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

时间:2019-05-13 03: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

第一篇:《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

《史怀哲传阅读答案》

年幼时的史怀哲就富有爱心,常为小朋友们生活穷困而不安,母亲带他去买帽子、手套,他总执拗选择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廉价货,而不要漂亮的象征上流社会的“品牌”。他曾看过一个非洲人头雕像,留下深刻影响,“那脸上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象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史怀哲年轻时就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展现出众才华。25岁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和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对巴赫作品有独特领会,拥有许多乐迷。沿着轨迹,他将成为出色学者、牧师、艺术家,在富足、优雅生活中有所作为度过一生,但他彻底改变了人生。

1904年一个早上,史怀哲无意中读到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急需医疗援助的文章,毅然放弃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进入医学院学习。虽然大家建议他去看精神病医生,但历经8年艰辛,38岁的他拿到医学博士学位。1913年和新婚妻子海伦以及筹办诊所的70箱行李一起远赴加蓬的兰巴伦,在原始森林边的河畔建起了“史怀哲丛林医院”。

辽远、蛮荒,蚊虫肆虐、物资匮乏、穷困无助。史怀哲的丛林诊所却完全免费,热带赤痢、昏睡病、麻风病、疥癣等病人每天络绎不绝,药物两个月就告罄了。史怀哲不得不紧急筹款,却遭到拒绝。面对饥饿、疾病、瘟疫,自然与人为的灾难、战争、奴役和死亡,内心的煎熬几乎令他退却。

一天黄昏,心情沉闷的他在空旷原野上散步,夕阳穿过树叶洒下一地金色碎影,他看到两个黑人孩子绽放笑靥,跳舞嬉戏,全然不知周遭的悲苦与不幸随时可能吞噬他们。史怀哲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原来人只要心灵轻盈,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快乐和幸福。这情景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昭示,使忧心忡忡的他平静下来。“我把那个黄昏的记忆藏在心中,沮丧时,便想想那一刻的喜悦。这使我继续向前走下去。”此后50年,他13次进出非洲,在欧洲等地巡回开展管风琴音乐会、四处演讲,募集经费。他说:“倘若欧洲人的幸福对非洲人的苦难无丝毫帮助,那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

在史怀哲的努力

下,诊所从简陋的鸡舍变成容纳几百名病人住院的医院。他治病,也引导靠天吃饭,种族隔离,互不信任,自生自灭的黑人走出迷信与混沌。他从不把白人社会的道德强加于黑人,而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接纳与欧洲社会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他不存偏见,尊重非洲土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医院被关闭,他被关进俘虏营。但一获自由,他又重建医院,做医生、护士,做泥水匠、木工。受尽煎熬,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却始终没有放弃。孤独而长久的坚持,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丛林医院也赢得了关注和支持。当时两个敌对军队为争夺兰巴伦激烈交战,双方都默契地不伤及史怀哲医院。史怀哲说,“除非人类能够将爱心延伸到所有生命上,否则将永远无法找到和平。”1945年1月14日,英、德最后激战,英国广播公司传出的却是为史怀哲这个敌国的丛林医生庆祝70岁生日的节目。

1953年,78岁的他在奥斯陆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后,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都用于扩建麻风病院。80岁后,史怀哲除了为禁止核试验而短暂外出演讲外,一直生活在加蓬的兰巴伦,每天坚持巡查病房、诊病,直到90岁逝世。他被誉为“非洲圣人”。

漫长的50年,他把无限的爱心和善良带给非洲穷人中的穷人:麻风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垂死的人,使他们最终感受到人世的温暖和光芒。在非洲恶劣的条件下,史怀哲写下大量文化和伦理学的著作,完成了《敬畏生命》,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被誉为“标志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他清晰表达: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美的渴望为一体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

史怀哲深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因而用半个世纪来邀请我们选择光明。他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

1965年,这位90岁的老人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之后便停止了地上的劳苦。

(摘编自华姿《史怀哲传》,有删改)

关链接:

①史怀哲(1875-1965),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音乐家、神学家、医学家、人道主义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之父。提出敬畏生命的理念,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史怀哲虽已辞世五十多年,国际上还有许多人在宣传和发扬史怀哲的博爱精神,其中较名的是国际史怀哲组织和国际史怀哲基金会,前者着重发扬史怀哲精神,后者着重于他在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摘自百度)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深谙“人只要心灵轻盈,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快乐和幸福”的道理,所以两个黑人孩子能够绽放笑靥,跳舞嬉戏,史怀哲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B.史怀哲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不仅促使交战双方在兰巴伦地区停火,还为禁止核试验而演讲,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C.在英、德两国战争最激烈时,英国广播公司却为史怀哲庆祝70岁生日,这说明史怀哲博爱精神的感召力巨大,能够化解敌意。

D.作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史怀哲认为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先进的生命观得到高度评价。

E.本文通过记述史怀哲不畏艰难,创办丛林医院并为穷困黑人服务50年的事迹,表现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和奉献精神。

(2)请简要分析本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3)这位90岁的老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他如何扎实地活过?最后一段引用这位老人的话有必要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4)史怀哲被称为“非洲圣人”,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爱因斯坦认为史怀哲“理想地集善和美的渴望为一体”,在文

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8分)

(1)DE

(2)第一段①交代史怀哲富有爱心、淳厚正直的天性;②初步表现出他对非洲人的悲悯情怀,为下文做铺垫;③显示他博爱思想的基础,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每点1分)

第二段侧面衬托,表现史怀哲多才多艺、发展顺利(1分),突出他放弃这些而选择从医,服务和帮助受苦受难人们的伟大精神。(1分)为他后来举办风琴演奏会筹募资金做铺垫。(1分)

(3)扎实地活过了:①毅然放弃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实现服务与帮助受苦受难的人的志愿。②学成后,在原始森林边建起“史怀哲丛林医院”,去救助别人。③调整好心态,为贫困的人们筹募医疗资金、生活所需品,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举办风琴演奏会,把钱全都用于扩建麻风病院④漫长的50年,把无限的爱心和善良带给非洲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使他们最终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和光芒。(每点1分)

引用老人的话有必要。增强真实性,深化本文的主旨。(2分)

(4)“非洲圣人”体现在:①创办丛林医院,挽救无数非洲人生命;②引导黑人走出迷信与混沌,不把白人社会的道德加强于黑人;③历经磨难,忍受孤独,坚持为非洲无私奉献50年。

“理想地集善和美的渴望为一体”体现在:①史怀哲这位了不起的通才有博大的爱心,无私救助非洲人。②他具有实践精神,用行动追随理想,虽遭遇困难、煎熬,但坚守不放弃追求。③他尊重生命,创立敬畏生命伦理学。(每点1分,表述2分)

第二篇:《林徽因传》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碧草、的流水、的睡莲、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小题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3分)A.潺潺奔涌无边青青明艳灿烂窈窕玲珑B.无边青青窈窕玲珑明艳灿烂潺潺奔涌C.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D.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无边青青明艳灿烂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5分)(1)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句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3分)小题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小题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8分)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意到即可)小题3:(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小题4:(1)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2)答题举隅: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暗含“艺术性”)。小题5:A小题6:感点列举:热爱读书、少年立志、家学渊源、环境熏陶等小题1:试题分析:“那 的碧草、的流水、的睡莲、的朝晖晚霞”,从选项中所给的词语来看,填入横向上的依次是: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小题2:试题分析:“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古老而迷人的欧洲比作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欧洲历史悠久、风光奇丽的特点,同时表达出林徽因初到欧洲时新奇与喜悦的感受。小题3:试题分析:“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从这句话来看,她的感受主要是来自:(1)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2)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这两个方面。小题4:试题分析:(1)“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的眼光”指的就是“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也就是艺术的眼光。(2)本题时一道拓展迁移题,要求用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的眼光去看苏中园林,答题时,要确定一个角度,再简要分析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语言表述通顺流畅。比如说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像是一幅幅美术画,具有“艺术性”。小题5:试题分析:“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林徽因并不是因为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而是她领悟了建筑和艺术的真谛,明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小题6:试题分析:林徽因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从小就有学习建筑的志向,在欧洲的生活,那种环境对她的熏陶等等,是她最终走向了成功。从她的成功历程中,我们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和学习。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启示。

第三篇:史怀古诗专题训练

咏史怀古诗专题鉴赏

【知识储备】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⑴咏诗怀古史的几类对象:①怀古人 例《蜀相》 ②怀古迹 例《越中览古》《石头城》 ③怀史事 例《汴河怀古》 ④怀古迹及古人

例《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⑵咏诗怀古史的常见手法:

①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②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象征、衬托…… ⑶咏诗怀古史的语言风格:沉郁、悲慨、激昂

一、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①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②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训练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 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2008年高考江苏卷)(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2.(2007年高考湖北卷)(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3.(2007年高考浙江卷)(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4.“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⑴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⑵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咏史怀古诗赏析 1.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2.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 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 了。这首怀古诗,以 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人常写到的地方:昔日繁华,而今荒凉、衰败之地。[金陵、秦淮河(尤其是六朝在此建都时期,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青楼相连,是达官贵族、纨绔子弟征歌逐舞之地)、乌衣巷(金陵城内的一条街,位于秦淮河以南。东晋时成为王、谢等豪门世族的住宅区)、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浮桥)、台城(金陵城的内城,时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古代的宫殿……] 诗人常写到的人物:少年英雄(周瑜、孙权)/成就了功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羊祜)/空有才

华而不得志(贾谊、屈原)/功败垂成(诸葛亮)经常咏史的诗人:杜甫、李商隐、刘禹锡、杜牧、韦庄 4

第四篇:永史怀古诗

【教学目标】

1、掌握永史怀古诗(词)的主题

2、进一步学习咏史怀古诗(词)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内容

1、复习《咏怀古迹》(其三)

2、总结咏史怀古诗(词)的相关知识

3、迁移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的分类 1.怀人伤己 2.怀古伤今 3.理性反思

三、鉴赏要点: 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

四、朗读诗词《咏怀古迹》其三,疏通诗词大意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歌起句写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气象非凡、雄伟。那里还遗留有明妃昭君出生的山村。

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当年她孤身一人离别汉宫嫁到北方的荒漠,如今她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颈联画图句出了悲剧的根源,环佩句写她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凭着画图,汉元帝怎能辨识昭君的月貌花容?昭君远嫁荒漠,汉元帝后悔莫及,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或可于梦中听到环佩作响,昭君魂兮归来。

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昭君“怨恨”的主题。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

五、在全面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能概括全文主旨的词语是哪个? 明确:

怨恨——怨者,埋没汉宫,始不见遇

恨者,远离家园,终不归根。

2.诗的开头没有写怨恨而是写的景,写了一幅怎样的景?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①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诗人是在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做背景,烘托这位远嫁异域的女子,赞美她的英雄气魄,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③表达作者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

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那作者是如何咏怀的?

提示: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马。比较分析: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时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大漠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明确: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4、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赞美王昭君的英雄气魄,表达对她的无限怜惜和钦敬之情。

2.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六、迁移比较: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释:“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分析:“见范蠡”,即诗人实现自己抱负的愿望,既感到失望悲观又不愿轻易放弃。参差烟树”,写得既真切又朦胧,“参差”是真切的、“烟树”是朦胧的。整句诗像全笼在烟里雾里,亦真亦幻。诗人仿佛已经感觉到了晚唐王朝的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但又希望自己能像范蠡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何等苍凉又让人深深感动的抱负。

1、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①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以“五湖烟树”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出作者的向往之情。)

②仕途失落而生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

③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这两句是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 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③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1、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中的一个“尚”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联说明了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这一生活哲理;尾联中的“尚”字,既有对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也包含了作者对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七、课堂 小结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对比失落型: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第五篇: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篇一: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北史 柳庆传阅读答案分类:【来自ip:18.131.185.149的热心网友咨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

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庆辞之,颇忤旨。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

[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节选自《北史 柳庆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b.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旌:表彰 c.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趣:通“促”,急速、赶快 d.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让:责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①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 ②庆辞气不挠 ③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④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⑤庆辞之,颇忤旨 ⑥庆辞色无屈

a. 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

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

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答案】1.b 2.d 3.b 4.(1)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要害1分,宁1分,足以1分,固1分,鸿基1分)(2)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殊1分,若1分,桎棝1分,何以1分,脱1分)【解析】 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这类题的阶梯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是联系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根据文本第二段周文帝错杀王茂后对柳庆说的一段话“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应译为表示,显示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该题要抓住题干中的 “直接”和能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的重要信息。①说明柳庆的战略眼光。③不是直接表明。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试题分析:回到原文第二段找信息。“诽谤罪”文中没有根据。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达”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关键词“要害”译为险要的地势;“宁”译为怎么;“足以”译为能够凭借;“固”动词,译为巩固;“鸿基”译为宏大的基业。(2)关键词“殊”作副词,译为很、甚;“若”译为如果;“桎棝”名词,指刑具;“何以”译为用什么;“脱”译为脱下、废除的意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魏孝武帝将要西迁时,柳庆以散骑侍郎的身份,乘驿站车马急行,进入函谷关。柳庆到高平见到周文帝(时未称帝),共同商议当时政事。周文帝就请他奉迎魏孝武帝,还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孝武帝屏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我想去荆州,怎么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是天下最强的地方。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周文帝曾恼怒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周文帝。柳庆就上言争辩。周文帝更加恼怒,说:“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连带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柳庆言辞气势毫不屈服,高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如果不通达就不算圣明,臣子如果不谏争者就是不忠诚。我竭尽忠诚,确实不敢吝惜一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圣明的人。”周文帝才醒悟,就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周文帝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于是让王茂冤枉而死。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柳庆仪表端庄严肃,生性坦率耿直,没有什么忌讳。周文帝也因此而特别倚重他。

不久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显赫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多次做下凶暴蛮横的坏事。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急速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属下官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势欺凌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不敢妄为。周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刚刚执掌朝政,想要拉拢柳庆作为心腹,柳庆拒绝了他,很是违背宇文护的心意。当初,柳庆的哥哥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柳庆尽心抚养。后来黄众宝归附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数对待他。过了几年,柳桧次子雄亮白天在长安城中持刀把黄众宝杀死。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抓捕柳庆的儿子、侄子们,都囚禁起来。并责备柳庆擅自杀人,柳庆回答说:“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您以孝悌治理天下,怎能在这方面苛责?”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去所有官职。篇二: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北史 柳庆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时间:2012-12-28 9:13:41 点击: 核心提示: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

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庆辞之,颇忤旨。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

[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节选自《北史 柳庆传》,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b.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旌:表彰 c.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趣:通“促”,急速、赶快 d.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让:责备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①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 ②庆辞气不挠 ③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④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⑤庆辞之,颇忤旨 ⑥庆辞色无屈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10分)(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4.b表示,显示5.d①说明柳庆的战略眼光。③不是直接表明。6.b“诽谤罪”文中没有根据。7.(1)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要害1分,宁1分,足以1分,固1分,鸿基1分)(2)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殊1分,若1分,桎棝1分,何以1分,脱1分)附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魏孝武帝将要西迁时,柳庆以散骑侍郎的身份,乘驿站车马急行,进入函谷关。柳庆到高平见到周文帝(时未称帝),共同商议当时政事。周文帝就请他奉迎魏孝武帝,还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孝武帝屏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我想去荆州,怎么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是天下最强的地方。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文帝曾恼怒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周文帝。柳庆就上言争辩。周文帝更加恼怒,说:“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连带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柳庆言辞气势毫不屈服,高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如果不通达就不算圣明,臣子如果不谏争者就是不忠诚。我竭尽忠诚,确实不敢吝惜一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圣明的人。”周文帝才醒悟,就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周文帝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于是让王茂冤枉而死。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柳庆仪表端庄严肃,生性坦率耿直,没有什么忌讳。周文帝也因此而特别倚重他。不久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显赫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多次做下凶暴蛮横的坏事。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急速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属下官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势欺凌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不敢妄为。周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刚刚执掌朝政,想要拉拢柳庆作为心腹,柳庆拒绝了他,很是违背宇文护的心意。当初,柳庆的哥哥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柳庆尽心抚养。后来黄众宝归附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数对待他。过了几年,柳桧次子雄亮白天在长安城中持刀把黄众宝杀死。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抓捕柳庆的儿子、侄子们,都囚禁起来。并责备柳庆擅自杀人,柳庆回答说:“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您以孝悌治理天下,怎能在这方面苛责?”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去所有官职。

下载《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怀哲传》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早寒有怀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寒有怀孟浩然①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

    《华佗传(节录)》阅读答案附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佗针膈,随手而差③。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

    护路征文 张传哲

    爱铁路,惜生命 广东博文学校 张传哲 国务院颁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故制定本条......

    方山子传 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 .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今异义 1.......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山子传 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

    政治哲学说史 读书报告

    读 三毛 有感 接触三毛是一个巧合,那天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厚厚的上面沾满了灰尘的一本名叫三毛全集的书,当时还在诧异一本儿童书籍怎么会放在成人区中,随手将它拿下,书的封......

    史班哲汽车用品简介及其代理

    史班哲汽车用品简介及其总代理 佛山市百川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英国 SPANJAARD (史班哲)公司诞生于1795年,并于1960年成立了 SPANJAARD集团,从1978年开始成为约翰内斯堡证交......

    中考新疆地方史选择题专练(附答案)

    中考新疆地方史选择题专练 1.西域正式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101年 D.公元前60年 2.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军政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