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12: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

第一篇:《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

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休之知将有变,请其族叔伯彦等潜归京师避之。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人所杀,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免。齐受禅,除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文宣郊天,百僚咸从,休之衣两裆甲,手持白棒。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文宣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与魏收俱至。尚书令杨遵彦与休之等款狎,相遇中书省,言及丧事,收掩泪失声,休之颦眉而已。他日遵彦谓曰:“昨闻讳,魏少傅悲不自胜,卿何容都不流涕?”休之曰:“天保之世,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皇建初,兼度支尚书。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帝深纳之。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节以通美见称。魏收在日,深为收所轻,魏殂后,以先达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缙绅所爱重。隋开皇二年,终于洛阳。

(节选自《北史·阳休之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

B.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

C.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

D.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本指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郊天,在郊外祭拜天地,历代王朝把郊天作为吉礼首位,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郊天活动。

C.崩,古代把重要人物之死看得很重,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与诸侯之死称作“崩”。

D.缙绅,也作“搢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笏插在带间,后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休之富有才华,明辨时势。他喜爱文藻,文学才华被人传颂;看到流离百姓聚集青州,他预料会发生变乱,劝族叔返京避难。

B.阳休之坦荡旷达,不在意同僚嘲笑。文宣帝郊祭天帝,阳休之穿两裆甲衣,手拿一白棍子,被魏收嘲笑,但他不以为意。

C.阳休之表里如一,真诚表达内心感受。文宣帝死后,魏收悲痛不已,阳休之只是皱眉忧愁,他以此表达了对魏收的不屑。

D.阳休之熟悉政术,善于举荐人才。皇上非常赞同阳休之对政治策略的建议;阳休之了解先朝掌故和氏族情况,能选用合适的人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

(2)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参考答案

4.B

5.C(不包括“诸侯”)

6.C(“他以此表达了对魏收的不屑”属于无中生有)

7.(1)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允文允武,何必减卿?

翻译:我从前担任侍中,头戴蝉冕;现在我担任骁骑将军,身穿衫甲。我能文能武,怎么就一定比不上你的呢?(“处”“允”“减”译出各1分;译出大意,2分)

(2)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翻译:魏少傅当时得到的待遇很高,而鄙人我只是受到一般人的待遇,假装悲哀和哭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众人”“见待”“佞”译出各1分;译出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阳休之,字子烈,才华出众性格豪爽有节操,热爱学习,喜好文章辞藻,当时的人为此说道:“能作赋能写诗的只有阳休之。”孝昌年间,杜洛周攻破蓟城,阳休之和同宗向南逃到章武,又辗转到了青州。此时葛荣作乱,黄河以北的流离的百姓都聚集到青州。休之预料将要发生变乱,请求他的族叔阳伯彦等人悄悄返回京城避难。很多人都不听从他的劝告。阳休之流着泪告别众人离开了青州。不久邢杲叛乱,阳伯彦等人都被当地的人杀害,姓阳的死者多达几十人,只有阳休之兄弟幸免于难。北齐接受禅让后,授任阳休之为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不久,阳休之因为撰写诏书出现错误而获罪,贬为骁骑将军。文宣帝郊祭天地,百官都跟在后面,阳休之穿着两裆甲衣,手里拿着一根白棍子。当时魏收担任中书令,嘲笑阳休之说:“义真穿朝服了吗?”阳休之说:“我从前担任侍中,头戴蝉冕;现在我担任骁骑将军,身穿衫甲。我能文能武,怎么就一定比不上你的呢?”阳休之依然谈笑风生情绪安宁,议论的人也佩服他的坦荡和旷达。文宣帝去世,征召阳休之到晋阳,让他负责操办丧礼,阳休之与魏收一起到达。尚书令杨遵彦与阳休之等人关系亲昵,他们在中书省相遇,当谈到文宣帝的丧事时,魏收失声痛哭,阳休之只是皱着眉头而已。后来杨遵彦对阳休之说:“那天谈到文宣帝的丧事时,魏少傅悲痛不能控制,你为什么没有流泪呢?”阳休之说:“在天保时代,魏少傅当时得到的待遇很高,而鄙人我只是受到一般人的待遇,假装悲哀和哭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皇建初年,阳休之兼任度支尚书。孝昭帝对为政之道很用心,他向阳休之询问政治策略,阳休之回答说赏罚应该分明,为官之人要遵守规则,禁止骄奢淫逸,体恤百姓的疾苦,这些都是政策和教化百姓首要的事。皇上非常赞同阳休之的建议。阳休之记得很多先朝的掌故,熟悉氏族的情况,凡是他所选用的人才,没有不是才能和门第都很得当的。阳休之性格直率不乐于从事烦琐的事务,他长期掌管选拔官吏的工作,但心里并不喜欢这项工作,他经常对别人说:“这个官职的确清高显贵,但是却非常烦琐,妨碍了我闲适之意,真像一只樊笼中的鸟。”阳休之很早就有才华和名声,被人们所钦慕和佩服,他表面好像很粗放,而实际上却很严谨厚道。他年轻时因为性情严厉急躁而受到牵累,晚年则因为博识友善而被人称赞。魏收在世时,阳休之很受他的轻视,魏收去世后,阳休之因为是有学问和有道德的前辈而被推重。他的官位和名望虽然很高,但他仍然能谦虚地待人接物,受到官吏们的热爱和尊重。隋朝开皇二年,在洛阳逝世。

第二篇:《北史·薛聪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日:“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日:“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日:“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日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B.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C.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D.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

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

B.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

C.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侍卫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担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

D.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m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5分)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5分)

参考答案

4.D(原文标点:聪对日:“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5.A(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

6.B(“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因果倒置)

7.(1)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得分点:父忧:父亲丧事;庐:修建房舍;酸感:使……悲伤感动,各1分,句意2分)

(2)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得分点:苦让:坚持推辞;雅:很;体悉:体恤了解,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薛聪,字延智,品行正直有见识,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看不见人的房间,也整天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精力过人,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遭逢父亲丧事,薛聪在墓旁修建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使路人悲伤感动。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太和十五年,开始做官,担任著作佐郎。在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也只能担任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的人评论称赞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他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到直阁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阁之职。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管辖统领,所以整个太和年间,薛聪一直担任直阁将军。群臣退朝以后,薛聪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与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他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行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总是坚持推辞不接受,孝文帝也很体恤了解他,对他说:“你的道德修养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官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

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理位置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远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做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只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于是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纪念他。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薛聪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第三篇: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篇一: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北史 柳庆传阅读答案分类:【来自ip:18.131.185.149的热心网友咨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

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庆辞之,颇忤旨。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

[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节选自《北史 柳庆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b.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旌:表彰 c.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趣:通“促”,急速、赶快 d.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让:责备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①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 ②庆辞气不挠 ③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④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⑤庆辞之,颇忤旨 ⑥庆辞色无屈

a. 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

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

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答案】1.b 2.d 3.b 4.(1)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要害1分,宁1分,足以1分,固1分,鸿基1分)(2)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殊1分,若1分,桎棝1分,何以1分,脱1分)【解析】 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这类题的阶梯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是联系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根据文本第二段周文帝错杀王茂后对柳庆说的一段话“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应译为表示,显示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该题要抓住题干中的 “直接”和能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的重要信息。①说明柳庆的战略眼光。③不是直接表明。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试题分析:回到原文第二段找信息。“诽谤罪”文中没有根据。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达”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关键词“要害”译为险要的地势;“宁”译为怎么;“足以”译为能够凭借;“固”动词,译为巩固;“鸿基”译为宏大的基业。(2)关键词“殊”作副词,译为很、甚;“若”译为如果;“桎棝”名词,指刑具;“何以”译为用什么;“脱”译为脱下、废除的意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魏孝武帝将要西迁时,柳庆以散骑侍郎的身份,乘驿站车马急行,进入函谷关。柳庆到高平见到周文帝(时未称帝),共同商议当时政事。周文帝就请他奉迎魏孝武帝,还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孝武帝屏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我想去荆州,怎么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是天下最强的地方。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周文帝曾恼怒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周文帝。柳庆就上言争辩。周文帝更加恼怒,说:“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连带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柳庆言辞气势毫不屈服,高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如果不通达就不算圣明,臣子如果不谏争者就是不忠诚。我竭尽忠诚,确实不敢吝惜一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圣明的人。”周文帝才醒悟,就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周文帝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于是让王茂冤枉而死。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柳庆仪表端庄严肃,生性坦率耿直,没有什么忌讳。周文帝也因此而特别倚重他。

不久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显赫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多次做下凶暴蛮横的坏事。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急速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属下官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势欺凌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不敢妄为。周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刚刚执掌朝政,想要拉拢柳庆作为心腹,柳庆拒绝了他,很是违背宇文护的心意。当初,柳庆的哥哥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柳庆尽心抚养。后来黄众宝归附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数对待他。过了几年,柳桧次子雄亮白天在长安城中持刀把黄众宝杀死。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抓捕柳庆的儿子、侄子们,都囚禁起来。并责备柳庆擅自杀人,柳庆回答说:“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您以孝悌治理天下,怎能在这方面苛责?”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去所有官职。篇二:北史柳庆传阅读答案

《北史 柳庆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时间:2012-12-28 9:13:41 点击: 核心提示: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

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庆辞之,颇忤旨。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

[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节选自《北史 柳庆传》,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 爱:吝惜 b.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旌:表彰 c.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趣:通“促”,急速、赶快 d.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让:责备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①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 ②庆辞气不挠 ③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 ④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⑤庆辞之,颇忤旨 ⑥庆辞色无屈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10分)(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4.b表示,显示5.d①说明柳庆的战略眼光。③不是直接表明。6.b“诽谤罪”文中没有根据。7.(1)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要害1分,宁1分,足以1分,固1分,鸿基1分)(2)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殊1分,若1分,桎棝1分,何以1分,脱1分)附译文:

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魏孝武帝将要西迁时,柳庆以散骑侍郎的身份,乘驿站车马急行,进入函谷关。柳庆到高平见到周文帝(时未称帝),共同商议当时政事。周文帝就请他奉迎魏孝武帝,还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孝武帝屏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我想去荆州,怎么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是天下最强的地方。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文帝曾恼怒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周文帝。柳庆就上言争辩。周文帝更加恼怒,说:“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连带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柳庆言辞气势毫不屈服,高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如果不通达就不算圣明,臣子如果不谏争者就是不忠诚。我竭尽忠诚,确实不敢吝惜一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圣明的人。”周文帝才醒悟,就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周文帝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于是让王茂冤枉而死。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柳庆仪表端庄严肃,生性坦率耿直,没有什么忌讳。周文帝也因此而特别倚重他。不久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显赫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多次做下凶暴蛮横的坏事。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急速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属下官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势欺凌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不敢妄为。周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刚刚执掌朝政,想要拉拢柳庆作为心腹,柳庆拒绝了他,很是违背宇文护的心意。当初,柳庆的哥哥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柳庆尽心抚养。后来黄众宝归附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数对待他。过了几年,柳桧次子雄亮白天在长安城中持刀把黄众宝杀死。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抓捕柳庆的儿子、侄子们,都囚禁起来。并责备柳庆擅自杀人,柳庆回答说:“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您以孝悌治理天下,怎能在这方面苛责?”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去所有官职。

第四篇:元史·史天泽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史天泽,字润浦,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三年春,李璮阴结宋人,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命天泽往,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退休矣。”帝曰:“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竟不许。十一年,诏天泽与丞相伯颜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又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赐以药饵。天泽因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不及它。以十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尤熟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举曰:“愿相公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B.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C.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地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史天泽向皇帝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擅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他指挥,但他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宪宗提出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十岁以后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

参考答案

4.C

5.D

6.D

参考译文

史天泽,字润甫,史秉直之第三子。身长八尺,声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超群。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首先召天泽问治国安民之道。天泽上疏回答,大略是“:朝廷当先立中书省和六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监督各路,施恩泽使人民不反叛元朝,除去贪污的官吏,任用贤能之人,颁布官吏俸禄以养廉,严禁贿赂以防奸,望能上下相应,内外休息。”世祖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天泽执政后,凡前所列举的那些治国安民之术,无不相继推行。

中统三年春,李王..暗中勾结宋军,据益都反叛,占领济南。朝廷诏令亲王哈必赤统兵讨伐。因叛军气势汹汹,继命天泽前往。天泽闻王..入济南,哈哈大笑说“:猪闯入栏内,成不了气候。”到山东后向哈必赤建议:“王..多诈而兵又精,不能与他硬拼,只要拖延时间,不攻自毙。”于是在济南城周围深挖沟,高筑垒,不让他跑掉,包围四个月之久。城中食尽,叛军开门投降,生擒李王..,斩于军门,诛其同案犯数十人,其余释放归家。第二天,蒙古军东行,未到益都,益都人已开门迎降了。

在天泽受命去山东征讨李王..时,世祖在殿前平台上对天泽面授诏令,令他专门负责征讨之事,诸将都由他指挥调遣。天泽在山东从未把皇帝亲授的诏书示人。平叛回来后,世祖慰劳他,他把这次平叛功劳归于诸将,可见其为人谨慎谦逊。天泽在宪宗时就曾奏请辞职,他说“:臣开始是代理兄天倪军政之职。天倪有二子,一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朝受皇上恩宠,一门之内居三要职,本应辞职,故臣请求退休。”宪宗说:“卿家世代忠勤,有功劳于国家,一门三职,当之无愧。”不许。此时,有人说李王..之变是由于诸侯之权太重。天泽又上书奏称“:军政之权不可集中在某一家,请自臣开始实行。”于是史氏之子侄当即解兵权者十七人。

十年春,天泽与平章阿术等攻克樊城,襄阳降。十一年,诏令天泽与丞相伯颜总领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伐宋。天泽至郢州病发,还至襄阳,帝遣侍臣赐葡萄酒慰问,并劝他北归养病,因而回到真定。帝又遣天泽之子史杠与管理医药的官去看望,送药。天泽上书说:“臣天年有限,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于十二年二月七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

天泽平时不曾自夸其能,而遇大事则毅然以安天下为己任。四十岁才改变原来的志向,攻读书史,尤熟悉《资治通鉴》,其立论多出人意料之外。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无声。有人劝他以权谋私,天泽举唐韦澳告诫周墀的话“:原相公无权。爵、禄、刑、赏是天子之权,你要权干什么?”劝他的人听了这话自觉惭愧,对天泽敬服。

第五篇:《北齐书》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待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于交游 交游:结交朋友

B.拯救贫乏 贫乏:穷困者

C.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 影响:效验

D.累加散骑常侍 累加:屡经加封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B.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C.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D.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文伟虽为北方豪族之后,但没有沾染纨绔公子的习气,从小立志宏远,博览群书,为乡民敬重。

B.在兵荒马乱中,卢文伟献身沙场,征战各地,杀伐不止,却能保家为民,存身建功,实属不易。

C.卢文伟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善于经营的长处,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

D.卢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曾共同谋求起义、共御强敌,后来卢文伟代理幽州事务,而卢曹随灵助起兵,失败后,占据了幽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4分)

(2)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6分)

参考答案

4. 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影响”应是“策应”的意思,如《宋书》中“内外影响,同恶相成”。] 3分

5.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知其陈述的对象是文伟。考生可根据句意以及句式结构对称性的原则来判断,如“性轻财/爱宾客”三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如“善于抚接/好行小惠”四字并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 3分

6. C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理解有误。原文为“文伟既善于管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是说文伟家中平素清贫节俭,现在善于经营,又发展自家产业,因此致富。] 3分

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功”通“工”;“多以委文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之”;“委”字是“委托”“委任”的意思。(2)“属”是“恰逢”的意思,“陈诚”是“陈述归附的诚心”的意思,“嘉纳”是“高兴地接纳了”的意思。

7(1)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或:老百姓因为卢文伟的出色才能,将修建水库的管理工作,都推荐交给卢文伟去做。或:百姓依赖卢文伟的功绩而得到好处,(人们)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4分)

(2)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6分)

【参考译文】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家族为北方最大的豪门世族。父亲名为卢敞,出继给伯父卢假。文伟少时丧父,有志向,阅读了不少经史著作,喜好结交朋 友,年轻时便被乡里人敬重。州府举荐他任主簿。卢文伟三十八岁,才被推举为秀才。被授予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服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灌溉良田一万 余顷,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文伟既善于经营管理,又发展自家产业,家中平素清贫节俭,因此致富。

孝昌年间,朝廷下诏任命卢文伟兼任尚书郎中,当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求留文伟任行台郎中。等到北方快要**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文伟被杜洛周俘虏。洛周兵败,又投奔葛荣,葛荣兵败,文伟回到故乡。当时韩楼占据蓟城,文伟率乡民屯 守范阳,与韩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代理范阳郡事务。防守了两年,文伟与士卒同劳共苦,分散自己的家财,拯救贫困者,人们无不感激欢悦。尔朱荣派遣大将侯深 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被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任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到尔朱荣被诛杀时,文伟知道侯深难以信任,就引诱他外出打 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深失去了根据地,于是前往中山。

庄帝去世后,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共同商议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下文伟主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大将侯深打败。文伟放弃瀛州,逃归本郡,仍然和高乾邕兄弟互相策应。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中 兴初年,被授予安东将军、安州刺史。当时安州没有归顺朝廷,文伟还是留守,担任统帅的职务,代理幽州事务,被授予镇军、正刺史等职务。当时安州刺史卢曹也 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卢曹因而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尔朱兆还是让他做刺史,卢曹占据城池,文伟久攻不下。文伟不能入州,就以郡府为州府。太昌初年,升 任安州刺史,屡经加封任散骑常侍。天平末年,高祖命令文伟代理东雍州事务,后改任代理青州事务。

文伟生性轻视财物,爱交宾客,善于抚慰待人,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然也收受赋税,但官吏百姓不觉得很苦。兴和三年在州中去世,享年六十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为孝威。

下载《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史·阳休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北史列传卷十二》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昕字元景,少笃学,能诵书。太尉、汝南王悦辟为骑兵参军。悦好逸游,或驰骋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昕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唯在此贤,不可责也......

    《明史吴良传》原文答案及译文(最终定稿)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时士诚全......

    《三国志·魏·王昶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

    《三国志·宗预传》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共14分)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

    《宋史·种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

    《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4.【C】 5.5.【D】 6.6.【A】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

    《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

    曹利用传阅读题及答案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 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