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危机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
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创造新颖产品、探索最新融资方式、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良好声誉。但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于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次贷危机)危机加剧的形势下,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最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纵观雷曼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讨论雷曼公司的破产原因。
一、公司自身原因 业务过于集中,所持有的不良资产太多,损失巨大。曼兄弟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近年来,雷曼兄弟次级按揭贷款业务的发行量和销售量排名第一。相应的,雷曼兄弟的资产中证券投资和抵押短期合约占比超过80%以上。雷曼兄弟的证券投资和金融工具中,按揭贷款及房地产相关的资产占比最大,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仍高达35.5%。当市场崩溃时,房价下跌,资金匮乏,流动性紧张,巨大的系统风险直接引发了雷曼兄弟的危机。
2财务结构不合理,杠杆率太高且过度依赖短期融资。曼兄弟自身资本有限,而其业务又需要的资金,迫于盈利压力,其采取了高杠杆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提高了盈利能力,但同时也使风险成倍增加。雷曼兄弟短期债务占比较高,其经营对短期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危机发生后其所持有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资产大幅减值难以变现,致使公司短期流动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也是致使其最终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风险控制过度依赖数理化模型技术分析,未能有效控制风险。雷曼兄弟一直以先进的信用衍生品模型分析技术著称,但在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的模型技术未能起到应有的预测作用,信用衍生品的损失远超过预期,最终导致风险完全失控而破产。4 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不足。理层的盲目乐观导致其风险控制意识和理念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在次贷危机发生时,管理层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管理层错估了形式,在同韩国开发银行的收购谈判中要价过高,错失了紧急融资,度过难关的良机,也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进一步丧失。
二、外部原因 雷曼兄弟破产前特殊的市场状况。雷曼兄弟破产前,市场严重恐慌,对手终止和雷曼兄弟的交易。客户对雷曼兄弟的前景产生怀疑,取消和终结与雷曼兄弟的业务,将资金往别处大规模转移,在雷曼兄弟发生了事实上的挤兑。雷曼兄弟的主要交易对手也停止和雷曼兄弟的交易,实际上给了雷曼兄弟致命的一击。华尔街谋而不救。对于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资银行,如果做空致使其垮掉,其资产必定会打折大甩卖。不少华尔街的投资者基于这种判断,大量卖空雷曼兄弟的股票,和一切能从雷曼兄弟的败落中获利的金融衍生工具。这种卖空对于一家金融机构无异于墙倒众人推。事实上,在这种强大的卖空打压之下,一天之内,雷曼兄弟的股价就下跌了一半。评级机构落井下石。在次贷危机爆发前,评级机构给约3.2万亿美元的不良信用房贷支持的债券产品以最高品级,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则把债券产品评级大幅下调。评级机构的不负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风险的存在,又加剧了危机情况的恶化。雷曼兄弟正是由于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其评级而被迫缴纳更多的资金作为衍生品交易的抵押,导致其流动性过度紧缩,资金链出现断裂,最终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4美国政府“见死不救“。新型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深度参与,使其倒闭产生连锁反应,为了阻断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政府往往不得不介入,同时这也使道德风险加剧。出于对道德风险的忌惮,美联储不愿过多地耗费政府的资金来加剧市场的“道德危机“,从而选择放弃了雷曼兄弟。
三、经济危机的原因
正是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才导致了经济危机下雷曼公司的破产结局,在新的经济危机形势下,首先,我们应该正视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了资产价格泡沫。2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发达金融市场的决策者和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
3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衡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另外,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错位和滞后。从监管技能和监管手段上来看,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金融创新导致风险分布日益不透明,对风险集中程度的识别、分类、评估日趋复杂,风险测量越来越难。
4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发起—配售模式下的证券化产品以风险承担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为特征,它催化了次贷业务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助推了宽松和欺诈性的贷款发放标准。基础资产发起人通过证券化赚取了高收益,却把基础资产中所有的信用和市场风险通过证券化转移给了遍布全球的债券投资者。次贷资产的迅猛发展、次贷类产品价格的大幅膨胀和破灭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是本轮金融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5评级机构问题重重,是引发和恶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由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使评级过程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评级机构还为结构性产品发行人提供有偿的咨询服务(如结构化设计服务)进一步加剧了利益冲突,从评级的使用者方面看,道德风险问题长期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很多规定都要求投资管理决定和风险管理做法要确保金融产品达到主要评级机构给出的一定水平的评级。这样做使得从业人员可以搭外部评级的顺风车,只要金融产品满足了门槛评级标准就无需担心其内在风险了。长期以来,发达金融市场习惯了这种做法,非常依赖于外部评级并为此感到自满。与感到自满一同滋生的还有投资经理产生惰性和马虎态度,不去质疑投资组合中投资产品的内在风险。使用评级结果的机构(基金经理、金融机构高管等)应该最终对其客户和股东负责,应对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而不是光把风险评估职能转包给评级机构。使用者对外部评级的过度依赖加重了信用评级的顺周期性,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动荡程度。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微观层面多方面错误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这些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四、关于经济危机下雷曼公司倒闭的启示
综合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透过雷曼公司的案例,我们也可以认识到: 1企业要有危机意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雷曼兄弟的大规模次级债券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公司已有员工向管理层提出了雷曼兄弟过多地次级债券导致公司面临风险巨大,而当时的次级债券市场一片火热,管理层完全没有理会这些中肯的意见。
2优化企业资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的破产往往是因为其资金链条的断裂,雷曼兄弟亦是如此。次级债券占了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很大比重,而大量持有商业地产使得在次贷危机到来时雷曼兄弟的资产变现能力变得极其微弱。最后雷曼兄弟四处借钱无路,不得不宣布破产。
3认清形势,及时抓住机会:雷曼兄弟如果同韩国产业银行的收购谈成的话,那也不会有他后来破产的命运。雷曼兄弟管理层拒绝韩国产业银行收购的原因是出价过低,但接下来的局势我们知道,雷曼兄弟的市值一路大幅缩水,以至于在那几天之后便宣布破产。
4政府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废除后,美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银行普遍使用高杠杆的财务管理手段,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成倍的扩大。雷曼兄弟的破产正是过度使用财务杠杆,最后次贷危机来临时,其自有资金周转不开而导致的,雷曼兄弟的破产带来的是更严重的金融业连锁危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不力,使次贷危机在雷曼兄弟破产后更加严重,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以此减少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冲击。
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重组
2008年的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关于整个经济架构的反思,还包括我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重新反思,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当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本质上看,社会责任理念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从内容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细分为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讲,企业的责任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政府和环境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传统企业及企业法理论以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利润为企业的惟一目标,主张企业法律制度的构造应紧紧围绕此目标展开。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则认为,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目标之一,除此之外,企业应以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为其目标,企业法律制度需在企业的利润目标和公益目标两个维度之间维持平衡。
在这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全社会推广社会责任理念,普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各社会成员相互支持合作、人人讲和谐、人人讲责任的新型社会文化。政府可通过税收、宣传等方式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改变思想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政府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机制等约束企业的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为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支持、依据和保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完善监督机制体系也有至关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除应该加强政府行政执法管理的“有形的手”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这个“无形的手”,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与监督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众媒体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加大对企业责任履行状态的信息传递。佩因曾经指出,恰当的法律、政治、教育或其他机制有助于受害者弥补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而在这些机制缺乏的情况下,触犯者能够从人们所做的错事中得益,美德和利益不可避免地分道扬镳。媒体要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对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予以曝光谴责,在全社会形成企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得企业具有一种道德崇高感、尊严感,进而促使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透过这场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建立新型社会责任体系的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应当成为一个国家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及承担社会责任程度的价值标准。科学有序的价值评价标准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航标,它指引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则是多种多样。引入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运作机制,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中,可大胆尝试“社会责任投资”,即普通股民和投资者首选把钱放在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运营中,其特点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决策依据不仅包括对投资对象短期内财务业绩的考察,而且还要对投资对象在社会、环境和企业伦理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综合考察,最终形成投资决策。它并不是要求企业牺牲经济利益为社会和环境做义务贡献,而是把握好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平衡的同时开展企业的投资活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互补、并存的关系,实现获利与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这种通过直接投资于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投资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践行,鼓励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五、总结
透过雷曼公司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制度和道德、舆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辩证地看待和细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把握好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公司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度,把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和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浅谈烟草企业社会责任及体系构建
浅谈烟草企业社会责任及体系构建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也是对自己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关联、如何构建企业集团的社会责任体系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解决。在这种形势下,烟草行业必须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把承担社会责任引入企业的价值理念,努力构建行业社会责任体系,确保烟草行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当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本质上看,社会责任理念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从内容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细分为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个方面。
具体来讲,企业的责任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员工、股东、社区、政府和环境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传统企业及企业法理论以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利润为企业的惟一目标,主张企业法律制度的构造应紧紧围绕此目标展开。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则认为,利润最大化仅仅是企业目标之一,除此之外,企业应以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为其目标,企业法律制度需在企业的利润目标和公益目标两个维度之间维持平衡。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制约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在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当地的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者和企业有责任感的行为,可以满足公众期望,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给自身带来长期有益的收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平衡个人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可使员工和社会受益,使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受益;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减少政府
管制,降低风险,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社会责任声誉较好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吸引优秀人才资源并且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些都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一)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符合营销理论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经历了从生产观、产品观、推销观、营销观到社会营销观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如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整合营销等。这些新的观点和理论都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企业的经营者需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失业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等问题,要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我国政府强调可持续发展,十七大更是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也从一个高度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希望企业从纯粹盈利、追求规模发展到成为“企业公民”。烟草行业提出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也要求企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相应的社会利益。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很多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首先,企业承担对内部员工的责任,会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使其富有创新的激情,最终使企业获得成功的商业运营:其次,企业对外部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有助于整个社会整体责任感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塑造和传递企业形象,为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获得在品牌营销中的优势。明确社会责任可以改善企业与公众、企业与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有良好社会形象和工作环境的企业能有效吸引人才并使员工发挥较高的绩效。优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稳定、持久的交易关系。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稳定
一方面,企业尊重员工,满足其需求,保证其劳有所得,会使他们安于工作;另一方面,诚信问题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诚信缺失会破坏市场竞争规则,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而若企业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均以诚相对,则整个生产链条就不会断裂,社会需求就能得到满足,此种发展模式有利于社会稳定。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中国企业亟需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企业履行社会资源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置于脑后,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责无旁贷。
(二)要有对客户负责任的精神
客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选择。因此,企业对客户的责任应视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
(四)要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履行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是指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指通过企业自愿捐献(而不是摊派的、强制的)实现向社会的回馈。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愿承担的。这种自觉性体现于企业领导层的新的经营理念之中。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对道德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就会从被动转为主动,从信念转为实践,从个人履行转为企业家群体履行,从个人自律转为企业家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对于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十分重要。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应当量力而行。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和效益始终是基础。企业经营不佳,停滞不前,甚至亏损负债,根本谈不到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必说持久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了。
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的社会责任,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化,以及动用企业利润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程序化、规范化,是企业履行道德层次社会责任持久化的保证。
四、烟草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
烟草行业作为特殊的行业,其自身的品牌宣传面临着诸多的限制,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的实施,烟草广告及各类赞助活动全面禁止。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约有12亿烟民,其中,我国烟民约有3.5亿。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烟民人数将上升至17亿。多年来,我国政府在控烟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一方面。政府坚决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吸烟运动,并于2003年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烟草危害。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禁烟将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烟草依然具有庞大的市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市场,作为处于尴尬地位和矛盾中心的烟草企业,如何选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已成为控烟运动中的焦点。通过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方式打造烟草企业健康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知名企业品牌,就变得异常的重要和现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曾表示:“除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烟草行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就意味着我国烟草企业必须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
的经济效益,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烟草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把握好烟草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结合烟草企业实际,要找准履行社会责任的落脚点,把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使贯彻落实工作扎实有效;正确处理烟草企业改革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烟草企业发展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烟草企业,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就必须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国家的高度看问题。正确认识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这是烟草企业最高层面的社会责任。
(二)建立和谐企业的文化与理念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建成和谐的企业。和谐企业应具有的企业价值观:谋求企业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与人和社会进步相统一,最大程度促进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烟草行业肩负着国家特殊使命,企业文化应凸显“两个至上”的宗旨,牢固树立“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把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法维护员工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条件等权利和利益:搭建企业职工发展平台。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员工接受职业技能、企业价值理念、科学文化素养等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打造优秀企业团队,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打牢构建和谐烟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实施烟草行业社会责任战略
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入到企业经营主流,即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日常运营中,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效益。建立责任管理体系,把履行烟草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面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和完善提高客户满意度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货源供应的公平、公正、合理,提高零售客户的盈利水平,提供适销对路的货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积极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贫扶困,多做实事献爱心,为社会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加强与有关部
门和政府的沟通与联系,为打私打假、专卖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树立烟草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构建和谐烟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坚持规范与倡导相结合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和谐企业也必然是遵纪守法、依法治企的企业。烟草行业以贯彻实施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为基础,严格规范内部管理,不断强化内部监督,督促企业履行社会法定责任。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非法定社会责任。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建设对国家、社会、消费者高度负责的行业。
五、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宏观路径
构建合理的科学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需要主体联动、主客体互动,更需要管理者坚持不懈的行动。
(一)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承担其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法律义务,如缴纳税费、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诚实信用等,也应当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态环境、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市场秩序维护责任、经济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消费者利益保护责任、员工安全与福利责任和对股东的责任等基本法律义务,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这里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因此,政府立法机构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立法,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纳人到《企业法》、《会计法》、《公司法》等之中,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法规体系。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全社会推广社会责任理念,普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各社会成员相互支持合作、人人讲和谐、人人讲责任的新型社会文化。政府可通过税收、宣传等方式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改变思想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政府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
机制等约束企业的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为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支持、依据和保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三)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除应该加强政府行政执法管理的“有形的手”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这个“无形的手”,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与监督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大众媒体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加大对企业责任履行状态的信息传递。佩因曾经指出,恰当的法律、政治、教育或其他机制有助于受害者弥补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而在这些机制缺乏的情况下,触犯者能够从人们所做的错事中得益,美德和利益不可避免地分道扬镳。媒体要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方 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对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予以曝光谴责,在全社会形成企业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
强化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工会、环保组织等社会群体组织的监督功能,各协会组织一方面既是企业内部联系合作的纽带,是他们互相监督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和百姓心声的扬声器,是企业社会责任状态的有力监督者,在实际运作中,要排除干扰,确保其监督功能发挥到位、发扬光大。
完善社会舆论驱动下的道德监督体系。社会道德是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就是社会舆论。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社会舆论根据所掌握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通过市场选择给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以经济回报,而给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以市场压力,制约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强大的社会舆论、鲜明的民心民意可让责任型企业名声远扬,也可让无责任心的企业一败涂地,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组成的监督子系统积极参与。监督系统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传递给企业和公众,使公众通过舆论来谴责或赞许某种行为,从而使得企业具有一种道德崇高感、尊严感,进而促使企业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利益的要求。
(四)建立新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应当成为一个国家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及承担社会责任程度的价值标准。科学有序的价值评价标准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航标,它指引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则是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很多跨国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计划、有专门的负责部门、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我国目前社会上对企业的评价标准还往往仅停留在经济标准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最为重要同时也最为基础的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的规范化问题。对此可以借鉴SA8000标准,在我国的公司章程和相关公司规范指导下,加入对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的规定。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及其基本劳动公约,以及《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制定的。它是全球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需要充分发挥经济、制度和道德、舆论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同时,还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辩证地看待和细化公司的社会责任,把握好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公司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度,把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和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 2.《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和谐消费环境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科学,2006 4.《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第三篇: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摘 要:经济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如何化解这些影响,摆脱企业困境,谋求发展机遇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将基于企业自身立场,从完善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危机的角度,通过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目标、投资风险、筹资、坏账、外贸和人本成本等方面受到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七个方向,以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为基础,以经济危机为契机,寻找冲击后的机遇,最终达到企业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经济危机/财务管理/金融市场/投资风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BSTRACT The eruption of the economic crisis has brought some adverse effects to the
enterprise in china.How to melt these influences, get rid of the difficult position, and seek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is the enterprise's first arduous task.This article, which based on the enterprise's standpoint, will propose seven direction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domain through the financial goals,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of fund raising, bad account, foreign trade and the cost of labor.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help the enterprise to confront economic crisis, perfect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seek for the opportunities after the crisis and achieve the goal that enhancement of enterprise value by the basis of self-adjustment and self-restrain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KEY WORDS: economic crisis,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al market, investment risk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I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5 1 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6 1.1 金融危机使大量国外资本流失,导致我国企业筹资更加困难..............6 1.2 经济危机增加企业坏帐,使流动资金周转困难.....................................6 1.3 经济危机下人工成本增加,企业裁员成为棘手.....................................6 1.4 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外贸出口,致使出口额下降.....................................7 1.5 金融投资风险加大,金融市场环境不稳定............................................7 1.6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财务目标产生消极影响.........................................8 2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积极应对经济危机................................................8 1.2 企业应充分认识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8 2.2企业应转变理财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核心地位...................9 2.3 经济危机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现代财务管理目标.................................9 2.4 完善融资环境,推进多渠道融资...........................................................9 2.4.1 企业要优先考虑利用内部融资..............................................................10 2.4.2 企业要根据利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10 2.4.3 融资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必然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10 2.5 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向企业内部要效益..............................................10
III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1 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10 2.5.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资金占用.................................................11 2.5.3 加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11 2.6 规范投资程序,完善投资决策.............................................................11 2.6.1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11 2.6.2 适当对外投资,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11 2.7 切实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12 3 经济危机下,改善企业的困境需要内外结合......................................12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V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前言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是现代信用制度基础上,由实体经济问题引发的金融领域危机,它在本质上是经济危机,是美国经济失衡的结果,同时也从更广阔的角度反映了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目前,全球的经济被经济危机弄得千疮百孔,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也未能幸免。各国经济界大多把问题归结到经济泡沫、过度消费、监管不力以及金融衍生品泛滥等外部和技术因素,然而,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自身防风险的能力才是应对外部危机的根本保证。在这个特殊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方式与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使财务管理应该发挥的监督职能未能发挥,应该通过财务管理增加的效益未能显现,从而使企业在应对危机时捉襟见肘。因此,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那么,中国企业面对外贸市场的严重萎缩和国内市场的惨烈竞争,该如何度过这个无法逃避的“漫长寒冬”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的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和环境的不同,因此受影响程度也不同。但是,有一些普遍的影响和冲击是需要我们引以重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 金融危机使大量国外资本流失,导致我国企业筹资更加困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企业来说,其筹资主要来源是权益资金和借入资金,它们分别是指企业股东和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出中国或减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融资环境,作为合资企业的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和筹资渠道减少等窘境。在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大多不够健全,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相对较少,使得借贷信誉大打折扣。同时,经济危机对我国的金融机构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变得尤为严格。资金链断裂和筹资渠道减少使企业运营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发展,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 经济危机增加企业坏帐,使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货款违约率开始明显上升。美国信贷危机引起的连锁反应使美国公司出现大规模的破产和倒闭现象,作为美国主要的贸易和世界出口大国,我国受到的打击是最直接的、最致命的。整体上来看,外贸型企业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而这势必会影响到产业链上游的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企业资金的流转、应收账款周转时间的延长和坏帐损失的堆积等。这些信用风险因素的增加,加上缺乏相应的货款回收机制和货款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导致信用风险整体上升,卖方回款风险增大,呆账或坏账占用企业过多的流动资金,最终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威胁企业的生存。
1.3 经济危机下人工成本增加,企业裁员成为棘手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从2008 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新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企业除了要普遍增加员工工资外,还要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这无疑将导致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受市场需求急剧减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无奈地选择了“瘦身”。但企业裁员在这一特殊时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按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除了延续以前关于经济补偿金外,还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范围,提高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金额。以前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最长不超过12 个月,而现在不再有这个限制,是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企业大量解聘或者开除员工,必须按照新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就直接增加企业相关的成本费用,给企业效益带来很大影响。
1.4 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外贸出口,致使出口额下降
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资料显示,我国GDP 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可见,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了很大冲击。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对危机的恐惧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形势和收入预期不乐观,握紧口袋、缩减消费是人们最本能最直接的反应。2008年,我国向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个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外贸出口额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受到冲击的程度因行业、地区而不同,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如纺织、玩具、钢铁行业以及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在此期间的外贸出口受到直接影响。据海关总署2008年的报告显示,外贸出口业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漫延,其结果是市场疲软、消费缩减、业务萧条,业务的减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效益,因而需要企业格外关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 金融投资风险加大,金融市场环境不稳定
金融市场作为资本流通的市场,具有流通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个特点。企业能够通过利用财务杠杆调节这三种特性,减轻对自身的影响,进而提高企业价值。但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有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更强的国家监管性和封闭性,美国的信贷危机也深深的打击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而此时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的放缓和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缺乏雄厚的资本积累以及金融信用的不足使中小企业在面对金融运转,投资操作时更加谨慎,甚至束手束脚失去了投资先机,难以发挥企业利用金融市场调节资本结构的作用。
1.6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财务目标产生消极影响
生存、获利、发展是企业永恒追逐的目标。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债务成本和风险系数高、经营中能承受损失的能力有限,这些都促使中小企业更加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偏重短期投机,以期尽快的收回投资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外部力量的刺激更加推动中小企业向追求短期利润的目标发展,财务目标方向的不正确将严重制约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在给企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实践证明,任何一次危机和挑战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长远来看,对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会起到良性的推动,使我们实现质的飞跃。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经济危机,我们不应该退缩,而要努力在危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并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加以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平稳度过。从目前我国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现状来看,财务管理工作急待优化,具体来谈,企业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完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 企业应充分认识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
企业应对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市场的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深入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要在认识经济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学会利用金融工具,加强对金融衍生品投资的管理。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度要严格,杜绝投机行为的出现。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特长,按照市场的要求开展交易活动,寻找商机。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要根据主营业务发展的需要,审慎从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资,合理选择交易品种,控制交易数量和交易期限,严格遵守交易规则,以敏锐应对市场变化。
2.2企业应转变理财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核心地位
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转变管理者的理财观念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作用。管理者要不断学习,使自己能具备现代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选聘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面对经济危机降低人工成本的要求,企业还可考虑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这些专业机构具有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应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
2.3 经济危机客观上要求企业建立现代财务管理目标
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问题的企业目标应该由“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向“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短期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不负责的,是对企业发展的误导。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和保障,但是良好的财务状况需要企业管理者协调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关系,只有规划并实施好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建立“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现代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危机以及其他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保证较高的损失承担能力。
2.4 完善融资环境,推进多渠道融资
经济危机对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金融机构会更加审慎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选择融资对象,这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外部融资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需要企业完善融资环境,推进多渠道共同融资。企业在进行融资安排时,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1 企业要优先考虑利用内部融资
只有通过企业自身能力的增强,构建一个良性的财务结构,才是解决资金短缺的根本所在,也是增强外部融资能力的保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2 企业要根据利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目前,企业在优先利用内部融资的基础上,向银行贷款是首选的也是主要的外部筹资方式。在选择银行借款方式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愿意承担风险、有着良好服务、在企业有困难时能帮其渡过难关的银行,同时要尽量保证所选银行的稳定性,使借款不至于中途发生变故。其次,充分运用民间资本也是外部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运用民间筹资方式时,企业应充分考虑资产收益率和项目内部报酬率,避免负财务杠杆效应的出现。此外,企业要想充分解决融资问题,必须增强融资的信息灵敏度,积极拓展其他外部融资渠道,如融资租赁、信托计划、风险投资等,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短缺风险。
2.4.3 融资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必然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企业融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同时筹资必然要负担筹资成本,企业应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避免盲目筹资带来的不必要的筹资成本负担。
2.5 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向企业内部要效益
在经济危机中,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更应形成依靠管理求效益,依靠科学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意识形态,强化日常财务管理,向企业内部要效益。
2.5.1 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坚持成本控制工作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层层落实。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效果最大化。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一致,比如绝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否则会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优化资金占用结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应在企业和同行业的经验基础上合理组合。
2.5.2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一方面,发生应收账款业务前,要全面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调查客户的经营业绩和信用等级,了解其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最后,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月末及企业期末要客观估算坏账并及时合理地提取坏账准备。
2.5.3 加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
企业要在强化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另外,要加强成本控制工作,实行成本定额管理,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严格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激励体系,确保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2.6 规范投资程序,完善投资决策
风险意识的建立,使我们对风险投资决策的慎重性提高。一项科学的投资决策要求企业主动回避那些风险程度大、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项目和方案。对于不同的企业,其投资决策体系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来展开,应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根据企业客观情况进行科学投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正确的投资决策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2.6.1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
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6.2 适当对外投资,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但是这一过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过程。
在对外投资中企业应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防止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片面追求热门产业;另外,要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进行充分调研,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再进行合理的对外投资。
2.7 切实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时,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如果企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业务熟练、有战略眼光的财务人员队伍,那么在危机之中往往能化险为夷,把握许多短暂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把财务人才的培养放在企业的发展日程上,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理财、善理财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
总之,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大部分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大,要使自己的企业处于不败之地,除了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扶助外,企业内部更应强化财务管理,做好财务预测,使财务管理工作发挥信息保障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使财务管理工作在有效的框架内运行,轻松化解危机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挑战,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企业转危为机,安全度过经济危机难关。经济危机下,改善企业的困境需要内外结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要想得以生存并有更好的发展,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式和融资方式,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一要靠自身提高觉悟,“修炼内功”,二要依靠良好的外部环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均能得到合理的解决。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总的来说,要想改善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面临的困境,需要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共同作用,其中,外部主体是政府及政策性单位等宏观调节部门,内部主体是受影响的企业自身。外部主体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的宏观政策从总体方面控制经济危机的影响,危机爆发后,我国中央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但对于企业来说,仅仅依靠政府的积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自身要想改善困境,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应对措施是企业本身通过完善自己,发现自身在经营管理上的不足,要树立强烈的危机和战略意识,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不做长远打算就很难经营下去,因此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营销与品牌战略。在现行条件下,求得企业生存是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危机和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企业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是许多企业的软肋,因此,在这一特殊阶段,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为了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自身发展的实力,保持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的管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多数企业家尚未建立起时间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风险价值等科学管理概念,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机构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较弱、企业管理水平低、资金周转缓慢等财务管理问题。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其面临的挑战显得更加严峻。
结 论
通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定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企业的盈利。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不能被动地受制于外部大环境,而应主动出击,认真审视企业内部各种存在或潜在的财务管理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吸取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经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济效益。由于有外部主体出台的宏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再加上企业自身采取的应对措施,相信,我国企业不仅能够通过这次经济危机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而且能够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使企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篇章。经济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参考文献
[1]
冯玲娟.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J].经营管理者,2009,4 [2]
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 号 [3]
赵明晓.论中小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危机[J].现代商业,2009,9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 [5] 张帅,朱南杭,王茜.浅议金融海啸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税金融,2009,6 [6] 宋先树.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6 [7] 吴宇亮,叶莹.浅谈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J].大众商务,2009,6 [8] 彭桂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9] 田秀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策略[J].管理纵横,2008,8 [10] 赵义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7,6 [11] Frank J.Fabozzi and Pamela P.Peterson,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John Wiley and Sons, Second Edition,2008.[12] Charles H.Gibson.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homson, Ninth Edition, 2004
第四篇:浅谈企业社会责任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作者:徐姝
摘要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并分析了在社会责任“压力”下中国企业的现状及建立社会责任时所遇到的障碍。最后提出我们未来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现状 障碍 应对措施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 simply explain the meanings of the social accountability and analysi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our enterpris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soci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obstacles they faced.At last I point out some ways to solve our existing obstacles.Key word: social accountability, present conditions, obstacles, some ways
曾几何时,“社会责任感”只是一个道德概念。但今天,它已经成为西方对企业的现实衡量标准。特别是对常年单纯靠“低成本制胜”的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以其量化标准,成为我们得以继续进入西方市场的新门槛。它涉及的,将不只是“境界”,而是“生存”。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 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美国“经济优先领域鉴定代理委员会(the 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ccreditation Agency, CEPAA)”等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并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该标准通过对公司劳工保护等达标认证来推进公司劳工人权保证,并要求公司拒绝进口那些没有达标的供应商产品。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SA8000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尽管SA8000是美国的标准,但是得到广泛认同,其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这个标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它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制定了最低要求,例如禁止雇佣童工和必须消除性别或种族歧视等。显然,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许多原则不仅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符,而且与当代需要的道德伦理内涵非常接近,其中不乏可供中国企业借鉴的东西。例如,它对物资至上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批判,对生活内在质量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强调等。
社会责任“压力”下的中国企业
今天,我国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国有企业也逐渐走上了独立经营的道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现象逐渐消失。然而不能不看到,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作为基本手段被普遍采用的,特别是中国目前正处在产业
结构大调整时期,许多传统工业在进行大规模的减员。例如:中国煤炭工人从最高峰时期的900多万人减少到目前的500多万,上海纺织工人从当年的57万人压缩到今天的17万,北京首钢的员工从当年的22万人减少到今天的6万人。在这一巨大的裁员浪潮中,企业实行了减员增效,却把更多的责任和负担推向了社会。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缺口高达几百亿元,社会保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再看民营企业的状况。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2002年,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接近一半,全年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中,据估算有一半是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而在全社会13亿人的就业中,民营经济的贡献更是占到九成以上。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评价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经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例如:上海慈善基金会创立十年来,募集善款超过8亿元,其中最大单笔捐款就来自于崇明的民营企业滴通集团。再如:2003年非典时期,超过3000家民营企业向各地各级抗击非典的组织捐赠款物达5.6亿元,其中联想、蒙牛、方正等民营企业由于贡献突出而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也都比较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和树立社会形象。然而不能不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不少民营企业考虑的只是赚更多的钱,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为了盈利,他们不顾员工身心安全,又置环境污染于不顾,甚至有少数企业做着种种“为富不仁”的事情。广东省内的打工仔,80年代每月挣三四百块工资,90年代以至现在,仍然没有挣五六百块工资,物价涨了好几倍,工资却没有涨。这种代价能养老吗?只能糊口而已。这样的劳工有几千万。打工挣一点钱,从农民角度来说可能是不错的,但对劳工身体损害是很厉害的。这是以劳工健康为成本换来的微薄收益。这种现象,在很多民营企业中真是举不胜举。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在这些民营企业家们的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分量?SA8000标准的提出,将会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特别是劳动标准的研究与推广,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特别是劳动标准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建立社会责任感的障碍
总体来看,虽然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不乏典型的事例,然而与发达国家企业,特别是与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有:(1)中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这一基本国情使中国面临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确立更高的需求层次,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是有相当难度的。(2)中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的巨大社会变革时期,社会观念、文化、制度、组织模式、发展模式等都较为混乱,人们对未来感到难以预料,从而会出现各种短期行为、投机行为。(3)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且面临诸多制约发展的环境障碍,自然会以维持生
存作为第一要务。(4)社会缺乏有效的道德、舆论、法律和制度监控,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平衡机制。其结果必然是:违反社会道德和损害公共利益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奖励。(5)不少企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会加大企业负担。这些企业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看到当企业很好地履行了其社会责任时会赢得社会的巨大回报。(6)地方政府评价企业总以利润指标、税收指标论英雄,GDP成了唯一衡量标准,加之一些地方干部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甚少,从而对企业不法行为,包括:制造假冒伪劣商品、侵害员工利益、污染社区环境等不闻不问,甚至加以袒护。
如何建立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中国正处于不断扩张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战略意义。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从世界整个法律框架范围内来理解,但目前更多的是各国企业自发组织行为。据悉,德国进口商协会已制定了《社会行为准则》,规定德国进口商经SA8000协会授权,对其供应商(外国出口商)的社会行为进行审查。而且该准则可能被法国和荷兰的进口商协会所采用。由于三国均是欧盟的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进口份额约占整个欧盟的50%以上,这项要求将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有关贸易组织也正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中国纺织服装、玩具、鞋类等生产企业参与SA8000认证,作为他们选择供应商的依据。据统计,从1995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管理良好而获得了更多的订单,但不少企业因达不到标准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因此,社会责任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甚至成为发达国家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技术标准壁垒。由于它具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双重性,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以认真对待。同时社会责任标准涉及技术、法律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国内企业和政府部门必须及早应对,以提高企业竞争与应对能力。有些人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标准与企业利益标准是对立的,甚至将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比作资本原始积累,道德伦理下滑不可避免。事实并非如此,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企业伦理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企业伦理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它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素质,形成企业伦理人格和共同价值观及共同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力量;可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看,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的中国社会已经越过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以提高生活质量
为主要目标的新发展阶段,那种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已显得落伍。按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国已走出了低收入国家行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已深入人心。一个企业要做成长寿企业就必须注意可持续发展,做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世界银行在总结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经验时指出,凡是长寿企业(即活过百年的企业)都遵循三条基本价值准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三是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或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软管理要素的价值高于其他因素的价值。信念的重要性大大超过技术、经济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是经济组织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不是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立的。美国强生公司一直强调“药是为患者生产的,不是为利润生产的”的经营理念,给其经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誉基础。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企业家肩负着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双重历史重任。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并不冲突。企业要和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发生利害关系,必须接受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陈勇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上海企业.2004.4
[2] 张涌.企业营销的伦理之道.企业活力.2003年第10期
[3] 陈荣耀.企业伦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第五篇:浅析企业社会责任
学生姓名: 赵方芳 用户名: 1203zb129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陈新辉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
—论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及对策
摘要:当前,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居于支柱型行业产业的地位;但是房地产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责任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在经济生活中,企业不仅要承担社会发展的经济责任,也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基于这样的行业企业现状,本文以民众的角度为出发点,针对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并强调进行房企社会责任强化的必要性。对目前社会的积极对应情况及不足部分进行分析、整理,针对漏洞部分提出强化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性建议。在国家行业企业政策方针的前提下,探索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担当,以构建新型和谐的房地产建设发展氛围为本论文的最终归结点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责任缺失;对策 目录:
第1章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重要性 1.1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1.2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1.2.1对购房者的社会责任 1.2.2对企业人的社会责任 1.2.3对环境的社会责任 1.2.4对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1.3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第2章 房地产企业责任缺失表现形式及造成社会问题 2.1.1高房价
2.1.2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分析 2.2房地产企业对购房者缺乏诚信 2.3住房质量问题
2.3.1房屋质量事故频发
2.3.2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2.4房企内部劳动关系不协调 2.5环境污染
2.6纳税与财富不成比例、对公益事业不积极 第3章 房地产企业责任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房地产企业追求暴利的资本本性 3.1.1导致房价的快速上涨 3.1.2导致住房质量问题 3.2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3.3 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懈怠 3.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4章 社会的积极对应情况及不足分析 4.1国家相关积极政策及不足 4.1.1遏制高房价 4.1.2保障住房质量 4.2成立消费者协会
4.3购房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4.4部分房地产骨干企业的积极应对
4.5新闻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积极引导及不足 第5章 强化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性建议 5.1政府推进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5.1.1发挥政府正确的引导作用
5.1.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督 5.2加速行业的集中,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 5.3改变监理单位的委托人 5.4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5.5改良预售房制度 5.6行业规制
5.7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章 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重要性 1.1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其在社会活动中不仅要承担企业的经济义务和法律义务,还要关注其在企业员工、产品销售对象、社区环境等活动中的社会责任体现。社会责任的体现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要超越自身狭隘的利益价值观念,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得到有效价值性程度的发挥。在保障企业阶段性经济活动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实现房地产企业与社会价值活动的同向发展,树立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共性价值。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的伦理责任、公益责任和慈善责任既是社会对企业的社会性价值展现要求,也是企业软实力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1.2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向、三个层面的需求,并且都有阶段性需求发展的特征。两个方向是指社会责任的宏观方向和微观方向,三个层面是指国家需求层面、企业内部员工需求层面、社区和买房者层面。不同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不相同的,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1.2.1对购房者的社会责任
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最根本需求的组成部分是其对购房者的社会责任。只有房地产企业提供的住房达到正常的建设标准,并不会对社区内居民的长期生活产生负面效应,才会形成有效的客户群。简单来说,房地产企业对购房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必须承担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明礼诚信责任。1.2.2对企业人的社会责任
企业人是一个广义的契约联合体当事人范畴,包括投资者、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和一般性的企业员工。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企业人的社会责任覆盖面比较大,其承担的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本身必须承担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明礼诚信责任;
二、在社会价值活动中,房地产企业必须承担科学发展的责任;
三、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保护环境,促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责任;
五、对目标区域内,通过物力、财力捐献对文化医疗卫生事业的策应和支持;
六、房地产企业要承担扶危济困,发展慈善事业;
七、对企业内部,房地产企业要有效地为其员工提供人身健康保护;
八、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科技创新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1.2.3对环境的社会责任
在党和国家的社会性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共性的社会价值塑造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其中,一个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在房地产建设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很难避免,但却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保护环境,促使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就是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社会责任。1.2.4对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房地产企业是我国建设类行业中的主体,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关联行业的发展。如水泥、建材、冶金等行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二、对地方性社或者社区慈善、伦理、公益等贡献,正能量的发挥;
三、行业整体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等方向的转变。1.3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标志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和社会性价值财富的转换程度,也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程度。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泡沫经济的发展趋势,成为虚拟经济发展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一方面,这是国家政策管理空白所致;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所产生的。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暴利的行业之一;但是近年来,其承担的社会性责任却没有与其暴利的增长相一致。房地产企业通过土地的重复性开发利用而产生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形成和谐的社会需求氛围,也没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的创新。所以说,这是一种不健全的行业企业经营现状,亟待房地产企业履行其社会性责任 第2章 房地产企业责任缺失表现形式及造成社会问题 2.1.1高房价
当前,房地产发展呈现出畸形化发展的态势,高房价是其中一项非常严峻的问题。高房价的形成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产生的,而是房地产开商通过利用国家政府的管理政策漏洞和高银行信贷的价值机制进行的反逆向操作。在房地产企业的构成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五证不全”,但是却钻了政策的空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利润的非正常因素影响。
当一个行业出现长期整体暴利情况的时候,房地产企业不蜂拥而起倒成为一种非正常现象。当前,住房价格并不是由房地产的收益和效用决定的,而是脱离市场基础的“见利忘义”。2.1.2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分析
高房价,既是一种市场投机行为,也是对虚拟经济的非正常放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种虚拟价值的增长并不是建立在有效市场销售机制基础上的,而是将房地产与国家银行资本进行了捆绑,甚至是房地产企业“绑架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国家社会生活的稳定。
从企业社会责任共性需求的价值角度来开,房地产企业的伦理道德责任成为一种稀缺,高房价的盲目性投资建设使我国出现了很多“鬼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不是消费者不需要住房,而是高额的住房负担使其望而却步。可以说,高房价是建立在损害社会民生基础之上的。
2.2房地产企业对购房者缺乏诚信
在明礼诚信方面,房地产企业也没有达到相应的需求标准。购房者因为不了解房地产行情,或者对于房地产企业应该提供怎样的产品服务与质量也没有形成一个概念性的思维。比如房地产行业传统的“七通一平”服务。在实际的住房销售过程中,他们将“七通一平”的产品服务内容进行了阶梯度差异分解。本来购房者应当享有的产品服务却被告知二次购买,这是一种典型的欺诈行为。对于住房的质量问题,由于很多房地产企业“五证不全”,也就不能够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因而只能含糊其辞,或者干脆忽略这一现实问题。甚至购房者在拿到住房钥匙以后,却发现没有产权。这些情况都表明房地产行业整体诚信度不高。2.3住房质量问题
近年来,住房质量问题成为“3.15”活动的一项重要关注内容。房地产企业在追求片面利益增长实现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工期的超前工作,但却忽视的住房的质量问题。2.3.1房屋质量事故频发
十年来,住房质量事故频发,遍布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比如北京的“胶水门”事件、上海的“楼倒倒”事件、河北的“楼裂门事件”等等,其他还有竹子钢筋”、“楼脆脆”、“墙歪歪”、“粉末墙”等现象层出不穷。在事件发生以后,房地产企业不是检查自身的建设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而是将事故的责任推向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江南某地的建筑坍塌事件,建筑商的观点竟是天气因素造成的。可谓滑天下之大稽!2.3.2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分析
房屋质量问题发生以后,直到媒体进行曝光房地产企业才匆匆出现,但却没有一个主动进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当然,也有房地产企业直接沉默消失。住房质量问题,造成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问题,还有住房企业、政府监管的时效操作问题。可以说,住房质量问题反映出来的是一个深层次问题。
房屋质量问题固然有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人祸”强于“天灾”。如果房地产企业将社会责任担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下足功夫,怎么可能会出现那么多的质量问题?
2.4房地产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不协调
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另一项问题是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不协调。在追求片面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选项。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被企业的片面利益侵占。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拖欠劳动报酬、侵犯人身权利等等。从社会、企业和谐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也不利于房地产企业核心文化的建设和形成。因此,内部关系不协调的房地产企业不具备长期发展的市场价值、社会价值。2.5环境污染
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改造,建筑噪音、路面硬化、建筑材料的运输堆砌、绿化工作的迟滞等等都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房地产开发在有效的目标管理控制中本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但是,因为房地产企业的片面性利益追求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被长期忽视。政府相应的监管部门,在这项工作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发挥最大的价值性因素。
2.6纳税与财富不成比例、对公益事业不积极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是高暴利性行业;但是却没有成为我国的高纳税行业。同时在公益性事业方面,房地产行业也没有建树可言。房地产行业并不是政策性游离行业,也不是阶段性发展行业。在国家对其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下,房地产行业依然“荣登”我国暴利行业之首。在房地产行业快速集聚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程度依然比较低。
另一方面,很多房地产企业“五证不全”使其“偷税”、“漏水”现象比较普遍。甚至“虚拟成本”、“虚开发票”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纳税和关注公益事业不是给企业增加负担,而是树立其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第3章 房地产企业责任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房地产企业追求暴利的资本本性
房地产行业的经营具有特殊性,容易形成暴利模式。住房建设工作完成后,房地产企业不会再投入生产资金,并且通过销售来实现增值。这种增值模式几乎属于全额返还,无论按揭付款,还是购房者的全额支付都不会影响价值增值增。更多的情况是房地产企业将所属项目与金融机构进行了捆绑,有了暴利实现的强有力保障。即使在金融机构限制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也会通过内部采购来实现利益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暴利的资本本性就成了房地产企业的最大目标诉求。3.1.1导致房价的快速上涨
在追求暴利的目标下,有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保障,房地产企业忽视了住房的本来成本效益,便将更多的暴利诉求追加到房价当中去。通过循环反复地操作,房价就脱离了本来的成本价值范畴。在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机构的管理空白区域内,房地产企业更加积极地推动房价的快速上涨。一旦资本本性成了房地产行业的最大目标价值追求,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功能就会被大大削弱;而企业社会责任功能的削弱反过来又会形成新的房价上涨情况。3.1.2导致住房质量问题
造成房地产住房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房地产企业追求暴利的资本本性是关键性的原因。房屋质量问题固然有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人祸”强于“天灾”。按揭付款等预售房机制都对住房质量有相当的影响,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仍然没有摆脱“买方市场”的操作局面,就促进了开发商和建筑商的“投机倒把”行为发生几率。众所周知,住房建设利润是被层层分割的。建设承包商通过利润层层分割,使得最后的建筑商利润被大幅削减。建筑商为了保证利润的实现,一方面对内减少支出,另一方面则会减少住房建设必须的原材料、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投入。当这些因素叠加之后,住房质量必定会由于房地产企业资本本性的抬高而降低。3.2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房地产产业供应链条的现状,也是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住房交易链条中,房地产企业和购房者之间是非对称的关系。首先在住房信息资源方面,房地产企业的操作过程要隐蔽的多,而不会对购房者进行公布;再者,即使住房出现了质量问题,购房者群体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实力去改变质量问题。这一群体最大的期待就是房地产企业的关注、修复。至于赔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房地产企业由于销售利润追求的影响,经常会对购房者进行虚假信息的引导。所以说在房地产供应链中,购房者是绝对的弱势群体。3.3 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懈怠
在很多地区,由于区域内缺少实力强劲的工业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因而财政方向的税收需求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区域阶段性的发展来看,只有房地产行业能够实现赋税快速增加的目的。因此,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就会“睁一眼闭一只眼”。究其原因,区域本位利益上的需求所致。在执法监管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会有意地减少惩处事件,进而形成警戒约束价值性的降低。此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更难发挥了。3.4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发挥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这一领域,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既没有规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范畴,也没有公平公正的法律约束体系。对于企业责任这社会性问题来说,没有规矩确实难成方圆。第4章 社会的积极对应情况及不足分析 4.1国家相关积极政策及不足 4.1.1遏制高房价
房地产行业的高房价,其实有很多社会性影响因素在里面。前面说过,房地产虚拟价值的增长并不是建立在有效市场销售机制基础上的,而是将房地产与国家银行资本进行了捆绑,甚至是房地产企业“绑架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既可以保障财政收入的及时和平衡,也对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对于行政主脑来说,房地产能够彰显其政绩。因此在遏制高房价方面,即使再积极地政策也是不会被完全贯彻实行的。
4.1.2保障住房质量
在保障住房质量方面,虽然建设部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和《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但是适应政策的处置力度并不大。对于住房建设违规违纪的行为,大多处罚方式比较轻微,难以引起房地产企业足够的重视。4.2成立消费者协会
在对房地产行业的规范性操作方式选择中,很多人认为成立消费者协会是一项很不错的选择。的确,这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消费者协会成立以后,可以集中房地产行业的各种信息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方面,消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4.3购房者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工作逐渐被细化,并得到了广大社会力量的支持。在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购房者群体可以通过“团购”的方式增加弱势群体一方的整体实力。如果所购住房出现了质量问题,购房者可以从三个方面约束房地产企业:团购群体、消费者协会、法律途径。如果是非团购购房者,则可以直接通过消费者协会和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4部分房地产骨干企业的积极应对
根据市场经济的操作法则:在经济活动链条中,任何情况下销售主动方的活动方式、原则、目标都是最积极的因素。房地产行业也遵循这样的发展原则,并由行业中最积极的骨干型来承担责任。在房地产行业中,骨干企业的积极应对是最好的企业责任发挥典范。我们可以通过树立骨干企业的形象,来构建区域内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模式。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骨干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远胜于法律法规的集体性约束行为,也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社会正能量的发扬发挥。
4.5新闻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积极引导及不足
在房地产行业的外围环境因素中,新闻媒体的社会共性价值典范的积极引导也非常重要。新闻媒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宣扬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一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区域内的社会共性价值追求。因此新闻媒体只有很好地运用舆论监督的力量,弥补其在企业社会责任重引导价值的不足,才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第5章 强化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性建议 5.1政府推进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5.1.1发挥政府正确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理应把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最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标,并进行积极的有价值的引导。在消费等外围环境的构建中,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不能欠缺,要逐步完善。消费者方面,政府要积极树立正确的维权理念,走理性维权的路子。5.1.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督
这项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必须要抛弃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和短期目标价值思维定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就要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进行。5.2加速行业的集中,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
笔者前面提到,房地产行业中很多“五证不全”的企业都参与到开发建设工作当中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进入技术壁垒不高,频繁的进入推出和高暴利资本本位性质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行业的政策性集中力度不高,资源利用和协调度比较差。同时,地方本位主义思想也使得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遍地开花的现象。那么,房地产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怎样做呢?
简单来说,就是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在规范住房建设过程之前,政府职能部门有必要对相关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各项价值资源的评估工作。满足目标需求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准予进入,而条件欠缺的企业则一律禁止。在相关评估工作中,企业社会责任要被列为一项重大评估内容。通过目标土地资源的使用,加快房地产行业的资源整合力度,迫使小房地产公司退出房地产行业。5.3改变监理单位的委托人
这项工作必须有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来主导,将监理单位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利益链条打破。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政府相关主导部门要对工程的细节、信息资源、住房合格资质等各项指标进行社会化公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监理单位的独立性、实效性工作发挥。在保障房地产企业社会价值责任和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向上受到严厉的监管,并得到必要的提高。当然,我们还可以实行“连坐制度”。房地产企业、监理单位都要进行相关管理检验水平的提高。一方出现事故,另一方要承担重大连带责任。5.4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对于影响住房质量的外围性因素,相关的法规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责任界定,因而使得质量保障工作的权责更加模糊化。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彻底的的保障住房质量,仅仅依靠重大事故的问责机制是不够的,必须要提高国家主导的政策影响力水平。这就要求对房地产行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5.5改良预售房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行业的预售房制度本身就不是公平经济活动模式。但是这种操作机制,总体上来说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付出的成本。无论房地产企业,还是经融机构,都需要预售房制度的支撑。在很多地区,由于区域内缺少实力强劲的工业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因而财政方向的税收需求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区域阶段性的发展来看,只有房地产行业能够实现赋税快速增加的目的。所以说,预售房制度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阶段性必要。
对于预售房制度,我们只能从其关联因素和外围影响价值的层面去改良。使房地产企业既能够健康快捷地发展,也能满足地方财政资金的需求。5.6行业规章制度
行业规章制度是产业经济内部的资源使用与协调制度,对房地产行业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来说,行业规章制度不具有强制约束性,它是行业企业内部共同行为价值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诉求的总体框架制度。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行业规章制度是典型的行业内部共同社会责任担当行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与该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市建立在一种诚信基础之上的,而行业协会与社会也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我们只要理顺这几种关联要素之间关系,就能够建立“和谐型”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责任模型。
5.7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
房地产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其最终的受益人是整个社会大众。因此,社会大众有必要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督。在国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社会舆论监督机制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并营造房地产社会责任担当的良好外部氛围。同时,社会舆论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姿态,不要过分干预房地产企业的建设经营管理。一般说来,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监督中具有普遍的共性价值遵守。所以新闻媒体只有很好地运用舆论监督的力量,弥补其在企业社会责任重引导价值的不足,才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 第6章 结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问题。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安定局面,有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出现了新的需求。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房地产企业只有切实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才能够完成行业企业的使命。致谢
本论文是在陈新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首先对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与批评指正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光辉的人格和平易近人的形象对我影响极大,老师的教诲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参考文献
[1]李立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13,(01)[2]张忠.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和我国的对策,前沿,2012,(06)[3]仲大军.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2011,(05)
[4]殷格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评价.WTO经济导刊,2011,(01)[5]王怀勇.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制度的完善之前瞻.生态经济,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