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

时间:2019-05-13 03: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

第一篇: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

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

案例背景

案主杨某,男,今年48岁,四川苍溪县人,三级伤残军人,现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大邑休养院疗养,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

自6月份以来,杨某经常呆在屋里不肯与周围同事交流,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睡觉,也不看电视,还迷恋上了香烟,自己有事情憋在心里,院里领导班子多次走进杨某房间嘘寒问暖,并做足思想工作,但都无济于事,仍旧长期封闭自己,极少和外界沟通。

妻子由于女儿上学居住在老家苍溪,有两个女儿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夫妻长期的分居使得彼此缺乏照顾,每前往食堂吃饭的路上,看到同事的家属备好菜肴,幸福愉快的进餐之时,杨某就会感到心寒意冷,无依无靠,自卑、无助、冷漠之感占据整个心扉,渐渐地杨某出现抑郁症状。

7月8日,休养院领导给我们讲述了杨某的基本情况,要求我们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杨某走出困境。

问题诊断

在我看来,服务对象杨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问题。由于家庭的原因,服务对象长期得不到亲人的照顾与安慰,与妻女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使得他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服务对象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他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2、人际沟通问题。在大邑休养院生活中,服务对象长期缺乏与工作人员和周围同事有效沟通的机会,与邻里间的关系较为淡漠。由于服务对象长久封闭自己,其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他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他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3、自我认同问题。1983年2月,在一次国防施工中不幸受伤,造成脑挫裂伤后伴外伤性癫痫,病情很不稳定,发作频繁,一直利用药物控制治疗,众所周知,药物的作用大小需要有合理的营养饮食做保障,可能是军人的缘故,杨某长期以来保持着节约简朴的习惯,在他的饭碗里几乎看不到肉,可是他忽略了身体才是关键,一旦节约过了头,“好习惯”也会拖垮身体。杨某曾为我们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过特殊的贡献,本应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国防建设事业而负伤,对国家、对人民、对身为军人的他而言本是件无比光荣的事业。如今,当跟他提及过去军队服役期间的事迹时始终不肯与大家敞开心扉,针对自己身体的残疾有着强烈的失落感,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服务对象与亲人的长期分居不能就残疾阴影给予正确的支持与鼓励,这加剧了服务对象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服务对象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4、家庭问题。服务对象由于与妻女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不免造成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服务对象与妻女的关系淡漠,而且丈夫的残疾得不到在妻子和女儿足够的理解,在她们的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妻女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显得服务对象不完整。此外,就服务对象的妻子这一方来说,因她缺乏对自己丈夫的悉心照顾及受固有的残疾即残废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及时发掘和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身心需要,这也是造成服务对象心理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

服务目标

总目标:提高服务对象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 2 案主的自信心;树立其作为国家和人民的功臣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成就感。

具体目标: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服务对象尝试着和邻居、身边朋友们多交流,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促进与服务对象妻子和女儿进行沟通,巩固和加强服务对象与妻子的夫妻关系,增进彼此的互相理解与宽容,逐步转变妻女对服务对象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服务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争取本院医生为服务对象做一次全方位的体检,拟定治疗方案,让服务对象本人及其家人再无后顾之忧。

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者登门上访与服务对象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尽可能的找出服务对象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做出是否需要给予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接案,另一方面要向服务对象坦诚介绍社会工作者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服务对象的疑虑和敏感度。

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服务对象相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并同服务对象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在与杨某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开始进行非正式的单独会谈,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 减轻服务对象焦虑、不安的情绪。服务对象在刚开始往往不易通过自我认识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服务对象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行为缺陷联系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服务对象的情绪反应,一旦其情绪比较激烈或感觉很为难时则立即停止,尽量保持会谈愉悦的氛围,使得会谈不致因此而中断。譬如可以从服务对象平时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女儿的学习情况和本人兴趣爱好,对妻子、女儿及周围身边的邻居、朋友的看法和感受等等,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的引导中,社会工作者应通过真诚、接纳等的方法,设身处地站在社会工作者的立场去体会服务对象的感受;特别是提到一些服务对象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服务对象感觉工作人员对其关心不够,与其平时交流少,妻子认为身体已经“残废”等等委屈时,一方面让服务对象尽情倾倒心中的“苦水”即委屈,使其心理压抑得到适当的倾诉和释放,另一方面运用同理心去体会服务对象的感受,譬如可以说“你的感受,我曾经也体会过,我能理解你”、“有时候,别人不理解我时,我也会生闷气”等等,这样无形中会拉近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有助于今后个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过,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应尽量避免对服务对象进行价值判断,要保持情感中立和应有的专业关系,同时,要始终围绕会谈最初所确立的目标即帮助服务对象澄清个人的心理困难,释放心中的压抑和委屈而进行,并对案主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记录,好为开展下一阶段的访谈作准备。

第二阶段:在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之后,社会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开始介入服务对象的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家庭尤其是妻子单独开展个案访谈。社会工作者事先和服务对象妻子约定好某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因为妻子还在老家苍溪县,只能借助电话和服务对象的妻子进行访谈。社会工作者首先将服务对象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服务对象的妻子,并对其想法和感受提出社会工作者自我的看法意见,使得服务对象妻子开始真正认识到他的丈夫的心理需 求;同时,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倾听和记录其妻子对服务对象的看法和评价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他们作为伤残军人家属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长时间不来看望丈夫,对丈夫“残废”的意识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充分相信服务对象是国家的功臣,民族的英雄,人民眼里最最可爱的人,照顾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自己作为伤残军人家属应无比自豪和骄傲;经常多给予服务对象一些相处的时间(一起做家务和外出购物、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多给与服务对象一份支持和鼓励等。经过我们的工作,服务对象的妻子感到以前对丈夫的关心不够,以后会好好照顾自己丈夫,一起走过美好的万年生活。

第三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第三阶段治疗计划前,将社会工作者访问其妻子的经历、其妻子对他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的妻子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的意愿反馈给杨某,并将正式邀请其妻子参与社会工作者和她之间的访谈的建议告知服务对象。在征得服务对象和妻子双方的同意后,社会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介入服务对象家庭,对服务对象及其妻子开展家庭访谈。此次访谈是以整个家庭成员为对象,社会工作者事先通过电话和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约定好确定的日期,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准时聚在一起,在家里参与会谈。社会工作者在进入服务对象家庭后,尽量尊重服务对象家庭的礼仪和习惯,尽可能的融入到成为该家庭的一员中去,避免因关系生疏造成尴尬和会谈的过早中断。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始入手,特别是谈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谈论的积极性。由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逐步将话题自然引发到服务对象的问题上来,可能的话,在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服务对象向妻子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烦恼及对家庭和妻女的看法等等;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引导妻女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叙述,并时常给予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对服务对象的坚强和取得的荣誉进行总结和强调,以引起妻女 的共鸣和重新审视服务对象的需要。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引导妻女参与到会谈中来,对服务对象的叙述作出积极地回应,妻女通过回忆讨论的方式发掘和观察到服务对象的优点,妻子明白服务对象平时很关心女儿的学习,而且时常帮她做家务,接下来社会工作者采取强化的方法对服务对象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使其认识到他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恢复和提升他的成功的自我认同感。此外,针对服务对象的夫妻关系需求和交往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向妻子提议尽量多抽点时间与服务对象沟通和相处(如妻子经常回单位,共同做家务、一起出外吃饭或散步等),妻子当面承诺今后尊重服务对象并尽量抽时间陪丈夫,让服务对象真正体会到妻女和他永远在一起。社会工作者在基本完成此次会谈所要达成的目(即让服务对象与妻子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善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我认同感和正常的生活)之后,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次会谈,社会工作者把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告知家庭成员以作好心理准备。

第四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告知了服务对象家庭成员此次计划的大致内容后,社会工作者开始介入服务对象所在的休养院,为服务对象的心理康复争取相关资源。社会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使能者,在向医院领导说明服务对象的需要,积极寻求提供医疗帮助,特意为服务对象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唱红歌、诗歌朗诵和革命传统事迹演讲等等。在征得休养院领导同意后,社会工作者在休养院宣传和招募组员,并将此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再次告知服务对象及其家庭,争取服务对象的妻子和女儿的支持来鼓励服务对象积极报名参加休养院的活动。在取得服务对象同意参加后,社会工作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休养员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控制和协调服务对象与其他休养员的关系,创造一种快乐温馨的氛围,经过开展一系列的兴趣活动,使服务对象学会了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和大家谈笑风 6 生,让他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了杨某与他人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阶段:跟进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和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服务对象一天天恢复了神气。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和服务对象妻子的信息反馈,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及近期的行为表现良好,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已明显好转,社会工作者将结案告知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并注意服务对象情绪上的反应,社会工作者在结案前和服务对象进行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告知服务对象结案的事情及同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告结,避免服务对象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让服务对象明白学会独立自主去处理个人的事情,通过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杨某表示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不跟人交流、不愿出门、不自信自己的人了,这也达成了社会工作者的目标。

服务评估

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社会心理疗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的个案,除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服务对象的家庭、休养院资源等整合到服务对象的治疗中,从而为他的身心康复尽可能全方位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服务对象缓解和摆脱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尽早恢复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本次服务计划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较少,成本低,同时能够积极争取到服务对象妻子女儿及其医院资源的配合与支持,这使得该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我评估:社会工作者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巧妙而又灵活的处理好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整合各种 资源如服务对象妻子和女儿及医院资源等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内心压抑的正常宣泄,为服务对象的心理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不足:在开展个案访谈的工程中,社会工作者容易受服务对象的情感所左右,很难与服务对象维持中立的专业关系及社会工作者自身应有的权威,致使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感,这不利于服务对象的独立自主;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个案工作受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因而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问题诊断和一些不利服务对象恢复的疏漏;而且,由于受服务时间的限制,对服务对象开展的个案辅导治疗效果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服务对象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反弹,这是社会工作者无法掌控的。

专业反思与总结

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为保证服务计划的顺利开展,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始终保持中立的专业关系,特别是要注意适当的运用“同感”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不能为服务对象的情感所左右而偏离了服务治疗的初衷;而且,尽量避免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作自我的价值判断,以免加剧服务对象内心不安而使会谈过早的终止。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应本着平等的、真诚的态度,以一种探讨、协商的口吻和服务对象进行访谈,这样有利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针对服务对象的不成熟,社会工作者要投其所好,根据服务对象的喜好进入他的生活,再慢慢去引导他。社会工作者要时时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尽快获得服务对象信任,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此外,社会工作者应该学会让服务对象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作为社会工作者自己必须有预见性的准备,要有能力引导服务对象的讲话,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开展访谈,而不能毫无目的的进行会谈,这就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要事前充分准备好谈话的主题和需要信息,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的最基本的要求。

社会工作者:小张

第二篇:军人伤残补助条例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解读

《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1997年发布施行的。2004年,国务院修订出台了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使基于旧条例制定的《暂行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伤残抚恤工作的需要。为维护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相对人和民政部门行政行为,根据新修订出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民政部修订出台了《伤残抚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一、适用对象有所调整

与《暂行办法》相比,《办法》在适用对象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将《暂行办法》中的“国家机关行政编制工作人员”,修改为“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的范围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⑴共产党机关;⑵人大机关;⑶行政机关;⑷政协机关;⑸审判机关;⑹检察机关;⑺民主党派机关。”部分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的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些人员的伤残抚恤一直是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因此,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纳入了适用范围。

2.将《暂行办法》适用对象中的无工作单位人员,修改为不能认定视同工伤的人员。

对于有工作单位的因公(工)伤残人员,他们一般能够享受所在单位相应的伤残待遇,所以民政部门只负责无工作单位伤残人员的伤残待遇。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否有工作单 位难以准确界定,因此,无法沿用区分工作单位的办法来落实其伤残待遇。《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并可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因此将《暂行办法》中以是否有工作单位界定适用对象,修改为以是否认定视同工伤来界定适用对象。规定对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

3.将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纳入了伤残抚恤范围

过去,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可以享受相关待遇,而其他因见义勇为、抢险救灾致残的却没有相应规定,致使这部分对象的伤残抚恤待遇较难落实。《办法》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精神,将上述致残人员纳入了伤残抚恤范围。

二、评残审批程序更加规范

《暂行办法》对程序的规定比较原则,缺少时效、送达和告知内容,导致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还引发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法》重点对伤残抚恤的办理程序进行了规范。一是增加了时间限制,规定各级民政部门在接到申请或呈报材料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级民政部门应做的工作。同时也对申请人申请评残、残疾军人向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等,明确了时限要求。二是增加了民政部门的告知程序:①在申请人提出申请后,民政部门要出具书面文书给申请人;②认为不符合条件的,民政部门要填写《不予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给申请人;③应当暂 停、中止抚恤的,民政部门也要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告知。三是增加了公示程序。四是对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重新进行鉴定或评定。五是规定了对不同身份致残人员如何评残的事项。

三、对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有异议的,可以重新进行鉴定

在实际工作中,曾出现申请人或者民政部门对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有异议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参照目前其他相关行业通行做法,增加了残疾等级重新鉴定的程序。即申请人或者民政部门对有关方面作出的伤残等级医学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到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重新进行鉴定。

四、依据残疾情况变化情况,可以重新评定伤残等级

在以往伤残等级的调整工作中,主要是对伤残人员残情加重的情形,调高其伤残等级。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实际工作中遇到残疾情况减轻的情形也不少,如不进行等级调整,便会形成事实上的不公平,造成相关人员间的不平衡。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一条“残疾的等级,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确定”的规定,残疾等级应与残疾情况相符,《办法》规定民政部门可以根据伤残人员实际情况,调整其残疾等级。

五、前往港澳台地区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仍可享受伤残抚恤

《暂行办法》规定:“伤残人员到国外定居的,按照当时的抚恤标准,一次性发给5年的抚恤金,以后不再发给。”

目前,前往港澳台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伤残人员日趋增多,要求换发伤残人员证件、发给伤残抚恤金的伤残人员也越来越多。参照国家 相关政策和国内外其他行业的通常做法,《办法》作出了“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伤残人员仍可享受抚恤”的规定,并明确了具体发放方式。

六、抚恤金可异地领取

传统的抚恤金发放办法是伤残人员到县乡民政部门领取或者由民政部门上门发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便于民政部门与伤残人员的沟通,了解伤残人员的生活状况,增进政府与群众的感情;二是可以掌握伤残人员的真实状况,做好伤残抚恤金的管理工作。但随着伤残人员异地工作、异地居住的情况越来越多,传统的抚恤金发放办法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很多伤残人员纷纷要求能够异地领取抚恤金。借鉴养老金的发放办法,《办法》对抚恤金的异地领取作出了定期提供居住证明等相关规定。

七、残疾军人及申请评残人员须注意时限要求

《办法》增加了对残疾军人向民政部门申请转入抚恤关系以及其他人员申请新办评定残疾等级的时限要求。这部分人员须对此予以特别注意,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民政部门提出相应的申请。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15问

——国家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局长孙绍骋解答录

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公布 通过,10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近一时期,本报收到不少军人和军属的来信来电,咨询他们在学习理解新修订的条例中遇到的一些不解和疑问。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直接关系到广大军人和军属的切身利益。为了使广大官兵全面了解新条例的精神,学习、掌握好这些政策,充分理解党和国家的关怀,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最近,记者专访了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局长孙绍骋,他对记者提出的诸多问题一一 给予了解答,现整理刊登,以供部队广大官兵参考。———编者1问:为什么要修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答:原《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是1988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16年来,这部抚恤优待法规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部队凝聚力、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原《条例》中的一些条款和内容,已不能涵盖和解决优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确立军人抚恤优待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理顺军人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军人抚恤优待制度,更加有效地保障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 会的批复和国务院法制部门的意见,民政部会同总政治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条例进行了修订。条例修订工作由民政部牵头,于1996年11月开始,历时8年,我们先后22易其稿。我们和总政治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军委法制局组成军地联合调研组,赴浙江和贵州两省、南京和成都两个战区征求意见,就官兵和优抚对象反映强烈的现行抚恤金标准偏低、优待内容偏少、优抚对象医疗困难、批准烈士条件和评残条件不够完善等重点、难点问题,听取了21个县级以上人民政府、36个部队团级以上单位和一些基层连队的建议。此外,我们还多次与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13个部委协商,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对部队迫切需要解决、军地之间意见差异较大的问题,逐项进行研究论证,最终形成了条例的修订草案。这次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重新修订,将会使广大官兵及其家属和468万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从中得到实惠。

这次修订条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坚持有利于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发军人献身精神的原则;坚持为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服务原则;坚持对军人的抚恤优待优厚于一般社会成员的原则;坚持国家抚恤优待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辅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需要与可能,体现中国特色与借鉴外军经验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问:为什么新《条例》增加了初级士官评定病残的规定? 答:新《条例》对评残对象的范围作了必要调整,即改变只在义务兵中评定病残的规定,增加了初级士官也可以评定病残的内容。根据士兵服役制度改革后的有关规定,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由征集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按退伍义务兵的有关规定妥善安置。由于初级士官服役期间的待遇及退出现役的办法与义务兵基本一致,他们服役期间医疗保障水平比较低,通过评定病残的办法,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解除初级士官本人和家属的后顾之忧,避免病员长期滞留部队,影响部队稳定。

3问:新《条例》在对义务兵家庭优待方面有什么新的规定? 答:新修订《条例》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与原《条例》相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一是明确提出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概念;二是明确优待标准既包括货币形式即优待金,又包括其他形式的优待,其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三是明确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发给,资金渠道明确;四是不分城乡入伍一律给予优待。

4问:新《条例》专门增加了“法律责任”一章,请您介绍一下增加这一章节的背景和目的?

答:为确保国家各项军人抚恤优待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优抚工作的顺利开展,突出法规的严肃性,新《条例》增加了“法律责任”一章,7 对军人抚恤优待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负责发放抚恤补助金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优待义务的单位、优抚对象等违反《条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为保障社会对优抚对象的优待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又赋予了县级民政部门监督和处罚权,对维护广大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问:这次修订把施行多年的“四等六级”的军人残疾级别设置改为“一至十级”,请您介绍一下调整的原因和背景?

答:正如您说的一样,建国后对伤残军人一直执行的是“四等六级”设置方法,即因战因公伤残的,按伤残程度由重至轻分别设置为“特等、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六个等级,因病伤残的按伤残程度由重至轻分别设置为“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个等级。目前我国有在职残疾军人约36.5万,他们中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企业和多数事业单位执行的是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一至十级”设置方法。由于残疾级别的不同,现役军人从部队退役后,许多待遇不能“对号入座”。新《条例》参照国外通行做法和有关部门的残疾级别设置方法,把原“四等六级”调整为“一至十级”,其中对因病的,设置为“一至六级”。目前,民政部正积极会同劳动保障部、卫生部和总后勤部,依照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护理依赖程度确定残疾级别的原则,起草新的《残疾军人评定残疾等级的标准》。

6问:新《条例》中残疾军人不再划分“在职”和“在乡”了,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对,这是新《条例》的一个重大变化。原《条例》规定,残疾军人凡参加工作的领取伤残保健金,凡没有工作的领取伤残抚恤金。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伤残军人我们称之为在职伤残军人,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伤残军人我们称之为在乡伤残军人。残疾抚恤金和残疾保健金的标准差距很大,出现了相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随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户口的农业与非农业性质划分已经取消,城乡二元制被打破。所以,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将原来的“抚恤金”和“保健金”予以合并,统称抚恤金。但这种合并是名称上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有工作单位和无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在抚恤标准、生活医疗待遇上完全实行一个标准。例如城镇有工作单位特别是在机关工作的残疾军人是有相当稳定的收入的。我们在制定具体标准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7问:近年来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新《条例》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突破吗?

答:原《条例》规定的优抚对象的公费医疗和医疗减免政策,有的落实非常困难,有的已名存实亡。新《条例》修订时对此进行了重点研究,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采取分类施保的办法:重残军人整体保障,轻残军人重点补助,优抚对象普遍优惠,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具体的说,国家对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所在医疗保险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规定。9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工作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没有工作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解决;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酌情给予补助。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以及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医疗优惠待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中央财政对抚恤优待对象人数较多的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用于帮助解决抚恤优待对象的医疗费用困难问题。这一款是重要突破,表明国家已更加重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逐步加大了保障责任。

8问: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民政部门有权处罚吗?

答:新《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负有优待义务的单位不履行优待义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履行义务;逾期仍未履行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纪律处分。因不履行优待义务使抚恤优待对象受到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为保障社会对优抚对象的优待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又赋予了县级民政部门监督和处罚权。

9问:这次修订在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上实现了翻番,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答:正如你说的一样,这次修订将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一倍。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偏低的问题在军队和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烈士是国家授予的崇高的政治荣誉,烈士的牺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时代精神的凝聚,一直是激励部队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忘我献身的巨大推动力。这次修订在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上实现了翻番,可以起到褒扬烈士、弘扬正气,鼓舞部队士气的作用。

10问:这次修订增加了对患精神病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等评定残疾等级的规定,有什么意义?

答:我们知道,原《条例》没有将患精神病的义务兵纳入评残范围。但从医学角度看,精神病属于疾病范畴,精神残疾与肢体残疾给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造成的痛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残疾人保障法》也明确将精神残疾列为残疾的一种。从实际情况看,患精神病的士兵不能评残,带来很多问题,他们有的退役后生活医疗难以得到保障,造成长期滞留部队,影响部队战备训练和正常工作,给军队建设带来很大负担。这次将患精神病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纳入评残范围,是新《条例》对现行政策的重要突破,对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稳定国防和支持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11问:新《条例》对优抚对象还拓展了哪些社会优待范围和内容?

答:新《条例》在住房、交通、教育、参观游览等方面对残疾军人优抚对象提供了很多社会优待:在住房方面,紧密结合目前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规定对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承租、购买住房依照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待遇;对居住农村、住房困难的优抚对象,由地方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在交通方面,规定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优先购票,优先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并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现役军人乘坐市内主要交通工具也将享受一定的优待,其具体政策由相关城市人民政府制定。

在教育方面,一是明确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优先录用,这为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就业和学习提供了优惠政策;二是在原有残疾军人和烈士子女享受教育优待的基础上,增加了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和边远艰苦地区现役军人子女等三类对象,规定了他们报考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优先录取政策,并可优先享受各项助学政策,为这些对象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教育保障;三是增加了现役军人子女在入学入托方面优先接收的优待政策。

在参观游览方面,规定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有效证件参观游览公园、博物馆、名胜古迹享受优待。

以上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在全国各地施行后,将充实优抚工作的内容,进一步推进拥军优属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12问:请详细介绍一下对残疾军人的医疗采取的保障措施?

答: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即原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医疗一直以来是国家保障的重点。目前,这个群体共有28.5万人,据抽样统计,他们的年医疗费支出为6000元左右,而一般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平均支出为2000元左右。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职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大部分都在企业,却不能与其他职工一样进入医保,而许多企业现在已经重组改制,无力支付医疗费。二是在乡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医疗费用无处落实。随着公费医疗制度的取消,医疗药品价格的持续攀升,特别是在乡残疾军人普遍进入老年高致病期,原有的经费保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军人的需要。因此,新《条例》明确了对他们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即原三等伤残军人)的医疗保障经费十分短缺。目前,这个群体共有57.1万人,长期以来,地方财政对此没有专门预算,他们的医疗保障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伤口复发不能据实报销,其它疾病补助无处落实。因此新《条例》根据现实情况对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13问:对其他重点优抚对象,新《条例》在医疗优待方面有什么规定呢?

答:烈属、在乡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按照原条例,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因病治疗无力支付医疗费,由当地卫生部门酌情给予减免。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原有由国家大包大揽经营医院的方式已经转变为各医院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作方式,减免政策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在继续实行减免政策的地区,大多数也是通过政府对医院给予财政补贴的方式加以维系,而且主要集中在挂号费、诊断费、出诊费、注射费、处置费等一般小额费用上。由于治疗费用提高,药费居高不下,实际上优抚对象的负担还是很重。这部分人员占优抚对象总数的4.5,急需得到国家的特别关照。因此,新修订《条例》对这些对象做出了普遍给予医疗优惠待遇的规定。

14问:我国目前共有多少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分别是多少?

答: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468万人,这些人中革命伤残人员85.6万人,其中在职伤残人员36.5万人,在乡伤残人员49.1万人;享受定期抚恤的烈属(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49.4万人,其中烈属35.7万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5.8万人,病故军人家属7.8万人;享受定期补助的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87437人,其中退伍红军老战士2838人,在乡西路红军老战士1638人,红军失散人员82961人;享受定期补助的在乡复员军人226.6万人;享受定期补助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97.7万人。

自1998年以来,国家连续6年提高烈属、伤残军人、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等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去年的提标幅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平均增幅达18%%.在乡伤残军人的伤残抚恤金最高达到每人每年9960元,在职伤残军人的伤残保健金最高达到每人每年2140元;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定期补助最高达到每人每年9360元;城镇烈属的定期抚恤最高达到每人每年3060元,农村烈属的定期抚恤最高达到每人每年2340元;在乡复员军人主要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保障,其生活补助每人每年约在1200-1800元之间。

由于国家连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各地相继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优抚资金不断增加。2003年,全国累计支出抚恤事业费87.9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其中,中央财政安排抚恤事业费37.1亿元,与1998年的12亿元相比,增加了2倍多。2003年以乡镇统筹和财政列支两种方式共发放优待金总额约60亿元,优待义务兵家属等优抚对象400多万户,户均年优待标准近1100元。

目前,全国共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辽宁、甘肃、重庆、四川、广西、山东、河北、青海、吉林、河南、宁夏、山西、安徽)建立了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

去年,全国29所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供养特、一等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共2553人,32所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共为52801名在乡复员军人提供了疗养和治疗,73所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共收治了6156名带 精神病回乡的退伍军人。全国1314所光荣院集中供养了28352名孤老优抚对象。全国共有烈士纪念建筑物13552处,其中,列入保护单位统一管理的5501处,零散烈士纪念建筑物8051处。全国共有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873个,收藏122621件革命文物,接待了3000万人次的参观,很好地发挥了烈士褒扬的功能和作用。

15问:围绕贯彻新《条例》,优抚工作还有什么新发展?

答: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新《条例》和全国优抚工作会议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当前形势,紧紧围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专项服务这个主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抚恤优待制度。今后,我们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网络,规范三个标准,确立四个支点。一个机制是建立抚恤补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两个网络一是医疗保障网络,二是社会优待网络;三个标准一是国家抚恤补助标准,二是残疾等级鉴定国家标准,三是事业单位管理标准;四个支点一是国家抚恤保障,二是医疗康复和供养保障,三是拥军优属活动,四是烈士褒扬及其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

采访完孙局长,记者受广大官兵和军属的委托,代表他们说几句心里话:感谢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想我们之所想、思我们之所思、解我们之所难,维护了我们的切身利益,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为我们工作、学习、训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在 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同时,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颁布单位】 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880718 【实施日期】 1988080

1【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和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军队建设,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优抚对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 军人生活的十八周岁以下的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第四条 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实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制度,保 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抚恤优待标准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第五条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依照本 条例的规定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第六条 民政部主管全国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在抚恤优待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和奖励。

【章名】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死亡性质确定为:

(一)革命烈士;

(二)因公牺牲军人;

(三)病故军人。第八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死亡性质和本人死亡时的工资收入,由 民政部门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具体标准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义务兵和月工资低于正排职军官工资标准的其他军人死亡时,按正排职军官的工资标准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

第九条 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 下列比例增发:

(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百分之三十五;

(二)被军区(方面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百分之三十;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百分之二十五;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百分之十五;(五)立三等功的,增发百分之五。

第十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家属,按照规定的条 件享受定期抚恤金。前款军人的家属是孤老或者孤儿的,定期抚恤金应当增发。

第十一条 定期抚恤金的基本标准按照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 原则,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参照定期抚恤金的基本标准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制定具体标准。第十二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死亡时,加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十三条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研事业或者作战中作出特殊贡献的 现役军人死亡,除按本条例规定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外,国防部可发给特别抚恤金。

【章名】 第三章 伤残抚恤

第十四条 现役军人伤残,根据伤残性质确定为:

(一)因战致残;

(二)因公致残;

(三)因病致残。第十五条 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 能力的程度确定。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因战、因公致残的伤残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因病致残的伤残等级,分为一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确定伤残等级的具体条件,由民政部制定。第十六条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建立伤残等级的检查、评定、审 批、调整制度,保证伤残等级的确定公正合理。

第十七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由军队规定的审批机关 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役后一般不再办理。

第十八条 退出现役后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发 给伤残抚恤金;退出现役后参加工作,或者享受离休、退休待遇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保健金。继续在部队服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所在部队发给伤残保健金。

第十九条 伤残抚恤金的标准,根据伤残性质和伤残等级,参照全国 一般职工的工资收入确定。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的具体标准,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

第二十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需要集中供养的,由国家设置专门机构供养;分散供养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妥善安置,并按照规定发给护理费。

第二十一条 因战致残的革命伤残军人在评残发证后,一年内因伤口 复发死亡的,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规定,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规定,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因战、因公致残的特 20 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后,其家属按照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规定,享受定期抚恤金。

第二十二条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军人死亡时,按照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的丧葬标准,发给其家属丧葬补助费。

【章名】 第四章 优 待

第二十三条 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的优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十四条 义务兵入伍前是农业户口的,他们在农村承包的责任田 和分得的自留地(山、林)等继续保留;入伍前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其家属继续享受原有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第二十五条 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

第二十六条 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公费 医疗待遇。三等革命伤残军人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伤口复发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因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第二十七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的家属 以及带病回乡的复员退伍军人,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因病治疗无力支付医疗费,由当地卫生部门酌情给予减免。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 公致残的革命伤残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因公(工)伤残职工相同的生活福利待遇。

第二十九条 革命伤残军人因伤残需要配制的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 助器械,由民政部门审批并负责解决。

第三十条 革命伤残军人乘坐国营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和国 内民航客机,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准予优先购票,并按规定享受票价优待。

第三十一条 优抚对象在与其他群众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救济、贷款、分配住房的优先权。

第三十二条 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符合招工条件的,当地人民政 府应安排其中一人就业。

第三十三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弟妹,自 愿参军又符合征兵条件的,在征兵期间可优先批准一人入伍。第三十四条 革命烈士子女、革命伤残军人报考中等学校、高等院校,录取的文化和身体条件应适当放宽。

第三十五条 革命烈士子女考入公立学校的,免交学杂费并优先享受 助学金或者学生贷款;入公办幼儿园、托儿所的,优先接收。

第三十六 未随军的现役军官、志愿兵的家属住房困难,家属有工作 单位的,由所在单位按本单位双职工待遇解决;家属无工作单位的,由当地房管部门统筹解决。家居城镇的义务兵服役期间,地方安排住房时,应将他们计入家庭住房人口。

第三十七条 经军队师(旅)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随军的现役军官、志愿兵的家属,驻军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户;随军前家属有正式工作的,驻军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工作。第三十八条 复员军人未参加工作,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按照 规定的条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并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

第三十九条 享受本条例规定的抚恤和补助待遇的优抚对象,生活仍 有困难的,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给予优待照顾。

【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辑期间,停 止抚恤和优待。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抚恤和优待。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四十二条 因战伤亡的民兵、民工和因参加军事训练伤亡的民兵及

其他人员,其抚恤参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 办法。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从1988年8月1日起施行。1950年12 月11日政务院批准、内务部公布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 民发〔2007〕99号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

民发〔2007〕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

现就调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同时给部分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为抵御外来侵略、完成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武力打击或抗击敌方的军事行动,迄今已经从军队退役的人员(以下简称参战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调整后的标准见附表。

二、各地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适当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标准,使其生活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中央财政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0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三、各地要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不高于十级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原则,制定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标准。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四、对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中央财政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辽宁等9个省(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4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 北、湖南、海南等10个省按照每人每月6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每人每月80元安排补助资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安排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落实。

五、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和给参战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所需中央财政负担的经费,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另行下达。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结合地方的资金安排,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保证及时、准确、足额地把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

六、本通知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

附表1.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表

2.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表

3.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表

民 政 部 财政 部

第三篇:伤残军人申请资料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伤残评定工作,进一步提升行风建设工作效能,积极推进我市优抚工作科学发展。近日,市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监察局联合发文成立了阜阳市残情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拟定出台《阜阳市评残工作程序》,此举将使阜阳市的残疾军人新评、补评、调整残疾等级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阜阳市4000余名残疾军人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伤残军人优抚工作,不断提高恤抚标准,使广大伤残军人倍受党的温暖,随着伤残抚恤金的不断提高,申请评残人数与日俱增,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些现象由市民政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成立了阜阳市残情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通过采取强化意识、硬化措施、细化标准等手段,规范评残操作。一是依据要求,规范组织领导。残情医学鉴定确定阜阳市第一、二人民医院为残疾军人残情鉴定指定医院,并由45名医学专家组成了残情鉴定专家组,按照内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不同科目,每个科目都由3名以上专家进行鉴定。二是着眼公平、公正、公开,规范实施程序。鉴定领导小组将45位我市医学专家个人信息全部录入专家组数据库,开始鉴定前1小时,由监察局、卫生局随机抽取专家参加鉴定,鉴定时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监察局几家单位派员负责现场监督。依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对被鉴定人的残情进行鉴定,鉴定专家小组应在5日内作出鉴定意见,并由三名以上专家在《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共同签署残情等级鉴定意见,加盖医疗机构印章。鉴定结束后,现场监督人员在监督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残情医疗小组印章。三是把握标准,规范报批手续。将鉴定结果交各县、市、区民政局优抚股,优抚股对报送的评残材料在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给申请人签发受理通知书;对不符合评残条件的,应填写《不予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县级民政部门自发出《受理通知书》后20个工作日内,在《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将相关材料报市民政部局。市民政局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报送的材料,对符合条件的,在《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在20个工作日内报省级民政部门进行审批。此举为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工作程序与标准,提升社会公信力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阜阳市民政局)

第四篇:个案工作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个案工作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个案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

B.个案工作是爱心、热诚的奉献或体力、精力付出的慈善行为

C.因为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因此案工作者可以直接代替案主解决问题

D.个案工作的重点放在使案主内在心理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D)。

A.玛丽·杰雷特的“精神病理社会工作”一文

B.汉密尔顿(G.Hamilton)的“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

C.汉密尔顿的《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

D.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同之处的是(D)。

A.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都是助人的专业

B.二者都注重促进受助者人格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C.二者都强调运用同感去理解案主的问题

D.二者都注重案主个人问题的社会成因

4、关于角色扮演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协助案主澄清自己的感受B.协助案主澄清他人感受

C.让案主有较大心理压力方能显出效果D.协助案主预演计划

5、关于个案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工作者通过专业方法帮助案主调整心理状态,激发案主潜能,改变案主行为

B.工作者通过向案主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案主改变和成长

C.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是一种专业的关系,也是一种职业的关系

D.工作者和案主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目的6、关于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为主要对象

B.小组工作以小团体为主要对象

C.个案社会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对象

D.社会工作督导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新进入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者

7、在专业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属于工作者需要承担的责任的是(A)。

A.以专业方法帮助案主提升自助的能力 B.提供有关的工作者的详细资料 C.准时出席会谈 D.公开并真诚地提出问题

8、个案社会工作技术主要活动有会谈、访视和(B)。

A.咨询 B.记录 C.督导 D.管理

9、下列关于同感,说法正确的是(A)。

A.同感的重要原则是让案主知道工作者对他的了解和关注

B.同感要求工作者随时对案主做出反应

C.在会谈之初,工作者不需要做出同感反应

D.同感的反应时间越长越好

10、在结构家庭治疗法中,下列属于不良家庭结构主要表现的是(B)。

A.分解对抗 B.纠缠与疏离 C.倒三角与四边形 D.三角缠与菱形

11、案主小王是一位35岁的单身男性,非常孝顺。他新交女友是一位单亲妈妈,小王的父母不同意他们交往。小王既不想伤父母的心,可是他也不愿意同女友断交。社会工作者对小王给予支持,向他指出,他孝顺父母的方式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并建议他借此机会改变这种情况,鼓励他面质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由于社会工作者所表达的是对独立自主的拥护,小王同意了。然而事后,面对父母的伤心和失望,他深感罪恶。因此变得非常沮丧,甚至失去求生的意志。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违反了哪一条助人原则?(C)

A.接纳原则 B.尊重原则C.案主自决原则 D.真诚原则

12、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上述内容是对(D)方法的描述。

A.满灌治疗 B.放松练习C.自我管理 D.系统脱敏

13、(B)对个案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个案工作的灵魂与基石。

A.个案工作的技术 B.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 C.个案工作者的素质 D.个案工作者的年龄

14、在西方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中,下列属于综合时期的特点的是(B)。

A.个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受情感与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致

B.视客观事实的需要以决定处置的方法,实施各种不同程度的服务

C.加强对“案主自决”原则的重视

D.注重搜集案主本身对问题主观的看法和解释

15、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中,目的是专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专业关系中的目的可以由社会工作者决定

B.专业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某一个人或某一类社会系统的改变,挖掘个人的潜力,最终提高个人的能力,使个人实现抱负和理想。

C.专业关系注重实际交往的效果,注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使之能够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

D.专业关系地确定要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每一个专业关系都有一个独立的个人目的

16、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者的现实性反应的是(C)。

A.个案工作者的反移情

B.个案工作者对案主产生过分的认同

C.个案工作者面对社会地位较高的案主,会感到有心理压力

D.个案工作者低估或遗漏案主的深层次感受

17、关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案主解决任何问题 B.社会工作者可以给予案主适当的支持

C.社会工作者可以成为案主的亲密朋友 D.社会工作者可以强迫案主做决定

18、(D)是罗杰斯人本治疗模式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的行为、情绪与心理是由其决定的。

A.自我实现 B.自我约束 C.自我管理 D.自我概念

19、丈夫对女儿长期精心照顾,将感情与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忽视妻子的需要,影响到夫妻关系。这种病态家庭结构被称为(A)。

A.纠缠与疏离 B.联合对抗 C.三角缠 D.倒三角

20、高二学生小李平时学习很好,他对自己很严格,每次考试要求自己都要考到前三名。可是有一次考试小李落到了十名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认为老师和家长再也不会喜欢他了。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针对小李的情况,认为下列哪种治疗模式是最适合的?(D)

A.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B.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C.行为修正模式 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1、个案工作中有一种治疗模式既避免了纯粹心理学的解释,也抛开了单纯社会学的解释,而是将案主放到特定情境中,注重心理和社会的多重解释,强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行为分析三合一模式。这种治疗模式是(C)。

A.任务中心治疗模式 B.人本主义治疗模式 C.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D.家庭治疗模式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班杜拉的思想的是(A)。

A.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人不是外在环境的奴隶 B.行为产生的结果将会决定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C.环境塑造行为D.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

23、因父母工作调动,小王从农村转到城市的重点学校,因学校教学方式不同,小王暂时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节奏,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同时因自己成绩和同学有差距,认为自己很笨,很害怕与老师、同学交流。针对小王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开展辅导介入的重点应放在(C)。

A.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B.朋辈交往能力的提升

C.自信心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D.情绪调节方面的辅导

24、幼儿每次在吃水果之前,家长都要求他(她)先去洗手,然后再拿水果,重复多次之后,幼儿再看到水果,即使没有家长提醒,也会自己先去洗手。这符合(C)的原理。

A.观察学习B.模仿学习C.古典制约 D.操作制约

25、初中生小明的父母整天忙于公司业务,平时与小明很少交流。假期时父母给小明很多钱。小明于是经常偷偷出去看通宵电影。影响小明这一行为的主要社会环境是(A)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文化

26、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A)的理论假设。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危机介入模式 C.行为治疗模式 D.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27、在个案工作服务计划的实施阶段,下列个案工作者应注意的方面中说法错误的是(A)。

A.在服务计划实施时必须以计划和工作协议为基础,不能作任何变动

B.善于运用案主和工作者本人的社会资源

C.进行阶段性检查和评估,检验工作成效,发现新的问题

D.妥善处理和案主的专业关系,维持双方的相互信任、接纳与合作

28、观察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对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

B.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

C.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可分为非参与式观察和参与式观察

D.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29、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A)。

A.内省 B.直接影响 C.支持 D.探索——描述——宣泄

30、某养老院最近聘用了小琴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下列工作中,属于专业小琴服务内容的是(D)。

A.为老人做身体健康检查 B.考核护理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 C.为入院老人保管财物 D.评估入院老人的心理-社会状况

二、多选题

1、当发生下列什么情况时,可以转案?(ABCDE)

A.原来的社会工作者因工作变动离开机构

B.接案的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

C.案主怀疑工作者的能力,主动要求更换工作者

D.超出机构的服务区域

E.机构不提供案主所需要的服务

2、在资料诊断时,需要确定案主的问题,下列关于确定案主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BE)。

A.一般情况下,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会选择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B.工作者根据专业判断认为案主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案主问题的最主要的矛盾,此时工作者应采取方法使案主认同工作者的看法

C.在确定案主问题时工作者要考虑案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工作者与案主应共同商量并决定多个问题中的最主要矛盾

E.在所有的情况下,在众多的问题中,应首先选择对案主来说最容易的问题来解决。

3、关于案主倾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E)。

A.案主不停地倾诉,可能影响到专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B.工作者在会谈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引导案主倾吐内心的感受

C.倾诉的深度与专业关系的发展时期关系不大

D.在专业关系建立初期,应鼓励案主表达一些深层次的感受

E.当专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案主回避倾诉,工作者应该考虑尊重案主的意见,不再追问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萨提亚认为的家庭沟通模式的层面?(AC)

A.家庭系统边界 B.自我需要 C.家庭角色分工 D.他人需要 E.情境

5、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目标包括(ABC)。

A.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协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

B.引导案主自我努力,以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须的一些特质

C.治疗的目标不是解决案主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是协助案主成长

D.减轻案主的焦虑不安

E.开发案主潜能

6、人本治疗模式中,工作者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个人态度?(CDE)

A.工作者借助于专业知识、理论或者技术促进案主的改变 B.工作者不需要和案主进行全面地沟通C.工作者能够切实领会案主想要表达的意念并作确切的回应 D.工作者能够了解案主的感受及想法 E.工作者能够掌握案主的思路

7、下列不属于同感的三个层次的是(AE)。

A.发展对案主的同情心 B.感受共鸣 C.角色转换 D.同感的传达 E.感悟案主的压力

8、同感与同情心不同。下列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

A.同情心是对他人主观经验的一种反映

B.同感是完整地探索案主内心世界的过程

C.同感只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即可

D.当工作者对案主产生同情心时,会过分认同案主,从而妨碍作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E.同感必须站在案主的立场上,能够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与案主达到一定程度的感情共鸣

9、在个案工作的资料收集阶段,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需要遵守的原则包括(BCDE)。

A.收集资料时,需要收集案主的所有资料

B.收集资料时,需要案主和工作者共同确定资料收集的领域以及资料的深入程度

C.收集资料时,社会工作者要告诉案主、资料收集会在哪些领域展开

D.资料收集工作贯穿着个案工作的全过程

E.社会工作者要理解案主对于资料收集所涉及领域的看法

10、关于接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接纳是一种容忍的理解

B.个案工作者坚信案主的任何行为和思想都有合理的原因

C.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

D.个案工作者可以客观地提出建议并纠正案主行为中的明显偏差

E.运用接纳的最好方式之一是理解案主的情感和当时的情境

11、一位男性案主,小时候一直被寄养在某地农村的亲戚家中,因其姓氏与村中人不同,作为外姓人常常受到欺负。长大以后与人交往困难。与别人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如谈的东西自己不太了解就会索然无味,离群自去。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准备运用心理分析模式对之进行解释,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与人交往使案主感到焦虑,采取某些逃避措施之后,焦虑减缓。久而久之则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有类似情况出现就采取同样的逃避措施以减轻焦虑。

B.案主从小与人交往就缺乏安全感,以避开或不与村中儿童一起玩耍的方式躲避欺辱。

C.案主成人后与他人没有深交是源于无意识之中安全感的缺乏

D.别人聊的东西案主不知道,案主很可能认为别人因此而看不起他

E.案主的状况是和他病态的家庭结构相联系的

12、社会工作者小李负责接待王强的求助。现在小李要与王强进行接案面谈,小李的主要任务是(ACDE)。

A.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B.决定工作方法

C.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D.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E.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13、社会工作者最常面临的压力来源包括(ABCDE)。

A.来自工作环境的压力 B.来自社工本身人性的弱点 C.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 D.来自服务机构的行政压力 E.来自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的压力

14、下列关于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

B.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双方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

C.个案工作专业关系是动态的交互关系

D.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案主的个人能力

E.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中案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班杜拉的思想的是(CE)。

A.环境塑造行为

B.行为产生的结果的本质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C.认知的重要性

D.强调积极的奖赏对于行为的改变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的惩罚

E.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示范、观察和模仿习得的

16、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由下列哪些部分组成的(ABCDE)。

A.对自己的看法B.对别人的看法C.心目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D.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所产生的对自己的看法 E.以上都正确

17、小琴是一名初二学生,以前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自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考的不理想以后,一直闷闷不乐,情绪非常低落,最近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经常故意晚睡,第二天早晨不起床不上学。针对小琴的问题,作为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她制定的个案工作目标可能包括(ABE)。

A.改变小琴过分看重分数的想法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C.改善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D.改善与老师的师生关系

E.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18、母亲对14岁的女儿小红精心照看,每晚母女同睡,父亲看不惯母亲如此宠爱小玲,夫妻俩时常争吵,小红对此非常忧虑。最近,小红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父母非常着急也不再争吵了,带着小红去多家医院,医生建议治病的同时可以于求助社会工作者,经过了解,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红的病可能与(ABD)有关。

A.父女关系疏离B.母女关系强劲纠缠 C.家庭成员对小红的病过于关注D.家庭解决冲突的能力不足E.父母一方与孩子一方对抗

19、当一位妻子在家中成为主要掌权者,丈夫变得软弱无能时,工作者站在丈夫的一边去批评妻子,减低她的影响力,使懦弱的丈夫在家中抬起头来。妻子受到批评,惟有在家中寻求支持者,她可能站在丈夫一边,夫妻联手对付工作者。这种做法是(CDE)。

A.工作者破坏了案主夫妻感情 B.工作者破坏了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

C.工作者破坏了有害的家庭结构 D.工作者破坏了夫妻次系统的病态结构

E.工作者下一步可以帮助家庭调整不恰当的权力架构

20、小玲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班主任发现她最近一段时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与其他小伙伴也不一起玩。一次,班主任发现她的身上有多处淤青,而且在学校门口看到来接小玲放学的爸爸在打她。于是班主任找到社会工作者小雨,希望他介入此案。如果你是小雨,你会如何介入?(CDE)

A.对小玲的父亲进行训诫,并报案

B.独自把小玲带到安全的地方进行保护

C.处理小玲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

D.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学校对小玲及其父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E.增强案主力量,处理父亲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

三、判断题

1、结案后社会工作者不能再和案主有联系。(×)

2、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单向性是指工作者必须向案主提供帮助,案主则不必如此。(√)

3、个案工作者能给案主提供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或程序。(×)

4、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不采用否定、责备、拒斥的态度。(√)

5、正向移情可以加强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

6、在服务计划实施时必须以计划和工作协议为基础,不能作任何变动。(√)

7、人本治疗模式中,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怀意味着关怀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8、案主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会影响个案工作的效果。(√)

9、罗杰斯强调工作者在治疗中的主角地位。(×)

8、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

10、社会工作者应该关心案主的问题,并为案主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

11、在运用现实治疗法时,如果案主主动希望个案工作者放弃努力时,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意见。(×)

12、同感只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保持中立的态度即可。(×)

13、理性情绪治法认为人的消极情绪来自于自卑心理。(×)

14、如果案主已经被机构接受为服务对象,就不能再转介。(×)

15、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赞赏的技术时,可以非常具体,也可以模糊抽象。(×)

16、环境布置、安排,不仅使双方感受到舒适,更重要的是传达“安全”和“尊重”的讯息。(√)

17、干预主要通过工作者的专业理论与方法技术、个人的生活经验、对案主持有的理解作客观分析使其从中受益的过程。(√)

18、萨提亚认为过时的家庭规则不具备传染性。(×)

19、接纳就是个案工作者对案主的意愿和价值判断持赞同态度。(×)

20、班杜拉的学习理论突出了认知的重要作用。(√)

21、社会工作者小张在服务过程中得知服务对象王某遭受丈夫的虐待,身心受到严重损害。小张于是劝导王某与丈夫离婚。(×)

22、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是一种互助的关系。(×)

23、人本治疗模式更易于被各国及社会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案工作者和案主接受。(√)

24、会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进行资料收集。(√)

25、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限于生活贫穷或犯有罪行的个人和家庭。(×)

26、同感的反应时间越长越好。(×)

27、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采用引导性、间接式方法来协助案主找出非理性信念。(×)

28、一位妻子总是在众人面前数落丈夫没有用,如果你是工作者,打算利用结构家庭治疗法,这时可以采取感觉冲击的办法改善这种情况。(√)

29、满灌治疗就是让求助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

30、个案工作者作为支持和可依赖的人,在整个个案过程中可以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31、在非参与观察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案主的活动。(√)

32、“人在情景中”认为人可以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

33、罗杰斯的人性观是绝对积极和乐观的。(√)

34、人本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人际关系欠佳、自我形象不好以及缺乏自信心的个案辅导工作。(√)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本治疗模式中自我概念的含义。

2、简述个案工作中制定目标的步骤。个案工作中制定目标的步骤为:

1.个案工作者重新审视案主的问题。个案工作者与案主最初会谈,案主一般都会针对自己的问题作一番陈述。随着双方专业关系的逐步建立,个案工作者和案主能够对案主的个人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2.协助案主列出与问题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困难。通常某一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个案工作者需要对造成问题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找出各种因素、困难之间的关系。

3.协助案主拟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个案工作者和案主拟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时可以灵活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4.协助案主明确工作目标。案主对目标成清晰的认识后,会更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

3、简述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4、简述结构家庭治疗法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中家庭系统的基本思想包括:

第一,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结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具体交往过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家庭的结构,单独了解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并不能真正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是单纯的。家庭系统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的任何言行,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并最终影响到每一个成员,家庭系统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予以适当的重视。

第三,注重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家庭作为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系统,其内部也在不断调节和变化。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不必追溯以往的交往方式,而应重点关注家庭成员目前的交往方式。

5、简述萨提亚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认识。

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的品质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萨提亚的治疗模式中,不太强调个案工作者的技巧,而是注重其个人品质是治疗效果的影响。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接受技巧训练的过程也是其个人品质成长的过程。萨提亚认为,个案工作者必须说话坦诚,态度富有弹性,感觉敏锐并勇于尝试;必须相信人有改变的可能,并且尊重人的尊严,对案主及家庭应全身心地投入。萨提亚认为治疗效果只有通过个案工作者“使用自己”才能产生。一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必须不断追求成长,使自己更成熟,更充满人性,从而有能力去看见、听见、理解他们所遇到的人,并创造条件让案主可以听见、看见并理解他人。

6、简述个案工作者现实性反应的来源。

个案工作者的现实性反应出现在服务过程中,大约有四种情况:

第一,来自于人性的弱点。如难免会批评案主;表现出个人优越感;面对迷人的异性案主,个案工作者难免心动等。

第二,来自案主及其问题。如对年轻的案主表现出比较有信心的样子,而对年长的案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案主,会感到有心理压力和缺乏信心;案主的问题极为复杂,不好处理;面对有自杀行为的案主及有暴力犯罪记录的案主,产生紧张焦虑大的情绪,甚至感到恐慌无助或想要逃避。有时案主的敌意和抗拒,甚至攻击性的行为,都会让个案工作者感到焦虑、挫折和担心。

第三,来自于工作环境。如会谈空气不好、会谈室外过分嘈杂、工作负担太重而身体感到疲惫或有急事待完成,都会使个案工作者不易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倾听案主的叙述,有时也会出现因工作太忙而忘记履行诺言或迟赴约会等。

第四,来自于个人与生活环境。如睡眠不足、生病、亲人过世或住院、个案工作者即将结婚,或环境中有其他压力来源出现,都会使个案工作者身心疲惫或无法专心协助案主处理问题。

7、简述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从解决的问题来看,心理治疗与辅导主攻的是“心病”,追求的是心理健康。个案工作常处理的是个人的社会性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越轨、学校生活适应等问题。

2)从知识背景看,生理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是心理治疗与辅导工作的主要知识基础。个案工作处理的是个人社会功能发挥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则是环境方面阻碍个人正常发挥社会功能的因素。个案工作必须拥有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等学科中关于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行为与人际关系调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丰富的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3)从工作手法看,心理辅导强调的是“攻心”术,“心病要用心药医”。个案工作除挖掘个人潜能,让个人做调适外,还强调调动个人之外的组织和社区资源来解决问题。

4)从工作关系看,在我国心理辅导与治疗员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多充当权威人物,以专家的身份面对当事人,他对当事人负有专业责任。而个案工作员则强调与当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伙伴关系。

8、简述自我暴露干预技术目的。

9、简述具有“自我实现”的人的主要特征。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2.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自然。

4.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益。5.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6.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10.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11.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13.带有哲理气质,有幽默感。14.有创见,不墨守成规。15.对世俗不轻易苟同。

16.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10、简述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

1、个案工作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由于个案工作的对象是个人或家庭,每个人或家庭之间都有差异,而个人或家庭问题的缘故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2、个案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个案工作不只是爱心、奉献或付出体力、精力的慈善行为。个案工作以科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独特的工作形式和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

3、个案工作本质上的助人自助性:个案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4、个案工作过程的系统性:个案工作特别重视探索案主的外在生活环境和内在心理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影响。

5、个案工作者与案主关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个案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并不是私人关系,而是一种职业关系。

五、分析题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非常强调专业技巧的运用,并且挖掘发展了许多精致的专业服务方法,这种丰富的技术方法确保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能够对不同情形之中的不同案主分别做出科学的分析。

问题:心理分析治疗模式主要采用哪些治疗方法,请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直接治疗的技术可以分成非反映沟通动力与反映沟通动力两种治疗方式。在非反映沟通动力治疗中,对于个案工作者提出的诊断与分析,案主只处于服从地位。在反映沟通动力治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个案工作者需要以各种技巧引导案主,使案主能够理解和分析自己的问题。

第二.间接治疗也叫环境技术。这种方法不是通过与案主直接会谈进行治疗,而是通过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运用环境技术进行沟通的形式有:个案工作者和关系人的沟通;案主和案主的沟通;关系人和案主的沟通。

2、某小区内有一位现年80岁的刘阿婆。刘阿婆一生养育了5个子女,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平时她跟独身的小儿子一起居住,其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前年刘阿婆的小儿子因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刘阿婆一下子变成了依靠低保金生活的独居老人,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而刘阿婆的其他子女在照顾母亲的问题上相互推诿,谁都不肯承担照顾和赡养母亲的责任。现在,年老多病的刘阿婆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有时烧一顿饭要吃好几天,有时烧不动就只有饿肚子。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分析刘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

2、针对刘阿婆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1、刘阿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年老多病,身边无人陪伴;缺乏精神慰藉;生活无人照料。

2、主要介入策略:

(1)与刘阿婆的5个子女进行联系,要求他们通过协商,确定照顾刘阿婆的实施方案:或将刘阿婆接到他们自己家中照顾;或轮流定期到刘阿婆的住处料理她的日常生活;或为刘阿婆请一个保姆料理日常生活;或将刘阿婆送入敬老院,实施院舍照顾。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实施法律监督,督促刘阿婆的子女切实负起照顾和赡养责任。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刘阿婆做检查治疗,或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医疗服务。

(3)组织社区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李阿婆,与李阿婆聊天,加强精神慰藉。

3、资料:社会工作者小张接到社区工作站转来的案主王某,男,20岁,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平时沉默寡言、态度消极、行为缺乏理智,有较强的自卑感;思维怠惰,看问题角度相对较乐观,不考虑太多将来的问题。

王某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备受家人宠爱。但在四年前,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案主与父亲一起生活。随后,其父外出打工后毫无音讯,留下案主与奶奶相依为命。不久,奶奶去世,案主开始独自生活。家中一贫如洗,连灶具也没有,案主每天只靠饼干和方便面充饥。平时会和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泡网吧、玩游戏。

根据案主的情况分析,小张决定采取人本主义治疗模式进行辅导。

请回答:

1、人本治疗模式的基辅导本假设是什么?本案例中案主适合采用这种理论模式进行辅导吗?试分析之。

2、人本治疗模式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案例中王某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4、材料:小红自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因学习上缺乏家人的指导,成绩开始下滑,加上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小红变得越来越沉默。社会工作者小王接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了小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服务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法对小红进行了辅导。

问题: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采取哪些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并简要论述之。

第五篇:关于我县伤残军人社会养老保险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县伤残军人

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几点建议

我县是湘南地区人口大县,伤残军人较多,主要分为在乡和企业改制置换身份的伤残军人。近几年来,随着党的优怃政策的完善,伤残军人的待遇在逐年提高,但其社会保险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为此我局做了大量实际性的工作,多次向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请示,上级明确规定伤残军人的工龄一事不得乱开口子。其本人要求参保的,只能从95年8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之日起计算,但服役期间可作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工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规定,现就我县伤残军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一事建议如下:

一、根据《新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29条之规定:“退出现役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此类人员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五级以上的伤残军人应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结合其它兄弟县市的做法,个人部分由本人负担,单位部分可由县财政负担。

二、85年以前在服役期间负伤的伤残军人,当地政府不作安置对象(国家在85年明确自卫还击参战伤残军人可安置除外)因此其工龄应自其缴费之日起计算,服役期间可作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三、在职伤残军人,在未改制企业的伤残军人,按劳社部发

[2006]17号七部委文件规定对一直未参保缴费和参保后又中断缴费的个人部分由本人负担,单位部分可由其所在企业与社保经办机构共同协商,签定缓缴或补缴协议。

四、根据全省养老保险新系统操作流程,凡签定缓缴或补缴协议的,在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应补缴所欠养老保险费后方可办理退休手续,否则不能进入系统操作,无法办理正常退休手续。

五、鉴于在乡伤残军人实际缴费年限短,且工龄不长,按政府规定到达男60周岁,女55周岁必须办理退休手续,否则停发政府生活补贴待遇。在其办理退休后,所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会低于当年的生活救助标准,建议其退休后的差额部分由县财政给予补足,高于当年生活救助的不再享受生活救助。

6、已置换身份的伤残军人,在改制时5-6级伤残军人不受年龄限制,可进入内养,其内养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在企业改制时列入改制成本,7级以上的伤残军人在企业改制后,由本人按当年缴费基数20%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其标准是“4050”以上人员,按当年年缴费基数的12%,“4050”以下人员,按当年年缴费基数的8%。

衡南县社会劳动保险局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下载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三等伤残军人杨某的个案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残军人的群体诉求与建议

    伤残军人的群体诉求与建议 伤残军人的群体诉求与建议 [原创 2013-4-14 19:56:49] 从国家的、民族的根本利益着想,为了真正让伤残军人能享受到国家的优待政策,感知到社会对伤残......

    关于退伍及伤残军人待遇的调研报告

    关于退伍及伤残军人待遇的调研报告 暑假期间一个远方亲戚当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期间眼睛被受伤,后诊断失明,部队劝其复员,伤愈回家后部队竟然只给了1万元的复员费,也没有为其在当地......

    革命伤残军人评残办理指南

    革命伤残军人评残办理指南 一、 法律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二、 申请条件: 1、户口在武侯区; 2、确系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

    山东省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军人规定

    山东省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军人规定.txt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山东省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军人规定山东省人大常委会(1989年11月1日......

    杨玉峰:永葆军人本色

    杨玉峰:永葆军人本色国际商报 许 霞 现年38岁的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峰曾是一名军人,在天津市武警部队服役了7年。军人的品格给了他一往无前、矢志不移的勇气......

    班主任工作个案

    班主任工作个案 陈淑芳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涛。刚转到我们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

    个案工作计划书

    个案工作计划书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姚艳 年龄:年满16岁 婚姻状况:未婚 职业:服装店员工 家庭背景:家庭条件优异,父母宠爱有加,在遇到李京前是个听父母话、好好学习的乖乖女。......

    个案工作终结版[★]

    个案工作终结版 一、名词解释 1.个案工作 :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的入手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调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解决社会适应方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