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3 03: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全市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2〕6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天津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

—1— 作格局,加强和创新消防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强化预防,整治隐患,夯实基础,持续增强消防安全硬实力,不断改善消防安全软环境,有效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建立起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定位相符合,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相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新期待的现代化消防安全体系,全面提高我市整体抗御火灾和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能力,为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消防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制定年度消防工作重点,开展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落实“十二五”消防规划,加强消防监督、监管,不断完善社会消防工作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建成区公共消防设施布局,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健全消防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统筹协调市区与农村、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新城区与旧城区的社会消防事业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消防设施。

2.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滨海新区消防行政体制,完善消防安全教育体制,加强社区和农村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规范消防志愿者招募活动,进一步培育、规范、监管消防中介服务机构,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逐步建立社会消防信用体系。

3.坚持综合整治。结合各个重要时期、各项重大活动,部署开展全市性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整体消防安全。

4.坚持科技支撑。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技奖励机制,鼓励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后再创新,攻克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等方面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大力加强消防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提升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

—2—

5.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建立健全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需求,使消防工作合民心、顺民意、惠民生。

(三)主要目标。

1.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层层签订年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每年的消防工作有部署、有考核、能落实,消防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至2015年,新建、改建56座公共消防站、7个二级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和滨海新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水源、道路、通信建设与城乡建设同步,消防装备器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防火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

3.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取得突破,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及联勤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增加公安消防现役编制员额,发展政府合同制消防队员,大力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社会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网络,抗御火灾和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

4.社会消防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显著提升,深入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进一步夯实社区、农村火灾防控“四个基础”,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努力减少一般火灾事故发生,竭力防止较大火灾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年10万人火灾死亡率控制在0.19以内。

5.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满足需要。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2011〕330号)要求,逐步完善市和区县两级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制定消防经费保障标准,拓宽消防经费保障范围和渠

—3— 道,基本满足公安消防部队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等工作的实际需要。

6.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高。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消防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的“五进”工作深入开展。消防志愿者队伍稳定发展,消防宣传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范围,消防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消防安全重点人群普遍接受消防教育培训。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一)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理。制定城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需要,留足消防安全间距,确保消防车通道等符合标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市公安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我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的相关规定。行政审批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规划、建设交通、国土房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卫生、文化、文物、人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福利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医院、博物馆和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宾馆、景区,在限期改正、消除隐患之前,旅游部门不得评定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质监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工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依法查处。

(二)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持续组织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城乡结合部、生产储存居住合用场所、“城中村”、出租屋等薄弱环节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存在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区域性火灾隐患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制定并组织实施综合整治工作规划,及时督

—4— 促消除火灾隐患;对存在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和场所,应依法采取改造、搬迁、停产、停用等措施加以整改。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专家论证、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重大火灾隐患一经判定,属地公安机关向当地政府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接到报请挂牌督办、停产停业整改报告后,在7日内作出决定,并督促整改。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建立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建立火灾隐患信息举报中心,设立奖励基金,及时查处受理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三)加强火灾高危单位管理。分析各类社会单位火灾风险,确定火灾高危单位,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其按要求配备急救和防护用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建设交通委、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针对火灾高危单位的信息共享和行政监管联动机制;市安全监管局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天津保监局要推动指导保险公司承保火灾高危单位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应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对火灾高危单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市公安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我市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的管理规定,明确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各职能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职责以及各层面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建筑施工工地和建筑外保温材料管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规定,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监管。施工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义务组织,规范施工

—5— 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员工集体宿舍、临时消防设施设置等消防管理要求,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和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对施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新建、改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积极研发和推广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建筑外保温材料系统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隐患。

(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认真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议程,将落实情况纳入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强化跟踪问效,落实资金保障。宣传、公安、卫生、教育、民政、文化、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推动居(村)委会、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及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抓好乡镇长和村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培训,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应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指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制度,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和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中小学要落实好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学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1课时,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不少于1次。积极推动全市高等学校开设与消防工程、消防管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1次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宣传部门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将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自救常识纳入重要宣传内容,并结合“走基

—6— 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安排专门时段、版块刊播消防新闻、消防常识和公益广告。加大消防职业培训力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培养社会消防专业人才。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科普和普法教育、义务教育内容。加强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及保安、电(气)焊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不断夯实消防基础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规规章体系。根据国务院及公安部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订、修订情况,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完善消防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加强商(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公共交通工具消防器材配置、历史风貌建筑防火等方面的消防安全标准,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科技支撑。始终坚持科技强警的基本思路,努力探索消防科技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不断加大消防科技投入。完善决策程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组建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资源库。积极开展智能激光型消防安全疏散逃生系统、大流量远程灭火组合供水系统等科技项目的研究。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我市消防车通道、扑救场地标识以及消防安全评估地方标准,为消防监督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对消防科技建设、科研开发、技术装备等项目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效益评估,保证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到达责任辖区边缘为原则,加强特勤消防站及一、二级普通消防站建设,中心城区达到每座消防站保护面积不大于7平方公里的标准。滨海新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同步加快公安消防站建设。完善公共消防站布局,积极推进建制镇公共消防站建设。各区县人民政府

—7—(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新城区、开发区、示范工业园区、示范镇建设及旧城区改造,按国家标准同步规划、建设改造消防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消防供水设施不被挪用、挤占、损坏,满足灭火救援实战要求。市政给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的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在重要工厂、仓库及无市政给水管网、缺乏天然水源的农村地区设置消防蓄水池。结合城市水网建设改造,在本市主要河道、湖泊、海港沿岸设置地表水消防取水码头或设施。

(四)进一步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积极争取增加公安消防现役编制人员的基础上,招收1000名政府合同制消防队员。推动各工业区及镇域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或人口超过5万人的建制镇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大力提升专职消防队伍整体战斗力,重点开展以体能、心理、技战术训练和现场基本救护技能训练、车辆装备技术操作应用训练、应对各类灾害事故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训练,开展执勤岗位大练兵活动。建立专职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队联勤机制,每季度组织1次专职消防队实战灭火演习,每年举办2期专职消防队各岗位专业技术培训班。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全面加强专职消防队执勤车辆、装备器材(特别是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训练场地和营房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专职消防站建设标准》(DB12/T 446—2011),对新建、改扩建的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严格按标准抓好落实。市公安局和市国税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消防车辆购置税减免办法,市公安局和市市政公路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消防车通行费免征办法,市公安局和市财政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油料及灭火剂补偿办法。

(五)进一步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市公安局牵头研究制定我市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明确细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的消防行政许可条件、审批主体和监

—8— 管要求。积极规范发展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电气消防安全检测和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引导推动消防安全评估、咨询和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督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大消防监督管理力度,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资格。加强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建(构)筑物消防员鉴定为重点,完善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结合国家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探索建立行政许可类消防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推进社会消防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进一步完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职责、组织指挥、联动机制、战备值班、训练演练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工作。各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按照不少于30人的标准配齐人员,统一规范管理。依托“119”通信指挥系统,建立政府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内部的互联互通。分级制定危险化学品泄漏、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建筑物倒塌、群众遇险等各类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善组织指挥、应急响应、力量调集、战勤保障、通信保障等现场处置机制,强化救援队人员、装备配备,开展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每年开展天津市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跨区域实战拉动演习,开展远程投送和携行训练。建立公安消防、公安交管、民航、道路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开辟救援队投送绿色通道,定期开展联勤联动训练。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定期开展基地化轮训,加强对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和地震等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战术研究和应用。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积极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定期组织消防志愿者培训和协同训练。按照立足实战、注重质量、提高效能、强化管理

—9— 的原则,提升装备质量性能,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逐步实现装备器材的更新换代,新购消防车辆比功率达到10以上,主战车辆比功率达到12以上、水泵流量大于40升每秒,全市消防站实现装备器材全部达标,个人防护装备性能全部达标。优化装备配备结构,提高与救援任务相匹配的举高、高喷、抢险救援、防化、远程供水等专勤消防车比例。推广应用压缩空气泡沫系统等技术型装备和新型高效灭火剂。全面完成公安消防部队攻坚组装备配备。加大应对我市特殊灾害事故的大型举高车、核生化侦测、多功能破拆、智能化通信、防化洗消设备、生命探测仪器、搜救救生以及个人防护等应急救援特种装备的配备力度,按区域建立应急救援战勤物资储备库,以适应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战任务需要。

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一)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切实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积极落实“全民消防行动日”活动部署,实现自主排查火灾隐患、测试熟悉消防设施、教育培训职工群众、宣传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1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各级建设、商务、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文物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建筑工地、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10— 烈士纪念设施、旅游景区(点)、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安全监管、工商、质监、交通、铁路、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压力容器的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运输、经营、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每半年对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对严重危及公众生命安全的依法从严查处;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农村)警务室要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三)各区县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全面负责本地区消防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其他负责同志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内容,严格督查考评。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将地方消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根据消防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消防建设需求规划和年度经费使用计划,将消防队站建设、装备购置等项目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项目库,确保消防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组织制定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建设,整治消除火灾隐患。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逐级落实组织,明晰监管职责,发动基层消防力量广泛参与消防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完成“一办两员”任务,即:街道、乡镇设立消防管理办公室,社区和行政村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员,每栋高层建筑设1名消防宣传员。加强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水平。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扎实推进构筑消防安全“津门防火墙”工程,认真组织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和统计工

—11— 作。对热心消防公益事业、主动报告火警和扑救火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每年将本地区的消防工作情况向市人民政府进行专题报告。

(四)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两级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年度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对各街道、乡镇和区县政府部门年度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对年度消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将消防安全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政务督查。对区县人民政府(辖区管委会)和市级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审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各单位因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火灾防控措施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规定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12—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粤府〔2012〕11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推动我省消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消防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发〔2011〕46号文件精神,全力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建立完善“平安广东”消防安全指标体系,推动消防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到2015年,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亿元GDP火灾损失率低于0.04‰;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基本达标,全省建成区城市消防站平均覆盖面积小于10平方公里,城市市政消火栓覆盖率达到0.9个/平方公里;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增强,万人拥有消防人员数(包括公安消防人员、专兼职消防队员)达到3名,中小学消防知识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火灾人员死亡率控制在0.19/10万以内。

二、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目标责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内容,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和督导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将消防工作列为常务会议的

—1—

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消防装备建设,整治消除火灾隐患。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2011〕330号)的规定,落实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将消防官兵的生活补贴、执勤津贴、高危补助和专职消防队人员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委员会建设,落实人员、专项经费和办公场所,完善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2015年底前,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三小”场所(小作坊、小档口、小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各行政村(社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消防巡查服务队和兼职消防队等消防安全组织,着力提升基层消防工作水平。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每年12月20日前要将本地区消防工作情况报送省消防安全委员会,由省消防安全委员会汇总后报省政府。

(二)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各级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消防工作,每两年与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各部门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

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级政府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每年要定期组织召开专题消防工作会议,至少组织和参加一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每季度要定期听取消防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细化职责与分工,分管消防工作的负责人为本级政府消防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每季度要定期组织研究并及时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报告消防安全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主持研究加强消防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落实火灾事故控制指标,组织开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工作检查考评等工作。

各级政府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负责人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

—2—

双责”制度,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协调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三)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行业消防工作的管理。要定期组织行业消防安全检查考评,对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评估。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和乡(镇)政府应当将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文物部门应当指导文物保护、使用、管理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商务部门要指导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等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能源、核应急等部门要加强核电厂消防安全检查,落实火灾防控措施。海事部门在对外国籍和中国籍船舶实施船舶安全检查时,应将船上消防设备及其日常维护管理纳入必查项目。公安机关及其消防部门每半年要对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也要依法切实加强对行业或系统内各类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

(四)全面强化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本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要加强消防工作组织建设,保障必要的消防投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单位各类人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落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自我评价制度。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核对消防产品供货来源,保障消防产品质量。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

—3—

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严格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程序规定,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积极推动将相关消防安全评估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

三、全力强化火灾预防

(五)完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要结合我省实际,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各类行业领域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工作量化指标,扎实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与公安消防部门的沟通配合,在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文件和消防安全标准。广州、深圳要针对本地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标准。

(六)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各级政府要扎实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网格化”管理,力争2015年底前,所有乡镇(街道)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各级规划部门在制定城乡规划时要完善消防安全配套功能建设,留足各类建筑防火间距,确保消防车通道等符合规定标准。旧城改造应当同步规划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市政、建设、供水、通信等部门要加强公共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要积极推进小城镇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全部达标。行政主管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要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规划、建设、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相关许可证照,安监部门不得核发相关安全生产许可证照,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文化、文物、人防等部门不得批准开办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社会福利机构、人力资源市场、医院、博物馆和公共娱乐场所等。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宾馆、景区,在限期改正、消除隐患之前,旅游部门不得将其评定为星级宾馆、A级景区。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供电设施、电气线路进行检测,对用电单位和个人超负荷用电、违规拉线接电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经通知整改仍不整改的,可以依法中止供电。建设工程

—4—

竣工后,未经规划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接电、接水手续。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质检部门要依法取消其相关产品市场准入资格,工商部门要依照消防法和产品质量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查处。公安消防部门与质检、工商、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等单位之间要建立健全消防产品联合执法和通报查处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消防产品违法犯罪行为。

(七)深入推进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各级政府要科学研判辖区消防安全形势,建立健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及时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快推进“96119”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建设,建立网上有奖举报投诉平台,不断完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制度,及时受理查处火灾隐患。健全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立案销案、专家论证、挂牌督办、公告和举报制度。当地政府接到报请挂牌督办、停产停业整改报告后,要在7日内作出决定,并督促整改和向社会公布。对1998年9月1日前投入使用的生产、经营性既有建筑物或场所,由省消防安全委员会组织制定具体的消防安全评估和火灾隐患整治标准。当地政府应当组织规划、房屋管理、消防等有关部门,及时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推动建筑物或场所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要发出限制使用令,限制其使用功能。

(八)切实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质量责任。建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以及消防设计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监管作用,强化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对存在重大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消防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将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消防违法情况定期通报建设部门,建设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

—5—

(九)严格规范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作为消防监督管理重点,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推动其所有人、出租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按照有关规定,配备自救器材和辅助逃生设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鼓励引导高层住宅建筑配臵必要的逃生辅助装臵。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和评估机构评定体系,由具有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机构每年12月底前至少开展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火灾高危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费率标准,依法参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尽快组织制定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我省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范围、消防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快建设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2014年底前,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

(十)加强建筑工地、建筑材料消防安全管理。建设、消防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措施。公共建筑在营业、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室内外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设消防安全巡逻人员,严格落实用火用焊作业消防安全措施,严禁在施工建筑内安排人员住宿。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提高建筑材料性能,建立淘汰机制,将部分易燃、有毒及职业危害严重的建筑材料纳入淘汰范围。在公共建筑内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阻燃保温、隔热、吸音材料,在地下铁道、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内和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外设臵的广告牌、宣传栏应采用不燃材料。

(十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大力开展以“家庭、社区、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为重点的专项活动,切实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各级政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司法等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

—6—

防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科普和普法教育内容。中小学要选聘专兼职消防辅导员。2015年底前,力争实现社会消防培训机构承担一半以上社会消防人员培训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督促所辖行业、系统、单位落实消防宣传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全员培训、岗前培训制度,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2015年底前,全省县级以上市和建有公安消防队或政府专职消防队的乡镇要全部建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广州、深圳、中山、佛山、东莞等地市要依托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少儿消防教育培训中心。

四、着力夯实消防工作基础

(十二)强化消防科学技术支撑。各级政府要积极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创新,加大消防科研投入,加强消防理论研究和防火、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和消防科研成果。推行消防学术带头人制度,健全专业技术人才保留机制。建立地方院校与消防部队联合培养人才的工作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壮大消防监督执法、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等一线急需的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消防法制人才信息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将各类消防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纳入本级消防业务经费预算。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高消防工作信息化水平。

(十三)发展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建立健全保安、消防巡防、治安联防等队伍的消防联勤联动机制,配备必要的营房设施和装备器材,开展相应的训练演练,不断提升消防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合同制消防员的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合同制消防员的教育训练、岗位职责、福利待遇、奖惩与考核、劳动关系及有关责任。保障各类消防队伍中非现役消防员工资待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所从事的高危险职业相适应,将非现役消防员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健全政府专职消防队人员经费保障标准,保障其办理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经费,研究制订专职消防队员离队安臵保障政策。对因参加扑救火灾负伤、—7—

致残或者牺牲的志愿消防队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的规定,落实有关奖励和保障待遇。继续探索发展和规范消防执法辅助队伍。

(十四)着力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法落实消防装备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社会联动机制。2013年底前,省、市、县要完成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省、市、县每年要开展一次以上综合实战演练。开展消防装备建设评估论证,制定适应城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长期消防装备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加大保障力度,不断提升现役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水平。加强灭火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建立平战结合、遂行保障的战勤保障体系。2013年底前,重点镇、中心镇要全部建成消防站。开通地铁的城市根据需要建设轨道消防站;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消防站;依托有自然河流的水源建设消防取水码头;力争依托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广东)基地建成航空消防站,探索使用直升机进行应急救援。加大主要港口的水上消防力量投入,货运吞吐量超亿吨港口和客运量超千万人次港口应配臵消防船艇。

(十五)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出台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严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规范发展各类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消防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社会消防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落实自动消防系统操作等各类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消防协会建设,增强社会消防自治功能。

五、切实强化考评和问责

(十六)严格开展检查考评。各级政府要对照“平安广东”消防安全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各级消防安全委员会要代表本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消防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责任考评,负责组织开展火灾事故调查。

—8—

(十七)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政府及其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涉及消防安全行政审批、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力量发展等方面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单位因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火灾防控措施不到位,发生人员伤亡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单位负责人、实际控制人、上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地市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各级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下一级政府和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并参加重特大火灾的调查处理工作,依法依纪对有关失职、渎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9—

第四篇: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加强消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全面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不断提升,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致灾因素明显增多,火灾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同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制定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需要,留足消防安全间距,确保消防车通道等符合标准。建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和消防审核验收终身负责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执业人员和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严禁擅自降低消防安全标准。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要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治理,对存在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区域性火灾隐患的,当地政府要制定并组织实施整治工作规划,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三、严格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对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要实施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其按要求配备急救和防护用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四、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要认真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五、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要及时制定消防法实施条例,完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准入制度、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审核和消防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六、强化消防科学技术支撑。要继续将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科研计划,积极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利用科学技术抗御火灾的水平。

七、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八、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消防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其他负责人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十、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消防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

大口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提高基层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经乡党委、政 府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基层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做好信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大口乡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减少越级上访,是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的时期,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不断显现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增强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各行政村和各有关乡直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信访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基层信访工作。

二、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级各部门根据职责工作范围,认真受理和承办属于本级、本部门的信访问题。二是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信访问题发生在哪个行政村,哪个村委会应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及时加以解决。三是坚持“思想教育与依法处理相结合”原则。各行政村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依法处理,同时对群众要进行耐心教育、疏导,把思想教育贯穿基层信访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处理一起案件,教育一片群众。四是坚持“狠抓落实,注重效果”原则。对人民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二)目标任务:基层信访工作的目标是把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信访渠道,实现基层工作持续稳定。基层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妥善解决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基层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确保信访渠道畅通,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当地,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当地,努力减少越级上访,做到属于村一级解决的问题不出村,属于乡一级解决的问题不出乡。

三、标本兼治,重要治本,加强信访源头治理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杜绝一切不符合实际的“形象工程”;作决策、上项目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行重大决策、重点项目信访评估制度,即对可能引发的信访问题进行事前评估。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通过公示、听证、座谈、咨询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数群众反对的决策和项目

要暂缓出台和停建、缓建。要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坚决避免决策失误而造成群众大量上访。

(二)坚持依法行政。广大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既要管好该管的事,又要杜绝越权行事;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粗暴执法而引发信访问题。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农村软、散、瘫两委班子要集中进行整顿,选拔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处事公道、群众拥护的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增强其就地化解矛盾和纠纷的能力,努力把可能发生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同时,加强基层民调组织的作用,真正把大量的社会矛盾消化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起到信访稳定第一防线的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制意识。要经常性地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提高群众对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学习宣传《信访条例》,不断强化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教育群众经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信访秩序。

(五)认真坚持“一岗双责”原则。对本村、本单位工作中引发的信访问题,认真处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群众稳定在基层。

(六)加强集体上访信息报告制度。做到未动先知,争取主动

权。对已发生的集体上访问题,要严格落实接待制度,提高集体上访一步处理到位率。

四、完善工作制度,认真处理信访问题

(一)建立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制度。坚持日碰头、周研判制度,定期研究以往不安定因素的消除情况,交办信访事项,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明确责任人,限期化解。要坚持干部下访制度。乡党政领导要坚持经常性地到分包的行政村下访,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防止不稳定因素转化为信访问题。各包村干部要切实深入到村,认真梳理,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摸排,把所有问题全部纳入视野,不留死角,把原有的历史积案,新发生的矛盾,各种隐患苗头,特别是非正常进京访和集体访苗头隐患,彻底摸清底数,并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台账,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坚持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继续实行每天都有一名党政领导接待上访群众制度,其中党委书记坚持周一接访。同时,还要保证重大节日每天有领导同志值班处理信访问题,接待日的时间、地点和接访领导提前公布于众,切实畅通信访渠道,把领导接待日变成解决信访问题工作日,以更好、更及时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领导批阅群众来信制度,党政领导对接到群众来信阅批率达到100%。

(三)强化党委、政府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信访形势,部署工作,推动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完善信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解决本地发生的重大疑难信

访案件,研究信访工作。信访党政联席会议,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主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信访部门负责提交重大疑难信访件,并对联席会议作出的处理意见进行督查督办。

(四)落实百名领导包百案制度。对市委、市政府开展的第二批“百名领导包百案、带案下访解民忧”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分包领导。包案领导对所包案件要实行包调查、包处理、包回访、包稳定责任制,认真做好信访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息诉罢访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信访案件的结案率。

(五)推行“干部代访”制度。对超越职能和权限不能在本级解决的信访问题,或需由上级部门解决,或需要咨询的问题,由包案领导或其他包案责任人代替群众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乡级受理由乡级代访,以尽量减少群众越级上访。

(六)建立信访督查通报制度。坚持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和经常性督查相结合,切实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及办理交办、转办的信访事项,造成不良后果的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信访部门要及时提出追究责任建议,乡党委、政府及时研究。对党委、政府作出的责任追究决定,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落实。

(七)落实领导现场劝返制度。对发生5人以上越级集体上访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到现场接待群众,及时处理问题并做好劝返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到市一级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40分钟以内必须赶到现场。赴洛阳市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2小时以内必须赶到现场。发生5人以上赴京、省集体上访的,包案领导

要到京、省接访劝返。

五、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

(一)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力量。成立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常建楚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宏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地点在乡信访办,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宋世伟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重视和加强信访部门和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处理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保障信访部门办公经费,进一步加强信访部门建设,逐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好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信访干部的积极性。

(三)强化基层信访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信访工作,壮大信访队伍,完善信访网络,切实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村里,化解在基层。

下载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颁发 明确“十二五”消防工作目标任务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2-02-06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沪府发〔2011〕1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消防安全是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发〔2006〕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及《普通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一支适应......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落实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20111230

    0008039 国务院文件 (国发[2011]4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一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5篇范文]

    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