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发挥红色基地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红色基地”的作用
徐炜
此次海林之行,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杨子荣烈士陵园。这不仅仅是因为雨中重温入党誓词,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激发了为党和人民干事业的积极性。更为主要的是杨子荣烈士陵园记载了杨子荣智勇双全的英雄事迹,他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每个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在我国,如杨子荣烈士陵园这样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革命烈士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力,组织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的红色人文景观很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色基地”或“革命遗址”。
我县在2010年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共确定“革命遗址”2处,分别是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李成林烈士牺牲地。其他遗址(勃利密塞)1处,大都保存较好,其中勃利密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李成林烈士牺牲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教育基地。
下面我就“红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红色基地”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各类“红色基地”都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这些基地,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参观者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以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帮助参观者认识祖国的现在,坚信祖国的未来,明确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为建设祖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而“红色基地”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学校平时也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但却往往采用说教灌输的方法,过于严肃、沉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即使能达到晓之以理,却难以动之以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通过对“红色基地”的参观,却能“抚今追昔添感受,对比之下出真知”,对于还处在处于学习阶段的的中小学生来说,既富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又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学习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德,带给学生们无数的遐思和启迪,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二、“红色基地”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
“红色基地”在展览方式上普遍存在枯燥、生硬的地方,图片、文字、实物,加上雕塑、画像,是“红色资源”基地除了场馆、建筑之外最普遍的展示物。
我们在2010年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发现我县的“红色基地”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保护机制。一是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权威性。散落在山区的“红色基地”由上级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保护到什么程度,缺乏相应的文件及制度规定,更缺乏有力的督导检查。乡、村两级更是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二是缺乏维护资金。没有专门资金用于对“红色基地”保护。三是缺乏日常看管。“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看护”是目前的遗址保护的真实状况。
2、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旧迹难存或受损,急需修缮或修复原貌。如李成林烈士牺牲地纪念碑文字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现象,亟需维护修理。
3、对“红色基地”的宣传利用不够。一些“红色基地”,由于地处偏僻,到此瞻仰者寥寥无几。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红色基地”有被人们淡忘的可能。
三、关于如何发挥好“红色基地”教育作用的几点建议:
1、要完善保护机制,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要明确“红色基地”的管理保护主体,建立专门机构,吸收历史、考古、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科学指导“红色基地”的管理和保护。要出台专门文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用尽短的时间对“红色基地”集中进行维修和保护。
2、要大力推进“红色基地”价值传播工作。保护和利用本区域的“红色基地”,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力开展“红色基地”的价值传播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指导协调工作开展。尤其是要将本地革命事件发生地、“红色基地”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组织青少年清明开展扫墓活动,以期达到革命事件现场教育的效果。
“红色基地”应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变“看门守摊”、“坐等上门”,为“开门迎客”、“出门请客”,组织具有一定特色的精品展览,到校园中巡回展出,使“红色基地”“冷清”的局面得以改变。同时,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有新景观、新事物、新典型涌现,应该及时发现、精心培育,将其纳入“红色基地”范围。
3、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者合理开发利用“红色基地”。当前投资商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有利用“红色基地”的开发旅游的热情,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以正确引导,指导设计好开发规划及开发类型,防止“红色基地”在开发商手中走样,使“红色基地”真正发挥好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有的作用。
4、对现存“红色基地”进行保护价值论证,对具有保护价值的“红色基地”抓紧挂牌、修葺或立碑加以保护。
5、要不断加大红色旅游开发推介力度,并力争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好“红色基地”。全方位地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魅力,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提升其知名度,使“红色基地”在维护和保护中得到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第二篇:如何发挥示范基地作用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多数是反映我们党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活动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和烈士纪念建筑物。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像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让人们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昭示着中华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能够帮助未成年人从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化遗产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历程中,从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先进人物的成长中,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继承过去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拓展途径和渠道,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全力以赴地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使教育基地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以示范基地为依托,整合周边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组织新闻报道、举办专题展览、文艺演出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要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建设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和未成年人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举行各种教育活动。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
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
第三篇: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集安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集安市科学技术馆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坐落在市中心,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7人。配有科普车一台,现有天文馆、生物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展览馆,青少年科技活动实践基地(一次可容纳80人活动和食宿),简称“四馆一基地”,各活动场所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协的关心下,在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共青团、林业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青少年科技领导小组,组长由一名主管科协的市委副书记兼任,下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长由科协主席兼任,秘书长由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兼任,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协会下设64个分会,目前聘请科技辅导员1678人,组建各类科技活动小组1683个,使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覆盖到各乡镇、街道、社区和学校。科学技术馆分别被国家、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命名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基地、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是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
多年来,在全市开展科普宣传、展览展教、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的同时,我们重点抓好未成年科技文化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活动,我们以基地为依托,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适合我市特点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实践中打造出五项青少年活动品牌。
一是每年举办一届青少年冬令营活动。目前已举办青少年科技冬令营11届,每届2—3期,每期为四天,我们设计的项目有:走向冰雪世界、踏冰走雪观雾凇、冰上拔河、放爬犁、雪地足球、三雕比赛(雪雕、冰雕、根雕)、拼冷盘、包饺子比赛、创编《科技报》大赛,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先后已有2300余名青少年参加。
二是每年举办一届青少年科考营活动,利用“五一”黄金周和小长假,现已举办9届,每届四天,我们主要设计了红色之旅——踏察战斗遗址;古城之旅——探索丸都山城;科普之旅——考察母亲河;自然之旅——踏青走春赏花;生物奇趣探险等系列活动。现已有1100余人参加。
三是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现已举办21届,每年一届,每届举行四至五期,每期四天。我们设计了各种主题演讲比赛、走进军营、走进科技馆、绿野探宝、新黄金搭档、“夏之音”篝火晚会等活动。现已有4600余人参加。
四是举办“十一”黄金周科技之星训练营活动,每年一届,现已举办8届,670余人参加,一期四天活动,活动内容有科普知识竞赛、灯谜艺术挑战赛、诗歌朗诵——秋色、辩论会——成功与失败、生存挑战、娱乐玩翻天等系列活动,最后经过评选,科技之星的事迹和照片上光荣榜。
五是举办青少年科技艺术节,每年一届,时间在每年10月,现已举办十八届,竞赛内容包括科技发明、科学论文、生物、书法、美术、工艺、摄影等七大项,经过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目前已有6000多名学生获奖、400多个单位获先进集体。
我们还先后组织青少年参加历届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艺术大赛,选送作品500余件,获奖率达96%以上,现已有1018名青少年、375名科技辅导员、118个单位获省级以上奖项。
通过以上五项品牌活动,达到了四种教育效果。一是实践教育。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象夏令营中的野炊比赛,各班长带领营员向营部领取了餐具和柴火、油及各种调料,到达自己选择的地点,建好锅灶。看吧,每位营员都想露一手,打水的、洗菜的、烧火的、刻鱼的、改刀的、配料的,一片繁忙景象,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努力,各班完成了野炊任务,一道道美味佳肴诞生了,绿色宝库,奥运圣火、闻鸡齐舞、一帆风顺、珍珠汤等,经过评委品尝,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活动,参加实践的人数多,教育面大,深深打动了每位营员的心灵。还有生存挑战,走进军营,自己动手做,包饺子,拼冷盘等活动也是如此。二是渗透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等,例如传统教育报告会,结合本市实际,把抗美援朝集安鸭绿江大桥、抗联战地医院、红军洞,为解放战争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建造的烈士塔等遗址遗迹微缩原型,通过报告讲解,达到活龙活现,科技馆馆长李青山同志先后做传统教育、科技教育报告312场,听众近20万人次。整个活动渗透了德育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还有创编《科技报》参观古迹、走进军营等活动同样收到很好效果。
三是养成教育。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又决定行动,要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活动中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措施和步骤。我们一般每期活动为四天,吃饭住宿都在科技馆。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的娇生惯养、奢侈浪费、缺乏生活磨练、生活自力能力差等现象,我们进行封闭管理,制定了整套营规营纪,营员守则,要求参加活动的营员按时起床就寝,被褥摆放整齐,参加洗碗刷筷,讲究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安全,遵守群众纪律等,个人的表现与评选优秀营员和最佳营员,先进学校结合起来。要求营员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行为养成教育从量变到质变,从语言变成行动,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是体验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次活动都体现体验教育,在我们每次举办活动时都要竞选营委会,营委会的设置 是:营长、副营长、教导员、旗手、安全部长、活动部长、文娱部长、体育部长、卫生部长、后勤部长,还有各班班长。这样竞争的人多了,体验的人多了,展示的人也多了,许多中小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平日在学校不愿发言的同学,在活动演讲获奖了,在家里“小淘气”在这里当上了营干部,农村来的营员学到了城里营员的风度和气质,城里来的营员学到了农村营员的质朴和勤劳。许多营员活动结束离开时恋恋不舍,盼望下次再来这里。
我们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品牌活动,许多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活动中我们先后教育帮助30多名辍学和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现在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还有的当了企业老总,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
几年来,集安市科技馆坚持科教育人,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先后获得省及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活动僵,获得集安市、通化市、吉林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先进集体,全国校外教育先进集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先进集体,全国小星火计划活动先进集体。
集安市科技馆 二O一O年三月四日
第四篇: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承红色文化滋养精神家园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承红色文化滋养精神家园
[摘要]党的十八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了新的课题。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纪念馆的需求,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迎接十九大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教育基地;西柏坡;传承;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王军参(1972-),男,汉族,籍贯:河北正定,西柏坡纪念馆,中共党员,政工师,西柏坡纪念馆旅游服务公司副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以“两个务必”、“赶考”为内容的西柏坡精神理论、现实意义及职工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40-0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蕴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能焕发人民群众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五大革命圣地,一直重视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深入发挥文物藏品作用打造精品陈列、挖掘红色资源拓展社教服务内容、创新宣教思路和形式、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西柏坡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有效利用馆藏,打造精品陈列,巩固宣教阵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文物是革命纪念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一件革命文物所发挥的作用,要比单?文字的描述更具有情感说服力。因此,利用馆藏文物打造精品陈列,发挥传播知识、宣传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等功能是全国大多数纪念馆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
(一)利用新征集的文物,巩固提升固有的宣教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丰富,现有的陈列内容和展示手段已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为此西柏坡纪念馆发挥文物的作用充实提升陈列展览效果。如增加方志敏烈士的手稿――《清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反腐败文件,增添毛泽东使用过的收音机、衣架和江泽民题词用过的砚台等,不仅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而且让收藏的文物“活起来”,提高了陈列展示的效果。
(二)开辟建设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主题展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如利用“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土地法大纲》《婚姻法》”等文件,深挖党中央、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时期开展的各项法治工作举办了《“依法治国从这里起航”西柏坡法治建设启示》展览;利用馆藏的新闻图片举办了《中国梦、赶考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新闻文物》等展览。增强了馆藏文物的真实性、可看性、实效性,并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文物史料进行科学、人性化的诠释。
(三)组织展览交流合作,延伸爱国主义宣教阵地。一是“请进来”联合举办展览。和香山公园管理处、河北省海内外名人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在香山双清别墅》《江山如此多娇――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名家作品展》等。二是“走出去”异地举办主题展览或巡回展览。和武汉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香山公园管理处等地组织了以西柏坡精神为内容的《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展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12年到2016年间,西柏坡纪念馆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举办各类展览60余场,观众达200余万人次,受到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嘉奖。
二、深挖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红色文化的研究是革命纪念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研究队伍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行业内地位及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西柏坡纪念馆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以自主和联合方式深挖红色资源,更是以研究成果直接服务陈列展览和教育产品,扩大了社会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一)“自力更生”深挖红色资源。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寻访革命后代,先后完成了《西柏坡研究》《西柏坡记忆》《西柏坡口述历史》《忠诚与信仰》《西柏坡见证和解读》等几十种书籍。
(二)“借鸡生蛋”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在自主深挖的基础上学会“借鸡生蛋”,把红色资源挖深挖透。西柏坡纪念馆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西柏坡精神协作研究基地作用的基础上与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市委组织部等单位长期合作。先后拍摄了《西柏坡光荣传统红色讲堂》党性教育电视片,编辑出版了《西柏坡电报解读》《西柏坡历史故事》《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学习读本》等书籍,创作了动画电影《西柏坡》、纪录片《中国1949》等红色精品剧目,努力实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优势的互补。
(三)结合时代新特点和新要求,将传统资源转化为具有当代价值的党性教育资源。一是创新定制服务理念,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观看演出、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目前已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200多批,共计15000余人。二是紧跟当前时政教育主题活动,推出党性教育展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作推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图片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展览,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党的作风建设的生动课堂。
三、注重创新持续,探索多种宣教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和感染力
依托主题陈列,通过讲解开展宣教活动是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就是“量体裁衣”,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观众需求,勇于突破常规,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宣教模式,增强爱??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继承传统宣教模式,创新讲、唱、跳相结合的宣教形式。西柏坡纪念馆在承袭传统阵地讲解的基础上,融进“讲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跳一段地方舞蹈”互动节目,使西柏坡的红色文化的宣传实现了从静到动、从古板生硬到鲜活生动转变,这种寓教于乐、形式新颖的宣教方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二)建立馆校、单位共建共育的宣教模式。一是与清华大学、国防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开辟高校在校生进行革命教育的“第二课堂”;二是与中组部、中央党校、中国石油等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牌合作,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加油站”。
(三)积极开展“六进”教育活动,实现宣教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纪念馆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从社会群体需求出发,深入开展“西柏坡精神”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军营等“六进”教育活动,通过发放相关资料、图册,摆放展板、报告会、现场讲解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2016年就举办30余场。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努力缩短与公众的距离,吸引更多观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互联网技术为现代高科技与红色历史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实现的技术支撑,方便了观众于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纪念馆与观众的距离更加缩短,形象更加接近百姓生活。
一是继续利用好馆刊、广播、LED大屏幕和宣传标语等传统模式营造社会宣教氛围。在长期工作中,建设了一批爱国主义宣传工作阵地,他们以方便和实用为原则,结合了各地文化特色,符合了消费者习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要继续维护好广播、出版物等传统宣教模式,使其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是建立纪念馆官方网站,使观众更便捷、更及时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西柏坡纪念馆成立了信息中心,并依托其创建官方网站,对馆内陈列展览及纪念馆建筑、功能设施、内外环境的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加工,并通过馆内触摸屏及官方网站进行展示。公众轻点鼠标便能足不出户了解馆藏信息,领略革命遗址的建筑风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
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宣传教育”行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空间。西柏坡纪念馆充分利用西柏坡公众微信、博客、QQ群、游客服务中心客户端等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使信息及时公布,重大活动提前预告,负面问题及时改正,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平台,提高了社会宣传教育的声势和效应。
第五篇:积极发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
积极发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
字号:小大2013-01-09 16:5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南京曾是中华民国首都,中山陵作为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承载着两岸同胞许多共同的记忆,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凸显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作出应有的贡献。2011年11月,国台办正式授予南京中山陵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一、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山陵不仅是南京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联接华夏儿女情结、沟通两岸亲情的纽带,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旅游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接待台湾“三党”领导人,加强与台湾“国父纪念馆”的交流合作,组织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孙中山思想研究,举办两岸学术研讨会等,为推动宁台合作,扩大南京影响,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为深化宁台交流合作,提升我市在全国对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南京旅游业繁荣发展等方面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二、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中山陵交流基地设立以来,得到国台办、省市台办和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交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同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对于交流基地建设,目前市里还没有相关的具体扶持政策。如在扶持资金、配套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维修、赴台审批政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据了解,外省市交流基地不仅给了牌子,并且也都有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如台儿庄交流基地成立后,政府投资40亿元加大台儿庄古城建设,省财政一次性拨给基地工作经费500万元;海南保亭交流基地政府投入200万元作为交流基地启动经费。
2、领导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交流基地申报前期,市台办和中山陵园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办公室就设在中山陵园管理局,基地主要工作由孙中山纪念馆承担。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成立市一级的领导协调机构。办公室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没有专门的渠道,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自行解决。而外省市一些基地已经做到具有独立的机构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如,枣庄市成立了高规格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领导小组,在市台办挂牌设立了基地办公室,由一位台办副主任兼任基地办公室主任,设立了独立的行政编制和工作经费;海南保亭成立了由分管对台工作副省长任组长的“海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省台办一名处长任中共保亭县委常委,主管交流基地建设工作;梅州市台办对外加挂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其中主任由市台办主任兼任,在市台办增加1名副主任领导职数,兼任基地办专职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增加了2个事业编制,基地办工作经费每年80万元。
3、对台工作资源有待进一步开拓
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多年的海峡两岸交流活动中,打造出了一系列对台交流的品牌,积极开展与岛内各党派、高层人士、文化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交流交往,除接待台湾三党领导人外,还先后接待台中市议员代表团、两岸县市双百论坛代表、台北奥委会代表团等团体。2011年,来中山陵参观游览的台湾同胞达到50多万人。但从总体看,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台交流渠道有限,在规模、层次、交流频次上与其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不相匹配,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对政府主办的如紫金山峰会、台湾名品交易会等高规格对台活动的参与度不够。
4、孙中山纪念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目前的孙中山纪念馆是1987年在藏经楼的基础上开辟而成,由于所在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到访的游客稀少。同时展厅面积狭小,大量内容丰富的展品无法得到充分展示。而人流量大的中山陵周边却没有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深入了解中山陵丰富文化内涵的展馆,游客对中山陵只能走马观花作粗浅了解。特别是中山陵免费开放以来,日均游客虽然达到2-3万人次,但参观时间大多只在1小时左右,造成游客虽多但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
三、对中山陵打造全国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议
目前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共17家。据了解,国台办正在研究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并将打造一批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由于中山陵在两岸关系中特殊的政治地位,我们认为,如果政府各部门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山陵完全有能力率先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统筹各级资源,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同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整合利用各类资金,形成合力。对于交流基地建设,建议地方财政要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
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建议有关部门起草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文件,尽快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如重大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用地保障等。
三是拓宽资金来源。建议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发展基金,邀请台湾国民党方面、台湾各党派和台湾知名人士参与,动员吸引海内外台胞捐资,共同推动交流基地建设。
四是简化基地人员赴台手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担负着更多对台交流的工作任务,对台交流交往也会更加频繁。建议赋予一些特殊政策,放宽交流基地人员赴台和文化办展等审批权限,简化程序及手续。
2、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设置
一是强化领导机构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由国台办批准设立。建议成立市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出任组长,台办领导和交流基地所在地的党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与。
二是明确机构设置。为便于加强对台工作领导,争取更多全国性对台资源落户南京,建议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台办,增加一位副主任编制,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议市编办对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统一定编,切实保障基地工作稳定有序开展。
3、加强资源整合,拓展交流渠道
一是对民国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景区内的民国纪念性建筑、学术机构和文化设施、民国阵亡将士墓地、民国名人公馆别墅等进行保护修缮,推动中山陵在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基础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要深入挖掘灵谷寺舍利佛教文化和孙权陵三国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对台文化资源整合。
二是进一步拓展新的交流渠道。加大与全国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的交流,以及海峡两岸四地(台湾、香港、澳门、南京)民国名人如宋美龄、张学良纪念地的交流,扩大中山陵在海内外的影响。
4、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展馆
建议在中山陵周边新建或利用原广场前的旧建筑改建一座综合性的孙中山纪念馆,通过陈列展示、孙中山思想及民国文化研究、对台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设立台胞旅游接待中心等,进一步突出中山陵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优势,打造好、利用好、发挥好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特色和品牌,使之成为两岸民众详细了解和感受中山精神的必到之地和南京与台湾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鉴于中山陵免费开放所带来的维护资金的巨大压力,建议纪念馆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
责任编辑:汤文慧 作者:台盟市委
来