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暂行办法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皖国税发〔2006〕1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系统
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省局机关各内设处室、直属机构、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务机关信访工作规则》和安徽省信访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国税系统实际,省局制定了《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系统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所列各文书表格为省局使用,市、县国税局可参照省局样式设计印制)。2003年7月28日发布的《安徽省国税系统信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皖国税发〔2003〕113号)同时废止。
附件:1.信访人来信登记表 2.信访人来访登记表 3.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
5.6.7.8.9.10.-23各级国税机关应当为信访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信访接待室。
第七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信访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促进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级国税机关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通报信访事项的转送及办理情况,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第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及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第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改进国税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章 信访渠道
第十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应当在信访接待场所或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负责信访工作机构的通讯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 市、县国税局应当建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本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国税机关负责人反映信访事项。
市、县国税局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二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税务信息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全省国税机关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和上下级国税机关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三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有关情况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和本人身份证件到当地国税机关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办法和程序由省国税局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 县局以上国税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7第二十一条 信访人来访实行联合接谈制度。信访工作机构负责进行初步接谈,了解情况后,交由相关工作部门或者国税机关处理。对群体上访和集体上访,初步接谈后,由信访工作机构和相关工作部门共同接谈。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事项由信访工作机构按以下规定予以登记:
(一)来信填写《信访人来信登记表》,登记项目包括:来信时间,来信人基本情况,通信(讯)地址或方式,受信人情况,来信反映的内容,来信其他资料,有无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是否初次来信,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反映过同一来访事项。
(二)来访填写《信访人来访登记表》,登记项目包括:来访时间,来访人基本情况,通信(讯)地址或方式,人数,事由、具体诉求,有无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是否初访,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反映过同一来访事项。《信访人来访登记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信访人作为接待凭证。
第二十三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以下来访情况应安排接谈:
(一)集体上访;
(二)属国税机关处理的个体、群体初访;
(三)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而未解决的个体、群体重复上访;
(四)其他需要安排接谈的。
第二十四条 接谈工作人员要阅看、核实《信访人来访登记表》和相关材料;听取来访人的陈述,询问有关情况;做好笔录或在计算机中录入来访人反映问题的主要事实、理由及要求;来访人以往的信访过程和处理情况;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原因;来访人的异常、过激言行;联合接待和协调处理情况。
接谈工作人员发现登记内容有误,应及时修正。
第二十五条 对来访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核实的,接待工作人员可电话询问相关单位。对当天未谈完或需要来访人补充材料的,可作约谈处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由信访机构填写《信访事项转送通知书》,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国税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转送有权处理的工作部门处理;对属于下级国税机关处理的信访事项,转送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处理,信访人的单位与该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的,同时填写《信访事项抄送通知书》抄送信访人所在单位。
有权处理的工作部门或国税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以信函的形式书面告知信访人并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以上规定,信访人的姓名(名称)、地址不清的除外。对转送的信访事项,信访机构向信访人出具《信访事项转送告知书》及《信访事项转送通知书》。
第二十七条 对信访人按照本办法规定直接向各级国税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对转送的符合本办法规定并属于本国税机关法-1011第三十四条 对以下信访事项不再受理:
(一)有权处理的党政机关已经复核终结的;
(二)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国税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
(三)信访人不服办理、复查意见,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复查、复核请求的;
(四)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申诉请求的。
第三十五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的,在15日内出具来访事项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同一对象的同一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告知书只出具一次。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三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三十七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国税机关负责人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各级国税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税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八条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或者工作部门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
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对信访请求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及其工作部门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或者工作部门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415知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来访人再次来访或通过访后信等形式查询来访事项办理情况的,信访工作机构原则上采用口头或复信的形式,将来访事项的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相关情况告知来访人。其中,通过复信告知的,应按规定送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国税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五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国税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五十三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税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国税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五十四条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国税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1819
主题词:税务 信访 办法 通知
抄送:国家税务总局。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06年1月27日印发
打印:赵锡玲 校对:办公室 钱 磊 份数:25
第二篇: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努力促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信访条例》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信访工作
暂行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信访工作的考核。
第三条 考核内容与标准(100分)
(一)基础建设(40 分)
1、各市、县(分)局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督办重要信访事项;其他负责人按照工作分工,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办理工作。
(5分)
2、各市、县(分)局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信访工作汇
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5分)
3、各市、县(分)局在办公室设有信访机构或配备专职或兼职信访员;各科(处)室、所、直属事业单位配备兼职信访员。(5分)
4、各市、县(分)局设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布信访接待时间、地点、电
话、网址或电子邮箱。(5分)
5、为开展信访工作配备必要的电脑、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和器材,提供必要的车辆、经费保障。(5分)
6、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5分)
7、市、县(分)局信访机构能够认真履行指导、检查、督办和考核职责,促进信访工
作水平提高。(5分)
8、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
务水平。(5分)
(二)信访事项处理(50分)
1、信访事项受理(15分)
(1)建立信访登记簿,对收到的信访事项按规定进行登记。(5分)
(2)根据信访事项的不同情况,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确定是否受理,并按照规
定书面告知信访人。(10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或者没有按照规定书面告知信访人的,发现一
件,扣0.5分,扣完为止。
(3)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来访事项,未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稳控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本项不得分。
2、信访事项办理(35分)
(1)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事实为依据,重调查研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
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1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项不得分。
①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政策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②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③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和单位的。
(2)信访事项办理程序规范,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1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1分,扣完为止。
①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②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报送调查情况书面报告的;
③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3)认真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5分)
对拒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发现一件,本项不得分。
(三)信访统计(5分)
严格按照国家局和省局有关信访统计的要求,报送统计表和统计分析。(5分)没有按规定时间、表种向上一级机关报送信访统计表或统计表存在数字错误、指标遗漏的,发生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没有按规定向上一级机关报送信访统计分析或专题信访统计分析的,扣0.2分。
(四)信访事项卷宗(5分)
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暂行规定》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事项卷宗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已办结的信访件进行分类归档,能够做到要素齐全、装订整齐,统一保管。
(5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现一件,扣0.2分,扣完为止。
1、卷宗卷皮、卷内目录项目漏填或书写潦草、难以辨认的;
2、卷内材料没有按规定整理、排列倒置、页号错编或漏编的;
3、卷宗装订不牢固的;
4、归档不及时或不合要求的。
第四条市、县(分)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在前条得分基础上加分。
(一)与本地信访局、同级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加2分;
(二)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信访工作系统的,加2分;
(三)开展信访工作宣传,在国家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3分;在省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2分;在市级各类媒体中发表信访工作稿件的,每发表1篇加1分。本项加分最多不超过6分,且同一内容的稿件被多家媒
体刊发的不重复计分。
第五条全省系统信访工作考核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省局负责组织对市局的考核工作;市局负责组织对县级局的考核工作。
第六条信访工作考核程序
(一)自查。市、县(分)局依据考核标准与内容对本单位信访工作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打分,并形成自查报告,经单位分管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于每年11月底前报送上
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二)考核。省、市局组织考核小组,对各单位的信访工作听取汇报、资料审查、实地检查、综合评分,拟定考核意见。市局对县(分)局的考核应在每年12月中旬前完成,省
局对市局的考核应在每年年底前完成。
(三)反馈。向各单位反馈考核意见。各单位如有异议,可当面向考核小组提出,或以
书面形式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情况。
第七条表彰奖励
(一)对各单位的信访工作考核结果应纳入全省系统综合考核评比。
(二)根据考核情况,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每两年评选一次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
个人。
根据《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凡受到诫勉谈话
以上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两年内不得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三)凡被评为全省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省局给予通报表彰,分别颁
发奖状和证书,并对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八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本局各科(处)室、所、直属事业单位信访工作考核
可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三篇:苏州大学信访工作暂行办法
苏州大学信访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保证信访渠道畅通,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教育部《教育信访工作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访,是指我校师生员工、家属以及与我校有直接联系的公民和其他组织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和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按照有关规定和职权范围应由学校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处理的事项。
第三条 信访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第四条 校党委领导全校信访工作,分管校领导为信访事项负责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和纪监审办公室(以下简称学校信访部门)根据信访事项性质负责受理学校信访工作。
学校各单位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使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妥善、有效地得到处理。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指定政治素质过硬和业务水平高的人员为本单位信访工作联系人,由其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访处理工作。
第二章 信访工作职责和要求
第五条 信访工作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信访工作的方针政策,向信访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
(二)受理群众来电来信(含传真、电子邮件),接待群众来访,协调、督促信访请求的处理和信访事项办理意见的落实;
(三)承办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信访事项并负责上报处理结果;
(四)做好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及时掌握学校信访活动动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超前化解矛盾的工作;
(五)研究、分析学校信访情况,通过信访渠道分析校情民情,及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为民主办学、依法治校服务;
(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向学校领导及上级机关报告重大、紧急信访事项。
第六条 信访工作的要求
(一)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尽职尽责;
(三)做到文明接待,听取陈述耐心,答复问题明确,处理问题及时认真;
(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将举报、控告材料转送给被举报、控告人或被举报、控告单位;
(五)不得丢失、隐匿或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六)不得泄漏信访机密;
(七)不得介入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信访事项。
第七条 学校应积极为信访工作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和条件,对在信访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对信访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不负责任,给工作造成损失的;在信访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严重后果的;因工作失误造成集体上访事件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九条 属于下列情况的信访事项,学校应当予以受理:
(一)对本校各级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对关于教育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及学校规定的咨询;
(三)其它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属于学校信访受理的事项。第十条 属于下列情况的信访请求,不予受理,应告知信访人并说明情况:
(一)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二)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正在办理的;
(三)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的信访请求;
(四)信访请求不明确或无实质内容的;
(五)信访人主体不明,无法核实的;
(六)不以信访为目的,使用谩骂、造谣等带有恶意性质的;
(七)其它按照相关规定不属于学校信访范围内的事项。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
第十一条 学校实行信访“首访责任制”,即信访人来信、来电、来访时,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人员应当秉公办事,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如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人员应及时与主管单位沟通,便于问题处理。
第十二条 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坚持接待、登记、处理、转办、催办、回复等基本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 学校各级信访接待单位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人姓名(名称)或者联系方式不清的除外。
第十四条 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办结,并书面或口头答复信访人;情况复杂或在节假日期间的,经受理单位信访工作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信访信息,要特事特办,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 信访人对职能单位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学校信访部门提出书面复查申请。学校信访部门在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经复查,信访事项处理决定正确的不再受理;如处理决定确有错误,应当重新处理。
第十六条 信访人对复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学校的上一级机关请求复核。第十七条 信访事项由分管校领导负责,遇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讨论后决定。
第十八条 对于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按要求办结。如不能如期办结的,应向上级交办部门说明情况。
第十九条 信访事项处理完毕后,信访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信访材料的归档、存档工作,以备查阅。
第五章 信访秩序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服从办理单位符合法律、法规的处理意见或决定;
(三)如实反映情况,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一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学校信访接待单位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二十二条 在信访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学校机关、教学、科研场所内外及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学校机关、教学、科研场所,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
(三)侮辱、殴打、威胁学校工作人员,或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参加集体走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第二十三条 信访人在学校机关、教学、科研场所及其它公共场所滞留,妨碍学校办公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等,由信访接待单位给予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者,由学校保卫部门将信访人带离现场以维持秩序,或者报请公安机关协助处理;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保卫部门报请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纪监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山东省国税系统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暂行办法
山东省国税系统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省国税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暂行规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国税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竞争上岗是全省国税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有利于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条竞争上岗必须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四条竞争上岗应采取个人自荐与群众推荐或组织推荐相结合,考试与考察相结合,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定量考察与定性考察相结合,设岗竞争与不设岗竞争相结合。
第五条全省国税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国税局党组统一领导,人事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纪检组和监察室全程监督检查。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六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全省国税系统各级领导干部。
在设岗竞争中,市、县(市、区)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省、市、县(市、区)国税局机关人事(人教)、监察等科(处)室领导成员,各级非领导职务,一般不列为竞争上岗范围。
第七条竞争上岗必须在上级批复的“三定”方案规定的编制和职数限额内进行。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通过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
(一)职位出现空缺或新设职位的;
(二)机构调整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和分流的;
(三)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确定有关职位人选的;
(四)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
第八条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各级国税局内设机构、直属及事业单位领导成员,一般在本机关内部实施,也可根据需要扩大到本系统;选拔各级国税局及其分局领导成员,一般应在本系统内部实施,也可根据需要扩大范围。
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数量以及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国税局党组研究确定。
第三章资格条件
第九条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省局规定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资格。
第十条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献身国税事业,干事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系统本单位的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和热爱国税工作,有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和比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五)正确行使权力,依法治税,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十一条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基本资格:
(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竞争各市国税局、省税校领导成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竞争领导职务正职,应任同级职务副职两年以上;竞争领导职务副职,应任下一级职务正职三年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竞争同级领导职务,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三)竞争市局科级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具有两年以上税务基层工作经历和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或岗位的任职经历;其中竞争市国税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两年以上的县级国税机关领导职务经历;
(四)在近两年考核中被连续评为优秀等次或近三年考核中连续被评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
(五)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六)提任各市局、省税校领导班子副职的年龄一般为45周岁以下,提任其他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参照本条执行。
(七)履行职责需要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各级国税局党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可根据具体职位的需要确定具体的资格条件和专业技能、年龄等其它特殊要求,报上一级局党组审核备案后执行。省税校党委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教学培训要求的具体任职资格条件,报省局党组备案后执行。
第十三条 为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特别优秀的,报省局党组批准,可适当放宽资格条件。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参加竞争上岗:
(一)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的;
(二)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处分的;
(三)其他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
第四章程序方法
第十六条竞争上岗,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民主推荐、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组研究确定任职人选、任职公示、办理任职手续。对民主推荐、个人报名、笔试面试的操作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制定实施方案。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党组(委)集体研究决定。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竞争职位及数量、任职资格条件、选拔范围、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
第十八条公布实施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或利用内部网站等多种方式,在本单位或系统公布竞争上岗方案,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权和监督权。
第十九条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应当量化,一般应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15-25%。
选拔市、县(市、区)国税局领导成员,一般由本级国税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领导成员和下一级国税局(分局、所)主要负责人参加。选拔各级国税局内设机构、直属及事业单位领导成员,一般由本级国税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领导成员参加。直属单位人员较少的,也可由直属单位全体人员参加。民主推荐的实到人数不少于应到人数的80%。
民主推荐票应按姓氏笔画排序,并列明每个符合条件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任职时间、考核及奖励情况等基本内容。应保证投票人员有足够的思考填票时间。
民主推荐票不按职务层次设定不同权数,但可按职务层次划分票类,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民主推荐一般采取无记名、不限额推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无记名、限额推荐。民主推荐可设及格线,也可不设及格线。不限额推荐的及格线一般应为得票率的60%。
第二十条 个人报名。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填写《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登记表》,并注明是否服从组织分配。
第二十一条资格审查。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基本条件和资格,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后予以公布,准予参加笔试。经资格审查合格的人数与竞争职位比例不低于3:1,达不到的应相应调减竞争的职位数。
第二十二条笔试。一般应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20--30%,应设定及格线,不及格者不能进入面试。笔试主要测试竞争人员掌握的履行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可划分职位类别分别命题,也可不区分岗位统一命题。
笔试采用百分制,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综合知识(占25-35分),主要指《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管理和领导科学等;二是税收业务知识(占30-40分),主要指税收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税收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各级国税局在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等;三是作文(占30-40分),作文形式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申论,命题作文一般列举两个题目供考生选择其一。
笔试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一般为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一般为材料辨析题、案例分析题、作文等。主观性试题一般不低于50分,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笔试采取闭卷形式。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一般外聘专业人员负责,各级国税局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和全程监督。笔试成绩应当通知本人。
第二十三条面试。一般应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15--25%。面试成绩按百分制,重点测试应试人员在领导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对领导岗位的适应程度,特别是决策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面试一般采用结构化面试,答辩的问题一般为3-5个。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评委一般外聘组织人事部门专家和院校教授7-9名组成,实行回避制度。面试可采用封闭、面对面座谈形式,也可视情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答辩。设岗推荐的,一般还应让面试者对竞争岗位的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工作设想进行演讲。面试结束后,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算术平均分的方法计算面试人员的面试成绩,并当场公布。
面试也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等其他测评方法。
第二十四条确定考察对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各级国税局党组采用票决的方式推荐考察人选。局党组票决应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10%。
局党组根据民主推荐、笔试、面试、票决成绩和竞争职位特点,按考察对象人数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的原则,确定考察对象。
第二十五条组织考察。一般应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25--35%。
考察组一般应由两人以上组成,采取考察预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情况。
民主测评范围应与民主推荐的范围相一致,参加测评人员应达到测评范围的80%以上。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项,每项可以细分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可划分若干档次。民主测评应当量化,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20--30%。
考察谈话范围一般为本级局内设机构、直属及事业单位、下一级局(分局、所)主要负责人,也可根据需要扩大谈话范围,实际谈话人数应达到应谈话人数的80%以上。
谈话情况可量化,也可不量化。如量化,则占竞争上岗总成绩的5-15%;如不量化,则考察组意见可占一定的分值,考察组意见所占总成绩的分值最多不超过5%。
在组织考察中,可设定业绩加分,最多不超过总成绩3分,业绩加分的项目,由各市自定,并在本地保持统一标准。
考察结束后,要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第二十六条遴选方式。在设定合格线的基础上,各环节择优遴选。
确定笔试人选时,一般可按民主推荐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竞争职位数量,按不低于1:3的比例确定。有条件的单位,可让资格审查合格者均参加笔试。
确定面试答辩人选时,一般可按民主推荐、笔试折算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竞争职位数量,按不低于1:2的比例确定。有条件的单位可让笔试成绩合格者全部面试。
确定考察对象时,一般应按民主推荐、笔试、面试、党组票决折算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竞争上岗职位的数量,一般按不低于1:1.5确定。
每个环节所占分值的具体比例,由各级国税局党组结合实际情况,在本办法规定的弹性幅度内研究确定。第二十七条 确定任职人选。党组根据考察情况集体研究,确定决定任职人选。
在设岗竞争中落选,如较为优秀又服从组织分配的人员,在一年内,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其他职位中调剂使用。但报名时填写不服从组织分配的人员,一般不再考虑调剂使用。
对需报上级国税局事前备案、审批的干部,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研究干部任用时,应与任职回避、岗位轮换、干部交流和锻炼培养干部等有机结合。
第二十八条任职公示。对竞争上岗任用的各级国税局领导干部按规定实行任职公示和试用期制度。具体按《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系统干部晋升考察预告任前公示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国税系统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宣布任命。对公示合格者,由各级国税局党组安排人员进行任职谈话后宣布任命,并由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任职手续。
第五章实施要求
第三十条各级国税局党组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领导和组织实施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各级国税局局领导、人事、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也应吸收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组长一般由各级国税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各级国税局分管人事工作的局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竞争上岗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审定参加笔试和面试人员,向各级国税局党组提出考察对象建议人选,负责搜集和反馈群众意见,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办公室一般设在各级国税局人事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事机构。
第三十一条竞争上岗方案的制定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积极稳妥,符合实际。竞争上岗方案一经公布实施,本级党组必须严格执行。未经上级党组或人事部门批准,一般不准变动和更改。
第三十二条竞争上岗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公布监督电话,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确需保密的事项,要严格责任人,签定保密责任状,确保不出任何问题。第三十三条竞争上岗选拔的干部,可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任期制。实行聘任制的,一个聘期一般应为三年。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税局党组可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具体方法可参照《山东省国税系统副局(处)级后备干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十五条对在竞争上岗工作中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的,或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选票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可宣布竞争上岗的结果无效,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山东省国家税务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局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各市局党组、省税校党委可以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制度办法。
第五篇:安徽省国税系统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附件6:
安徽省国税系统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税评估工作考核遵循硬化、量化、简化、优化的原则,应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的考核内容包括规范性考核和绩效性考核两大类,分别以指标表示,采用百分制计分。
规范性指标包括风险点排除率、预案制到位率、督促企业调账率及评估反馈准确户比例。
绩效性指标包括纳税评估发现有问题户比例、评估应补缴税款入库率、评估调减进项留抵税额执行率、评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执行率、评估税款滞纳金加收率、评估应补缴税款占所属期申报税款的比例及评估任务完成率。
第四条 本考核办法适用省、市国税局对实施纳税评估单位的考核。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规范性指标40分,其中风险点排除率15分、预案制到位率10分、督促企业调账率10分、评估反馈准确户比例5分。
(一)风险点排除率达到100%,即为1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风险点排除率=∑每户排除的风险点数量/∑每户风险识别报告中的风险点数量×100%
(二)预案制到位率达到100%,即为10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预案制到位率=(1-未按规定进行预案式评估户数÷评估总户数)×100%
(三)督促企业调账率达到100%,即为10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督促企业调账率=已提供调账凭证的户数/应提供调账凭证的户数×100%
(四)评估反馈准确户比例达到100%,即为5分。每少1个百分点2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反馈准确户比例=(1-反馈错误户数÷填报《纳税评估工作反馈表》总户数)×100% 反馈错误包括税款、滞纳金数据错误,风险点排除数据错误、账务调整错误等情形。
第六条 绩效性指标60分,其中纳税评估发现有问题户比例15分、评估应补缴税款入库率5分、评估调减进项留抵税额执行率5分、评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执行率5分、评估税款滞纳金加收率10分、评估应补缴税款占所属期申报税款的比例15分,评估任务完成率5分。
(一)评估发现有问题户比例达到或高于全省评估平均水平的,为1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发现有问题户比例=(评估发现有问题户户数÷应按规定评估户数)×100% 全省评估发现有问题户平均水平=全省评估有发现有问题户户数÷全省应按规定评评估户数×100%(调到上行前面)
评估发现有问题包括:评估应补缴税款、调减增值税进项留抵数额、调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含待弥补亏损)、调整资产计税基础等。
应按规定评估户数:是指省局通过工作流系统下发的评估户数减去《纳税评估工作反馈表》中填写为“行业鉴定错误”的户数、“评估时已注销或非正常”的户数、“评估时已稽查”的户数。(以上情形需经省局征科处确认)。
(二)评估应补缴税款入库率达到100%,即为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2.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应补缴税款入库率=已入库的评估税款金额/评估应补缴税款的金额×100%
评估应补缴税款包括增值税及其滞纳金、消费税及其滞纳金、企业所得税及其滞纳金的总和。
(三)评估调减进项留抵税额执行率达到100%,即为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2.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调减进项留抵税额执行率=已调减进项留抵税额的金额/评估应调减进项留抵税额的金额×100%
(四)评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执行率达到100%,即为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2.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执行率=已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评估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100%
(五)评估税款滞纳金加收率达到100%,即为10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滞纳金加收率=评估加收滞纳金户数/评估应补缴税款的户数×100%
(六)评估应补缴税款占所属期申报税款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即为15分。低于全省平均值的,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应补缴税款占所属期申报税款的比例=评估应补缴税款的金额/所属期申报税款的金额×100%
评估应补缴税款的金额是指在工作流系统中,《纳税评估工作反馈表》中评估增值税及其滞纳金、消费税及其滞纳金、企业所得税及其滞纳金的总和。
所属期申报税款的金额是指综合征管软件中,纳税人评估税款所属期申报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税款的总和。
(七)评估任务完成率100%,即为5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
评估任务完成率=已评估结束的户数/应评估户数×100% 已评估结束的户数是指在评估任务完成的规定时限内,已在工作流系统中办结流程的户数。
应评估户数口径同上。
第七条 纳税评估的考核设置如下加分和减分因素:
(一)下列情形之一的,每项加5分,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1.纳税评估工作成效突出获省级以上表彰的;
2.纳税评估案例被省局或者市局评选为优秀案例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项减5分,累计减分不超过10分。
1.反馈已排除的风险点事后被稽查、执法检查或审计查实有重大问题的;
2.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评估被纳税人投诉或举报经查属实的; 3.评估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三章 考核方式
第八条 纳税评估考核方式包括系统自动考核和抽样考核两种。
系统自动考核是指依托综合征管软件、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工作流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审核与统计。
抽样考核是指采取统计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样本规模的评估档案进行审核与统计。
第九条 考核按定期进行,在终了后60日内完成。第十条 抽样考核的范围系上一省局统一下达并已完成的纳税评估任务户。考核部门于次年元月20日前从中抽取考核样
本户。被考核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抽中的纳税评估资料送交考核部门。
被考核单位抽样考核的样本规模为全部评估户数的3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第十一条 考核结果下发20日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被考核单位可以提出复议,并将相关证明资料提交考核部门申请复核。考核部门在收到资料后3日内完成复核工作,对确属考核有误的,应及时更正。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应用
第十二条 全省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案例评选,实施纳税评估单位每年报送评估案例不少于3个,被评选为优秀案例的,给予通报表彰,其主评人员可被省局聘为纳税评估评审专家。
第十三条
考核中发现的经验做法,应当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具备普遍性的应形成管理制度,以发挥示范和规范作用。
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考核中发现相关制度存在的缺陷,应当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各市国家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