投标文件
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
(2)会议纪要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代理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
(3)来往信函
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特别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
(4)指令或通知
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
(5)施工组织设计
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
第 5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
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明等。
(7)工程照片
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8)气象资料
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
(9)各种验收报告
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
(10)有关原始凭证
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
(11)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
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意积累。
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进行索赔
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
第 6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进行维权 全国人大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又于2002年6月对“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进行了解释,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它债权”。《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们送上被告席。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
第 7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工程,政府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①对合同双方(主要是发包方)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责成发包方补办相应手续。②按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工程进行强制拆除。如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曾先后多次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情况下的建筑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丧失一定的投标权等)及无法收回工程款。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四)防范“烂尾楼”工程的风险
“烂尾楼”工程是因业主资金原因导致停工时间较长的工程。如三亚市政府分别于2001年元月15日和该年4月19日对涉及68家物业、数百家业主资产数额达数亿元的“烂尾楼”工程进行了“轰炸”,强行拆除。很明显,建筑企业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这是行使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五)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
第 8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①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②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③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④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起诉,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六)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例如:1995年10月23日,中铁十七局与美兰机场签订了《垫(带)资承包美兰机场工程项目协议书》,约定:中铁十七局对承包的美兰机场土石方工程进行部分垫资施工,垫资比例为60%;垫资期限自美兰机场确认的按工程进度计算的垫资额时起至项目竣工后一年内还清本息的整个期间,按每笔垫资额分别计算;中铁十七局先后垫资以及利息达到1.35亿元,后来对垫资资金计算的利息存在异议,至今都没有完全追回。该风险的规避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
第 9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七)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第 10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特别是在2008年后爆发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流动性过剩,房价高起,持续上涨,多数大宗商品进入高通胀的时代背景下,对建筑企业预防风险又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建筑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促进中国建筑企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促使中国的建筑企业能够走出国门,争取成为世界上的一流的建筑企业。
第 11页/共 12页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
【1】刘刈:“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
【2】罗红:“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0期)。
【3】郭敬宇、温丽红: “浅谈常见建筑企业风险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
第 12页/共 12页
第三篇: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投招标的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剧增,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承受着日益巨大的风险。,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化解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施工企业的特点出发,系统的划分了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指出了防范风险的三种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施工企业常见风险防范措施。全文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施工企业的特征
施工企业是以基本建设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与其他行业相比,生产对象、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有其独特的属性。以建筑物为产品,不确定因素多,管理难度大,系统风险突出。
(一)生产产品的不可比性
施工企业的产品即建筑物,不管它的形式功能千差万化,都在设计指定的地方生产,有固定性。而企业的施工活动随施工产品的地域不同具有流动性。因施工地域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其产品无可比性,难以事先控制。
(二)复杂多样性
生产方式千变万化,作业项目不尽一致,不同的工艺要求,不同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多,自然状况差,危险大、隐患多,是一个非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潜在风险因素多。
(三)周期长、耗资多
建筑产品形体庞大,投资数额大,生产周期长。生产的过程是价值的积累过程。一般耗资数额巨大,耗用大量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供应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财务风险大。
二、施工企业风险的种类
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
按责任方可以把风险划分为:发包人风险、承包人风险以及第三人风险等。这三种风险既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共同构成,即混合风险。例如,因发包人支付原因和承包人管理水平因素而导致工期延误等即属混合风险。
按风险因素的主要方面,又可将风险分为技术、环境方面的风险与经济方面的风险以及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等三种。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施工企业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拆迁未解决,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单位陷入夹板之中;二是施工图纸不到位,原设计与实际不符变更多,图纸不配套,甚至有的项目边施工边设计;三是人为干扰多,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指定分包方,划走部分工程搞协调平衡,有的强行指定供应商,或指派租赁设备,有的当地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搞摊派、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把建设项目视为当地的“致富工程”。动不动以断水、限电、挡道相威协,集体闹事,把施工企业视为“唐僧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延误工期,停窝工损失大,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除了以上所述风险,还存在以下风险因素:
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气象条件。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二)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投标。根据国家规定,建筑行业实行投招标制。施工企业的任务以竞标的方式获取。当前施工企业僧多粥少,一个招标项目,动辄上百家参与竞争。手续繁杂且中标概率低。投标花销费用大,企业重不堪负。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是施工企业投标揽活的最大风险。首先表现在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大大超出了施工企业的承受能力,有的工程项目压级压价达到国家定额预设造价的30%多。许多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生存也不得不承接。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最低价中标”而非“最合理价中标”的现状。其结果一方面使得施工单位以巨额亏损暗贴建设单位的投资额,另一方面某些施工单位“不得不”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求生存,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还有一些工程开工不拨动员予付款垫资司空见惯,一批无资金或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中标后垫资5%--10%的现金保证至工程结束后迟迟不予返还。多数垫资项目属“空手套白狼”工程,把风险接嫁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挖空心思争着上、抢着上、骗着上、赖着上。到头来很多只能是“半拉子工程”。造成施工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紧张,信誉受损,陷入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施工材料往往占到整个工程造价70%左右。当各种资源的实际价格在中标报价的范围之内,企业将会获取利润。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投标报价中的静态价与实际价相差甚远,生产资料的价格波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地材价格变动更出人意料,如砂子、石子、片石、水泥等,由于当地资源产量的限制,地材供不应求,价格成倍上涨,远距离供应加大了成本负担。有的采取集中垄断供应的方式,人为抬高料价,且不许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地材价差大都不在调概范围内,巨大地材料差,由施工单位自行消化,而料费对工程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价格上涨是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风险。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
5.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进行宏观调控,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6.财务危机。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耗资数额大,一个企业的施工项目少则几十个,覆盖面广高度分散,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建设单位款项的长期拖欠,投标押金的置留、完工项目的尾工扣款,许多项目竣工多年,工程款和保证金难以及时清回和返还。企业的债权债务逐年增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财务的风险。项目赊购的各种材料、应付的设备租金、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待交的税款等,难以按期支付。一方面影响着企业的信用,另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资金陷入困境。施工企业异地施工,项目完工后债权人又迫使施工单位必须撤离前清偿债务,于是诉讼不断举债还帐,或就地以机械设备清偿。施工企业进场施工难,清场撤出更难。资金周转困难,已实现的收益没有货币化,财务状况恶化,承担着货币贬值风险和呆坏账风险及利息风险,隐含着巨大的财务危机。
7.入世后国际竞争。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施工队伍的大量涌入。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质量、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对我国建筑市场必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将会影响到国内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竞争的范围和内容将更加严峻,许多施工企业将面临着退出市场竞争的危险,能否参与国际竞争,遵循国际惯例,融入国际大市场,是对每一个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
(三)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如在合同条款上,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
3.转包、分包。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各种关系指定强行分包的、也有施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转包的。施工企业一方面任务短缺,饥不择食,另一方面又把中标的任务大量分包给劳务工队,相互矛盾。由于大量的非自行完成,造成了管理的隐患,增大了社会责任的风险。也有背于严禁擅自将工程转包或肢体分包的法律要求。因此引发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劳务方常以价格不合理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重新确定分包价格。实际上发包方大都败诉,损失教训惨重。大量的分包合同都隐含着争议的风险。另外,大量的工程分包、转包使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加大,安全与质量的责任主体并未变更,风险也未转嫁化解。若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将有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的风险,应当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上述各类风险都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
三、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即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
(一)控制风险。这是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如下:
1.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涉及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工程承发包双方利益的法定根据,建筑企业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法规办事,才能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有效地依法控制工程风险。
2.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承包商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
3.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基于“利益原则”的承包人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或称标准文本)从而签订合同是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的有效途径。鉴于中国已经入世,合同的签订也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国际工程合同必须符合FIDIC合同条件。
4.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要素市场价格变动是经常遇到的风险,在招标报价时,必须及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使报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但在招标报价时往往对要素市场价格变化预测不周、考虑不全,特别是可调价格合同,控制风险必须随时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变化,及时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格,以减少风险。
5.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在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虽然已经发现了风险,但合同中还会存在词语含糊,约定不具体、不全面、责任不明确甚至矛盾的条款。因此,任何施工合同履行过程都要加强合同管理,分析不可避免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透彻地分析出风险,就不可能对风险有充分的准备,在合同履行中就很难有效控制,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更要强化合同分析,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
6.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分包给分包商的工程,总包商负有质量、安全、工期等协调和管理的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所以对分包商的承包工程和其工作,要严格进行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把总分包之间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
1.行索赔制度。由于不可预测的某些风险总是存在,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但工程索赔制度在我国尚未普遍推行,建筑企业对索赔的认识还很不足,对索赔的具体作法也还十分生疏。因此,必须了解索赔制度转移风险的意义,学会索赔方法,使转移工程风险的合法、合理的索赔制度健康地开展起来,逐步向国际工程惯例接轨。
2.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
A.行担保制度。这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作法。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
第一、保证。当前我国正在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①银行保证。国际通行作法是在工程招投标和合同履约过程中实行银行保函制。由承发包双方开户银行,根据被保证人(即承包人或发包人)在银行存款情况和资信,开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但目前我国银行保函制度没有相应法规或规章,尚未普遍推行。②企业保证。除推行银行保函制外,也可以推行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做为工程承包人或发包人的保证人,由其出具保函,承担代偿责任。
第二,抵押。在承发包双方签订工程承发包合同时,由承发包双方或其任何一方与第三方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并进行抵押物登记。
B.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指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是在投标报价说明中都要求承包人作出保险承诺。我国工程保险工作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建筑工程一切险种、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设置了相应条款。为把工程保险制度逐渐推行,一方面要在修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时向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要制定建筑工程保险章程和必要的法规、规章,以保证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的全面推广。
(三)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四、施工企业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
(一)有赖于国家在宏观上深化改革,依法规范经济秩序
国家依靠深化改革,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的竞争秩序,健全建筑市场的法律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标投标法》,加强建筑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使市场秩序规范化、法制化。首先,要规范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增强依法行政和依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的自觉性,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核监督,特别是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坚决取谛“钩鱼项目”,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净化投招标市场,做到公平公开,合理确定标价。大力提倡“阳光招标”,铲除“暗箱”操作。把投招标工作与反腐倡廉活动结合起来,坚决打击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三要增强施工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依法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四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支持国家基本建设,要严肃处理阻挠、干扰、破坏基本建设行为。
(二)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施工企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建筑市场的风险,有外部市场不规范产生的,也有企业内部经营决策不慎造成的。要学习政策法规、金融知识、财会知识,提高对风险的鉴别能力。对风险不能视而不见或否认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既大胆创新,又稳妥谨慎。要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做细,避免个人盲目决策行为,重视可行性研究优化方案。要建立可追溯的决策责任制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回避风险,力争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强化成本管理,完善内控制度
施工企业的风险归根到底是生存与发展的风险,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风险的根本。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首先把好源头关,必须重视投标揽活。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合理降造。树立投入产出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精确报价,量力而行。对资金不落实、条件刻苛,标价过低的风险项目坚决放弃,避免越干越亏。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落实内部承包,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使成本费用受控。重视对分包、转包项目的管理,探索合作的方式,化解纠纷的风险。可成立虚拟联合体或组建劳务作业队等形式,严格控制整体包出。适度控制经营规模,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不盲目追求产值规模,走内含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以技术创新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别人所不为。要挖潜节约,实施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抓好在建项目的管理,以干促揽。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不断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适度多元化经营,开发多层次市场
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间断性,任务的获取与街接受国民经济的调整而变化。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施工队伍的增加,竞争形势十分严峻。若将生产的产品或经营局限在一特定方面,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适应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有选择性地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对策,开发多层次市场,实现一专为主多种经营。要大而强小而专,涉足的领域不能窄。要人有我新,科技领先。也可参股经营、联合投资、兴办企业等,开发关联型或非关联型项目,拓宽经营渠道,开辟第二财源。多种经营的战略非权宜之计,同时,应谨慎从事,反对盲目乱投资上项目而加大经营的风险。
(五)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施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种借款,筹资渠道难以多渠道,由于投资收益低,靠吸取资本金或发行债券不现实。当前大量的应收款项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一方面资金被建设单位无偿占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利息支出浸蚀着施工利润,管好用活资金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一要建立领导和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全员资金管理。在资金的拨放、运用、管理上下功夫,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二是适应现代理财意识,以效益为中心,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适度集中财力,减少资金沉淀。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适度控制机械设备的购置,对通用的应以租为主。既算经济效益,也算现金流量。三要加大清欠力度,对长期欠款的项目,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清理。必要时应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建立清欠激励制度。四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制度,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资金运动,防止资金流失、资金失控和资金周转不灵,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加强投资决策,以减少投资失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
1.索赔的法律依拒
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对逐渐推行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第一,《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事责任原则,在《民法通则》第111条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作了如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违反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违反合同的现象可能是合同内因素,也可能是合同外因素;可能是发包人故意行为,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发包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是发包人的责任使建筑企业遭受到合同价款以外的损失或影响工期,施工企业就可以依法要求发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种要求赔偿权,就是依法索赔权。
第二,《合同法》第107条至114条也有上述类似规定。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的过错,建筑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条款向发包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这种要求即为索赔。另外,《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为建筑企业的索赔提供了优先受偿的法律支持。
第三,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第6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物资供应短缺的工程,企业有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有权调整施工进度。”第7条规定,“工程的承包价格应由企业与工程发包单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投标竞争,在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在工程施工中,如发生工程量变化,设计变更等,企业有权要求按有关规定调整预、决算。”上述条款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向发包人要求索赔的依据。
2.索赔的证据种类
(1)投标文件。它是组成施工合同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包括承发包双方的要约和承诺,在索赔要求中可以直接作为证据。
(2)会议纪要。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及有关针对工程召开的一切会议纪要;但纪要必须经过参与会议的各方签认,或由发包人或其代理人签章发给建筑企业才具有法律效力。
(3)来往信函。合同双方的来往信件,特别是对建筑企业提出问题的答复或认可信等。
(4)指令或通知。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各种指令、通知,包括工程设计变更、工程暂停等指令。
(5)施工组织设计。这是指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在内并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6)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如施工记录、施工日报、工长日记、检查人员日记或记录以及经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中停电、停水、停气和道路封闭、开通记录或证明等。
(7)工程照片。这是指注明日期、可以直观的工程照片。
(8)气象资料。现场每日天气状况记录,或请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气象记录。
(9)各种验收报告。如隐蔽工程验收报告、中间验收工程报告、材料实施报告以及设备开箱验收报告等。
(10)有关原始凭证。如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等方面的原始凭证,各种可以公开的成本和会计资料等。
(11)国家发布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国家颁发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涉及工程索赔的各类文件;政府有关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调整造价的方法和指数等,一定要注意积累。
3.按现行示范文本的索赔机会 《合同文本》提供的索赔机会
发包人要求承包人需要特殊保密的措施费,由发包人承担 6.2 工程师指令错误发生的费用、给承包人造成的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7.3 因发包人原因,承包人在施工中采取的紧急措施,造成承包人费用增加 8.3 发包人未能完成其义务(九项工作),造成延误,赔偿承包人损失
12.2 发包人因其自身原因,推迟工作
因发包人原因暂停施工 13 工期延误条款(7种情况)15 发包人要求工程部分或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因发包人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 16 1)工程因工程师不正确纠正或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修改
2)包人检验合格后,又发现承包人造成的质量问题,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3)工程师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如检验为合格,由发包人承担追加合同价款 18 工程师要求重新检验,如工程合格 19.5 由于设计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发包人负责修改设计;由于设备制造原因试车达不到验收要求,且设备为发包人采购
23.3 合同价款调整条款(4种情况)
27.4 发包人供材料、设备延误或不合格
29.1 设计变更
39.3 不可抗力 43.2 工程施工发现地下障碍和文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44.6 因发包人原因,解除合同,由发包人按合同支付
已完工程价款和赔偿承包人有关损失
总之,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二是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和索赔成功。
(二)以《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为依据的维权
全国人大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最高人民法院又于2002年6月对“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进行了解释,规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它债权”。《合同法》286条及其司法解释对于建筑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言,不啻为“一把尚方宝剑”。
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化解工程项目的不同风险,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惟有将他(她)们送上被告席。
(三)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我国《建筑法》规定,允许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2)在城市规划内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3)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等。否则,即属违法工程。对此类工程,政府通常做法主要有两种:①对合同双方(主要是发包方)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责成发包方补办相应手续。②按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工程进行强制拆除。如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曾先后多次采取这种措施。这种情况下的建筑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是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丧失一定的投标权等)及无法收回工程款。
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1)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2)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四)防范项目法人的风险
有一种“发包人”,由于真正的业主为了该项工程的管理,甚至为了规避可能承担的责任而设立,其表面特征是注册资金由真正业主提供,注册资金要么远远低于工程标价,要么不实;项目法人的人员是真正业主的工作人员,有的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甚至是真正业主的主要负责人;建筑工程的用地由真正的业主办理,土地使用权大多属于真正业主。其法律特征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
与这类项目法人合作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难以收回。防范措施一般为:①到土地管理部门(国土资源局)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人,确认是否为项目法人;②如果是,尽量不要垫资;③当出现进度款拖欠时,要求发包人让真正的业主提供履约担保;④如工程已竣工则应迅速起诉,列发包人和真正的业主为共同被告并保全所建工程和真正业主的其他资产。
(五)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垫资施工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禁而不止。而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则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建筑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非总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六)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多少、价值多少,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而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以上主要是施工企业常见风险及其防范,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施工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第四篇: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中,由于施工用电不规范等原因而导致发生的伤亡事故己成为五大伤害之一。每一起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有其原因既安全隐患存在,所以切实加强对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提高防治施工用电中存在的隐患,是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常见隐患
通过对大量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发现,因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作业环境,人员素质影响,施工现场的隐患发生频率不同,总结施工现场用电常见隐患如下:
1、一个开关箱控制多台电器设备,没有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2、把配电箱作为开关箱,直接控制多台电器设备。
3、使用二类手持电动工具的漏电保护器的保护电流>15mA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未实行三相无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系统。
5、未定期对振动设备中的电器装备或潮湿场所工作设备进行绝缘侧试和保护零线的检查。
6、交流电焊机不装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嫌麻烦而将保护器短接后使用,起不到保护作用。
7、动力设备保护零线未按要求接在接地专用的接地接线柱或另接在其它设备的外壳作为重复接地。
8、接地极采用螺纹钢筋或截面小于规定值。
9、接地和防雷装置未作定期侧试。
10、电工没有培训无证上岗。
11、保护零线采用多股铜芯线时,连接不规范,随便缠绕在接头上。
12、一类手持电动工具接在露天、潮湿或金属构架的施工场所上使用。
13、配电箱和开关箱的熔断器或漏电器不匹配,有的相距超过规定要求;有的熔断器用铜丝代替。
14、电缆或电线未按要求采用绝缘瓷瓶和穿管进行敷设,有的满地乱拖乱放,有的用铁丝直接绑扎在钢管脚手架等处进行固定。
15、施工临时用电超过五台或总容量在某种程度上50kW以上者,未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技术指施方案。
16、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无审核、审批程序或没按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操作。
17、配、用电无专人管理、无停、送电警示牌、无定期检查维护等完善的制度和手续。
18、动力和照明合用一组熔断器和开关。
19、配电箱设置处无安全通道和空间,开关箱随地乱放乱摆。
20、重复接地体上串接或并接多根接地线或接地线进行对接、串接等。
21、塔机没做重复接地和防雷措施。
22、在露天使用的电源插座无防雨等防护措施。
23、对失灵的开关,破旧的导线,存在隐患的设备等不更换、不维修,照常使用。
24、电缆电线通过运输道路、作业通道没有采用地下穿管敷设和采用其它有效的保护措施。
25、仍在使用被淘汰静止使用的电器设备。
二、分析产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施土现场临时用电中存在的常见隐患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露天、施工环境较差、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等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往往也是受工程施工用电的临时性的观点影响所造成使用的随意性的态度有关。同时,由于不良的陋习长期存在,熟视无睹,使隐患得不到根治,最终酿成事故。总概而论是人、机、料、法、环这五个方面表现在技术上、管理上、制度上产生和存在不规范、不科学所至,其原因主要是:
1、不规范——对存在的常见隐患进行分析,突出的一点就是随意性、凑乎性。有的电工不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措施及要求去做,只要能用上电,能使用就行了。有的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要求、标准理解和掌握不够等,在具体实施及操作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2、图省事——在这些隐患中,不难发现往往与在实际操作中那种图省事,怕麻烦的心理和陋习有着极大的关系。该用的不用,该查得不查,马虎大意,糊弄了事,怎么省事就怎么干。
3、贪便宜——由于现场施工作业环境较差等原因,往往造成施工临时用电设备、电线、电动工具等损坏、失灵故障、为了贪便宜、少花钱、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带病运行。有的购置价格便宜,质量较差,安全得不到保证的产品、材料。
4、不重视——由于施工临时用电是为工程服务的,属于辅助的、临时性的工作而往往不被重视。有的根本没有建立必要的有关贡任制和检查、维修、测试、操作等正常的技术管理制度等。有的建立了也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和执行,形同虚设。对操作、使用人员不进行必要的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技术规范的学习、考核。也不对因异常恶劣气侯、特殊施工条件下开展施工安全用电教育、施工用电技术交底及采用必要的防范措施等。
三、安全督理措施
在贯彻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按照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安全管理以及对存在的常见隐患进行防治,杜绝和减少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如下:
1、审核
(1)监理工程师应当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应编制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附有技术、安全计算、验算书或结果。(2)审核电工的作业上岗资格和操作证等相关的技术证书
(3)审核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器具、电线电缆、电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证明材料,确保设备、工具、材料安全可靠。
(4)审核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方面有关责任制度、安全及技术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2、检查
(1)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制度、技术措施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和执行,实施的情况应当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用电设备的检查、维修、,测试的记录和数据的真实性、完备性。
(3)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对现场用电设备、线路的设置、操作与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行为应发出安全监理通知单,要求逐项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避免和减少随意性的陋习。
3、督促
(1)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存在的隐患提出防治措施并进行具体落实和执行。
(2)在恶劣的气侯、特殊的作业环境操作情况下,应督促进行和采用必要的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用电的隐患和事故。
(3)利用安全交底、工程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常见隐患进行分析,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检查情况进行讲评,督促施工单位引起重视,使安全生产长抓不懈。总之施工用电隐患已经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施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制定严格措施。层层落实安全用电责任制。有关部门应将培训有关人员作为必修课,发现违规行为应当从严查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消除施工用电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篇:手术室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Word 文档
手术室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护理主体和护理对象的安全管理,前者是指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后者是指护理活动过程中患者的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只有解决了护理安全管理问题,我们才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优质护理服务首先应是安全的服务,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成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手术室是由多部门、多环节、多种设备共同协作完成手术任务的特殊工作环境,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一)手术病人、手术部位的错误
【相关因素】
(1)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手术患者,患者转床而手术通知单未及时更改。(2)接患者的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核对科室、患者姓名、床号、性别、诊断、手术部位名称等。
(3)手术团队缺乏有效沟通,病人未参与手术部位标识。
(4)未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缺少风险评估,麻醉前、切皮前的手术核对过程。
(5)医生开错手术通知单,如左右部位错误。
(二)手术病人接送发生坠床和跌伤 【相关因素】
(1)手术患者或麻醉未清醒患者未上护栏和安全带。(2)搬运或运送病人时,安全措施不到位。(3)运送工具(平车、轮椅)安全性能差。(4)局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无专人护送。
(三)手术体位不当发生压疮 【相关因素】
(1)手术体位摆放不当。
(2)体位垫、床单折叠不平整或有硬物,受力点不均衡。(3)手术时间过长,骨突部位长期受压。(4)移动病人时有拖、拉动作。(5)老年或消瘦的病人。
(6)皮肤情况差,缺乏弹性。(7)外周血液循环不足。
(四)手术中输液、输血、用药错误 1.用错药
【相关因素】
(1)用药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未按医嘱用药,未询问药物过敏史,未查看皮试结果。(3)药名不熟悉或记忆混淆。
(4)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不熟悉,造成执行医嘱易出差错。(5)口头医嘱未听清未复诵。
(6)外用药、毒麻药管理不当,标字不清,与静脉药混装。2.输错血
【相关因素】
(1)血标本采集错误,病房护士同时进行抽取多个患者标本。(2)血库发血错误。
(3)输血错误,一人同时取多个患者血袋。输血时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五)手术物品清点错误 【相关因素】
(1)未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及清点流程。
(2)手术前物品在术前、术中、术后清点错误。清点后记录不及时、忘记记录或记录错误。
(3)疲劳、夜班、连续工作时护士或医生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大意。(4)手术方式的改变、人员更换,需要增强手术器械及用物。
(5)急诊手术、手术部位较深、体形偏胖,术中出现意外的病人体内遗留异物的几率较一般手术病人要高。
(6)术中洗手护士或巡回护士换人,交接班不清楚。
(六)手术设备、设施使用不当 【相关因素】
(1)器材准备不齐全、不完整,延误抢救时机。(2)不熟悉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方法。(3)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及气体管理不当。
(4)电外科设备引起的烧伤多见于电刀笔和回路电极(又称负极板)。(5)激光在非手术部位误按操作按钮,意外触发可引起烧伤或火灾。(6)使用无绝缘层或绝缘层已破损的电刀头进行手术止血时可发生烧伤。
(7)术中电热毯、热水袋、冰袋操作不当引起皮肤损伤。(8)器械性能不良,致使手术延时或推迟。
(七)手术过程中的危急值报告不清发生的错误 危及病人安全的异常检查、检验结果称为危急值。【相关因素】
(1)没有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2)缺乏“危急值”报告管理流程。
(3)手术室人员责任心不强,接到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未及时复述记录,未及时传达或传递内容错误。
(八)手术过程发生意外抢救不及时导致的错误 【相关因素】
(1)急救器材药物不齐全、不完整,延误抢救时机。(2)抢救仪器性能不良,运转不正常。
(3)突然停电、停水。电路系统未及时检修,发生故障。(4)护理人员抢救配合经验不足。
(九)手术室感染管理不善引起的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1)手术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手术室环境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三区”“三通道”不分,清污不分,人流物流交叉。
(3)手术人员外科洗手及消毒程序不规范、时间不足。
(4)手术时间长,手术医生操作不规范,侵入性操作多,电刀、电凝使用不当。
(5)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未严格区分。(6)无菌物品使用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7)患者属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
(8)术前未正确备皮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低体温。(9)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10)清洁卫生不彻底。
(十)手术标本管理不当发生错误 【相关因素】
(1)手术室未建立标本管理制度,标本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不规范,造成标本遗失。
(2)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送错标本。
(3)装标本的容器过小或破损,无法起到固定标本的作用导致标本变性。(4)标本名称与病理单名称不符。
(5)手术中标本留取种类较多时,器械护士未及时进行标本分类标注,导致术后分类错误。
(6)医生不能及时开出病理单或填写不全,导致手术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延误病理诊断结果。
(7)标本交接登记制度不全。
(十一)手术护理记录不足引起的法律纠纷 【相关因素】
(1)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与麻醉医生记录有误。(2)记录不完整,缺乏真实性。(3)错记、漏记、有涂改。
(4)植入性器材未粘贴合格标志。
(5)消毒灭菌器材未粘贴指示卡、指示带。
(十二)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识 【相关因素】
(1)未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缺乏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的了解。
(3)科室领导和护理人员害怕上报,担心受到惩罚。(4)报告填写程序繁琐,不愿花时间报告。(5)管理者没有正面引导及反馈。
二、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一)建立并落实手术室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手术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 1.建立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三部曲”程序,并有记录
第一步:包括手术病人标志、手术部位标记、运送工具标志。(1)手术病人标志确认:病人手腕或脚腕佩戴标志带,用不褪色的笔写明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
(2)手术部位标记确认:术前由医生做好标记,特别注意成对器官的单侧手术、有左右之分的手术,有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
(3)平车标志牌确认:接送平车标志牌写明手术间,避免接错手术间。
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交接核查病人、资料及物品,有记录。查对是让清醒患者说出姓名,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儿,其身份的确认必须由其合法亲属或外科医生共同完成。
第三步:执行术前“暂停”、再次核对制度。(1)明确是否是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
(2)手术需要的医疗文书、影像及病情资料、知情同意书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3)术中需要的任何特殊仪器设备、体内植入等是否准备就绪且功能良好。
2.建立三方核查制度
手术前三方核查涉及手术患者、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参与人员多,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
(1)核对责任人及职责: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多环节的复杂过程,涉及手术患者、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室医生,每一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不同时期核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其身上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都必须进行核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核对由不同部门的人员主持,其他部门的人员配合完成。
(2)核对时间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按上述职责要求,三方将分三次进行核对。
第一次为实施麻醉前,由三方共同核对病人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有回答能力的病人则由自己叙述姓名、年龄、手术部位、过敏史等内容。第二次为手术开始前。第三次为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前,核对方法均与第一次相同。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查表相应位置上签名。若麻醉医生、主管医生为进修医生时,必须由本院的上级医生复核并签名。(3),《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试行)》见附页。手术病人三方核查流程图见“手术安全核查流程”。
(二)加强手术接送环节的管理,防坠床、跌倒
(1)正确使用平车、轮椅、定期检修手术推车和手术床,保证其安全性。
(2)移动患者到手术床或推车时,必须固定手术床或推车,防止坠床。
(3)运送患者时上护栏及安全带,患者的头部应在运送者一侧,转弯时应减慢车速,防止摔伤。
(4)对小儿、老人、躁动和苏醒期间的患者,除使用约束带外应有人看护,确保患者安全。
(三)加强手术患者体位的安全管理,防压疮,防神经、肢体的损伤
(1)术前访视时对病人年龄、体型、病情、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2)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无碎屑。
(3)护理人员掌握摆置手术体位的要点,手术部位暴露充分,手术体位固定牢固,避免压迫神经血管,避免影响呼吸循环;保持受压部位干燥,避免潮湿。
(4)选择合适的体位垫,体位垫材质要求透气吸汗、表面光滑、无棱角。摆置体位时避免拖、拉、推,动作要轻柔,在病人受压关节、骨突部位、肌肉组织薄弱的地方垫软垫保护、重点受压部位使用褥疮贴。
(5)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及皮肤颜色、弹性、张力,发现体位倾斜及时纠正;若手术时间长,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对肢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被动活动。
(6)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病人皮肤完整性,如有受损及时处理、记录。
(7)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四)建立实施术中的输液、输血、用药安全制度 1.安全用药措施
(1)药品分类保管,标志清楚,严禁混装,剧毒麻药品专柜上锁保管。
(2)严格查对制度,及时、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
(3)医嘱不清晰、不明确时,应待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不可凭经验使用。
(4)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当场复诵药名、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并提醒医生及时补充医嘱。
(5)手术台上所需药物必须由巡回和洗手护士共同核对以后用注射器抽吸,并严格掌握剂量。
(6)药物标签脱落、字迹不清一律不用,用过的空药瓶或药品原包装应保留,手术结束后由洗手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7)护士交接班时要交清药品名、剂量、浓度。2.安全输血措施
(1)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即: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查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血量。
(2)一次只能领取一个患者的血袋,避免混淆而输错血。(3)输血前需两人共同查对,并签名。
(五)强化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的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清点核对制度:(1)铺置无菌器械桌时、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皮肤缝合后五次清点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缝针等,巡回护士及时、正确记录。
(2)清点物品时要求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唱点,并完成反馈读/反馈听过程,如下:
a.信息发出者向信息接受者简洁的陈述信息。b.接受者复述听到的信息内容。c.发出者确认复述的内容正确。d.双方达成共识。
(3)使用带钡线的纱布敷料,术中增加、减少用物必须由洗手和巡回护士两人共同清点确认,并立即记录。
(4)执行手术护士一人一台制,一般情况下不中途交接班,特殊情况执行交接班清点核实制度,交接人员必须共同清点,并签名确认。
(5)属于清点范围的物品,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带出或带入手术间。
(6)连台手术要清理手术间,更换垃圾袋。
(六)加强手术室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患者手术过程中灼伤
(1)使用粘贴室电极片,放置于肌肉丰富的部位,离手术区越近越好,与皮肤接触要紧密。
(2)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使用双极电凝。
(3)按操作规程安全使用电外科、激光等设备,使用前认真检查设备完好性。
(4)头面部手术时禁止开放性给氧,或使用电刀时暂停给氧。(5)使用皮肤消毒时用酒精脱碘应彻底,待酒精完全干燥、挥发后才使用电刀。
(6)仪器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做到定时保养、及时维修。
(七)建立手术过程中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手术“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2)加强手术室护士交流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做到及时、准确、全面、简练、清晰得陈述。(3)接收信息流程:
a.护士或其他接听口头或电话医嘱、检查报告的人须把对方告知的信息记录下来,有书面记录。
b.然后要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及电话医嘱、检查报告内容;对方确认复述的内容无误方可采取行动。
(八)狠抓术中抢救配合工作,提高抢救存活率(1)立即调配护理人员,分工合理。
(2)及时听清和复述医嘱,注意力集中。
(3)加强培养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抢救配合时的协调性。(4)加强培养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掌握应急预案。(5)熟悉掌握抢救器材的使用及故障排除。(6)抢救器材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修。(7)急救药品准备齐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8)手术室应双路供电。
(九)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降低切口感染率
(1)加强手术室人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业务素质。(2)加强对手术人员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3)正确准备皮肤,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保暖,糖尿病病人监测术中血糖。
(4)手术室护士长要做好监督保障工作,监督手术人员,管理好人流、物流秩序。
(5)提高手术室洁净度,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6)提高手术室被服和布类的清洁度。(7)维持手术间的正压状态。
(8)加强净化手术室工勤人员培训与管理。
(十)规范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有效防止标本差错 建立手术标本交接登记制度,包括常规标本送检登记本、快速冰冻标本送检登记本。
(1)标本处理程序:
a.器械护士根据切取标本的大小、部位,用纱布或弯盘接取标本。b.使用透明的可封口的标本袋,巡回护士根据切取的标本组织,填写标本袋上的标签,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标本组织名称。
c.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必须及时将标本装入标 本袋,如果是多个标本应分别装袋并放入专用容器。
d.术毕医生填写病检单,与洗手护士再次共同逐一核对,由洗手护士送往手术标本存放间。(2)标本送检程序:
a.标本间内张贴手术标本送检制度、手术标本送检程序、注意事项等。
b.标本间内备有以下物品:1.病理标本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标本名称、标本袋数以及送检护士签名、当日送病理科的标本总袋数、病理科接受人员签名;2.病理送检单;3.标本固定液。
(3)送检流程见“术后病理标本送检流程”。
(4)冰冻标本管理程序见“手术标本送冻流程”。
(十一)加强手术室护理记录填写的准确性
(1)护理文件的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
范,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证据。
(2)手术室护理文件记录要求做好器械及各类物品清点记录,标本留取记录,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用药记录,医嘱执行记录及生命体征观察记录等。
(3)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强化护士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 自我保护意识。
(十二)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1)医院要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主动
报告的制度与机制,建立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2)医院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
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
(3)让所有医务人员知道不良事件报告程序。(4)手术室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
(5)质控部每月对全院各临床部门及医疗护理单元上报的各种
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报告。
手术室十防措施
为了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的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工作要有耐心、细心,认真做到十防:
一、防接错患者或手术部位错误
二、防摔伤或压伤患者
三、防止用错药
四、防止输错血
五、防器械不齐延误手术造成意外
六、防异物存留体内
七、防止烫伤或灼伤患者
八、防褥疮
九、防毒、麻、剧、限药品和珍贵仪器丢失
十、防止弄错或丢失病理标本
医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患者对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提高用药安全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模仿病人家属签字
手术酿成事故
案情经过
2005年5月初,原告彭某在一家医院门诊检查患有右乳腺癌,同年5月21日,原告彭某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原告的丈夫王某在医院的《手术同意书》中“患者或者近亲属”一栏签了名。因当时处于农忙季节遂回家农忙。2005年6月3日,被告方的医务人员在未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由主刀医生在《手术同意书》上模仿患者丈夫的名字签字后,即行切除子宫和双侧卵巢术,术后原告在该医院进行“化疗”,在“化疗”输液过程中因化疗药物外溢致局部组织坏死、导致功能障碍。2006年3月,原告以被告单位医务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在未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下即行切除子宫和双侧卵巢,造成原告严重伤残,遂将该医院告上法庭。
鉴定结果:法院受理后,鉴定是否为患者丈夫笔迹进行鉴定,结果为患者丈夫签名字迹为底样套摹书写形成的。医方负完全责任。原告的伤残为三级残疾。
法院判决:经法院调节,医院一次性赔偿原告人民币15.8万元。
案件点评:在医患纠纷案件中,医疗中的知情权是指患者有知悉自己的病情、治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和医方基本情况、技术水平及其他医疗信息的权利。在不知情的条件下被他人处分了这些权利,不管行为人出于善意或恶意,其行为均构成侵权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教训警示:医务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没有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如果不是危重紧急抢救的患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患者进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在紧急抢救的时候,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涉及夫妻性生活、生育等问题的手术时,还必须征得配偶的同意,医生才可实施手术。任何出于好心、自信、侥幸等心理,都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没有授权代理患者签字是不合法的。
术中打手机
赔偿患者5万元
案情经过
2004年2月9日,孙女士因吞咽不畅,来到徐州市某医院检查治疗。经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度贲门失弛症,医生为她进行了球囊扩张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手机铃声响了,医生随即将仪器交给护士,出去接听电话。医生出去后,护士手持胃镜,将打气囊交给另外一个人操作,继续进行扩张手术。过了十几分钟,手术医生仍未回来,孙女士感到害怕,要求停止手术。护士只好将手术医生叫了回来。医生回来后,不仅没有安慰孙女士,反而呵斥了孙女士几句,并坚持要继续实施扩张术。孙女士本以为手术医生会亲自操作仪器,但这位医生的眼睛却仍然盯着手中的手机,又向门外走去。治疗仪器仍由护士操作,一直到治疗结束。术后孙女士的体温升到了39.8摄氏度,检查发现孙女士的食管被手术撕裂造成穿孔,并已漏入实物引起纵膈炎伴胸腔脓肿合并感染肺炎。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孙女士的食管穿孔总算愈合了,但她的贲门失弛症却没有治好。孙女士一纸诉状将徐州市某医院告上法院,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21646.74元。
鉴定结果: 经鉴定,徐州市医学会认为,本病例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法院判决:医院愿意一次性赔偿孙女士50000元。
案件点评:术中主诊医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脱离岗位,未能全程指导护士操作,是造成患者食管下段穿孔的因素之一。医生在接诊、处理和治疗中间接打手机,是患者极反感的事情,也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不良行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为了个人问题停止手术去接听电话,给患者造成延时治疗不说,并且造成了伤害。作为一个医生应该知道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属于麻痹大意还是放任不良后果。
止血钳“隐居”腹中18年村妇获赔12万
1988年6月12日下午,55岁的吕某因腹部疼痛到囊阳某卫生院进行检查治疗。经查,吕某系结扎后形成腹腔淤血,施行剖腹手术治疗。吕某出院之后,一直感到腹部不适,时常轻微疼痛,吕某及家人认为可能是治疗后不适症或妇科炎症,经常到诊所拿消炎止痛药或打针,以缓解疼痛。
2006年12月10日,吕某腹部疼痛程度加剧,行CR影像检查,才意外发现腹部长期疼痛的根源竟是一把止血钳在腹内“隐居”作怪。于2006年12月21日在囊樊市中心医院住院将腹腔内一长14cm宽4cm的止血钳取出。吕某将卫生院告上法庭。
鉴定结果:吕某的伤残程度为10级。
法院判决:赔偿原告吕某的经济损失费105429元,共计12万余元。
案件点评:本案被告医务人员因疏忽大意的医疗行为,将止血钳遗留在腹腔内长达18年之久,给吕某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故大的损害。
教训警示:关于手术异物遗留体内划分:如手术者询问护士,护士回答无误,术后发现异物遗留由护士负责;护士清点器物不清告诉术者,术者不听出现遗物由术者负责;如手术者不询问,护士不提醒术者,术后发现异物遗留两者均应承担责任。
进修医生私自手术
责任谁担
案情经过:患者师某与在某医院进修的医生瞿某系熟人关系,均住某县。1998年4月29 日上午师某在某医院门诊检查,当日下班后7时左右,经瞿某介绍,该医院进修的医生蔡某将师某带到医院的病房进行颈项淋巴结摘除手术,做完手术后师某给了蔡400元,蔡分给了瞿200元。师某术后出现残疾将某医院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因伤残而产生的车船费、住宿费、术后治疗费、鉴定费及伤残补助金等费用。
法院判决: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患者在某医院处挂号就医,并在该医院实施手术,与该医院已形成了医患关系,医院虽有明文规定进修医生不能自行手术,但医院对进修医生管理不严导致事件发生。进修医生蔡某、瞿某的行为时代表医院的职务行为,医院应承担责任。故判决:医院一次性付给原告伤残所产生的车船费、住宿费、术后治疗费、鉴定费,伤残补助金共计3万余元。某医院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患者在手术当日上午先挂号,然后就医取药。就此患者与医院之间的门诊医患关系即告终结。当日下午,患者通过熟人关系,未按规定办理入院手续,私下与进修医生协商由进修医生下班后在病房内给其做手术,术后,患者仅付给了私自行医的医生酬金,因此,患者仅与进修医生瞿、蔡之间形成医患关系。蔡、瞿二人未经单位安排、委托、违反规定,为谋私利,利用单位的造成的后果也应由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审法院判决撤销一审民事判决,驳回师某对某医院的诉讼请求。
案件点评:本案之所以一审、二审判决结果如此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法院对于进修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的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医院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诊断。首先我们先从进修医生的角度分析该问题,即他们是否在从事职务行为?职务行为通常是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权力,履行职务职责的活动,当工作人员从事职务行为时,其行为后果应当由其单位承担。我们在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时应该考虑如下因素:行为是否是特定主体在特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内实施;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行为是否具有为单位谋利的意思。对照以上的条件,显然这两名进修医生并非在从事职务行为。其次,我们在从患者的角度分析,如果患是无辜被骗,即使进修医生并非从事职务行为,那么我们也可以按照表见代理的理论来要求医院承担责任。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即被代理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保护善意的无过失当事人的利益,但本案并不适用,本案的患者与进修医生认识,并将费用直接给付进修医生,这些都充分说明患者并不是善意的无过失当事人。
教训警示:在一些教学医院以及高级别医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进修人员,为了提高临床技能,进修人员每天都会承担大量的具体工作,因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并不在少数。但从一般意义上说,进修人员是在医院的统一管理下从事工作,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本案的情况应属少数,但也给医院敲响了警钟,如何对进修人员加强管理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问题。进修人员根本目的在于学习,应该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具体工作,不能独立从事诊疗工作。对于那些已经在原医院取得执业医师证书的进修医师也会受到证书中关于执业地点的限制,他们在进修过程中独立执业本身也是违法的。
手术纱布留骨腔
案情经过:1994年2月2日夜,林某被拖拉机轧伤,当即被送往甲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股骨中断粉碎性骨折”,先行牵引治疗,同年2月15日行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后4天,林某要求提前出院,出院病历医嘱:10日后拆线。
林某在手术后的第15日,在家乡某村卫生室拆线,并作抗感染治疗。3月5日,伤口上端感染,4月中旬,其右股外侧下方出现脓肿,形成窦道。为此,林某先后在某县福田卫生室、运河卫生室、农垦医院、化工新村中医骨伤诊所等多家抗感染、输液、换药、引流(用纱布条)等治疗,仍无效果。1995年3月6日,林某到乙医院住院治疗,疾病诊断为:右股骨陈旧性骨折合并感染,右股骨骨髓炎。同年3月14日行内固定解除,扩创死骨去除,置管引流术,在钳夹死骨时,从伤口内带出一块大小约10厘米*20厘米的纱布。当时在手术现场的主刀医生、骨科副主任及实习医生将该情况及时汇报了院领导,并通知了甲医院领导。事后甲医院将取出的纱布、钢板、螺丝钉、死骨等全部带走,但乙医院未将上述情况告诉患者。1995年3月31日,甲医院与林某签订协议书,由该医院补偿林某精神和物质损失费13000元。后林某将甲医院述至法院要求赔偿。
鉴定结果:1999年,患者创口内的纱布、棉球系出院后在多家小诊所、医务室不正规换药治疗所遗留,是严重的医疗缺陷。但与甲医院无关。林某医疗事件为三级乙等责任事故。于2000年1月10日,林某右大腿内遗留的纱布已在甲医院接受的首次手术过程中所遗留的可能性为最大。
法院判决:甲医院赔偿林某158373.52元。甲医院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左右不分误手术
案情经过:2005年3月7日,原告余某到被告某医院进行肢体矫正手术。被诊断为骨髓灰质炎后遗症、左下肢瘫痪。但是在3月9日的手术中,被告某医院却错误的将原告余某健康的右腿实施了右下肢腓骨短肌代跟腱手术。手术进行完后,被告某医院将原告余某推入病房后才发现手术做错了肢体。又将余某推入手术室对右下肢进行了复位手术,并且对左下肢做了腓骨短肌代跟腱手术。原告余某好腿被被告错误的实施手术后,在脚部留下了明显的三道瘢痕,而且比之前瘦了近一倍。给本来就有残疾的原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鉴定结果:本病例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院负完全责任。
法院判决:赔偿7700元
教训警示:该医生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实在是粗心大意。将“左下肢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写成“右下肢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手术的医生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也明显欠缺谨慎意识,也没有在患者进行询问。当患者把身体交付给医生时,也就是把信任和生命交过了医生,遗憾的是,我们临床一些医生往往把左侧、右侧、阴性和阳性等,这样一字之差的功夫,但却导致疾病性质变化的医疗事故。
急腹症手术病历不全
患者死亡后赔偿62万
案情经过:李某,女性,19岁,主因“腹痛腹胀7小时”入院。患者行CT检查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并有皮下气肿出现,被紧急送至手术室准备手术。为挽救生命决定行全胃切除术并且除坏死横结肠约15cm,此时患者一般情况极差,血压不能维持,患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合此患者临床表现与术中表现,初步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由于患者未进行尸解,未能有确切诊断。
鉴定结果:对于患者自凌晨入院至被收住院这一期间的门诊治疗,因缺乏相应的病历资料,医学会无法对诊治情况进行鉴定。
法院判决:对急诊病历审查,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在病历中有四处时间记录被修改,且修改未采用“双划线在错字上”的修改方式,而是在原始记录上直接涂改。2.根据该病历记录,患者到某医院的时间为当日凌晨的3::30分,而开始有诊疗记录的时间为4:20分,期间50分钟无对患者采取相关医疗措施的记录。3.该病历未与住院病历一起封存。4.该病历在开鉴定会时,才提交,致使鉴定机构未能作为鉴定依据。故法院认定某医院急诊治疗中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与患者的最终死亡存在因果关系。共计628548.87元。
案件点评: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六条规定书写过程中应当用双划线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第九条规定:应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教训警示:本例是门诊病历不全导致的医院败诉。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时时刻刻牢记我们的医疗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拖延书写病历和医疗纠纷发生后的修改,都会导致不利的法律后果,而这种后果是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