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方案】2016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九)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考点·考向·考法 综合练(九)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这是因为()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2.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①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风景秀丽、宜人的生态环境”“人文荟萃的社会历史环境”“育才先育人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孕育出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是对秦、汉历代以史传文学写作经验的吸取和总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这表明()①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各个地方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 ③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文学艺术对反映人们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2015年4月5日,“两岸共祭黄帝”活动在浙江缙云举行。该活动的举办,对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相互认同的文化标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表明()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5.“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2015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活动,这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忘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传递革命薪火,为开拓祖国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这样做有利于()①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融合,提升我国经济实力 ②传承革命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④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讨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微博、视频网站、手机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微电影”清新朴实、“短小精悍”,但是良莠不分,冲击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不利文化建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微电影”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宜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发展“微电影”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④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应倡导和引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15·马鞍山三模)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百名将军及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精忠报国》的赤子丹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腾飞》的殷切期盼,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①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④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说明()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2015·山师模拟)“微”有细小之意,然而“微”一旦与强大的互联网相结合,便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说明人人都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发展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材料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法律案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需要进行听证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基层和群体代表、部门、人民团体、专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有关各方面的意见。听证情况应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材料三 某省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等六大内容建设文明乡村。四年来,该省农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村的卫生环境、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善。一种有农民自主管理、自觉维护的村居环境维护体系正在形成。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分析怎样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12分)
(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该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义。(14分)
14.材料一近年来,山东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并赋予时代精神。各街道村庄将国学经典名言、故事彩绘、雕刻到各街巷楼院墙,有的还将国学经典故事改编为百姓喜闻乐见的短剧组织巡回演出。各中小学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广泛开展国学经典展演等活动。
材料二 最近,山东、广东、北京等地出版国学教材,在秋季中小学开设国学必修课。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如何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4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评价上述专家的意见。(12分)
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九)1.解析:选D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B两项错误;C项说法本身错误;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项正确。
2.解析:选D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①中“促进”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题中“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题中“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厚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
3.解析:D 桐城派是对秦、汉历代以史传文学写作经验的吸取和总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学艺术对反映人们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③④正确,故选D项;①②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两岸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崇德重礼的美德,包容万物的精神内蕴,②④正确,故选A项;①强调“德治”的治国理念,③强调自强不息的精神,均与“六尺巷”的典故主旨内容不符。
6.解析:选B 纪念抗战胜利,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有利于增强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不选;纪念抗战胜利并不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并且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笼统地说弘扬传统文化不准确,④错误。
7.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倡导和引导大众文化。①错误,“微电影”作为“快餐文化”,应当鼓励发展,对其加强引导和管理;③错误,此观点夸大了发展“微电影”的作用。②④正确,故选C项。
8.解析:选D 名家书画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唤起了观览者内心的敬畏与沉思,也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③④正确;①中的“决定”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9.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及其地位,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①④错误,基层首要工作应是发展经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则保证文化前进的方向。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公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②③正确;①与材料无关;④说法太绝对。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央视网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②当选;①与材料无关;根据移动端上网的特点推出新节目,是文化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表现,③当选;④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故选D项。
12.解析:选A 本题考查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国家应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①③正确,故选A项;②中“主导”说法错误;④中“各种精神文化需求”说法错误。
13.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
②立法机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公民要提高政治参与的素养,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渠道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每条3分)(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有利于村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如答“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有利于农村文明风尚的形成,培养农民良好的行为方式。”也可)(4分)②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5分)③该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有利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分)14.答案:(1)①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赋予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4分)②采取形式多样的弘扬国学经典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5分)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分)(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进入课堂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做法,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4分)③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两位专家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不严谨性,应该结合起来。(4分)
第二篇:(典型题)2014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2014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
建设
一、选择题
1.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尊重汉字、重视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字都更优秀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3.“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成了今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民族性B.独特性
C.区域性D.整体性
4.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6.一谈起爱国,人们往往会想到金戈铁马,血洒疆场。实际上,在和平年代,爱国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当前,我国消费不旺,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从一个方面说,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这表明()
A.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B.消费是爱国程度的衡量标准
C.爱国主义是具体的D.消费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8.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努力奏响高雅文化主旋律,以先进文化引领新风尚,以优秀文化作品教育大家,服务社会,不断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奏响文化主旋律需要
()
①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吸纳 ②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③发挥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④让社会主义文化在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9.《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六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
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
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0.在第二届名优电视栏目推选表彰暨第二届电视节目创新论坛会议上,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电视栏目获奖。这些栏目注重大众参与性、娱乐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影响大,收视率高。可见()
A.应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
B.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C.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D.建设文化强国,就是发展先进文化
11.下表是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A.尊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自主文化选择
B.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C.提倡多元化,反对某种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
D.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12.2013年继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后,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引发了关于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人民日报评论国人陋习:若不改正,或面临“开除国籍”的危险。这说明()
A.应坚持个人的合法权利
B.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C.应消除国际文化差距
D.应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13.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14.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也有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还有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等等。在这些道德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民族精神是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C.应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和先进性
15.从个人的角度看,要解决漫画中的矛盾需要()
A.为好人好事提供法律保障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加强诚信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D.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太空授课等天地互动项目。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全体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团结合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科技工作者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7.2013年7月16日至8月2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组委会在各大报刊、网络同步刊登318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他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善举感动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发挥了引领道德风尚的积极作用,营造了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将激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
(2)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专题十三 中华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
1.【解析】选D。各国文字之间没有优劣之分,①观点错误。②③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
2.【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C。南北方端午习俗的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故选C项。
4.【解析】选B。藏戏与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故选③④。①强调的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关系,②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都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应排除。
6.【解析】选C。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当前,积极消费就是爱国”,体现了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故选C项。
7.【解析】选A。针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国家应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公民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应选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8.【解析】选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奏响文化主旋律”。①说法明显错误;对大众文化要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大众文化都符合文化主旋律,③说法不科学;②④说法符合奏响文化主旋律的要求,故当选。
9.【解析】选B。《致青春》引发青春怀旧情结,“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这是其火爆的原因,应选B项。A不符合题意,C、D两项表述错误。
10.【解析】选B。受到表彰的栏目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贴近人民群众,B项正确。A项中限制通俗文化艺术的说法片面,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太绝对。
11.【解析】选B。表格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问题,从文化建设角度看,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有误,应排除。
12.【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文明素养”“陋习”属于公民道德修养范畴,应选B
项。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
13.【解析】选C。①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故该题选C。
14.【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重点是道德。A项表述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项表述错误,“主心骨”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15.【解析】选D。注意题干的规定性“从个人的角度看”,应选D项。A、B、C三项是从国家角度讲的,不符合题意。
16.【解析】第(1)问为“措施类”题目,可依据教材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点要求,结合材料中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回答。第(2)问,要注意设问中的主体是“政府”,问题指向“如何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可从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权力的行使等方面思考。【答案】(1)①必须立足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团结合作。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
(2)①政府认真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提高便民利民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着重民生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③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④自觉接受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⑤坚持并完善国家各项制度,充分保证公民享有合法权利,让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7.【解析】第(1)问为“意义类”题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角度”,问题指向“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的意义”,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创建活动、要求等方面回答。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是“价值观”,问题指向“青年学生怎样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即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可依据教材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要求作答。
【答案】(1)①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2)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③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第三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1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春质检)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导学号:23192103】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不准确;材料中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有很多,箸文物也是一个,③正确;人们可以通过箸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体现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正确。] 2.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 A.①③ C.①④
B.②④ D.②③
D [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故排除;传统思想有优秀和落后之分,故④说法错误。] 3.(2016·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C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丰满形象又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该教材流畅易懂、精妙优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④正确。题干侧重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16·海淀质检)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①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B [材料中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当选;民族节日才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④排除;材料中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③正确。] 5.(2016·信阳质检)针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活动标识使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要求,以纪念活动标识为元素制作的用品,需与纪念活动主题密切相关,不得乱用、滥用,不得用于制作商标或其他任何商业性用途等。这一要求有利于()
【导学号:23192104】
①克服大众传媒的商业性 ②展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树立高度文化自觉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D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有其优点,不能克服,①错误;题干没有指向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不选;对纪念活动标识的使用的要求,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树立文化自觉,③④正确。] 6.(2016·郑州质检)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与上一年相比打滚攀升。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深受观众喜爱,占据了总票房收入的30%。这说明()①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②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③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 ④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题干强调文化对经济的作用,②指向经济影响文化,故不符合题意;④中的“自觉迎合”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电影市场的火爆是我国文化市场繁荣活跃的重要体现,也说明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故①③正确。] 7.《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历史与现实总有一些相似之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获得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了。下一阶段我们应该()①保护传统习俗,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发展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突出位置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D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观,故①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应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产品,故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8.(2016·烟台期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让国人向往的目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目标的提出是()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 ④强调了教育是今后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①错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经济建设,故④错误;搞好教育工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免除学杂费等措施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故②③正确。] 9.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针对一些媒体中存在的语言文字不规范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上述要求是()
【导学号:23192105】
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确保文化安全的具体举措
③主动摒弃传媒商业性、不断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表现 ④自觉抵御落后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的要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A [③中的“摒弃传媒商业性”的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问题,而不是落后文化的问题,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2016·临朐期末)我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志愿者满怀理想与热情,带着知识与技能来到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从事小学教育或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既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又使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①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 ②表明科学文化修养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
③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④完善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B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属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举措,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②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 11.(2016·新余质检)2015年3月12日,中国游客在泰国景区洗手台洗脚,此不文明行为引发争议。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游客行为折射国家形象,应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民族的文明行为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文明行为要求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B [文化多样性不是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理由,故②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尊重本民族文化,故③错误;中国游客在国外景区洗手台洗脚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故①④分析正确,入选。] 12.中宣部等六部门制定的《2016~2017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要求,通过扎实深入的学习教育培训,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牢牢把握文艺正确方向上取得新提高,在提升职业精神和思想境界上取得新提高。取得上述新提高,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
【导学号:23192106】
①自觉创造类型多样的文化产品
②将加强文化管理和提高道德水平结合起来 ③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 A.①④ C.②③
B.③④ D.①②
B [①观点偏离题意指向,故排除;②观点错误,加强文化管理是政府或国家的事情;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把握文化正确方向,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职业精神和思想境界,故③④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被西方国家所推崇。目前,已有40多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30个国家及地区,漂洋过海传播中国魅力。
“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水榭、亭台、拱桥、长廊、漏窗等传统江南园林建筑元素应有尽有,布局精巧韵味独特,亭台楼榭绿树掩映,处处透出大自然的情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文化元素,采用全钢结构,引入纳米、碳纤维等多种技术提升中国园林的技术含量。中国工匠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二者相得益彰,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国工匠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秉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正确性。(12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何以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青睐?(10分)(3)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离不开工匠的精湛技艺。请就我国如何造就更多的优秀工匠提出两条建议。(4分)[解析] 第(1)问,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各组因素和谐共处的正确性,主要围绕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来分析问题;在准确阐明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细化分析各组因素是如何体现对立和统一的。第(2)问,注意站在整个文化生活角度全面分析原因,如作为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特色、作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成功的原因,如做到借鉴国外先进文化以实现创造发展等。第(3)问,一是注意站在国家角度分析建议;二是建议要指向培育优秀工匠。
[答案](1)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传统与现代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又可以互为配合;中国与外国在建筑理念、设计布局等方面各有特色,但又可以相互借鉴;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既相互对立,又可以相生相融。中国工匠在二者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工艺的同时,与时俱进,打造了一个个园林精品。
(2)苏州园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建筑风格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海外人士感受和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异地落户”的苏州园林在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艺,符合海外人士的审美情趣,使其成功走向海外。
(3)答案示例:挖掘整理、宣传古今优秀工匠的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氛围;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培养爱岗敬业的人才。(每条建议2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作为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产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藏实物资料,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重任,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形式单一,仅仅局限于讲解,且多数讲解比较枯燥;公众的教育活动表面化,不善于深入发掘主题,很多活动陷于低幼化;互联网利用形式化,多数博物馆官网处于瘫痪状态。
从全球视野看,树立公共意识与服务意识,从以藏品为中心向观点为中心转变;公众活动从博物馆和公众两个维度去考量公众活动,尤其是首先考虑公众的诉求,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如何配合和适应社会教育并形成互动、走出一条馆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如何让观众从“看客”转变为讲座的“听众”和网站的“用户”,这是我国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及其依据。(10分)(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如何突出为公众服务的特性。(12分)(3)假如你是博物馆馆长,针地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措施。(4分)[解析] 第(1)问,分析对精神文明活动的作用及其依据,实质就是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去分析题干举措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意义;要围绕材料中有关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信息来组织答案,如传承、育人等。第(2)问,首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包括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和方法论要求;其次,设问要求回答措施,所以要结合方法论组织答案。第(3)问,一是要明确材料中点明的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据此分析措施;二是所提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简单罗列理论。
[答案](1)①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的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的作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发挥其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公民。③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①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面对趋势和潮流,重视博物馆在服务公众方面的问题,转变以藏品为中心的旧观念。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考虑公众的诉求,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思路,开拓公共服务的新境界。
(3)①建设官网,设立“教育频道”,运用图文、视频、背景资料详细介绍博物馆展品。②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公众,设计课程或活动,提供详细的教案、演示文稿和活动指南。
第四篇: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专题九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人教必修三)
专题限时集训(九)[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书法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以是()
A.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2.2012年日本评选的汉字是“金”,马来西亚评选的汉字是“改”,它们通过评选汉字来表达一年来多变的世界。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汉字的艺术内涵大致包括形美、音美、义美、意美和情美几个方面,其无穷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词根、词构、读音、方言的独特性等方面。汉字的上述特点从一个侧面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与时俱进
3.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4.漫画《留学归国》反映了无数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勤劳勇敢
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C.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D.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6.目前,我国影视文化市场面临精品短缺问题的同时,还存在着相同题材、相同形式影视作品同质化竞争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文化消费意愿下降的现象。这一现象()
①反映了当代文化消费的同质化特点 ②凸显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③表明文化的发展需要改变消费观念 ④要求文化生产面向群众多样化需求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2012年,泉城济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这一年,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文化惠民工程让市民尽享“文化甘泉”„„文化事业的发展,让天下泉城有了更广阔的胸襟,让名士济南有了更大的魅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
①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②根除腐朽、落后文化,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③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④泉城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潮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8.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9.鲁迅先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先生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0.2012年,网友提出“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于戏谑中表达了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现状的自嘲与质疑。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应()
①发挥教育在传播文明中的作用 ②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当前,一些影视作品基本道德界限模糊,到了混淆视听的地步:电视相亲一窝蜂,舞台选秀扎堆,影视翻拍改编,恶搞风气盛行。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2.中国已经进入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舌尖上”成为2012流行词。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14.材料一 最近,“最美人物”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这些“最美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因为在生命的某个
时刻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让人们深受感动与震撼,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也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材料二 善良为“美”,助人为“美”,奉献为“美”,尽孝为“美”„„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多样化以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美”又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当前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
专题限时集训(九)
1.C [解析] 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的目的在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故C项符合题意。A中的“创新汉字”、B中的“批判继承”、D中的“古为今用”与题意不符。
2.C [解析] 汉字丰富的艺术内涵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C项正确。A中的“源远流长”、B中的“兼收并蓄”、D中的“与时俱进”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3.B [解析] 澳门的宗教、建筑、婚礼和餐饮中西结合反映出澳门文化的多样性,澳门文化的多样性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故①④符合题意。地理环境是文化的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②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中外文化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问题,③与材料无关。
4.C [解析] 海外学子学成归国,报效国家,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应入选。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5.A [解析]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项排除。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双重性,笼统地说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不确切的,C项不选。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D项错误。
6.C [解析] 影视作品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文化消费意愿下降,是文化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突出表现,这从反面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调控,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及其消极影响,而不是文化消费的同质化,①③排除。
7.B [解析] 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文化惠民工程让市民尽享“文化甘泉”„„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根除腐朽、落后文化说法错误,②排除。泉城文化引领中华文化潮流不符合现实,④排除。
8.C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的重要性。A观点不科学,传统道德中存在很多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因素,需要剔除。B观点明显错误,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因时而变的。D本身观点正确,但本题不是讨论传统文化的问题。所以选C。
9.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国虽然在当时的科技水平很高,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是用在了敬神和看风水等封建迷信上,因此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
10.D [解析] 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没有先后之分,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应优先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②。①③从方式、④从内容角度正确说明了提高国民交通文明素养的措施。
11.D [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定好“位”,题目要求回答我们在文化消费时怎么办,明显是个人的行为,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③不是个人的行为。
12.C [解析] 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③应选。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文化才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①排除。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④错误。
13.[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着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特色。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要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①体现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正确消费原则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原则,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现阶段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③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析] 第(1)问以《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为材料,要求谈谈对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的启示。首先通读材料内容,找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欢迎的原因,根据原因分析要怎么做。文化借助大众传媒,离不开物质载体,要从形式、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要传承,要借鉴,要符合大众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回答即可。第(2)问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浪费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行为,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可以从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回答。
14.[答案](1)①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的优秀品德和先进事迹,净化社会风气。③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④公民应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们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出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解析] 该题以“最美人物”的事迹与宣传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哲学两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社会热点的认识。第(1)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最美行为谈谈怎么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可以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优秀文化的传承、公民该怎么做几个角度回答。第(2)问设问指向明确,运用的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人们对美有更新理解的哲学依据。回顾原理并筛选,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回答。
第五篇: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升练:专题突破练8 文化建设与发展措施
专题突破练(八)文化建设与发展措施
一、选择题
1.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根据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题材创排的话剧《起飞在即》,聚焦国产民用客机设计制造的种种努力和艰辛,真实反映出“中国制造”的精神与发展质的飞跃,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起飞在即》能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它()①反映时代生活,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 ②重视社会效益,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坚持文化自信,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④勇于开拓创新,用高科技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起飞在即》真实反映出“中国制造”的精神与发展质的飞跃,弘扬了民族精神,坚持了文化自信,体现了①③是正确的;一部话剧不可能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不选;《起飞在即》获得观众认可并非仅仅是通过高科技,④不选。因此选B项。2.2017年元宵节期间,黄冈市区以“黄冈党旗红·书香进万家”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在遗爱湖东坡广场举行。“元宵猜猜乐”有奖灯谜竞猜,千余条涉及诗词、地理、历史等知识内容的灯谜与广大市民见面。市民朋友还可以在现场观看楹联文化展和数字图书馆图片展。该活动()①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提升市民素质 ②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了民族文化 ③旨在满足市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生活 ④激发市民爱国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等知识。元宵节期间市区举办的阅读和竞猜等活动,营造了和谐的文化环境,旨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生活,对提升市民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④夸大了该活动的意义。故答案选B项。
3.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中国第31个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是()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没有体现出文化创新的有关问题,A项不选;“二十四节气”属于历史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以B项正确;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多元性,我国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另外此事与文化开发没有关系,故C项不选;此事与文化批判没有关系,D项不选。
4.对于音乐产业说,原创力是它的发展源头,原创力量不足,产业必将疲软。《中国好声音》总导演金磊认为:如果模仿外国的《中国好声音》能办5年,那么中国原创的《中国好歌曲》能办50年。《中国好歌曲》能走得更远,体现了()①《中国好歌曲》的创新是对《中国好声音》的否定和革命批判 ②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中国好歌曲》的创新有利于直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 ④文化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对于音乐产业说,原创力是它的发展源头,原创力量不足,产业必将疲软”可知材料强调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②④正确;①③观点错误。因此选C项。
5.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还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中国城乡盛行。它的举办有助于()①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②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③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它的举办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①正确;庙会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举办庙会有助于借助文化活动开展经济贸易,有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②正确;庙会是传统的文化活动,它的举办不属于创新文化传播方式,③不选;举办庙会与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项。
6.2016年9月4日,在G20峰会开幕式晚会《最忆是杭州》的舞台上,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中外嘉宾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超越语言与国界,展现出中国文化魅力,让世界倾心。晚会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①运用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超越了时空限制 ②以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文化进行了创新 ④用现代科技手段很好地演绎了传统舞蹈艺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晚会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体现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演绎传统舞蹈艺术,④符合题意;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①错误;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而非“取代”传统艺术,故②错误。故选D项。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每年一届,持续举办。回答7—8题。7.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又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平台()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B.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趋同,重塑了网络空间秩序 C.拓展了文化交流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增强了文化的归属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平台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原有的手段依然存在,A项不选;“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趋同”观点错误,B项不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平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项正确;“文化归属感”是指对拥有的共同文化的认同。而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平台是让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流,世界各国文化不尽相同,不可能出现“文化的归属感”,D项不选。8.2016年,大会用《国色天香》作为欢迎演出,展示了京剧、婺剧、台州乱弹等剧种,并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所有的靓丽色彩和绝招都使了出来,不失为一堂生动的中国戏曲普及课。这场戏曲秀之所以“生动”,是因为主创人员()①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努力为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实现了以传统文化为根源的文化创新 ④深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实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京剧、婺剧、台州乱弹等剧种不属于不同民族文化,①与材料不符;“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说明主创人员努力为民族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③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主创人员创新地使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使这场戏曲秀“生动”,这说明主创人员深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实质,④正确。
9.中国人习惯于“一圈一圈向外递推”的“差序结构”,这使得同族、同乡、官场等“圈子文化”盛行。你的、我的、他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圈子,小圈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形形色色的圈子就像一个“文化怪胎”恣意地舞动。材料意在强调()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④“圈子文化”容易滋生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丑恶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没有强调“圈子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不选;材料也没有强调“圈子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不选;材料意在强调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要“移风易俗”,③正确;材料强调了“圈子文化”容易滋生结党营私等丑恶现象,④正确。
10.每年国庆之前,许多人早早就开始盘算如何享受假期,规划着旅游线路、购物清单、狂欢方案。各路商家费尽脑筋搞促销、出噱头、拼价格、搭秀场,满心期待借“金九银十”赚个盆满钵溢,但国庆节的爱国和纪念的本义却被很多人淡忘了。这要求我们(①挖掘国庆节的文化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②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③开展丰富假日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④鼓励精神消费,限制节假日商品销售的规模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要避免过度关注国庆节的经济意义,忽视爱国和纪念的本义的现象,就需要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活动,将节日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故排除②;节假日的商品销售规模与文化意义不是对立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1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推进家风建设需要()①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道德 ②弘扬以家庭或家族为中心的家规家训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
④构建个人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推进家风建设需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而不是传统家庭道德,①不选;“家规家训”并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要辩证看待,弘扬家规家训的说法不科学,②不选;推进家风建设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③正确;推进家风建设需要构建个人与社会、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项。
12.电视剧《老子传奇》将老子博大精深的道德思想转化为精彩的人生故事,使观众从中感悟道德思想之真谛,体会为人之根本,行事之准则,播出后广受好评。该剧的热播()①有助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②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出思想道德修养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电视剧《老子传奇》使观众从中感悟道德思想之真谛,体会为人之根本,行事之准则,播出后广受好评,体现了该剧的热播有助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①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排除;③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的出现,皆得益于“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或答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法治”思想要加以批判继承,并为传统“法治”思想注入时代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或答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对传统“法治”思想在继承中发展,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同时也可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14.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表彰、全国文明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活动……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文化自信。“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材料二 孔明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这个理性,就是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趣、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度”虽然可以打破,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大凡有志者,都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生活之“度”、消费之“度”。有“度”则安,无“度”则乱;有“度”则成,无“度”则败。“度”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先进文化的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
答案 ①引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②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创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模范人物的文化氛围,发挥道德榜样的模范作用。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先进文化的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在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知识;其次可以从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可以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的角度说明应该怎样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