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时间:2019-05-13 03: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第一篇: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

【案例】 安徽太湖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晋熙镇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

事发: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

2008年2月25日,天台联合小学校园里非常热闹,同学们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当天下午三点多钟,12岁男孩章杨宇跟其他同学都一起放学回家。不过章杨宇却显得有点异样,他回家时书包空空的,所有新书都放在教室座位的抽屉中。

“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放学后的章杨宇回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围坐在桌前打麻将,就上前对爷爷轻声说道。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还直乐,可他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孙子见的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姑父曾与章杨宇约好了要孩子到他家里去住。可等了好久没等到章杨宇,姑父赶紧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也不在家里。又去电学校询问,被告知学校已经放学了,章杨宇也不在学校里。

大家顿时慌了。家人发动邻居在屋前屋后展开了大搜索,最后在人迹罕至的祠堂后面发现了他。被发现时,他吊在祠堂后一间小屋子伸出来的横梁上,已经没了气息。

记者调查:自缢少年口袋留下遗书

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太湖县章杨宇的家中。

章杨宇自缢的那间屋子在一座祠堂后面。这座祠堂傍山而建,后面是很陡的山体。据当晚发现尸体的一位邻居介绍,章杨宇被发现时吊在绳子上,绳子就系在祠堂后面这间房子伸出来的一根横梁上。

记者看到祠堂后这间房子其实是间土砌房,已经很破烂了,伸出来的横梁也朽坏了很多。据村民介绍,这座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场所,平时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章杨宇的尸体被发现后,人们在他裤子右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遗书写在当天发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材料》封皮的背面。遗书的内容大概是:敬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请你们原谅我,我不能再爱你们了。我还欠丽丽姐20元钱,请你们替我还给她。你们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落款日期是正月19日。

妈妈凌晨三点赶回家

小杨宇家附近,几个大人正默默无语地忙着给孩子操办后事。而在他们简陋的家中,小杨宇的妈妈已是泣不成声。她是昨天晚上7点多钟接到噩耗后,连夜从江苏丹阳往家中赶的,半夜三点钟才到家,一直哭到现在。

爷爷:一辈子忘不了那一亲

含住泪水,小杨宇的爷爷告诉记者:“他三点多下课后回到家中,当时我正在陪人打麻将。他就出去玩了,四点多回来时,他突然趴在我的后背,说“爷爷,我想亲你一下”。说到这,这位72岁的老人泪如雨下,“我没有想到他是在跟我告别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亲。”

爷爷告诉记者,这孩子平时很温和,成绩也很好,但没想到他竟然会寻短见。老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小杨宇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每年都是过年才回来一趟。第一年小杨宇跟他住,后来几年都是跟姑姑住。但今年孩子却只愿呆在家中,希望妈妈留在家中不要走。“他妈妈走当天,他特别不情愿,还跟妈妈吵了一架,回家偷偷抹眼泪。其实他父母出门也是想让家里生活好点,把这间破旧的房屋整一整啊。”

老人说,“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出事是有预兆的,前几年他寒假作业很早就做完了,但这次却一个字不动。还非常不愿妈妈出门,只怪我们没重视啊。”

【评析】年仅12岁的生命消失了,究其原因,无非是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的身边,能够享受从最亲的人那里得的爱,“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多么乖巧、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想到他是在跟我告别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一亲。”72岁的老人事后只能泪如雨下,无限悔恨。我们能责怪这个12岁的少年不懂父母的心吗?我们能责怪他七十多岁的爷爷还有其它亲属没有照顾好他吗?我们能责怪学校老师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不当甚至有问题?我们能责怪这位少年儿童的父母为了将破旧的房子整一下而长年奔波在工地上而不顾自己的孩子?“我还欠丽丽姐20元钱,请你们替我还给她。”金钱可以还清,但我们欠孩子的是多少金钱也弥补不了的。

【案例】农村“留守儿童”三姐妹 7年内相继伤残 【案例】留守儿童悲剧:奶奶勒死孙女沉尸水塘

据2004年7月6日新华网:奶奶勒死孙女再演留守儿童悲剧。2004年6月14日,湖北省黄梅县公安部门侦破一起特殊的杀人案:父母外出打工的12岁留守女孩小双与奶奶发生争执,被奶奶用毛巾活活勒死,并沉尸水塘。这是继浠水县一名13岁留守女孩自杀身亡,随州、京山、大悟等县市多名留守幼女被强奸等悲剧之后,湖北省发生的又一幕以留守儿童为主角的人间惨剧。接连发生的悲剧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忧虑。

2004年6月9日傍晚,黄梅县濯港镇濯港村的几个农民发现村小学附近的水塘里浮着一个鼓鼓的蛇皮袋。他们捞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具尸体。经警方查验认定:死者为12岁左右的女孩,属他杀,沉尸多日。幼女被害沉尸,案情非同一般。黄冈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湖北省公安厅重案处相继派人赶往现场,指导案件侦查。黄梅县公安局连夜调集20多名侦查精兵组成专案小组。10日上午,侦查人员查到村民陈记全的孙女失踪多日,便将陈记全和妻子王细枝找来询问。他们说孙女6月3日放学后不知去向,并声称连续几天来都在到处寻找,但未找到。通过衣物指认,确定死者就是他们的孙女小双。小双到底被谁所害?经过多方侦查,嫌疑集中到被害人的爷爷奶奶身上。13日,陈记全夫妇被警方依法传讯。14日,夫妇俩交代了勒杀孙女并沉尸的犯罪事实。“六一”儿童节早晨,小双上学时发现红领巾不见了,于是划了根火柴在屋子角落里寻找,不小心把铺地的塑料布烧着了,小双匆匆弄灭火后上学去了。没想到余烬复燃,把房里的东西全烧了。奶奶非常生气,为此几次打骂孙女,发生争吵。2日晚,奶奶再次责骂追打孙女时遭到顶撞,被激怒的奶奶捡起一条毛巾缠住孙女脖子,一头用牙紧紧咬住,一头用手使劲一拉,将小孙女勒死。见孙女瘫倒在地,慌了神的奶奶连忙到隔壁叫醒为小儿子看家的爷爷,问怎么办?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沉尸水塘了事。他们把孙女的尸体装进蛇皮袋,丢进离家200多米的水塘。

小双的家掩映在105国道旁的树林中,两层的小洋楼外墙整齐地贴着磁砖。透过深色的铝合金窗户,隐约可见室内悬挂的窗帘。显然,这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村家庭,但这个家庭的生活却与这幢漂亮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小双1岁多的时候,父亲陈峰就外出打工。如今在福建为一个老板开车,每年有3万多元的稳定收入。两年前妻子胡玉萍也跟随他去了福建。父母走后,小双和弟弟与叔叔的儿子一起都由爷爷奶奶照顾。濯港村小学校长蔡银鹏说,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后的两年多来,小双的变化很大,经常旷课逃学,还小偷小摸,同学们都不愿跟她玩,她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曾在部队服役的陈峰有些见识,在与记者交谈中,并没有流露出对父母的怨恨之意。他认为是他们夫妻俩外出打工赚钱,误了对孩子的教育,才导致悲剧的发生。他说,父母已年近70,种5亩多地,还要照顾3个孙子。老人的知识和精力有限,对孩子只能管个温饱。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孩子的作业老人又不懂,没有办法检查和辅导。陈峰和妻子胡玉萍还告诉记者:“我们在家时,孩子害怕父母,会老老实实做作业。我们不在家,两个老人管不了,孩子变得天不怕地不怕。10岁的儿子一天10元零花钱还不够,硬逼爷爷奶奶多给,不给就把头往墙上撞;女儿经常偷家里的钱去县城玩,有时一玩几天不回家过夜,不回校上课。我们一年除学费外还给两个孩子3000多元零用钱。以前给现金,不管藏在家里什么地方,女儿都能翻箱倒柜找出来,偷出去乱花。后来我们只好办了张银行卡交给老人管。”福建路途遥远,陈峰夫妻俩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去年春节回家时,父母告诉陈峰,两个孩子太顽皮,不能再帮他带了。陈峰还惦记着外面那笔稳定收入,多次给老人做工作,但两个老人始终不松口。无奈的陈峰请姐姐回娘家来给父母做工作,老人才答应再帮他照顾一两年。可陈峰万万没想到,这一托付竟带来奶奶勒死孙女的惨剧。女儿死了,老父母一个涉嫌故意杀人、一个涉嫌包庇被逮捕。

【评析】又一惊天悲剧,本来是应该无限疼爱自己孙女的奶奶竟亲手将其勒死,是奶奶的无情,还是孩子太过顽皮,令奶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谁来关爱这一特殊群体?黄梅县濯港镇委书记蒋高平说,留守儿童是近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管教,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一个都不能少。当前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力、家庭监护缺位、社会引导偏差所导致的。濯港镇人口8.3万,人均耕地仅8分。由于人多地少,全县3.3万劳动力中一半以上外出打工。这些人的孩子大多数未成年,留在家里由人代管。蒋高平说,隔代监护或代理监护容易出现溺爱放纵、冷漠放任、简单粗暴等问题。一些老人对孙儿过于溺爱放纵,要什么给什么,犯了错也不忍心严加管教;一些代管的亲戚朋友,缺乏责任感,对孩子冷漠、放任;还有一些管教方式简单粗暴,打骂甚至虐待孩子。而10多岁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的阶段,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督导,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另据黄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帅亚成介绍,由于黄梅县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也力不从心。村办小学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应付日常教学都紧张,很难有时间家访了解情况。现在全县每年补充教师100多人,退休减员200多人,教师数量仍继续下降。目前黄梅县农村小学仍以民办和代课教师为主。这些教师普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效果不好。

面对农村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一新矛盾,到底谁来关爱,又如何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呢?一些基层干部建议,一是家庭要注重幼儿教育,从小孩出世到入学前的这个关键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靠幼儿园管教还不太现实,目前农村幼儿园多为民办,条件差且数量少。二是党委政府应重视对农村儿童监护人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老年监护人,一些部门应探索采取适当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想方设法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沟通,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案例】15岁留守儿童残忍杀害七旬婆婆

据2006年2月26日《石狮日报》:江油市云集乡年近七旬的梁婆婆在家中受伤,次日死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令人震惊:梁婆婆是被15岁的少年小刚(化名)杀害的,小刚是一名留守儿童。

七旬婆婆离奇死亡。2006年1月17日下午,梁婆婆的儿子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倒在屋后檐沟里,身上掩盖着柴禾,奄奄一息。儿子以为母亲不小心摔倒,便和家人将她送往医院治疗。次日,梁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前,医生仔细检查梁婆婆的伤势,发现不像是摔伤。“母亲身体很好,怎么一下就‘去’了呢?”梁婆婆的女儿感到有些蹊跷,当晚即向云集派出所报案。法医检验梁婆婆尸体发现:死者系被钝器多次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初步认定系他杀。江油市刑警大队侦查员与云集派出所民警立即确定了侦查方向,划定了侦查范围。凶手竟是少儿郎。有目击者称,17日上午曾看到小刚在死者家附近的山坡上背柴。“小刚今年才15岁,怎么会„„”当民警找到小刚了解情况时,小刚一口否认自己当天曾到山坡上背过柴。但是,民警从小刚家中搜出上有血迹的衣服。民警遂将其留置盘查。在民警的开导下,小刚交代了作案原由和经过:1月17日上午,小刚到梁婆婆家附近砍柴时,到梁婆婆家准备借刀砍柴,梁婆婆以为他来偷东西了,于是梁骂道:“刚娃子,你又来偷东西唆!”小刚听了觉得很委屈,于是随手抓起旁边的木棒朝梁婆婆的脑袋打去„„梁婆婆倒地后,他把梁婆婆拖到屋后的檐沟里,并在她身上掩盖一些柴禾,然后逃离现场。

【评析】 竟然因为“委屈”,就将木棒挥向亲爱的七旬婆婆,致使其命丧黄泉,可悲可叹。据案侦民警介绍,小刚今年15岁,是一名“留守儿童”。由于家境贫寒,小刚的爸爸、妈妈很早就外出打工了,小刚一直和婆婆、爷爷生活在一起。对于小刚的成长、教育,婆婆、爷爷则没怎么重视:“平常冷不着、饿不着就不错了!”,小刚只读了一年书便辍学了。从那以后,小刚逐渐染上游手好闲、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期望年迈又没什么文化的婆婆、爷爷管教好孩子无疑是不现实的,能对孙子做到“平常冷不着、饿不着就不错了!”这个管教的责任应由父母和社会担当起来,否则,就会造成孩子畸形的人格,养成诸如“游手好闲、小偷小摸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最后甚至走上危害家人和社会的道路。

【案例】“留守儿童”遭摧残 13岁女孩做妈妈

据2004年5月26日《新闻晚报》:2004年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的女孩,在无人事先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娃娃竟然当上了母亲!记者赶到事件的发生地就此事进行采访时发现,由于父母双双务工在外,作为“留守儿童”的这个13岁女孩的监护权无人顾及,才最终导致了这个悲剧。

13岁女童意外产子2004年3月20日,初一女生小英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年过6旬的祖父母立即将孩子送到镇卫生院。医生检查后惊异地发现,这个尚没满13周岁的女孩竟然已经怀孕临产,医院迅速为她实施了剖腹手术,取出了一个6斤重的男孩。又惊又气的祖父母立即向派出所报案,并通知了在成都打工的儿子儿媳,小英的父母连夜赶了回来。在医院,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小英,在白色床单的映衬下,小英的脸色尽管显得苍白,但仍然看得出她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大约1米4的身高让她显得比同龄的女孩更为成熟,特别是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惹人怜爱。据小英的父亲说,他和妻子4年前就到成都打工,两人一般都是过春节时才回家一趟,小英和弟弟一直放在祖父母家照顾。每次过年回家时,都觉得孩子长高了一大截,父女间往往是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又要踏上返程的路。

富顺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派出所反映的案情后,立即展开了调查。3月22日,沉默多时的小英终于吐出几个字:“坏人是堂伯。”小英说的堂伯刘某,今年47岁,是小英父亲的堂兄。当天,刑侦大队拘留了刘某。据刘某交代,从2003年3月起,他趁小英无人看护,利用给糖果和钱的方式多次诱奸小英。目前,此案已经移交自贡市检察院,等待刘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评析】案件发生后,人们除了对刘某表示极大的愤慨,更多地开始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小英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小英的悲剧到底是谁之错?事实上,类似小英这样的留守孩子在农村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仅小英所在的镇中学2700名学生中,就有1600名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由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正是由于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这些留守孩子即使受到了伤害,也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但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孩怀孕临产,中间八九个月漫长的时间,学校和家庭为何没有觉察出任何异常呢?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监护权的缺失:亲戚认为有老师管,老师以为有亲戚看,结果两头都没管!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工进城务工潮兴起后,产生了一大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一些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打工父母将孩子的监护权委托给老人或亲友,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法律解决不了监护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问题。这需要孩子的父母在委托监护权之前,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等。如被委托者年纪很大,本身的行为能力都受局限,那么这种委托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作为被委托者,也应该审视自己能力,如果不具备监护能力,应该婉拒。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为拉动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农村的基层组织应该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案例】湖南方国辉四年没回家 女儿冲着路人喊爸妈

据2005年12月17日《潇湘晨报》记者蔡侃发自长沙:在杭州打工的湖南老乡方国辉,2002年带着妻子离开家乡后至今没有回过一次家。昨日,记者联系了方国辉和他的家人,希望能帮他们一家过个团圆年。由于方国辉没手机,昨日中午,趁着吃饭的时间,记者拨通了方国辉工友的电话找到了他。得知是家乡人,方国辉显得很高兴。问起女儿的情况,他却沉默了很久。离家时他女儿周晶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走路也还要人牵着,一直放在岳母家。“现在已经有4岁多了,应该会跑了吧。”方国辉说,到现在他还只在电话里听女儿叫过一声爸爸。几年来,夫妇俩没有回过家,女儿现在长什么样他都不清楚。去年12月,夫妇俩就想回家一趟,可是手头实在拿不出钱。“老婆经常跟我说想女儿,可是我又没钱让她回家,其实我也挺想孩子的!”电话里,方国辉很无奈,他说,现在还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回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听女儿当面叫他一声“爸爸”。

方国辉的岳母—62岁的杨春香说的第一句话是:“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杭州。”她说,打长途电话贵,女儿女婿要一个多月才打一次电话,每次也是说几句就匆匆挂了。杨春香说,外孙女还是1岁多的时候见过父母亲,现在都记不清父母长什么样了。女儿女婿才走的那年,小孩子天天哭闹,喊着要妈妈,有时还冲着年龄相仿的过路人喊爸爸、妈妈。说到这些,杨春香忍不住要落泪:“可怜呀,可是我也没办法。”杨春香说,每年过年她要女儿女婿回来,他们都说没钱回家。“妈妈,妈妈„„”听到外婆在说话,小晶晶以为是妈妈打电话回来了,在电话那头高兴地喊了起来。得知又喊错了人时,她胆怯地说:“我想妈妈,还有爸爸。”然后不再说话。

【评析】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对年迈父母,也有对年幼儿童,对父母是孝,对幼儿是爱,经济可能是个问题,但挤出点钱来多打打电话,还是能够做到的。

【案例】曾是留守儿童的故事

故事一:我想我是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吧。“留守儿童”这个词我是去年才听到,这时我已经二十四岁。已经毕业两年了。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这个群体了。不过好象是治标不治本吧。我们村的孩子有被父母带在身边的,大部分都留在家里。带在身边的没见得好,在家的也没见得差。说句不怎么尊敬的话,我们的父母教育方式很落后。在家长期务农,突然出外打工见到外面的世界,他们某种程度上产生了爱富、爱财心理。我自小和奶奶在家,奶奶只管我的吃穿用度,其他不管。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老师和同学教我的。老师的敬业和同学的友情让我很受益。当然和父母分离,思念是免不了的。所以我想父母的时候,就去学习。父母想我的时候,就去努力赚钱。放了暑假,就去父母那帮他们忙,帮着卖东西。爸妈不在身边 我不止一次的想要自杀。

故事二:我也是第一批留守儿童,每回妈妈想我想的不行了就回来看看我,妈妈回来看我是我最最高兴的日子,第二天妈妈的外出是我最最难过的时刻,我不吃饭不洗脸坐在床上从早到晚不停的哭,嗓子哑的没声音了我还在哭,似乎我的哭声能把妈妈哭回来似的。记得有一回,爸爸妈妈一起回家过年,那时侯我们小学还没放寒假,我正在教室里晨读,有同学告诉我我爸妈来了,就在门口,我朝门口一看,是有两个人,但“那不是我爸妈,我爸妈不是那个样子的”,我对同学说。受委屈的时候,爸妈不在身边,我不止一次的想要自杀,有同学的爸妈在给同学穿新买的衣服,我总是走开,坐在河边的小树底下不停的默默流泪„„

【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担忧:九成孩子不露心声

〖留守儿童·生活〗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八成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自己由妈妈独自照顾。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留守儿童东东说,“以前爸爸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一起干活。爸爸还经常和我玩。现在爸爸走了,我觉得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坏。她要干很多的活,每天累得都顾不上和我说话。”而父母都出去打工的孩子们,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被寄养在亲戚邻居家里。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往往不但要替年轻人种地,还要负担沉重的家务。一个留守孩子的奶奶负担太多的活没工夫给孩子做饭,一家人天天吃面疙瘩,整整吃了三个月。为了帮助家庭,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承担了家务。一多半的留守孩子“经常”或“有时候”干农活,他们表示:“父亲在家的时候从不干农活。”

〖留守儿童·沟通〗 “我从来不知道我爸爸在外面做些什么,我小的时候一问他他就着急,还骂我,吓得我再也不敢问了。可是,他越不告诉我,我越是担心爸爸的安全。”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一位留守孩子对记者说。调查显示,有四成留守儿童不知道外出的父母出去干些什么工作。该调查组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认为,这说明目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较少,他们中的很多人对父母在外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家长不告诉孩子工作情况,一方面因为他们的工作经常变动,而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干的工作不体面或者有危险,他们不想让孩子过多地担心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持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留守儿童·联络〗一年到头没有联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和外出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但联系非常有限。三成以上的留守孩子与父母联系的间隔在一个月以上,一半以上的留守孩子和父母通话时间在3分钟之内。即使是短短的通话,远隔千山万水的父母也只是简单询问孩子学习的情况,根本就不会谈到对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不会把自己的心事通过电话对父母说。“你学习好吧”,“好”,“你妈好吗?”,“好”,“家里没什么事儿吧?”,“都挺好的”,“那就挂了吧。”这是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一个外出打工的父亲给孩子打的电话,总共不到30秒。另外,还有10%的孩子和外出打工的父母没联系。陕西省淳化县官庄镇张村陈玲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熏一年到头,她基本上没办法和爸爸妈妈联系。

〖留守儿童·心事〗九成孩子不露心声。爸爸或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几乎所有的留守孩子都表示“很孤独,特别想爸爸妈妈”。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往往更内向、孤僻。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十分之一的孩子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白天的时候,珍珍经常盯着电话发呆,接到爸爸的电话就很高兴,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令人心酸的是,有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示:“想和父母一起在打工的城市生活。”另一半孩子不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则是“城里上学太费钱。”

【案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症。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在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中,孩子这样呼唤。“我不要衣服,我要爸爸妈妈!”一对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经常买些漂亮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寄回或托人捎回家,没想到孩子却这样说。„„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调研课题组奔赴苏北农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专题调查。

〖亲情缺失导致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渺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大多是通过电话,有的两三个月通一次话,有的半年或一年才通一次话,有的甚至几乎不通话。在电话中,大多数父母也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有没有听爷爷奶奶话等一些较浅层次的问题,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和性格转变则往往注意不到,因此许多孩子反映“好像跟父母没什么话好说”。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孩子。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对其错误行为无法及时给予纠正;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失范和越轨行为。学校的老师向调研组反映,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困难,87.4%%的老师认为“父母出去打工的孩子比父母在家的孩子难教育”,而对于这一观点只有6.9%%的老师表示反对;同时有78.5%%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品德差了”,仅有9.3%%的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淮安市淮阴区某中学校长说:“在学校所有12个班级中,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在学校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行为失范问题在初中阶段的男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监督,加之又在学校住宿,就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致道德和守纪意识滑坡,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宿豫县某中学一位男生本来学习成绩不错,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自从去年父母去了深圳打工,孩子一个人在家孤独无聊,就经常邀请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来家里喝酒、赌博,没过多久,就输了2000多元钱,怕父母知道,于是在那几个小青年的唆使下,竟然干起了蒙面抢劫的勾当,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父母知道后,悔恨交加。

〖留守儿童渴望各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教育专家建议,作为父母,应该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有可能,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率”。一般来讲,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比较大;但如果有父母中的一方尤其是母亲在家则影响小得多。作为学校,应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优势,承担起更多的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责任。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填充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利用互助互学的同伴友谊来弥补其在家庭中缺失的亲情;同时教师应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接触机会,及时进行角色上的转换,即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变为对孩子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各方面均有关照的临时父亲或母亲。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案例】“留守”儿童社交能力严重不足。

【案例】担心爸妈不要我 苦恼学习没人问。

据2005年12月12日杭州网-都市快报:最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河南新县和江西全南县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00多份,回收问卷5000多份。

〖小小年纪知道经济艰辛〗在参加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60%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出现问题时,这些孩子就会更加无助。“我和爷爷的生活费不够了”;“爷爷奶奶都老了,不能挣钱,盖房子也很缺钱”;“爷爷老了还要干很多活”;“爷爷没钱给我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在参与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零花钱。有零花钱的孩子中,有一半多的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少于10元。

〖担心“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有近五分之一的孩子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担心“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或是“永远不回来了”;72%的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找一个好工厂,赚很多钱,挣到我的学费或生活费,好赶快回来”。有30.1%的孩子担心“父母在外面出事,家里也不知道”。有20.4%的孩子最担心父母的身体,怕他们生病。“担心爸爸妈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拼命地挣钱”;“爸爸身上有好几种病,在外发病就坏了”。有77.4%的孩子最盼望的事就是父母回来。他们希望父母能“早点回来团聚”,希望“时间快点过去”,爸爸妈妈“以后不要走了”。

〖最苦恼“学习不知道该问谁”〗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半数孩子表示他们最苦恼的事是“学习题目难,不知道该问谁”,有的孩子最害怕学校开家长会,因为不知道到底应该请谁。另外有18.5%的孩子表示“学习费用高,支付困难”。有12.8%的孩子说“同学欺负,不知道找谁帮忙”。这些被留守在家的孩子中,有34.5%的孩子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而孩子们担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原因,是怕不好的成绩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困扰——“爸妈打工挣钱来供我,我的成绩却不好,对不住他们”。在留守儿童中,三分之一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代养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只有少数由教师代管。这种身份构成,决定了他们的文化水平总体较低。调查显示,代养人中,绝大多数(84%)只具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另外还有少部分几乎是文盲。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案例】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什么不回家?

“爸爸妈妈:你们都在外地,一去就得半年多。我很想你们,有时梦到你们,就喊。爷爷听到我喊,就说爸妈狠心。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在外地劳碌。”这是一封曾在媒体上刊登的书信,来自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呼唤。人们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孤独的孩子流着眼泪,攥着拳头默默地呐喊。种种迹象表明,民工潮伴随而来的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在“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上凸现出来。据统计,目前中国这样的留守儿童已近2000万。在中国3.6亿儿童中,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因为缺乏父母的照顾而造成意外伤害的惨剧屡屡出现。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只有一个原因:因为穷,父母不得不四出打工维持生计;因为穷,孩子没法带在身边,留在家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每到年关,当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憧憬年终奖能增加几成的时候,在我们城市各个角落里默默工作的他们,正在犹豫着,回家吗?花销太大,不回吗?孩子怎么办。而在电话那头,家里的孩子早就在问:“爸爸妈妈,今年我们能够一起过年吗?”2000万留守儿童的年关,会在每个城市里拨动一群人敏感的神经。据报道,当央视记者来到四川井研县门坎乡中心小学时,正好赶上一些学生过来交自己给父母准备的礼物。十几个孩子,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他们中大多数人只见过父母三四次。俊宇:“我制作的是一辆小轿车,我想开车去看爸爸妈妈。”为了表示自己对爸妈的思念,雷焱然和弟弟还准备了一瓶思念水,并在瓶子上粘贴了一架纸做的飞机。雷元斌:“我想坐飞机去深圳,我爸爸妈妈没回来吃过家乡的井水。”由于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这些孩子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卢丹:“我想他们的时候经常哭,我已经有四年多没见妈妈了,爸爸也一年多没见了,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也不知道。”尽管年龄都不大,但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这些孩子却要懂事得多。孩子们说:“爸爸妈妈请你隔几年就回来一次,不要为了钱不注意身体。”11岁的罗雨山想把灯笼和粮食送给父母,她说:“这些灯笼代表我们一家人,因为我们是分不开的;一包家里的粮食,里面装有玉米和大米,我知道他们很长时间没有吃过家乡饭了,他们一定很想尝尝。他们出去十一年了,妈妈在工地上开搅拌机,爸爸在牢房里服刑。”11年来,罗雨山只见过妈妈三四次,爸爸走的时候,雨山还没有出世,在雨山八个月大的时候,妈妈也外出去深圳。现在,雨山就和奶奶相依为伴。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就是罗雨山跟奶奶的卧室,屋子里堆满了杂物。每天早上五点多,雨山就起床开始张罗着刷锅、做饭、喂猪。虽然只有11岁,但是雨山干起活来却非常利索。罗雨山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家能够坐在一起吃一顿饭。”

【案例】曾获下城区十佳青年的他一声叹息 为了女儿我或许会离开这个城市

当女儿在电话里越来越沉默的时候,周平华,这个30岁的汽车修理工、杭州下城区2001年度十佳青年开始思考是否该选择放弃。“为了女儿,我或许会离开这个城市。”他在昨天的来电中说。

〖慢慢得到这个城市认可的时候 他的女儿也慢慢长大了〗1994年,周平华离开家乡湖南常宁市松柏镇双发村,20个小时的车程后,他来到打工的第一站也是惟一一站——杭州。1998年,女儿出世,周平华给她取名周璐,“璐,就是美丽的意思。”当了爸爸的周平华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城市似乎也向他展示了充满希望的一面。也就在女儿出生这一年,他又找到了新工作——下城区一家汽车厂。他很快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拿到了中级技工职称,并因为技术过硬当上了2001年度下城区十佳青年,还上了电视。当周平华的努力慢慢得到这个城市认可的时候,他的女儿也慢慢长大了。

〖城市的高生活成本让他力不从心 女儿又被送回了老家〗为了弥补被割裂的亲情。2002年初,周平华把女儿和妻子接到杭州住了一年,他把女儿送进了幼儿园,周末陪女儿逛公园,他说自己还曾有过一个雄心勃勃的想法:在杭州安家落户,让女儿和杭州的孩子一样,读书、弹琴、学电脑。但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很快让他力不从心,“ 光是送女儿读幼儿园,就花了5000元,这几乎相当于我老婆一年的收入。”2002年底,女儿又被送回了老家。

〖女儿已经八岁 他只陪她度过两个春节〗女儿开始上学了,但令人担心的消息从家乡接踵而至。女儿的成绩不好。这点让周平华很担心。他将这归结于没人关心孩子的学习:妻子也常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文化程度不高的爷爷奶奶照看着小孙女。还有就是女儿不喜欢与人交流,老师评价她胆子小、敏感。周的妻子也经常打来电话,说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哭。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是他所担心的。奶奶脾气不好,对孙女有时非常苛责。女儿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有时甚至作业也不敢在家做。女儿成了周平华的一块心病。但他似乎又束手无策。他的车修得越来越好,几乎年年在单位的技术比武中获奖。而他在这个城市里形单影只,常常备感失落。“很多时候,我加班加点工作,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忘记烦恼。”但生活往往充满悖论,比如越想忘记,和女儿的电话打得越勤。打得越勤,越让他为女儿担心。比如因为是业务骨干,每年春节,他都要留在杭州值班。女儿已经八岁,他只陪她度过两个春节„„

〖在这个城市学到了技术 但失去了对女儿的爱〗最担心的是最近女儿的变化。女儿现在和他通话时话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话里对周平华说:“你回来和伯伯一起杀猪好吗?”周平华问为什么,她说:“哥哥(伯伯的儿子)和我一样,为什么他就可以有爸爸啊?”周平华说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这两年收获应该蛮大,见识了城市人的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也学到了技术,但我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对女儿的爱。”

【案例】“我都不太记得爸爸长得啥样了”

【探讨】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长大后将会怎样?

就在城市中农民工现状一次次拷问社会之时,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调查显示,由于1.2亿中国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留守儿童数量已高达2000万左右!城里宝贝儿也好,农村娃娃也罢,只要是儿童就会依赖于父母,需要父母从情感到物质上的呵护与照料,天下父母也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天性。可由于社会现实、城乡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国部分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这一趋势在近10多年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条件的制约,许多农村儿童却不能随父母一同前往。目前,农村“单亲”家庭已相当普遍;在有的地区,父母双亲外出而与爷爷奶奶或其它亲属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达7成之多。这是中国转型期的一大景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尽管家长在外打工挣钱能为他们在吃饭、穿衣、上学等方面带来一定保障,但由于交流、联络极为有限,孩子们实际上也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父母疼爱。许多农民工为了节省往返路费、多赚些钱,一两年不回家已十分普遍,有的孩子甚至数年见不到爹娘。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爸爸妈妈对许多孩子而言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个称谓,记忆中父母的音容逐渐消逝殆尽。不仅如此,由于祖父母或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精力不足、责任心有限、重养轻教等问题的存在,使正处于身心成长最重要阶段的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孤僻、交际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等心理障碍或缺陷,甚至感觉遭到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这直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中出现小偷小摸、打架、玩儿电子游戏成瘾、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由于犯错后缺乏管教,屡犯屡不改,有的甚至沦为“野孩子”。

显然,孩子是不幸的,也是无辜的。“子不教父之过”用在这里也不甚准确,事实上,进城的农民始终无法摆脱“二等公民”的处境。其官方称谓是“流动人口”,直白说法是“盲流”,有城管说其“影响市容”,有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者叫其“超生游击队”,有警察对他们下的最后结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由此,农民工遭歧视、许多权益受侵害等现状已尽人皆知。城市的喧嚣对他们来说真正是“过眼云烟”,能自己“安身立命”已属不易,哪还顾得上孩子?当然,有点“根基”后,也有务工者开始拖儿带女。但因异地借读、赞助费、各地教育差距、学校冷眼等因素的存在,农村儿童往往还是被拒于城市校门之外。人们通常看到的是,在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大孩带小孩在街上四处跑;卖菜商贩旁站着流着鼻涕、两眼无神、无所事事的外地小孩;有的甚至被人利用去乞讨、强行卖花、卖盗版光盘,甚至偷窃。显然,即便是进了城,农村娃的境遇也令人堪忧。

应当看到,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在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同时,他们也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此大规模的劳动、生活迁移现象也是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诸多衍生问题也毫无经验可供借鉴。这其中的许多问题更是环环相扣,牵扯到“三农”、农村城镇化、城市周边边缘化、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与协调。而各地的自身条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解决进程却差异巨大。很多问题虽然被呼吁过不知多少回,可现实的回复依然是只能等待。在这一过程中,2000万留守、城市“黑户”儿童却在一天天长大。特殊的社会成长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这一代特殊群体产生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远的将来,长大了的他们又会怎样去影响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令人关注。

正因如此,一些相关部门、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诸如民间组织的送温暖、对口结队帮扶、团聚夏令营、民工子弟学校、父母子女电话热线、留守家长培训等等活动,已在试图缓解部分孩子的心疾与现实需求。但更多的农村娃显然还没享受到这些,一些措施终归也只能算是治标的权宜之计。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当然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在农村娃城市入学、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定并落实平等措施,创造基本条件;而更根本的则仍旧归结于一点,那就是,“农民是二等公民”以及原有户籍政策等观念、制度要真正有所突破和改变。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家访帮扶典型事迹

韩悦,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刚开始接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他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他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他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我三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我发现他的语文基础很不好,而且写字速度很慢。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林昊,带他一起读课文,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林昊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现在的林昊,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他的笑容不再是难事。从林昊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到需要帮助的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心!

兴隆小学支海鑫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凤玉,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二、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何凤玉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

何凤玉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今年二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我发现她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施做法:

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写字,鼓励她进步。在此过程中。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的何凤玉,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看到她的笑容不再是难事。从何凤玉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农村教师在碰到特殊的留守儿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与耐心!

第四篇:“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沙塘小学陈立霞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我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吴博常

性别:男

年龄:8岁

沙塘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吴博常经常不遵守校规校纪;作业潦草,应付了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勒令同学给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我行我素。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奶奶抚养他,奶奶已经年老,管不了他。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疏于管教;奶奶年纪已老,无从管教。由于家庭监督和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懒惰,学习缺乏自觉性,责任感淡薄,自制力较差,不遵守校规校纪,我行我素。虽然托付于祖辈,但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我通过观察、家访、跟他父母打电话交谈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的教育与监督缺失。父母由于与儿子远距离分隔,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效果。虽然父母没有不与家里联系的现象,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限的,根本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父母与孩子相处很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亲人的隔代观念,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2)长辈关心不当。奶奶年龄偏大,身体虚弱,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监护人状况是无法胜任对留守儿童的正常监护任务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

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人之初,性本善。根据吴博常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不坏的,只是环境造

就了他性格。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其父母他们儿子的现况,由于奶奶已年老,不能管教其儿子,让他们中的一个回来照顾和管教儿子。我以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答应回来管教其儿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我也多次家访,跟吴博常的奶奶进行沟通,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要过于宠孙子,让孙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与老师配合好,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针对吴博常自制力较差,责任感淡薄;常去网吧上网,屡教不改;爱说脏话,爱

说谎,爱打架,教唆同学跟他做坏事,吓唬同学给钱等这些坏毛病,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教育他这样做的坏处,保护其自尊心,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对于吴博常的学习问题,用耐心、鼓励、关爱督促其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认真做。面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鼓励他发言,得到同学们的表扬,让他觉得自己也是班里的重要一员,引导他对学习感性趣,进而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4、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

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吴博常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吴博常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五篇: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我作为德育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跟踪调查研究。现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案例:

周世航同学是我校六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五年级时父亲在外打工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

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案例:

邵华盛,现六年级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管,因母亲缺乏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打,使之与家长缺乏交流,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经常向家里人要钱说买资料(其实是拿钱去买零食了),要不到就偷,偷不到了就敲诈低年级小朋友的钱。经常迟到旷课,很少见他做作业,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关心。

分析: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案例三(冷漠孤独型)

案例:

吴璇,女,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因父母在外打工负担重,三年级时从浙江转学回来,刚转来时成绩还好,慢慢地成绩逐渐下滑,下课也从不和同学玩,老师找她谈话也闭口不答。分析: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

(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

(三)、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下载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二班(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 柯泽正,男,14岁,柯泽正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 舒城县河南初级中学 王强,男,14岁,现就读于舒城县河南中学八年级家住杭埠镇河南村。母亲病逝多年,父亲也一直未给他找个后妈,且长年在外打工。王强在家......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5篇)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原创)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她一直和祖父母,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

    16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

    留守儿童典型心理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典型心理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 姓名:周勇,性 格:寡言少语,性别:男,年龄:10岁,父亲工作:出外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周勇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曾因为好奇拿过别人的自动......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用爱激励留守儿童进步 前言: 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教育原理)作业题目: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姓名:张啸秋 学号:162502569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 夏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