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库尔乐“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调研报告(刘俊)
库尔乐、乌市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4月20日至4月23日,参加了赴库尔乐、乌市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参观以及与相关人员的互动交流,对库尔乐、乌市城市管理情况有了一个全面基本的了解。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大。我认为,库尔乐、乌市城市管理方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
1、库尔勒市积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库尔勒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具有辐射力的旅游城市和沙漠绿洲的园林城市,也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近年来,按照“2025年城市常住人口75万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的远景发展规划,本着“经济上的高效益、运作上的高效率、环境上的高质量、文化上的高品位、人口上的高素质、管理上的高水平”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通过对新区中心“挪、跨、跳”三步曲开发建设和工业园区的3个支撑点的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着力塑造城市特色,全面推进生态型城市、节约型城市、创业型城市、家园型城市的建设。
库尔勒市秉承“优化布局、促进发展、重视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空间布局形成商业区(老城区)、行政商务居住综合区(新区)、产业区(工业园区)三大功能组团,以“山、水、林、城”为基盘,以绿色为基调,以“两河三渠”等主要水系、石化大道等主干道为骨架,加强城市轮廓线、城市景观轴、绿廊、景观节点的建设,呈现外围林地(果园)环抱、碧水穿城而过、绿楔点缀其间的大空间、大林带、大绿地、大水面的总体布局结构,形成有特色文化、环境舒适、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活力十足的城市风貌,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立足设施完善抓建设,力求城市功能更“全”。通过实施“环境治理、荒山绿化、城市美化”三大工程,加快完善城市路网、供排水、供电供气、公共绿地、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城市建设一街一景、绿化美化亮化并驾齐驱的格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绿水青山”工程,不断增加绿化总量,形成山、城、河交融,花、草、树相映的城市绿化美化景观,体现园林城市魅力。
树立“建管并重”理念,立足环境改善抓整治,力求城市管理更“细”。在抓好各项城建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合力,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
3、乌鲁木齐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共建共享城市建设成果。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迎宾路—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河滩路一线及周边,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一线一片”为核心,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全市“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原则,彻底对市容环境进行“大装修、大整治、大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和畅通水平,展现现代、开放、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二、几点启示
1、关于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经济发展,关键是通过产业支撑,扩大就业。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并重、产业带动和功能配套并举的原则,积极整合重点小城镇优势资源和产业,完善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按照扩大小城镇规模、提升小城镇品位的发展思路,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撤乡建镇的步伐;培育壮大依托区位和资源条件的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相得益彰的小城镇格局。
2、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要遵循“立足长远、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功能完备”的原则,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修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树立依法依规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规划执行力度,避免出现因规划不到位而造成重复建设;进一步拓展引进规划设计和园林建设方面的人才渠道;进一步加大城建资金投入,树立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城市建设中体现文化内涵。
3、关于城市管理。要强化层级管理,实行管理重心下移,落实“费随事转、权随责定”的原则,调动街道社区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唤醒公民爱护公共设施、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城市执法队伍水平,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科学、透明、完善、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二个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确立了“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市长王群把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带领各城区负责人进行明查或轻车简从进行暗访,对城市管理工作亲自检查、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在政策、资金、机构、人员上予以大力扶持。目前,城市管理已成为株洲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的主要抓手,汇聚社会资源的首要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管理理念先进超前。城市管理理念先进超前。一是追求卓越目标,保持持续发展。考察组所到之处,看到城市道路干净卫生、交通通畅有序、临街建筑立面整洁美观,路边园林绿化生机盎然,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灰尘。株洲市通过2008年至2010连续三年的集中整治,城市形象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围绕“创卫”目标整治市容环境,改变了脏乱差面貌;2009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提高到55%,绿地率由25%提高到45.5%,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抓“城市提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2011年又提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争取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真正做到了城市管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保证了城市管理的劲头不松、管理水平不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追求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布局。株洲城市总体布局可用高起点、大手笔来形容。老城区、工业区、休闲度假区等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绿化、道路、交通、管网、给排水、集贸市场、垃圾收运系统、公厕、路灯等专业规划完备。三是追求先进科技,引领发展潮流。建立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运转,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体制科学顺畅。实行“两级主体、分级管理”的体制,运行顺畅高效。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考核各区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区破路占道、户外广告、招(店)牌、停车场设置等审批和监督管理;
(四)管理机制灵活高效。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涉及经济、行政、纪律多方位的考核奖惩机制。为充分发挥市级检查、考核、督办职能,采取“鞭子”、“票子”、“帽子”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拿出400万元,市财政配套400万元、设立了2000万元的城市管理奖励基金,由市城管局通过暗查、明检和数字化平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区城市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排名、奖惩兑现,每月对获得第一名的城区奖励100万元,第二名奖励30万元,第三名不奖不罚,末名罚款30万元,并通过市级主流媒体公布排名及其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姓名。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城区,由纪检部门按照干部问责和诫勉谈话程序,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奖励区里的资金直接拨付至区城管局,60%用于城管工作方面的投入,40%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二是建立了市场化运行机制。从2007年开始,先后对环卫作业、建筑渣土清运、园林绿化、城市“牛皮癣”清理、户外广告设计制作、市政设施维护、楼宇清洗等实行市场化运营,公开招标相关公司进行维护管理,成效明显。三是建立了严管重罚机制。市、区两级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原建设部“城管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比例配备”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城管执法队伍录用、辞退、监督、着装、奖惩、执法过错追究等考核制度,市级执法部门负责对区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所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过错行为通过媒体曝光。为加大执法管理力量,聘请1045名“4050”人员和享有城市低保人员为“市容环卫监督员”,分布在城区主要广场、主次干道等107个岗点,授权他们负责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六乱”行为进行纠章处罚,所罚金额全额返还个人。
(五)资金投入保障到位。株洲市每年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财政经费达12.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3。
(六)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株洲市把社会和群众视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管理城市。为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通市民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凡核查属实的,给举报人每次5元或10元的奖励,并从环卫公司分片包干费用中列支。现在,领导重视,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严管重罚在株洲已成为常态,群众以遵章守纪、维护秩序、配合管理为荣,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考察城市管理工作经验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抓城市管理,领导重视是保证。株洲市委、市政府把抓城市管理放在与抓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地位,认为抓城市管理工作、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抓稳定。只有环境优美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只有环境优化了,企业才能放心投资。学习经验,如何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如何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一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注重从顶端到微观的科学谋划和设计,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启示二:抓城市管理,科学规划是支撑。乌市建有全国一流的规划展览馆,可以看到株洲市城市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完善。乌市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科学的城市规划促进了乌市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学习乌市经验,就是要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好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启示三:抓城市管理,理顺体制是基础。城市管理实施市级管总、区级实施、监管分离的模式,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极大的调动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严格按照“该统的统到位,该放的放彻底”的原则,实行监管分离,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就是要成立强有力的综合指挥协调机构,实行高位监督,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
启示四:抓城市管理,健全机制是关键。创造的标准化的考评机制、严格的奖惩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严管重罚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涵盖了城市管理运行的各个方面。学习株洲经验,就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
启示五:抓城市管理,加大投入是保障。用于城市管理的城市维护费用占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大,并逐年随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增加,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学习经验,就是要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维持城市正常、有序运转。
二、思考与借鉴
第二篇: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
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
一、2006年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情况
2006年贵阳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继续以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大贵阳”为目标,通过加大旧城改造、成片开发力度,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投资共完成179.15亿元。
(一)建成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2006年实施市政工程项目32个(含续建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广顺路—南明东路、珠江路、贵惠路、四方河联络线、省政府隧道工程等先后建成通车;六广门、六中、省政协、太平路、邮电大楼地下通道已完工通行;客车站转盘环境综合整治已全部完成通车;已开工建设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
(二)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2006年市财政共安排小城镇建设补助资金5000万元,其中用于小城镇建设项目1744万元,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3256万元。完成新、改建镇区道路7695米,农贸市场2个,全面完成了省建设厅、市政府下达的2006年小城镇建设目标任务。全面通过省建设厅重点镇量化考核,并在全国评选中白云区麦架镇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新农村建设已全面完成省、市目标任务,实施省级试点村寨建设12个,市级示范村寨11个,目前已完成村寨整治工程的80%,县级试点也已按规划全面启动。
(三)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和综合执法工作,城市面貌和整体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满意到万家” 活动,并在2005年“一排、二降、三畅、四增”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创”的新内容,即创宜居环境小区(院落),创规范化农贸市场,创文明工地,创公交(客运)优质服务,创规范化设施管理。目前各相关单位及各区均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年共梳理出所需办理的实事项目2577件。
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全面启动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夜市摊点、广告牌匾、厕所管理、铁路沿线等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战役。据不完全统计,市区两级综合执法部门共拆除遵义路、中华路、花溪大道、延安路等主干道的违章及破旧脏乱的广告牌匾、落地标牌(布幅)等1.2万余块(幅),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共清理卫生死角9265处,清除积存暴露垃圾87726吨。整治占用人行道停车5190余辆,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4万余起;全面对全市400多个公厕进行整治。
实事目标进展顺利。实际建成52个环卫工人休息室、10 座公厕和8座垃圾转运站;新增停车位3214个,面积42079平方米。
城市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全市共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0.6万平方米;成立清理“野广告”专业队伍,共清洗、覆盖“野广告”38.7万余条;查处违反市政、河道、规划等各类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14061起;取缔占道经营146151起,教育处罚11.6万余人次。
公交、客运运行平稳。公交完成运营里程16075.81万公里,客运量达47307.36万人次,运营总收入达42229.77万元,实现利润964万元;城市客运完成运营总里程26025.7万公里,运送乘客10409.79万人次,创社会营业额19174.18万元。
城市给排水及节水工作运转协调。1.供水方面,完成供水量16023万吨,完成售水量9331.96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6%。2.节水方面,基本完成本用水计划年审工作,对未参加年审的单位自动下调用水计划20%。3.排水方面,污水处理量达2513.04万吨,处理率达22%。
市政、河道及环境卫生管理再上新台阶。一是市政维护力度加大。全年共完成老城区及金阳新区各类路面维护35296平方米;补装进水井、检查井盖3782个,改造污水点243次,完成路灯维护32299盏/次。二是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工作。重点完成了甲秀楼至团坡桥顺流左岸滨河步道青石板铺装工程,铺装线路长1800米,约8500㎡,改建滨河道花池84个,重新设置河道沿岸治安警示牌66块,对沿岸绿地进行改造,补栽更新各类植物84713余株,绿化整地2000多平方米。三是环卫管理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共清运、处理生活垃圾67.77万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4.87万吨,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6.21%,城中心区达89.67%;集中焚烧处理医疗废物4719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81.3%;维修果皮箱2000个,新设置果皮箱500余个。
(四)加强对房地产、建筑、燃气市场和风景区的管理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的监管,开展了“贵阳市房地产行业诚信经营活动”、“房地产诚信经营企业履行承诺评议及诚信经营单位授牌活动”,并对全市2006年6月1日前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的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项目集中进行清理,有效地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开展节能示范工程和“墙改”工作。
加大依法监管建筑市场力度,加强对国有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招投标管理质量,共有176个招标工程项目进入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交易额达33.6亿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3026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在建工程质量大检查,所监管工程未发生局部或整体房屋倒塌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进一步加大建筑市场安全生产工作力度。2006年,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未突破控制指标。
加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全市燃气市场安全检查,完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运行监管及考核制度,切实落实燃气安全责任制,经检查各企业燃气储配站及供气站安全条件达标率100%。全年未发生一起燃气安全事故。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在全市9个风景名胜区全面开展规划建设现状调研工作,指导风景名胜区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完成贵阳市风景名胜区项目库资料收集。积极开展红枫湖风景名胜区及我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
二、2007年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展望
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三轮驱动”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为重点,以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为具体目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力支持和配合金阳新区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1.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继续完善城区主次干道,加强与各片区道路建设,加强片区间城市道路交通的联系,尽快实施西南环线、水东路、南环线及贵金线等工程。通过取消环岛、平交改立交等方法对解放路、大营坡、紫林庵、蟠桃宫、纪念塔等处交叉口进行综合整治,实施优化改造。抓紧完成百花影剧院、三中地块等处地下停车场项目的建设,进一步缓解中心区内停车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南明河下游段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工程及其配套截污沟工程。实施老城区成片改造。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开展贵阳轻轨建设的前期工作。
2.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完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积极实施青山大沟、团坡大沟、棉纺大沟改造工程,重点进行中心城区公用照明节能改造及小河区路灯节能控制中心建设,改造解放路、浣纱路、东出口机场道路、万东高架桥、都司高架桥的路灯照明,实施南明河截污沟改造及沿河两侧绿化改造项目。启动贵阳市南郊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场建设,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新建公厕10座,新建及改造垃圾中转站12座。启动金阳观山西路枢纽站建设。积极实施市府路、双峰路、东山等30条老城区小街小巷管网改造及延伸工程,实施省政府大院和省政府地下通道建设管网改造,切实加快东郊水厂泵房二级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整脏治乱”的工作,启动清退马路市场、“穿衣戴帽”工作,加大户外广告整治和拆违力度,以三年大变样为具体目标,力争在市容市貌的整治上有较大的改观。
(二)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力度,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寨整治试点和重点小城镇建设
1.小城镇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为切入点,继续加大对重点镇及县(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集聚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强化重点镇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城镇化及重点镇考评体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稳妥发展一般城镇,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新农村建设在2006年启动建设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继续抓好示范点村寨整治建设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重点抓好村寨内部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性服务设施、环卫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环境面貌的治理和改善等五个方面内容,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燃气市场和风景区的整顿和监管力度
一是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开发行为监管。继续开展整顿规范房开市场工作,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加强源头管理,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努力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严格市场准入和清除制度,维护房产开发市场的有序竞争。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管理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快建筑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依法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建筑市场的和谐发展。继续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清理拖欠工程款为主线,强化建筑市场、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促进建筑领域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开展以节能为重点,节地、节材、节水并举的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推进我市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推广应用先进住宅建设的节能、节地、节材工作,力争推荐1~2个住宅小区申报省级、国家级“节能住宅试点小区”。
四是进一步加大燃气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液化气市场安全执法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杜绝非法销售“黑气”。落实燃气经营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燃气特许经营的监管。
五是进一步加大风景名胜区监管力度。继续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快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风景资源的保护,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活动,推进实施特许经营。
第三篇:科学规划双百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的宏观规律,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个“要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当前,各行各业、各地区、各
部门都在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求真务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源头,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导。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于统筹我市城乡规划,扎实做好“双百”城市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市建设是否科学,是否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键和根本在于城市规划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保障科学规划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加强规划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各项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之所以将市规划局做为这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就是因为城市规划工作对城市建设具有龙头作用,科学规划是城市科学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市规划局调研活动中,通过与各区、市直相关部门有关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交流,我认为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相统一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立的方向是“东进为主,加速北扩,拓展西部,跨江协作”,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各种实际问题。城市东区的现状条件较差,地下水位高,高程低,地质条件差导致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成本大幅提高,这些都是我市东向发展的限制因素。我市城市主导方向是否重新选择,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真加以分析。对此,我们要在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提出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方案。
(二)城市特色彰显不够。**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特色地域文化明显。近些年,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还存在着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城市特色彰显力不够等方面的问题。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老城保护与更新问题突出。**的老城区存在很多问题,人口密度过大,旧址保护措施不到位,交通拥挤,停车设施不足等等,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问题和矛盾越发凸显。
(四)产业空间布局较为混乱。目前市开发区、大桥开发区、迎江工业园、大观工业园等园区存在着产业分工不明确,导致产业集聚效益不明显,招商项目恶意竞争等等,需要重新审视。同时,产业空间布局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有机衔接也需要重点研究。
(五)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尚未完善。目前,随着宁安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马窝港区的建成使用、**长江公路大桥的通行,我市的对外交通体系得以逐渐形成,但仍然存在着港口交通优势不明显,铁路客货运交通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规划的科学性研究
(一)加强规划的基础研究,深化和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重点是抓紧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从规划基础资料上认真分析,着力研究城市的功能定位、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和规模,注重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综合生态的研究,为引导城区不同层次规划的编制和各类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城市的功能定位要准,要充分考虑皖鄂赣三省交界承东启西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三张城市明片;城市发展方向的研究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东向发展建议适当加以控制,沿大桥开发区往北及北部新城和大观新城区域作为未来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要在市发改委组织编制的**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和**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集聚传统和优势产业,实现各园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对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研究,要结合宁安城际铁路合理
第四篇: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西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常恒山
根据组织安排,我荣幸参加了厦门市举办的关于“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为主题的党政干部培训班学习,经过五天的短暂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更让我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课堂认真聆听厦门市委党校各领域专家或者教授的精彩授课,到不同视角、不同深度理解和认识城市管理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实施等重要性,再从实地参观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海虹社区和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以及厦门规划馆、陈嘉庚纪念馆等,再到学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关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等问题。无论是听课、观摩与交谈,还是从所听、所见到所闻、所感,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认识和收获。对我个人而言,此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一定的了解,对我今后开展工作有着非常好的启发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本次培训简谈个人感受和体会:
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就个人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来讲,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这一专题理解尚欠和认识不够,尽管工作中也有接触,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此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现实,授课老师知识渊博、讲解生动、通俗易懂,现场反响热烈、学习氛围活跃。主题紧紧围绕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建设、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城市管理、城乡统筹规划、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城市发展中的诸多课题,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不同层面(国家、区域)、城市战略定位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使我们深受启发。本次培训学习是我掌握了相关的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性,理解了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今后我将主动查阅资料、多渠道收集信息,研究成功经验案例,为地方城市管理和规划献计献策,打造美丽城市建设作出微薄贡献和力量。
二、规划是龙头,定位是关键。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实地亲临现场参观,深刻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必须首先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生态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城市规划能给城市带来较好的城市风貌,能够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风气,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同时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吸引更多的招商投资。准确定位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因地制宜,多空间多角度规划,充分发挥和利用城市资源优势、人文特征、城市布局、公共设施、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等,是城市科学规划和准确定位的基石。城市规划建设不是简单的高楼宽路、绿化搞建筑,它牵涉众多因素,除上述提到的部分方面外,还涉及城市自身禀赋条件、经济社会、科技进步、文化底蕴、交通基础设施、政治背景、历史条件、城市定位、功能分区、整体面貌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这也是城市建设能否保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长时间不落伍的前期和基础。结合2012-2030年哈密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定位,打造哈密城市成为新疆副中心城市、新疆一级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集散中心、新疆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的城市性质,这是我市未来城市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整体性的体现。通过这次学习,深刻感受到我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清晰的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以及法制的保障,必须尊重科学,时刻掌握平衡,做到持之以恒。
三、拓宽思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许多新问题需要去解决、许多新思想需要去引入、许多新领域需要去探索、许多新经验需要去借鉴。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培训了解相关领域的动态,更新观念,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拓宽技术创新思路。特别是经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培训之前,自认为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效,但仔细听了专家的讲课、现场的观摩和实地的参观,深刻体会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城乡管理一体化差距巨大,依然存在粗放式城市管理理念。缺乏综合考虑民族特点、地域风情、资源优势、自然环境、农业特色等因素,打造现代化城市思路。
此次培训学习和实地参观中,让我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客观的感受。厦门市作为国内著名的一线旅游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化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容干净、整洁,市貌美丽、漂亮,管理规范、有序,市民文明素质较高,给我的感受是 厦门已全面实现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秩序井然有序,长效机制健全,市民热爱城市、共同参与城市管护,让来客都能体会到厦门是一个文明、现代化的大都市。与其相比,哈密市差距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建设规划滞后,市民素质有待提升,管理水平不高,规范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这对我们下一步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此感谢委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培训、实地参观的机会,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作风,使我的工作能更加有思路、更加有抓手。
2017年6月12日
第五篇:规划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提纲
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提纲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承载平台,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按照“协调城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突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注重中心集镇的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为起草好 县第十三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全面总结第十二届党代会以来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谋划今后五年城乡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县委党代会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自 月22日起,城镇建设组对城乡建设和管理展开工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效
城乡规划工作(日臻完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龙头,高起点、高标准,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先后编制了开发区、城南新区和城东三角花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屏山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襄河及太平桥旅游景观带规划,黄栗树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县域镇村体系和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等10多项规划。年,完成了县城和9个镇总规修编,组织编制了城北新城规划,县城综合交通、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城南大道、滁全二路等规划设计,基本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城市建设工作(深刻变化)。五年来,我们按照“拉框架,抓配套,填项目”的思路,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财政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4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新增城市道路15条近100公里,改造道路20公里,新增下水60.6公里。安装路灯1154盏,新增绿地面积66.8万平方米。新建火车站广场一座、污水处理厂一座。管道天然气用户发展到1.5万户。硬化、亮化后街巷道25条5万平方米。年,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43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约30亿元,完成投资25亿元。加快网路建设。站前路延伸段、港口路延伸段建成投入使用;站东路、内环东路、儒学路等9条道路正在加紧建设;全长9.64公里、总投资约2.5亿元的城南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滁全二路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启动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敷设东线污水管网7.1公里,完成了火车站西侧广场建设,新增天然气管道长8000米、配水管网6000米、人防工程10000平方米。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了全长9.7公里、总投资约6亿元的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南屏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修复、亮化和两个小型活动广场建设。加快城南新区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信用联社综合楼、移动综合楼、妇幼保健站完成主体工程,公共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已启动建设。重推商业投资项目。奥康商业步行街正式投入运行;南屏农贸市场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年 月份投入使用;瑞祥大酒店、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盛大装饰城、安福钢材物流园正在加紧建设。重抓拆迁安置工作。全年完成城东三角花园三期、东线污水管网、襄河穿城段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拆迁30万平方米,启动了庄曹二期、传塘新村、城南、城东、龙腾三江等地块7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完成王曹新村、庄曹一期拆迁户户。年、年在全市开展的“丰乐杯”城市竞赛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二等奖。
城市管理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我们以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于建设新、展示新形象,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广泛开展争创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活动。实行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两
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大环卫事业投入,城市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进一步规范,城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集镇建设(蓬勃开展)。积极推进“五城联创”和“丰乐杯”小城镇创建竞赛活动,率先在全省县级城市中建立大地统一坐标系统和GPS全球定位台站。加大集镇建设力度,镇区道路网通畅,供水设施完善,垃圾做到集中收集,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主次干道两侧行道树种植率达到90%以上,二郎口、古河、大墅、十字、石沛、马厂等镇人行道铺装率达到85%。古河镇、十字镇、大墅镇在全市“丰乐杯” 竞赛中均获得好名次。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组织申报13个批次10755亩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申报2个批次839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平稳拆迁6373户、71.2万平方米的旧村庄,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省新农村现场会。已新建农民新村66个、新居栋套。涌现出蔡集新村、六镇高庄、余郭新村、白酒新村、大墅墅龙新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虽然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县目前还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规划、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是:
(一)认识上有差距
一些镇和部门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抓的不够得力。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县的县城规划已基本形成以 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总体规划为龙头,以控规为支撑,以专项规划为配套的规划体系。但村镇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所有镇已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大多数镇没有编制详细规划,本地建设只由当地政府领导随意决策,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村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形象发生。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县城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完善了城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天然气等干线管网系统,学校、医院、城市污水管网等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正在按规划逐步建设到位。集镇面貌得到转自http://改善,所有镇均建有自来水厂,主干街道均有路灯、绿化和排水设施。但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设施等配套不足。
(四)建设资金紧缺
由于国家对政府贷款的控制更加严格,部分项目融资出现困难,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五)管理机构不健全
镇村建设管理机构普通存在人员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无专职村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经费少,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连惯性。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规划管理
城镇建设必须真正把规划放在首位,一方面加快详规编制,一方面加强规划管理和执法。规划编制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规划要有超前性,起点一定要高。二是要保持连续性,贯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三是规划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四是规划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切忌千篇一律。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的实施管理一定要严格,规划需要调整的,要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同时,要严格规划执法,对不遵守规划的建设行为一定要认真查处。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的道路、给排水、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要和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供气和污水治理等要统筹规划,力争同步配套建设。要抓住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的机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四)增加融资渠道
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独资、合资、股份制、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城镇建设。也可采取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五)规范城镇管理
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全面加强城镇管理,着力创造优
美环境、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制定加强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规范,把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工作思路
十二五: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发展的承载平台,着力改善城乡面貌。按照“协调城乡、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突出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注重中心集镇的建设,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施“一城三区”(城北新城、城南新区、老城区)发展战略,改造旧城区,开发建设新城区,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存量。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标准,加快“一园两河”(南屏山森林公园和新老襄河)建设;抓好老城区给排水内网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三大工程”;实行计划用地和不饱和用地,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步伐,至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保洁率达到100%;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加快以古河、二郎口、大墅等小城镇建设,扶持区域中心镇做大做强,提升整体功能。加快电网改造,提高经济发展承载力。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配套功能。
年城乡建设工作安排: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增强城镇承载力
年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102个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其中县城安排新、续建的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7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新增道路72公里,新增城市绿化20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70万平方米。
深化规划编制。围绕“三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启动城市综合防灾、基础设施、街区风貌景观等专项规划;加快重点片区修规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完成神山旅游、城东三角花园、人民广场等项目的修规和县城重要地块、重要节点的规划编制;做好各镇重要地段和重点建设区域控规和新农村安置点规划编制工作。
聚力会战新区。快速启动城北新城建设。围绕“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形成规模,五年展现新貌”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组团式开发”的思路,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城北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启动25公里路网和连接京沪高铁火车站和宁西铁路 站的滁全二路建设;积极支持滁全第二快速通道和滁马扬高速建设,加快土桥水库扩容和景观湖改造,推动新城快见形象。重点打造城南新区。全面完成站东路、港口路、内环东路、万利路(儒林南路-慈济路延伸段)、儒学路(大吴路-站东路)、南二路(城南大道-站前路)、南三路(城南大道-站前路)等10条道路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南大道拓宽改造,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完成联社大楼、移动大楼、妇幼保健站、农委综合楼等建设,加快县公共服务中心、县医院迁址、火车站停车场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加快瑞祥大酒店、盛大装饰城、意大利名品总部经济园、仪邦物流园、安富建材、江海新城市广场等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加快已出让的三个地块建设,适时招商推介城南西片区建设。完善城南新区供电、供水等配套,提高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城南新区的形象和品位。
稳步实施老城改造。按照“组团式招商、成片开发”的思路,加快城东三角花园三期、南屏农贸市场和A1地块建设;适时招商推介人民广场等地块综合改造。加快推进襄河穿城段综
合治理和南屏山森林公园建设改造,改善生态环境。新增污水处理管网36公里、天然气管道6公里、供水管网35公里、停车场1座、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路灯500盏。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推进镇村建设。按照“丰乐杯”小城镇竞赛的要求,实行以奖代补,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开展集镇建设竞赛活动。创新集镇建设、融资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开展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加快新农村安置点建设,尽快实现“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