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6年山东省莱芜市
②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一个指头,整幅画由他________完成。③由于他多次________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④退伍军人张伟________参加今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范。A.必需独立违反志愿 B.必须独立违犯志愿 C.必需独力违犯自愿 D.必须独力违反自愿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号háo
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 B.强qiáng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 C.贴tiè字贴碑贴面贴俯首贴耳 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
6.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迎接新世纪的晚会上,师生们济济一堂,心中升腾起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B.各民主党派代表畅所欲言,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表达了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信念。
C.米卢蒂诺维奇竟然把数十年一再受挫的中国队带进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真令人刮目相看。
D.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或折冲尊俎,或纵横捭阖,在艰难中为新中国最初的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从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B、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D、这伙车匪路霸,连救灾货物也敢抢,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时代,八十老童生和二十少状元是很正常的;有些人终老科插,有些人少年时就雁塔题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国家不再包大学毕业生的分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是一种双向选择的供求关系。
C.对于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品广告等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厉的措施监管。
D.一年来,该站不仅巩固了连续7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而且落实“责任、奉献、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9.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介绍了该厂在困境中如何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旧的经营方式,逐步摆脱困境,最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事迹。
B.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
C.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我们崇高教师的写照。D.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C.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错误的。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__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从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鱼船勉励针砭时弊厉兵秣马 B.痉孪炫目开门缉盗纷至沓来 C.茅庐窠臼爱不释手众目睽睽 D.俩个馈赠缘木求渔虎视眈眈
13.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迎接新世纪的晚会上,师生们济济一堂,心中升腾起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B.各民主党派代表畅所欲言,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表达了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信念。
C.米卢蒂诺维奇竟然把数十年一再受挫的中国队带进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真令人刮目相看。
D.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或折冲尊俎,或纵横捭阖,在艰难中为新中国最初的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
陷阱
脖颈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B.梦魇
俨然
衍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C.缔造
孝悌
谛听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D.椒兰
跌跤
暗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15.(本小题满分4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奸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16.(本小题满分4分)
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花袭人的性格特征。
17.(本小题满分4分)
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18.(本小题满分4分)
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19.(本小题满分4分)
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20.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本小题满分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先后经历了5次修订。在2012年的
这样,总算给了个说法;有人说,大家都这么用,习惯成自然,自然即合理;有人说,社会发展了,有些东西改变就得变„„
上述争议或类似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篇:山东省济宁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济宁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其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它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重要物质输送线。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动,具有重大意义。
②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地区的绳索。宋代以后漕运路线仍在变化和调整,漕粮的征集地区明确地指向以江南为主的南方地区,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对于南方已处于经济上的依赖状态。其实,唐代杜牧便已称江淮漕运为“国命”;宋人则称“国家于漕事最重最急”;元人则认为漕粮为“元京军国之资”;明清之人则认为“漕运为国家命脉攸关”,“为一代之大政”等等。可见,宋代以后,漕运的政治意义不断得到强化。
③由于漕运长距离运输的空间特点,各王朝意识到漕运除了供食京师之外,还可发挥其调控与管理基层社会的功能,于是漕运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赈济、救助等领域。尤其是南漕 北运之后,漕运线路趋长,朝廷逐渐认识到漕粮运输对于地方的调控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地利 用漕粮征派、运输来进行社会制衡,使漕运在经济功能之外也成为王朝用作区域社会调控的政 治手段。尤其是清代政府充分发挥漕运及其线路的流动意义,在不增加物资、运输等成本的情 况下,广泛发挥漕运的社会功能,重点解决运河一线、长江中下游、直隶地区等重要区域的经济 与社会问题,兼顾周边或确需急救的其他区域。
④漕运客观上还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动,促进了运河经济带的产生。所谓的运河 经济带,主要是指运河水道承载漕粮运输的同时,沟通巨量的南北物资交流,不断促发更多的经 济活动与联系,连接更多的区域、市镇、物资、行业与人群,形成一个相对成体系的、流动状态的、具有发散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运河经济带的作用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富活力、最有生机并最具辐射影响力的区域。
⑤总之,自秦至清,漕运线路持续变动,漕运的区域指向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意味着政 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上的地域关系的变动,同时也也引发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此 同时,漕运越来越多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漕运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的意义广泛而持久,但 就总体而言,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选自《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连接着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王朝权力中心如果离开它就无法生存和运行。
.漕运线路方向在空间上有过多次变化,但漕粮征集地区始终指向南方经济发达地区。C.漕运是一种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也是政治中心借以控制经济重心区域的重要途径。D.漕运除了供食京师,还被各王朝有意识地运用于赈济、救助、建设运河经济带等方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梳理历代漕运的空间变化过程,揭示了这种变化对于古代王朝的意义。B.第②段引用时人的论述,意在说明宋代以后朝廷对南方经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第③段主要论述封建王朝如何利用漕运对社会进行调控管理、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D.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漕运空间变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的漕运线路变为东南、西北方向,说明当时中国东南地区经济日益繁荣。B.在充分利用漕运长距离运输及流动性特点、发挥其社会功能方面,清代政府做得最好。C.运河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及其巨大的发散和辐射作用,都与漕运的发展密切相关。D.线路的变动和漕运空间指向的变化,使得漕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越来越突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死亡地带
可可里城堡处于盟军严密的包围中。德军在城堡周围构筑了坚实的工事,敌我双方对峙着。
盟军作战部下达了总攻的部署和命令。爱尔逊上尉的尖刀排负责从侧翼穿插雷区进攻城 堡的敌人前沿指挥所。
午时的阳光像火一般烧烤着大地。爱尔逊和战士们隐伏在乱石草丛中,等待总攻的信号。城堡四周一片寂静,敌人或许没料到死神正悄悄逼近他们。爱尔逊看看手表,离总攻时间 不到20分钟,他再次端起望远镜,观察他们即将通过的地带。
这是一片开阔地,长满野草,草叶间开着小花。开阔地向北百米,是一片白桦林。透过树林 能看见一道土坡。这道土坡就是德军号称“死亡地带”的雷区。它是尖刀排进攻的第一障碍。总攻一开始,盟军的炮火将轰击这里,然后,爱尔逊带领战士们立刻冲过去。土坡与一片乱石相连。通过望远镜,爱尔逊清晰地看到乱石岗边缘的铁丝网、瞭望楼和零散的敌军在活动。
突然,爱尔逊的神色凝重起来,整个人定格一般僵住。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孩!一个穿着花边裙的金发小女孩,追逐着一只彩色蝴蝶,忘乎所以地跑过乱石岗,朝雷区跑去。
爱尔逊的心揪得紧紧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年仅7岁的女儿在珍珠港轰炸中丧生时的情 景。“她不该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爱尔逊想,“怎么办?鸣枪示警?那岂不暴露了我军的军 事行动?这是纪律绝不允许的。”
小女孩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正在滑入死亡的陷阱,依然轻盈地向雷区逼近。
来不及了!不能就这样看着她被夺去生命!爱尔逊掉头对身边的少尉杰克说‘“这里交给你了。我去救那个女孩。”
”杰克说。
如果上帝还让我活到那天,我愿意!”他飞快卸下望远镜,迅疾跃出掩体,向女孩方向跑去。爱尔逊很快通过草地,穿过白桦林,来到雷区边缘。
凭借着一个老战士的经验,他仔细观察着眼前的道路,分辨哪里有地雷存在的可能。这里埋下了无数的地雷,稍有不慎,地雷便会将他送上天国。更重要的是,这次军事行动因为他的怜悯可能遭到惨重的打击。但他别无选择了,他必须穿越雷区。
他穿过了死亡之地,接近了小女孩。女孩已经发现了他。她没有被这个突然出现在自己眼 前的陌生的面孔吓住,而是安静地看着他。爱尔逊压低声调,柔和地招呼她:“喊,小宝贝,不要 动!站在那,好吗!”
小女孩不明白这个陌生人说的话。她认为他在和自己玩游戏,欢笑着朝爱尔逊走过来。眼 看她走出了乱石岗,正踏进雷区,爱尔逊急忙拔出手枪对着她,喝道:“天使,不要动!”
小女孩惊恐地望着面前这个人,哭起来。趁这工夫,爱尔逊奔到了她的身边。他轻轻抱住 女孩,说:“别哭了,叔叔带你回家。”他抚摩着她的头,同时注视着敌人方向的动静。
“孩子怎么办?”爱尔逊犹豫了片刻后,他决定带着孩子重返雷区。
这确实是个奇迹!爱尔逊往返通过雷区而没有触雷。也许冥冥之中,上帝行使了他爱的伟大力量。但幸运之神没有伴随爱尔逊到最后。敌人发现了他。当他穿过白桦林,踏上草地时,瞭望楼上的重机枪子弹就追上了他。他感到身上一丝刺痛的同时便扑倒在地,丧失了知觉。
也就在同时,盟军总攻的炮声响了。战士们接应了爱尔逊,他与死神交臂后活了下来。
爱尔逊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理由是:爱尔逊上尉在重大的军事行动前,感情用事,致使军事行动受到严重失利之威胁。同时,他的仁爱之心与珍视生命的情感符合人类共同的美好心愿,因而减轻罪过,予以削去军籍的处罚。
爱尔逊回到了家乡后,许多母亲来信赞美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冒险行为去挽救一个小生命。“那是作为人的最大价值,尊敬的爱尔逊先生,其意义远胜于一场战争中正义的屠宰。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将会感谢您,仁慈的上帝也将会为您而注目!”英国女王在致爱尔逊的信中这样写道。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1年第10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尔逊冒着舍弃生命和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去救助一个小女孩,他身上既体现了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更体现了珍惜和保护生命的美德。
B.小说前几段对战争环境的叙写,渲染了总攻开始前的紧张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情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了铺垫。
C.自己的小女儿被战争夺去了生命,爱尔逊推己及人,眼前险境中的小女孩让他格外揪心,这是促使他义无反顾救助小女孩的重要动因。
D.救助小女孩的过程中,爱尔逊两次通过雷区竟然都没有触雷,这一情节形象地启示人们,冥冥之中爱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战争和死亡。
5.从全文来看,小说最后两段有哪些作用?(5分)
.这篇小说的另一个题目是“爱尔逊上尉的决定”。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区区3名。否则即便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带来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而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缺口不小,“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摘编自2018年1月11人《北京晨报》)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医师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师的职业环境有缺陷。
我国的医学院校自19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师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 长41%,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
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师糾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 风险。患儿家长在“排队8小时”的过程中积累的烦躁情绪常常会在“看病3分钟”时爆发出来,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职业风险成为儿科医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近年来儿科医师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2018年1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选自《中国儿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四:
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计 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只有53.2%的 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 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工人日报》)
1.下列关于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儿科医师紧缺的状况十分严重,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的人数偏低,这种状况在我国农村尤其突出。
B.目前需要增加近十万名儿科医生,才能完成国家相关战略计划,但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
C.高风险、高强度、压力大、待遇低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儿科医生不断流失,这一现状的改 变需要多方位的调整。
D.随着两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科医生辞职,以及“二孩”生育高峰的到来,儿科医生紧缺的状况还有可能加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儿科停诊通知”说起,引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荒”这一现象,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B.材料二指出了“儿科医生荒”两大成因:一是培养机制有问题,造成儿科医生来源不足;二 是职业环境有缺陷,造成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C.关于儿科医生的职业环境缺陷,材料二先将其概括为“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三个方面,然后通过翔实的材料对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D.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具有因果关系:儿科医生中感受到每一项困难的比例均达到70%,这使 得他们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还不到50%。
E.我国每年培养的儿科医生还不到两千人,而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并没有去做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的职业缺乏吸引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9.我国目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儿科医生荒”这一难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①,请蠲②太原诸府税粮,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③。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 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臣请痛抑末技,严禁游惰,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饟④。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 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文渊致仕。
鼎居官清勤,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鼐手,练纲 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
(选自《明史·左鼎传》有删改)
【注】①洧臻(jiàn zhēn):接连来到。②蠲(juān):除去,免除。③贳(shì):赦免。④抒饟(shū xiāng):纾,缓解;饟:军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
B.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
C.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 D.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宗”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是英宗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B.“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C.“执事”在文中是指办事的官吏,在“敢以烦执事”一句中主要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屯田”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鼎熟知刑律,秉公执法。他反对滥用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他还善写文章,在京城,他和练纲享有“左鼎手,练纲口”的美誉,B.左鼎情系民生,心系百姓。连年兵荒,他上书请求减免税收,以缓解百姓的困苦;他还亲自巡视察看灾情,使百姓能够安定下来。
C.左鼎忠于朝廷,建言献策。他建议谨慎选择官员,重视农业生产,裁减冗杂人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D.左鼎光明正大,耿直磊落。也先求和,他直言进谏。林聪请求他实名弹劾奸恶的官员,他接受这一请求,整肃了官场的不良风气。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5分)
(2)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①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 去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③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④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 用挽天河⑤!回首望霄汉⑥,双泪堕清波。
【注】①这首词产生于两宋之交,作者不详。②银艾:借指做官。银,银印。艾,挂印的丝带,其色如艾。③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均流人太湖。⑤挽天河:挽,牵、拉。天河,即 银河。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⑥霄汉:即高空,借喻朝廷。
1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游,词中疑问句的使用凸显了他心头的愁苦。B.把长剑卖掉,买一只小船,做垂钓太湖的渔翁,这表现了作者随性洒脱的性格。C.在作者看来,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归隐山林才是自己的心愿所在。D.从太平到战乱的巨变,使作者虽面对美酒佳肴,也不免感慨万千,慷慨悲歌。E.全词以作者两行泪水洒落清清太湖水这一细节结束,生动感人而又耐人回味。15.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请就此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当年北方人民进行的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写眼前实景,与之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的隐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平昌冬奥会上,面对不公平竞争的恶劣环境,中国运动员武大靖脱颖而出,勇夺500米 短道速滑....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②面对现实生活中随时可能爆发的突发事件,如果一个主管官员仍然像平时一样安之若素,无所作为,....那他就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③中国外交部关于马尔代夫局势的声明警告意味明显,如果印度对此置之度外,执意干涉马 国内政,....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④有关专家指出,延迟退休制度涉及面广,影响十分深远,必须反复论证,综合布局,如果急 于求成,盲目推进,有可能适得其反。....⑤就在天气转暖、春意开始萌动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但也 给安稳平....淡的日子平添了几分惊喜和情趣。
⑥寒假期间到敬老院慰问时,高二(3)班的同学们因陋就简,逢场作戏,表演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小品,....逗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他们生命的滋养,也成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B.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名录”,将使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势有所改观,有助于增强国民的自豪感,有助于弘扬中华古老文明的影响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C.多项权威研究发现,每天快走对身体有诸多好处,坚持每天快走一小时,既可以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D.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和历史性突破,重点大城市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有序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有效缓解了“择校热”。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接过字画,连声说感谢您的惠赠,回去必当补壁,一定会使寒舍蓬荜增辉!” B.感谢您屈就敝公司,一年来既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又确保了各项目标的完成。C.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以就正于学界同仁。D.亲爱的父亲:大学四年匆匆而逝,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此事望您钧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①
,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 水冰。海水形成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冰 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②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③
,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比如我国北部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21.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5分)
示例: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巧?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条街上有两家餐馆,一家叫“老味道”,一家叫“梦里时光”
“老味道”经营的是传统美食,餐馆的格局多少年来没有任何变化,十几道招牌老菜更是始终屹立不倒,它的广告语是“您吃的这道菜,和您爷爷的爷爷吃的那道菜完全一个味儿”。
“梦里时光”走的是新式餐饮的路子,它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店面重新包装,菜品则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甚至宣称“如果一个月内你吃到了和上次一样的菜,这道菜我请了”。
两家餐馆比邻而处,生意都十分兴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济宁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 “工朝权力中心如果离开它就无法生存运行”说法绝对;B.“始终指向南方经济发达 地区”错,原文“秦汉吋期,漕运为东西方向”;D.根据原文,运河经济带是“客观上"形成的,不是王朝有意识建设的)
2. B(第②段通过引用意在说明漕运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3. D(“使得漕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越来越突出”强加因果)4. D(“冥冥之中爱的伟大力量可以超越战争和死亡”曲解文怠)
5. ①最后两段是结局之后的尾声,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圆满。②这两段是从侧面塑造人物,使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③通过众人对爱尔逊的赞扬,强调了爱尔逊行为的伟大意 义,深化了小说的上旨(5分;第①②点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笫③点3分)
6. 示例一:“死亡地带”更好。①指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是对小说内容更加形象 的概括。②题目中“死亡”与小说中救助生命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小说的中旨。③ 新颖触目,有悬念意味,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爱尔逊上尉的决定”更好。①概括了小说的核心情节,更加切合小说的内容实 际。②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更能突显爱尔逊的人物形象。③通俗浅易,一目了然,更有助于读 者把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6分。可选择任一角度作答,每说出一点理由得3分,答出任意两点理由即得满分。有其他角 度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得分)
7. D(根据材料二图2.两年内34%的儿科医生有辞职计划,但并不等于他们一定辞职)
8. A.E(B“职业环境有缺陷”与“医患关系口益紧张”强加因果;C材料二没有对“低待遇” 这一点作详细说明;D材料三图1显示,感受到“儿童用药短缺”这项困难的未达到70%)(5 分。答对一项给3分)
9. ①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儿科医生培养规模,②完善分级医疗体制,增加医疗资 源供给。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儿科医生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④改善儿科医生工作环 境,降低儿科医生劳动强度。⑤提高儿科医生工资待遇,增强儿科医生职业吸引力。⑥加强医 疗科普宣传,指导家长理性就医。(4分„每点1分,答出仟意4点即可)10. C 11.A(“英宗”应是庙号)12. 13. D(“林聪请求他实名弹劾”错,原文“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
(1)百姓不明事理,酌情宽恕是可以的。官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与故意杀人有何区 别?(5分。注意“贷”“深文巧诋”等词语的翻评)
(2)专门以从事农业重视粮食为根本,并亲身奉行节俭把它放在首位,然后可使人民殷实 国家富裕(5分,“先”“阜”“裕”等词语的翻译)14. B.C(B“卖”“买”是对词中“换取”一词的曲解;表现的是作者在国难当头时报国无门的 愁苦心情。C从全词可以知道,作者归隐山林实属无奈)(5分。答对一项给3分)15. ①一方面是作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面对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现实,作者渴望扫除 敌寇、收复故土,为国家效力。②另一方面是作者归隐山林的闲情逸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 进取,作者报国无门,无奈只能寄情山水,老死林下。③两种情感的深刻矛盾,更加突出了作者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强化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悲愤。(6分:每点2分)16.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C(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适得其反: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逢场作戏:比喻在一定场合下 随意应酬;偶尔凑凑热闹)18. D(A第一个“成为”前加上“使之”,成分残缺;B“弘扬”改为“提升”,搭配不当;C“有效 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成分赞余)19. A(A“补壁”是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诃,使用错误;B“屈就”指降低身分任职,后用为 请人拟任职务的套话,使用正确;“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使用正确;C “就止”指请求指导纠正,常用作谦辞,使用正确;D“钧裁”指对上级或长辈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做出决定,使用正确)20. 示例:①海冰既有由海水直接形成的咸水冰②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③海冰不只在遥远 的北极出没(6分。每句2分)21. ①小强没来上班可能有多种原因,一天不上班不能说明他就是自暴自弃、心理有问题。
②听说你现在还没吃早饭,你是不是看破红尘,悲观厌世了?(6分。笫一条3分,第二条2 22. 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第二年,都御史王文认为御史多有空缺,请知会吏 部在进士中选人补缺。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尚书王直考查左鼎和白圭等十多人,认为他们通 晓熟悉刑律,都授与御史一职。而左鼎得以授任南京。不久又改派到北方,任山西巡按御史。
当时英宗被掳掠到北方去,战争造成的饥荒灾祸接连来到,左鼎请求免除太原各府的税粮,以缓解他们的困苦。也先求和,左鼎直言上书不可答应。不久因山东、河南闹饥荒,朝廷派遣左 鼎巡行视察,育姓依靠他得以安定下来。依照法律规定,官吏故意在审问百姓时致人死亡的要 接受应有的惩处,当时因为給事中于泰的进言,都得到了宽恕。左鼎说:“百姓不明事理,酌情宽 恕是可以的。官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与故意杀人有何区别?法律是天下的公论,不可以任意 减轻或加重。”从此按法律定罪
景泰四年,左鼎上书说:“巡按的职责尤为重要,不要让刚刚上任的官员,随便尝试。其他的 官员,都应当慎重选择并长期任用他们c皇帝贊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又进言说:“国家 大平数十年,公私的积蓄都不充足。臣请求彻底地抑制工商北,严厉禁止闲游懒惰,使他们回归 农田,裁减冗杂人员以节
身奉行节俭把它放在首位,然后可使人民殷实国家富裕。”奏章下到户部。尚书金濂请求解除取务,皇帝不允许。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部施行。
过了一个月,因为灾害怪异,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末尾说:“大臣中不乏奸恶邪僻之人,在罢免其中最严重的,以使政权的根本清明。”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下诏甄别官吏,而大臣辞职都予以劝慰挽留。给事中林聪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左鼎等人指明实际的人弹劾上秦,左鼎、林聪等就共同上疏陈述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不称职的情况。李锡被罢免,何文渊退休。
左鼎为官清廉勤奋,声誉卓著;御史练纲以敢于进言闻名,而左鼎尤其善于书写奏。京城有句话说:“左鼎的手,练纲的口。”从公卿以下都害怕他们。左鼎出任广东右参政。恰逢英宗复位,因郭登进言,召入任左愈都御史。过了一年去世,
第三篇:山东省莱芜市2017-2018学年寨里中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防(tí)
憎恶(è)
庶祖母(zhé)B、文绉绉(zōu)
干涸(hé)
不逊(xùn)C、黝黑(yǒu)
畸形(jí)
匿名(nì)D、解剖(pōu)
诘责(jié)
绯红(f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涕泗横流
自之知明
无与论比
怒不可竭 B、一杯黄土
化为无有
忑忐
凄惨 C、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落第 磨磨蹭蹭 D、晗首低眉
广懋
城惶城恐
暗然失色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明上课总是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心无旁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B、不要一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缺点就气冲斗牛,应该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不够。....C、她向来做事果断,我就喜欢她这种斩钉截铁的作风。....D、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都墨守成规,我们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1999年10月1日是祖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
B因为去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可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它。C、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是二十世纪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突破。
D、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G、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积累与运用(共14分)
6、名著导读
(1)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__________。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唯一作品是: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2012年4月 2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某校学生会准备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自闭症事业的发展现状。(4分)【材料一】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视力、听力正常,但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在行为方面也有异常,如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自闭症需要社会的关注。200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康复训练的体系;2009年,中国残联为3至6岁家庭经济困难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费用补助;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立了34个省级训练机构。【材料二】
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却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以前,人们叫他们“被魔鬼偷走灵魂的人”,精神病或傻子,直到70年前,医学界才把他们确定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患者。自闭症一般三岁前发病,没有特效药,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我国自闭症儿童的人数超过160万,目前有一半患儿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入机构接受训练,近20%的患儿直到6岁才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①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 ②发展现状:_____________(2)为了调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同学们在街头进行了问卷和采访。请你结合上面搜集的材料,根据问卷结果和采访记录,写出调查的结论。
(一)人们对自闭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二)街头采访记录
市民甲:我邻居的孩子是自闭症。他从来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气,有时不知为什么就在街上大喊大叫的,样子挺可怕。这自闭症的小孩,就是傻子加疯子!
市民乙:自闭症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儿童啊。听说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在数学、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赋,美国有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还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呢。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2)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内心愁苦之深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6)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9、解释加点词(4分)(1)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其不知丘也亦甚矣().(4)令弟子趣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相于材人远矣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管夷吾举于士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2、【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如果我们想要使【甲】文的论证更有力,引用【乙】段文字是否可以?为什么?(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
“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4、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
15、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1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7、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18、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二)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
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19、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红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答:
22、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答: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答:
23、“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答:
五、写作。(共50分)
24、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作文题目:心声
(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补齐下面题目并作文。
那一段_____________时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项,提防(tí)应读“提防(dī)”,憎恶(è)应读“憎恶(wù)”,庶祖母(zhé)应读“庶祖母(shù)”;B项,文绉绉(zōu)应读“文绉绉(zhōu)”;C项畸形(jí)应读“畸形(jī)”
2、C 解析:
A项,自之知明应为“自知之明”,无与论比应为“无与伦比”,怒不可竭应为“怒不可遏”;B项,一杯黄土应为“一抔黄土”,化为无有应为“化为乌有”,忑忐应为“忐忑”;D项 晗首低眉应为“颔首低眉”,广懋应为“广袤”,城惶城恐应为“诚惶诚恐”,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3、C A项,心无旁骛: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C项,斩钉截铁: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D项,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C 解析:
A句“生日”一词改为“日子”,因有“1999年”,又有“成立50周年”;B句关联词语“因为”改为“尽管”,两个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D句缺乏主语,删去“使”。
5、D 解析:
D项,表明了反战厌战的情绪说法有误。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抑郁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而不是消沉,更没有表露出厌战情绪。
6、(1)惟其痛苦,才有欢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2)《大卫》,《胜利者》
7、(1)示例:①主要特征:有正常的视力和听力,但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难以与他人沟通。
②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对自闭症儿童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数较多,仍有许多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
(2)示例一:①大部分人对自闭症不太了解,②甚至存在着错误(片面)的认识。示例二:①部分市民对自闭症有一些了解,②但认识上存在着误差。
8、(1)举杯邀明月(2)越鸟巢南枝(3)雪拥蓝关马不前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6)不胜凉风的娇羞。
9、(1)踢(2)通“德”,感激(3)了解(4)通“驱”,驾驶
10、B
11、(1)从前即使死去也不会接受,现在为了居室的华丽而接受了。(2)我听说君子应该以功劳来接受好处。
12、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13、可以,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解析
9、(1)句意为:用脚踢着施舍给他。蹴:踢。(2)句意为:(是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3)句意为:他太不了解我了。知:了解。(4)句意为:让弟子驾车。趣:通“驱”,驾驶。
10、例句中的“于”是“比”的意思。A项是“在”;B项是“比”;C项是“在”;D项是“从”。
11、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意为:从前即使死去也不会接受,现在为了居室的华丽而接受了。乡:通“向”,从前。受:接受。
(2)句意为:我听说君子应该以功劳来接受好处。闻:听说。
1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全文内容准确找出其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画线句子处,用之前“宁死也不接受”与现在“为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相互对比,强调作者接下来的观点“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用之前的坚持本心的行为对比现在失其本心的行为,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的观点。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时,在把握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甲】文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之前坚持本心的行为与现在失其本心的行为进行对比,强调做人不能为了俸禄而失去本心,进而论证“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乙】文讲述的是孔子拒绝了齐景公的赠地,认为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无功不受禄。孔子的行为体现的就是不为俸禄失其本心,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来增强【甲】文的说服力。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4、(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5、理解
关心
16、(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黯然”写出了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17、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18、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全文,对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做到全面把握,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即可。本文为小说类文章,小说一般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其行文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讲述了主人公“小吴”在北京“找老乡”的故事,以在天安门找老乡被“我”盘问开始,接着他找到了一个邻县的人,但认为不是自己的老乡;后来终于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但却遭到了辱骂,故事至此达到高潮;最后以认东北的聋哑夫妇作老乡结尾,令人动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句,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通过阅读文章,发现随着故事情节大发展,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在变化,从一开始的盘问怀疑,到知道他“到处转悠”其实是在找老乡之后的理解,从文中⑩段“我鼻子一酸”“叮嘱”等词可以看出,再到后来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时的挂念,从文中⑱段“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可以看出,直至最后的认同,从文章最后“我”也加入小吴和东北聋哑夫妇成为老乡可以得出。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把握及字词的应用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即可。(1)“汪”出现在文中第⑩段,在受到“我”的安慰后“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一个“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吴深受感动的情态。(2)“黯然”出现在文中第⑬段,当“我”巡逻时碰到“小吴”问他是否找到老乡时,他总是一脸“黯然”,在此处传神地写出了“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失望。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及人物描写手法的应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⑰段的故事情节,结合题干概括即可。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
文中画线句“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是在认出自己的老乡却遭到拒绝和辱骂之后,这是应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形象地描写出了“小吴”心理上深受打击、难过而站立不稳的情态,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8、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结尾与主题的关系以及结尾通常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小说主旨内容进行解答。结尾中写道“我”也加入“小吴”,和东北聋哑夫妇成为老乡,在内容上,与前文中“小吴”在经过了多次找老乡不顺利的经历后终于找到“老乡”相衔接,使得故事主题得到了升华,13
从一个人的孤独上升为一群流落在外的人的孤独者们互相给予温暖的主题。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9、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
20、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意思对即可)
21、第⑥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22、(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
23、示例:醉翁亭:欧阳修为之作《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滕王阁:王勃为之作《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解析
19、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第③段到第⑥段写登上郁孤台,第⑦写步出郁孤台,第⑧段写回眸郁孤台。
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⑥~⑧内容,可知曾经郁孤台受敌寇的损坏,以及南宋王朝曾在此留下耻辱。而这些即对“历史的霉点”的诠释。
21、“郁孤台下清江水”承接上文,而下文写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正对应了“中间多少行人泪”,因此这两句诗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1)结合全文,该句将古城墙拟人化,它与辛弃疾同是力主抗金却都遭冷落,报国无门,因此会“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从第⑩段内容可知如今辛弃疾的诗词被后人传诵,郁孤台与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已融入人们的心中,这使郁孤台感到欣慰,因此它“笑了”。
23、本题系开放题,答出古建筑物名、古代名人、相关的名诗名句,表述连贯即可。
第四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 线封 密 2017-2018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试卷)
语文
一、填空题(18分 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国子监.(jiàn)处.街坊(chù)婚丧.嫁娶(sānɡ)B、熬.白菜(āo)嗫嚅.(rú)安土重.迁(zhónɡ)C、鞭笞.(chī)陈轸.(zhěn)逡.
巡(qūn)D、开凿.(záo)端倪.(ní)摧山坼.地(châ)
2、下面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呈现 干皱 寂寞 奇耻大辱
B、遗迹 对峙 嘘唏 渗淡经营
C、迤逦 停泊 霞锦 船舷畸侧
D、楚词 苍烟 艳丽 迥乎不同
3、选择用词正确的一项是()。
(1)、风在路两侧的小树林中(),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2)、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三峡的航道尽力,但也给后来者(了精神负担。
(3)、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了。
A、呼啸 探明 增添 轻而易举 B、咆哮 查明 增添 易如反掌 C、咆哮 查明 增加 易如反掌 D、呼啸 探明 增加 轻而易举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面对着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销声匿迹....。B、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大同小异....。C、那时的我们,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的满怀热枕。D、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理直气壮....地停泊着。
5、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A、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B、除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C、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D、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B、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C、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
D、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后,过之未尝不哭也”这个原因。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冬日的残阳照在这一片无力的田野上。B、北京人易于满足,生活的物质对他们要求不高。C、北京人爱瞧热闹,虽然不爱管闲事。D、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8、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 线封 密 A、约从离衡 合从缔交 B、制其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陈利兵而谁何 崛起阡陌之中 D、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9、《废墟的召唤》一文题目采用的修辞手法()。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象征
二、填空(10分 每空2分)
1、《胡同文化》的作者是(),本文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写的序。
2、《废墟的召唤》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废墟的凭吊,聆听而思考,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之中。运用()的手法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期待新生的废墟。
3、《过万重山漫想》“过”是(),体现了空间的切换,“万重山”指(),“漫想”是题材,反映时间链接,指()。
4、《过秦论》作者(),“过秦”的意思是()。
三、判断题(5分)
1、《胡同文化》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小说。()
2、《废墟的召唤》一文的点睛之笔是“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3、《过万重山漫想》以作者游览三峡时所见之景为依托,展开漫想。号召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新辉煌。()
4、《内蒙访古》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
5、立意,是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四、阅读题(22分)
(一)、阅读《胡同文化》选段,回答下面问题(11分)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1、选段中主要写了什么?(2分)
2、“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精彩”之处是()。(2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 线封 密 A、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市民化特点。B、传神地刻画了北京人“忍”的特点。C、这是反语,讽刺了北京人死要面子。D、道出了北京人的倔强。
3、对“北京人,真有你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奚落北京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B、讽刺了北京的怀旧情绪。
C、称道“北京人”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倾倒。
4、“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的居民的房屋都很残破”,这句话中“挺着”换成“留着”好不好?为什么?(3分)
5、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感情”和“伤感”,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你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含义。(2分)
(三)阅读《废墟的召唤》,回答问题(10分)
1、课文第2段中“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这句话中有几处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4分)
2、第4段“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2分)
3、第8段“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分)
4、请选择对“废墟的召唤”理解不恰当的选项是()(2分)A、文章的题目“废墟的召唤”来暗示对改革的呼唤。
B、也是在呼唤人们为处于落后状态的祖国和民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C、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主要是告诫人们牢记历史不要忘记过去。
D、号召人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文言阅读(11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追亡逐北 动词用作名词 逃亡()(2)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用作状语 像云一样()
(3)外连横而斗诸侯 动词的使用用法 使......相斗()
2、这一段进行多方面对比的目的是()。(2分)A.说明秦国强大。B.说明九国无能。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答 得 不 内 线 封 密 线封 密 C.说明“攻守之势”变化的关键是秦始皇不施仁义。D.赞颂农民起义。
3、下列句子中粗体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2分)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委,委弃。)(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
(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
4、本段中表达作者中心意思的那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把它译成现代汉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作文(35分)
1、下面请假条有五处错误,请加以修改。(5分)请假条
张老师:
我昨天下午背着书包回家后,晚上突然发高烧,今天不能到校上课。特此请假,望老师批准。此致 敬礼
015年6月3日
学生李伟
2.作文(25分)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
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了。”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五篇:山东省枣庄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O一七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7.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致/大约)肇始于周代,.讫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影响,满族、壮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也...都有此习俗。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在此日祭祖扫墓,历代延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尚/风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__________”,就描绘了清明祭扫的情景。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在“清明”节气前两三天,______________,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合二为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先人,反躬自问,带动后人,(进而/从而)弘扬正能量。踏青郊游,....插柳植树,也是清明过节的基本主题内容,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给.生活带来福祉。.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肇始(zhà)讫今 .C.福祉(zhǐ).
B.侗族(dòng)认祖归宗 .
D.辟邪(pì)反躬自问 .延袭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致 C.大约 风俗 风俗 进而 B.大致 从而 D.大约
风尚 风尚
从而 进而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雨漫经绿郊原 因二者日子相近B.泪血染成红杜鹃 因二者难以区分 C.疏雨漫经绿郊原 因二者难以区分 D.泪血染成红杜鹃 因二者日子相近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是国内能够应 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B.爱情喜剧《大话西游3》在北京举行“时光倒流”发布会,《大话西游3》究竟是狗尾续貂还是勇者无惧,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C.汤姆望着那款自己心仪已久的华为“Mate9 Pro”手机,标价600多美元,再摸摸兜里的仅有的300美元,怎奈囊中羞涩,只能忍痛割爱。....D.妈妈爱干净是我们十里八乡一带出了名的,每天拖两次地,没事就擦窗户,擦门,打扫,庭院,家里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山东省印发了《关于以市为单位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对全省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出全面的部署。
B.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型航母(目前暂称为“山东”舰)有望在今年第二季下水,将于2019年进行海试,排水量估计为6.5万吨左右。
C.“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源自人们古时候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
D.我省有21个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已经进行了国家的评估和验收,菏泽尧舜 牡丹等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标准化提升工程。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绘画从宋代开始就有了意境之说。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历代山水名家都将山水画的意境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凡是优秀的山水画,必定具备山水性情,于是就有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佳句,还把作品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的特点。这样,才是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这里想表达的思想是:艺术家在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时,头脑中想的不仅是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而且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内在规律的相互关联,并诗意地创造出画家心中更完美的自然形象,在心中得到一种意境体验。
南朝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美学观,指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论述初次系统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提出山水画是以其表现外在“形”而体现内在“道”的观点,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艺术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交融产生心中的意境。王维《叙画》中也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眵春风,思浩荡”的抒情达意观点。在表现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时,受“天人含一”自然观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很多,从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到宗炳《画山水序》,都明确表示画家亲身感受自然的重要,从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中国绘画理论在提倡研究客观自然取法自然的同时,着重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
受这种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气积”在绘画创作时就体现在山水画中常展现的气韵,它是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绘画元素,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创作和欣赏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韵生动”。黄庭坚说“凡书画当现韵”,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气韵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也就是将《易经》中说的阴阳二气移到画面中,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皆用墨笔来表现,黑白关系的精妙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龚贤作品以积墨法为我们所熟知,其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使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视党冲击力。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但是黑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清澈可见。在条理清晰的黑白气韵下,作品给人以静寂安宁、厚重沉稳、华滋大气、生机勃勃的意境体验?“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章法构成和黑白布局使画面气韵精妙,引人入胜。
(节选自程绍君《小议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有删改)6.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欣赏其意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宋代山水名家将其提到 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B.宗炳首次提出山水画要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从而使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 论体系阐述系统化。
C.从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来看,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是山水画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D.《画山水序》认为,艺术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后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宗炳等人强调绘画要“取法自然”,谢赫、黄庭坚等人指出了气韵在书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B.“气积”是中国山水画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它使山水画有了格凋、品味的高低之分。
C.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在画面中构成字宙万物真气,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 韵律来表达。
D.龚贤擅长积墨法,其作品黑墨面积较大,但黑白对比强烈,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山水名家一致认为,山水性情是优秀山水画作品的必备要素,并把画作分为 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
B.艺术家要诗意地创作出有意境的山水画,首先心中要有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更要把 握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C.宗炳认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应是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实现“天人合一”,通过意象表达“道”。
D.中国绘画理论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同时要 研究客观自然并取法客观自然。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
②①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达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一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次焉人矣。”
(摘编自《孔子家语·弟子行》)【注】①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②冉雍,名仲弓。③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深怨,不录旧罪 .
录:记录,记得
③B.恭老恤幼,不忘宾旅 恤:体恤 .C.当宾客之事,则达矣 达:显贵,显达 .D.赐,汝次焉人矣 .
次:给„„排序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子是卫将军的字,子贡称呼卫将军“文子”,表示尊重;古人自称字表示谦虚,如文中“赐也辞不获命”的“赐”为子贡谦称。
B.《诗》《书》是《诗经》《尚书》的简称,它们与《中庸》《周易》和《春秋》五本书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傧相,亦作“摈相”,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郑玄注释《周礼秋官·司仪》有“出接宾日傧,人赞礼日相”。D.“孝悌”,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B.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C.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D.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文子孔子七十多弟子中“其孰为贤”的询问,子贡认为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他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B.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
C.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 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
D.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有重点地对孔门几位弟子的 操行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5分)
(2)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
韩元吉 世事不须问,我老但宜仙。南溪一曲,独对苍翠与巉岩。月白风清长夏,醉里相逢林下,欲辩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少年期,功名事,觅燕然。如今憔悴,萧萧华发抱尘编。万里蓬莱归路,一醉瑶台风露,因酒得天全。笑指云阶梦,今夕是何年。(1)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请结合词句说明下阕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学而》记载孔子的言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人不必在意别人的不理解。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3)__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五、(12贫)16.下面是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关系示意图,请写一段话说明其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4分)
17.阅读下面一封书信,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拙作已草就,现抄寄于您,定有许多瑕疵,敬请您略尽绵薄之力,予以雅正。① ②
内心由衷感激之情,不胜言表!您的大作我已惠存,拜读再三,获益良多。您嘱咐我提些
③ ④ ⑤ 意见和建议,只恨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敬请谅解。⑥
×××
×年×月×日
(1)文中画线部分文字表达有一处不得体,序号是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部分文字表达有一处不简明,序号是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 18.用“遗憾”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所以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做到十全十美。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有关西山逸士二三事
台静农
①溥心畲先生的画首次在北平展出时,极为轰动,凡爱好此道者,皆为之赞叹。北宋风格沉寂了几三百年,而当时习见的多是四王面目,大都甜熟,有似当时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只有躯壳。心畲挟其天才学力,独振颓风。
②他的润笔在北平琉璃厂肆固然是居第一位,而后门大街小书画店,也偶有他的作品出现,其价值自不同于厂肆。据说这都是他家的佣人流出来的,因恭王府距大街甚近,佣人们与后门的店商难免都有往来。一次吾友常维钧兄在这家店里看到一小捆心畲写的对联,选了两副,米襄阳的笔意,极佳。我去时,只剩下成亲王体的,买了两副,定价不高,每副两元。所有题款却非溥儒,也不是心畲或西山逸士,而是“仲衡”两字,下钤“省心堂”小印。“仲衡”是他早年的字,后因宝刷有一名演员叫“郭仲衡”的。他就不用了。
③我与心畲第一次见面,是在北平他的恭王府,恭王府的海棠最为知名,当时由吾友启元白兄陪我们几个朋友去的。王府庭院深沉,气派甚大,触目却有些古老荒凉。主人在花前清茶招待,他因我在辅仁大学与美术科主任溥雪先生相熟的关系,谈话甚为亲切。溥雪是心畲从兄,这两位旧王孙,同负画苑盛名。
④心畲渡海来台,我们相见于台大外文系英千里兄的办公室,道途辗转,不惯海行,颇有风尘之色。我陪他参观中文图书馆,他甚是高兴,台湾孤悬海外居然还有这么多藏书。我告诉他这些书都是福州龚家乌氏山房的收藏,早年买来的,他笑着说:“这不失为楚弓楚得。”后来他便时向我借书,如来信云:“未接清诲,良深驰想,以儒之简出索居,离于益友,不得闻过,殊深惕惧。今欲有所述著,敢烦在台大图书馆,倩生徒一察。书目谨列于后,愿次第借观,当早奉璧。又曾在本馆中,见有《晚笑堂画传》,木版二册一函,记在地室书架上,请先检借为盼。”
⑤他要我为他刻印章,我这刻工并不高明,他的谢简却极典雅,信手拈来,居然六朝韵味,这不过是心畲文学方面的另一本领。如:“承惠佳刻,铁笔古雅。笔非五色,焕沧海之龙文;石不一拳,化昆山之片玉。永悬此赉,敬奉芜函,既致缱绻,靡深仰止。”我只为他刻过四印。《魏书·王粲传》云:粲“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王粲这样的捷才,后来杂书,亦有类似的记载,而我生平所见到的只有心畲一人如此。
⑥约在甲子春夏之交,大千兄在日本带给我一本他画的册页,甚精。他急于要看,同在某家宴会时我带去了,他坐方桌前,正为一群人写字。看我来了,就放下笔,欣然将册子接去,边看边赞。翻到最后空页,拿起笔来便题,不曾构思,便成妙文:“凝阴覆合,云行雨施,神龙隐见,不知为龙却为云也。东坡泛舟赤壁,赋水与月,不知其为水月为东坡也。大千诗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与诗,是耶?非耶?谁得而知之耶?”寥寥六十余字,超脱浑成,极切合大千气度。尤妙者,所谓“是耶非耶”语气,好像是受大千的题语而触发了灵感,因大千是册最后画的是他日本侍儿山田女史的像,题云:“画成既题署,侍儿谓尚余一页,兴已阑,手亦倦,无暇构思,即对影为此,是耶?非耶?静农何从而知之耶?”
⑦是耶?非耶?已无从起心畲而问之矣。我曾与大千谈到心畲的捷才,他也佩服,因说昔年同在日本时,他新照了一像,心畲看了,就立刻题了一诗:“滔滔四海风尘日,天地难容一大千;恰似少陵天宝际,作诗空忆李青莲”。这样真情流露,感慨万端,不特看出他两人的交情,并且透露了他两人以不同的格调高视艺坛的气概。我想他这种感情,必是久蓄胸中,一旦触机而发,绝非偶然。可悲的,大千投老归来,心畲竞先返遭山。正如少陵所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了。今则两人俱归于寂灭,而心畲逝世且二十年,墓木拱矣。余写此回忆,虽平昔琐屑,实深怀旧之感。
(摘自《台静农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相关链接
①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北京人,满族,出身于皇室贵胄。(溥心畲《自述》)②溥心畲主攻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张大千评价他:“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个是溥心畲,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徐玮《没落时代的精神贵族》)③溥心畲经常告诉他的弟子和朋友:“与其称我为画家,不若称我为书法家;与其称我为书法家,不若称我为诗人;与其称我为诗人,不若称我为学者。”(溥氏家族网)19.第二段说“仲衡”是溥心畲早年的字,后因一名京剧演员叫“郭仲衡”,他便弃而不用了。如何理解溥心畲的这一行为?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20.溥心畲的绘画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21.本传记传主是溥心畲,却多次写到著名画家张大千。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22.溥心畲是杰出的画家,作者台静农先生却没有重点写其绘画方面的故事,请结合材料分析本文的选材特点。(6分)
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选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