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重新修订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四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依据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所属生产、销售直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中设备管理的对象是指用于油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产品销售及其它生产运营的机械设备、工艺设备、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工业管道、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第四条 设备管理应遵照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技术、经济、组织等方面采取措施,对设备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优化设备资产配置,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完好和经济有效使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五条 设备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对设备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三)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五)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树立现代设备管理理念,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实现设备管理科学、规范、高效、经济。
第六条 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 企业是设备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设备管理。企业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年度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八条 企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第九条 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与网络,设备管理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改造,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设备安全、环保、节能和系统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范围
第十条 集团公司设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设备管
理工作。集团公司分管设备领导任组长,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为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设备管理的工作方针、目标,决策处理设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审核批准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和年终评比结果。
第十一条 设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设备管理的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生产经营管理部,由分管设备管理工作的副主任兼任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
设备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
(一)负责传达、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负责与国家有关部门联系,上报有关材料。
(二)负责落实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统一规划、综合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制定、修订集团公司、股份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集团公司设备大检查工作和设备管理工作会议。
(四)负责牵头组织设备管理和设备隐患治理工作。
(五)组织中高级设备管理人才培训工作。
(六)负责落实设备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第十二条 工程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的实施管理。
(二)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
(三)负责企业和招标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及检修改造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指导管理,监督资质预审、发标、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监督中标项目合同签订。
(四)负责限上检修改造项目企业与检修改造施工队伍之间的组织协调,负责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
(五)负责检维修标准定额的管理。第十三条 物资装备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负责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及生产装置检维修所需设备和备件的采购及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项目及检维修所需设备和配件及时供应。
(二)负责集团公司设备及配件的集中储备和库存物资调度调剂工作,合理控制库存。
(三)负责国内外设备供应市场研究工作,为集团公司的工程项目提供设备采购相关信息。
(四)负责集团公司重大设备国产化攻关、研制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总部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其职责范围,在相应环节各负其责,协助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石油工程管理部、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油品销售事业部、资产公司(以下简称事业部、管理部)是分管业务范围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应明确1名领导成员分管设备管理工作,明确设备管理处室和职责。
事业部、管理部设备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集团公司关于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实有关部署、安排。制定、修订分管业务范围内设备管理的制度、规程、标准、规定,制定主要设备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管理办法。
(二)设备管理主要职责在事业部、管理部,负责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综合管理、专业管理。提出设备中长期发展和更新改造规划建议或意见,制定年度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设备更新和改造,对管辖业务范围内企业上报的设备年度更新和改造计划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和分批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投资计划中重大关键装备的技术谈判工作,并组织技术经济论证以及后评估工作。
(四)负责设备更新和检维修管理;负责设备修理费使用管理。
(五)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做好设备管理骨干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设备技术考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促进装备技术进步。
(六)在生产经营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落实、参加设备大检查和设备管理考核评比工作。
(七)组织或参与对分管企业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并制定防范措施,参与事故处理。
(八)组织专家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重大设备技术问题,组
织开展重大设备技术攻关。
(九)负责审查管辖业务范围内设备处置行为,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相应的账务处理工作。
(十)总结交流设备管理工作经验,组织学习和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
第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领导,落实领导责任。企业应明确1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设备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企业应设设备、电气、仪表副总工程师,协助分管领导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特大型、大一型炼化企业,应设专职设备副职领导。
企业应明确设备管理责任部门,配备精干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专业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宜建立三级设备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宜建立二级设备管理体系,合理配备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基层单位应配备设备副职和一定数量的设备技术人员。
第十七条 设备管理应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应掌握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检修的核心技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检修、维护计划和材料、配件计划,负责检维修质量控制和验收,负责设备档案和检修维护资料的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设备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一)负责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设备管理的标准、规范、制度,主持制定企业设备管理目标、规划和措施,综合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的设备、动力管理工作,决策处理企业设备、动力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审批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工作计划和定期的考核结果。
(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标准、制度等,负责组织编制本企业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三)协调组织主要生产装置停工检修、主要设备大修计划的制定和审批,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审批重大设备更新计划。
(四)审查企业修理费、设备更新费使用计划,履行企业内部审批程序并报总部主管部门批准,组织实施,确保合理使用。
(五)组织或参与上报集团公司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提出处理建议。
(六)参与企业重点基本建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
(七)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提出优化各级设备部门人员配备的建议,指导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八)负责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采用现代化设备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技术含量和设备管理内涵。
第十九条 企业依据本办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副总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设备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设备管理的归口部门,其职责范围应充分体现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并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章 设备前期管理
第二十条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制造、安装、投运阶段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第二十一条 设备规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主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方向、生产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设备技术成果应用、安全生产、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来确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设备规划,并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
第二十二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负责更新设备的设计审查,参加基建、技措等重大项目的设计方案论证和设计审查,在设备选型中应遵循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原则,对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环保性和经济性提出要求,并督促落实。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禁止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第二十三条 设备购置要坚持质量第一、性能价格比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原则,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设备采购管理的规定组织采购。加强国内外重要设备的监造,严格进厂设备的质量验收。购置的设备应有必备的维修配件。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主要设备的选型、签订技术协议及设备购置和进厂验收。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建立设备供应商的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考核。
第二十五条 企业必须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审查安装施工方案,落实质量保证体系;设备安装执行相
关规定和标准,按规定进行试运和调试;竣工验收后,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工程竣工验收、设备调试、竣工资料移交等项工作。
第二十六条 设备投产前,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维护方法,制定试运行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HSE教育和设备操作、维护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
第二十七条 企业要建立设备前期管理责任制,有关部门应对其在设备前期各阶段所承担的工作负相应的责任。
第四章 设备使用维护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使用、维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严格执行巡回检查、维护保养等各项制度,建立设备隐患发现、分析、报告、处理等闭环管理机制。
第二十九条 企业对设备运保商实行合同管理,明确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并严格考核。
第三十条 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设备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关键设备、重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和管理工作。
海洋石油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
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一条 岗位操作人员是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的责任者,必须遵守设备操作、维护制度和规程,严格控制操作指标,严禁超温、超压、超速等超指标运行。严格按照设备点检、巡回检查等管理规定和标准,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第三十二条 设备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设备点检管理规定、点检标准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委托承包商进行设备维护或运保的,必须明确相应维护或运保职责范围和考核标准。
第三十三条 企业加强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建立设备故障和事故记录,制定主要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第三十四条 企业重视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的特级维护,机械、电气、仪表、操作、管理专业应分别建立台帐,做好记录,掌握设备运行特性和规律,减少故障和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
第三十五条 企业要制定并严格实行备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坚持定期对备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第三十六条 企业要加强关键设备、需要监控运行和运行年限较长设备的管理,定期开展技术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评估,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降低设备运行风险。
第三十七条 企业要制定活动设备回场检查制度,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定期做好设备回场检查,及时处理设备存在问题。
第三十八条 企业重视并做好设备防腐蚀工作。制定设备防腐蚀工作管理制度,设立设备防腐蚀专业技术岗位。要采用工艺、技术防腐等综合技术措施,预防设备腐蚀。
第三十九条 企业必须执行设备润滑(油水)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的“五定”、“三级过滤”。
第四十条 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主管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工作,配备开展状态监测工作所需的仪器,积极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积累状态监测历史数据,总结探索设备故障停机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第四十一条 加强仪表自控设备管理工作。要建立仪表自动化管理、使用、维护、检修的责任制和规程并严格执行,提高仪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控制率。要重视仪表自动化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适应仪表自动化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第五章 动力管理
第四十二条 动力(水、电、汽、风、氮等)是企业公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明确动力管理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第四十三条 企业要加强动力设备的管理,做好公用工程的综合平衡,保证水、电、汽、风、氮等系统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和供应。
第四十四条 企业要优化动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制定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生产安全和重点生产部位的动力供应。
第四十五条 加强水质管理工作,确保工业水、循环水、脱盐水质量,不断改进水处理工艺,严格水处理药剂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管理,加强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节约用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第四十六条 加强热电生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业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专业竞赛,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水平。
(二)参照电力行业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做好技术监督工作。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指导、分析、预测系统,保证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四)加强燃料管理,保证燃料质量,降低消耗和成本。第四十七条 加强电气设备和运行管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电力工业的技术法规和制度,以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规程。
(二)企业电气设备及运行的管理,应以安全发、供、用电为中心,经济运行为重点。
(三)企业应完善、落实电气“三三二五”(三票、三图、三定、五规程、五记录)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企业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有关
运行、调度、操作等各项规程,并严格执行。
(五)按照国家电力行业和集团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和预防性试验。
(六)重视并做好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与维护,严格保护定值的管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七)做好防爆电气设备、接地与接零装置、电气安全用具管理,做好防过电压、防污闪、防小动物、防火、防雷、防冻、防洪和防震等管理工作。
(八)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八条 加强蒸汽的产、供、用管理,保证蒸汽品质,合理使用蒸汽,做好尾汽、冷凝水的回用和余热利用。
第四十九条 加强工业用风和仪表用风的管理,严格控制仪表用风的露点、油、尘含量等指标,确保供风质量、压力。制定并严格执行空分装置安全运行制度,保证正常供氮、供氧。
第六章 设备修理和修理费管理
第五十条 设备修理是恢复设备技术性能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设备修理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结合生产安排,编制设备检修计划。
油田企业设备维修计划主要为年度综合修理计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核定、汇总并监督实施。
炼化企业设备修理计划分为年度修理计划、装置停工检修计
划和月度维修计划。炼化企业主要生产装置停工检修计划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并按计划进行停工检修。其它修理计划编制、审批下达由企业自行规定。
销售企业设备维修计划主要为年度综合修理计划。油库、加油站、输油管线(包括泵站)、车船年度综合修理计划由销售事业部负责审批并监督实施。
第五十二条 设备修理要执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定期检测和状态监测相结合,推行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坚持预防性维修方针,既要防止设备失修,又要避免过剩维修。
第五十三条 加强设备和装置检修全过程的管理,做好设备修理前的准备、修理过程的监控和修理后的验收,科学安排修理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第五十四条 加强检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设备修理的质保体系。设备修理要严格执行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技术标准,保证修理质量。使用单位可根据情况实施中间质量检查。主要设备大修和主要检修工程应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第五十五条 设备管理部门在检修结束后,开展检修项目的统计工作,组织编写检修技术总结,做好检修技术资料的归档。对重大检修项目,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第五十六条 企业要对进入其内部市场的检修单位进行资质认证及年度审验。特种设备的承修单位须有相应资质,修理内容应与资质相符。
第五十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配件储备定额,物资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
第五十八条 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配件需求计划的编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配件需求计划的汇总、审核。物资采购部门在平衡利用库存后按计划组织采购,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行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储备配件。企业要做好配件修旧利废和改制代用工作,建立材料、备件购置计划及时性、准确性和采购材料、备件质量及储备的考核机制,建立设备及备件积压的考核制度。
第五十九条 加强设备修理费管理
(一)修理费使用范围为企业所属设备的修理、维护和检测所发生的费用。
(二)修理费管理的指导原则是坚持设备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原则;坚持科学、规范、经济的检修,努力降低成本的原则;坚持对修理费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则。
(三)企业修理费应纳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管理。设备修理、更新支出应由财务部门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规范核算和列支渠道。
(四)建立和完善设备修理规程和定额,并严格执行。第六十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是修理费使用的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应按年度修理费预算,统一平衡,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并对修理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企业财务部门协助设备管理部门按修理费预算做好修理费 的控制工作。加强对修理费的核算,按设备管理部门确认的修理费用结算审核单及时入账。
第七章 设备更新改造
第六十一条 设备更新是指采用新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安全、环保状况和经济效益差的原有设备。
设备改造是运用新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减少消耗及污染。
第六十二条 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
(一)设备更新改造应当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
(二)设备更新应着重采用技术更新的方式,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综合效果。
(三)设备更新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科学决策,选择最优方案,确保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四)设备更新改造应充分考虑生产经营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
第六十三条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设备可进行更新:
(一)使用年限已满,丧失使用效能,无修复价值的。
(二)因生产条件改变,已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
(三)使用年限未满,但缺乏配件无法修复使用的。
(四)毁损后无修复使用价值的。
(五)经论证,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或虽
然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更新更经济合理的。
(六)技术落后,不符合安全、环保、节能要求的。
(七)机动车辆符合国家有关报废规定的。
(八)国家明令淘汰和其他符合更新条件的。
第六十四条 企业必须按计划实施设备更新改造,为正常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管理必须纳入集团公司投资计划统一归口管理,按照投资决策程序及管理办法执行。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第八章 设备处置
第六十五条 设备处置是对本办法所指设备进行盘盈、盘亏、毁损、报废、调拨、转让、清产拍卖、重组、捐赠及出租等处置行为。
第六十六条 设备处置应遵循国家和集团公司对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根据资产产权和处置对象、资产额度、处置条件、处置时间、技术鉴定结果,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以确保处置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六十七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设备,应当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按规定权限审批后,财务部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第六十八条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拟处置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根据生产需要,提出具体处置意见,按规定权限进
行审批。
第六十九条 企业应对长期停用的设备予以封存,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第七十条 企业重新使用闲置设备,必须经过全面的技术检验,符合技术要求,并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七十一条 为盘活存量设备,规范设备处置行为,企业应制定设备处置的具体办法。
第七十二条 为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企业应加强闲置设备的调剂利用工作,定期发布闲置设备信息,最大限度地在集团公司内部调剂使用闲置设备。
第七十三条 企业应加强对因报废、修理、改造而拆除设备形成的废旧物资的管理,应按照规范的程序处置废旧物资。
第九章 设备综合管理
第七十四条 企业应根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按照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并明确设备分级后的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职责。
第七十五条 为便于管理和统计,按设备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设备分类。分类办法由集团公司制定下发。
第七十六条 要建立健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做到“一台一档”,档案内容应涵盖设备技术文件、全过程管理动态文档;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随设备移交;档案管理人员变更时,必须按档案管理办法组织交接。设备档案除国家、集团公司规定要求有纸质文件外,电子档案、资料与纸质档案、资料同样有效。
第七十七条 开展设备管理达标创优、专业劳动竞赛和设备管理、技术经验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总结。
第七十八条 集团公司根据石化行业发展要求,制定重大设备发展规划,组织企业积极开展国内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统筹重大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进和消化;对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国内专业院所、设计部门、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共同开展研发和技术攻关。
第七十九条 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发展和安全生产要求,加强设备技术研究和开发,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成果,鼓励技术创新。要合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技术问题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设备技术难题,推进设备技术进步。
第八十条 加强设备信息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ERP为基础建立网络化的设备管理信息体系,提高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八十一条 企业有计划培养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第八十二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制定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下发企业执行。
为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总部有关部门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设备报表,企业应及时认真填报。
第十章 设备安全环保和节能
第八十三条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管理要求,努力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并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
第八十四条 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作业人员进行设备安全环保、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设备安全环保和节能知识。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环保和节能规章制度。
第八十五条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和报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六条
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使用的设备,必须具备相应防爆性能。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第八十七条 企业对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应定期检验,不准擅自拆除或停用,并确保工作可靠。联锁自保设施应完好投用,特殊情况下拆除(恢复)时必须严格按程序审批,保障生产安全。
第八十八条 设备事故管理:
(一)设备事故管理按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执行。发生设备事故须及时报上级设备主管部门。
(二)设备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分析,查清原因,根据设备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经济损失等情
况,对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并将事故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第八十九条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各项要求,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鼓励采用新型环保设备。
第九十条 积极探索设备低耗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淘汰高耗低效的老旧设备,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努力达到设备和工艺的最佳匹配,实现各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
第十一章 检查与考核
第九十一条 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一次设备大检查,开展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创优活动。企业必须建立定期的设备检查制度和日常设备检查制度。
第九十二条 集团公司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并择优推荐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
企业可结合实际进行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维修能手、优秀操作人员的评选。
第九十三条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九十四条 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设备管理办法和专业管理制度。
第九十五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九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石化生„2004‟931号)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试行)》(石化股份生„2004‟44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办法
基本要求
1.1 本办法中所称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考核等活动,对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管理行为。企业预算由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
1.2 集团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管理体制,企业要按照统一要求,统一编制口径、报表格式和编报规范编制预算报告,下一级预算要体现上一级预算的要求并确保其控制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1.3 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优化配置各类资源,细化和量化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事前、事中控制,严格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确保企业长期规划目标的落实和当期预算目标的实现。
1.4 预算管理要与对标管理、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断挖掘企业管理潜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5 集团公司及企业要不断加强一体化预算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组织结构与职责
2.1 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是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
2.1.1 审定集团公司预算编制与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2.1.2 审定集团公司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
2.1.3 处理预算管理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2.1.4 审定集团公司对企业预算的考核方案。
2.2 集团公司财务部是预算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2.2.1 提出预算编制与管理原则和目标建议。
2.2.2 拟定集团公司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
2.2.3 组织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
2.2.4 对经审定的企业预算进行批复,并监督企业预算执行情况。
2.2.5 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并对重大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2.2.6 分析企业预算完成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
2.2.7 指导、监督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2.3 集团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
2.3.1 发展计划部负责发展规划及投资计划的编制与运行管理工作。
2.3.2 生产经营管理部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与统筹协调和优化工作。
2.3.3 人事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工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
2.3.4 各管理部负责本板块所属企业预算编制和执行中有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对企业预算的执行进行管理。
2.4 企业应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分工,明晰工作程序,落实有关部门和人员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组织开展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发挥预算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2.5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负总责。企业应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相关机构对预算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其主要职责:
2.5.1 审定企业预算管理方针、政策和目标。
2.5.2 审定企业预算方案和调整方案。
2.5.3 组织下达所属企业及内部单位、部门的预算目标,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2.5.4 处理企业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6 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财务工作的分管领导,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和考核等工作,组织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7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平衡、上报、下达、调整、考核等工作,并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措施和考核建议。
2.8 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分管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分析、控制等工作。
2.9 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预算执行单位,应按照企业预算管理要求,做好本单位预算的编制及执行工作,落实本单位在企业预算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确保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并接受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
预算编制
3.1 编制预算应当坚持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走向,科学预测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
3.2 编制预算的依据主要包括:
3.2.1 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3.2.2 对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3.2.3 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3.2.4 当前生产经营能力及计划安排。
3.2.5 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相关政策。
3.2.6 集团公司及企业规定的各类物料消耗标准及费用定额。
3.2.7 集团公司研究确定的其他预算条件。
3.2.8 企业面临的个性化因素,以及经营预计影响。
3.3 企业要通过对预算编制依据的分析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确定预算期经营管理目标,并体现以下要求:
3.3.1 落实企业战略目标。要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并在预算期间内细化和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目标。
3.3.2 实行行业对标。要体现对标管理以及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依据对标合理确定预算目标。
3.3.3 实行目标分档管理。对预算目标按照基本目标、提升目标、奋斗目标进行分档管理,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计分办法。
3.4 集团公司及企业通过编制预算反映预算期间对生产经营所作的安排,落实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编制预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4.1 真实性。预算要真实反映预算期间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及各类资源的安排情况,不断增强对生产经营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3.4.2 合理性。编制预算应当认真分析判断市场形势、政策走向和自身经营管理实际,优化配置内部资源,合理确定预算目标,反映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企业的努力程度,做到不高估、不压低。
3.4.3 全面性。预算应当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与预算目标有关的各项经济业务及事项。
3.4.4 重要性。编制预算应结合预算期间的管理重点,合理确定并详细反映对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其他事项可以合并列示。
3.5 预算编制应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各项预算间应相互衔接、相互支撑,构成企业预算的有机整体。
3.5.1 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按照“谁负责、谁编预算”的原则,业务预算由业务管理部门或单位按照职责权限负责编制。
3.5.2 资本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资本预算主要由投资及资本运作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3.5.3 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吸收股本及其他权益性投资、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等预算。筹资预算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3.5.4 财务预算是指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行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财务预算应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为核心,以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和现金流量控制为重点。财务预算主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编制。
3.6 预算编制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统一要求、规范程序、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3.6.1 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对下一经济形势预测,集团公司有关部门于每年9月底前提出下一生产经营的初步计划和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等,研究确定预算编制的有关政策,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核后,由财务部会同各管理部将预算目标对接落实到企业。
3.6.2 集团公司财务部根据预算目标对接情况编制下一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初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定。
3.6.3 企业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条件、预算目标、其他管理指标以及对市场形势的预测,结合管理实际制定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方案,组织内部有关部门和预算单位编制下一预算草案,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或相应机构审核批准后,于次年1月初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
3.6.4 集团公司财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汇总,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有关企业,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将修改后的预算报告重新上报。1月底前,集团公司财务部以书面形式批复各企业预算报告。
3.6.5 在企业预算报告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财务部汇总编制集团公司预算报告,经集团公司领导审核后上报国务院国资委。
3.7 根据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企业预算可以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编制。
3.8 企业预算以预算报告的形式予以反映。企业应在所属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要求,编制上报预算报告。企业预算报告由以下部分组成:
3.8.1 预算报表,主要包括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各类工作量安排情况及其成本费用管理报表。
3.8.2 预算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工作组织情况;预算内生产经营主要指标情况;预算编制基础、基本假设及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主要预算指标分析说明;确保完成预算指标的主要措施及工作安排;可能影响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3.8.3 其他相关材料。
3.9 企业预算所包含的单位范围及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与上财务决算报表一致,确需调整的,需作特别说明并报集团公司财务部批准。
3.10 企业有关人员应对编制预算报告的合规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不得编制缺口预算。
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
4.1 经集团公司批复的预算,企业必须认真组织落实,要将预算作为组织、协调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并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4.2 集团公司实行月度滚动预算制度,各企业要在每月末,根据本月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上报下月度执行预算,经总部有关部门审定并报领导批准后批复企业执行。企业编制月度执行预算的基本要求:
4.2.1 以预算为基础,以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业务发生规律以及当期经营条件的变化为依据进行编制。
4.2.2 经营条件与年初预算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的,其影响要在月度预算中予以体现;企业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努力减少经营条件变化对预算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
4.2.3 月度执行预算要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在预算条件下,累计预算指标未达到预算进度时,必须通过追加以后月度预算指标进行弥补。
4.2.4 下月滚动执行预算与上月实际执行情况差异较大的,应说明差异原因。
4.3 各企业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健全资金支出授权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控制资金支付。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项目支出,必须经过特别授权方可支付。
4.4 各企业应严格执行销售或营业、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保证完成各项效益指标。在日常控制中,要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加强适时监控,确保落实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及其目标的实现。
4.5 经集团公司批复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由于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等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企业预算的编制基础发生根本改变,或者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确需进行调整的,企业需向集团公司提交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建议。
对于企业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提出调整意见并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批复企业执行。
4.6 各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定期分析制度,按月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累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预算执行偏差,有关管理部门及预算执行单位要充分、客观分析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并督促各预算单位贯彻执行。
4.7 各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应于月度终了10日、终了30日内上报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全面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纠正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
4.8 预算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期工作量完成情况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入及财务成果分析、预算期末财务状况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
4.9 集团公司将各企业主要预算目标纳入企业及其领导人的经营业绩指标考核。终了,由集团公司财务部依据经过中介机构审计后的企业财务决算数据,对企业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提出考核意见,提交集团公司业绩考核办公室,作为对企业及其领导班子进行业绩考核的依据。
其他规定
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的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并报集团公司财务部备案。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范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活动分析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1993年2月18日 石化总公司与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合资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开业。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联交易所上市。9月28日 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的首套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在镇海石化总厂建成。11月28日 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年 石化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石化11项科技成果获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二.08---10年综合分析
2009年,我国石化公司产业格局未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心还在东南沿海一带,但部分产业正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东、江苏、广东和俩普宁四省的行业产值合计已达全行业总
产值的42.6%;内蒙古、江西、四川和湖北等中西部各省区的增速已位于全国前列。2009年全年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2.00%,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亿元,销售产值6.35万亿元;资产投资1.01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2.9%;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270.70亿美元。
收益成品油价格改革,公司09年净利润大幅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35万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9亿元,同比增长115.5%。每股收益0.707元,每股派发红利0.11元。儿中石油业绩出现连续两年下滑,全年盈利1033.87亿元,同比下跌89.7%。中海油,净利润也出现了33.6%的跌幅。
2010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值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加快;石油和化工市场总体平稳,产销基本顺畅,价格保持稳中上扬态势。中国石化经营收入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2亿元,同比增长22.7%。
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与诊断
1、流动比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石化流动比率三年来一直在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流动资产的增加,10年增幅达到28.9%。与同行业强企业相比,中国还有2009年流动比率的状况最好,接近基准值2。其他技嘉的速动比率均远远低于2,说明宁初中是由外,他们均面临着短期偿债问题,期短期债券人需要注意。
2、速动比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石化09年得速动比率均低于08年、10年,主要指由于09念得速动资产减少,10年 情况有所改善,但就指标分析,其短期偿债能力有待改善。就行业而
言,中国还有09、10年表现比较优秀,而东华能源则是相对稳定。
3、则产负债率
第四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销策划
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二、销售网络(经营模式)
中国石化成品油销售网络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一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及在主要市场内的下属4个大区分公司,承担着中国石化成品油资源的统一平衡、运输协调和直属销售企业以及专项用户的成品油供应任务;二是主要市场内的直属20个省级石油分公司(包括香港公司)及所属的191个区域公司组成的销售网络;三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在东北、北、西北、川渝等地区的37个分公司;四是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零售网络;五是中国石化在全国范围内与其他成品油经营单位合资组建以及采取特许加盟方式建立的销售网络。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拥有完善的成品油储运设施,这些设施绝大部分由本公司自己拥有。本公司的批发中心与炼油厂通过铁路、水路相连,在某些情况下以成品油管道相连。本公司还拥有部分铁路专用线、原油码头、油驳、铁路槽车。其中油库428 座,库容1258万立方米;成品油铁路自备车1443辆,总容量7.715万吨。拥有加油站29062座,其中 特许经营加油站657座。
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竞争优劣形势分析(竞争优势)
1、优势
(1)、主要市场区域位于南方,是主要的成品油消费市场。
(2)、在南方市场拥有完善的零售网络,控制60%以上的地区零售份额。(3)、主要炼油厂大多布局在沿海地区,距离消费市场很近。(4)、主要炼油基地规模经济突出,油品质量相对占优。(5)、品牌价值相对占优。
(6)、零售网络分布较为合理。
2、劣势
(1)、南方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较为激烈。
(2)、南方零售网络员工中全民工比重大,人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3)、北方零售网络发展期短,只能在局部形成规模。
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营销策略(销售之道)
1、加油站满足顾客消费偏好的营销策略(4p)
(l)产品(Product)中石化的各加油站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有:成品油、便利店的商品及其他非油品销售与服务等。加油站提供的产品是否符合顾客的需求,是顾客是否进入加油站的首要前提。同理一辆加气的汽车不会选择没有加气服务的加油站。中石化在产品上做到了多样化全方位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在营销机会上就首先迈出了比较成功的第一步。(2)价格(price)一般地说,司机对油品价格都是较为敏感的。若每升0.1元的差价,一年累计下来就是几百元甚至更多的节余。对于像汽油这类日常消耗品,虽然对整个行业来说价格的弹性较小,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加油站来说,价格弹性则较大。
中石化的产品价格在整个行业来说是处于一个与自身来说合理于消费者来说公平的地位的,价格弹性小,使消费者在选择时多方考量之后,对中石化的产品有更高的消费意愿。
(3)场所(place)加油站作为成品油卖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对于顾客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顾客在选择加油站时,既要考虑地理位置的便利性,也要考虑到加油站的行车距离,行车距离的远近对于消费者意味着加油成本。得天独厚的黄金位置具有地域垄断性。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开发加油站零售网络时,坚持“位置就是竞争力”。此外,加油站内部布局的便利性与亲和性,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中石化近年的营销手段之一就是在全国扩大其零售的销售点,争取铺设一个全面的销售网络以增加销售额,这种强势的不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营销策略对于中石化这种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是很成功且必要的方法之一。
(4)促销(promotion)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已没有任何销售商可以坐等客户上门,随着竞争的加剧,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针对顾客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行为模式,充分发挥零售服务互动营销的有利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促销,帮助顾客完成购买行为,实现销售目标。
近年来,由于油品经营毛利越来越低,中石化突出了一个新的“全员促销”的策略。将员工的销售额与绩效工资挂钩,表面看该策略确实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但实际上这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福利发放的问题,于企业自身来说是有利于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2、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营销策略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传统行业的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虽然拥有包括销售渠道、客户、货源等资源优势和专业人才的优势,但要开展电子商务,最好是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因为网络公司拥有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对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更为了解,传统的石油公司与独立网站公司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石油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买方和卖方处在平等地位,并形成规模,提高购销积极性;减少建网站所需的巨额投资,降低风险。
中石化集团公司“十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股份公司发展战略中,对成品油营销网络策略的目标为:(1)、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销售系统的管理体制
要尽快打破行政区域设置的计划管理模式,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要求,进一步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批发层次,“十五”期间逐步取消县级公司的批发职能;加大股份公司事业部的产销衔接、财务结算、投资决策方面的控制能力。各销售分公司内部要对储、运以及批发、零售实行专业化管理。
(2)、进一步提高零售市场占有率
充分发挥贴近消费市场和产销一体化的优势,着重提高现有加油站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继续收购、兼并、改造、新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加油站,关闭一些布点不合理的小油站,争取2005年单站年均加油量达到1500~2000吨,形成以自有加油站为主,特许站和代理站相结合的零售网络。要统一“中国石化”品牌,树立和维护品牌形象,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服务规范,建立总部与各连锁店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
(3)、发展广覆盖、高效率的配送网络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炼厂为依托,发挥产销一体化优势,打破省、市、县公司的界限,按照合理流向改造和调整现有油库的库容和运输能力,新建和收购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油库、码头等储运设施,形成800~1000个以调控区域市场供求为目的的成品油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在合理半径内跨区供应周边市场。同时关闭一批不合理或过剩的小油库。逐步建立以中心油库为主,覆盖市场,布局合理,调运畅通,信息灵活,吞吐自如,保障供给的批发和配送网络。
(4)、发展成品油管道,增强市场控制力
发展成品油管理运输首先必须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与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其次要兼顾单个管道项目的经济效益,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考虑在成品油缺口较大的西南地区、华北西部及华东北部建设长距离调运行干线管道。在此基础上,着眼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中心城市,建设一部分连接炼油企业与油品消费中心的中短距离经营性管道。
(5)、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成品油销售经营水平
要建立并完善先进、快捷、准确的经销信息网络,做到成品油销售在线统计分析和资金统一结算,实现市场、销量和存货的信息反馈及时,提高销售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同时尽快建立IC卡业务,巩固零售市场客户。第一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并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第二阶段用约三年的时间在各省中心城市、国道、省道等推广,并逐步扩散到农村;第三步实现一卡通,做到主要城市联动,偏远城市由POS机结算。
由此可见,中石化在网络营销方面是做到了全面谋划、与时俱进的。
3、开拓海外市场,增加进出口业务策略
中石化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体化采购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拓资源渠道,加快发展国际贸易业务,加强国际合作,在保证本公司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物资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控制了供应风险。2008年实现原油进口1.28亿吨,第三方贸易原油2755.87万吨。通过采取来进料加工出口等多元化出口方式,根据国内市场平衡情况,灵活组织成品油进出口。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1.29万吨。
这样的国际贸易策略,有力保障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控制了国内资源供应风险;出口成品油178.54万吨,对外继续巩固、优化海外市场,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了港澳地区资源供应。
4、广告策略
中石化在央视斥巨资投放广告;邀请著名歌手林依轮演唱广告歌曲《just in the way》。2004年,聘请张艺谋拍摄广告片,中石化大打奥运营销战略。借助万众瞩目的体育赛事,中国石化登上了更高的传播平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产品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石化在培育卓越素质和核心价值、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影响力,努力赋予其高科技、国际化的“人格魅力”。这种体育营销它要求把企业资源重新整合,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服务于体育营销,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从而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5、重组销售渠道策略
中石化销售渠道重组的总体思路就是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扁平化”的原则,以优化物流配送和强化成品油市场营销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物流、零售、直销施行专业化管理,建成“管理层次扁平、业务专业垂直、岗位权责明确、市场反应灵活”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
(1)、在管理层次上,由原来的多级管理逐步减少为总部对区域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的两级管理;在运行模式上,实行资源配送和市场营销两条线运行。在资源配送这条线中,按照区域经济流向,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实行资源统一运作、设施统一管理、物流统一优化、配送统一组织,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这条线中,按照专业化分工,零售实行零售管理中心-片区经理-ME-加油站的专业垂直管理,直销实行商业客户中心——客户经理——客户的专业垂直管理,加强市场营销,适应外部市场变化需要。
(2)、在实施步骤上,云南石油分公司和广东石油分公司作为先期试点单位的样板,首先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即在这两个公司内部建立省级物流中心,由它对全省范围的物流实行统一管理和运作,实现物流与商流的分离;同时选择部分地市公司进行跨区域重组,并在区域公司内按照零售中心、商业客户中心、结算中心三条线向下垂直管理到经营网点,撤销县经营部。通过此次改革,省级销售公司的管理职能得到空前强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地市级公司则更多地被赋予冲锋陷阵、开拓市场、提高销量的重任。省级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业务中心强化其决策中心的地位,使公司的决策更加快速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省级物流中心合理规划油品流向,即由省级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安排向加油站、大客户的油品运输供应的调度,它以油库为中心,并制定合理的配送半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地市级公司各业务部门只需专注于目标市场的开拓和相应的市场管理工作,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区域公司重组,实现了责权分明、贴近市场的目的。
五.
一、中国石油市场现状(stp分析)
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经历了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的轨迹。2月份石油需求和供应均达到近年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开始石油需求和供应均波动回升,随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一)石油需求总体保持增长,油品需求增长各异(环境分析)
1.石油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步出危机阴霾,实现国民经济的回暖。取得了GDP增长8.7%的不俗业绩。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石油需求呈现先降后升、总体增长而增速放缓态势。
2004~2009年中国原油和石油表观消费量情况
(表观消费量:指产量加上净进口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9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呈现放缓的趋势。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长也有减缓的趋势。
2.主要油品需求增长情况各异
从油品的需求变化来看,各种油品的增长速度不相同,且差异较大。汽油、煤油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而柴油和燃料油则同比呈负增长。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油品的主要用油行业不同,各行业受金融危机和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不同等,导致各油品需求增长情况不同。
中国主要油品表观消费量增长率比较,%、万吨
(二)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0%
1,石油进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9年石油进口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趋缓,这也主要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汽车消费的增加以及 一些库容、管道以及炼化装置投产增加需求,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2、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 2009年中国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0%。全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8年的51.4%上升至53.6%。原油净进口量19862.0万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1.2%。
六、中国及国外石油企业的营销情况(参照市场分析)
中外石油企业在组织模式,营销战略上存在诸多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的差异。
(一)中外石油行业市场结构对比
1,在国外,二十世九十年代开始,国际石油行业兼并的情况盛行,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相继进行重组。像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跨国石油公司拥有全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业产值,80%以上的石油石化先进技术,2/3以上的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额。与之相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或其他发展中产油国则是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公司的方式来控制和经营油气资源。
2、中国石油企业的垄断属性以行政垄断为主,因此中国石油产业的供给市场集中程度过高,达到了高度集中的范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主要石油业务。并且国有股份占了绝对优势。
(二)国外石油公司营销策略
1、低成本战略。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全球营销网络,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加石化产品的直销比例。
2、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通过兼并,收购,互换进行资产结构调整。通过建立联盟,成立合资公司,低成本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3、信息化营销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石油公司改传统的营销模式,投入大批资金开发、创建电子商务系统,提供网上采购,向电子商务进军。
4、全方位服务战略。提高产品品质,即使应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加强非成品油销售,为顾客提供便捷服务。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培育忠实客户群。
(三)中国石油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具有较完善的零售终端销售网络。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现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东北等18个专业销售公司和1个专业油品海运公司,拥有加油站17215座。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现有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川渝等39个分公司,拥有加油站30063 座。
2、具有很高的品牌闻名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两个嘹亮的品牌名字,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具有必然的地位 和良好的形象。
3、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营销上存在明显劣势。现代物流意识不足,物流人才缺乏。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低,零售的终端加油站主动化管理程度低,人工成本高。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竞争者分析)
1、国外石油巨头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随着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放开,国外知名的石油跨国公司埃克森一美孚、BP、壳牌、道达尔等已经通过合资合作进入我国的油品市场,投资于国内成品油零售领域。且随着市场的开放及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国家 对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干涉也越来越少,价格机制市场化的程度加深。这对中石油中石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请求进步。
3、对海外石油依存度提高。由于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另外,动荡的世界局面、西方跨国公司的挤压、处所权势的排挤、外国政府的干涉,不断对中国的海外石油运输通道产生 要挟。毫无疑问,这将使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攀升,丢失竞争力。
七.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目标,使命)
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中国石油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才能稳固国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实现生产经营平稳持续增长
1、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确保产量增长目标实现。深化地质研究,突出重点项目,重在战略发现。
学习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生产的平稳增长。
2、突出炼化结构调整优化,平稳有序组织生产建设。要统筹搞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3、努力抓好油气销售和储运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市场供应。进一步搞好营销网络布局调整优化,加快沿海、沿江、交通干线等重点市场库站、码头建设,尽快形成相匹配的物流体系和集散中心。继续推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并搞好千万吨级企业商业储备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以战略和政策为重点的软科学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经营风险。加强投资战略研究和管理,实施业务发展动态调整,突出重要战略项目,优先发展高效项目,有序建设骨干项目,调整化工延伸加工项目,切实在优化结构上见到明显效果。
(三)积极学习国外大企业的经营战略,降低成本
1、精简机构、减人增效减少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以贴近市场,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目的的机构改革和调整,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减人增效,是国外石油石化公司降本增效的又一主要做法。
2、加强资金管理和优化投资结构减少财务成本和投资费用。国外大石油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但仍然非常注重财务和资金的管理,注重对投资方向和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以保证投资高的回报率。这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3、通过优化组合、开拓市场降低营销成本和流通费用。在炼油与油品销售领域,面对近年炼油利润下降,油品销售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国外石油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巩固和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实行加油站规模大型化和服务多元化。在炼油业利润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油品销售领域实行加油站规模的大型化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企业只有施展优势抓住时机,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劣势为优势,化寻衅为时机,以现代管理营销理念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才能找到安全的高速增长模式,进步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效益,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五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了贯彻执行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工法开发、编写、申报、推广和应用工作,促进企业进行技术跟踪、技术积累和技术转让,调动广大职工研究、开发和应用工法的积极性,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工法开发、编写、申报、评审、公布、奖励、宣传、应用和成果管理工作。
1.3本办法所称的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须具有先进、适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1.4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
1.5工法分为以下三级:
--国家级工法(又称一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国家级工法由集团公司组织申报,由国家建设部负责评审和公布。
--集团公司级工法(又称二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集团公司系统内或行业内先进水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集团公司级工法由企业组织申报,由集团公司负责评审和公布。
--企业级工法(又称三级工法):企业根据承建工程的特点、科研开发规划和市场需求开发、编写的工法。其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由企业负责评审和公布。
2.工法管理。
2.1集团公司设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工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法工作委员会)负责集团公司内部工法的审定和发布工作。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企业管理处负责集团公司内部工法管理的日常工作。
2.2各工程建设企业设立企业工法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公司总工程师或主管生产的副经理领导。企业工法工作委员会负责企业内部工法的管理工作。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企业内部工法的日常管理工作。
2.3项目部(二级公司)应由分管技术工作的一名领导负责工法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具体组织实施。
3.工法内容。
3.1工法内容一般应包括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机具设备、劳动组织、HSE管理、质量要求、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
3.2工法的内容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所开发的工法技术应先进适用,具有推广价值。工法内容应全面、结构层次清晰、文字简练规范、数据准确、可操作性强,深度应满足指导工程施工与现场管理的要求。
4.工法评审与公布。
4.1集团公司和各工程建设企业分别成立工法工作委员会,对工法开展评审工作。
4.2企业工法工作委员会审定的企业级工法及集团公司工法工作委员会审定的集团公司级工法,分别由企业和集团公司工法工作委员会批准公布。
4.3各工程建设企业审定、公布的工法才可申报参评集团公司级工法。集团公司级工法评审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申报企业应将本企业的工法成果申报资料和申报表(附件4)一式10份上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企业管理处,工程建设管理部企业管理处组织专家对申报工法进行预评。
4.4经预评通过的工法成果提交集团公司工法工作委员会审定确认,并由集团公司予以公布。
4.5具备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集团公司级工法由集团公司负责向国家建设部申报参评国家级工法。
5.开展工法工作的费用。
5.1各工程建设企业负责落实企业内部工法开发、编写、申报、评审、公布、奖励、宣传、应用和成果管理的经费。
5.2集团公司负责落实集团公司系统内工法收集、预评、审定、公布、奖励、宣传和成果管理的经费。
6.工法的推广应用。
6.1各工程建设企业要加大工法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工法的基本知识和已实行工法项目的成功经验。
6.2各工程建设企业应根据承建工程的特点,编制工法推广、应用计划。并在工程施工中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工法的推广、应用力度。
7.工法考核。
7.1集团公司对各工程建设企业实施工法的效果按进行考核检查,工法考核是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2工法考核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7.2.1企业工法开展完成情况。
7.2.2企业推行工法制度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2.3企业对原工法修改计划的完成情况。
7.2.4企业工法档案管理情况。
8.工法成果奖励。
8.1集团公司对开发、应用工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
8.2集团公司对获得集团公司级工法的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并按规定对获得国家级工法和集团公司级工法的个人给予现金奖励,且通过各种媒体予以宣传。
8.3各工程建设企业对开发、编写、管理、推广、应用工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并作为个人业绩考核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8.4各工程建设企业对开发、编写、管理、推广、应用工法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应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奖金从企业奖励基金中列支。
9.工法成果转让。
9.1企业级工法成果可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7号)实行有偿转让。
9.2经集团公司评审、公布的集团公司级工法成果由集团公司编制成《工法汇编》在集团公司内部发行。
10.附则。
10.1本办法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
10.2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石化„2001‟建施字033号)同日废止。
10.3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另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